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原抗体反应知识讲义培训课件_第1页
抗原抗体反应知识讲义培训课件_第2页
抗原抗体反应知识讲义培训课件_第3页
抗原抗体反应知识讲义培训课件_第4页
抗原抗体反应知识讲义培训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抗原抗体反应知识讲义“纲举目张”释义,纲指鱼网上的总绳,目指网眼。把大绳子一提起来,一个个网眼就都张开。比喻抓住事物的关键,带动其他环节。

2抗原抗体反应知识讲义第二章抗原抗体反应

王雪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3抗原抗体反应知识讲义抗原抗体反应第一节抗原抗体反应原理第二节抗原抗体反应特点第三节抗原抗体反应影响因素第四节抗原抗体反应类型4抗原抗体反应知识讲义基本概念抗原:是能够刺激机体免疫系统诱导免疫应答,并能与相应免疫应答的产物(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在体内或体外发生特异性的结合反应的物质。5抗原抗体反应知识讲义抗体:是B细胞识别抗原后活化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所产生的一类能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的球蛋白。6抗原抗体反应知识讲义免疫球蛋白的结构

7抗原抗体反应知识讲义抗体的结构及其多样性8抗原抗体反应知识讲义抗原决定簇(epitope)

1.抗原决定簇又称表位(epitope),是指抗原性物质表面决定该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是免疫应答和免疫反应具有特异性的物质基础。

2.抗原决定簇是很小的,其大小相当于相应抗体的结合部位,它们可由5-7个氨基酸、单糖或核苷酸残基组成。

3.抗原结合价:是指能与抗体分子结合的抗原决定簇的总数。每一种半抗原可理解为单一的抗原决定簇,而天然抗原含有很多不同的抗原决定簇,它是带有大量多种"天然"半抗原的大分子。

9抗原抗体反应知识讲义10抗原抗体反应知识讲义是抗原和相应抗体之间的特异性结合反应既可发生在体内,也可发生在体外

一、抗原抗体结合力一、抗原抗体反应11抗原抗体反应知识讲义一、基本原理

第一节抗原抗体反应原理

Ag决定簇和Ab分子超变区相互作用(相互吻合,具有互补性)分子表面特异的可逆的弱结合力在极短距离内才能发生12抗原抗体反应知识讲义抗原抗体反应的二阶段性

第一阶段为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阶段,反应速度快,几秒钟或几分钟即可完成,但不出现肉眼可见反应。

第二阶段为可见阶段,表现为凝集、沉淀、补体结合等反应,本阶段有两个特点,一是反应进行慢,需要几分钟、几十分钟或更长。其二是受电解质、温度、酸碱度等多种因素影响。13抗原抗体反应知识讲义二、基本条件: 结合力亲和力和亲合力亲水胶体转化为疏水胶体14抗原抗体反应知识讲义抗原和抗体的结合是互补性的特异性结合不形成牢固的共价键,通过非共价键结合这种弱的结合力涉及几种分子间的作用力

一、抗原抗体结合力一、抗原抗体结合力*1.静电引力*2.范德华引力*3.氢键结合力*4.疏水作用力15抗原抗体反应知识讲义

静电引力(库伦引力)

概念:抗原和抗体分子带有相反电荷的氨基和羧基基团之间相互的引力。

引力的大小与两个相互作用基团间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平均键能约为20.9kJ/mo1。16抗原抗体反应知识讲义范德华引力概念:抗原和抗体相互接近时,由于分子的极化作用而出现的引力。

结合力的大小与两个相互作用基团的极化程度的乘积成正比、与它们之间距离的7次方成反比,键能约为4.2~12.5kJ/mol。

这种引力的能量小于静电引力。具有特异性。17抗原抗体反应知识讲义

概念:供氢体上的氢原子与受氢体原子间的引力。氢键结合力供氢体:羧基、氨基和羟基受氢体:羧基氧、羧基碳和肽键氧等能的大小取决于氢键的方向:氢键具有高度的方向性。氢键结合力与供氢体和受氢体之间距离的6次方成反比,键能约20.9kJ/mol。18抗原抗体反应知识讲义

