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技术哲学概论课件_第1页
科学技术哲学概论课件_第2页
科学技术哲学概论课件_第3页
科学技术哲学概论课件_第4页
科学技术哲学概论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9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科学技术哲学概论自然辩证法这个词首先是由恩格斯使用的。“事情不在于把辩证法的规律从外部注入自然界,而在于从自然界中找出这些规律并从自然界里加以阐发。〞

----恩格斯?反杜林论?独立于思想之外的自然界必须被纳入到思想之中,才能被人所认识,所把握,自然规律是什么样子,取决于人的思维对自然界的创造性。历史渊源:自然观历史的简单回忆:古代的自然哲学,具有直观、思辨和猜测的性质;中世纪为宗教神学效劳;以1543年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为转折点,自然科学走上独立开展的道路。近代科学建立在观察和实验的根底上,并且把观察、实验方法与数学方法结合起来。培根归纳法、笛卡儿演绎法。但是,留下孤立、静止研究自然的习惯,带有形而上学和机械论的特征。19世纪30—70年代的三大发现,深刻揭示出自然界的辩证性质。恩格斯的?反杜林论?〔1876〕?自然辩证法?〔未完成〕1873年写出“提纲〞,1883年马克思逝世后,工作转向?资本论?第2、3卷手稿,直到1895年恩格斯逝世。?自然辩证法?目录I[总方案草案]1·1[总方案草案]II[自然科学的历史开展]III[自然科学和哲学]IV[自然界的辩证法。辩证法的规律和范畴]V[认识自然的辩证法。认识论和辨证逻辑]VI[物质的运动形式。自然科学的辩证法]VII[数学和各门自然科学中的辩证法]VIII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转变中的作用IX各束手稿的名称目录X[?自然辩证法?准备材料]附录: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写作?自然辩证法?的通信恩格斯其他著作序言中关于写作?自然辩证法?的论述马克思还研究过数学特别是微积分的辩证性质,写了?数学手稿?;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在马克思看来,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任何一门理论科学中的每一个新发现——它的实际应用也许还根本无法预见——都使马克思感到衷心喜悦,而当他看到那种对工业、对一般历史开展立即产生革命性影响的发现的时候,他的喜悦就非同寻常。〞第三国际领导人伯恩施坦把?自然辩证法?手稿拿给爱因斯坦看,评价不高,故未出版;1925年在前苏联以德、俄两种文字出版。之后,在1930年代在美国、英国〔贝尔纳等进步思想家〕、日本〔“唯物论研究会〞〕、法国等国的传播;1931年苏联物理学家黑森发表?牛顿〈原理〉的社会经济根源?论文;对美国学者默顿影响很大,写出?17世纪英国的科学技术与社会?。列宁的奉献:?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坚持辩证唯物观。在中国的传播:上海、延安和重庆成立自然科学研究〔座谈〕会等组织。1940年成立延安边区自然科学研究会〔于光远的建议〕。在2月5日成立大会上,毛泽东讲话:“自然科学是很好的东西,它能解决衣、食、住、行等生活问题,所以每一个人都要赞成它,每一个人都要研究自然科学。〞“自然科学是人们争取自由的一种武装。人们为着要在社会上得到自由,就要用社会科学来了解社会,改造社会进行社会革命。人们为着要在自然界里得到自由,就要用自然科学来了解自然,克服自然和改造自然,从自然里得到自由。自然科学是要在社会科学的指挥下去改造自然界,但是自然科学在资本主义社会里却被阻碍了它的开展,所以要改造这种不合理的社会制度。〞“马克思主义包含有自然科学,大家要来研究自然科学,否那么世界上就有许多不懂的东西,那就不算一个最好的革命者。〞建国后科学技术的曲折开展:比较邓小平理论与毛泽东思想的一个重要区别点建国后,为了给建立科技体制,制定科学技术工作的方针政策,领导我国的科学技术工作提供理论根底,对科学技术与社会问题,特别是其中的自然科学与生产、自然科学与群众、自然科学与政治、自然科学与哲学这“四大关系〞问题进行了研究〔代表是龚育之〕。政治占据主导地位,科学技术也不例外。科教兴国战略与“国兴科技〞的呼吁1987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在修定研究生学科目录时,把自然辩证法更名为科学技术哲学。1992年国务院正式把“自然辩证法〞改为“科学技术哲学〞我国自然辩证法界重大事件:于光远在1978年3月,参与起草全国科学大会上邓小平同志的讲话。邓小平同志在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明确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和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一局部的思想,并且指出:“现代科学技术的开展,使科学与生产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了。科学技术作为生产力,越来越显示出巨大的作用。〞李锐1992年关于三峡工程的反对意见,三峡到今天在美国水利界仍然反对,上交大学者反映不愿意跟美国同行提及自己参与三峡工程;最近澳大利亚学者称中国大陆在湄公河上游建造大坝发电对东南亚农民和渔民的生计带来威胁。钱学森倡导对人体科学、思维科学的研究天文哲学:涉及世界观,自然科学家与哲学家充满争论。80年代“三论〞热潮80年代初中期新技术革命浪潮讨论,未来学研究,“2000年的中国〞研究,科技—经济—社会协调开展问题;近年科学技术哲学界研究的几个热点问题:国家知识创新系统、技术创新、知识经济,科学开展观、可持续开展,科技道德,科技普及、反伪科学……清华大学申办2007年第13届世界科学哲学、逻辑学、方法论大会1912年9月3日,民国政府教育部公布了?中华民国教育新法令?,医院两科中,漏列了中医中药,引发了近代医学史上首次抗争救亡运动。1913年10月,上海海洲医药总会余伯陶发起,19个省市医学团体参加赴京请愿团,迫于压力,北洋政府于1914年明确提出对中医中药并无歧视,但对代表团提出的另设专门学校的要求,表示要缓办。1915年上海中医专门学校,1917年广东中医药专门学校在内务部立案成功。1929年,日本留学归来的西医余云岫提出“废止中医〞的议案。1929年2月23日至26日,国民政府卫生部在南京召开第一届中央卫生委员会行政会议,讨论了余云岫的“议案〞。同年4月29日,国民政府教育部第8号布告,要求把中医学院改为传习所。传习所不用再在教育部备案。这就是近代有名的“废止中医案〞。主张废止中医的根据阴阳五行,三部九候之谬,足以废中医之理论而有余;治病必求本,用药如用病二语,足以废中医之治疗而有余;研究国药、试用成方,足以发扬国产药物而有余。----余云岫?废止旧医以扫除医事卫生之障碍案?西医,能说清楚他得的是什么病,虽然治不好,但是西医是科学的;中医,能治好他的病,就是说不清楚得的什么病,所以中医不科学。---胡适爬山、吃肉、骂中医,年老心不老,写字、喝酒、说官话,知难行亦难。-----丁文江?寿高梦旦联?旧医一日不除,民众思想一日不变,新医事业一日不能向上,卫生行政一日不能进展。

---余云岫?废止旧医以扫除医事卫生之障碍案?

