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的力量》课件_第1页
《逻辑的力量》课件_第2页
《逻辑的力量》课件_第3页
《逻辑的力量》课件_第4页
《逻辑的力量》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第四单元逻辑的力量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第四单元逻辑的力量1生活和学习中,逻辑无处不在。每天我们都会接触到海量信息,懂一点逻辑,可以更好地辨识信息,把握事实真相;我们常常要对生活中的现象发表观点,作出论证,学习逻辑,可以使思维更缜密,论证更严谨,语言表达更准确;我们在工作学习中也往往会基于事实进行推理,作出判断,掌握一些逻辑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合理思考,由已知探寻未知。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们要掌握一些基本的逻辑方法,学习辨析逻辑错误,能够独立进行简单的逻辑推理,并且运用逻辑方法来构建并完善论证。从而达到发展逻辑思维,滋养理性精神,提升思维品质的目标。单元导读生活和学习中,逻辑无处不在。每天我们都会接触到海量信2目录发现潜藏的逻辑谬误01运用有效的推理形式02采用合理的论证方法03链接高考04目录发现潜藏的逻辑谬误01运用有效的推理形式02采用合理3第一部分发现潜藏的逻辑谬误第一部分4柏拉图曾给人下过一个定义:“人是没有羽毛的两足直立的动物。”结果他的一个学生给他找来了一只拔光羽毛的鸡,拿到柏拉图面前嘲讽他说:“这就是老师您说的‘人’呀。”柏拉图曾给人下过一个定义:“人是没有羽毛的两足直立的动物。”5柏拉图的定义之所以显得可笑,是因为“没有羽毛的两足直立的动物”不是人的根本属性,虽然人也具有这样的特点,但柏拉图把“人”的外延扩大了,一些不属于人的事物都能归入其中,这才让学生抓住了把柄。可见每一个概念都有自己的“内涵”和“外延”:内涵是概念所反映的对象的根本属性,外延则指概念所反映的对象的具体范围,建立一个概念必须要考虑到这两个方面。逻辑通过概念、判断来进行推理、论证,所以要学习逻辑,我们首先要了解概念以及概念之间的关系。柏拉图的定义之所以显得可笑,是因为“没有羽毛的两足直立的动物6含义:心理学上认为,概念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本质的反映,这种反映是以词来标示和记载的。概念是思维活动的结果和产物,同时又是思维活动借以进行的单元。一、何为“概念”1、概念的内涵∶反映在概念中的对象的本质属性。2、概念的外延∶具有概念所反映的本质属性的对象。内涵:含义是什么质外延:适用范围包括那些对象量含义:心理学上认为,概念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本质的反映,7我们正在使用的这本书,叫“课本”,不叫“杂志”,不叫“小说”;这本书用的文字是“汉字”,而不是“英文”,也不是“日文”。这些“课本”“杂志”“小说”“汉字”“英文”“日文”等,从语言的角度来说,叫“词语”,而从逻辑角度看,它们就又都是一些“概念”。每一个概念,揭示的是某一种事物或现象的本质属性,我们借此就可以准确地把一种事物或现象跟其他事物或现象区别开来。我们正在使用的这本书,叫“课本”,不叫“杂志”,不叫“小说”8概念所反映的对象之间存在着普遍的联系,它们之间的关系也是多种多样的。我们这里要谈的概念间的关系,不是概念所反映的对象之间在事理上、空间上、时间上等方面的关系,而是概念所反映的对象之间在外延上的关系。根据概念在外延上是否有重合,可以把概念间的关系分为相容关系和不相容关系。二、概念之间的关系概念所反映的对象之间存在着普遍的联系,它们之间的9①全同关系全同关系是指外延完全重合的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也叫同一关系。当a与b两个概念具有全同关系时,则所有的a是b,并且所有的b是a。例如,“中国的首都”和“北京”、“成年人”和“年满18周岁的人”。全同关系如下图所示:(一)相容关系①全同关系(一)相容关系10②包含关系包含关系是指某概念的部分外延和另一概念的全部外延重合的关系,也叫属种关系。当a与b两个概念具有真包含关系时,则所有的b都是a,并且有的a不是b。例如,“学生”和“大学生”、“科学”和“人文科学”。