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安徽省宿州市对口单招考试2021-2022年大学语文模拟试卷二附答案学校:________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考号:________
一、单选题(20题)1.下列同属“新月派”的一组作家是()
A.艾青、徐志摩、郭沫若B.闻一多、郭沫若、冰心C.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D.郁达夫、徐志摩、艾青
2.“茕茕子立,形影相吊”出自()
A.《出师表》B.《答司马谏议书》C.《陈情表》D.《报刘一丈书》
3.《关山月》(和戎诏下十五年)一诗贯穿全诗的线索是
A.月夜B.笛声C.泪痕D.歌舞
4.由一般原理推导出关于个别情况的结论,这种论证方法是()
A.演绎法B.归纳法C.类比法D.对比法
5.“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使用的修辞方法是()
A.比喻B.拟人C.夸张D.对偶
6.
7.屠格涅夫是()
A.19世纪中期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B.19世纪早期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C.19世纪后期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D.20世纪俄国作家
8.《沙滩上的脚迹》选自()
A.《闲书》B.《茅盾全集》C.《朝花夕拾》D.《往事》
9.被誉为"诗圣"的诗人是()
A.李白B.杜甫C.王维D.陶渊明
10.“举案齐眉”、“乘舟梦日”、“鲈鱼堪鲶”三个典故所涉及到的人物依次是()
A.孟光、季鹰、伊尹B.孟光、伊尹、季鹰C.伊尹、孟光、季鹰D.季鹰、伊尹、孟光
11.钱钟书的《论快乐》是()A.叙事散文B.回忆录C.抒情散文D.随笔
12.《马伶传》中“以分宜教分宜”的意思是()
A.用现实生活中的严嵩教舞台上的严嵩
B.用现实生活中的分宜人教舞台上的分宜人
C.用现实生活中的顾秉谦教舞台上的顾秉谦
D.用现实生活中的顾秉谦教舞台上的严嵩
13.下列文学常识表述完全正确的是
A.鲁迅的《呐喊》、茅盾的《子夜》和巴金的《家》,都是我国20世纪30年代著名的长篇小说。
B.我国现代著名剧作家曹禺的代表作是《雷雨》、《日出》和《茶馆》。
C.闻一多新格律诗的“三美”主张指的是“音乐的美”、“绘画的美”、“建筑的美”。
D.沈从文的《边城》生动地展现了浙东小镇淳厚古朴的民风。
14.《战国策》作为重要文献可以很好地研究()
A.春秋史B.秦汉史C.西周史D.战国吏
15.《拣麦穗》的结尾写到的“我”常常想要找到的“像猪肚子一样的烟荷包”,寓意是()
A.卖灶糖老汉B.童年岁月C.天真烂漫的童D.童年一个美丽的梦
16.《声声慢》(寻寻觅觅)中,词人用以自喻的事物是()
A.晚风B.过雁C.黄花D.梧桐
17.与韩愈齐名,同为“唐宋古文八大家”的一位中唐作家是()
A.柳宗元B.欧阳修C.王安石D.苏轼
18.《李将军列传》中,李广和李蔡的对比描写,主要是为了表现李广的()
A.骁勇善战B.爱护士卒C.乐观旷达D.白首未封
19.《香市》中运用场面描写的是()
A.往昔香市的热闹情景B.今日香市的冷落情景C.小商人发起香市的情景D.农民纷纷赶香市的情景
20.
第
1
题
诗歌想像丰富,比喻新奇,擅长描绘雄奇壮丽的边塞风光的诗人是()。
二、填空题(10题)21.冯梦龙“三言”《___________》、《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代表了我国古代白话短篇小说的最高成就。
22.本文选自__________,属__________。
23.作者在本文中主要是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等情节描写来刻画南霁云的性格特征的。
24.“其身正,__________;其身不正,__________。”
25.小说《春之声》是王蒙借鉴“___”小说而创作的代表作。
26.方苞是清代著名散文家,其为文,提倡义法,其弟子刘大櫆、姚鼐皆受其影响,方苞被视为___________的创始人。
27.李白《蜀道难》:“所守或匪亲,__。”
28.郭沫若的小说集是《__________》。
29.论证一般可分为立论和两类。
30.一篇议论文,一般都包含有__、论据和__三个因素。
三、判断题(5题)31.苏轼以豪放词著称,但《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一词堪称他婉约词中的代表作。()
32.在《报刘一丈书》中,作者以略带夸张的漫画手法描绘了反面人物的言行举止。()
33.白居易是盛唐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和主要代表。()
34.《风波》是以七斤与赵七爷的矛盾冲突为中心线索描述事件的。()
35.在《李将军列传》中,司马迁通过“杀霸陵尉”等情节表现了李广的性格弱点。()
四、文言文阅读(3题)36.阅读王实甫《长亭送别》中的一段文字,回答下列各小题:
……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这段唱词表现了莺莺怎样的心情?