1929年2月26日,上海的?新闻报?首先报道此事。1931年3月17日,中医院界和社会各界抗议。打出的标语有:“提倡中医以防文化侵略〞“提倡中医以防经济侵略〞1929年12月7日,到南京请愿,最后争取到蒋介石要求放弃“废止案〞的手谕,才告一段落。1931年3月17日,中央国医馆成立。章太炎认为,中西医是两种不同的文化系统,所以不要以西医为标准来谈论中医。所以,他在上海创办了中国第一家现代中医学院----中国医学院,并任校长。2005年,中南大学的张功耀又一次提出“废止中医〞的签名活动。方舟子〔方是民〕,何作庥支持他。

绪论第一节:自然辩证法概述第二节:学习和研究科学技术哲学的意义和方法第一节:自然辩证法概述

一、自然辩证法的学科性质

学科性质为:属于哲学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是综合性极强的交叉性学科。研究领域为:科学技术开展规律,科学技术与经济、政治、文化之间的关系。第一节:自然辩证法概述

一、自然辩证法的学科性质

STS:科学、技术与社会STD:科学、技术与开展STES:科学、技术、经济与社会STE:科学、技术与从伦理STPP:科学、技术与公共政策第一节:自然辩证法概述

二、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自然辩证法是关于自然界和自然科学开展的一般规律的科学,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自然科学观和自然科学方法论。从隶属关系上看: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分支。第一节:自然辩证法概述

二、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从研究对象上看:自然辩证法是关于自然界和自然科学开展一般规律的科学。从学科内容上看:自然辩证法是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自然科学观和自然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论原那么。第一节:自然辩证法概述

三、自然辩证法的学科内容1、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自然观是关于自然的根本观点和方法。2、辩证唯物主义科学技术观。科学是系统的、有条理的知识。包括理论科学和实证科学。理论科学的特点:抽象性、思辨性、稳定性、普遍性实证科学的特点:具体性、经验性、精确性、可检验性技术是技能和知识的集合体。通过这些技能和知识,实现人对自然的控制和改造。第一节:自然辩证法概述

三、自然辩证法的学科内容3、自然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论原那么包括:科学革命的发生和过程,科学共同体的形成及其价值认定,科学假说等。第一节:自然辩证法概述

四、自然辩证法与马克思主义哲学、自然科学的关系1、自然辩证法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关系1.1两者的联系。第一、研究对象的局部重合。第二、理论根底是一致的。1.2两者的区别第一、两者的学科地位不同。第二、两者的知识层次不同。第一节:自然辩证法概述

四、自然辩证法与马克思主义哲学、自然科学的关系2、自然辩证法与自然科学之间的关系2.1两者的联系第一、自然科学为自然辩证法提供成果第二、自然辩证法为自然科学提供方法论指导2.2两者的区别第一、知识的对象不同第二、知识的目标不同第一节:自然辩证法概述

五、自然辩证法的作用1、自然辩证法是沟通马克思主义哲学与自然科学界的桥梁2、自然辩证法促进马克思主义哲学和自然科学的开展第一、自然辩证法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提供自然科学根据。第二、自然辩证法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提供新的内容。第三、自然辩证法为自然科学提供方法论第一节:自然辩证法概述

五、自然辩证法的作用自然科学家相信:他们只要不理睬或羞辱哲学,才能从哲学中解放出来。但是因为他们离开思维便不能前进,而且要思维就得有思维的规定,而这些范畴是他们从所谓有教养者的那种受制于早已过时的哲学残渣的一般意识中盲目取来的,┅他们同样做了哲学的奴隶。而且遗憾的是大多做了最蹩脚的哲学的最蹩脚的庸俗残渣的奴隶。---恩格斯第一节:自然辩证法概述

五、自然辩证法的作用具体作用:第一,为科学研究提供世界观、认识论和方法论。这是潜移黙化地起作用。第二,为科学管理决策提供理论根据。这是显著地起作用。第二节学习和研究自然辩证法的意义和方法

一、研究自然辩证法的意义

一、研究自然辩证法的意义1、培养科学的思维方式2、树立创新意识K波理论:由马克思主义者Kondrative提出。认为创新有个周期,创新不是个别行为,而是一个相关的集群变迁。集群因素包括围绕前沿技术组织起来的产业。科学革命就是K波出现的周期。第二节学习和研究自然辩证的意义和方法

一、研究自然辩证法的意义3、把握科学开展的趋势4、有助于为科学技术开展提供科学的世界观指导5、有助于为科学开展提供科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取得更多的研究成果第二节学习和研究医学科学技术哲学的意义和方法

一、研究医学科学技术哲学的意义6、有助于培养适应于现代科学技术与社会开展的复合型人才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开展的人。---爱因斯坦7.有助于把握当代科学、技术、工程开展的全球趋势,认识各个学科领域的内在领域。8.有助于认为客观自然界存在与演化的辩证规律,理解人与自然共存共荣的关系。9.有助于掌握科学、技术、工程研究的辩证方法,提高科技创新的思维和实践能力。10.有助于理解科学、技术、工程与社会互动关系,增强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第二节学习和研究自然辩证法的意义和方法

一、学习和研究自然辩证法的方法1、坚持以辩证唯物主义哲学为指导2、认真读书学习,掌握辩证法根本原理3、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那么4、与学习科技工程史和哲学史相结合5、从相关学科吸取有价值的研究成果6、加强哲学工作者与科技工作者的相互学习和团结合作7、坚持双百方针,提倡学术民主

第一章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第一节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是在近代后期自然科学开展的根底上产生的。第二节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产生是人类自然观开展史上的根本变革第一节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是在近代后期自然科学开展的根底上产生的

一、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和开展信仰的时代〔神权的时代〕〔中世纪〕冒险的时代〔发现的时代〕〔15世纪〕启蒙的时代〔光明的时代〕〔16-18世纪〕理性的时代〔工具的时代〕〔19世纪〕科学的时代〔分析的时代〕〔20世纪〕物化的时代〔欲望的时代〕〔21世纪〕