包含关系如下图所示:②包含关系11AB一个概念的外延是另一个概念外延的一部分,这种概念间的关系就是属种关系。具有属种关系的概念叫属种概念。如:工人与纺织工人;法律与刑法;信息与经济信息;笑与微笑;动物与熊猫等。其中,外延大的概念叫属概念;外延小的概念叫种概念。属种关系可分为两类:真包含关系和真包含于关系AB一个概念的外延是另一个概念外延的一部分,这12属种关系是相对的,一个概念相对某概念来说是属概念,相对另一概念来说又可能是种概念。最大的属概念:范畴概念如物质、意识最小的种概念:单独概念如济南、黄河注意:属种关系≠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属种关系:反映的是类与分子(小类)之间的关系.如:小说与《红楼梦》工人与钢铁工人等。“类”所具有的属性在每一个“分子(小类)”身上都具有,在称谓上可以互相称谓。整体与部分的关系:部分不具有整体的属性,不能互相称谓。属种关系是相对的,一个概念相对某概念来说是属概念,相对另一13③交叉关系交叉关系是指某概念的部分外延与另一概念的部分外延重合的关系。当a与b两个概念具有交叉关系时,则有一部分a是b,有一部分a不是b,并且有一部分b不是a。例如,“青年”和“作家”、“畅销商品”和“高档商品”。交叉关系如下图所示:③交叉关系14①矛盾关系矛盾关系是指外延没有任何重合,并且外延之和等于其属概念的外延的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当a与b具有矛盾关系时,则所有a都不是b,并且a与b外延之和等于其属概念c的外延。例如,“有彩色”和“无彩色”、“男人”和“女人”。矛盾关系如下图所示:(二)不相容关系Ca、b全异a+b=C对立无中①矛盾关系(二)不相容关系Ca、b全异15②反对关系反对关系是指外延没有任何重合,并且外延之和小于其属概念的外延的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例如,“大学生”和“小学生”、“红色”和“蓝色”。反对关系如下图所示:注意:互为反义词的概念不一定是“矛盾关系”,但一定是“不相容关系”。比如“黑”与“白”互为反义词,但是它们两个概念是“反对关系”,因为除了“黑”“白”两种颜色外,我们还有其他很多种颜色。a、b全异a+b<c对立有中C②反对关系注意:互为反义词的概念不一定是“矛盾关系”,但一定16练习:用欧拉图表示下列概念外延间的关系1、中国人小说家巴金2、学生青年学生青年3、普遍概念集合概念单独概念4、动产不动产5、亚洲中国北京国家6、研究生留学生人7.工程师青年人上海人老年人8.城市天津市天津大学南开大学9.工人德国人英国人10.欧洲北美洲美国练习:用欧拉图表示下列概念外延间的关系17判断是对思维对象有所断定的思维形式。1、语言是交流思想的工具。2、地球不是方的。3、长江在黄河之南。4、如果给我一个支点,我会将地球撑起。5、当机遇来临时,我们要么抓住它,要么和它擦肩而过。!判断的特征:有所断定有真假三、什么是判读判断是对思维对象有所断定的思维形式。!判断的特征:有所断18下列语句是否表达判断?雪是白的。雪是黑的。雪不是黑的。雪既不是黑的,也不是白的。雪是什么颜色的?下列语句是否表达判断?19我们体会了逻辑无处不在的力量,逻辑作为思维的规律,具有这四个基本规律:四、逻辑的基本规律同一律不矛盾律排中律充足理由律我们体会了逻辑无处不在的力量,逻辑作为思维的规律20“任何真实的事物,必定在任何方面与它自身一致。”——亚里士多德“任何真实的事物,必定在任何方面与它自身一致。”——亚里士多21同一律概念和命题必须保持一致性概念同一: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必须保持一致。命题同一:命题自身的意思和真假值必须保持同一。A是A同一律概念和命题必须保持一致性22文本示例《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3月14日下午两点三刻,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让他一个人留在房里不过两分钟,当我们进去的时候,便发现他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是永远地睡着了。这个人的逝世,对于欧美战斗的无产阶级,对于历史科学,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这位巨人逝世以后所形成的空白,不久就会使人感觉到。同一律:最伟大的思想家、他、这个人、这位巨人——马克思

