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课件:第四部分-专题二十一-第三节-论-证_第1页
2019年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课件:第四部分-专题二十一-第三节-论-证_第2页
2019年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课件:第四部分-专题二十一-第三节-论-证_第3页
2019年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课件:第四部分-专题二十一-第三节-论-证_第4页
2019年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课件:第四部分-专题二十一-第三节-论-证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节论证第一页,共50页。1.要求学会运用多种论证方法论证观点(guāndiǎn)。2.学会使整篇文章的论证过程逻辑严密。第二页,共50页。【例文在线(zàixiàn)】 (2016年上海卷)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rénmen)的生活更容易进入大众视野,评价他人的生活变得越来越常见,这些评价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也越来越大。人们(rénmen)对“评价他人的生活”这种现象的看法不尽相同,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这种现象的思考。要求:①自拟题目(tímù);②不少于800字。第三页,共50页。【例文欣赏(xīnshǎng)】你活好自己(zìjǐ)了吗 按一些幽默程序员的说法,“别人的生活(shēnghuó)在你看来是.jpg,但在他自己看来则是.gif”。大致意思就是:你看到的是别人的表象,而不是他人生的真实演绎。

一位穿着简陋的妇女,身后跟着一个孩子,似乎很是畏惧她的母亲似的,这一路都没敢和她母亲对视。想必,那是个严厉的母亲。走到地铁站台,一名白发苍苍的老人正拉着二胡,身旁放着一只铁盘,里面只有零星几枚硬币。妇女经过老人身旁时,一脸嫌弃地转过脑袋,对孩子说:“看吧,多可怜。你要是不听话,以后也会活成那般模样。”我在一旁静静地看着。孩子胆怯地点点头,跟着母亲走了。第四页,共50页。 那般模样?那名妇女(fùnǚ)能出此言,必然是发自内心的。不过,分明是发自内心的自卑。很明显,她也不过是个农村妇女(fùnǚ),只是来到大城市,这才显得神气活现。 由此,不禁想到:评价他人生活的同时,你的评价可能恰好就是你内心的真实写照。当一个人是自卑的时候,看到别人光鲜的生活时,更多的是羡慕,嫉妒,甚至上前恭维。我不得不去猜测那位妇女的生活,也许也是十分辛酸,十分贫苦,不那么(nàme)如意吧。第五页,共50页。这只是一件很小很小的事情,也许(yěxǔ)每天都会发生,以至于被人们渐渐(jiànjiàn)淡化了。 再说唐朝的大诗人刘禹锡,曾被“送”了一间“陋室”,比当今的“蜗居房”还要简陋。人们纷纷议论着刘禹锡的生活该将是如何悲惨,如何不悦,同时也有庆幸自己没有违背官府,生活还没有落得这般下场。但实际上,刘禹锡那种安贫乐道(ānpínlèdào)的心态早就将他置于一个世外桃源般的境界了,该写诗写诗,该喝茶喝茶,日子过得闲适惬意。第六页,共50页。 别人的生活需要你来议论吗?一个表面光鲜的公司总裁背地里可能是个境界一般的俗人;而一个落魄的流浪歌手也许会因为自己时常追逐着梦想的生活而思想(sīxiǎng)变得无比光鲜。生活,是活给自己的,不是活给别人看的。 别人的生活你擅长议论吗?我认为,对他人生活的评价,可能就是自己生活状况和生活态度的真实写照。一个生活朴素闲适的文人若是路过刘禹锡的旧宅(jiùzhái),也许会感叹:虽然住宿条件恶劣,但是这里清新的空气,幽雅的环境,多么令人神往!而一个虚荣心强,实际上内心自卑的官吏,也许也会感叹:这第七页,共50页。样破旧简陋的屋子,恐怕在无数个日夜里他都睡不着觉吧……看看这台阶,到处是青苔……自卑的人评论他人的生活,更多的是对自己的一种慰藉(wèijiè),但这始终是自卑的表现。 