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中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试卷:伐无道 诛暴秦_第1页
2014年中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试卷:伐无道 诛暴秦_第2页
2014年中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试卷:伐无道 诛暴秦_第3页
2014年中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试卷:伐无道 诛暴秦_第4页
2014年中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试卷:伐无道 诛暴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2014年中考历史二轮精品复习试卷:伐无道,诛暴君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在中国历史中有很多类似的现象。隋朝建立,很快被推翻了。你知道它和哪个朝代的历史相似吗(

)A.秦朝B.西汉C.东汉D.西晋2、秦始皇设想秦朝的江山传至二世、三世以至千万世,结果只传到秦二世就灭亡了,秦朝成为我国历史上的一个短命的封建王朝。请算算它共存在了多少年?A.10年B.14年C.25年D.30年3、秦始皇堪称“千古一帝”,他对中国历史最大的贡献是A.统一文字、货币和度量衡B.统一全国车辆两轮间的距离C.修建了雄伟的万里长城D.建立起我国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4、人们经常用项羽的破釜沉舟来比喻下最大的决心,这一历史典故出自于下列哪一战役(

)A.巨鹿之战B.官渡之战C.赤壁之战D.淝水之战5、楚汉战争指的是(

)A.南方楚国与西汉的战争B.陈胜、吴广与秦朝的战争C.项羽与刘邦的战争D.项羽、刘邦与秦朝之间的战争6、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是(

A.陈胜吴广起义

B.绿林农民起义

C.赤眉农民起义

D黄巾军起义7、公元前207年,项羽率军解救被秦军围困在巨鹿的军队,楚军过了漳河后只保留了三天的军粮,将随身携带的铁锅砸破,把船凿沉,并烧掉了军营。描写这一事件的成语是A.退避三舍B.围魏救赵C.破釜沉舟D.负荆请罪8、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是A.牧野之战B.长平之战C.陈胜、吴广起义D.涿鹿之战9、公元前202年,刘邦率大军将项羽包围在垓下。他让士兵都唱起楚歌,楚军思念家乡,纷纷溃散。最能体现这一故事的成语是(

)A.破釜沉舟B.四面楚歌C.揭竿而起D.打草惊蛇10、下列属于推翻秦王朝残暴统治的是(

)A.陈胜、吴广领导的起义军B.项羽领导的农民军C.刘邦领导的农民军D.刘邦、项羽领导的农民军11、仔细观察下图,它所代表的历史事件是

A.城濮之战B.巨鹿之战C.大泽乡起义D.牧野之战12、隋朝的统治类似于下列哪一个朝代?

)A.秦朝B.东汉C.西晋D.东晋13、大泽乡起义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这次起义的领导人是:

①陈胜

②吴广

③项羽

④刘邦A.①②③④B.①②C.②③D.③④14、秦政府剥削农民的主要方式包括:

①沉重的赋税②漫长的兵役

③无休的徭役

④严酷的刑罚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D.①②③④15、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爆发于:A.夏末B.商末C.秦末D.西周末年16、鸿门宴遗址位于今天陕西省临潼县境内,现已成为陕西省著名的旅游胜地,每年吸引大量游客参观,极大地促进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和鸿门宴相关的成语是(

)A.破釜沉舟B.项庄舞剑,意在沛公C.四面楚歌D.三顾茅庐17、刘欣同学在百度搜索引擎里输入“公元前209年”、“大泽乡”等字眼,那么出现的网面中涉及到的人物最有可能是(

)A.陈胜、吴广B.商鞅、秦孝公C.刘邦、项羽D.李斯、蒙恬18、一篇题为“中国足球不是民企沃土,多家俱乐部已揭竿而起”的评论文章分析了中国足球环境方面的问题。评论文章中引用的成语:“揭竿而起”源自历史上A.国人暴动B.陈胜、吴广起义C.楚汉之争D.官渡之战19、秦末农民战争爆发和秦朝灭亡的共同原因是A.秦朝“焚书坑儒”引起封建知识分子的不满B.秦灭六国统一全国C.秦朝的暴政D.秦二世的皇位是篡位而来的20、作为“千古帝”的秦始皇,下列属于他的功绩的是

①灭掉六国,实现统一

②创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

③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

④采用科举制选官

⑤修建阿房宫和骊山陵墓

⑥修建灵渠A.①②③⑥B.②③⑤⑥C.①③④⑤D.②④⑤⑥21、象棋棋盘上两军之间有楚河汉界,楚河汉界与下列哪一历史有关A.秦统一六国B.楚汉之争C.赤壁之战D.淝水之战22、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是(

)A.陈胜、吴广起义B.刘邦起义C.项羽起义D.黄巢起义23、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是()A.陈胜、吴广起义B.项羽起义C.楚汉战争D.刘邦起义24、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大泽乡起义的领导者是