文本示例23公式:A是AAA要求:概念必须保持同一判断必须保持同一二、违反同一律的要求的逻辑错误(一)混淆概念(偷换概念)(二)转移论题(偷换论题)公式:A是AAA要求24数学老师在讲“概率论”时,举了这样一个例子:“在人口统计中,发现一个规律:在新生婴儿中,男婴的出生率总是摆动于22/43这个数字左右,而不是1/2。”有个学生听了讲课以后,发表了不同意见。他说:“男婴出生率是22/43,那就是说,男婴出生率要比女婴出生率高。可是,我看过许多材料,这些材料说明,许多国家和地区,例如苏联、日本、美国、西德以及我国的台湾省都是女人比男人多。可见,认为男婴出生率总是在22/43上下摆动,是不能成立的”请问:这个学生的说法有什么逻辑错误?数学老师在讲“概率论”时,举了这样一个例子:“在人口统计中25“同一事物不能在同一时间既是什么又不是什么,或者容许有其他类似的相反两端。”——亚里士多德“同一事物不能在同一时间既是什么又不是什么,或者容许有其他类26不矛盾律在相互矛盾的命题里,不能同真,必有一假。A不是非A不矛盾律在相互矛盾的命题里,不能同真,必有一假。27相互否定的思想——矛盾关系或反对关系的概念和判断所有的学生都是团员。有学生不是团员。所有的学生都是团员。所有的学生都不是团员。这支铅笔是红的。这支铅笔是绿的。或者甲队是冠军,或者乙队是冠军。甲队和乙队都不是冠军。相互否定的思想所有的学生都是团员。28矛盾律的要求:不能同时肯定两个相互否定的思想(A和非A)。违反矛盾律要求的逻辑错误——“自相矛盾”矛盾律的作用保证思维具有无矛盾性(首尾一贯性)矛盾律的要求:违反矛盾律要求的逻辑错误矛盾律的作用29排中律两个相互矛盾的命题不能同假,必有一真。A或者非A排中律两个相互矛盾的命题不能同假,必有一真。30小王是大学生。小王不是大学生。所有的学生都不是团员。有学生是团员。某厂有人会使用计算机。某厂有人不会使用计算机。如果摩擦,物体生热。物体摩擦了,但是没有生热。小王是大学生。31排中律的要求:不能同时否定相互否定的思想(A和非A)违反排中律要求的逻辑错误——“两不可”、“模棱两可”排中律的要求:违反排中律要求的逻辑错误32适用的范围不同要求不同逻辑错误不同作用不同排中律矛盾律矛盾关系反对关系矛盾关系下反对关系(可以同真,不能同假)不同真不同假自相矛盾模棱两可(两不可)无矛盾性明确性不矛盾律与排中律的差异