第一节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是在近代后期自然科学开展的根底上产生的

一、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和开展发现了人发现了自然,发现了科学自然科学在近代的开展分为两个时期:16—18世纪为前期18—19世纪为后期第一节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是在近代后期自然科学开展的根底上产生的

一、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和开展1、16世纪—18世纪。哥白尼:?天体运行论?维萨留:?论人体的构造?哥白尼的日心说的意义:第一,确认了地球不是一个静止的球体,也不是宇宙的中心。第二,把托勒密的理论结构简洁化。第一节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是在近代后期自然科学开展的根底上产生的

一、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和开展1.2维萨留和塞尔维特观点的意义第一,把人看成是个自然生物,而不是上帝的选民。第二,为近代医学开展奠定了根底。塞尔维特被判火刑。维萨留被判死刑,后改为朝圣赎罪,死于朝圣归程中一个岛上。第一节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是在近代后期自然科学开展的根底上产生的

一、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和开展,牛顿力学的意义牛顿完成了16—18世纪的科学革命。这一过程长达150年。这一时期的主要科学成就有:哥白尼的日心说第谷•布拉赫的天文观察开普勒的行星运动三定律伽里略对哥白尼的支持,自由落体和惯性定律第一节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是在近代后期自然科学开展的根底上产生的

一、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和开展哥白尼〔1473---1543〕波兰人。提出太阳中心说。1530年他的思想以手抄本形式流行。因害怕宗教迫害,于1543年临死前出版了?天体运行?.第一节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是在近代后期自然科学开展的根底上产生的

一、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和开展培根〔1561--1626〕英国哲学家、科学家、散文家、大法官、试验科学方法的提出者。著名口号为“知识就是力量〞。1620因受贿被控,判处分款4万元。终生逐出政府。英国唯物主义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是培根。---马克思第一节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是在近代后期自然科学开展的根底上产生的

一、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和开展笛卡尔〔1596----1650〕法国哲学家、数学家。1629年侨居荷兰,1649年迁居瑞典,次年病逝于瑞典。其思想开启了欧洲近代哲学的新方向。著名格言为“我思故我在〞。第一节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是在近代后期自然科学开展的根底上产生的

一、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和开展伽里略〔1564----1642〕意大利人。数学家,物理学家,创造家。他是把自然界数学化,把物理学数学化的人。他的这一创新奠定了近代理性的根本意义,以至近代科学有时被称为伽里略自然科学。第一节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是在近代后期自然科学开展的根底上产生的

一、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和开展第一,实现了天体力学和地面力学的大综合。第二,创造了一种新的理解和把握世界的方式,这种方法影响了整个世界,使18世纪的世界观成为机械图景。第一节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是在近代后期自然科学开展的根底上产生的

一、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和开展小结:16—18世纪上半叶是近代自然科学开展的第一时期,这个时期的科学主要以搜集积累材料为主。除经典力学外,其他学科都不成熟,但毕竟自然科学与古典科学相比有了新的开展,标志着人类历史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第一节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是在近代后期自然科学开展的根底上产生的

一、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和开展2、18世纪末—19世纪中叶这一时期的“自然科学本质上是整理材料的科学,是关于过程,关于这些事物的发生和开展以及关于联系---把这些自然过程结合为一个整体----的科学〞。这种科学开展的特点为辩证唯物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科学依据。第一节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是在近代后期自然科学开展的根底上产生的

二、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和开展为辩证唯物主义

自然观的产生提供了科学依据1、天文学为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产生确立了开展演化的理念。1755年,康德发表了?自然通史与天体论?一书,提出了太阳系的“星云假说〞。第一次明确地说明太阳系是在时间中逐渐形成的。1796年,拉普拉斯在不了解康德的观点的情况下,提出了类似假说,并给出了数学和力学论证第一节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是在近代后期自然科学开展的根底上产生的

二、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和开展为辩证唯物主义

自然观的产生提供了科学依据康德〔1724--1804〕德国哲学家。著有三大批判。?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判断力批判?。著名格言:“人是目的〞,“人为自然立法〞,“人为道德立法〞。拉普拉斯〔1749--1827〕法国数学家、物理学家、天文学家,著有?宇宙体系论?。第一节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是在近代后期自然科学开展的根底上产生的

二、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和开展为辩证唯物主义

自然观的产生提供了科学依据康德关于所有现在的天体都从旋转的星云团产生的学说,是从哥白尼以来天文学取得的最大进步。认为自然界在时间上没有任何历史的那种观念第一次被动摇了,----康德在这个完全适合于形而上学思维方式的观念上翻开了第一个缺口。---恩格斯第一节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是在近代后期自然科学开展的根底上产生的

二、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和开展为辩证唯物主义

自然观的产生提供了科学依据2、地质学对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产生的意义在于进一步支持了自然观具有开展演化历史的思想。1830—1833年,英国的地质学家赖尔出版了?地质学原理?,把历史演化的思想引入了地质学。第一节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是在近代后期自然科学开展的根底上产生的

二、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和开展为辩证唯物主义

自然观的产生提供了科学依据最初把理性带进地质学的是赖尔。因为,他以地球的缓慢的变化这样一种渐进的作用,取代了由于造物主的一时兴起而引起的突然变化。

----恩格斯第一节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是在近代后期自然科学开展的根底上产生的

二、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和开展为辩证唯物主义

自然观的产生提供了科学依据3、化学对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产生的意义在于揭示了自然界的普遍联系,证明了自然界的物质统一性。3.1拉瓦锡的燃烧理论,否认了“燃素说〞,完成了划时代的“化学革命〞。3.2道尔顿的科学原子论揭示了一切物质所发生的化学过程在本质上都是统一的,从物质结构方面揭示了自然界的物质统一性。第一节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是在近代后期自然科学开展的根底上产生的

二、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和开展为辩证唯物主义

自然观的产生提供了科学依据3.3元素周期表的发现,揭示了元素间的内在联系。1869年,门捷列夫等人发现,元素周期律指的是元素的性质随着元素原子量的增加而呈周期性的变化。3.4维勒人工合成尿素,打破了有机物与无机物之间的绝对界限,说明了化学定律对有机物与无机物是同样适用的。第一节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是在近代后期自然科学开展的根底上产生的

