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观察的技术课件_第1页
课堂观察的技术课件_第2页
课堂观察的技术课件_第3页
课堂观察的技术课件_第4页
课堂观察的技术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课堂观察的意义

课堂观察可以

让老师意识到自已的偏见;放大特定的教学行为;分析课堂教学中的细节;营造积极的观、评氛围。课堂观察的技术2.课堂观察的实施

▲为何要走进课堂?明确观察目的

▲课堂里用什么方法观察?

了解观察依据、

选择观察视点

使用多样的观察方法

▲走出课堂后能说些什么?

反思观察方法

选择反馈方式课堂观察的技术明确观察目的校本研修中观察者的角色:督导………合作者……同伴“鼻子对鼻子”(nosetonose)考评………研究问题……提供建议“肩并肩”(shouldertoshoulder)依据经验依据观察生理安全爱与隶属自尊自我实现马斯洛的人的需求层次管理控制清晰变化热忱教师的需求层次了解观察的依据新教师有经验教师作为“教师”作为“人”(1)教师的需求层次(2)有效教学的九种特征清晰教材与方法的多样性热忱任务导向,有效率的教学取向避免严厉的批评间接的教学形态强调教学内容用结构性的陈述方式使用问题激发学生多样的认知层次了解观察的依据选择观察视点根据预设的观察视点研究教学得失

其表现是预设观察的框架,其观察技术为框架里要表现的论点提供论据支持

应用观察技术本身所蕴涵的视点

其表现是使用一种或几种观察技术,利用技术本身提供的视点建立论点。

1.教学结构记录(1)

2.教学活动转换记录(1)

3.选择性的文字记录(3)

4.基于座位表的记录(3)

5.叙事性文字记录(2)

6.采用时间线标记(1)

使用多样方法表7-11三轮授课中各教学环节用时比例分布中学数学复习求面积方法(%)提出猜想命题(%)证明猜想(%)拼图活动/应用定理(%)小结本课(%)职初教师第一轮---18.034.6*45.91.6第二轮19.620.343.216.00.9第三轮13.541.421.122.11.9经验教师第一轮---21.256.6*21.60.6第二轮14.822.048.614.00.5第三轮13.930.720.025.89.6*在第一轮授课里是“应用定理”,在其他两轮里是“拼图活动”。1.教学结构记录2.教学活动转换记录刘爱国老师课堂转换记录教师讲授师生交流学生独立思考学生合作探究

13:42’00”~13:43’35”13:43’35”~13:46’20”13:46’20”~13:49’40”13:49’40”~13:59’20”13:59’20”~14:07’50”14:07’50”~14:12’50”14:12’50”~14:14’50”14:14’50”~14:17’50”14:17’50”~14:21’00”14:21’00”~14:23’30”14:23’30”~14:24’20”14:24’20”~14:25’10”14:25’10”~14:27’30”14:27’30”~14:29’30”14:29’30”~14:30’50”14:30’50”~14:31’40”