金岳霖:不矛盾律最直接地体现了“逻辑之所舍”。排中律最直接地体现了“逻辑之所取”。适用的范围不同要求不同逻辑错误不同作用不同排中律矛盾律33运用矛盾律或排中律的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

有一块空地可以种庄稼,甲、乙、丙、丁四人讨论这块地种什么好?A甲一会儿说应该种麦子,一会儿又说不应该种麦子,甲这样讲有没有逻辑错误。为什么?B针对甲的说法,乙说:“你的两种意见,我都不同意。”乙这样讲有没有逻辑错误。为什么?C丙说:“我看还是种麦子好。”丁说:“我看还是种油菜好。”针对丙和丁的发言,乙有说:“你们两人的意见,我都不同意”乙这样说有没有逻辑错误?为什么?运用矛盾律或排中律的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

有一块34“任何一件事如果是真实的或实在的,任何一个陈述如果是真的,就必须有一个为什么这样而不是那样的充足理由,虽然这些理由常常总是不能为我们所知道的。”——莱布尼茨“任何一件事如果是真实的或实在的,任何一个陈述如果是真的,就35充足理由律在同一思维和论证过程中,一个思想被确定为真,要有充足的理由。要点:(1)对所要论证的观点必须给出理由。(2)给出的理由必须真实。(3)从给出的理由必须能够推出所要论证的论点。充足理由律在同一思维和论证过程中,一个思想被确定为真,要有充36任务:合作探讨,发现逻辑错误,并交流。①鲁迅的作品不是一天能读完的,《孔乙己》是鲁迅的作品,所以,《孔乙己》不是一天能读完的。“鲁迅的作品”和“《孔乙己》”是“包含关系”,不是“全同关系”,违反“同一律”。五、小组合作探究任务:合作探讨,发现逻辑错误,并交流。五、小组合作探究37②在法国某地,一个耍戏法的人招揽观众:“快来快来,这里有拿破仑的头骨。”围观的一个人说:“奇怪,听说拿破仑的脑袋是很大的,这个头骨怎么和普通人的没有区别啊?”耍戏法的人解释道:“没错,这是拿破仑小时候的头骨。”“头骨小”和“小时候的头骨”不是同一个概念,耍戏法的人在转换概念,违反了“同一律”。再者,“拿破仑小时候的头骨”意思是“拿破仑夭折了”,与事实“拿破仑并未夭折”互相矛盾了,又违反了“不矛盾律”。②在法国某地,一个耍戏法的人招揽观众:“快来快来,这里有拿破38③有人说,《红楼梦》值得读,有人说不值得,两种意见我都不赞成:读,太花时间;不读,又有点儿可惜。“读”和“不读”是“矛盾关系”,必有一真,不能同为假,违反了“排中律”。“两种意见我都不赞成”的说法错误,要么赞成读,要么赞成不读。③有人说,《红楼梦》值得读,有人说不值得,两种意见我都不赞成39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惠子问的是“你怎么知道鱼是快乐的”,是问原因,庄子回答“是在濠上这个地方知道的”,是答地点,答非所问,违反了“同一律”。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40⑤《儒林外史》第三回中,范进中举前,胡屠户说:“不要失了你的时了!你自己只觉得中了一个相公,就‘癞虾蟆想吃起天鹅肉’来!......你不看见城里张府上那些老爷,都有万贯家私,一个个方面大耳,像你这尖嘴猴腮,也该撒抛尿自己照照!不三不四,就想天鹅屁吃!”范进中举后,胡屠户说:“我的这个贤婿,才学又高,品貌又好,就是城里头那张府、周府这些老爷,也没有我女婿这样一个体面的相貌!”胡屠户对范进中举前后的态度自相矛盾了,违反了“不矛盾律”。⑤《儒林外史》第三回中,范进中举前,胡屠户说:“不要失了你的41⑥“有过于江上者,见人方引婴儿而欲投之江中。婴儿啼。人问其故。曰:‘此其父善游’”(《吕氏春秋》)违反“充足理由律”。⑥“有过于江上者,见人方引婴儿而欲投之江中。婴儿啼。人问其故42违反“同一律”就会犯“偷换概念”“混淆概念”的逻辑错误,主要表现为“划分不当”“发生歧义”“以偏概全”等;违反“不矛盾律”就会犯“自相矛盾”的逻辑错误;违反“排中律”就会犯“模棱两可”的逻辑错误;违反“充足理由律”就会犯“强加因果”的逻辑错误。所以,同学们平时还要多留心注意存在逻辑错误的话语,分析其错误的原因,明确病句除了语法性的错误外,还要注意“不合逻辑”的逻辑性病句。违反“同一律”就会犯“偷换概念”“混淆概念”的逻辑错误,主要43【2008.江西卷】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并列不当,这三个概念的范围有交叉。

【2008.湖北卷】社区服务中心为孩子们准备了跳绳、羽毛球、拼图、棋类、卡拉OK等19项体育活动,并将20万元活动经费发动到各社区。不合逻辑。“拼图”属于智力游戏,“卡拉OK”属于文娱活动,可将“体育”改成“文体”。概念混乱【2008.江西卷】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44【2016.山东卷】该型飞机在运营成本上是其他同级别机型的1.3至2倍,优势明显;在商载、航程、航速等方面也极具竞争力。“在运营成本上是其他同级别机型的1.3至2倍”是劣势,而不是优势。

【2015.湖北卷】近年来,生态保护意识渐入人心,所以当社会经济发展与林地保护管理发生冲突时,一些地方在权衡之后往往会选择前者。既然“生态保护意识渐入人心”,那么“一些地方在权衡之后往往会选择前者”明显与前文矛盾,应改为“选择后者”。自相矛盾【2016.山东卷】该型飞机在运营成本上是其他同级别机型的145下午,一阵雷雨过后,在西边的天空中出现了一道美丽的彩虹。彩虹出现的方向与太阳相对,下午的彩虹只能出现在东边。只要有了水,作物就可以存活,这是最基本的常识。“只要......就”是有条件就有结果,而这是不合生活事理的,作物存活还需要其他条件,应该用“只有......才”,有条件不一定有结果,但是这个条件是必要的。背离事实或情理下午,一阵雷雨过后,在西边的天空中出现了一道美丽的彩虹。背离46【2015.全国乙卷】这部小说中的“边缘人”是一个玩世不恭、富有破坏性却真实坦白的群体,人们面对这类形象时会引起深深的思索。“引起深深的思索”的应该是“这类形象”,应改为“这类形象会引起人们深深的思索”。主客颠倒【2015.全国乙卷】这部小说中的“边缘人”是一个玩世不恭、47【2016.全国甲卷】面对突然发生的灾难,一个地方抗灾能力的强弱既取决于当地经济实力的雄厚,更取决于政府的应急机制和领导人的智慧。“抗灾能力的强弱”与“经济实力的雄厚”两面对一面,可删除“的雄厚”。