①陈胜②项羽③吴广④刘邦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25、秦末农民战争中,对推翻秦朝统治起决定性作用的战役是A.长平之战B.巨鹿之战C.城濮之战D.马陵之战26、秦始皇统治时期,市场上鞋子没人买,拐杖却是抢手货,这说明A.秦朝人民习俗,喜欢拄拐杖B.秦朝法律的残暴C.市场竞争的必然结果D.人民为了赶时髦27、破釜沉舟的典故出自以下哪一战役A.官渡之战B.巨鹿之战C.牧野之战D.城濮之战28、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是A.陈胜吴广起义B.刘邦项羽起义C.李自成起义D.太平天国运动29、秦统一后,又很快灭亡的主要原因是A.秦朝暴政,迫使农民起义B.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病死C.宦官专权D.六国贵族不甘心失败30、下列战役与其它三次性质不同的一次是A.巨鹿之战B.长平之战C.楚汉之争D.城濮之战

二、填空题()31、写出我国历史之最(5分):

(1)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是

(2)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

的国家。

(3)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青铜器是

(4)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是

(5)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是

。32、填空

项羽在

破舟,以少胜多,消灭了秦军主力。

五、问答题()33、秦始皇为巩固统一,采取了哪些措施?最后用一句话评价他。(11分)

七、综合题()34、材料解析题(共8分)

【小题1】阅读下列材料:“桀、纣失其道而汤、武作。”

“秦失其政而陈胜发迹。”

—————《史记》

请回答:

(1)《史记》的作者是谁?(1分)

(2)材料中提到了哪几件历史事件?(3分)

【小题2】“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1)上述话是谁的名言?这些话反映了他的什么思想?(2分)

(2)他是哪家学说的创始人?记载他言论的书叫什么?(2分)35、我国古代有不少从历史故事或历史人物言行中锤炼而来的成语,它们世代相传、经历千年不衰。

学习探究一

寻找历史

(1)请结合课本内容,找出以下两个时期的成语典故(每个时期找出两个即可)(4分)

夏商周时期:

秦汉时期:

学习探究二

走进历史

(2)请在你所找出的成语典故中,选择一位你最崇拜的历史人物,并简述他的主要事迹。(3分)36、我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悠久的文明,灿烂的文化。(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在题前的【

】内正确的打√;错误的打X。并加以改正)

)(1)两汉时期,人们把现今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也就是今天内蒙古地区和更远的地方称为西域。

改正:

)(2)与商周同期我国西南劳动人民在成都平原开创的青铜文明是三星堆文化。

改正:

)(3)我国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是国人暴动。

改正:37、成语是我国语言文化的精华。很多成语都与历史典故相关。亲爱的同学你能找出下面的成语的历史典故吗?你一定能行!(每个1分,本题共计8分。)

)纸上谈兵

a牧野之战

)阵前倒戈

b指挥长平之战的赵括

)退避三舍

c越王勾践磨砺自己的方法

(

)卧薪尝胆

d晋楚争霸时候城濮之战所用到的策略

(

)揭竿而起

e刘邦入咸阳,收揽人心

(

)四面楚歌

f陈胜、吴广起义

(

)约法三章

g春秋时楚庄王挥师北上到洛邑,并打败晋国

(

)问鼎中原

h项羽兵败垓下3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我看来,秦始皇是中国封建统治阶级中的一个杰出人物,我说秦始皇是中国封建统治阶级中的一个杰出人物,不是因为他是一个王朝的创立者,而是因为他不自觉地顺应了中国历史发展的方向,充当了中国新兴地主阶级开辟道路的先锋,在中国历史上,消灭了封建领主制,开创了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专制主义的新的历史时代。

──《翦伯赞历史论文选集》

(1)椐材料一,概括翦伯赞对秦始皇的评价,他评价的主要依据是什么?(4分)

材料二

秦为乱政虐刑以残贼天下,数十年矣。北有长城之役,南有五岭之戍,外内骚动,百姓罢敝……财匮力尽,民不聊生。

──司马迁《史记·张耳陈馀列传》

(2)据材料二,司马迁是怎样评价秦始皇的?(2分)

材料三

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皇帝,他的功大于过。他统一了六国,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混战的局面,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他还建立起了一整套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被后世所沿用,影响深远。但是他实行暴政,最终导致了秦朝的灭亡。

──某中学生《我对秦始皇的评价》

(3)与材料一、二相比,材料三在评价人物的方法上有何特点?(4分)3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秦朝时,农民每年要将收成的2/3以上交给国家。当时,全国人口约2000万,被征发去打仗、服劳役的有三百万,连妇女也被迫转运军粮,许多服役的人活活累死。