二、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和开展为辩证唯物主义

自然观的产生提供了科学依据维勒〔1800--1882〕德国化学家。他发现了铍和铝,发表了270篇论文。著有?无机化学根底?、?有机化学根底?等著作。最大的成就是在科学史上第一次从无机物中人工合成了有机物,最大的憾事是没有发现本应该由他发现的“钒〞元素。后“钒〞由瑞典的肖夫斯唐姆于1831年发现。第一节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是在近代后期自然科学开展的根底上产生的

二、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和开展为辩证唯物主义

自然观的产生提供了科学依据4.物理学对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产生的意义在于确立了普遍联系的观点。19世纪,物理学上有两次大的综合: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和电磁转化定律的建立。4.1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由多位科学家发现。焦耳〔1818--1889〕于1840年测定了电流的热效应和热功当量值。第一节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是在近代后期自然科学开展的根底上产生的

二、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和开展为辩证唯物主义

自然观的产生提供了科学依据迈尔,德国人,医生。1841年,写了?关于各种力的量和质的规定性?一文,提出机械能、热能和化学能是等价的,因缺少实验依据被?物理学和化学?杂志拒载,原因是该刊物不刊载思辨性文章。1842年,发表了?论无机界的力?,测定了热能和机械能相互转化的定量关系。第一节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是在近代后期自然科学开展的根底上产生的

二、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和开展为辩证唯物主义

自然观的产生提供了科学依据格罗夫,英国人,律师。1842年在伦敦学院作了关于“自然界的各种力之间的关系〞的演讲,指出了力、热、光、电、磁甚至化学力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并且不会消失。赫尔姆霍兹,德国人,生理学家、物理学家,波恩大学解剖学教授,柏林大学物理学教授。1846年发表了?生理的热现象理论?,初步表达了能量守恒和转化的根本思想。他的?论力的守恒?也被?物理与化学?拒载。第一节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是在近代后期自然科学开展的根底上产生的

二、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和开展为辩证唯物主义

自然观的产生提供了科学依据1860年,热力学第一定律完成。内容为:自然界一切物质都具有能量。能量有多种形式,能量可以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从一个物体传递到另一个物体,在转化和传递过程中,能量保持不变。同时,也宣布了第一类永动机不可能。即要制造一种不消耗任何能量就能做功的机器是不可能的。第一节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是在近代后期自然科学开展的根底上产生的

二、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和开展为辩证唯物主义

自然观的产生提供了科学依据

德国物理学家克劳修斯和W·汤姆生等人提出了热力学第二定律。内容为:热量总是从高温物体传递给低温物体。要制造一种能在没有温差的条件下,不断吸取热量并转化为机械能的机器即第二类永动机也是不可能的。问问爱因斯坦永动机可能吗?第一节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是在近代后期自然科学开展的根底上产生的

二、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和开展为辩证唯物主义

自然观的产生提供了科学依据能量守恒与转化原理的意义:揭示了物质各种运动形式之间的联系与转化,揭示了自然界物质运动形式的统一性和永恒性,打破了形而上学自然观关于无机物之间没有联系的旧观念。第一节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是在近代后期自然科学开展的根底上产生的

二、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和开展为辩证唯物主义

自然观的产生提供了科学依据电磁转化理论的理论综合电:由希腊语“琥珀〞音译而来,这个概念由吉伯提出。1752年,富兰克林的风筝试验证明了大气电和磨擦电的同一性。1785年,法国的库仑提出了静电定律:两个点电荷之间的作用力和它们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同两电荷的电量成正比,该定律标志着电学进入科学的行列。第一节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是在近代后期自然科学开展的根底上产生的

二、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和开展为辩证唯物主义

自然观的产生提供了科学依据1767年沙尔赛发现了动电现象,但他没有意识到这是电流现象。1780年,意大利的解剖学家、医生伽伐尼在解剖青蛙时发现了动电,他称之为动物电。1800年意大利的伏打制成了最早的电池。从此之后,人们开始研究电流的化学反响、热效应和磁效应。第一节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是在近代后期自然科学开展的根底上产生的

二、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和开展为辩证唯物主义

自然观的产生提供了科学依据奥斯特1807年提出电流的磁效应,由于他实验技巧差,不善于使用仪器,直到1820年才偶而发现电流的磁效应现象。安培将他的发现数学化,就形成了后来的“安培定律〞。1831年,法拉弟发现了电磁感应定律。麦克斯韦,英国的天才少年,14岁就发表数学论文,剑桥大学三一学院学生,创造性地完成了电磁光的合一,完成了古典电磁理论。第一节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是在近代后期自然科学开展的根底上产生的

二、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和开展为辩证唯物主义

自然观的产生提供了科学依据5、生物学对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产生的意义在于揭示了自然界的演化开展和普遍联系的思想。19世纪生物学两次大的理论综合产生了细胞学说和生物进化论。细胞学说的建立1831年,英国植物学家布朗发现了细胞核。1828年,德国生物学家施莱登指出植物是由细胞组成的。第一节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是在近代后期自然科学开展的根底上产生的

二、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和开展为辩证唯物主义

自然观的产生提供了科学依据1839年,德国生物学家施旺指出动物和植物一样,也是由细胞组成。细胞学说从此建立起来。细胞学说建立的意义:说明一切生命物质的根本单位是细胞,一切生命现象,特别是动植物之间具有本质上的统一性,从而揭示了有机体产生、成长及构造的秘密。第一节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是在近代后期自然科学开展的根底上产生的

二、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和开展为辩证唯物主义

自然观的产生提供了科学依据,进化论的建立。1859年,达尔文建立了进化论。它的建立是在地质学、动植物学、细胞学、自然地理学、胚胎学、生理学等一系列科学成果根底上高度概括而来。1759年,俄国的沃尔弗提出了胚胎渐成论。1828年,德国的冯•贝尔提出系统的胚胎理论第一节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是在近代后期自然科学开展的根底上产生的

二、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和开展为辩证唯物主义

自然观的产生提供了科学依据〔1〕胚层理论。脊椎动物的卵发育形成四个组织层:外胚层形成皮肤和中枢神经系统。第二层形成肌肉和骨胳系统。第三层产生血管,最内层形成食道及附属器官。〔2〕高等动物的胚胎同低等动物的胚胎在早期发育阶段很相似。〔3〕脊椎动物的胚胎发育中,有一个叫脊素的原始脊椎,它在真正的脊椎形成后就消失了。第一节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是在近代后期自然科学开展的根底上产生的