【2015.山东卷】除了驾驶员要有熟练的驾驶技术、丰富的驾驶经验之外,汽车本身的状况,也是保证行车安全的重要条件之一。“汽车本身的状况”有好有坏,应把“也是保证行车安全的重要条件之一”中的“保证”改为“影响”,或者将“汽车本身的状况”改为“汽车本身良好的状况”。两面对一面【2016.全国甲卷】面对突然发生的灾难,一个地方抗灾能力的48【2015.广东卷】今年五一节前夕,发改委发出紧急通知,禁止空调厂商和经销商不得以价格战的手段进行不正当竞争。“禁止”“不得”均表否定,双重否定变肯定,句意就成了允许空调厂商和经销商以价格战的手段进行不正当竞争了,两个词保留一个。否定失当【2015.广东卷】今年五一节前夕,发改委发出紧急通知,禁止49宋朝以来,欧阳修的《醉翁亭记》、苏轼的《石钟山记》、刘基的《卖柑者言》等作品,都具有积极的思想倾向,因而文笔清新,耐人寻味。“文笔清新,耐人寻味”与“具有积极的思想倾向”是并列关系而非因果关系,属于强加因果。强加关系宋朝以来,欧阳修的《醉翁亭记》、苏轼的《石钟山记》、刘基的《50目前大学生普遍缺少对传统文化的热情,最新调查显示,大学生喜欢和较喜欢京剧的只占被调查人数的14%。以偏概全目前大学生普遍缺少对传统文化的热情,最新调查显示,大学生喜欢51但如果文学里“刻意”使用这些逻辑错误呢?会发走怎样意想不到的结果呢?六个人为一个小组,合作在学过的课文里寻找合理而又不突兀的逻辑bug语句或文段,讨论它是属于什么错误,并说说这样写有什么效果或作用。但如果文学里“刻意”使用这些逻辑错误呢?六个人为一个小组,合52

“阿弥陀佛,阿Q,你怎么跳进园里来偷萝卜!……阿呀,罪过呵,阿唷,阿弥陀佛!……”“我什么时候跳进你的园里来偷萝卜?”阿Q且看且走的说。“现在……这不是?”老尼姑指着他的衣兜。“这是你的?你能叫得他答应你么?你……”(《阿Q正传》)——偷换论题——偷换论题53坡公(苏轼)在维阳,一日设客,十余人皆名士。米元章(米芾)亦在座。酒半,元章忽起自赞曰:“世人皆以芾为癫,愿质之子瞻。”公笑曰:“吾从众。”(《调谑编》明∙王世贞)——模棱两可坡公(苏轼)在维阳,一日设客,十余人皆名士。米元章(米芾)亦54王安石的儿子王元泽才数岁时,有客人在一只笼子里装了一只獐和一只鹿来问他:“何者是獐,何者为鹿?”王元泽回答:“獐边是鹿,鹿边是獐。”客大奇之。——循环论证王安石的儿子王元泽才数岁时,有客人在一只笼子里装了一只獐和一55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有的人》)——精神与肉体生存与死亡偷生与不朽

56“也许有罢,——我想。”我于是吞吞吐吐的说。“那么,也就有地狱了?”“阿!地狱?”我很吃惊,只得支梧着,“地狱?——论理,就该也有。——然而也未必,……谁来管这等事……。”“那么,死掉的一家的人,都能见面的?”“唉唉,见面不见面呢?……”这时我已知道自己也还是完全一个愚人,什么踌蹰,什么计画,都挡不住三句问,我即刻胆怯起来了,便想全翻过先前的话来,“那是,……实在,我说不清……。其实,究竟有没有魂灵,我也说不清。”(《祝福》)分析逻辑谬误带来的艺术效果分析逻辑谬误带来的艺术效果57第二部分运用有效的推理形式第二部分58我国古代著名戏曲《十五贯》也讲述了一个断案的故事。屠夫尤葫芦被害,还被在走十五贯钱,商人伙计熊友兰恰巧身上带着十五贯钱去办事,偏偏又路遇尤葫芦养女苏成娟。因此被误判为凶手。主审官过于执的推理是这样的:杀死尤葫芦的罪犯有十五贯钱。熊友兰有十五贯钱。熊友兰是杀死尤葫芦的罪犯我国古代著名戏曲《十五贯》也讲述了一个断案的故事。屠夫尤葫芦59推理是由一个或几个已知的判断(前提)推出一个新判断的思维形式。有的人不是自私的。所以,并非所有的人都是自私的。如果道边的李子不苦,早被人摘光了。道边的李子没有被摘。所以,这些李子一定是苦的。金导电,银导电,铜导电,铁导电……所以,所有的金属都导电一、什么是推理推理是由一个或几个已知的判断(前提)推出一个新判断的思维形60构成:前提:推理所依据的已知的判断结论:推理所得到的新判断。推理联项:“所以”等语言表达:复句、多重复句或句群。常用“所以”、“因为……所以……”、“之所以……是因为……”等表示前提与结论之间的推断关系。构成:前提:推理所依据的已知的判断语言表达:复句、多重611、根据思维进程方向,可分为:演绎推理、归纳推理、类比推理(一般到个别)(个别到一般)(个别到个别)2、根据前提数量,可分为:直接推理、间接推理(一个前提)(两个或两个以上前提)3、根据前提和结论的联结方式,可分为:必然性推理、或然性推理(前提蕴含结论)(前提不蕴含结论)二、推理的种类1、根据思维进程方向,可分为:二、推理的种类62直接推理

