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课件_第1页
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课件_第2页
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课件_第3页
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课件_第4页
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章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第1节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第2节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主要理论第3节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政策主张第1节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

一、原凯恩斯主义与新凯恩斯主义(一)新凯恩斯主义的形成

1.20世纪30年代应运而生的凯恩斯经济学,取代了主张经济自由主义的传统经济学的正统地位;2.二战后,新古典综合派弥补了西方经济理论体系的矛盾和漏洞,形成了经济学共识;

3.20世纪70年代出现的“滞胀”,使新古典综合派陷入了困境,原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失去主流地位,经济自由主义思潮重新风靡一时,20世纪80年代,现代货币主义和供给学派成为西方国家政府制定经济政策的理论依据(美国里根政府和英国撒切尔政府)4.20世纪80年代的经济实践证明,货币主义、理性预期学派的市场连续出清假设与现实不符,经济的周期性波动与非自愿失业依然存在。5.20世纪80年代末,一些经济学家继续坚持原凯恩斯主义的信条(被迈克尔·帕金M.Parkin称为“新凯恩斯主义者”),吸收其他流派的理论观点,采用新的分析和研究方法,批判地继承和发展了原凯恩斯主义,形成了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二)原凯恩斯主义与新凯恩斯主义的异同:

一致性:1、劳动市场上经常存在着过剩劳动力供给2、周期性经济波动的存在3、经济政策的重要性即非市场出清的假设和政府干预经济的必要性。

差异性:

1、名义工资和价格粘性——名义工资刚性2、经济当事人最大化原则和理性预期假设——原凯恩斯主义所忽略(三)相关概念

市场出清:指市场处于均衡状态。非市场出清:指市场处于非均衡状态。名义粘性:包括名义工资粘性和名义价格粘性,指名义工资和价格不能随总需求的变化而迅速调整。实际粘性:包括实际工资粘性和实际价格粘性,前者指实际工资与需求的变化几乎没有相关性,后者指各类产品价格之比有粘性。(四)新凯恩斯主义的基本理论观点1.新凯恩斯主义特别强调经济体系的不完全性,用不完全竞争市场、不对称信息等来分析特定的微观市场(劳动市场、产品市场、金融市场),然后根据这些微观市场特征(工资和价格粘性)来解释宏观经济现象。2.从严格的微观基础出发去研究宏观经济问题,实现了从微观到宏观的彻底的逻辑一致与统一。为凯恩斯主义奠定了微观基础,建立起有微观基础的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3.当经济中出现需求或供给冲击后,工资和价格的粘性使市场不能出清,经济处于非均衡状态(经济周期波动和存在非自愿失业),即使有理性预期的存在,由于经济自动恢复均衡是一个较缓慢的过程,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仍然有积极作用。LRASYN

总需求的冲击:股票市场崩盘

1.影响消费,AD曲线2.消费减少,所以AD曲线向左移动3. 短期在B点达到均衡

物价水平与产出都下降,失业增加4. 在长期中,PE下降,

SRAS曲线一直向右移动,直到达到长期均衡点C。产出与失业回到起始水平PYAD1SRAS1AD2SRAS2P1AP2Y2BP3C0LRASYN

短期总供给的冲击:原油价格上涨

1.成本上升,SRAS曲线移动2.SRAS曲线向左移动3.短期均衡在点B,P上升,Y下降,从而,失业率上升从A点到B点→滞涨:

产出下降而物价水平上升的一段时期PYAD1SRAS1SRAS2P1AP2Y2B0LRASYN4.1如果政策制定者不作为:

低就业使工资下降,SRAS曲线一直向右移动,直到长期均衡点APYAD1SRAS1SRAS2P1AP2Y2BAD2P3C4.2如果政策制定者使用财政或货币政策来增加总需求,以此抵消总供给的移动:Y

回到YN但P

会越来越高0二、新凯恩斯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哥伦比亚大学的约瑟夫·斯蒂格利茨(2001)伯克利加州大学的乔治·阿克尔洛夫(2001)哈佛大学的格雷戈里·曼昆