疏水作用力(疏水键)

概念:两个疏水基团在水溶液中相互接触时,由于对水分子排斥而趋向聚集的力。抗原决定簇与抗体上的结合点靠近,互相间正、负极性消失,亲水层立即失去。此力在抗原抗体反应中的结合是很重要的。提供的作用力最大,约占总结合力的50%。19抗原抗体反应知识讲义

抗原抗体结合力示意图抗原抗体氢键结合力

ONONHH静电引力--++范得华力-++-+--+疏水作用力排斥的水20抗原抗体反应知识讲义

二、抗原抗体亲和力(affinity)*亲和力是抗体分子上一个抗原结合点与对应的抗原决定簇之间的相适应而结合的强度,这是抗原与抗体之间固有的结合力。21抗原抗体反应知识讲义22抗原抗体反应知识讲义

亲和常数亲和常数K=

K值大的抗体与抗原牢固结合,不易解离,说明该抗体有高亲和力。抗体与抗原结合是可逆的反应,在平衡时其23抗原抗体反应知识讲义K=K1/K2K:亲和常数K1:结合常数K2:解离常数24抗原抗体反应知识讲义25抗原抗体反应知识讲义*亲合力(avidity)

是指一个抗体分子与整个抗原表位之间结合的强度。亲合力与亲和力、抗体的结合价和抗原的有效决定簇数目相关。亲合力越大,抗原抗体结合越牢固。26抗原抗体反应知识讲义27抗原抗体反应知识讲义血清学反应条件下,抗原抗体均带负电荷,使极化的水分子在其周围形成水化层,成为亲水胶体。

三、亲水胶体转化为疏水胶体

当抗原与抗体结合后,表面电荷减少,水化层变薄;而且由于抗原抗体复合物形成后,与水接触的表面积减少,由亲水胶体转化为疏水胶体。在电解质作用下,各疏水胶体之间靠拢,形成可见的抗原抗体复合物。28抗原抗体反应知识讲义

亲水胶体转化为疏水胶体示意图亲水胶体疏水胶体转化NaCl可见反应29抗原抗体反应知识讲义第二节抗原抗体反应的特点特异性比例性可逆性

阶段性

30抗原抗体反应知识讲义

一、

特异性(specificity)*概念:抗原分子,只能与由它刺激所产生的抗体结合而起反应的专一性能。一、特异性*决定因素:由抗原决定簇和抗体分子超变区之间空间结构的互补性决定的。

抗体分子N端可变区形成3nm×1.5nm×0.7nm的槽沟,只有与其空间结构互补的抗原决定簇才能如楔状嵌入。31抗原抗体反应知识讲义32抗原抗体反应知识讲义特异性示意图33抗原抗体反应知识讲义*交叉反应(crossreaction)两种不同的抗原物质具有部分相同或类似结构的抗原决定簇(共同抗原),则可与彼此相应的抗体反应。34抗原抗体反应知识讲义35抗原抗体反应知识讲义*最适比:是指抗原与抗体发生可见反应,需遵循一定的量比关系,只有当二者浓度比例适当时,才出现可见反应。

二、比例性(proportionality)36抗原抗体反应知识讲义1:21:41:81:161:321:641:128各管抗原倍比稀释加入抗血清各管抗体量不变振摇混匀、37℃孵育沉淀量不同出现沉淀量最多的管为最适比例管。轻摇絮状沉淀试验絮状沉示意图淀AgAbAg37抗原抗体反应知识讲义等价带(equivalencezone)抗原与抗体分子比例合适的范围。带现象:Ag与Ab比例不适而不出现可见反应。*前带(prozone)抗体过量时。*后代(postzone)