37.词的下片所用三个历史典故的原来含义及作者借用这三个典故表达的思想感情分别是什么?
38.
五、现代文阅读(3题)39.在这一片段的人物描写中,米龙老爹给人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
查看材料
40.阅读梁实秋《谈时间》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小题。问题在,我们所能掌握的尚未逝去的时间,如何去打发它。梁任公先生最恶闻“消遣”二字,只有活得不耐烦的人才忍心的去“杀时间”。他认为一个人要做的事太多,时间根本不够用,哪里还有时间可供消遣?不过打发时间的方法,亦人各不同,士各有志。乾隆皇帝下江南,看见运河上舟楫往来,熙熙攘攘,顾问左右:“他们都在忙些什么?”和坤侍卫在侧,脱口而出:“无非名利二字。”这答案相当正确,我们不可以人废言。
梁任公指的是谁?他为什么最恶闻“消遣”二字?
41.阅读《论快乐》中的一段,回答文后问题。穆尔曾把"痛苦的苏格拉底"和"快乐的猪"比较。假如猪真知道快乐,那么猪和苏格拉底也相去无几了。猪是否能快乐得像人,我们不知道;但是人会容易满足得像猪,我们是常见的。把快乐分肉体的和精神的两种,这是最糊涂的分析。一切快乐的享受都属于精神的,尽管快乐的原因是肉体上的物质刺激。小孩子初生下来,吃饱了奶就乖乖地睡,并不知道什么是快活,虽然它身体感觉舒服。缘故是小孩子的精神和肉体还没有分化,只是混沌的星云状态。洗一个澡,看一朵花,吃一顿饭,假使你觉得快活,并非全因为澡洗得干净,花开得好,或者菜合你口味,主要因为你心上没有挂念,轻松的灵魂可以专注肉体的感觉,来欣赏,来审定。要是你精神不痛快,像将离别的筵席,随它怎样烹调得好,吃来只是土气息、泥滋味。那时刻的灵魂,仿佛害病的眼怕见阳光、撕去皮的伤口怕接触空气,虽然空气和阳光都是好东西。快乐时的你,一定是心无愧作。假如你犯罪而真觉快乐,你那时候一定和有道德有修养的人同样心安理得。有最洁白的良心,跟全没有良心或有最漆黑的良心,效果是相等的。从上面一段文字看来,作者所论证的人生哲理是什么?六、作文(1题)42.成功是每个人都向往的,如何才能成功呢,以此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参考答案
1.C郭沫若与郁达夫为“创造社”代表作家,由此,可排除A、B、D三项。
2.C
3.A解析:解题关键在于整体把握全诗,识别不同意象在诗中的作用。
选项中4个答案在《关山月》中都能找到,且都出现一次,仅在出现频率上无法判断谁为线索,因此要从全诗内容上来把握。朱门歌舞、壮士笛声、遗民泪痕,表现出不同主体对待山河破碎的态度差异。诗人是将三者同时放在月光下来展现的,因而月夜才是贯穿全诗的抒情线索,所以应选择A项。
4.A比较论证是一种由个别到个别的论证方法,这种方法通过把性质特点相同、相近的事物或性质特点不同、相反的事物放在一起加以比较从而证明论点,前者可称为类比法,后者可称为对比法,归纳论证是一种由个别到一般的论证方法。演绎论证是由一般到个别的论证方法。
5.A《无题》这首诗的末尾两句,成功地运用了比喻的手法,是比喻忧愁的千古名句。忧愁本来是一种情绪,但作者将之比作一江东去的春水,连绵不绝,使这种抽象的东西有了可感知的形象,使读者受到直接的感染。因此A项正确。
6.C
7.A
8.B
9.B
10.B
11.C
12.D
13.C
14.D
15.D
16.C
17.A
18.DD《李将军列传》中,李广才气无双,名声远扬,战功赫赫却不得封侯;李蔡为人在下中,名声出广下甚远,却能官至丞相。作者将李广与李蔡进行对比,主要是为了突出李广终生不遇、白首未封的不幸遭遇
19.AA《香市》中写往昔香市的热闹情景时采用了场面描写的方法,与重兴香市的冷落情景形成对比
20.A
21.喻世明言
