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化学 第三章 烯烃_第1页
有机化学 第三章 烯烃_第2页
有机化学 第三章 烯烃_第3页
有机化学 第三章 烯烃_第4页
有机化学 第三章 烯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有机化学第三章烯烃第1页,课件共22页,创作于2023年2月第三章烯烃

3ALKENES分类按碳的连接方式分开链烯烃如:(CH3)2C=CH2环烯烃如:按双键数目分单烯烃如:H2C=CH2多烯烃如:第2页,课件共22页,创作于2023年2月第一节烯烃的结构、异构和命名

3.1Structure,Isomerismandnomenclature结构(Structure)CCHHHH0.133nm116.6o121.7o2s2激发态2p2跃迁杂化Sp2杂化轨道ππσπ键的特点:1π键不能自由旋转。2π键较σ键易于破裂。3π电子云有较大的流动性,易受外电场影响而发生极化。2p第3页,课件共22页,创作于2023年2月异构(Isomerism)构造异构包括碳链异构和双键位置异构,另外,同碳数的单烯烃和环烷烃构成官能团异构。顺反异构2个双键碳上各连有2个不同的原子或基团时,烯烃就有顺反异构。CH2=CH-CH2-CH3CH3-CH=CH-CH3CH2=C-CH3CH3双键位置异构碳链异构无顺反异构第4页,课件共22页,创作于2023年2月命名(Nomenclature)系统命名法选择含C=C的最长链为主链。从靠近双键的一端开始编号,并用双键碳原子中编号较小的数字表示双键的位置,写在“某”烯之前。主链碳原子数超过10个时,“烯”字之前加“碳”字。简单的烯烃也可用衍生命名法,即以乙烯为母体命名。2-乙基-1-戊烯CHCH2CH3CH34,4-二甲基-2-戊烯5-仲丁基环辛烯9-十八碳烯第5页,课件共22页,创作于2023年2月几个重要的烯基顺反异构体的命名顺/反标记法相同基团在双键同侧为“顺(cis)”

,反之,为“反(trans)”。Z/E标记法依照“次序规则”,比较双键碳上连接的两个基团,较优基团在双键同侧为“Z”,反之,为“E”。CH2=CH-乙烯基VinylCH3CH=CH-丙烯基propenylCH2=CHCH2-烯丙基allylCH2=C-异丙烯基isopropenylCH3顺-2-丁烯顺-3-甲基-2-戊烯(Z)-2-丁烯(E)-3-甲基-2-戊烯反-2-甲基-3-乙基-3-己烯(Z)-2-甲基-3-乙基-3-己烯第6页,课件共22页,创作于2023年2月(E)-5-甲基-3-丙基-2-庚烯

(E)-3-propyl-5-methyl-2-heptene

1234567(Z)-3-甲基-4-异丙基-3-庚烯(Z)-4-isopropyl-3-methyl-3-heptene

(E)-3-甲基-4-叔丁基-5-异丁基-4-壬烯(E)-5-isobutyl-4-tert-butyl-3-methyl-4-nonene

1234567891235674第7页,课件共22页,创作于2023年2月第二节烯烃的制备

3.2Preparationofalkenes卤代烷脱卤化氢醇脱水αβ如:

CH3CH2OHCH2=CH2浓H2SO4170℃OH85%H3PO4160℃第8页,课件共22页,创作于2023年2月第三节烯烃的物理性质

3.3Physicalproperties常温常压下,C2~C4的烯烃为气体,C5~C15的烯烃为液体,C15以上的高级烯烃为固体。沸点随碳原子数增加而升高。密度都在0.6~0.7之间。不溶于水,易溶于非极性有机溶剂。不对称烯烃有微弱的极性。在顺反异构体中,顺式异构体总比反式异构体有较高的沸点,较低的熔点。b.p.m.p.01oC-105.6oC0.33D4oC-138.9oC第9页,课件共22页,创作于2023年2月第四节烯烃的化学性质

3.4Reactionsofalkenes催化加氢(Catalyzedhydrogenation)

RCH=CH2RCH2CH3氢化热每摩尔烯烃氢化时所放出的热量称为氢化热。氢化热大小与烯烃分子结构的稳定性有关。烯烃1-丁烯顺-2-丁烯反-2-丁烯2-甲基-2-丁烯氢化热126.7119.5115.4112.4(kJ/mol)用途用于测定不饱和度用于提高汽油质量用于食品工业Ni或Pt或PdH2第10页,课件共22页,创作于2023年2月亲电加成(Electrophilicaddition)具体的反应加卤素邻二卤烷如:反应活性:氟>氯>溴