不过,想要公平地议论他人的生活,始终是很难的。每个人的心态多有不同,真正(zhēnzhèng)公平的议论只能是来自“别人”自己的。每个人都是“别人(biérén)”。所以活好自己就够了。第八页,共50页。点评(diǎnpínɡ):本文以缘事析理、促人深思、语言简洁而被评为一类卷。具体特点(tèdiǎn)如下: ①设问拟题,促人深思。文章以“你活好自己了吗”为题,引发(yǐnfā)读者对问题的审视与思考,进而自然地联系到“对他人的评价”上面来。作者之所以这样拟题,其言外之意就是:先活好自己,活出味道,活出精彩,才有资格对别人“评头论足”。这就是作者所要阐明的观点。第九页,共50页。 ②开篇铺垫,缘事剖理。首段,引用程序员的话,为下文观点的呈现作必要的铺垫、张本;接着,对目睹耳闻的真实故事进行剖析,得出结论;再以刘禹锡的“陋室”为例,展现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最后,又将光鲜的公司总裁与落魄的流浪歌手进行比对,说明(shuōmíng)只要活好自己就是值得肯定的,并且,评价他人是不容易的,也是艰难的。 ③语言简洁,富有张力(zhānglì)。可以说,整篇文章的语言或简约,或朴实,或直白,或通俗,或文雅……但不管属于哪种情况,都具有表意清楚,辞约义丰之效,彰显了作者语言表达上的张力和驾驭语言的娴熟功底。第十页,共50页。【技法(jìfǎ)点拨】 论证,就是议论文中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事实论证和道理论证这两种基本(jīběn)论证方法由论据性质决定,用哪种论据能支撑论点就使用哪种论证方法。很多同学有自己明确的观点,也有能证明自己观点正确的材料,可就是不会论证,或者说一时找不到合适的论证方法。其实,一个观点是可以用多种方法论证的,正如俗话所说:“条条道路通罗马。”下面探讨如何运用多种论证方法论证观点,如何使论证过程严谨周密。第十一页,共50页。1.例证法 例证法也叫事例论证,是用令人信服的典型事例来证明自己论点正确的一种方法。这是运用归纳推理形式进行论证的一种方法,易于掌握,使用普遍。“事实胜于雄辩”,在典型的事例面前,道理(dàoli)不言而喻。因而几乎每篇议论文都少不了它,特别是论证新颖的、有指导意义的论点,更需要多用它。运用(yùnyòng)例证法必须注意以下三个方面:第十二页,共50页。 (1)事例要典型。作为例证的事例应有广泛的代表性,这样(zhèyàng)才能全面地论证观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比如:“清高是与富贵无缘的。例如诸葛亮,当他‘高卧隆中’之时,是可以称为清高的;后来辅佐刘备,成为蜀汉丞相,在后人心目中德高望重,近乎完人,却无人说他清高。汲黯、苏武、魏徵、颜真卿、史可法等,都以高风亮节著称于史,但也因做官而不被视作清高。当然,历史上对这些人的评价之高是远非‘清高’二字可比的。”(金开诚《漫话清高》) 为了证明“清高与富贵(fùguì)无缘”这一观点,作者先详述诸葛亮一例,又以汲黯、苏武、魏徵、颜真卿、史可法等名人为例,有力证明了自己的观点。第十三页,共50页。 (2)事例要新颖。所用事例不用别人用滥的例子。比如一说到逆境中的坚强,就举例张海迪;说到理想,就用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名言。这些事例虽然典型,但用的人多了,也就不新颖了。同样写“顽强”这一主题,有的学生就能别出心裁,分别列举了战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孙膑被剜了膝盖骨依然顽强地生活,经过不懈努力,终于写出了《孙膑兵法》的故事和一生大部分时间都在轮椅上度过的霍金的经历来阐述(chǎnshù)对顽强的理解。(3)事例要丰富(fēngfù)广阔,要点面结合,古今中外相映生辉。同类事例掌握较多时,可考虑(kǎolǜ)采用排比句式列举。第十四页,共50页。2.引证(yǐnzhèng)法 引证法也叫道理论证,是通过引用名人名言、古诗文名句,反映科学规律的俗语、谚语、警句等来证明自己观点正确可信的一种论证方法。它的好处是丰富论证的内容,增强论证的权威性,对论点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zuòyòng)。