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笼》课件 全省一等奖_第1页
《灯笼》课件 全省一等奖_第2页
《灯笼》课件 全省一等奖_第3页
《灯笼》课件 全省一等奖_第4页
《灯笼》课件 全省一等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灯笼人教版八年级下导入新知

传说很久以前,凶禽猛兽四处伤害人和牲畜,人们就组织起来去打,有一只神鸟因迷路被错杀。天帝震怒,传旨让天兵于正月十五到人间放火,把人间的人畜财产通通烧光。天帝的女儿不忍心百姓无辜受难,就偷偷把这个消息告诉了人们。一个聪明人想出个法子,他让大家在正月十五、十六、十七这三天都在家里张灯结彩、点响爆竹、燃放烟火,这样一来,天帝就会以为天兵已经放过火了。到了正月十五晚上,天帝往下一看,发觉人间一片红光,响声震天,以为是大火燃烧的火焰而作罢。为了纪念这次成功,从此每到正月十五,家家户户都挂灯笼,来纪念这个日子。

这是关于打灯笼的一个传说,灯笼作为一个传统工艺品,历来受到人们的喜爱,著名作家吴伯箫也不例外,我们一起来看看,他对灯笼又有着怎样的情怀。导入新知学习目标1、理清写作思路,体会散文特色;2、品味文白相间、善用诗词典故的语言;3、体会文中灯笼所承载的厚重的文化内涵,体会作者情感。了解作者

吴伯箫(1906-1982),原名熙成,当代著名的散文家和教育家。毕生倾注于文学创作和教育事业。舌耕笔耘,成果丰硕,一生作品200多篇,《羽书》《难老泉》《记一辆纺车》《菜园小记》《忘年》等作品均收入《吴伯箫散文选》。知识链接

灯笼是一种古老的中国传统工艺品。起源于2000多年前的西汉时期,每年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前后,人们都挂起象征团圆意义的红灯笼,来营造喜庆的氛围。后来灯笼慢慢拥有了喜庆、圆满、幸福、兴旺等多种文化内含。灯笼综合了绘画艺术、剪纸、刺缝等工艺。经过历代灯彩艺人的继承和发展,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品种和高超的工艺水平。从种类上有:宫灯、纱灯、吊灯等等。从造型上分,有人物、山水、花鸟、龙凤、鱼虫等等。合作学习先自主学习,再小组讨论:1、默读课文,圈记生字词语。2、作者为什么以灯笼为题?3、作者围绕灯笼写了哪些事?成果汇报wòchàngwǎngzhuìkān斡旋怅惘点缀溺炕神龛皎洁官衔锵然燎原悯犬吠jiǎoxiánliáomǐn

nìqiāngfeì成果汇报解释下列词语:斡旋:掌故:怅惘:人情世故:金吾不禁:熙熙然:调停,调解。历史上的制度、文化沿革以及人物事迹等。因失意而心事重重,惆怅迷惘。为人处世的方法、道理和经验。元宵节开放夜禁,允许人们终夜观灯。一副温和欢乐的样子。成果汇报作者为什么以灯笼为题?“灯笼”是本文的线索,作者通过描写与灯笼有关的事情表达自己的情感。成果汇报

作者围绕灯笼写了哪些事?挑灯笼,迎回祖父挑灯笼,上下灯学村头挂红灯慰藉孤行客元宵节看灯族姊家衰败纱灯上描红由宫灯联想汉献帝联想爱国名将,做“灯笼下的马前卒”的誓愿整体把握

根据自学成果,整理全文思路:一、(1、2)总说喜爱灯笼的原因。二、(3—12)通过对灯笼的回忆、联想,表现浓浓的家国情怀。1、(3—5)追述旧事,表现亲情。2、(6—7)展示家乡淳朴乡情和民俗风貌。3、(8—10)感受岁月沧桑、朝代更替。4、(11—12)情感升华,家国情怀。细读揣摩作者为什么喜欢灯笼?请结合具体事例说明。(3)灯笼能为夜行人指路,温暖他人。(1)灯笼寄托着作者对祖父、母亲等亲人的牵挂、感激之情。

(2)灯笼承载着许多乡情、民俗、传统文化,给作者留下很多美好的回忆。(4)记录、传承家族历史,朝代的更替,表达岁月沧桑的感慨。

第一段叙写小时候喜欢火、光的情景,说说这样写的作用。

丰富了文章内容,增添了情趣,避免叙述的呆板和结构的单调,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出下文,为下文叙述喜爱灯笼做铺垫。细读揣摩1.有行好的意思。2.孤行客“四面虚惊”的时候得到慰藉。村头挂灯笼有什么作用?细读揣摩本题运用中间句(段)作用分析法。这是“我”慈母口中经常吩咐“我”的一句话,属于语言描写,这句话对为生活在外挣扎的“我”来说是美好的回忆和极大的慰藉。强调了这句话给“我”留下了难以忘却的记忆,并引出下文“我”对小时候上灯学的回忆。细读揣摩第④段一句话单独成段有何作用?主旨探究结合写作背景,说说文章最后一段话表现了作者怎样观点态度?

作者热烈歌颂古代将军的英勇气概,表现希望自己能够上前线,杀日寇,保家园的悲壮激越的家国情怀。同时表达了对时局的担忧和对未来的期望,希望有更强大的力量,团结抗战,共御外敌,表现出与时代共呼吸的担当精神。

“九一八”的炮火不仅震碎了壮丽的祖国河山,也击破无数文士的美好幻想,包括作者。国民党的不抵抗政策让作者十分愤慨。他此时的散文,回荡着爱国主义的激越旋律,《灯笼》就是其一。特色品评1、联想丰富。由灯笼想到祖父、母亲等亲人;想到乡情民俗;想到灯笼记录、传承家族历史;想到古代名将挑灯看剑、抗击敌人。

本文在写作上有何特色?2、乡情民俗、诗词典故,信手拈来。如村头挂红灯,元宵节看灯,11段的将军挑灯看剑等。3、描绘朴实动人。如第3段“村犬遥遥向灯笼吠了,认得了是主人,近前来却又大摇其尾巴。”写出农村的淳朴生活。课堂小结

作者运用散文化的笔法,抒写了关于灯笼的一些记忆,表达了对灯笼的喜爱,对家人的感激及做“灯笼下的马前卒”的誓愿,表达了作者希望自己能够上前线,杀日寇、保家园的悲壮激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