哥伦比亚大学的埃德蒙·费尔普斯

(2006)约瑟夫·斯蒂格利茨

出生于1942年,获麻省理工学院博士学位,此后在剑桥大学从事研究工作。1969年,年仅26岁的斯蒂格利茨被耶鲁大学聘为经济学教授。1988年起他在斯坦福大学任经济学教授,自1993年开始成为克林顿总统经济顾问团的主要成员,并且从1995年6月起任该团主席。在此期间,他是克林顿总统顾问班子的关键成员。1997年起任世界银行副总裁、首席经济学家。2001年他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现任美国布鲁金斯学会高级研究员。斯蒂格利茨博士为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信息经济学的创立作出重大贡献。乔治·阿克尔洛夫1940年生于美国的纽黑文,1966年获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博士头衔,自1980年到现在,一直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任经济学首席教授。格雷戈里·曼昆1958年出生,是一位具有奇才的年轻学者。不足30岁的曼昆已成为了哈佛大学的终身教授,教授宏观经济学和经济学原理。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曾就读于麻省理工大学、普林斯顿大学。现任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同时担任白宫的经济顾问,还被聘为国会预算办公室及波士顿联邦储备银行的顾问。曼昆的成名是他的菜单成本理论。这一理论已成为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埃德蒙·费尔普斯简介1933年出生于美国伊利诺斯州,2006年获诺贝尔经济学奖。费尔普斯1955年获美国阿姆赫斯特学院文学士学位,1959年获耶鲁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曾执教于耶鲁大学和宾夕法尼亚大学,1971年起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教授。同时担任美国科学院院士、美国社会科学院院士、纽约科学院院士、美国经济学协会副会长、美联储学术会议专家、美国财政部和参议院金融委员会顾问等。

相关概念柠檬市场——阿克尔洛夫劳动力市场(信号传递)——斯彭斯保险市场——斯蒂格利茨1、逆向选择:在交易过程中(事前),由于信息不对称导致的市场配置资源的扭曲(“劣驱逐良”)。2、道德风险:在交易结束后(事后),拥有信息优势一方行为不符合(或损害)信息劣势方利益的情况。3、筛选、激励约束机制、信贷配给(后面详述)股票期权(ESO):

一种长期激励约束方式

股票期权(ExecutiveStockOptions,ESO)

企业在与经理人签定合同时,授予经理人未来以签定合同时约定的价格购买一定数量公司普通股的选择权,经理人有权在一定时期后出售这些股票,获得股票市价和行权价之间的差价,但在合同期内,股权不可转让,也不能得到股息。

第2节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主要理论一、金融市场的信贷配给理论二、产品市场的价格粘性理论三、劳动市场的工资粘性理论一、金融市场的信贷配给理论当信贷市场中需求大于供给时:由于银行和厂商在贷款风险的信息拥有量上不对称,银行无法准确区分高风险厂商和低风险厂商。银行只能通过利率的正向选择效应和反向选择效应来确定厂商的类型。

正向选择效应和反向选择效应利率对银行的正向选择效应:利率的增加能提高银行的收益,它是利率对银行的直接影响。利率对银行的反向选择效应:较高的贷款利率会使那些有良好资信的厂商不再申请贷款,而那些资信度很低、乐于从事风险投资的厂商会继续申请贷款。这些厂商还款概率低下,从而使得银行收益下降。当利率的正向选择效应大于反向选择效应时,银行收益随着利率提高而增加。当利率的正向选择效应小于反向选择效应时,银行收益随着利率提高而下降。银行最优利率的选择银行最优利率通常不等于市场出清时的利率,所以,信贷市场出现配给。当信贷市场中需求大于供给时,市场出清的利率(即均衡利率)会提高,市场利率高于最优利率。银行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会理性的以低于市场利率的最优利率贷款,而不是按照较高的市场利率贷款。(为什么?)银行理性行事的方式是:以低于市场利率的最优利率贷款,同时以配给方式满足市场对贷款的需求:鼓励资信度高、只愿意低利率借款的厂商;限制资信度低、愿意高利率借款的厂商,有些厂商即使愿意支付很高利率也得不到借款,信贷市场上这种现象称为信贷配给。

政府对信贷市场的干预

信贷市场中,利率机制和配给机制同时起作用。由于利率较高时:低风险厂商退出信贷市场高风险厂商得不到贷款,社会福利受到损失。政府应从社会福利最大化出发,干预信贷市场,利用贷款补贴或提供贷款担保等手段降低市场利率,以增加社会福利。二、产品市场的价格粘性理论