文中恰到好处地引用名言警句,可增添文章色彩,提高分数档次。运用引证法必须注意(zhùyì)以下三个方面:第十五页,共50页。 (1)要有很强的针对性。每句名言都产生于特定的背景(bèijǐng),都应用于特定的交际目的,即使谈同一个问题,也有不少名言可供选取。要仔细分析每个道理论据的特有功能,将它引用到最恰当的语言环境之中。 例如:强调立志的重要性,可选用“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强调志向高洁(gāojié)远大,可选用“燕雀安知鸿鹄之志”;某同学沉迷于上网,可选用“玩物丧志”;某同学不能持之以恒,可选用“有为之人立长志,无为之人常立志”。第十六页,共50页。 (2)要简洁,不宜过多。议论是在发表自己(zìjǐ)的见解而不是介绍他人的见解。引用他人的话,目的是为了让读者更加信服自己的话,自己(zìjǐ)的话应是议论的主体,应是全文最醒目的部分。过多的引文,很容易将自己(zìjǐ)的分析淹没。第十七页,共50页。 (3)要“引而有证”“引而有析”。运用引证法一要找到确切的事理论据,可以称之为“引”;二要对事理论据加以分析,使之与论题充分联系起来,可以称之为“证”。许多学生对于“引”颇费心机,但对于“证”则往往不够重视;只“引”不“证”,犯了“观点+引语”的毛病。其实在运用引证法时,找到确切的理论依据是可喜的,但论据只是材料,它不能代替论证。缺乏论证分析的过程,文章势必苍白无力。因此,在列出理论依据之后,一定要恰当地加以阐述,要“引而有证”“引而有析”,讲清所引用材料的意思,阐明(chǎnmíng)引用材料的目的,将其与观点紧密联系起来。第十八页,共50页。 例如:古人云“书似青山常乱叠,灯如红豆最相思”,写的是沉醉灯影书乡的境界;今人也说“给我一本好书,一杯清茶,一壁炉火,吾愿足矣”,表达的是对书的情有独钟;法国女作家玛格丽特还说“只愿我走到香丘尽处的那一天,有人放几本耐看的书在我棺材(guāncai)里,就是下地狱也没有什么了不起”,可见书是她生死相依的伴侣。古今中外,书迷、书虫数不胜数。 文段引用古今中外的诗词格言,说明了“古今中外,书迷、书虫数不胜数”的观点,做到了“引而有证”“引而有析”。第十九页,共50页。3.喻证法(zhènɡfǎ) 喻证法(zhènɡfǎ)是用打比方来论证论点的方法。在议论文中,设喻可以使论点更易懂、更风趣、更生动,更容易获得阅卷者的认同。喻证法(zhènɡfǎ)能化抽象为具体,化艰深为浅显,化枯燥为生动。运用(yùnyòng)喻证法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以小见大,就近取譬。要精选生活中人们熟悉的细小事物作为设喻的喻体。喻体如果不是读者常见熟知的,就达不到喻证的目的。如《下蛋、唱鸡及其他》一文,通篇是用鸡的形象来帮助说明问题的,给人的印象是具体的、生动的。第二十页,共50页。 (2)喻体不求形似,求神似。作为喻证的喻体与作为比喻的喻体不同,比喻的喻体是为了强调特征,描绘事物,侧重形似,以形比形;而喻证的喻体是为了阐发观点,以正视听,力求神似,以义取形。一定要对自己所要论证的对象和用来设喻的事物之间的对应关系(guānxì)进行细致入微的体味与揣摩。第二十一页,共50页。 (3)精剖喻体,丝丝入扣。《拿来主义》中鲁迅先生的喻证法运用得很经典。他用“大宅子”比喻“文化遗产”,用“孱头”“昏蛋”“废物”来批判三种对待文化遗产的错误观点和态度,用“鱼翅”“鸦片”“烟枪、烟灯”“姨太太”来比喻文化遗产的几个组成部分,用“占有”“挑选”“创新”来说明批判继承(jìchéng)文化遗产的三个步骤。十分贴切,浑然一体,令人信服并不由得拍案叫绝。第二十二页,共50页。 (4)多方面挖掘(wājué)喻体含义。比喻物往往具有多方面的含义,考生在应考时可根据论题和论点的需要,通过深入挖掘(wājué),恰如其分地加以利用。例如“指南针”,有人将它比作“理论”,也有人将它比作“理想”。 (5)可连用多个比喻来说理。例如毛泽东在《一个极其重要的政策》一文中针对一些同志(tóngzhì)对实行“精兵简政”政策的意义认识不足的情况,一连用“随季换衣”“孙悟空对付铁扇公主”“黔之驴”三件事作比喻,深入浅出地加以阐明。第二十三页,共50页。 (6)运用比喻论证时,同样需要(xūyào)加以分析。