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肌肉本体感觉促进疗法培训课件_第1页
神经肌肉本体感觉促进疗法培训课件_第2页
神经肌肉本体感觉促进疗法培训课件_第3页
神经肌肉本体感觉促进疗法培训课件_第4页
神经肌肉本体感觉促进疗法培训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神经肌肉本体感觉促进疗法什么是PNF?PNF是由谁在什么时间发明的?PNF的常用技术有哪些?PNF的特殊技术有哪些?PNF的运动模式是什么?如何在临床应用PNF?思考2神经肌肉本体感觉促进疗法

第一节

一概述3神经肌肉本体感觉促进疗法

时间主要应用20世纪40年代脊髓灰质炎1950年应用于疼痛、膝关节疾患术后和其他疾病1955年应用于作业治疗20世纪80年代应用于言语治疗及体育训练我国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应用于偏瘫、截瘫、肢体功能训练。美国HermanKabat1.PNF发展简史4神经肌肉本体感觉促进疗法神经肌肉本体感觉促进技术(PNF技术)是指通过刺激本体感受器来改善和促进肌肉功能的一种方法。螺旋、对角线型的运动模式是PNF技术的基本特征。2.定义及技术特点5神经肌肉本体感觉促进疗法第二节二治疗技术6神经肌肉本体感觉促进疗法1.阻力(resistance)2.扩散和强化(irradiationandreinforcement)3.手法接触(manualcontacts)4.体位及身体力学(bodypositionandbodymechanics)5.言语刺激或指令(verbalstimulationcommands)6.视觉(vision)7.牵引和挤压(tractionandapproximation)8.牵张(stretch)9.节律(normaltiming)10.运动模式(pattern)一、基本手法技术7神经肌肉本体感觉促进疗法1.阻力(resistance)1)大部分PNF技术是从阻力的疗效中发展起来的。2)当肌肉的收缩抵抗阻力时,肌肉对皮层刺激的反应增加。肌肉抗阻所产生张力的增加,是最有效的本体感觉刺激方法之一。3)治疗师所给予患者的阻力,能使患者自身产生运动且使关节能顺利地通过整个运动范围。4)肌肉在最大阻力之后,可获得完全的松弛。8神经肌肉本体感觉促进疗法2.扩散和强化(irradiationandreinforcement)扩散:刺激反应的传播。强化:通过添加力量,使之变得更强。治疗师通过较强肌肉增加阻力,把强化效应传递到较弱的肌肉。9神经肌肉本体感觉促进疗法3.手法接触(manualcontacts)为控制运动及抵抗旋转治疗师使用蚓状肌抓握。优点:1、治疗师易于把持患者肢体2、不会阻碍患者运动3、引导正确运动方向4、避免疼痛10神经肌肉本体感觉促进疗法4.体位及身体力学(bodypositionandbodymechanics)治疗师面向患者肢体运动方向站立。治疗师双脚分开呈“丁”字步(或弓箭步),与运动方向保持一致。双脚的位置或“丁”字步的指向要随着运动方向的改变而转换。阻力来源于治疗师的身体,而手臂相对放松。11神经肌肉本体感觉促进疗法5.言语刺激或指令(verbalstimulationcommands)合理应用口令的语音与语速预备口令:必须清楚、明白动作中的口令:短、准确、时间正确纠正的口令:及时、准确、达到目的12神经肌肉本体感觉促进疗法6.视觉(vision)在进行头、颈、躯干上部动作模式时,视觉可引导正确的运动方向,令患者的眼球追随运动的方向,可以使动作更容易完成,也有助于动作的发动与协调。为治疗提供了另一条沟通的渠道。13神经肌肉本体感觉促进疗法7.牵引和挤压

(tractionandapproximation)牵引:增大关节间的间隙-作用:

①激活关节感受器;②关节周围的肌群被拉长,可引起肌肉的牵张反射;③增加血液循环,从而到达缓解疼痛的目的。-分类:

持续牵引

变化性牵引14神经肌肉本体感觉促进疗法牵引和挤压

(tractionandapproximation挤压:减小关节间的间隙

-作用:①激活关节感受器;②促进关节的稳定;③促进负重和抗重力肌群的收缩;④促进身体的直立反应。-分类:

快速关节挤压:以引发反射性的反应;

