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知识结构一_第1页
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知识结构一_第2页
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知识结构一_第3页
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知识结构一_第4页
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知识结构一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分册世界古代史第一单元古代东方第1课古代两河流域王国的更替地理位置早期国家王国更替西亚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流经区域,希腊人称为“美索不达米亚”时间:公元前3500年至3100年建立者:苏美尔人形式:城市国家原因:民族众多,争夺劳力、水源、土地和水利设施方式:战争国家政权结构不断完善;由分散逐渐走向统一灌溉农业经济不断发展在民族融合的基础上达到文化的繁荣影响楔形文字与《吉尔伽美什》楔形文字《吉尔伽美什》创造者:公元前4000年后期,苏美尔人创造的象形文字笔画形状:呈楔形,故名历史地位:迄今为止被发现的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书写:用楔形文字刻写在泥板文书上体裁:史诗地位:古代两河流域著名史诗,保存至今的少数优秀作品之一《汉穆拉比法典》背景汉穆拉比统一两河流域统一前各城邦习惯法和成文法存在很大差异楔形文字的发明和使用目的:统一法律;规范社会秩序;巩固王国统治地位法学价值:古代两河流域各国法律之集大成,目前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完备的成文法典史学价值:展示了古巴比伦王国的社会状况,是了解和研究古巴比伦王国历史的第一手文献第2课古代埃及法老专制社会自然条件地理位置:古代埃及位于非洲东北部。尼罗河贯穿全境尼罗河定期泛滥:尼罗河河谷土地肥沃,水源充沛和农业生产埃及统一时间:公元前3100年左右方式:兼并战争政治体制:统一后的埃及建立了高度集权的专制统治法老权力政治权:掌管高级官吏的任命权经济权:拥有对全国土地的支配权军事权:控制所有军队法律权:视自己的意志为法律宗教权:自封为神,强化王权神授观念金字塔功能:古代埃及法老的陵墓主要代表:胡夫金字塔和哈夫拉金字塔象征:古代埃及法老专制权利的象征,向世人展示了法老至高无上的权威宗教意义:古代埃及人来世信仰的具体体现历史意义世界建筑史上的一大奇迹古代埃及人卓越的创造性智慧的结晶古代埃及社会经济和建筑技术发展的一项具体成就象形文字创造者:古代埃及人发明时间:公元前3500年之前书写工具:初为刻刀和石头,后来发明笔和墨水,纸草成为最普遍的书写材料使用者:由于象形文字复杂难懂,只有祭司、书吏、官员和一些大商人掌握书写能力消亡主观原因:复杂难掌握,使用范围小客观原因:外来文化冲击先希腊化:埃及人使用希腊字母拼写自己的语言后阿拉伯化:被阿拉伯人征服后使用阿拉伯语言和文字,象形文字逐渐被人遗忘第3课古代印度吠陀时代时间:公元前14世纪至公元前6世纪得名:因雅利安人的宗教经典“吠陀”而得名雅利安人征服时间:公元前14世纪至公元前10世纪空间:从印度河流域到恒河流域对象:印度土著居民达罗毗荼人雅利安人国家建立时间:公元前6世纪左右区域:印度河流域和恒河流域数量:20余个性质:奴隶制国家种姓制度概念:古代印度的一种社会等级制度或集团制度含义:梵语作”瓦尔纳”,意为”颜色”、”品质”形成:雅利安人在征服过程中形成的内容: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四个种性特点:职业世袭、内部联姻、法律地位、社会权利和宗教生活不平等影响:造成了印度社会阶层的隔离,严重阻碍了社会成员的流动,对印度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佛教的创立和发展时代背景公元前6世纪,列国纷争,政局动荡,社会关系急剧变化部分刹帝利和吠舍经济地位提高,不满婆罗门宗教和种姓特权各种新教派和新学说的兴起和流传,佛教是其中之一创立者:悉达多,被尊称释迦牟尼主张:早期佛教倡导“众生平等”,反对种姓制度经典:大藏经,(包括经藏、律藏和论藏),又称三藏经或三藏向域外传播开始时间:公元前3世纪主要区域:东亚和东南亚传播结果:逐渐发展成为世界性宗教《摩可婆罗多》和《罗摩衍那》作者:民间集体创作价值文学价值:古代印度最著名的文学作品,世界文