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七课第二框《学会与父母沟通》教学设计一、【内容标准】学会与父母平等沟通,正确认识父母对自己的关爱和教育,以及可能产生的矛盾,克服“逆反”心理。二、【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父母为自己成长付出的辛劳,主动与父母沟通,能以实际行动孝敬父母和长辈。〖能力〗学会解决与父母之间的误会和矛盾,提高与父母平等沟通的能力。〖知识〗正确认识自己的“逆反”心理,掌握与父母沟通的基本方法和技巧三、【教学重难点】重点:学会与父母沟通,掌握与父母沟通的方法。难点:使学生认识造成与父母沟通障碍的因素四、【学情分析】进入初中的学生,受青春期生理和心理因素的影响,大多表现出逆反心理,在和父母的交流沟通中普遍存在问题,常让父母和老师感到头疼,但处于这种状态中的他们也渴望被人理解,渴望与父母有心灵的沟通。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对家的温暖,对父母的养育之恩有了一定认识,这也为顺利解决好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奠定了情感基础。五、【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精心备课,选取典型案例,进行有效教学,同时深入学生中了解学生与父母交流沟通的现状。学生准备:做好课前准备作业:自己和父母现在交流的现状以及和以前的变化。六、【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父母对我们的恩情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生思考老师提问的问题复习巩固上一节课所学内容,温故知新)(二)情景导入:播放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师:我们每个同学是唱着这首歌曲长大的,曾几何时妈妈在我们的心目中是最完美的形象,我们的妈妈是世界上最好的妈妈,我们每个同学都为拥有自己的父母而感到骄傲。但是,当这首歌曲离我们越来越远的时候,我们也越来越感觉我们和父母之间的距离也越来越大,交流和沟通也越来越困难,这是为什么呢,有哪些原因造成的呢,我们应该如何与我们的父母交流沟通呢?引出课题:学会与父母沟通(三)共同探究情感会客厅:(多媒体播放)一个苦恼的中学生小芳做客情感会客厅“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突然觉得自己家的空间变小了,难道是我的个子长高了,才感到家里的天花板给了我一种压抑感?我说不清为什么,反正觉得自己越来越像一只关在笼子里的小鸟,毫无自由。父母与我朝夕相处,却根本不懂我的心,不了解我的需求,也不清楚我的困惑。他们对我总是斥责多于鼓励,要求多于倾听,我已经明显感觉到我和他们之间的隔阂。现在我和父母要么互不搭理,要么就是激烈的争吵,我该怎么办呢?
师:小芳为什么苦恼?
生:与父母的交流沟通出现了问题。实话实说:你在生活中与父母的交流和沟通存在哪些问题?有什么表现?
生:根据课前准备交流自己与父母沟通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合作探究:根据我们的交流现状,共同分析,到底是那些原因导致了我们与父母交流沟通存在了问题呢?
教师引导学生共同探究分析原因。专家在线:播放心理学专家关于问题的分析影响我们与父母沟通的原因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我们的年龄特点。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的心理发生了变化,自尊心增强、成人感增强、觉得自己是个大人了不希望父母过多的约束自己,渴望有自己独立的空间。简单地说就是过快(我们成长过快)与过缓(父母的心理发展过缓)之间的矛盾。二是我们与父母之间的心理差异。两代人在心理观念、行为方式上都存在着诸多差异,这些差异必然会导致交往中的误会、摩擦甚至对立,影响彼此间的沟通和交流。简单地说就是生活状态的差异。情感会客厅:(多媒体播放)小芳的妈妈做客情感会客厅:
“女儿是我们无微不至的呵护中长大的,可她上了初中以后,与我们的交谈逐渐减少了,问她学校的事,总是一句‘不知道’就打发了我。有一次她不在家,我偷偷打开她的书包看了她写的日记,回来后被她知道了,她发了疯一样的和我吵架,我的心都快凉透了,孩子,我看你的日记也没有恶意,你这样一个年龄的孩子我们对你的成长也是不放心啊,你怎么就不能理解妈妈呢?