材料二

秦朝时死刑种类很多,共有10多种,如腰斩、车裂等。犯罪的人,轻者罚作苦役,重者动辄处死。一人犯法,亲族都得处死;一家犯法,邻里都受牵连。

材料三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1)材料一、二反映了秦朝时什么社会现象?(3分)

(2)“诛族”和“连坐”都是秦朝的刑罚,用材料二中的原话说明什么是“连坐”(3分)

(3)材料三中的话是谁讲的?他讲这些话的目的是什么?(4分)40、读图,回答问题:

图一

图二

请回答:

(1)图一中的人物是谁?(2分)

(2)图二反映了秦朝开创的什么制度?根据图二概括这一制度的具体内容。(8分)

(3)反映了“百家争鸣”中的哪家思想?(2分)41、简答题

(18分)

让我们一起穿越时空隧道来到秦朝。秦始皇正在接受记者采访,如果你现在就是秦始皇,你会怎样回答记者的问题呢?

记者问:尊敬的秦始皇帝,据说您大力推行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请问在中央主要由哪些官员负责呢?(3分)

(1)秦始皇帝答:

记者问:陛下,您在地方废除了分封制。那您会采取什么新的措施来加强对地方的管理呢?(1分)

(2)秦始皇帝答:

这时,丞相李斯来请示皇帝说:“臣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烧之~~~~所不去者医术、占卜、种植之书。”皇帝说:“可以。”(2分)

(3)这段对话讲的是哪一个历史史实:

记者在整理采访纪录时,怎么也想不起秦始皇在经济和文化方面的措施是什么,请你帮记者写出来(3分)

(4)文化方面:

经济方面:

记者在总结采访纪录时,秦始皇最大的功劳是统一全国。但写到统一的意义时又难住了。请你帮记者写出来(6分)

(5)秦统一的意义:

记者在最后写到,秦朝的统治是很短暂的,在秦末爆发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最后在公元前207年灭亡。

(6)请你补充秦末农民起义的时间和领导人(3分)42、材料一:“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

材料二:秦朝的赋税很重,农民要将收获的三分之二以上缴纳给国家。每年在外服役者不下三百多万人,繁重的傜役,迫使成千上万的人脱离农业生产,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的破坏。

材料三:秦朝的刑法残酷,单是死刑就有车死等十多种,而且一人有罪,家族和邻居都要受到牵连。人民动不动就要受到严刑的处治。

材料四:壮士不死则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秦王”指谁?“六合”指的是哪六国?(8分)

(2)材料二和材料三反映了什么社会现象?(3分)

(3)材料四这句话是谁说的?他讲这句话是为什么?此人后来有什么壮举?(6分)

(4)材料二、三与材料四之间有没有联系?为什么?(3分)

(5)对于秦朝的建立者秦始皇的评价,众说纷纭:有人认为他是杰出的地主阶级政治家,有人认为他是一个暴君。你的评价如何?(友情提醒:从功过两方面回答。)(5分)43、将下列有关联的内容用线连起来。

(每条线1分,共12分)

公元前2070年

秦孝公

秦统一六国

公元前1046年

项羽夏朝建立

公元前356年陈胜、吴广起义大泽乡

公元前221年武王巨鹿之战

公元前209年禹商鞅变法

公元前207年嬴政西周建立44、如图,回答问题

(1)上面两幅图片,涉及有哪些历史人物?(4分)

(2)这些历史人物有很多成语和历史典故,请你写出两个出来(2分)

(3)这些历史人物的事迹,给你的最重要启示是什么?(1分)45、材料一:秦朝法律规定,男子17岁就需要到官府登记户籍,从此开始服徭役,直到60岁才能免除。据估计,当时全国人口有2000万,秦始皇北筑长城征调三十万,南戍五岭又五十余万,修建阿房宫、骊山陵又七十余万,加上修驰道等其他徭役,每年征调服役的不下三百万人。

材料二:秦朝的赋税,主要有田租、口赋、杂赋三种。这些赋税加在一起,要占到农民收获物的三分之二。

材料三:当时在秦国市场上,有这样一种奇怪的现象:鞋子没人买,拐杖却是抢手货。

材料四:“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请回答:(1)三则材料体现了秦始皇的哪三点暴政。(3分)

(2)材料四的话是谁讲的?他讲这些话是为了什么?(2分)

(3)前三则材料与材料四之间有何联系?(1分)46、47、逝去的注定不会再现,然而无数成语故事的留存却给了我们长久回望的可能。请将下列成语序号与相关内容的字母符号连接,把相关的结果填在指定的位置上。