教师讲授师生交流学生独立思考学生合作探究

042’20”(1)教师的提问分析提问的数量提问的认知层次提问的方式问题的指向学生回答的方式教师理答的方式………………可参见:王林琳,《让学生的阅读个性闪光》3.选择性的文字记录(3)各教学阶段问题数的预设与生成教学阶段听听读读引情入境整体感知语言实践精读感悟激发情感创设情境表达情感扩展阅读深化情感合计问题数预设214209生成109316157例如:提问的认知水平检核序号问题问答方式教师提问学生答问管理认记推理创造批判无答机械认记推理创造52你这么快就有话说啦?要扎实,呆会儿看谁最精彩。√53你们说谁没发过言?给他加把油,鼓点掌好不好?自由答√√54(生:碰见小鱼)小鱼正……?指举手者答√√55小鱼正在那里呆着,它呆着在干什么呀?追问√√56有机会去看看泉水,喝喝泉水,去照照自己的身影,好吧?齐答√√57这对联写的是杭州一个著名的景点,有没有谁猜出来的?自由答√√(片段)问题的目的指向一级编码二级编码总数占提问总次数()%指向问题内部获得问题结论1628.1%引发学生思考2950.9%合计4578.9%指向问题外部(课堂管理)提醒00激励1221.1%惩罚00合计1221.1%问题的思维水平问题水平频次百分比记忆915.8%推理1729.8%创造1933.3%批判00学生应答方式学生回答方式频次百分率集体齐答910.6%讨论后汇报22.4%个别回答6981.1%自由答55.9%学生回答的类型学生回答类型频次百分比无回答22.4%机械判断是否55.9%认知记忆性回答1315.3%推理性回答3136.5%创造评价性回答3440.0%教师理答的方式教师理答方式频次百分比打断学生回答,或自己代答46.3%对学生回答不理睬,或消极批评00重复自己问题或学生答案914.3%追问812.7%对学生回答鼓励、称赞4063.5%鼓励学生提出问题23.17%(2)教师的反馈分析反馈的数量反馈的数量可以表明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程度。反馈的类型①复述:用教师自己的语言复述;②修正:概念化来修正学生的意见;③推演:把学生的观点加以应用、推演或引发下一个讨论问题;④评论:把学生的观点与他人的观点作分析、比较、归纳或评价。除此之外,还可以用二分法划为“鼓励”和“批评”或是“肯定性”反馈与“否定性”反馈。辨别有效的反馈(定性分析)(3)教师的结构性陈述分析教师的结构性陈述教师:昨天我们学习了几何作图的问题,那么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学习几何计算。教师:好刚才我们证明勾股定理通过面积,对吗?据我所知,我查了一下资料,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有367种方法,刚才一种方法,能不能想出第二种方法,还是同样思路,其它的方法行不行?教师:这节课时间关系我们接着进行第二部分,勾股定理的应用。因为我们学习定理是为了解决问题,那么接下来我们看练习题。教师:好,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勾股定理及其证明方法,还有它的应用。(1)课堂里的语言流动记录*****************************************讲桌可参见:陈非,《<华威先生>课的分析报告》4.基于座位表的记录(3)讲桌??????????????+++++++-男男男男男男男男男男男男男男男男女女女女女女女女女女女女女女女女女说明:用箭头表示语言互动的流向,箭头的起始点代表发问者;箭头的方向表示回答这一问题者。在图中向上箭头表示学生提出问题,向下表示来自教师的问题或反馈;其中问号表示教师提出问题、加号表示教师正面反馈、负号表示教师负面反馈。如:在学生出发的语言箭头上方加上字母或符号表示更多的含义A:学生主动提出相关主题的问题B:学生正确回答C:学生提出无关主题的问题D:学生错误回答?:学生主动表示疑问或不懂~:学生直接对全班发表见解(2)学生的学习状态记录符号代表的含义A:独立连接电路B:与他人一起连接C:看他人做D:独自做与学习任务无关的事E:离开座位时间片断各个符号发生的时间依次是8:08,8:10,8:12,8:14……学生1ABBAAAAA…学生2AAAAAAAA…学生3ABBCCCCC…学生4ABBACAAA…学生5ABBACDBA…学生6AABAAAAA…学生7EBBAADAA…讲台(空位)窗前门后门8:088:108:128:14……总计百分比A投入状态(独立做)6216……2235%B投入状态(与他人一起做)0560……1625%C投入状态(看他人做)0001……1016%D非投入状态(做无关的事)0000……1016%E非投入状态(离开座位)1000……58%(3)课堂里的移动方式男1女2男3女4男5女6女7男8男9男10女11男12女13男14男15男16女17男18男19女20男21女22男29女27男28女25女26男23女24学生的移动位置351623432918411436151940430132742203239313861221252228937342331011724352618说明:该图是1983年某班学生学习讨论关系图。全班43名学生中有4名没有加入到集体讨论,班内有5个讨论中心,其中29名学生可以全部连通。图中椭圆表示女生、矩形表示男生,数字是学号;箭头的方向表明该学生愿意主动和另一学生讨论。17可参见:顾泠沅,《教学实验论》,p17教师的移动位置(1)关键性事件师:分式和分数相类似,是不是可以猜想一下我们今天要讲的分式的性质?【这里本来可以让学生独立思考,充分讨论,自由发表见解,然后再概括,可是这里教师却用了一连串小问题回答来控制学生的学习】师:分式=?【没等学生回答,教师在“分式的基本性质”下面打出投影】

AA·M—=———BB·MAA÷M—=———BB÷M师:大家注意,前面的分数能不能等于零,那么这里有什么条件限制?生:【没有回答】师:首先考虑这同一个整式怎么样?也就是大M怎么样?……可参见:周伟灿《对一堂初中代数课的分析与思考》,p95.叙事性文字记录(2)(2)叙事记录用描述性的语言而非评论性每个叙述分行,前面加上时刻几个学生打哈欠、李明看着窗外学生很无聊时间标记类似于陈非老师的记录方法,但语言不同;不是事先分类好的“类型”语言,而是“素描”语言。一半孩子几乎站了起来,伸长胳膊想要发言,喊着“我”、“我”、“我”学生很兴奋弗兰德师生语言互动分类教师讲回应①接纳学生感觉②赞许学生行为③接受学生观点中立④问学生问题自发⑤演讲⑥指示或命令⑦批评或辩护权威行为学生讲回应⑧回答老师的提问或按老师要求表述自发⑨主动表达自己的观点或向老师提出问题静止中立⑩静止或疑惑暂时停顿或不理解教学风格判断教师主导⑤演讲⑥指示或命令⑦批评或辩护权威行为⑧回答老师的提问或按老师要求表述学生自主①接纳学生感觉②赞许学生行为③接受学生观点⑨主动表达自己的观点或向老师提出问题中立④问学生问题⑩静止或疑惑暂时停顿或不理解6.采用时间线标记(1)语言互动分析时间线标记横向为时间线,单位:秒;纵向为语言互动类别。反思观察技术预先设定表格观察与思维开放观察强推断与弱推断定量结果与定性结果客观性与主观性关于等级量表基于常识性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