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光学双稳与混沌_第1页
液晶光学双稳与混沌_第2页
液晶光学双稳与混沌_第3页
液晶光学双稳与混沌_第4页
液晶光学双稳与混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液晶光学双稳与混沌【摘要】:本实验利用光电混合型光学双稳与混沌实验系统观察了调制曲线及液晶的光学双稳和混沌运动。实验中在调制曲线上得到VH=-3.00V,匕=-1.40V,半波电压为%=1.60V,附加电压为七=2.67V。在方波f=0.50HZ,F=5.000V,偏压”=9.12V的条件下读取弛豫时间为t=180.00ms。探究可知偏置电压,液晶盒角度及偏振片3的角度即系数k都会影响到双稳图形。对系统加延迟后,改变延迟时间,偏置电压,液晶盒转角及偏振片3的角度可以观察到系统由稳定的状态向混沌态转变的过程。关键词:调制曲线弛豫时间双稳混沌一、实验引言:双稳态自从1969年Szoke首次在可饱和吸收介质的系统中提出理论预言至今,光学双稳理论和应用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混沌是一种普遍的自然现象。20世纪60年代,人们开始认识到某些具有确定性的非线性系统,在一定参数范围内能给出无明显周期性或对称性的输出,这种表面上混乱的状态就是混油.混沌现象揭示了在确定性和随机性之间存在着由此及被的桥梁,有助于将物理学中确定论和概率论两套描述体系联系起来,这在科学观念上有着深远的意义。目前,对混沌问题的研究已经成为物理学科的一个重要的前沿课题。光学双稳态引起人们极大注意的主要原因是光学双稳器件有可能应用在高速光通信、光学图像处理、光存储、光学限幅器以及光学逻辑元件等方面。尤其是用半导体材料制成的光学双稳器件,尺寸小,功率低,开关时间短,有可能发展成为未来光计算机的逻辑元件。20世纪70年代未发展起来的光电混合型光学双稳系统,其数学模型清晰,实验装置简单。液晶充当双稳态工作物质,具有工作电压低、受光面积大、易制作、易控制和易实现器件集成化等优点。本实验采用“液晶光电混合型光学双稳与混沌系统”来研究液晶的光学双稳和混沌运动。二、实验原理:1、液晶液晶的类型:一些有机材料在一定温度区间呈现液晶态,它处于液态和固态之间,液晶就是这样一种物质。根据液晶分子排列的平移和取向有序性,可以将液晶划分为三大类:近晶相、向列相和胆甾相液晶。液晶盒:液晶通常被封装在液晶盒中使用,液晶盒式由两个透明的玻璃片组成的,中间间隔约为10~100m。在玻璃片内表面镀有透明的氧化铟锡透明导电薄膜作为电极,液晶从两玻璃片之间注入。电极薄膜经过机械摩擦、镀膜、刻蚀等适当的方法,可以使液晶分子平行玻璃表面排列(沿面排列),或者垂直玻璃表面排列(垂面排列),或者成一定的倾斜角。2、电控双折射效应a不加电场 b施加电场图1、电控双折射效应对液晶施加电场使液晶的排列方向发生变化,由于液晶分子的排列方向发生变化,按照一定的偏振方向入射的光,将在液晶中发生双折射,这就是电控双折射效应。液晶显示出光学各向异性,是由于它的细长分子结构,这种结构致使在分子的轴向和垂直于轴的方向上具有不同的物理性质。在实验中,液晶盒位于两个正交的偏振片P、A之间,其透光轴方向如图1所示。分别是液晶盒的前后玻璃基片.这里使用的是正性向列相液晶,液晶分子在%、B2上沿面排列,分子轴在起偏器P上的投影与F的透光轴成45°。若不施加电场(如图1、a所示),假设有一束光自左方射入,由起偏器P产生的线偏振光在液晶分子层中传播后,有一部分光通过检偏器A。若在液晶盒上施加电场,由于电场对液晶分子的取向作用,使得大多数分子的长轴趋于电场方向排列(如图1、b所示),使整个液晶盒变得橡一个光轴(即分子轴)倾斜于表面的晶片那样,对人射光产生双折射作用。入射线偏振光经过液晶盒后将变成椭圆偏振光,从而有一部分光能够通过检偏器出射。若使电场强度在一定