(1)、千金一笑

A巨鹿之战

(2)、退避三舍

B越王勾践不忘国耻,立志报仇

(3)、卧薪尝胆

C城濮之战

(4)、破釜沉舟

D烽火戏诸侯

连接的结果为:(1)(

)(2)(

)(3)(

)(4)(

)48、阅读下面三幅历史事件图:(14分)

A

B

C

请回答:

(1)A图中的军队过河后,毅然砸铁破锅、凿沉船、烧掉军营。这个故事反映了中国历史上的哪次战役?哪句成语和该故事有关?(4分)

(2)B图中的军队船只遭到火攻,人马死伤无数,仓皇而逃。这个故事反映了中国古代史上哪次战役?这一战役的意义是什么?(4分)

(3)C图中军队将领望见远处对方军队阵容整齐,把山上动摇的草木都误认为是对方的军队,不由得心虚胆怯。这个故事反映了中国古代史上的哪次战役?这个故事可以用哪句成语来概括?(4分)

(4)这三次战役最主要的共同特点是什么?(2分)49、材料一:汉兴,接秦之弊,民亡藏盖。自天子不能具钧驷(四匹毛色相同的马),而将相或乘牛车。

材料二:(汉文帝)曰:“农,天下之本,其开籍田,朕亲率耕。”

材料三:(汉景帝)曰:“农,天下之本也。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其令郡国务劝农桑。”

材料四:(汉武帝)都鄙廪庾皆满,而府库馀货财。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新的压着旧的),充溢露于外,至腐败不可食。

请回答:

(1)从材料一来看,西汉初年,国家的经济状况是怎样的?(1分)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怎样的?(2分)

(2)从材料二、三来分析,汉文帝、汉景帝时重视什么?(1分)因此汉初出现了什么局面?(2分)

(3)汉武帝时期,国家又有了新的发展,出现了什么局面?(2分)为了实现这种局面,汉武帝采取过哪些措施?(6分)试卷答案1.【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秦朝灭亡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隋朝短暂而亡,但留下的制度却影响很大,秦统一六国后,也创立了一系列对后世影响较大的政治制度,但最后由于秦的暴政也短暂而亡,和隋朝的历史很相似,因此本题选A。

考点:秦朝的历史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中国古代有很多政治制度,分封制,郡县制,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和行省制度是我国古代重要的政治制度,这些制度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内对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都起过重要的推动作用,尤其是郡县制和元朝的行省制度对我国后世产生了重要影响,今天的省制和县制就是沿用中国古代的制度而来,同学们要细心把握和理解。

2.B

3.D

4.A

5.C

6.A

7.C

8.C

9.B

10.D

11.C

12.A

13.B

14.A

15.C

16.

17.A

18.B

19.C

20.A

21.B

22.A

23.A

24.C

25.B

26.B

27.B

28.A

29.A

30.A

31.(1)元谋人

(2)粟

水稻

(3)司母戊鼎

(4)秦朝

(5)陈胜吴广起义

32.巨鹿

33.A、规定以秦国圆形方孔的“半两”铜钱为全国通行货币。

B、统一了全国的度量衡制度。

C、统一文字,把小篆作为全国的通用字体。

他灭六国,完成了统一全国的大业,同时也是一个暴君,(意同即可给分)

34.

【小题1】

(1)《史记》的作者是司马迁。

(2)材料中提到了商汤灭夏、武王伐纣、和陈胜吴广起义

【小题2】

(1)孔子,反应了他的教育思想

(2)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叫《论语》。

35.(1)夏商周时期:退避三舍、卧薪尝胆、围魏救赵、纸上谈兵、老马识途、一鸣惊人、问鼎中原等

秦汉时期:指鹿为马、揭竿斩木、破釜沉舟、约法三章、四面楚歌等

(2)例:揭竿斩木中的陈胜,领导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大泽乡起义,革命首创精神鼓舞后世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

36.(1)内蒙古地区改为新疆地区

(2)√

(3)国人暴动改为陈胜吴广起义。

37.b

a

d

c

f

h

e

g

38.

(l)评价:秦始皇是封建统治阶级中的杰出人物。(2分)

依据:他开创了中央集权的封建专制主义的新时代。(2分)

(2)评价:秦始皇实行了暴政,导致民不聊生。(2分)

(3)特点:全面性;一分为二。(4分)

39.

(1)

反映了秦朝赋税、徭役、兵役繁重,刑法残酷

(2)“连坐”就是“一家犯法,邻里都受牵连”。

(3)陈胜。为了号召大家举行起义推翻秦朝的统治。

40.秦始皇

(2)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答出中央集权制亦可);内容:最高统治者称皇帝,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中央政府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最后由皇帝决断;地方推行郡县制,由皇帝直接任命官员。

(3)法家。

41.(1)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2)推行郡县制

(3)焚书坑儒

(4)文化上:统一文字

经济上: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

(5)意义: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的分裂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