>碘无论是溴水还是溴的四氯化碳溶液,一经加入烯烃即发生加成反应,溴的红棕色随之消失,在实验室中常利用此明显现象以检验双键的存在。第11页,课件共22页,创作于2023年2月Br加卤化氢一卤代烷如:分子不对称的烯烃加HX时,可得两种加成产物:

马氏(Markovnikov)规律:不对称烯烃发生亲电加成时,酸中带正电荷的质子H+总是加到含氢较多的双键碳原子上,而负性基团加到含氢较少的双键碳原子上。如:CH3CH2CH=CH2+HBrCH3CH2CHCH3+CH3CH2CH2CH2Br(CH3)2C=CH2+HCl?HAc80%20%(CH3)3C-Cl反应活性:HI>HBr>HCl第12页,课件共22页,创作于2023年2月加硫酸酸性硫酸酯醇(间接水合法)

不对称烯烃与硫酸加成时,也遵守马氏规律。

此法除用于醇的制备外,还可用于烷烃、卤代烃等不和硫酸反应的化合物中混有少量烯烃的清除。加水醇(直接水合法)和间接水合法一样,除乙烯可得伯醇外,其他烯烃水合都只能得到仲醇或叔醇。水解第13页,课件共22页,创作于2023年2月加次卤酸β-卤代醇不对称烯烃与次卤酸加成时,主要产物是羟基加在含氢较少的双键碳原子上的化合物。在次卤酸中,氧原子的电负性(3.5)较氯原子(3.0)和溴原子(2.8)强,使分子极化成HOX。加成仍符合马氏规律。在实际生产过程中,通常用氯和水代替次卤酸,结果生成氯乙醇和,1,2-二氯乙烷。δ+δ-第14页,课件共22页,创作于2023年2月反应机理12δ+δ-δ+δ-π络合物溴鎓离子慢快亲电加成机理可总结如下:慢快①②反应活性:与双键碳直接相连的烷基越多,该烯烃就越容易发生亲电加成。反式加成第15页,课件共22页,创作于2023年2月马氏规律的解释通过诱导效应来解释以丙烯为例说明:通过碳正离子的稳定性来解释δ+δ-ππ由于甲基的斥电子作用,使得双键上π电子云偏移,这样就使含氢较多的碳电子云密度较高。当发生亲电加成时,H+必然要加在电子云密度较高的碳原子(即含氢较多的碳原子)上。H+ⅠⅡ生成Ⅰ较为有利,也就是氢加在含氢较多的双键碳原子上。第16页,课件共22页,创作于2023年2月碳正离子稳定性

含有一个只带六个电子的碳原子的基团,统称为碳正离子,如:正电荷分散程度越高,碳正离子就越稳定。即:碳正离子稳定性:课堂练习:比较下列碳正离子的稳定性:3°碳正离子>2°碳正离子>1°碳正离子③①②第17页,课件共22页,创作于2023年2月HBr的自由基加成(Free-radicaladditionofHBr)若有过氧化物存在时,不对称烯烃与HBr的加成是反马的。反应历程:链增长

:CH3CH=CH2+Br

CH3CHCH2BrCH3CHCH2Br+HBrCH3CH2CH2Br+Br注意:只有加HBr时才有过氧化物效应。这种现象叫做过氧化物效应。链引发:第18页,课件共22页,创作于2023年2月氧化反应(Oxidationofalkenes)KMnO4氧化弱氧化强氧化在高锰酸钾的酸性溶液中,烯烃被氧化成碳链断裂的产物。氧化后,CH2=基变成CO2,RCH=基变成RCOOH,R-C=基变成R-C=O。碱性或中性R′R′反应用于鉴定不饱和键,也可用于推知烯烃的结构。第19页,课件共22页,创作于2023年2月聚合反应

在一定的条件下,烯烃分子可以彼此相互加成,由多个小分子结合成大分子,这样的反应称为聚合反应。高压聚乙烯:低压聚乙烯:聚乙烯产品三烷基铝(R3Al)和四氯化钛(TiCl4)称为Ziegler-Natta催化剂。在适当的催化剂存在下,两分子异丁烯可以通过离子型聚合生成二聚体。反应为自由基聚合。第20页,课件共22页,创作于2023年2月α-H的取代烯烃分子中与双键直接相连的碳原子上的氢(α-H),由于受到双键的影响,具有较高的活泼性,还可以发生取代反应。??反应历程:自由基反应Cl·+CH3CH=CH2ⅠCH3CH—CH2

·Cl

·CH2CH=CH2Ⅱ高温Cl2CH3CH—CH2ClClCl2CH2CH=CH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