学瑰宝史学价值:反映古代印度社会生活和雅利安人扩张情景第4课美洲印第安文明玛雅文化地域范围:包括今墨西哥尤卡坦半岛、危地马拉、洪都拉斯一带存在时间:约公元前2500——公元16世纪上半叶主要成果:在农业、自然科学、建筑、艺术等诸多方面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遗产;培育了40多种农作物,后来传播到世界各地历史地位:是古代美洲印第安文明的璀璨篇章,被誉为“美洲的希腊”阿兹特克文化地域范围:今墨西哥一带存在时间:约12世纪——16世纪主要成果:建立了强大的“阿兹特克帝国”历史地位:是古代美洲印第安文明的一朵奇葩印加文化地域范围:以今秘鲁为中心存在时间:约15世纪——16世纪主要成果:建立了庞大的“印加帝国”历史地位:是南美洲印第安古代文明的集大成者第5课古代黑非洲麦罗埃文明地理位置:尼罗河中上游存在时间:公元前590年——公元4世纪中叶主要成果:冶铁业、农业、海外贸易、麦罗埃文字等历史地位:属于库施文明的麦罗埃时期,代表了库施文明鼎盛阶段的成就阿克苏姆文明地理位置:今埃塞俄比亚境内存在时间:约公元前后——公元8世纪(4世纪达到全盛)主要成果建立了埃塞俄比亚历史上最早的国家组织海外贸易、造船业发达是黑非洲最早铸造金属货币的国家;建筑技术高超文明特点:多种文明因素影响下的混合型文明大津巴布韦文明地理位置:包括今津巴布韦、莫桑比克南部、博茨瓦纳东部和南非北部一带存在时间:约公元4世纪——16世纪主要成果:古代巨石建筑群第6课古代希腊城邦制度古代希腊地理环境古代希腊的历史地位:古代希腊是欧洲文明的发祥地,世界古代文明中心之一古代希腊地域范围:希腊半岛、爱琴海诸岛、爱奥尼亚群岛,以及小亚细亚半岛西部沿海地带希腊城邦的形成城邦形成:公元前8至6世纪,希腊各地相继形成200多个城邦城邦概念:以一个城市为中心,连带周边乡村地区而形成的独立国家城邦特点:小国寡民,地不过百里,人不过数万城邦作用:促进了社会经济和文化的进一步繁荣“古典时代”: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前4世纪上半叶,希腊城邦社会经济、政治、文化高度的繁荣时期,是古代希腊城邦制度的全盛时期雅典民主政治基本特点:全体公民直接参与,人民主权,轮番为治产生原因:雅典平民同氏族贵族斗争,最后逐渐战胜氏族贵族主要经过公元前594年,“梭伦改革”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础公元前508年“克里斯提尼改革”最终确立了雅典民主政治伯里克利时代(公元前443——429年)是雅典民主政治辉煌时期历史地位进步作用:是当时先进的政治制度,它有利于调动城邦公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推动社会经济和文化的进步历史局限:只是城邦公民内部的民主,而且只有成年男性公民才真正享有民主权利,妇女、外邦人和奴隶则被排斥在外第7课希腊古典文化史诗与戏剧史诗内容:以重大事件或重要历史人物的英雄事迹为内容,掺杂神话代表:《荷马史诗》(从英雄史诗发展而来)戏剧类型:悲剧和喜剧价值:很高的艺术性和很大的史料价值代表人物: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欧里庇得斯和阿里斯托芬地位:古希腊文学的最高成就建筑艺术建筑材料:大理石基本特点:方顶柱廊式结构典型代表:雅典卫城的帕特农神庙哲学与史学哲学史学“哲学”的含义:“爱好知识之学”追求的精神:用理性的思维方式去认识世界和解释世界代表人物: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历史”的含义:“经过调查研究的纪事”希罗多德撰写了《历史》,被誉为西方“史学之父”第8课古代罗马政治制度罗马城建立:公元前8世纪中期,建于拉丁姆平原台伯河下游共和时代共和国建立:公元前509年,罗马实行共和制度(王政平民反对贵族斗争目的:打破贵族垄断政治权利的局面,平民争取充分的政治权利时间:长达200多年结果:平民相继获得了担任各种公职的权利,扩大了共和国社会基础;贵族特权逐步被废止,贵族寡头政治走向衰落对外扩张统一意大利:公元前3世纪初,罗马征服意大利,实现了半岛的统一征服地中海:公元前2世纪中叶,罗马人确立了在地中海地区的霸权罗马获胜原因:罗马国力强盛、军事组织优越、外交政策灵活影响(1)统治版图扩大,民族和人口增多(2)奴隶制度进一步发展(3)共和国内部各种矛盾日益复杂共和)帝国时代帝国建立原因:原来建立在城邦基础上的共和制度,已不适应罗马社会的发展建立:公元前27年,屋大维被元老院授予“奥古斯都”称呼实质:维持共和制形式的君主专制统治帝国繁荣政治统一稳定经济繁荣发展文化昌盛发达城市涌现繁荣帝国扩张:到公元2世纪初,罗马已成为