慢速关节挤压:根据患者的对诱发动作的反应及耐受力,缓慢地加以施加。15神经肌肉本体感觉促进疗法8.牵张(stretching)当肌纤维被动伸长时会自动产生牵张刺激,该刺激反过来可促进被拉长的肌肉及相关的协同肌群产生收缩。牵张反射可从肌肉被拉长或正在收缩的位置引出。潜伏期的脊髓反射:产生较小的、不具有功能性的力量功能性的牵张反应:产生有力的功能性力量与口令的实施密不可分可提高本体感觉的兴奋性。16神经肌肉本体感觉促进疗法9.节律(patternofmovement)节律是运动的顺序。正常节律是产生协调动作的运动顺序或过程。强调节律是改变动作的异常节律,强调重视特定的肌肉、肌群或希望获得的活动。17神经肌肉本体感觉促进疗法10.运动模式(pattern)特点:螺旋对角交叉的运动模式屈曲→伸展外展→内收外旋→内旋18神经肌肉本体感觉促进疗法二、特殊技术节律启动等张组合拮抗肌逆转具体方法重复牵张收缩放松维持放松19神经肌肉本体感觉促进疗法1.节律性启动沿运动方向被动地、反复地给患者运动感觉的输入辅助地诱导患者进行该运动方向的运动主动地、有节律地完成相同的动作能抵抗阻力完成相同的动作20神经肌肉本体感觉促进疗法目的:帮助运动起始;改善协调和运动感觉;运动速度正常化,或增加或降低;指导运动;帮助患者放松。适应症:起始运动困难;运动过慢或过快;不协调或运动缺乏节律性;全身性紧张。1.节律性启动21神经肌肉本体感觉促进疗法2.等张组合等张向心性收缩等张离心性收缩等张稳定性收缩22神经肌肉本体感觉促进疗法2.等张组合目的:运动的主动控制协调增加主动活动度增强肌力离心运动控制的功能性训练适应症:离心收缩运动的控制降低缺乏协调或向需要的方向运动的能力不足主动关节活动度降低在关节活动度中缺乏主动运动23神经肌肉本体感觉促进疗法3.拮抗肌逆转动态逆转稳定性逆转节律性稳定24神经肌肉本体感觉促进疗法3.拮抗肌逆转动态逆转目的:增加主动关节活动度增强肌力发展协调预防或减轻疲劳增加耐力适应症:主动关节活动度下降主动肌无力运动方向改变能力降低锻炼的肌肉开始疲劳25神经肌肉本体感觉促进疗法3.拮抗肌逆转稳定性逆转目的:增加稳定和平衡增强肌力增加主动肌和拮抗肌之间的协调适应症:稳定性下降肌无力患者不能做等长肌肉收缩26神经肌肉本体感觉促进疗法3.拮抗肌逆转节律性稳定目的:增加主动和被动关节活动度增强肌力增强稳定和平衡减轻疼痛适应症:关节活动度受限疼痛,特别是试图运动时关节不稳定拮抗肌群无力平衡能力降低27神经肌肉本体感觉促进疗法3.拮抗肌逆转稳定性反转和节律稳定之间的不同稳定性反转

节律性稳定等张肌肉活动等长肌肉活动有意识的活动无意识的活动动态指令静态指令允许从身体的一侧转到另一处只治疗身体一部分肌肉活动:肌肉活动:主动肌-拮抗肌-主动肌-拮抗肌

