加重基层负担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典型问题“痕迹主义”严重学习心得体会_第1页
加重基层负担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典型问题“痕迹主义”严重学习心得体会_第2页
加重基层负担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典型问题“痕迹主义”严重学习心得体会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加重基层负担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典型问题“痕迹主义”严重学习心得体会近日,中纪委通报了10起加重基层负担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典型问题,其中之一便是“痕迹主义”严重。工作“留痕”原本是记录工作开展情况,在面对上级督导检查时有拿得出手的“硬数据”,但是在具体实践中却演化成了“凡事留痕”“处处留痕”,留痕从手段变成了目的,通过留痕给人一种做了大量工作的假象,实际上成效微乎其微,徒耗时间、精力,使基层干部苦不堪言。工作要“留痕”但不能只“留痕”,更不能因流连于各种痕迹中失了为民服务的本业和本心。以群众需求为导向,树牢正确政绩观。基层“过度留痕”大行其道的原因之一在于政绩观错位和事业心偏离,映射出不少基层干部急功近利,注重显绩忽略潜绩,认为只要把材料摞得高高的,就是把工作干好了,把时间和精力都用来装点面子工程,忽略了切实服务好人民群众的里子。“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广大党员干部应牢记人民才是评判工作好坏得失的“阅卷人”,厚厚的材料堆不到人民的心坎里,只有真正做到“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才能架起干群“连心桥”。应厚植“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境界和担当,不唱高调、不戴高帽,坚持真抓实干才能真出业绩、出真业绩,既要留下“痕迹”“笔迹”更要留下自己的“足迹”“实绩”,用自己的辛苦指数换取群众的幸福指数,真正把“痕迹”留在群众的心坎上。以真抓实干为标准,用好考核“指挥棒”。当下有些地方在实施考核工作时,不从实际出发,奉行“一张考表打天下”的唯“纸标”论,哪个单位的材料多、照片美、台账全,就认为哪个单位工作干得好、干得实,相应的就给予高分,给基层干部造成错误导向,认为“干得好不如考得好”,从而加重基层“过度留痕”的形式主义。考核作为评价工作、奖优罚劣的重要依据,不能搞成蜻蜓点水式、走马观花式的走过场、大呼隆,应该从实际、实绩出发,察实情、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要端正考核态度,走出资料堆,不看做了多少本台账、拍了多少张照片,而是真正到群众中间、工作现场去研判,看一看村里的路是否崎岖不平、河里的垃圾是否清理干净、干部在群众中的口碑如何,始终把“群众拥不拥护、赞不赞成、高不高兴、答不答应”作为评定干部实绩的标准,真正把干得好的考出来、把干得差的比下去,从而形成百舸争流、千帆竞发的干事创业优良氛围。以基层一线为重点,练就调研基本功。“牡丹花好空入目,枣花虽小结成实。”华美的台账反映不出群众生活的好坏,没有实绩,再多的“痕迹”也只不过是精致的形式主义,华而不实、徒有其表,既不能给自己带来实绩更不会给群众带来实惠,久之还会割裂干群关系。“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人民群众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深入基层一线、走进街头巷尾,听民声、察民情、汇民意、解民困,才能及时掌握“一手资料”,谋划好民生服务这篇“大文章”。广大党员干部要以调查研究为抓手,到群众中间去,围绕群众工作中的难点、赌点、痛点,找准问题、用好方法,摆脱以往的思维定势和惯用打法,少看材料,多看实效,用好用活“访谈式调研”“体验式调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