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_第1页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_第2页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_第3页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_第4页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三一新知预习·巧设计名师课堂·一点通课堂小结·建通史基础等级发展等级重点诠释考点全解创新演练·大冲关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1.背景(1)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开展大规模的土地改革;没收

,建立国营企业。(2)国民经济得到恢复与发展,为国家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和

奠定了基础。官僚资本社会主义改造2.指导方针:过渡时期总路线(1)提出时间:1953年。(2)内容: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

,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工业化3.第一个五年计划(1)执行时间:1953~1957年。(2)突出成就:鞍山钢铁公司三大工厂、

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等建成投产。(3)意义:新中国开始改变

的面貌,为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工业落后长春4.三大改造的完成(1)改造时间:1953~1956年底。(2)过程:①农业:组织农民参加农业生产

,走集体化道路。②手工业:引导手工业者参加手工业生产合作社。③资本主义工商业:资本主义工商业掀起全行业

的高潮。合作社公私合营(3)实质:实现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深刻变革。(4)意义: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实现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深刻变革。标志着

制度在中国基本上建立起来。(5)局限:后期的改革存在要求过急、改变过快、形式过于

等缺点,给社会经济发展遗留下了许多问题。社会主义简单划一二、曲折发展的十年1.探索历程(1)初期探索:①1956年,毛泽东

的报告,实际上提出了开辟一条与苏联不同的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重大问题。②1956年,中共八大正确地分析了国内形势和国内

的变化,制定了全党和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即尽快把中国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

。《论十大关系》主要矛盾工业国(2)重大失误:①原因:中国的社会主义实践刚刚起步,人们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问题在

和思想上没有深刻的认识;在探索建设的道路上,党产生了

和片面强调经济建设发展速度的思想。②表现:1958年“

”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③危害:以高指标、瞎指挥、

和“共产风”为主要标志的“左”的错误泛滥开来,对社会生产力造成极大破坏。(3)调整国民经济:1960年冬中共中央开始纠正农村工作中的“左”倾错误,对国民经济实施“调整、

、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理论急于求成大跃进浮夸风巩固2.十年建设的成就(1)工业方面:建成

、包头等钢铁基地;形成冶金、采矿、电站和石化等工业设备制造及飞机、汽车、工程机械制造等十几个基础行业。(2)交通方面:新修铁路约8000公里,全国除西藏以外的各省、自治区都有了铁路,福建、宁夏、

、新疆第一次通了火车。(3)能源方面: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石油已经实现

,结束了中国人靠“洋油”过日子的时代。武汉青海自给三、“十年动乱”时期的国民经济1.表现(1)在“

”狂潮影响下,全国经济陷入空前的混乱之中。(2)1971年以后,

调整国民经济,国家的经济工作出现起色。(3)1975年,邓小平的

,国民经济逐渐摆脱停滞和倒退的局面,开始了复苏和发展。全面夺权周恩来全面整顿2.影响(1)“文革”给中国的经济建设造成极其严重的

,使正常的生产和社会秩序出现严重混乱。(2)中国不仅没能缩小与发达国家已有的差距,反而拉大了差距,从而失去了一次极其宝贵的发展机遇。破坏观察下面图片:上图反映出我国“一五”计划建设有何特点?成效如何?提示:特点:东北重工业相对比较发达;西部重点在交通建设。成效:形成合理的工业布局,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一、“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原因(1)新中国成立后,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实行包围、封锁等敌对政策。发展重工业是增强国防实力,巩固政权的当务之急。(2)新中国成立之初,现代工业基础薄弱,门类残缺不全。要想建立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就必须优先发展重工业。(3)重工业是国民经济、国防现代化和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4)借鉴苏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经验。1.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五年计划把苏联援建的“156项工程”作为工业化建设,也是重工业建设的中心和重点。出现这一决策的主要原因是(