归纳推理完全归纳推理不完全归纳推理

类比推理必然性推理关系判断推理或然性推理简单判断推理性质判断推理三段论复合判断推理演绎推理联言推理选言推理假言推理二难推理

63(一)演绎推理所谓演绎推理,就是从一般性的前提出发,通过推导即“演绎”,得出具体陈述或个别结论的过程。关于演绎推理,还存在以下几种定义:①演绎推理是从一般到特殊的推理;②它是前提蕴涵结论的推理;③它是前提和结论之间具有必然联系的推理。④演绎推理就是前提与结论之间具有充分条件或充分必要条件联系的必然性推理。

三、常见的三种推理形式(一)演绎推理三、常见的三种推理形式64示例鲸是哺乳动物,鲸也是水生动物,所以,有些水生动物是哺乳动物。演绎推理的形式有三段论、假言推理和选言推理等示例鲸是哺乳动物,演绎推理的形式有三段论、假言推理和选言推理65由两个包含着一个共同项的性质判断推出一个新的性质判断的演绎推理。凡金属是导体,铝是金属,所以,铝是导体。MAPSAMSAPSPM1.三段论由两个包含着一个共同项的性质判断推出一个新的性质判断66(1)三个性质判断大前提:包含大项的前提就是大前提小前提:包含小项的前提就是小前提结论:小项与大项构成。(2)三个不同的项结论中的主项——小项S结论中的谓项——大项P前提中出现两次(结论中不出现)的项——中项M结构:(1)三个性质判断(2)三个不同的项结论中的主项——小项S67铜是金属,而金属是导体,所以铜是导体。铜是导体,因为铜是金属,而金属是导体。SPSP包含大项的前提就是大前提,包含小项的前提就是小前提。注意铜是金属,而金属是导体,所以铜是导体。铜是导68练习:指出下列三段论的大项、小项和中项以及大前提、小前提和结论。1、客观规律总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规律是客观规律,所以,经济规律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2、中子是基本粒子,中子不带电,所以,有些基本粒子不带电。3、鲸不是鱼,因为,鱼是用鳃呼吸的,而鲸不是用鳃呼吸的。练习:指出下列三段论的大项、小项和中项以及大前提、小前提和结69演绎推理一般的模式是“三段论”的形式,即大前提、小前提和结论,在大前提、小前提和推理形式都正确的情况下,得到的结论一定正确。如果要证明一个结论是正确的,我们要经过严密的论证,但要证明一个结论是错误的,往往只需要举出一个反例即可。因此,我们在进行归纳推理、类比推理时,一定要注意对结论进行进一步的论证。演绎推理一般的模式是“三段论”的形式,即大前提、小前提和结论70以一个假言判断为大前提,一个性质判断为小前提,推出一个性质判断为结论的演绎推理。只有熟悉会计业务,才是一个好会计;他不熟悉会计业务;所以,他不是一个好会计。依据假言判断的逻辑性质推演2.假言推理以一个假言判断为大前提,一个性质判断为小前提,推出71什么是假言判断?断定一种事物情况是另一事物情况存在的条件的判断。(或有条件的地断定某事物情况存在的判断。)如果1+1≠2,那么2+3≠5。如果给我一个支点,(那么)我会将地球撑起。只有年满18岁,才有选举权。什么是假言判断?如果1+1≠2,那么2+3≠5。72——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要条件1、充分条件的假言推理大前提是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并根据充分条件假言判断的逻辑性质进行的推理。2.1.假言推理的种类——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要条件1、充分条件的假言推73充分条件:充足的、足够的条件(但不是唯一的)。特点:“有之必然”;“无之未必不然”。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如果P,那么q有前件,必有后件;