抗原过量时。38抗原抗体反应知识讲义比例性示意图抗体过量比例合适抗原的量抗原过量抗体沉淀的量前带等价带后带39抗原抗体反应知识讲义40抗原抗体反应知识讲义

三、可逆性(reversibility)概念:是指抗原与抗体结合成复合物后,在一定条件下可解离为游离抗原与抗体的特性。

41抗原抗体反应知识讲义抗原抗体动态平衡公式K1[Ag]+[Ab]↔[Ag-Ab]K2K1结合常数K2解离常数42抗原抗体反应知识讲义

抗原抗体复合物解离取决于:抗体对相应抗原的亲合力

环境因素43抗原抗体反应知识讲义环境因素:pH过高过低、高离子强度等。常用于解离抗原抗体复合物的物质有:3mol/L硫氰化钾、pH2.40.1mol/L甘氨酸、7mol/L尿素等。解离后抗原抗体仍保持原有特性。44抗原抗体反应知识讲义抗体混有SPAg抗体-SPAg抗体-SPAg分离剂一、抗原抗体结合

可逆性示意图抗体二、抗原抗体分离45抗原抗体反应知识讲义第三节抗原抗体反应影响因素一、反应物自身因素

*抗原:1.理化特性2.Ag决定簇数量3.Ag决定簇种类47抗原抗体反应知识讲义颗粒性Ag+Ab→凝集反应可溶性Ag+Ab→沉淀反应单价抗Ag与Ab→不出现沉淀反应48抗原抗体反应知识讲义可溶性抗原沉淀环反应49抗原抗体反应知识讲义一、反应物自身因素*抗体:1.来源2.特异性与亲合力3.浓度50抗原抗体反应知识讲义H型抗体等价带窄R型抗体等价带宽51抗原抗体反应知识讲义二、环境条件:*电解质:0.85%NaCl*酸碱度:pH6~9*温度:15~40℃52抗原抗体反应知识讲义*酸凝集:当pH为3左右时,接近细菌Ag的等电点,可出现非特异性凝集。53抗原抗体反应知识讲义54抗原抗体反应知识讲义作用时间抗原抗体反应应有足够的时间,不同反应时间不同。55抗原抗体反应知识讲义第四节抗原抗体反应类型1.沉淀反应2.凝集反应3.补体参与的反应4.中和反应5.免疫标记56抗原抗体反应知识讲义反应类型实验技术结果判断凝集反应直接凝集试验观察凝集现象间接凝集试验同上抗球蛋白试验同上沉淀反应液相沉淀试验观察沉淀,检测浊度免疫电泳技术观察扫描沉淀峰、沉淀弧补体参与的反应补体溶血试验观察测定溶血现象补体结合试验同上第四节免疫学检测技术的类型57抗原抗体反应知识讲义反应类型实验技术结果判断中和反应病毒中和试验检测病毒感染性毒素中和试验检测外毒素毒性标记免疫反应荧光免疫技术检测荧光现象放射免疫技术检测放射性强度酶免疫技术检测酶底物显色发光免疫技术检测发光强度金免疫技术检测金颗粒沉淀58抗原抗体反应知识讲义按实际用途分为:①免疫组织化学技术(immunohistochemistrytechnique,IHCT)②免疫测定(immunoassay)按检测现象分为:

①放射免疫技术②荧光免疫技术③酶免疫技术④化学发光免疫技术⑤金免疫技术按测定反应体系的物理状态分为:

①均相免疫测定(homogenousimmunoassay)②非均相免疫测定(heterogenousimmunoassay)

标记免疫技术:用荧光物质、放射性核素、酶或化学发光物质等标记抗原或抗体,进行抗原抗体反应后,通过检测标记物对抗原或抗体进行定性、定位或定量分析59抗原抗体反应知识讲义1.等价带2.前带3.后带4.共同抗原5.交叉反应6.Ag-Ab反应原理7.Ag-Ab反应特点8.Ag-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