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言为心声_第1页
范仲淹言为心声_第2页
范仲淹言为心声_第3页
范仲淹言为心声_第4页
范仲淹言为心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v.言为心声,文如其人——评范仲淹的作品和人品曹毅梅XX大学师范学院

范仲淹(989~1052)是北宋早期的政治家、文学家,虽然他的政治成就不如比他略后的王安石,文学成就也比不上与他同时的欧阳修,但他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掷地有声的名言,却成为一代代有抱负的政治家的座右铭,至今仍震撼人心。他的脍炙人口的作品也并不多,但?XX楼记?、?渔家傲?等名篇,千年来却盛传不衰,至今仍是中学、大学教科书中的精品。范仲淹其人其文,令我们肃然起敬。

胸怀天下的远大抱负

青年时期,范仲淹就以天下为己任,常以“士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勉励自己;58岁时贬官邓州(今属XX)期间,又写了著名的?XX楼记?,文中借题发挥,通过描写“迁客骚人〞对洞庭风光的不同观感,引出“古仁人〞的人生态度,再一次表现了自己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仁人志士的归心和向往。

可贵的是,范仲淹这样说了,也这样做了。据?宋史?记载,他出身贫寒,“少有志操〞,投师学习后,“昼夜不息,冬月惫甚,以水沃面;食不给,至以糜粥继之,人不能堪,仲淹不苦也〞。这是他在为实现自己的“志操〞抱负做准备。27岁时考中进士,进入仕途,在XX、XX一带做地方官12年,表现了积极有为的精神。他不畏权势,常为决狱和长官发生争执;他关心民众,积极建议并主持修复XX海堰;他熟悉吏治,曾给朝廷屡次上书,建议整顿腐败的官僚制度,洋洋万余言。“素闻前哲道,欲向圣朝行〞(?赠X先生?),他36岁时写的这两句诗,表达了追踪“前哲〞,渴望建功立业的心情。40岁时,他被推荐到朝中做官。此后12年间,由于他正直敢言而三上三下。先任秘阁校理,因忤章献太后(仁宗母)而被贬为通判;后任司谏,又因违背仁宗心意被调任知州;还朝后升为吏部员外郎,因屡次“讥切时政〞,受到权贵排挤,再次被贬为地方官。虽然迁徙频繁,且每到一处都为时不长,他还是“尽心以求疾苦〞(?与晏尚书书?),力图有所建树,如曾在XX兴修水利,创办郡学;回朝以后,依旧直言进谏,无所避忌,以致一贬再贬。

不久西夏进犯,52岁的范仲淹被任命为XX经略安抚副使,在西北前线镇守边关近4年。这期间,他加筑城池,修复废砦,选将练兵,实行屯田,加强了宋王朝的边防力量。?宋史?称他“号令明白,爱抚士卒〞,当地也流传着“军中有一范,西贼闻之惊破胆〞的歌谣。

庆历三年(1043年),西夏与宋媾和,范仲淹回朝任枢密副使,不久又升为参知政事。当时仁宗想振兴朝政,屡次向范仲淹“问当世事〞,范仲淹也“日夜谋虑兴致太平〞,提出了“明黜陟〞“抑幸运〞“精贡举〞“择长官〞“均公田〞“厚农桑〞“修武备〞“推恩信〞“重命令〞“减徭役〞等10项改革方略,涉及国计民生的方方面面,经仁宗颁诏后施行,史称“庆历新政〞(见?宋史•范仲淹传?)。可惜因新政触犯了局部达官贵族的特权,遭到他们的反对,以致新政不到一年就以失败告终。范仲淹又一次离开朝廷,出任河东、XX宣抚使,这时他已经56岁了。

第二年他又被罢官,调任邓州知州3年,又在XX、青州(今属XX)做过地方官。64岁时奉诏调往XX(今属XX),赴任途中在XX病死。

范仲淹毕生奔波仕途,当过朝官,当过地方官,当过副相,当过边将,“为政尚忠厚,所至有恩〞(?宋史•范仲淹传?)。他曾试图革新政治,却终于赍志以殁。他实践着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的抱负,却没等到“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时候。时代不允许他施展,他应该是有遗恨的。

不计得失的开阔胸襟

?XX楼记?似乎是一篇游记的名字,其实却并非游记。这篇文章是范仲淹应被贬的岳州(今属XX)知州滕子京的请托而作,旨在抒写自己的政治怀抱和处世态度,用以自勉并对有消极情绪的滕子京进展奉劝。文中精华不在浓墨重彩的写景之笔,而在篇末精辟独到的抒情性议论。其中,“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忧乐观是作者倾心仰慕并身体力行的。对此,?宋史?有评:仲淹“每感谢(冲动发奋)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为议论“天下事〞而“奋不顾身〞,这是何等忘我的精神!