无前件,未必无后件。条件结果有→有无←无适当的温度种子发芽充分条件: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如果P,那么q条件74充分条件假言推理的规则:1、肯定前件就要肯定后件;否定后件就要否定前件。2、否定前件不能否定后件;肯定后件不能肯定前件。如果有公民权,就必须尽公民的义务,你有公民权,所以,你必须尽公民的义务。如果一首诗是律诗,那么它中间四句一定是两两对偶的,这首诗中间四句不是两两对偶的,所以,这首诗不是律诗。充分条件假言推理的规则:如果有公民权,就必须尽公民的义务,你75如果狗咬死了孩子,那么它的嘴边有血,这只狗的嘴边有血,所以,它咬死了孩子。

充分条件的假言推理,肯定后件不能肯定前件如果狗咬死了孩子,那么它的嘴边有血,充分条件的假言推理762、必要条件的假言推理大前提是必要条件假言判断,并根据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的逻辑性质进行的推理。只有年满18岁,才有选举权,他不满18岁,__________所以,他没有选举权。2、必要条件的假言推理大前提是必要条件假言判断,并根据必77必要条件的假言判断:18岁←有选举权无前件,必无后件;有前件,未必有后件。无→无有←有有→未必有未必无←无必要条件:必需的、不可缺少的条件特点:“无之必不然”;“有之未必然。必要条件的假言判断:18岁←有选举权无前78只有出使狗国,才从狗门入,今臣(使楚)出使的不是狗国,所以,不当从此门入。只有出使狗国,才从狗门入,从此门(狗门)入,出使的就是狗国。否定前件式肯定后件式只有出使狗国,才从狗门入,只有出使狗国,才从狗门入,否定前件793、充要条件的假言判断大前提是充要条件假言判断,并根据充要条件假言判断的逻辑性质进行的推理。当且仅当有商品存在,价值规律才起作用;现在有商品存在;所以,现在价值规律仍起作用。3、充要条件的假言判断大前提是充要条件假言判断,并根据充80充要条件:既是充足的,又是必不可少的“有之必然”;“无之必不然”。充要条件假言判断:当且仅当p,才q有前件p,必有后件q;无前件p,必无后件q。充要条件:81充要条件假言推理的规则:1、肯定前件就要肯定后件;否定后件就要否定前件。2、否定前件就要否定后件;肯定后件就要肯定前件。正确式:4个肯定前件式、否定后件式否定前件式、肯定后件式、充要条件假言推理的规则:正确式:4个82三、假言推理的作用反证法证明:p设:非p如果非p,那么q非q我国必须加强法制建设。所以,非非p所以,p1、根据事物之间的条件联系,判定事物情况。2、论证三、假言推理的作用反证法证明:p我国必须加强法83练习:下列语句表达何种假言判断?是否正确?1、如果一个数能被2除尽,就能被4除尽。2、一个数只有能被2除尽,才能被4除尽。3、哪里有他,哪里就有歌声。4、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练习:下列语句表达何种假言判断?是否正确?84是以选言判断为前提的推理。选言推理分为相容的选言推理和不相容的选言推理两种。(1)相容的选言推理的基本原则是:大前提是一个相容的选言判断,小前提否定了其中一个(或一部分)选言支,结论就要肯定剩下的一个选言支。例如:这个三段论的错误,或者是前提不正确,或者是推理不符合规则;这个三段论的前提是正确的,所以,这个三段论的错误是推理不符合规则。3.选言推理是以选言判断为前提的推理。选言推理分为相容的选言85(2)不相容的选言推理的基本原则是:大前提是个不相容的选言判断,小前提肯定其中的一个选言支,结论则否定其它选言支;小前提否定除其中一个以外的选言支,结论则肯定剩下的那个选言支。例如下面的两个例子:①一个词,要么是褒义的、要么是贬义的,要么是中性的。“结果”是个中性词,所以,“结果”不是褒义词,也不是贬义词。②一个三角形,要么是锐角三角形,要么是钝角三角形,要么是直角三角形。这个三角形不是锐角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所以,它是个钝角三角形。(2)不相容的选言推理的基本原则是:大前提是个不相容的选言判86从个别性知识的前提推出一般性只是结论的推理。动物是由细胞构成的;植物是由细胞构成的;微生物是由细胞构成的;动物、植物、微生物是生物的全部;所以,所有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二)归纳推理从个别性知识的前提推出一般性只是结论的推理。动物是87特点演绎推理归纳推理二、归纳推理与演绎推理(一)区别前提数量确定不确定思维进程的方向一般—个别个别—一般前提与结论的联系必然性或然性二、归纳推理与演绎推理(一)区别前提数量88二、归纳推理与演绎推理(二)联系相辅相成,互相渗透,互相补充;演绎之中有归纳,归纳之中有演绎。1、演绎推理离不开归纳推理2、归纳推理离不开演绎推理二、归纳推理与演绎推理(二)联系相辅相成89三、归纳推理的种类完全归纳推理