)A.美苏争霸的影响B.新中国经济恢复的需要C.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实行孤立政策D.社会主义工业化全面开展的需要解析:结合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形势可知,西方国家采取敌视和孤立新中国的政策,中国与苏联结成同盟,故C项正确。答案:C二、中国社会主义道路探索二十年中的失误及教训1.失误(1)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主张多快好省,片面追求经济建设的高速度。(2)“大跃进”:以“大炼钢铁”为中心,国民经济严重失调,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3)“人民公社化”运动:追求“一大二公”,严重挫伤了人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造成了国民经济的严重困难。(4)十年“文革”:正常的生产和社会秩序遭到严重破坏,使经济建设遭到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2.教训(1)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2)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发展生产放在第一位。(3)重视客观经济规律的作用,不能盲目追求高速度,要科学发展。(4)避免追求过高的公有化程度,以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2.下表是1957~1962年中国粮食出口和进口情况:(单位:千吨)年份195719581959196019611962出口2092.62883.44157.52720.41355.01030.9进口166.8233.52.066.35809.74923.0下列关于该表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1959年,中国粮食生产取得大丰收,故出口多,进口少B.1957~1962年,中国处于经济困难时期,故粮食出口越来越少、进口越来越多C.1961年,中国共产党积极纠正“左”倾错误,大量进口粮食以满足国内需要D.1962年,国民经济虽逐渐恢复发展,但形势依然严峻,故粮食出口少而进口多解析:解答本题要结合所学知识,对图表正确解读,首先要关注数字所对应的时间,回顾当时的历史状况,然后对数据正确解读。1959年正值我国经济困难时期,粮食大量出口的原因,并非是“取得大丰收”。答案:A[典题例析][例1]

(2011·北京高考)下表是中国某一时期不同所有制企业总产值对比表(单位:%)年代全民集体公私合营私营个体手工业开始年41.53.2430.720.6结束年54.517.127.20.041.2该表中的开始年和结束年是指(

)A.1946、1949

B.1952、1956C.1966、1976 D.1978、1982[解析]

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是我国社会主义国有经济的主要成分,其比重的逐步增加体现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的逐步建立;公私合营是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主要形式,其比重的增加反映了社会主义改造的深入,由此可知B符合题意。[答案]

B[题组冲关]1.1949年3月,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指出:“国营经济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经济是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加上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加上个体经济,加上国家和私人合作的国家资本主义经济,这些就是人民共和国的几种主要的经济成分。”毛主席所讲的“私人资本主义经济”何时退出历史舞台(

)A.1949年 B.1952年C.1956年 D.1978年解析:本题实际考查了三大改造完成的时间。1956年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使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公有制,实现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深刻变革,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建立起来,“私人资本主义经济”退出历史舞台。答案:C2.在中国历史上某一时期,58%的翻译人员致力于工程技术,其中14%的人搞农业,24%的人搞纯科学,只有14%的人从事人文和社会科学的翻译……出版的中国书籍中,译自俄文的书籍占了38%到45%,而其他语种的翻译只占3%到6%。这一状况最可能出现在(

)A.洋务运动时期 B.“一五”计划时期

C.新文化运动时期 D.改革开放新时期解析:注意题干中的关键词句“58%的翻译人员……工程技术”“俄文……38%到45%,而其他语种……3%到6%”可以看出这一时期是以“俄国”为师,以“工程技术”为中心,可以判断选B。其他历史时期关注“俄国”比较多的是在十月革命以后,但当时重点在革命思想和革命道路(马克思主义),属于社会科学。答案:B[典题例析][例2]

(2012·天津高考)下图介绍信内容所反映的实质是(

)介绍信

兹有本校胡世厚同志因返里事去河南洛阳,携带通用粮票20斤,希沿途军警查验旅行是荷。

此致敬礼(限2月5日作废)

中共中央高级党校(印章)1963年1月10日A.国内粮食供应比较紧张B.中国实行计划经济体制C.国家实行粮食凭票供应D.国家工作人员遵纪守法[解析]

抓住图中的时间信息“1963年”及“粮票”这一特定历史事物,根据题干要求,可判断B项正确。A、C、D三项均属于历史表象,并非历史本质。[答案]

B[题组冲关]3.下图《荒山欠我万担粮》反映了建国后某一时期经济建设的状况。对此解读错误的是(

)A.它记录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的历史

B.该生产方式违背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C.该图采用了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

D.它客观反映了农业生产的巨大成就解析:本题考查“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从时间信息以及图片信息可知此时为“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这是重大失误而非成就,选择D项。答案:D4.1966~1968年国民经济状况如下图所示(部分),阅读下面的图表,指出导致后两年经济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A.“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影响了人们生产的积极性B.国际形势紧张,国家集中主要力量备战C.“文革”动乱扩展到经济领域D.我国出现了严重的自然灾害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把握时间和数字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去分析解读。1966年“文革”开始,1967年扩大到经济领域,因此正确选项为C。答案:C关键词——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彰显中国历史的新纪元图说历史主旨句归纳(1)建国初期,中国政府开展土地改革

运动,在农村彻底废除了封建剥削

的土地制度(2)1953年中国开始实行社会主义改造,

实现了由生产资料私有制向公有制

的转变,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3)第一个五年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