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1-2_第1页
2014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1-2_第2页
2014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1-2_第3页
2014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1-2_第4页
2014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1-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史中国的历史发展沿革一、原始社会(二三百万年前——前21C)二、奴隶社会(前21C——春秋时期前476年)三、封建社会(战国时期前475年——1840年)四、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40——1949年)五、过渡时期(新民主主义社会)(1949——1956年)六、社会主义社会(1956年——今)文明史观纵向横向农耕文明工业文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和铁器时代手工工场时代、蒸汽时代、电气时代和信息时代必修二:人类社会经济和生活领域的文明必修一:人类社会政治领域进程中的文明必修三:人类社会思想文化和科技领域的文明从传统农业到工业化,从自然经济到市场化从专制政治到民主化,从人治到法制化从迷信愚昧到科学化以文明史观梳理历史线索

纵向纵向农耕文明纵向一.先秦(远古-前221年):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奠基朝代更替:原始社会:远古-前21C奴隶社会:夏(形成)前21C-前16C禹—桀商(发展)前1600-前1046

汤—纣都城:殷(今河南安阳)西周(鼎盛)前1046-前771

武王—周幽王都城:镐京(今西安)春秋(瓦解)前770(周平王迁都洛邑)-前476封建社会:战国(确立)前475-前221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形态演变的根本原因二.秦汉(前221-220):封建社会的统一和初步发展的时期朝代更替:秦前221-前207秦始皇嬴政咸阳西汉前202-8汉高祖刘邦长安新8-25(王莽)东汉25-220光武帝刘秀洛阳三、魏晋南北朝时期(220~589年):封建国家大分裂、民族大融合时期,也是江南经济大开发并开始赶上北方的时期。朝代更替:北周北方南方魏蜀吴西晋东晋十六国北魏东汉隋朝东魏北齐宋梁齐陈南朝北朝西魏朝代更替:隋:581年定都长安

589年灭陈完成统一

618年隋炀帝被杀唐:618年李渊定都长安

907年亡于后梁(节度使篡权)开始了五代四、隋唐时期(581~907年):中华文明繁荣鼎盛时期

秦与隋的相同点:都结束了分裂局面,完成大一统;开创了影响深远的制度,为后世借鉴;使之后的汉、唐成为古代文明繁荣发展的时期,都有重大的工程建设;都是短命王朝。五、宋元时期(907-1368年):封建经济继续发展和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朝代更替1、五代十国:907--979年2、北宋:960--1127年,都城东京(今河南开封),建立者赵匡胤

3、南宋:1127--1276年,都城临安(今浙江杭州),建立者赵构

4、辽:916--1125年,916年耶律阿保机建契丹国,都城上京(今内蒙古),后改为辽5、夏:1038--1127年,元昊建立,都城兴庆(今宁夏)6、金:1115--1234年,建立者完颜阿骨打,都城会宁府(今黑龙江),后中都(今北京)7、元:1271--1368年,建立者忽必烈,都城大都(今北京)

六、明清(1386-1840):封建社会由盛转衰、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型的前夜朝代更替明(1386-1644):1386朱元璋定都南京;1421朱棣迁都北京(迁都原因:势力在北方;加强巩固边防;防止蒙古南下);1644李自成攻入北京,明被农民起义军推翻。清(1636-1912):1616努尔哈赤建立后金;1636皇太极改国号为清;1644顺治入关;1840鸦片战争;1912清帝退位,亡。中国近代史知识体系一个形态两个时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919五四运动18401949约80年约30年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1840—1949时间农民阶级、民族资产阶级无产阶级1924-1927:国民革命运动、大革命、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国共第一次合作时期1927-1936: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国共十年对峙、土地革命时期1937-1945:抗日战争、国共第二次合作时期1946-1949: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解放战争时期南京国民政府(1927-1949)北洋军阀政府(1912-1928)南京临时政府(1912)资产阶级的革命政府四个政府晚清政府(1840-1912)封建君主专制封建地主阶级、大资产阶级(买办、官僚资阶)两对矛盾外国资本主义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同人民大众的矛盾两大任务民族革命——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民主革命——求得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六种经济结构①自然经济:近代占主导地位,但一直在瓦解1840-1956②洋务经济:19C60—90S③外资经济:1840-1949新中国成立后,接收外国资本主义企业④民族资本主义:19C60.70S-1956新中国成立后对其进行赎买⑤官僚资本主义:1927-1949新中国成立后对其没收⑥新民主主义经济:1927-1956新中国成立后对其改造1、中国逐步沦为半半社会的屈辱史第一次鸦片战争《南京条约》开始形成第二次鸦片战争《天津条约》《北京条约》进一步加深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大大加深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最终形成1901-1949双半社会性质不断深化三条线索

近代列强对华经济侵略阶段性特征及后果①1840以前

特征:走私鸦片后果:白银外流,银贵钱贱,清政府腐败②1840-1895

特征:商品输出为主手段:开放通商口岸,控制中国海关

后果:自然经济逐步瓦解,中国卷入世界市场,民族资义产生③1895-1931

特征:资本输出为主,商品输出为辅手段:设厂、开矿、筑路、向中国提供贷款后果:进一步控制中国经济命脉,扩大在华政治势力④1931-1945

特征:军事侵略与经济掠夺相结合后果:使我国经济遭巨大灾难,破坏民族工业⑤1945-1949

特征:美国对中国大肆商品输出后果:给民族工业以毁灭性打击1、中国逐步沦为半半社会的屈辱史第一次鸦片战争《南京条约》开始形成第二次鸦片战争《天津条约》《北京条约》进一步加深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大大加深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最终形成1901-1949双半社会性质不断深化2、中华民族不断抗争与探索的历程①地主阶级:抵抗派、洋务派②农民阶级: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③资产阶级:维新派、革命派、激进派④无产阶级:领导了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三条线索3、中国近代化的发展史