二、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和开展为辩证唯物主义

自然观的产生提供了科学依据胚胎学发现了一条根本规律:各种不同的动物的胚胎越处于发育的早期阶段,其相似性越大,说明他们有共同的祖先;形态相似的动物,其胚胎发育过程相似性程度越大,说明胚胎史就是生物史的缩影。第一节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是在近代后期自然科学开展的根底上产生的

二、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和开展为辩证唯物主义

自然观的产生提供了科学依据1809年,拉马克在?动物哲学?中首先提出“进化论〞一词,并用“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两个概念来解释生物的进化。1859年,达尔文提出以“自然选择〞为核心的生物进化。我把这种保持有利的变异与排斥有害的变异的现象称为自然选择。---达尔文第一节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是在近代后期自然科学开展的根底上产生的

二、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和开展为辩证唯物主义

自然观的产生提供了科学依据在社群动物中,自然选择为了社群的整体利益而改变每个个体的结构---达尔文进化论的意义:用大量的事实证明了生物界的所有物种都有其发生、开展和死亡的历史,都是自然界长期进化的结果,揭示了物种之间的联系,对生物的适用性和变异、进化和退化都做了科学的说明。摧毁了物种不变论、设计论和神创论。第二节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产生是人类自然观开展史上的根本变革

一、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对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变革1、原始时代的技术与经验的自然知识原始时代第一项重要技术创造是石器的创造和创造。原始时代第二项重要技术创造是火的利用和人工取火原始时代第三项重要技术创造是植物栽培和动物训养技术第二节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产生是人类自然观开展史上的根本变革

一、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对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变革原始时代第四项重要技术创造是制陶技术、纺织技术、建筑技术和运输技术。原始时代第五项重要技术创造是文字的出现。第二节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产生是人类自然观开展史上的根本变革

一、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对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变革2、神话和原始宗教中的自然观思想中西神话的区别:〔1〕中国神没有情欲,西方神与人的情欲相同。〔2〕中国神与人的联系少,西方神与人的联系密切。〔3〕中国人想成为神,西方神想成为人。第二节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产生是人类自然观开展史上的根本变革

一、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对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变革神话和原始宗教自然观的特征:〔1〕主张同时存在着自然界和超自然界两个世界。〔2〕主张自然界的秩序和规律由神来管理,〔3〕主张人通过一定的仪式能够凭借精神力量调节和控制自然界。第二节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产生是人类自然观开展史上的根本变革

一、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对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变革3、中国古代技术与自然观中国古代四大学科天文学、数学、医药学、农学例:天文学关于太阳黑子的记录比欧洲早800年:关于日食月食的观察记录有1000次〔月食900次〕关于新星和超新星记录60多颗;极光记录300屡次第二节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产生是人类自然观开展史上的根本变革

一、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对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变革在创造上:东汉张衡的水运浑天仪唐代僧一行的黄道游仪和浑天铜仪宋代苏颂的水运仪象台兼具观测天体坐标、演示天体运动和机械计时等功能元代郭守敬的简仪比西方早300年中国的历法的世界上最精确的。关于宇宙结构理论:

盖天说: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

浑天说:浑天如鸡子,天体如弹丸,地如鸡中黄。

盖天说浑天说宣夜说:天无形质,高远无极,日月星辰悬浮其中。

优点:以代数方法处理天文数据,有特点。缺点:没有形成系统的宇宙模型。第二节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产生是人类自然观开展史上的根本变革

一、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对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变革例数学中国古代数学体系形成于西汉至南北朝的三四百年间:?算数术?〔西汉初年〕是中国最早的数学专著。?周髀算经?〔西汉末年〕勾股定理、陈子测日法。?九章算术?(东汉)提出负数概念、极限概念第二节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产生是人类自然观开展史上的根本变革

一、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对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变革贾宪〔宋代〕在?黄帝九章算法细草?中提出开任意高次幂的“增乘开方法〞,比英国的霍纳早700多年。数学家有:祖冲之,赵爽、刘徽、李治、朱世杰等。至明代,中国古代数学开展势头消失,宋元时期的重要数学典籍几乎全部散失。第二节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产生是人类自然观开展史上的根本变革

一、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对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变革例医药学:?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本草纲目??甲乙经?〔针灸著作〕第二节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产生是人类自然观开展史上的根本变革

一、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对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变革例农学中国古代农学著作共有370多中,居世界之最?吕氏春秋?中有四篇贾思勰?齐民要术?是世界现在最早、最完整系统的农学著作。王祯的?农书?徐光启?农政全书?第二节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产生是人类自然观开展史上的根本变革

一、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对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变革3.2中国古代三大技术陶瓷技术丝织技术建筑技术中国古代四大创造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第二节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产生是人类自然观开展史上的根本变革

一、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对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变革4.中国古代自然观阴阳学说阴阳相合,化生万物:在天形成:风、雨、雷、云在地形成:春、夏、秋、冬在人形成:耳、目、口、鼻但凡运动的、外向的、上升的、温热的、明亮的、无形的、兴奋的、外延的、主动的、刚性的、方的、山南水北都属于“阳〞;但凡相对静止的、内向的、下降的、寒冷的、晦暗的、有形的、抑制的,内收的、被动的、柔性的、圆的、山北水南都属于“阴〞。第二节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产生是人类自然观开展史上的根本变革

一、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对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变革五行学说金木水火土木有生长发育之性;火有炎热向上之性;土有和平实存之性;金有萧杀收敛之性;水有寒凉滋润之性。第二节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产生是人类自然观开展史上的根本变革

一、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对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变革五行在天为:金星、水星、木星、火星、土星五行在地为:金物、水物、木物、火物、土物五行在人为:仁、义、礼、智、信第二节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产生是人类自然观开展史上的根本变革

一、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对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变革自然感应论和元气说以天象解释人事以元气解释万物积极意义:坚持从自然出发解释自然现象。具有天然的自发的唯物主义观念和辩证法思想第二节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产生是人类自然观开展史上的根本变革

一、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对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变革5、古代西方的自然观古希腊的社会特点:〔1〕经济生活以工商业为根底〔2〕政治生活以民主制为根底〔3〕社会生活以奴隶制为根底这三个条件同时具备的只有古希腊有。第二节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产生是人类自然观开展史上的根本变革

一、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对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变革5.1朴素的元素论泰勒斯的“水是万物的本原〞阿那克西米尼的“气为万物之本〞阿那克西曼德的“无限者〞赫拉克利特的“火〞和“万物皆流〞阿那克萨哥拉的“种子说〞第二节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产生是人类自然观开展史上的根本变革