有篇高考优秀作文《机遇》这样写:“有些成功的得来,往往看似一蹴而就,带有一定的‘机遇’,实际上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它宛如一粒种子,深深埋在土壤之中,不断地吸收养料水分,苦熬过严寒和干旱,日益具备了破土而出的条件,而这时,‘机遇’便宛如适时的春雨,使种子得以顺利地发芽、开花。我认为成功与机遇的关系就是如此。”第二十四页,共50页。4.比较法比较法也是一种常见(chánɡjiàn)的论证方法,分类比与对比两种。(1)类比法 所谓类比,就是借助某个或某几个类似的故事、事例或作者安排的情境,进行由此及彼的推理。运用某个材料的引申义,通过类比,来论证文章的观点,这种方法称为类比法,也叫引申论证法。用作类比引申的材料,一般是寓言、童话、典故、神话故事,还有自然现象和社会(shèhuì)幽默小品。类比论证的好处在于这些材料本身的生动有趣性及其哲理性,会使文章的观点鲜明深刻,而且生动吸引人。第二十五页,共50页。在运用类比论证(lùnzhèng)时,要注意以下两点: ①引申的材料要完整简洁。考场作文的背景特殊,不允许记叙的篇幅(piānfu)过长,如同用例证法时对事例的叙述一样,务必简短而又全面。 ②对运用的材料要加以分析(fēnxī)。要善于揭示,一语中的,一针见血。这同例证法一样,例如为了论证“要成功,必须付出劳动”这一观点,在列举“守株待兔”这一寓言故事后,还可作这样的分析(fēnxī):“侥幸是一种意外,一种偶然,把一时的侥幸视为成功的必然,那是人生的可悲。要想收获,必须付出劳动。”第二十六页,共50页。(2)对比(duìbǐ)法 所谓对比,就是把正反两方面的论点和论据加以剖析对照,达到否定错误观点,树立正确论点的目的。用正面的或正确的观点同反面的材料或观点进行对比,作者的立场(lìchǎng)就能得到直露显豁的表现,具有很强的论证力量,能给阅卷者以鲜明的印象,为获得高分打下基础。对比有两种情况:一种(yīzhǒnɡ)是“横比”,一种(yīzhǒnɡ)是“纵比”。“横比”是把同一时期两种性质截然不同的事物进行比较。第二十七页,共50页。 “纵比”是把同一事物在不同时间的不同情况作比较。 对比论证有两种方法——整体对比、局部(júbù)对比。整体对比,即对文章的整个本论部分进行正反对比;局部(júbù)对比,即将本论部分的某个层次进行正反比较。运用对比方法论证时,要根据(gēnjù)论点的需要,妥善安排篇幅,特别是在“整体对比”时,一般(yībān)应以正面为主。第二十八页,共50页。5.推理(tuīlǐ)法 逻辑推理(tuīlǐ)是指从一个或几个判断推出另一个判断的思维形式。议论文不仅要通过概念(观点、论点)、判断(立论、结论)的形式,更需要通过推理(tuīlǐ)的形式来反映四周的现实与揭示客观的真理。 常见的逻辑推理形式有两种——演绎推理、归纳推理(ɡuīnàtuīlǐ)。就议论文来说,也可以称为两种论证方法——演绎法、归纳法。第二十九页,共50页。(1)演绎法 演绎法是一种由一般(yībān)到个别的论证方法。它由一般(yībān)原理出发推导出关于个别情况的结论,其前提和结论之间的联系是必需的。演绎法有三段论、假言推理、选言推理等多种形式,但最重要的是三段论。三段论由大前提、小前提和结论三部分组成。如大前提是“凡金属都可以导电”,小前提是“铁是金属”,结论就是“所以铁能导电”。第三十页,共50页。 毛泽东在《为人民服务》一文中有一段著名的论述:“人总是(zǒnɡshì)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作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这段话中就包含着一个完整的演绎论证。第三十一页,共50页。大前提:“为人民利益(lìyì)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是普遍性原理(yuánlǐ),是论点)小前提:“张思德同志(tóngzhì)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是已知的判断)结论:“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也是论点)(2)归纳法