范围内变化,则由于光轴的倾斜程度随之改变,造成折射率也随之变化,因而可以改变透射光的强度,即对输出光强进行调制。但是,当电场强度进一步增大时,透明的液晶盒又会变成不透明,这是因为伴随着电场强度的提高产生了动态散射效应。3、光学双稳态图2、光学双稳曲线光学双稳态是指在通过某一光学系统时其光强发生非线性变化的一种现象,即对一个入射光强I.,存在两个不同的透射光强I。,并以滞后迪线形式为特征,如图2所示。利用电控双折射效应引起透过率的非线性变化可以试验电光调制器。液晶光电混合型双稳装置由电光调制系统与输出反馈系统两部分组成。I为输入光强,I为输出光强。为使透射光最大,分子轴在起偏器P上的投影与P的透光轴成45°角。P、A和液晶构成正交光路。液晶上加一直流偏压匕,以便使液晶处在适当的工作状态。Io经光电探测器实现光电变换,得到的电信号经放大器放大后加到液晶上,从而构成了光电混合反馈回路,控制输出关系,促成I-I之间的双稳关系。I和I应满足如下关系:1-cos—1-cos—(V+V+V)Vb(1)—o IkI(—o IkIV为半波电压,V为附加电压(液晶剩余应力引起),k为包括光探测器和放大器在内的光电转换系数。分别作出方程(1)的调制曲线和方程(2)的反馈曲线,它们的交点即为两方程的共同解。当入射光强由小到大变化时,工作点在C、D点透过率产生由低到高的突变;若减小入射光强,工作点在F、B点产生由大到小的突变。因此,系统的I-1关系成为如图2所示的滞后回线。双稳态要求整个装置必须工作在方程组具有双解的范围,4、混沌态

混沌是指在确定性的动力学系统中的无规则行为或内在随机性。混沌不是噪声,是对初始条件极其敏感的非周期性的有序运动。对相空间的一定区域进行长时间观察会发现系统运动轨迹的各态遍历性。一个系统可以导致混吨运动出现的基本思想是实现这样的数学反馈回路:系统的输出能够不断地反馈到它自身作为新的输入.这种回路无论简单还是复杂,都可以出现稳定的行为和混乱的行为。它们的差别仅在于系统的某一参数取值不同。这个参数只要有极小的变化,就会造成回路系统的行为从有序状态平滑地转化为表面上看来似乎是杂乱无章状态,即逐步地演化为混沌。液晶光电混合光学双稳系统可用如下的延时锅合方程来描述I(tI(t)=21<1-cosV(V(t)+V+V)兀(3)T竺T竺Q+V(t)=kI(t-1)dt oR(4)式中考虑了时间变量的反馈电压t式中考虑了时间变量的反馈电压tR表示系统的延迟时间,T是反馈系统的弛豫时间。和偏振片2相正交。偏振片3和放大系数k和偏振片2相正交。偏振片3和放大系数k有关,

振在双稳态的讨论中事实上只考虑了系统的定态,而没有考虑其动态效应。在本实验中’当输出光强/0加上一定的时间延迟。后再正反馈到液晶上’可以观察到混沌现象,延迟时间通过程控来实现。三、实验内容:实验装置:本实验采用光电混合型光学双稳实验装置。实验光路图如下,应调节偏振片1实验中转动偏振片3相当于改变系数k。液晶测试调制曲线,测量半波电压匕。选择信号源输出锯齿波信号,取频率f=2.0HZ,振幅F=10.000V,液晶盒角度为255°,偏振片3为225°。