一、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对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变革恩培多克勒的“火、气、水、土四元素是一切自然现象的根底〞。亚里士多德提出冷、热、干、湿四种性质的不同结合,形成四种不同的元素,化成万物。特点:〔1〕必须是最初的元素。〔2〕这个元素能运动变化,具有神灵性。〔3〕具有“逻各斯〞和“奴斯〞。第二节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产生是人类自然观开展史上的根本变革

一、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对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变革古代原子论留基伯提出原子和虚空的理论。德谟克利特提出万物由运动不息的原子组成。伊壁鸠鲁的原子论。第二节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产生是人类自然观开展史上的根本变革

一、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对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变革5.3天文学菲罗劳斯提出球形是最理想的形状,地球是圆的阿利斯塔克第一次提出“日心说〞。“恒星与太阳是不动的,地球沿着一个圆周的边绕太阳运动,太阳那么在轨道的中心〞。欧多克索第一次提出“地心说〞帕克证明了“地心说〞第二节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产生是人类自然观开展史上的根本变革

一、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对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变革亚里士多德支持“地心说〞。托勒密建立了“地心说〞宇宙模型。一个错误的假说有时甚至比一个至今无法证明的比较正确的假说更有用处。第二节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产生是人类自然观开展史上的根本变革

一、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对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变革近代实验科学在古代希腊的萌芽亚里士多德是生物学的开创者。对生物进行了观察与分类。古典几何学和微积分思想有了初步萌芽阿基米德、欧几里德、毕达哥拉斯第二节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产生是人类自然观开展史上的根本变革

一、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对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变革强调科学和应用的结合亚历山大时代建立了缪斯学院:设有文学部、数学部、天文学部、医学部。建有世界上最大的公用图书馆。古代中国与古希腊自然观比较项目古代中国古代希腊自然哲学在五行和阴阳学说上有重要的理论推理,但是没有为了理论而陷入抽象之中,也缺乏种类繁多,比较极端的理论有重要的理论推理,为了理论而爱好抽象推理,有种类繁多、比较极端的理论辩证法对辩证法中的某些辩论技巧和合法性感兴趣,更注意系统和关系。对形式逻辑和对论证的纯抽象分析感兴趣,注意部分和结构哲学及科学风格更关心社会价值,更注重实效,追求圆满、中庸。不关心基础问题,不追求抽象思维概念更关心自然和人的认识本身,更专注基础性问题,追求抽象思维的观念,偏好极端答案关于规律的本质不清晰、追求模糊---领会性较清晰、追求确定性认识自然还是服务社会服务社会的特征更强认识自然本身有的特征更强自然始基无形、注重关系和功能比较有形、注重本体和结构第二节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产生是人类自然观开展史上的根本变革

一、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对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变革古代自然观的共同点:〔1〕坚持从自然界本身去说明自然界,具有朴素唯物主义倾向。〔2〕坚持把世界理解为充满矛盾、彼此联系,不断变化的整体,事物开展在于其内在矛盾运动,具有朴素辩证法思想。〔3〕局限性在于:其自然观带有直观性、猜测性、思辨性,模糊性。自然界的联系在细节上尚未得到证实。第二节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产生是人类自然观开展史上的根本变革

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对中世纪宗教神学自然观的批判中世纪有两个东西:在学术上:一是上帝一是对传统的改造一是理性一是对细节的重视反对上帝,拯救理性。第二节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产生是人类自然观开展史上的根本变革

三、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对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否认1、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进步性〔1〕摒弃了古代自然观的直观性、模糊性和猜测性,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建立在科学根底上的自然观。〔2〕强调自然的外在独立性,以物质因素解释自然现象,把自然科学从神学的禁锢下解放出来。第二节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产生是人类自然观开展史上的根本变革

三、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对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否认〔3〕在方法上,反对抽象思辨,强调经验证实和实证方法。强调复原方法。把对象分析到终极组成因素,然后在理性中重新将其组建起来。〔4〕建立了分门别类的科学,使科学作为一个完整的体系建构起来。第二节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产生是人类自然观开展史上的根本变革

三、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对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否认2、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局限性〔1〕机械性。〔2〕形而上学性〔3〕不彻底性第二节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产生是人类自然观开展史上的根本变革

四、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对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否认〔1〕康德人为自然立法,人为道德立法〔2〕黑格尔绝对精神辩证法历史观〔3〕费尔巴哈我欲故我在第二节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产生是人类自然观开展史上的根本变革

五、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根本内容和特点1、根本内容〔1〕物质观〔2〕运动观〔3〕时空观〔4〕规律观2、根本特点〔1〕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不断概括自然科学新成就,把自然观建立在现代自然科学的根底上。第二节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产生是人类自然观开展史上的根本变革

五、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根本内容和特点〔2〕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表达了自然史、人类史和社会史的统一。〔3〕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突出了人的主体性作用自在自然,自为自然

第二章自然界的存在方式第一节自然界的物质属性第二节自然界的系统属性第三节自然界的层次属性第四节自然界的运动及其时空形态

一、自然界统一于物质自然界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自然界是指整个宇宙,包括非生命世界、生命世界、人所创造的社会世界和文明世界。狭义的自然界是与社会相区别的自然界,是人类生活的自然界的同义语。第一节自然界的物质属性

第一节自然界的物质属性

一、自然界统一于物质相信有一个离开知觉主体而独立的外在世界,是一切自然科学的根底,相信世界在本质上是有秩序的和可认识的这一信念,是一切科学工作的根底。---爱因斯坦第一节自然界的物质属性

一、自然界统一于物质1、自然界物质性的自然科学证明1.1古代自然科学已经开始探讨这类问题。1.2近代原子论者把原子看作是物质的基石,是不可再分的粒子。1.319世纪晚期物理学上的三大发现对世界物质性的证明第一节自然界的物质属性

一、自然界统一于物质A.1895年,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在研究下阴极射线时意外地发现了X射线。B.1896年,法国物理学家贝克勒尔在研究X射线来源过程中意外地发现了铀元素的天然放射性。居里夫妇发现了钋和镭元素。C.1897年,英国物理学家汤姆逊证明了阴极射线是带负电子的电子流。第一节自然界的物质属性

一、自然界统一于物质

这些发现动摇了关于原子和元素不可再分的观点,许多相信原子论的科学家和哲学家认为“物质消失了〞。第一节自然界的物质属性

一、自然界统一于物质1.419世纪末20世纪初物理学上的两朵乌云。迈克尔逊—莫雷的“失败的试验〞证明“以太〞不存在。1887年,他们两人设计了一个试验,想证明“以太〞对于地球的漂移速度。结果,这个试验证明“以太不存在〞。而“以太〞是经典物理学的核心概念,所以,这个试验冲击了经典物理学。第一节自然界的物质属性