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大帝国帝国分裂:公元395年,帝国分为东西两个罗马帝国西罗马帝国灭亡: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末代皇帝被废,西欧历史进入中世纪基督教的兴起兴起时间:公元1世纪上半叶兴起地区:巴勒斯坦地区的犹太人中间创立者:相传为耶稣所创进步性:反抗罗马帝国暴政和追求平等自由,倡导信徒之间博爱互助、患难相恤,鼓吹正义基本教义:信仰上帝,尊奉耶稣为救世主(希腊语称“基督”),教名由此而来经典:《圣经》,包括《旧约全书》和《新约全书》发展:公元392年成为罗马帝国的国教,此后,在罗马帝国境内以及更广阔的地域范围内传播开来,最终发展成世界性的宗教第9课罗马法体系十二铜表法颁布:公元前451——450年,平民反对贵族斗争的成果内容:包括债务法、继承法、婚姻法以及诉讼程序等各个方面,是习惯法的汇编实质:维护贵族和富裕平民的利益意义罗马第一部成文法典,罗马法体系的渊源;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贵族滥用权力,保护了平民的利益,规范了社会生活公民法产生原因:维护罗马公民的政治权利和经济利益,维系罗马社会的稳定和团结适用范围:调整和处理罗马公民内部的权利关系主要内容:大法官颁布的有关告示和审判案例,公民大会和元老院通过的各项决议,执政官分布的各种行政命令等万民法产生原因:随着罗马的不断扩张,被统治的非罗马人日益增多目的:调整和处理罗马人与非罗马人,以及非罗马人之间的权利关系主要内容:国家相继通过和颁布的一系列决议或法令,帝国时代皇帝发布的敕令适用范围:逐渐形成为一种适用于帝国境内各民族的共同法律发展趋势:公元3世纪初,与“公民法”逐渐统一起来罗马法历史地位进步意义体现了罗马人崇尚法治的精神和追求法律地位平等的决心对后来欧洲各国的法律制度产生了深远影响古罗马人的法治精神和法律意识为后人树立了榜样局限性:奴隶没有任何权利,被排斥在法律对象之外第10课伊斯兰教和阿拉伯帝国穆罕默德和伊斯兰教的产生伊斯兰教的创立背景:阿拉伯人内部分化加剧,社会动荡不安;外族觊觎半岛商路控制权,频频侵扰。阿拉伯各阶层迫切要求改变现状创立:7世纪初,穆罕默德在麦加建立,为阿拉伯人统一的宗教阿拉伯半岛统一(1)7世纪20年代,穆罕默德在麦地那建政教合一的神权国家,集各种权力于一身(2)7世纪30年代初,在伊斯兰教旗帜下,国家初具形态《古兰经》:伊斯兰教最基本经典,还是研究早期阿拉伯社会政治、经济、军事和司法等方面的重要史料阿拉伯帝国倭马亚王朝建立:661年,定都大马士革,从此阿拉伯国家进入帝国时代扩张:到8世纪中叶建立横跨亚、非、欧三大洲的阿拉伯大帝国宗教传播:伴随着对外扩张,伊斯兰教逐渐发展成为世界性宗教阿拔斯王朝建立:750年,阿拔斯建立,定都巴格达鼎盛:8世纪中叶至9世纪中叶,生产力发展,商业活动十分活跃灭亡:1258年蒙古骑兵攻陷巴格达,阿拉伯帝国终告覆亡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形成条件宗教基础:伊斯兰教的创立与传播政治基础:半岛的统一和阿拉伯帝国的建立地理基础:地域辽阔,民族众多基本构成阿拉伯人固有的部落文化伊斯兰教文化外来文化主要成就;天文学、数学和医学等建树不凡,文学作品《天方夜谈》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历史地位:对周边地区产生了重大影响,具有沟通东西、承上启下的历史地位第12课封建制度封建制度的产生时间:6世纪下半叶产生,11世纪前后基本确立原因罗马因素:隶农制日耳曼因素:氏族制度两种因素互相影响、互相结合,催生出西欧封建制度发展:8世纪上半叶,查理·马特“采邑改革”,促进了欧洲封建制度的发展内涵经济上:以农奴劳动和地租剥削为基本特征政治上:形成层层分封的等级制中世纪庄园性质:是西欧中世纪农村基本的经济和社会组织特点:自给自足的经济实体;封闭性阶级关系:国王、教会贵族、世俗贵族都是庄园领主,农奴依附领主耕地使用分配:领主自营地、农奴份地、自由农民份地衰落原因:14世纪后,生产力发展和商品货币关系的渗透第13课

城市的复兴中世纪城市的复兴时间:公元11世纪开始背景:生产力的提高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区域:意大利北部、法兰西南部和北海南部沿岸地区,城市兴起最早发展最快居民:一些手工业者和商人成为最初的城市居民城市规模:有限,人口少,公共设施建设滞后中世纪城市自治时间:11世纪末开始背景:中世纪西欧城市一般都兴建于国王或教俗封建主的领地上,首领主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