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道德规定之保护环境课件_第1页
环境道德规定之保护环境课件_第2页
环境道德规定之保护环境课件_第3页
环境道德规定之保护环境课件_第4页
环境道德规定之保护环境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环境道德规范之保护环境一、保护环境是人类社会的普适道德保护环境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宣言》人类有权在一种能够过尊严和福利的生活的环境中,享有自由、平等和充足的生活条件和基本权利,并且负有保护和改善这一代和将来世世代代的环境的庄严责任。2001年中共中央《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社会公德是全体公民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要大力倡导以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德,鼓励人们在社会上做一个好公民。二、根本上实现从掠夺地球到善待地球的转变工业文明以来人对自然的态度近代以来的工业文明在对待自然环境的态度上,改造自然始终处于主导地位。对自然的改造指的是什么?“人们普遍认为是变革、统治、征服、克服、制服、控制、驾驭、于预、占有、支配、利用、抵御的意思。”保护环境人与自然之间真正的依存关系美国著名生态学家奥德姆指出:“尽管人类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技术进步,但仍然寄生于生物圈,以维持其生存。寄生物的生存有赖于减少危害和建立起有利于寄生的正反馈。对人类来说,这个概念就是减少废物和对资源的破坏,以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保护地球,促进可更新资源的持续发展”。

“寄生—宿主”模式

人与生物圈之间的“寄生—宿主”模式决定了人类必须从掠夺地球转而照顾地球。保护环境三、倡导全社会负起保护环境的道德责任个人—消费行为(适度消费)企业—生产行为(清洁生产)政府—决策行为(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保护环境本章结束……一、人类的消费行为

⒈消费广义—生产消费和生活消费狭义—生活消费⒉生产方式决定消费方式适度消费二、个人消费行为及消费观⒈节俭型消费在生活安排上“丰年要当灾年过”,“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闲时吃稀,忙时吃干,杂以番薯、瓜菜”

在处理生产与生活的矛盾时

“先生产,后生活”,“先治坡,后治窝”适度消费⒉炫耀性消费

什么是炫耀性消费“通过消费让他人明了消费者的经济力量、权力和地位,从而使消费者博得荣誉,获得自我满足”。

“一个人要使他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那些漠不关心的观察者,对他的金钱力量留下印象,唯一可行的办法是不断地显示他的支付能力。……为了使他自己在他们的观察之下,能够保持一种自我满足的心情,必须把自己的金钱力量显露得明明白白,使人在顷刻之间能一览无余。”

适度消费炫耀性消费的影响在这种炫耀性消费的伦理道德观念的指导下的消费行为,必然伴随着对自然和社会资源的贪婪和过度索取以及对生态环境的肆无忌惮的污染与破坏。

在杭州,有两个“大款”,为了斗富,竟在众目暖暖之下,比赛烧人民币,每人烧掉2000多元面不改色

一位北京“大款”用2万元一桌的宴席招待广东“大款”,竟遭到奚落,随后广东“大款”用6万元一桌回请,而北京这位“大款”竟“哗”地打开密码箱,甩出35万元说:“今天这桌就照这个数”!35万元一桌菜,京城富豪最终斗倒了羊城富豪。

适度消费⒊攀比型消费攀比型消费,亦称时髦型消费。这类消费者在消费时,往往以外部小环境来决定,支配和制约其消费行为,至于这类消费是否为自身确实需要,是否有支付能力,则并不看重。由于消费具有一定的示范作用,一些消费者看到周围的其他人消费了什么,出于一种虚荣、攀比的消费心理,唯恐落后于所谓的消费潮流,也要不惜一切代价,挤进这一消费行列,人们习惯称之为“赶时髦”,“扮酷”或“死要面子”。

适度消费4.愚昧型消费所谓愚昧型消费,指消费者的消费不是用来满足自己正常的现实物质需要与精神需要,而是把财富用于满足其某种虚幻的精神寄托。愚昧型消费大多带有浓厚的封建迷信色彩,如大办丧事、建坟墓、摆道场、制冥品,甚至求神拜佛,兴建庙宇等等,亦称“白色消费”。

5.恶习型消费恶习型消费主要表现为精神消费领域,但却是以一定的财富资源支出为代价的。这种恶习型消费对消费者本人身心并无任何益处,但却会直接产生若干社会公害,如赌博、嫖娼以及吸毒等等。

适度消费三、适度消费的基本要求⒈倡导适度消费,反对无节制的高消费①无节制高消费的危害对自然资源造成了巨大的消耗

带来了资源的巨大浪费和环境污染

无情地威胁着千百万物种的生物

无节制的高消费是一种脱离现实生态环境条件与合理需求的消费模式,这种消费模式以享乐、挥霍为特征,是一种不可持续的消费方式。

适度消费②适度消费

要能带来物质上的富裕和精神上的充实

应有利于充分利用自然资源,杜绝浪费和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适度消费是对环境友好的合理消费的体现。它以获得基本需要的满足为标准而不是鼓励对物质资源无止境地占有。适度消费不是低消费,而是与生产力水平、发展阶段、生态环境相适应的消费方式。适度消费意味着既要满足人类物质生活需要,同时又有利于人类的持续生存与发展。适度消费2.崇尚简约生活,反对奢侈浪费节俭是人类的一种传统美德,它倡导的是一种节制的、简朴的生活方式。

美国学者布朗曾这样估价说:“自愿的简化生活,或许比其他任何伦理更能协调个人、社会、经济以及环境的各种需求。它是对唯物质主义空虚性的一种反应。社会上相当一部分人实行了自愿的简化生活,可以缓和人与人之间的疏远现象,并可缓和由于争夺稀少资源而产生的国际冲突。”适度消费3.参与绿色消费,抵制有害生态环境产品