一、自然界统一于物质B、黑体辐射试验导致“紫外灾难〞。1859年物理学家证明黑体辐射的特性是由温度决定,而同物质的质料无关。1893年,德国物理学家维恩提出了维恩位移定律和维恩公式,证明在波长较短时,温度低时,这个定律有效,在长波中这个定律就失效了。第一节自然界的物质属性

一、自然界统一于物质1900年,英国的瑞利和金斯提出瑞利—金斯定律:这个定律只适用于长波,在短波范围内,这个定律失效。这个定律得出的结论是:波长越短,热辐射强度就越大。这实际上是不可能的,这就是所谓的“紫外灾难〞。紫外灾难对经典物理学再次形成了冲击。第一节自然界的物质属性

一、自然界统一于物质1.5爱因斯坦创立了相对论,揭示了空间、时间与物质之间存在着辩证关系。狭义相对论的结论:同时性的相对性、时缓效应、尺缩效应、光束不变,物体的质速关系式和质能关系式。第一节自然界的物质属性

一、自然界统一于物质广义相对论的结论:引力场对物体的引力作用与物体的加速运动是等效的。引力场中时钟要慢、光的路程要弯曲。时间与空间不能离开物质独立存在,时空的结构和性质取决于物质的分布。第一节自然界的物质属性

一、自然界统一于物质普朗克的量子假说解决了“紫外灾难〞难题经典力学认为能量是连续的。普朗克认为能量的释放和获得是不连续的,而是一份一份地跳跃式变化的。这一份一份的就是量子。说明自然界不仅存在线型的因果关系,而且存在统计决定论的因果观。第一节自然界的物质属性

一、自然界统一于物质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建立,拯救了物理学中的“物质观〞,物质与运动,时间与空间是密切联系的,不可分割的。第一节自然界的物质属性

一、自然界统一于物质2、自然界物质性的逻辑证明物质是标志着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列宁第一节自然界的物质属性

一、自然界统一于物质列宁物质定义的意义:一是坚持了物质的根本特性和普遍本质在于它的客观实在性。即物质独立于意识,不依赖于意识而存在,同唯心主义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二是说明了物质的可知性,同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第一节自然界的物质属性

一、自然界统一于物质3、物质形态的多样性A.根据物质是否具有生命把自然界中的物质分为非生命界和生命界非生命界:在宇观上,存在着星云、行星等天体。在宏观上,存在着各种无机物、化合物和元素。在微观上,存在着化学元素、根本粒子等第一节自然界的物质属性

一、自然界统一于物质在生命界:存在着微生物〔20多万种〕、植物〔30多万种〕、动物(150多万种)生命界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生命系统。第一节自然界的物质属性

一、自然界统一于物质B.根据物质聚集程度的不同把自然界中的物质分为凝聚态物质和非凝聚态物质固态和液态是凝聚态气态是非凝聚态等离子太态是气态到达几千度后的状态。第一节自然界的物质属性

一、自然界统一于物质C.根据物质存在形态把自然界中的物质分为实体物和场实体物是指具有一定静止质量,占据一定空间,并以间断形式存在着的物质形态。场是指没有静止质量,没有确定的空间范围,弥漫于整个空间的,以连续形式存在的物质形态。第一节自然界的物质属性

一、自然界统一于物质3、物质世界的统一性第一,宇宙万物在化学元素上具有统一性。例如:太阳与地球上有多种元素是相同的。所有生物体内的元素都有局部相似性。没有一种是无机界所没有而为生命物质所特有的元素。第一节自然界的物质属性

一、自然界统一于物质第二,宇宙万物在根本粒子上具有统一性。19世纪化学分子-原子论的建立,证明物质由分子组成,分子由原子组成。19世纪末20世纪初物理学革命证明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20世纪30年代发现了质子中子。现在发现了400多种粒子。根本粒子依然可分。第一节自然界的物质属性

二、自然界的物质关系物质关系是物质实体的存在方式,是物质实体的一种普遍属性。自然界的物质关系:1、制约关系与非制约关系制约关系是指物质实体之间有物质、能量、信息的传递而相互作用、相互约束的关系。非制约关系是指物质实体之间不发生相互影响和相互约束的关系。第一节自然界的物质属性

二、自然界的物质关系2.叠加性关系和相干性关系叠加关系是指物质实体之间的各种相互作用都是独立进行的,作用的结果是线型的,满足加和性关系。相干性关系是指叠加失效,系统内部物质实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是非线型的、非守恒的关系。第一节自然界的物质属性

二、自然界的物质关系3,有序关系和无序关系。有序关系是指物质实体及其某些特征量有规那么的分布所呈现出来的关系。无序关系是指物质实体及其某些特征量无规那么的、无秩序的随机分布所呈现出来的关系。第一节自然界的物质属性

二、自然界的物质关系4、并存关系和相继关系并存关系又称并列、相邻关系,指各种物体彼此并列,是一种空间特性的描述。相继关系是指各种物质实体之间先后相继按一定的顺序出现的关系,是一种时间特性的描述。第一节自然界的物质属性

二、自然界的物质关系5.线性关系和非线性关系线性关系是物质实体之间的简单的一一对应的关系。非线性关系是物质实体在一定条件下呈现为非等比关系,复杂性关系。一、系统及根本特征1.什么是系统