师:你如何看待小芳妈妈的做法,你能理解小芳妈妈的心情吗?生:小芳妈妈偷看日记做法不对,但是也是出于对孩子的关心。师:做父母的无论做什么,都是为了自己的孩子好,我们能够理解小芳妈妈的做法是为了关心自己的孩子,就应该理解自己的父母平时所作的一切也是为了关心你,爱护你。亲情体验:说说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亲情故事。(从小事中去体会父母对自己深切的关爱)师:你是否想过,自己的父母也是凡人,他们支撑着家庭,承担着社会责任,他们也有烦恼,也需要得到理解和宽慰。共同探讨:在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同父母进行沟通呢?全班汇总“沟通金点子”(1)经常与父母聊天,讲讲学校发生的事。(2)抓住晚饭后或其他空闲时间邀请父母一同散步,敞开心扉,说出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3)给父母写亲情信。(4)在父母心情不愉快时,勤做家务或向父母了解发生了什么事。……教师总结:其实,学会与父母沟通并不难。首先要学会理解父母,正确认识父母对自己的关爱和教育,能够换位思考。其次,要懂得尊重父母,不伤害父母的自尊心,尊重父母的个性,欣赏父母的优点。最后,要掌握与父母沟通的一些技巧和方法。
相关链接:与父母沟通的技巧和方法主动交流
创造机会
认真倾听
主动道歉
善于体谅
控制情绪
分担责任
讨论问题(四)课堂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对和父母的沟通有了什么新的认识?谈谈你打算今后怎样与自己的父母进行沟通?(五)实践作业坚持每天和父母交流10分钟以上。学情分析进入初中的学生,受青春期生理和心理因素的影响,大多表现出逆反心理,在和父母的交流沟通中普遍存在问题,常让父母和老师感到头疼,但处于这种状态中的他们也渴望被人理解,渴望与父母有心灵的沟通。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对家的温暖,对父母的养育之恩有了一定认识,这也为顺利解决好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奠定了情感基础。效果分析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家的温暖,对父母的养育之恩有了一定认识,体会父母为抚养教育自己付出的辛劳,从而教育学生在生活中热爱父母、孝敬父母;帮助学生分析影响自己与父母沟通的原因,引导学生理解父母的教育和关爱,克服“逆反心理”。学会与父母平等沟通,共建和谐幸福的家庭生活。教材分析本节课出自人民出版社的七年级《思想品德》下册第七课第二框。1、本节课分两部分内容,分别是影响与父母沟通的原因和搭建心灵沟通的桥梁。2、本课的主要内容以“爱家庭”为中心,引导学生感受家庭生活的温暖,体会父母为抚养教育自己付出的辛劳,从而教育学生在生活中热爱父母、孝敬父母;帮助学生分析影响自己与父母沟通的原因,引导学生理解父母的教育和关爱,克服“逆反心理”。学会与父母平等沟通,共建和谐幸福的家庭生活。第七课第二框《学会与父母沟通》随堂测试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请将正确答案选出,填在题后的横线上)
1.有一位父亲,他的教子经验是"三天一顿打,孩子进北大",只要孩子的日常品行、学习成绩不符合他的要求,就会遭到严厉的体罚。对这位"中国狼爸"的做法,你的评价是()
A.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教育方法,只要有效就值得肯定
B.以牺牲孩子个性自由和身心健康为代价的"成功"不是真正的成功
C.他为孩子的未来着想,正确履行了抚养教育的义务
D.他的教育目的虽然正确,但教育方式不妥
2.临近中考,妈妈禁止小军上网玩游戏,小军为此大发脾气。对小军行为认识正确的是()
①小军应该正确对待妈妈的教育②小军合理发泄了自己的情绪③妈的行为是关爱小军的表现④妈妈应该积极地与小军沟通⑤小军应尊重父母,克服消极的逆反心理
A.①⑤B.①②⑤C.②③④D.①③④⑤
3.在学校生活中,常听到学生会抱怨:“爸爸根本不明白我,还要常常管着我。”“我和妈妈很难好好沟通,说不到两句话就会吵架。”“妈妈不说话还好,若她说话我便会觉得烦!”你怎么看待这些问题的产生?()
①父母要求严,期望高导致的结果②当代家庭生活中的必然现象,难以避免③反映了子女不能理解体谅父母的一片苦心④当代青少年不懂事①④B.①②C.②③④D.①③
4.目前,许多初中生总觉得自己与父母之间隔着一堵“心墙”。要拆除这堵“心墙”,正确的做法是()A.主动和父母沟通 B.拒绝与父母交流C.凡事依赖父母 D.事事自作主张二、阅读分析题:那天,她离家出走。一天没吃东西、饥饿难耐的她,来到一个面摊前。摆摊的老婆婆送给她一碗馄饨。小女孩吃着馄饨,眼泪就掉了下来,纷纷落到碗里。她对老婆婆说:“我们并不认识,您却对我这么好,愿意煮馄饨给我吃,可是我自己的妈妈,我跟她吵架,她竟然把我赶了出来,还叫我再也不要回家去!”老婆婆听了,平静地说道:“孩子,我只不过给你煮了一碗馄饨,你就这么感激我,而你妈妈给你煮了十多年的饭,你为什么不感激她呢?而且还跟她吵架?”她愣住了,匆匆吃完馄饨便往家走。当走到家附近时,她看到疲惫不堪的母亲正站在门口张望------促使她回家的真正原因是什么?(2)生活中,当你与父母发生了矛盾,会如何处理?