近代化也叫现代化,以经济工业化和政治民主化为主要标志,其核心是工业化,是人类社会从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必经阶段。现代化(近代化)的内容:

经济领域的工业化和市场化、

政治领域的民主化和法制化、

思想文化领域的理性化和科学化

社会生活和习俗的城市化和大众化。

(1)中国近代化特点发展缓慢,艰难曲折(原因:半半社会,受多种势力阻挠,三座大山为主要代表)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和实现现代化的目标相互交叉,同步进行地区上主要分布在沿海沿江的城市集中在工业领域——轻工业,农村农业没发生深刻变化欧风美雨的产物(2)中国近代化发展的不利条件先天不利:资金不足——没有资本原始积累技术不足——缺乏科学技术人才不足——传统的教育方式、培养封建官僚思想准备不足——传统思想根深蒂固②三大障碍:官僚主义、封建主义、帝国主义③缺乏安定的环境(客观)中国现代史分期①七年过渡时期(1949-1956)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社会性质:新民主主义社会革命性质:社会主义革命(政治:夺取资产阶级政权;经济:夺取资本)主要矛盾:阶级矛盾②十年探索时期(1956-1966)

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③十年文革时期(1966-1976)④两年徘徊时期(1976-1978)为伟大转折做准备⑤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78年至今)世界史复习专题一、世界古代史(15世纪之前)1、阶段:原始社会奴隶社会(欧:古典时代)封建社会(欧:中世纪)2、古代政治(古希腊民主政治、罗马法)3、古代思想文化(古希腊的人文精神)二、世界近代史(14、15世纪~1917年十月革命)传统的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化过程,表现为:①经济:手工生产向机器生产转化(工业化、市场化、城市化、全球化)②思想:愚昧迷信向民主、科学和理性转化;③政治:专制独裁向民主法治转化1、主要线索(1)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和确立对世界统治的历史(2)人类由分散隔绝状态进入整体发展的一体化过程(3)社会转型:近代化(现代化)。(4)按近代化生产关系可分为:自由资本主义时期、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私人、国家)2、阶段划分:⑴14~16C:资本主义兴起(萌芽)时期(简单协作时期)

【阶段特征】资本主义萌芽与资本原始积累;人类社会从分散孤立开始走向整体;人的解放【大事件】⑴经济:新航路的开辟(15、16C)⑵文化:文艺复兴(14~17C)宗教改革(1517年~17C)近代自然科学(哥白尼、伽利略)⑵17~18C:手工工场(工场手工业)时期

【阶段特征】近代自然科学形成、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代【大事件】⑴经济:西欧列强的殖民扩张(荷兰、英国)、重商主义⑵政治: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640~1688)和君主立宪制的确立(1689)美国独立战争(1775~1783)和1787年宪法法国大革命(1789)⑶文化:牛顿经典力学体系(1687)启蒙运动(17~18C)⑶18C60S~19C中:蒸汽时代(第一次工业革命)【阶段特征】主要资义国家开始向工业文明转型,进行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资产阶级开始确立对世界的统治;马克思主义诞生和社会主义运动蓬勃发展。【大事件】⑴经济:第一次工业革命;世界市场初步形成;自由主义⑵政治:①资产阶级代议制:英国资产阶级代议制不断完善(1832年议会改革);法国共和制最终确立(1875年);俄国农奴制改革(1861年)、日本明治维新(1868年)、德意志统一(1871年)与《德意志帝国宪法》②工人运动:马克思主义诞生(1848年)、第一国际(1864~1871年)、巴黎公社(1871年)⑶科技与文化:生物进化论(1859年)浪漫主义、现实主义流派⑷19C70S~20C初:电气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阶段特征】进入垄断资本主义时期,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但资本主义各国发展不平衡,引发一战。【大事件】⑴政治: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⑵经济:第二次工业革命和电力广泛应用;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世界市场最终形成(3)科技与文化:爱因斯坦相对论和普朗克量子论(20C初)

印象主义、现代主义、影视艺术三、世界现代史(1917年十月革命~今)2、阶段划分:⑴1917~1939年:两次世界大战间的世界⑵1939~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⑶1945~20C80S:两极格局下的世界⑷20C80S末90S初以来:多极化趋势的加强与经济区域集团化、全球化1、主要线索:垄断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曲折前进,两种社会制度长期并存、互相对抗,世界各国人民争取独立、民主、和平与发展的历史。⑴1917~1939年:两次世界大战间的世界【阶段特征】⑴1917~1929:①国际关系新格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确立;②社会主义国家的出现;③资本主义的相对稳定发展;④民族意识的蓬勃高涨。⑵1929~1939:①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和政治危机;②法西斯势力的发展和在全球的侵略;③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大事件】⑴经济:苏俄(联)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18~1920)和新经济政策(1921)、斯大林模式、1929—1933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⑵政治:俄国十月革命(1917)⑵1939~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国抗战)⑶1945~20C80S:两极格局下的世界【阶段特征】①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关系格局被以美苏两极格局所取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