与演绎法相反,归纳法是从个别、特殊到一般,从微观到宏观的论证方法。归纳法也是举例论证,不过所举之例较多,然后加以论证。第三十二页,共50页。 例如《达·芬奇画蛋有感》一文这样写道:“如果达·芬奇没有名师这一番严格的训练,那就很难想象他以后会成为一代艺术巨匠;著名的意大利小提琴家帕格尼尼如果没有孩提时代的严格基本训练,又怎能成为闻名全球的小提琴之王;我国著名的京剧表演艺术家李少春如果没有扎实深厚的武功和唱功底子,又怎么能成为文武兼备的演员……”随后归纳说:“有成就的艺术家都曾经‘画过蛋’,即他们都经过严格的基本训练,有着扎实的基本功,都为万丈高楼的建造打下了深厚的地基,才使他们达到了一般人所达不到的境界。”有前面的三个典型事例,最后(zuìhòu)归纳出来的道理就水到渠成。第三十三页,共50页。6.反证法 顾名思义,反证法不是从正面(zhèngmiàn)直接来证明论点,而是从反面假设入手,论证假设的荒谬无理,从而间接证明假设的对立面,即正面(zhèngmiàn)所立的论点的正确性。这是论证方法的“奇兵”。从手法上说,反证法有两种——直接指出反面假设的错误和间接归纳出反面假设的荒谬性。 (1)直接反证,如论证“时间的重要性”,就先从不重视时间入手(rùshǒu),论证它的危害和错误,由此证明了时间的重要性。又如,论“摸着石头过河”的必要性,先从反面论证不遵循科学规律,不调查研究盲目乱闯的弊端,再来论述“摸着石头过河”的必要性,使正面立论的基础更加坚实。第三十四页,共50页。 再看一例:“如果反对实事求是,反对从实际出发(chūfā),反对理论和实践相结合,那还说得上什么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呢?那会把我们引导到什么地方呢?很明显,那只能把我们引导到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只能引导到工作的损失和革命的失败。” 这段文字中“如果”之后用的便是反证法:不是从正面(zhèngmiàn)讲实事求是会怎样,而是从反面说不实事求是会怎样来证明实事求是的意义。第三十五页,共50页。 (2)间接反证,是一种归谬法,“归谬”,就是导致谬误。这种方法是先假定对方(duìfāng)的论点是对的,然后用它作为前提,导出一个显然是荒谬的结论,从而证明对方(duìfāng)的论点是错误的。这种方法仅用于反驳错误观点。如下例: 赫尔岑是俄国著名的文学批评家。他有一次参加一个晚会,晚会上演奏(yǎnzòu)的轻佻音乐使他非常厌烦,他不得不用手捂住耳朵。主人向他解释(jiěshì):“演奏的是流行歌曲。”赫尔岑反问一句:“流行的乐曲就是高尚的吗?”主人听了很是吃惊:“不高尚的东西怎么能够流行呢?”赫尔岑笑着说:“那么,流行性感冒也是高尚的了?”第三十六页,共50页。 小结:以上所概括的这几种论证(lùnzhèng)方法,若仅仅使用其中的一种,有时会使论述过于单薄。为强化说服力,在一篇文章中要根据文章的论点,按照自己掌握和挑选的论据,灵活运用,合理兼顾,一般应综合运用两三种。不过,使用多种论证(lùnzhèng)方法一定要注意突出其中的一种,才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第三十七页,共50页。【例文】眼界(yǎnjiè)无穷世界宽2017年新课标Ⅱ卷满分(mǎnfēn)作文 “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桂花无己、无功、无名,所以拥有三秋。“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阳光敞开胸怀,拥有了全世界;人打开门窗,才会永远(yǒngyuǎn)行走在至真、至善、至美的阳光里,眼界无穷世界宽!第三十八页,共50页。 花木因眼界不同而境界各异。“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是眼中充满自我的孤芳自赏,桀骜(jiéào)中透着孤寒,所以它只能绚烂一隅。“草木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是满眼功名的你争我抢,积极进取中透着自我,所以它们只能哀叹春之归去。“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是渡人渡己的物我合一,平和淡然中洋溢着高尚与豁达,所以桂花与秋永恒。