在示波器上观察到调制曲线如图4所示。设加在晶体上的电压值为匕时,系统具有最大输出光强;加在晶体上的电压值为 匕时,系统具有最小输出光强,则匕=VH—匕"附加电压匕=一(匕T.27V)。在没做实验前把偏压调到最小,但仍有数值,为1.27V。由于振幅选取为10V,所以规定图上左边断点的位置电压为-10V,这样在图上读取到V上读取到V=-3.00V,V=-1.40V,半波电压为V=1.60V,附加电压为V=2.67V。图5、响应曲线图图5、响应曲线改变实验条件:旋转液晶转角,发现输出光强的最大值位置的vh会发生变化。增加偏置电压,发现曲线输出光强最大值点右移。(2) 测试反馈系统弛豫时间对系统施加一个方波,由于系统存在弛豫时间,因此,系统对于这个方波的响应成为前后沿倾斜的准方波,弛豫时间即为输出准方波的最大振幅的90%与最小振幅之间的时间间隔。取频率f=0.50HZ,振幅F=5.000V,偏置电压V=9.12V,偏振片3为223°。在示波器上得到如图5所示的图形。在图上读取弛豫时间为t=180.00ms。(3) 观察双稳态由于要观察的双稳态是输出光强和输入光强之间的关系,所以必须让入射光强连续变化,接通电机电源,使波片旋转获得连续变化的入射光强。实验中从三个方面观察双稳态:初始偏压V、偏振片3的角度即系数k和液晶的转角。图片在后面的附录中。1)改变初始偏压匕,其他条件为:A=7°,C=225°,从上到下偏压依次为16.38V、17.33V、18.00V。发现随着偏置电压的增加,双稳迪线的面积变大了,并且高度变低。2) 改变液晶转角,其他条件为:匕=17.33V,C=225°。从上到下液晶转角依次为5°、7°、10°。随着液晶转角的增大,双稳迪线的面积最大,高度变高。3) 改变偏振片3,其他条件为:A=7°,匕=17.33V。从上到下偏振片3角度依次为225°、230°、234°。发现随着偏振片3角度的增大,透过光强变小,且迪线面积变小,高度变低。(4) 观察混沌态混沌态观察的是出射光强随时间的变化,所以固定入射光强。改变实验条件,观察现象。实验中从四个方面观察混沌态:延迟时间、偏置电压匕、液晶转角、偏振片3。所有图像在附录中。1) 改变延迟时间,其他条件为:A=3°,C=48°,匕=1.32V。分别为延迟时间为50s、180s、300s、500s。其中,50s时出现周期振荡;180s时出现倍周期分叉;300s时出现近似混沌态。可见,延迟时间要足够大近500s才会出现混沌。2) 改变偏置电压匕,其他条件为:A=3°,C=48。。从上到下偏压匕依次为1.27V、1.88V、1.42V。开始时呈现周期振荡,随着偏置电压的增加,图形逐渐从周期振荡向混沌态转变。3) 改变液晶转角,其他条件为:C=48°,V=1.32V。从上到下液晶转角依次为3°、30°、350°。开始时出现倍周期分叉;角度增大时出现近似混沌态。4) 改变偏振片3,其他条件为:A=3°,匕=1.32V。从上到下偏振片3角度依次为10°、48°、60°。随着k值增大,图形逐渐从周期振荡向混沌态转变。通过以上混沌态的实验,可得稳定的行为和混乱的行为的差别仅在于系统的某一参数取值不同,像延迟时间,偏置电压,液晶盒的角度以及1<值。这个参数只要有极小的变化,就会造成回路系统的行为从有序状态平滑地转化为表面上看来似乎是杂乱无章状态。五、实验结论:本实验利用光电混合型光学双稳与混沌实验系统观察了调制曲线及液晶的光学双稳和混沌运动。实验中在调制曲线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