22.《临川先生文集》__________书信体驳论文
23.拔刀断指、箭射浮图
24.不令而行;虽令不从
25.意识流意识流
26.桐城派
27.化为狼与豺化为狼与豺
28.《塔》
29.驳论
30.论点论证论点论证
31.Y
32.Y
33.N
34.N
35.Y36.表现了莺莺为即将离别而无限伤感的心情。
37.这首词的下片用了三个历史典故,表现了作者对人生态度的取舍。“休说鲈鱼堪鲐,尽西风、季鹰归未?”用晋代张翰辞官的典故。张翰,字季鹰,晋代吴郡人,在洛阳做官时,不满于官场污浊,权贵横行,见秋风起,即想起了家乡的莼菜羹和鲈鱼鲐,便辞官归家。作者在这里反用其意,表示在国难当头之际,不该置国事于不顾,思归故乡。“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用三国时刘备批评许汜的故事。许汜受到名士陈登的冷遇,大为不满。并向刘备诉说,刘备批评他在国难当头之际,只知买田置地的小事,不管国家大事,说若是自己,会对他更不客气。词人的意思是说,作为一个志士,应该关心国家大事,耻于做自私自利的庸人。“树犹如此”,用晋朝桓温的典故。桓温北伐,看见他早年种的柳树已经长得非常粗大,不禁感慨地说:“木犹如此,人何以堪!”词人用这一典故,意在表示时光飞逝,报国无期,令人伤感。
38.暗喻贤才尚无明主依托。
39.剽悍、机智与勇敢。本段文字通过具体描写米龙老爹孤胆杀敌的过程,表现出老爹面对强敌无所畏惧,沉着对敌,以伪装诱敌,在敌人全无戒心时迅猛出击的剽悍、机智;也以老爹杀敌后安然入睡表现出其行为的正义性,突出了老爹性格上勇敢的特点。
40.梁任公指的是梁启超。他最不愿意听“消遣”两字他认为这是“杀时间”。他认为一个人要做的事太多时间根本不够用哪有时间可供消遣。梁任公指的是梁启超。他最不愿意听“消遣”两字,他认为这是“杀时间”。他认为一个人要做的事太多,时间根本不够用,哪有时间可供消遣。41.快乐由精神决定。
42.刀刃磨好了吗?如果成功是一条长河,积累就是河里追逐的一朵朵浪花;如果成功是一座高楼,积累就是筑成它的一块块砖瓦;如果成功是一把利刃,积累就是刀刃与石块的每一次摩擦。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其他人一次能成功的事情并不代表他百分百掌握了做此事的诀窍,也并不能表示他下一次也能成功。所以,只有不断熟练完善,对一件事驾轻就熟,才能百分百地掌握成功的诀窍,
让成功的基础更加稳固,坚不可摧。磨刀不误砍柴工,每当我向一个目标行进时,我都会先问问我自己:刀刃磨好了吗?中国古代有善于积累的纪昌,他向卫飞学习射箭,卫飞让他先练习视物不眨眼睛,纪昌仰卧在妻子的织布机下,坚持了两年。之后,他再练习“视小如大,视微如著”,将一个虱子系在牛毛上挂在窗前,练习了三年以后,虱子在他眼中像车轮一样大。最后他用一箭射穿了虱子,牛毛没有断。卫飞对他说,他这才算是掌握了射箭的诀窍。原来所谓射箭的诀窍就在于技巧和能力的积累,在于一步步打好坚实的基础。若是纪昌只是一般人,他也许隔天拿起弓箭射上几次,或者好几天荒废,这样下来他练习的成果必定不好。而纪昌重视基本功的训练,人十能之,己百之,他不断地熟练完善,打好基本功,才最终将刀刃磨得锋利,在五年后掌握了学射的诀窍。外国历史上有科学家爱迪生,他的发明总是需要经过千百次乃至上万次的实验,最后才完全达到成功。因为他明白这个浅显的道理:只有将了各种材料运用到实验,才能明白用各种材料实验的效果,只有不断地积累经验,才能研制出最完美的科研成果。历史上也有因荒废才学而导致最后埋没才能的例子,古代历史上曾有一个叫方仲永的神童,他五岁便可指物作诗,天生才华出众。但因方仲永长久荒疏学业,没有再进行积累与提高,到了他二十多岁的时候,他的才能严重退化,到三十岁时他已完全沦为了普通人。他非但没有将刀刃磨得更加锋利,更让刀刃一天天地钝化了,直到最后生锈变了形。