它不将群芳争艳视为进取,也不将自我封闭视为高洁,而是将全部精神用于酝酿:每一粒花都凝聚了秋之精华,每一次呼吸都散发着灵魂的芳香!第三十九页,共50页。 人在理解宇宙的运行中提升境界。“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阳光(yángguāng)与人都在成长,当阳光(yángguāng)的眼界与身影由庭户扩大至天下时,它拥有的世界也由一堂扩大至四方。魏源正是在太阳的运行中领悟了眼界和境界提升的关键:所受者小,所见者浅;所受者大,则所见者博。满足于一米阳光(yángguāng)的人怎能体味真正的光明与温暖;睁开双眼看世界才能拥抱时代,拥抱世界。第四十页,共50页。 杜甫说“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王安石说“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眼界的高低决定了格局的大小。然而,社会上却常常喧嚣着浮躁、自我、狭隘与浅薄。君不见,“秀”成了“规定动作”:秀颜值,秀财富;秀孩子,秀爱人;秀仁善,秀孝顺!到底是要彰显对方,还是虚荣自卑自私自利地彰显自己?君不闻,“保护自己”成了“必修课”:不与陌生人说话是保护自己的法宝;思想和内心是不敢被阳光触碰的堡垒;“世界那么大”的诱惑敌不过“社会充满陷阱”的恫吓!到底是阴霾太多还是我们(wǒmen)自我封闭太小家子气?第四十一页,共50页。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是落霞成就了孤鹜,还是秋水彰显了长天?“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是苏轼成就了赤壁与黄州,还是命运与历史成就了大师?我想,成熟的人一定能给出正确的答案:拥有大眼界和大格局才能(cáinéng)趋向真善美的境界。是为“眼界无穷世界宽”。 点评:文如其人,从标题“眼界无穷世界宽”就可看出作者的胸襟和大气,这是一个有思想的人。文章(wénzhāng)选取作文材料六则中的两则“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从中提炼出二者的联系——做人的眼界格局要大,角度新颖、思想深邃。第四十二页,共50页。 作文熟练使用多种论证方法。第二段梅花、草木和桂花,使用对比论证以说明“花木因眼界(yǎnjiè)不同而境界各异”;第四段使用引证法,杜甫和王安石的名言,很好地证明了“眼界(yǎnjiè)的高低决定了格局的大小”;之后又联系社会现象,作为例证,向我们昭示做人要有大眼界(yǎnjiè)大格局的道理。 文章从花写到人,又从人写到社会,脉络清晰,说理深刻,触及当下人的思想(sīxiǎng)困惑,指导人生、指导社会,是一篇不可多得的优秀作文。第四十三页,共50页。【高效(ɡāoxiào)训练】1.在下面文字(wénzì)空白处分别加上引例句和议例句。奋斗(fèndòu),即是通往理想之路。(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为奋斗,安徒生从一个鞋匠的儿子成为“童话大王”;因为奋斗,罗曼·罗兰创作出了20年心血的结晶——《约翰·克利斯朵夫》;因为奋斗,爱因斯坦创立了相对论;因为奋斗,陈景润采撷到了数学皇冠上的明珠;也是因为奋斗,在一次次的国际比赛中,中国运动员让五星红旗在世界赛场上冉冉升起。(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四十四页,共50页。 答案:(1)古今中外事业有成者无不浸透着奋斗的汗水。 (2)成功者的事例不胜枚举,但我们在惊羡他们(tāmen)伟业的同时,更应该去感受他们(tāmen)为最终的成功所付出的艰辛。奋斗是理想的阶梯,只有奋斗,才能实现人生的理想。第四十五页,共50页。2.以“人的活力往往来自压力(yālì)和挑战”为论点,以下面两则材料(cáiliào)为论据,写一段话。 材料一:世界拳王阿里每逢比赛时,总是(zǒnɡshì)要先出钱雇一些人作为自己的反对者,在比赛时给他起哄,骂他,羞辱他,这样,阿里的搏斗欲望才会被刺激起来,全身力量充沛,肌肉膨胀,精神达到最佳的竞技状态。

材料二:在挪威的一个海港,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