“绿色消费”,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上兴起的一种新型消费模式和消费者运动。这种“绿色消费者”运动,是“通过开展消费者有意识地选择对环境温和的商品的运动,诱导企业提供有益于环境的商品”。“绿色消费”,一方面帮助消费者改变自己的消费生活方式,另一方面,诱导企业改革生产体制,通过把生活方式的变革与社会经济体制改革结合起来,达到保护环境的最终目的。适度消费“绿色消费”的基本要求(避开以下产品):

危及消费者或他人健康的产品

在生产、使用或废弃中明显伤害环境的产品

生产、使用或废弃期间不相称地消耗大量资源的产品

带有过分包装、多余特征的产品,或由于产品的寿命过短等原因引起不必要浪费的产品

从濒临灭绝的物种或者环境资源中获得材料,用以制成的产品

包含了虐待动物、不必要的乱捕滥猎行为的产品

对别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造成不利影响的产品

适度消费4.倡导对环境友好的精神消费环境伦理倡导对生活质量和生活幸福的理解应该从物质为主导,转向非物质为主导.从追求单纯的物质满足转向社会和精神的满足。

精神消费,是一种知识型、文化型、科技型的消费,旨在汲取知识、陶冶情操、提高人的修养,这是一种低投入、低消耗、高产出的消费行为,也是一种人们通过对创造性的追求并从中获得高度满足和美的享受的消费。适度消费从环境伦理的角度,应大力倡导在适度物质消费的同时,积极参与有利于环保的精神消费,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学会把“商品消费”改为“时间消费”。通过读书、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满足了解世界、了解科学、了解社会的愿望;业余时间参与科学和艺术活动,体验自己的创造能力和艺术鉴赏水平;通过旅游、娱乐、体育活动,调节紧张生活,获得审美享受。适度消费清洁生产⒈清洁生产(CleanerProduction)提出的社会背景

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在反思污染控制方式问题过程中提出一种新的、创造性的保护环境的战略措施—在污染前采取防治对策,而不是在污染后采取措施治理,将污染物消除在生产过程之中,实行工业生产全过程控制。

美国首先提出其初期思想,之后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和实施。把推行清洁生产作为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的一项战略措施。

1992年联合国在巴西召开的“环境与发展大会”提出了全球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新战略,中国政府积极响应,于1994年提出了“中国21世纪议程”,将清洁生产列为“重点项目”之一。清洁生产⒉清洁生产(CleanerProduction)的概念

清洁生产是指将综合预防的环境保护策略持续应用于生产过程和产品中,以期减少对人类和环境的风险(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与环境规划中心)。该定义包含了两个全过程控制:

生产全过程:对生产过程而言,清洁生产包括节约原材料和能源,淘汰有毒有害的原材料,并在全部排放物和废物离开生产过程以前,尽最大可能减少它们的排放量和毒性。产品整个生命周期全过程:对产品而言,清洁生产旨在减少产品整个生命周期过程中从原料的提取到产品的最终处置对人类和环境的影响。清洁生产⒊清洁生产污染控制理念的变化

过去考虑对环境的影响时,把注意力集中在污染物产生之后如何处理,以减小对环境的危害,而清洁生产则是要求把污染物消除在它产生之前。先污染、后治理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清洁生产⒋清洁生产(CleanerProduction)的目标

通过资源的综合利用,短缺资源的代用,二次能源的利用,以及节能、降耗、节水,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减缓资源的耗竭。

减少废物和污染物的排放,促进工业产品的生产、消耗过程与环境相融,降低工业活动对人类和环境的风险。

综合决策一、为什么要实行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

⒈决策失误可能导致灾难性的生态破坏宏观决策失误—全局性生态环境破坏1958年大跃进时期:“以钢为纲,超英赶美”文化大革命时期:农业方面提出“以粮为纲”的方针;工业方面提出发展“五小”企业,形成“小而全,大而全”的工业体系。50年代中期:错误的批判了以马寅初为代表的新人口论,导致中国人口的放任和失控,诱发了全方位、深层次的矛盾。综合决策人口数量0.836人口素质1.105国内生产总值1.193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369贫困人口0.885富裕度1.195森林覆盖率1.200土壤侵蚀率0.920荒漠化率0.962城市环境0.950自然资源承载能力1.230表、历史上三次重大决策失误对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影响模拟结果注:数字代表如果不出现三次重大决策失误时是现在的倍数微观决策失误—区域性的生态环境破坏目前普遍存在的“政绩工程”,“形象工程”现象全国性的开发区建设问题三门峡水库建设问题综合决策⒉决策失误的成因(环境道德的缺失与偏离)盲目追求“高速度”牺牲资源环境求发展决策急功近利

违背自然规律,忽视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综合决策二、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

⒈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的概念在经济和社会发展决策中,充分应用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的综合知识和条件,遵循自然生态规律和经济规律,充分考虑环境的承载力,对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进行统筹规划,合理安排,综合平衡,避免在环境问题上的决策失误,确保生态环境建设各项措施的顺利实施。

综合决策⒉实行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并重的原则

预防为主的原则

民主科学的原则

法制化原则

综合决策⒊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的范畴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政策和规划

编制国土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区域流域海域开发规划

编制工业、农业、能源、林业、水利、交通、旅游、自然资源开发等专项规划和计划制定与生态环境密切相关的地方法规、规章及规范性文件

从事开发建设活动、推广应用重大新技术、新材料、新产品

新建、改建、扩建重要项目以及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做出其他可能对环境有较大影响的重大决策

综合决策⒋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的制度保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