《学会与父母沟通》教学反思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主要采用情景教学法、小组合作流法、案例分析法,使课堂教学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教条式的说教,而是围绕学生开展各种活动,让学生在体验中获得知识,不断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选取了学生生活中最熟悉的场景,运用多种方式贯彻落实思想品德课的综合性教育特征,有效地实现了道德、伦理、法律的有机整合。不过,课堂设计在代沟问题的处理上还是有一些情感压迫色彩,还有待提高;小组合作的参与度不高;学生不能很准确从事例中体会和分析出问题。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主要采用情景教学法、小组合作流法、案例分析法,使课堂教学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教条式的说教,而是围绕学生开展各种活动,让学生在体验中获得知识,不断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选取了学生生活中最熟悉的场景,运用多种方式贯彻落实思想品德课的综合性教育特征,有效地实现了道德、伦理、法律的有机整合。不过,课堂设计在代沟问题的处理上还是有一些情感压迫色彩,还有待提高;小组合作的参与度不高;学生不能很准确从事例中体会和分析出问题。课标分析学会与父母沟通是本框题教学的基本目标。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自我意识、独立意识的增强,学生与父母产生意见不一或产生矛盾是一种普遍现象。因此,帮助学生学会与父母沟通、学习处理与父母关系的具体方法,不仅是密切亲子关系、也是正确理解自身在家庭中的社会角色的需要。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就“应该怎样看待这种现象,这种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展开讨论。具体可以围绕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两代人的心理差异。父母和子女产生矛盾,主要是由于年龄和阅历的差异而引起的心理差异造成的。有一句外国谚语说:“青年人相信许多假东西,老年人怀疑许多真东西。”这形象地描述了两代人在心理上的差异。具体来说,在思想观念上,子女比较开放,喜欢追求新事物,易于接纳新观念,有较大的创造性倾向,但稳定性较差,易变且多变,而父母则较为保守,讲求实际,倾向于保持传统习惯。
第二,中学生的年龄特征。随着生理的成熟和心理的发展,中学生感到自己一天天在向成年人靠近,对生活中的一切都有了新的认识和评价。这时,他们总是希望在家庭中处于一种“大人”的地位,希望父母像尊重一个“大人”那样尊重自己的意见和对生活各个方面的看法。但是,在父母的眼里,他们总还是个“孩子”。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进一步以引导学生从做子女的角度,就解决矛盾的方法进行探讨。其要点有以下三个方面:—是理解父母。天下父母都爱自己的子女。在父母眼里,孩子再大也是孩子,即使对孩子可以处理好的事情有时也总是怀着不安的心情,生怕他们处理不当,出了毛病,影响了前途。这在子女看来也许是多余的担心,但这是出于父母的责任感和对子女的疼爱之情。二是尊重父母。作为子女,在与父母发生意见分歧时,采取回避、疏远、顶撞,甚至“逆反”的态度都是不对的。最起码,对父母的意见应该采取尊重的态度
三是积极沟通。我们都读过朱自清的那篇亲情浓郁的散文《背影》。作者在临别时父亲送他上火车之前,他还曾暗暗讥笑父亲的“迂”,但是当父亲为了替儿子买几个桔子,费力地穿过铁路,爬上爬下时,作者终于望着父亲的“背影”,流下了眼泪,而且对自己先前的想法感到自咎和追悔。我们在被其深深感动的同时,也不免有几分遗憾,为什么非要等到离别时才能体会到这样的感情呢,为什么平时不积极与父母进行思想、感情的沟通呢?但愿我们的中学生不要再出现类似的遗憾。
学习本框题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幸福新疆娃课件
- 小龙虾水彩课件教学
- 输液泵微量泵使用课件
- 小鸭子学走路的课件
- 民间个人医疗借款合同模板(含保险配套与还款安排)
- 个人鱼塘养殖承包与养殖环境监测合同
- 模块化橱柜设计研发生产销售合同
- 高端制造企业技术秘密保护及竞业限制合同
- 供热管网改造及维护保养服务合同
- 4.2 遵守规则 课件 2025-2026学年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
- 福特锐界2018款说明书
- 幼儿园海军知识
- 塑料厂应急预案
- 第八章工程建设执业资格法规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毕业论文
- JJF 1685-2018紫外荧光测硫仪校准规范
- UL实用标准电子线常用规格表
- 大学预算绩效管理办法(试行)模板
- 西方音乐史全套完整教学课件
- 血液净化治疗临床应用
- 年产12000吨水合肼(100%)项目环评报告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