主动肌和拮抗肌活动(可能共同收缩)28神经肌肉本体感觉促进疗法4.重复牵张起始范围的反复牵张牵拉刺激牵张反射全范围的反复牵张29神经肌肉本体感觉促进疗法4.重复牵张起始范围的反复牵张目的:促进运动的起始增加主动的关节活动度增强肌力防止或减轻疲劳在需要的方向上指导运动适应症:肌无力由于肌无力或强直而不能起始运动疲劳运动知觉降低30神经肌肉本体感觉促进疗法4.重复牵张全范围的反复牵张目的:增加主动的关节活动度增强肌力防止或减轻疲劳在需要的方向上指导运动适应症:肌无力疲劳运动知觉降低31神经肌肉本体感觉促进疗法5.收缩-放松目的:增加被动关节活动度适应症:被动关节活动度降低32神经肌肉本体感觉促进疗法6.维持-放松目的:增加关节被动活动度减轻疼痛适应症:被动关节活动度降低疼痛患者等张收缩太强,治疗师无法控制33神经肌肉本体感觉促进疗法第三节三运动模式34神经肌肉本体感觉促进疗法螺旋对角线模式35神经肌肉本体感觉促进疗法36神经肌肉本体感觉促进疗法37神经肌肉本体感觉促进疗法一、上肢运动模式屈曲—内收—外旋(D1F)关节运动主要参与的肌肉肩胛骨上提、外展、外旋斜方肌、前锯肌(部)肩屈曲、内收、外旋胸大肌(上部)、三角肌(前部)、肱二头肌喙肱肌前臂旋后肱桡肌、旋后肌腕屈曲、桡侧偏桡侧腕屈肌、掌长肌手指屈曲指屈肌、蚓状肌、骨间肌拇指屈曲、内收拇屈肌(长肌和短肌)、拇内收肌38神经肌肉本体感觉促进疗法上肢运动模式伸展—外展—内旋(D1E)关节运动主要参与的肌肉肩胛骨下降、内收、内旋菱形肌肩伸展、外展、内旋背阔肌、三角肌、肱三头肌、大圆肌、肩胛前臂旋前肱桡肌、旋前肌腕伸展、尺侧偏尺侧腕屈肌39神经肌肉本体感觉促进疗法上肢运动模式屈曲—外展—外旋(D2F)关节运动主要参与的肌肉肩胛骨上提、内收、外旋斜方肌、肩胛提肌、前锯肌肩屈曲、外展、外旋三角肌(前部)、肱二头肌(长头)、喙肱肌、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前臂旋后肱二头肌、肱桡肌、旋后肌腕伸展桡侧偏桡侧腕伸肌手指伸展指长伸肌、骨间肌拇指伸展外展拇伸肌(长肌和短肌)、拇长展肌40神经肌肉本体感觉促进疗法上肢运动模式伸展—外展—内旋(D2E)关节运动主要参与的肌肉肩胛骨下降、外展、内旋前锯肌(下部)、胸小肌、菱形肌肩伸展、内收、内旋胸大肌、大圆肌、肩胛下肌前臂旋前肱桡肌、旋前肌腕屈曲尺侧屈尺侧腕屈肌、掌长肌手指屈曲指屈肌、蚓状肌、骨间肌拇指屈曲内收拇屈肌(长肌和短肌)、拇内收肌、拇对掌41神经肌肉本体感觉促进疗法上肢运动模式D1FD1E42神经肌肉本体感觉促进疗法上肢运动模式D2FD2E43神经肌肉本体感觉促进疗法二、下肢运动模式基本模式屈曲—内收—外旋(D1F)关节运动主要参与的肌肉髋关节屈曲、内收、外旋髂肌、内收肌、缝匠肌、耻骨肌、股直肌踝关节背屈、内翻胫骨前肌足趾伸展踇伸肌、趾伸肌44神经肌肉本体感觉促进疗法下肢运动模式屈曲—外展—内旋(D2F)关节运动主要参与的肌肉髋关节屈曲、外展、内旋阔筋膜张肌、股直肌、臀中肌、臀大肌踝关节背屈、外翻腓骨肌足趾伸展伸肌、趾伸肌46神经肌肉本体感觉促进疗法下肢运动模式伸展—内收—外旋(D2E)关节运动主要参与的肌肉髋关节伸展、内收、外旋内收大肌、臀大肌、腘绳肌、外旋肌踝关节跖屈、内翻

腓肠肌、比目鱼肌、胫骨后肌足趾屈曲

屈肌、趾屈肌47神经肌肉本体感觉促进疗法下肢运动模式D1FD1E48神经肌肉本体感觉促进疗法下肢运动模式D2FD2E49神经肌肉本体感觉促进疗法第四节四临床应用50神经肌肉本体感觉促进疗法临床应用一、评定评定原则:评定的顺序应从近端到远端按照从头到尾的方向评定观察肢体的运动观察功能性活动51神经肌肉本体感觉促进疗法临床应用1.疼痛程序:1)间接治疗:训练健侧,通过扩散效应影响患侧2)应用不引起紧张或疼痛的阻力3)双侧运动4)牵拉5)舒适的体位技术:1)节律稳定2)维持-放松3)稳定逆转组合:1)等张组合之后使用维持-放松2)(缓慢)动态逆转之后使用节律稳定技术二、治疗52神经肌肉本体感觉促进疗法临床应用2.肌力和主动关节活动度下降程序:技术:1)适宜的阻力1)起始端重复牵张2)强调节律2)全范围重复牵张3)牵张3)等张组合4)牵拉或推挤4)拮抗肌的(缓慢)动态逆转5)患者的体位

组合:1)拮抗肌的动态逆转,结合较弱运动模式的全范围重复牵张。2)较弱运动模式的全范围重复牵张以后,在活动较强的位置使用节律稳定技术。53神经肌肉本体感觉促进疗法3.被动关节活动度下降程序:技术:1)强调节律1)收缩-放松或维持-放松2)牵拉2)拮抗肌的稳定逆转3)适宜的阻力3)节律稳定

组合:1)在新的活动范围内应用等张组合之后进行收缩-放松。2)在新的活动范围内应用动态逆转之后进行收缩-放松。3)拮抗肌的动态逆转之后进行节律稳定或稳定逆转。临床应用54神经肌肉本体感觉促进疗法临床应用4.协调和控制能力下降技术:程序:1)节律启动1)运动模式2)等张组合

2)徒手接触3)拮抗肌的动态逆转3)视觉刺激4)稳定逆转4)适当的语言提示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