当我们向每一个目标前行时,都需要扪心自问:刀刃磨好了吗?只有不断熟练完善才能对一件事驾轻就熟,百分百地掌握成功的诀窍。我们所要的并不是昙花一现的成就,而是坚实的成功。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成功的捷径就是勤奋与积累,万丈高楼平地起,磨刀不误砍柴工,只有将刀刃磨得锋利,才能披荆斩棘,所向披靡。安徽省宿州市对口单招考试2021-2022年大学语文模拟试卷二附答案学校:________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考号:________
一、单选题(20题)1.下列同属“新月派”的一组作家是()
A.艾青、徐志摩、郭沫若B.闻一多、郭沫若、冰心C.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D.郁达夫、徐志摩、艾青
2.“茕茕子立,形影相吊”出自()
A.《出师表》B.《答司马谏议书》C.《陈情表》D.《报刘一丈书》
3.《关山月》(和戎诏下十五年)一诗贯穿全诗的线索是
A.月夜B.笛声C.泪痕D.歌舞
4.由一般原理推导出关于个别情况的结论,这种论证方法是()
A.演绎法B.归纳法C.类比法D.对比法
5.“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使用的修辞方法是()
A.比喻B.拟人C.夸张D.对偶
6.
7.屠格涅夫是()
A.19世纪中期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B.19世纪早期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C.19世纪后期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D.20世纪俄国作家
8.《沙滩上的脚迹》选自()
A.《闲书》B.《茅盾全集》C.《朝花夕拾》D.《往事》
9.被誉为"诗圣"的诗人是()
A.李白B.杜甫C.王维D.陶渊明
10.“举案齐眉”、“乘舟梦日”、“鲈鱼堪鲶”三个典故所涉及到的人物依次是()
A.孟光、季鹰、伊尹B.孟光、伊尹、季鹰C.伊尹、孟光、季鹰D.季鹰、伊尹、孟光
11.钱钟书的《论快乐》是()A.叙事散文B.回忆录C.抒情散文D.随笔
12.《马伶传》中“以分宜教分宜”的意思是()
A.用现实生活中的严嵩教舞台上的严嵩
B.用现实生活中的分宜人教舞台上的分宜人
C.用现实生活中的顾秉谦教舞台上的顾秉谦
D.用现实生活中的顾秉谦教舞台上的严嵩
13.下列文学常识表述完全正确的是
A.鲁迅的《呐喊》、茅盾的《子夜》和巴金的《家》,都是我国20世纪30年代著名的长篇小说。
B.我国现代著名剧作家曹禺的代表作是《雷雨》、《日出》和《茶馆》。
C.闻一多新格律诗的“三美”主张指的是“音乐的美”、“绘画的美”、“建筑的美”。
D.沈从文的《边城》生动地展现了浙东小镇淳厚古朴的民风。
14.《战国策》作为重要文献可以很好地研究()
A.春秋史B.秦汉史C.西周史D.战国吏
15.《拣麦穗》的结尾写到的“我”常常想要找到的“像猪肚子一样的烟荷包”,寓意是()
A.卖灶糖老汉B.童年岁月C.天真烂漫的童D.童年一个美丽的梦
16.《声声慢》(寻寻觅觅)中,词人用以自喻的事物是()
A.晚风B.过雁C.黄花D.梧桐
17.与韩愈齐名,同为“唐宋古文八大家”的一位中唐作家是()
A.柳宗元B.欧阳修C.王安石D.苏轼
18.《李将军列传》中,李广和李蔡的对比描写,主要是为了表现李广的()
A.骁勇善战B.爱护士卒C.乐观旷达D.白首未封
19.《香市》中运用场面描写的是()
A.往昔香市的热闹情景B.今日香市的冷落情景C.小商人发起香市的情景D.农民纷纷赶香市的情景
20.