系统是指由假设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有机整体。第二节自然界的系统属性

一、系统及根本特征2、系统科学的产生与开展〔1〕20世纪40年代形成了控制论、信息论和系统论,是系统科学的第一批成果。维纳〔1894--1964〕于1948年建立了控制论,主要为对象系统的性质提供广泛的概括形式和处理方法。第二节自然界的系统属性一、系统及根本特征贝塔朗菲〔1901--1972〕建立了系统论,首次对系统进行了定义,提出了“整体不可分的“有机体〞和“整体论〞原那么,使科学研究的对象从孤立的局部转向到系统整体及其规律的研究。系统是处于一定相互关系中的,与环境发生相互关系的的各组成成分的总体。第二节自然界的系统属性一、系统及根本特征申农〔1916--2001〕创立了信息论,为人们提供了研究系统组织化程度和信息在系统中如何有效地传输的理论。第二节自然界的系统属性一、系统及根本特征一般系统论对系统、要素、结构、功能、系统与环境等根本概念进行了界定,提出了研究系统的方法和原那么。信息论研究通信系统内外其他信息产生、演化、存储和传递的过程及其作用。控制论以信息为根底,研究了系统控制过程和自动控制过程。第二节自然界的系统属性一、系统及根本特征〔2〕20世纪70年代前后出现了耗散结构结论、协同学、突变论、超循环理论。之后又出现了分形理论、混沌理论。这就是所谓的新三论,或者自组织系统科学。普利高津于1969年创立了耗散结构理论。主要研究在一般条件下,在物质、能量外部输入到达一定阈值时,系统会突然自然地从无序走向有序,形成有序结构。第二节自然界的系统属性一、系统及根本特征哈肯于1969年创立了协同学。研究在突变点上,系统如何通过内部各子系统之间的协同、竞争、即自组织而形成新的有序结构。托姆于1972年创立了突变论,运用数学拓扑理论,建立突变模型,研究自然界的突变现象,打破了“自然界无飞跃〞的思想。第二节自然界的系统属性一、系统及根本特征艾根于1979年提出了超循环理论。以分子之间的关联形成循环链条的方式解释了大分子如何进化的,揭示了生物大分子形成的自组织形式。洛伦兹和费根鲍姆等人于1963年创立了混沌理论。认为在混沌系统中,初始条件的十分微小的变化经过不断的的变大,会使其未来状态出现极其极巨大差异。第二节自然界的系统属性一、系统及根本特征曼德布罗特于1970年创立了分形理论。研究在非平衡条件下,大量不可逆的、随机的复杂现象所具有的特殊规律性,提出了整体与局部的自相似性,事物复杂的空间形态、分数维数等重要思想。第二节自然界的系统属性一、系统及根本特征这些新的开展主要是研究系统的演化、展示了自然演化的不可逆性和序向,不仅指出了自然界的演化是自组织的、自己运动的,而且揭示了自然演化的自组织机制,从不同侧面探讨探讨了系统从存在到演化的有序过程,为辩证自然观的开展、增添了新的内容和思想,促进了系统自然观的形成。第二节自然界的系统属性一、系统及根本特征3、系统的根本特征〔1〕系统具有整体性。系统的整体性是指任何物质系统都是由相互联系的物质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系统作为一个整体具有各组成要素所没有的新的性质、功能和规律。二是作为系统整体中的要素,在统一体内还失去了它在独立存在的条件下所具有的某些性质和功能。第二节自然界的系统属性一、系统及根本特征〔2〕系统具有结构性。系统的结构性是系统中各种要素之间相互联系和相互关系的总和。〔3〕系统具有功能性。系统的功能性是系统在内部关系和外部关系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中表现了出来的性质、能力和成效。第二节自然界的系统属性一、系统及根本特征〔4〕系统具有层次性。系统的层次性是构成系统要素的等级和地位。〔5〕系统具有开放性。系统的开放性是指系统与其环境之间的关系。第二节自然界的系统属性

二、系统与要素1、什么是要素。要素是对自然界物体的局部、组分、个体和单一物等共性的概括和抽象。系统和要素分别反映事物的不同方面。2、系统与要素的关系形式上有三种关系:一是不同数量和不同性质的要素构成不同的系统。二是相同数量和相同性质的要素构成不同结构的系统;三是相同性质的要素仅由于数量不同而构成了不同的系统;第二节自然界的系统属性第二节自然界的系统属性

二、系统与要素具体关系表现为:

(1)系统与要素的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一方面系统依赖要素,另一方面要素受系统整体的控制和支配。

二、系统与要素〔2〕系统整体与要素的加和关系加和性是指:一个复合体能够通过把原来别离的要素集合拢来的方法一步一步的建立起来;反之,复合体的特征能够完全分解为各个别离要素的特征。加和性关系主要是处理量的关系。通过量的分解和组合,而实现整体与局部之间的相互过渡。第二节自然界的系统属性

二、系统与要素〔3〕系统与要素之间的非加和关系。非加和是指系统整体大于各孤立局部的总和,可以表示为整体大于局部之和。非加和是对事物性质的处理,表征着系统与其构成局部之间的质的差异性。第二节自然界的系统属性

三、系统的结构与功能1、什么是结构结构是指系统的各要素之间的排列顺序和组合方式。系统的结构表现形式:空间结构与时间结构;对称结构与非对称结构深层结构与表层结构;硬结构与软结构第二节自然界的系统属性

三、系统的结构与功能2、什么是功能

功能是指系统所具有的作用、功能和成效。是系统内部相对稳定的联系方式、组织秩序及时空形式的外在表现形式。第二节自然界的系统属性

三、系统的结构与功能3、结构与功能的关系结构与功能的表达形式:同构同功;同构异功;异构同构;异构异功;一构多功结构是功能的内在根据,功能是结构的外部表现。第二节自然界的系统属性

三、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关系:一是结构决定功能。有两种形式:一是不同的要素构成的结构,决定着不同的功能;二是相同的要素,其组合方式的不同,系统也有不同的功能。二是功能对结构有反作用。两种情形:一是功能优化促使结构进化;二是功能退化促使结构退化。第二节自然界的系统属性

一、自然界是有层次的1、什么是层次。层次是自然界物质系统的一种存在状态。自然界的层次状态根源于自然界物体尺度、质量、规律的不同。层次结构就是由假设干要素经相干性关系构成的系统,再通过新的相干性关系而构成新系统的逐级构成的结构关系。第三节自然界的层次属性

一、自然界是有层次的2、自然界的根本层次非生命界的层次:微观、宏观、宇观生命界的层次:生物大分子、细胞、组织、器官、系统、生物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第三节自然界的层次属性

二、自然界物质系统层次的关系1、自然界物质系统层次服从“层次越高,结合度越弱〞的结合论递减规律。2、自然界物质系统层次是有限与无限的统一。3、自然界的物质系统是多样性与整体性的统一。4、自然界的物质系统是间断性和连续性的统一。第三节自然界的层次属性

一、自然界的运动属性运动是自然界物体的存在方式。1、运动是自然界物体的固有属性。自然界物体运动是自己运动;物体的运动属性决定了物体的其他属性;2、自然界物体的运动形式机械的运动、物理的运动、化学的运动、生物的运动。第四节自然界的运动及其时空形态

3、四种运动形式之间的关系四种运动形式之间相互依赖、互为条件;四种运动形式之间可以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第四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