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全册教案_第1页
七年级历史全册教案_第2页
七年级历史全册教案_第3页
七年级历史全册教案_第4页
七年级历史全册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七年级历史全册教案

【教学目标】1.了解元谋人和北京人的发现、距今年代和地点,以及他们的生活和使用的工具。2.了解山顶洞人的发现、距今年代和地点,以及他们的生活和磨制技术。3.培养学生理解、认识历史领域内各种不同知识范围的能力,以及观察、想象和比较的能力。4.接触考古知识、神话传说、古史资料、历史地图、文物插图等各类与历史有关的知识,扩大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其重视历史课的学习。【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生产和生活状况。2.难点:认识劳动在人类产生过程中的作用。【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展示远古人类的头部模型,问学生这是什么时候的人类头部模型,我国境内有哪些远古人群,他们的生产和生活状况又是怎样的呢?请大家阅读第1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2.播放一段有关远古人类社会生活的课件,然后提问:该片段反映了我国远古人类怎样的生产和生活状况?他们生活在什么时候?请大家预习课文。3.问学生人从哪里来,目前有两种说法:一是人由神创造的,像西方的“上帝造人说”,我国的女蜗造人。二是人是古猿进化而来的,你同意哪一观点?学完了本课,你或许可能找到答案。二、学习新知识1.讲解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生产和生活状况,引导学生分析比较“山顶洞人比北京人的进步性有哪些”。2.讲解元谋人和山顶洞人的发现、距今年代和地点,以及他们使用的工具和磨制技术。三、巩固练习1.让学生组成小组,分别选择一个远古人类进行介绍,包括发现、距今年代和地点,生产和生活状况,使用的工具和技术等。2.让学生进行讨论,总结劳动在人类产生过程中的作用。四、课堂总结1.回顾本课所学内容,强调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认识能力的培养。2.培养学生珍视人类文化遗产的意识,热爱劳动的思想情感。【教学反思】本课通过展示远古人类的头部模型和播放有关远古人类社会生活的课件,引导学生了解远古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状况,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通过讲解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生产和生活状况,培养学生比较分析的能力。通过让学生进行讨论,总结劳动在人类产生过程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思想情感。总之,本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根据考古学的研究成果,元谋人已经会制造工具和使用火。这表明他们的生产和生活状况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制造工具是人类和动物的根本区别,因为只有人类能够创造性地制造、使用和改造工具,而动物只能利用工具并且需要经过长期的训练。现在,请同学们想象一下古猿是如何逐渐演变为人类的。大约在二三百万年以前,地球经历了巨大的自然变化,古猿的生存环境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那些没有失去森林的古猿继续沿着猿的方向缓慢地向前发展,而失去森林的古猿则不得不从树上来到地面,开始过着流浪生活。在这个艰难的生活道路上,古猿逐渐学会了利用前肢来采集和捕捉动物,并用前肢来折树枝和选取石块作武器,以抵御野兽的侵袭。这种前肢和后肢的分工逐渐导致了前肢的进一步解放和后肢的直立行走,整个身体结构也发生了变化。肉食的摄入促进了大脑的发育,最终演化出了初级的意识和语言。在劳动中,人类逐渐制造出了工具,这成为了由猿到人这一根本变化的推动力。因此,制造工具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只有人类能够创造性地制造、使用和改造工具,这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基石。动物园里的黑猩猩也能利用竹竿或木棍打下树上的野果子,但这并不意味着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消失了。动物利用现成的工具获取食物是生存的需要和本能,但它们只能简单地利用现有的工具,无法对工具进行加工改进,更不能制造出任何一件简单、粗糙的工具。只有人类才能根据实际需要,制造和利用工具,改造自然。因此,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并没有消失。1929年,北京西南的周口店洞穴内发现了一个完整的远古人类头盖骨化石,这个发现轰动了全世界,被称为“北京人”。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七十万年至二十万年前,面部有着前额低平、后倾、眉脊高突、吻部前伸等特点,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但已经具备手脚分工,不再像古猿那样爬行,而是用腿走路,用手制造和使用工具,从事生产劳动。北京人能够制造石块、木棒、火把等简单工具,过着群居生活。由于当时的生产状况极其恶劣,常常受到来自大自然的各种威胁,个人的力量无法生存下去,因此他们必须群居在一起。这种群居生活形成了早期的原始社会。北京人学会了使用天然火,并学会了保存火种。他们用干燥易燃的花草、树叶把火种轻轻盖上,让它们冒着轻烟。这需要有经验的长者担任。到用火的时候,就用力吹煽,让火种再烧起来。有了火,北京人的生活得到了极大的改善。想象一下,北京人的生活方式是怎样的。天亮之后,北京人会集体出门,一部分人去狩猎,一部分人去采集食物。到了晚上,狩猎和采集的人都会回到洞穴中,将采集到的野果分给大家。几个壮年男子会将打到的动物剥皮、割肉,然后在洞口的火堆上烤熟。烤熟之后,肉会根据每个人的需要分配。当大家填饱肚子之后,就会睡觉了。由于洞口的火堆整夜不熄,远处的野兽不敢靠近。北京人的衣服有两种。第一种是用植物枝叶系在腰间的,虽然不能抵御严寒,但是可以起到一定的作用,而且很容易获得。第二种是将狩猎到的动物剥皮后吹干稍微加工,作为衣服穿着。在食物方面,北京人靠采集和狩猎来维持生计。他们住在天然的山洞中。山顶洞人是另一种古代人类。他们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已经可以人工取火。他们不仅采集和狩猎,还会捕鱼,劳动对象的范围扩大了。他们可以到很远的地方与其他原始人群交换生活用品,活动范围也扩大了。在生活方面,山顶洞人已经使用骨针缝制衣服,懂得爱美,甚至在死后也会被埋葬。山顶洞人生活在由血缘关系结合成的氏族中。每个成员之间都有血缘关系,彼此都是亲属。他们一起生活,使用公有的工具,共同劳动,共同分配食物,没有贫富贵贱的差别。这是因为他们的生产工具非常简陋,单个人的力量难以获得足够的食物,因此必须共同劳动,所得食物必须共同分配。在分配过程中,谁也不能多占,否则会有人饿死,整个氏族的力量也会削弱,氏族就有灭亡的危险。共同劳动、共同分配食物,没有贫富贵贱差别的氏族生活,是否是人类理想的生活方式?然而,在氏族社会中,由于生产力水平极低,氏族成员的生存常常受到威胁,如饥饿、寒冷、疾病、野兽、自然灾害等,人均寿命非常短。此外,氏族之间常常为争夺食物而发生血腥战争,失败的一方可能会被杀掉或吃掉。因此,没有贫富贵贱差别的氏族生活并不是人类理想的社会。人类理想的社会应该是共产主义社会。在学习“北京人”时,有人认为北京人实际上是“猿”而不是“人”。你是否同意这一看法?请说明理由。本题实际上考查的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根据所学知识,可以明确:北京人在体态特征上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但是北京人不仅会制造和使用石器,还能使用天然火,这是动物所不能做到的。因此,北京人应该被归类为“人”,而不是“猿”。火对人类的发展产生了巨大作用,正如恩格斯所说:“摩擦生火第一次使人支配了一种自然力,从而最终把人和动物界分开。”人类对火的使用经历了怎样的过程?火的使用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