公元1031年,章献太后将在冬至受朝,届时仁宗将率百官上寿。时任秘阁校理的范仲淹竭力反对,称天子不能“与百官同列,南面而朝〞太后,并“上疏请太后还政〞,为此被贬出朝廷,“通判河中府(今属XX),徙陈州(今属XX)〞。太后去世时,“遗诰以太妃杨氏为皇太后,参决军国事〞,刚复职任司谏的范仲淹又竭力反对。事隔不久,仁宗要废郭皇后,范仲淹“率谏官、御史伏阁争之,不能得〞,正准备第二天留百官继续廷争,罢官令下,让他“出知睦州(今属XX),岁余,徙XX〞。待他再次回朝,正值吕夷简当宰相,任用私人,败坏朝政。范仲淹又一再进谏,为此再次“遽加贬窜〞,“罢知饶州(今属XX)〞(见?宋史•范仲淹传?)。真是一而再、再而三地据理力争,“奋不顾身〞!并非范仲淹不知利害,实在是置利害于度外。就在1034年被贬睦州途中,他写了?赴桐庐郡淮上遇风三首?,其第一首道:

圣宋非强楚,清淮异汨罗。平生仗忠信,尽室任风波。舟楫颠危甚,蛟鼋出没多。斜阳幸无事,沽酒听渔歌。

好一个“平生仗忠信,尽室任风波〞!他是把全家人的性命财产都豁出去了!正是这种胸襟气度,使他超脱了一般封建士大夫“去国怀乡,忧谗畏讥〞的常情,难怪欧阳修在他去世以后盖棺论定说:“公少有大节,于富贵贫贱毁誉欢戚不一动其心,而慨然有志于天下。〞(见欧阳修?资政殿学士户部侍郎文正范公神道碑铭并序?)如此节操,足以垂范后世。

忧国忧民的高洁情怀

“居庙堂之高,那么忧其民;处江湖之远,那么忧其君。〞?XX楼记?末段所写“古仁人〞的处世态度,正是范仲淹的立身准那么。

1033年,他“居庙堂之高〞,在朝中任右司谏。当时江、淮、京东一带遇到了特大的蝗灾、旱灾,百姓处于水深炽热之中。范仲淹忧心如焚,建议朝廷迅速遣使巡视,采取对策,仁宗未予答复。他恳切地对仁宗说:“宫掖中半日不食,当何如?〞这种设身处地的提醒,使仁宗心有所动,于是命令范仲淹去巡视安抚。所到之处,范仲淹开仓赈济,制止淫祀,又奏请朝廷减免赋税,条陈“救敝十事〞,还把灾民们吃的乌昧草带给仁宗和贵戚们看,劝谏他们不要过于奢侈。

1034年,他被贬睦州,赴任途中在淮河遇到风浪,所作?赴桐庐郡淮上遇风三首?其二、其三道:“妻子休相咎,劳生险自多。商人岂有罪,同我在风波。〞“一棹危于叶,旁观亦损神。他时在平地,无忽险中人。〞身处逆境险境而仍然心系危难中的百姓,为他们伤神劳心,执意要在“他时〞给“险中人〞以力所能及的救助,这种精神是十分感人的。他的?江上渔者?一诗也为人所熟知:“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这些诗都只有短短20字,语言朴实,形象生动,词浅意深,言近旨远,反映了作者深切的忧民之思。写于守边期间的?渔家傲•塞下秋来?,更是传诵千古:

塞下秋来风景异,XX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范仲淹此时已是年过半百,词中那夜不能寐、潸然泪下的白发将军,正是作者自己的写照;那“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的心声,将他忧国忧民的情怀袒露无遗。这首词风格悲壮苍凉,突破了当时词坛上一片风花雪月、男欢女爱的靡靡之音,开豪放词的先声。那悲壮苍凉的意境,正是范仲淹忧国忧民的沉重思绪的反映,千年以下读来,仍令人怦然心动。

思乡念远的赤子深情

读了以上3节,一个刚正严肃的政治家形象已宛然眼前。但是,范仲淹作品所表现的还不止这些,特别是他的词,还反映了他人品的另一侧面,告诉我们这位人间烟火养育大的夫子在铮铮铁骨之外,还有对故土、对亲人的一片柔情。请看他的?苏幕遮?: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这首词的抒情主人公,无疑是常年宦游在外的作者自己。他为思乡念远的愁绪所苦,在一个深秋的黄昏登楼远望,眼前是一片色彩斑斓的辽阔秋景:远山、长天、碧波、斜阳,尤其那“更在斜阳外〞的“无情〞芳草,把有情人的思绪带到了远在天边的家乡。从日落黄昏到明月高悬,作者单独在楼头伫立凝望,乡愁更甚,旅思更苦。他以“明月楼高休独倚〞自解自慰,想入室就寝,又何来好梦,何能入睡!姑且借酒浇愁吧,但“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如此深重的愁苦,并非发自一时一地。范仲淹的另一首词?御街行?同样写深秋月下的怀人之思,那“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的低吟,告诉我们作者与亲人远别久别,年年如此。他借酒浇愁,也非一朝一夕;但是“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残灯明灭枕头欹,谙尽孤眠滋味〞,此情此味,“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

原来,这位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政治家,心底也有如此深挚的柔情;但这毕竟是政治家的柔情,骨子里仍透出一股清刚之气。不妨将他的词和与他同时的柳永的?雨霖铃?作比:同样写深秋风光,在柳永笔下是“冷落〞“凄切〞,在范仲淹笔下是明丽开阔;同样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