第
1
题
诗歌想像丰富,比喻新奇,擅长描绘雄奇壮丽的边塞风光的诗人是()。
二、填空题(10题)21.冯梦龙“三言”《___________》、《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代表了我国古代白话短篇小说的最高成就。
22.本文选自__________,属__________。
23.作者在本文中主要是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等情节描写来刻画南霁云的性格特征的。
24.“其身正,__________;其身不正,__________。”
25.小说《春之声》是王蒙借鉴“___”小说而创作的代表作。
26.方苞是清代著名散文家,其为文,提倡义法,其弟子刘大櫆、姚鼐皆受其影响,方苞被视为___________的创始人。
27.李白《蜀道难》:“所守或匪亲,__。”
28.郭沫若的小说集是《__________》。
29.论证一般可分为立论和两类。
30.一篇议论文,一般都包含有__、论据和__三个因素。
三、判断题(5题)31.苏轼以豪放词著称,但《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一词堪称他婉约词中的代表作。()
32.在《报刘一丈书》中,作者以略带夸张的漫画手法描绘了反面人物的言行举止。()
33.白居易是盛唐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和主要代表。()
34.《风波》是以七斤与赵七爷的矛盾冲突为中心线索描述事件的。()
35.在《李将军列传》中,司马迁通过“杀霸陵尉”等情节表现了李广的性格弱点。()
四、文言文阅读(3题)36.阅读王实甫《长亭送别》中的一段文字,回答下列各小题:
……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这段唱词表现了莺莺怎样的心情?
37.词的下片所用三个历史典故的原来含义及作者借用这三个典故表达的思想感情分别是什么?
38.
五、现代文阅读(3题)39.在这一片段的人物描写中,米龙老爹给人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
查看材料
40.阅读梁实秋《谈时间》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小题。问题在,我们所能掌握的尚未逝去的时间,如何去打发它。梁任公先生最恶闻“消遣”二字,只有活得不耐烦的人才忍心的去“杀时间”。他认为一个人要做的事太多,时间根本不够用,哪里还有时间可供消遣?不过打发时间的方法,亦人各不同,士各有志。乾隆皇帝下江南,看见运河上舟楫往来,熙熙攘攘,顾问左右:“他们都在忙些什么?”和坤侍卫在侧,脱口而出:“无非名利二字。”这答案相当正确,我们不可以人废言。
梁任公指的是谁?他为什么最恶闻“消遣”二字?