(一)名义价格粘性名义价格粘性:指名义价格不能随总需求的变化而迅速相应的调整。相关理论:菜单成本理论交错价格调整理论

菜单成本理论:垄断厂商能够选择价格,而菜单成本的存在,使厂商不愿意经常变动价格,导致名义价格呈粘性。菜单成本:调整价格时所花费的成本,包括:研究和确定新价格的成本、重新编印价目表的成本、通知销售网点更换价格标签的成本等。结果:在面临总需求冲击时,厂商的反应是改变产量(就业量变动),经济出现波动。(曼昆提出)

交错价格调整理论:在不完全竞争市场中,厂商通常以最小成本获得最大信息量的方式做出价格决策,都期望其他厂商做出价格决策后再调整价格;厂商调整价格的时间有先后,形成调整价格的时间序列,导致物价水平有粘性。(二)实际价格粘性定义:各类产品之间的相对价格比有粘性。在信息不对称时,价格具有选择效应——高质高价,低质低价;同时价格又具有激励效应:如果厂商降低价格,购买者(或潜在购买者)可能会认为产品质量的下降,因此厂商都不愿意变动价格,各种产品的比价不变——实际价格具有粘性。(其他解释)三、劳动市场的工资粘性理论

(一)名义工资粘性定义:名义工资不随名义总需求的变化而变化。长期交错劳动合同理论:由于长期劳动合同可降低工资谈判及破裂而带来的交易成本,工人和厂商都愿意签订长期劳动合同,但合同不是在某一时期,而是在不同时期交替签订的,这样总需求变动对未到期的合同没有影响,只影响已到期合同的工资调整,导致货币工资具有粘性。结果:需求冲击——产出调整到充分就业水平需要一个缓慢过程。(二)实际工资粘性定义:实际工资与需求的变化几乎没有相关性。相关理论:1.隐性合同理论2.效率工资理论3.局内人—局外人理论

隐性合同理论:隐性合同:风险中性的厂商与风险厌恶的工人之间存在的某种稳定收入的非正式协议。基本内容:工资合同并不是劳动与工资的一次性现货交易关系,而是一种较长期的类似于保险与被保险的合同关系,工资由劳动的边际产品和保险赔付两部分构成,工资并不随劳动边际产品波动而波动而具有粘性。效率工资理论:该理论对厂商不愿意以较低工资雇佣失业工人进行了解释。基本内容:实际工资高→生产效率高→厂商利润更多,而削减工资→降低生产效率→增加劳动成本→利润降低,因此,厂商为获得更高生产效率愿意支付高于均衡工资的工资(效率工资),使工资具有粘性。局内人—局外人理论:该理论对厂商不愿意以较低工资雇佣失业工人从另一角度进行了解释。基本内容:

①失业工人(局外人)并不是在职工人(局内人)的完全替代物。局内人——丰富工作经验,局外人——不熟悉、不了解

②厂商如果用局外人代替局内人,虽然可以降低工资成本,但要支付较高的转换成本,而且局内人如果感受到局外人的威胁,可能拒绝与新工人合作并培训他们,从而降低集体效率。

③这样以来,厂商不愿意雇佣局外人,局内人拥有实际就业优先权,在劳动市场上有较强的市场力量,工资具有粘性。——从极端的角度来看,工资总是由从业人员即内部人与厂商谈判得到,而外部人在这个谈判中不起任何作用。

第3节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政策主张由于工资和价格的粘性使市场不能出清,经济处于非均衡状态,经济自动恢复均衡是一个较为缓慢的过程,政府的宏观政策仍然有积极的稳定作用。具体政策包括价格政策、就业政策、货币政策和信贷政策。一、价格政策政策主旨:抑制价格粘性,使价格具有弹性,以修复失灵的市场机制,稳定总产量。1、交错价格论:制定能诱导厂商实行同步调整价格的政策,减少经济中的交错调整价格,以克服物价水平的惯性。2、菜单成本论:为了稳定经济,增进社会福利,国家应推行抑制价格粘性,使价格具有弹性的政策,以纠正市场失灵。作用机制:

价格有弹性→市场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