41.阅读《论快乐》中的一段,回答文后问题。穆尔曾把"痛苦的苏格拉底"和"快乐的猪"比较。假如猪真知道快乐,那么猪和苏格拉底也相去无几了。猪是否能快乐得像人,我们不知道;但是人会容易满足得像猪,我们是常见的。把快乐分肉体的和精神的两种,这是最糊涂的分析。一切快乐的享受都属于精神的,尽管快乐的原因是肉体上的物质刺激。小孩子初生下来,吃饱了奶就乖乖地睡,并不知道什么是快活,虽然它身体感觉舒服。缘故是小孩子的精神和肉体还没有分化,只是混沌的星云状态。洗一个澡,看一朵花,吃一顿饭,假使你觉得快活,并非全因为澡洗得干净,花开得好,或者菜合你口味,主要因为你心上没有挂念,轻松的灵魂可以专注肉体的感觉,来欣赏,来审定。要是你精神不痛快,像将离别的筵席,随它怎样烹调得好,吃来只是土气息、泥滋味。那时刻的灵魂,仿佛害病的眼怕见阳光、撕去皮的伤口怕接触空气,虽然空气和阳光都是好东西。快乐时的你,一定是心无愧作。假如你犯罪而真觉快乐,你那时候一定和有道德有修养的人同样心安理得。有最洁白的良心,跟全没有良心或有最漆黑的良心,效果是相等的。从上面一段文字看来,作者所论证的人生哲理是什么?六、作文(1题)42.成功是每个人都向往的,如何才能成功呢,以此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参考答案
1.C郭沫若与郁达夫为“创造社”代表作家,由此,可排除A、B、D三项。
2.C
3.A解析:解题关键在于整体把握全诗,识别不同意象在诗中的作用。
选项中4个答案在《关山月》中都能找到,且都出现一次,仅在出现频率上无法判断谁为线索,因此要从全诗内容上来把握。朱门歌舞、壮士笛声、遗民泪痕,表现出不同主体对待山河破碎的态度差异。诗人是将三者同时放在月光下来展现的,因而月夜才是贯穿全诗的抒情线索,所以应选择A项。
4.A比较论证是一种由个别到个别的论证方法,这种方法通过把性质特点相同、相近的事物或性质特点不同、相反的事物放在一起加以比较从而证明论点,前者可称为类比法,后者可称为对比法,归纳论证是一种由个别到一般的论证方法。演绎论证是由一般到个别的论证方法。
5.A《无题》这首诗的末尾两句,成功地运用了比喻的手法,是比喻忧愁的千古名句。忧愁本来是一种情绪,但作者将之比作一江东去的春水,连绵不绝,使这种抽象的东西有了可感知的形象,使读者受到直接的感染。因此A项正确。
6.C
7.A
8.B
9.B
10.B
11.C
12.D
13.C
14.D
15.D
16.C
17.A
18.DD《李将军列传》中,李广才气无双,名声远扬,战功赫赫却不得封侯;李蔡为人在下中,名声出广下甚远,却能官至丞相。作者将李广与李蔡进行对比,主要是为了突出李广终生不遇、白首未封的不幸遭遇
19.AA《香市》中写往昔香市的热闹情景时采用了场面描写的方法,与重兴香市的冷落情景形成对比
20.A
21.喻世明言
22.《临川先生文集》__________书信体驳论文
23.拔刀断指、箭射浮图
24.不令而行;虽令不从
25.意识流意识流
26.桐城派
27.化为狼与豺化为狼与豺
28.《塔》
29.驳论
30.论点论证论点论证
31.Y
32.Y
33.N
34.N
35.Y36.表现了莺莺为即将离别而无限伤感的心情。
37.这首词的下片用了三个历史典故,表现了作者对人生态度的取舍。“休说鲈鱼堪鲐,尽西风、季鹰归未?”用晋代张翰辞官的典故。张翰,字季鹰,晋代吴郡人,在洛阳做官时,不满于官场污浊,权贵横行,见秋风起,即想起了家乡的莼菜羹和鲈鱼鲐,便辞官归家。作者在这里反用其意,表示在国难当头之际,不该置国事于不顾,思归故乡。“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用三国时刘备批评许汜的故事。许汜受到名士陈登的冷遇,大为不满。并向刘备诉说,刘备批评他在国难当头之际,只知买田置地的小事,不管国家大事,说若是自己,会对他更不客气。词人的意思是说,作为一个志士,应该关心国家大事,耻于做自私自利的庸人。“树犹如此”,用晋朝桓温的典故。桓温北伐,看见他早年种的柳树已经长得非常粗大,不禁感慨地说:“木犹如此,人何以堪!”词人用这一典故,意在表示时光飞逝,报国无期,令人伤感。
38.暗喻贤才尚无明主依托。
39.剽悍、机智与勇敢。本段文字通过具体描写米龙老爹孤胆杀敌的过程,表现出老爹面对强敌无所畏惧,沉着对敌,以伪装诱敌,在敌人全无戒心时迅猛出击的剽悍、机智;也以老爹杀敌后安然入睡表现出其行为的正义性,突出了老爹性格上勇敢的特点。
40.梁任公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