不完全归纳推理简单枚举归纳推理科学归纳推理归纳推理三、归纳推理的种类完全归纳推理简单枚举归纳推理归90类比推理亦称“类推”,推理的一种形式。根据两个对象在某些属性上相同或相似,通过比较而推断出它们在其他属性上也相同的推理过程。(三)类比推理类比推理亦称“类推”,推理的一种形式。根据两个对91类比推理是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有部分属性相同,从而推出它们的其他属性也相同的推理,由类比推理得到的结论不一定正确。如“老鼠是高级哺乳动物,对这种新药的反应很灵敏;人是高级哺乳动物,对这种新药的反应肯定也很灵敏”。这一推断是正确的。又如“地球既自转又绕太阳公转,地球上有生命存在;太阳系的其他行星既自转也绕太阳公转,太阳系的其他行星也有生命存在”。这一推断就是不正确的。类比推理是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有部分属性相同,从而推出它们的其92【以练代讲】给出一组相关的词,要求通过观察分析,在备选答案中找出一组与之在逻辑关系上最为贴近或相似的词。题型一(2007国考)阳光:紫外线A.电脑:辐射B.海水:氯化钠C.混合物:单质D.微波炉:微波根据阳光与紫外线、海水与氯化钠的关系都是整体与组成部分的关系,故选出答案为B。(三)类比推理【以练代讲】(三)类比推理93题型二(2008陕西)考试:学生:成绩A.往来:网民:电子邮件B.汽车:司机:驾驶执照C.工作:职员:工资待遇D.饭菜:厨师:色鲜味美通过分析可以知道“学生通过考试获得成绩”,因此类比可得“职工通过工作获得工资待遇”,进而得出正确答案C。题型二(2008陕西)考试:学生:成绩94题型三(2009年国考)杂志对于()相当于()对于农民A.报纸果农B.传媒农业C.书刊农村D.编辑菠菜明确通过代入我们发现“杂志对于编辑相当于菠菜对于农民”。两者间都是“产品和生产者”之间的关系,因此答案是D。题型三(2009年国考)杂志对于()相当于(95任务:合作探讨,探析推理形式,及其正确与否。①楚人以晏子短,楚人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晏子不入,曰:“使狗国者从狗门入,今臣使楚,不当从此门入。”(《晏子使楚》)这是一个必要条件的假言推理:只有出使狗国,才会从狗门入;我是出使到楚国来(非出使狗国);所以,我不从狗门入。二、小组合作探究任务:合作探讨,探析推理形式,及其正确与否。二、小组合作探究96②《河中石兽》中的老河兵凭借自己的丰富经验,判断出石兽在上游。但有人认为老河兵即使没有相应的河道经验,也能够通过已知的情况推理出同样的结论,因为课文第1段交代了:“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如果这段话语序无误的话,说明一开始就在原地找过了,然后又到下游找,都没有找到,那石兽还能在哪儿呢?这是一个不相容的选言推理:石兽要么在上游,要么在原地,要么在下游;不在原地,也不在下游;所以,石兽在上游。②《河中石兽》中的老河兵凭借自己的丰富经验,判断出石兽在上游97③《红楼梦》第64回,贾宝玉得知林黛玉在私室内用瓜果私祭时想:“但我此刻走去,见他伤感,必极力劝解,又怕他烦恼郁结于心;若不去,又恐他过于伤感,无人劝止。两件皆足致疾。”这是一个比较特殊的演绎推理,叫二难推理,它的推理形式如下:如果我去林妹妹处,足以致疾;如果我不去林妹妹处,足以致疾;我要么去,要么不去,总之,皆足以致疾。③《红楼梦》第64回,贾宝玉得知林黛玉在私室内用瓜果私祭时想98④大概是物以稀为贵罢。北京的白菜运往浙江,便用红头绳系住菜根,倒挂在水果店头,尊为“胶菜”;福建野生着的芦荟,一到北京就请进温室,且美其名曰“龙舌兰”。(鲁迅《藤野先生》)这是个简单枚举的归纳推理:结论是“物以稀为贵”,前提是北京的白菜运往浙江被尊为“胶菜”,福建野生的芦荟就美其名曰“龙舌兰”。所谓归纳推理,就是从个别性知识推出一般性结论的推理。由归纳推理得到的结论不一定是正确的。如④中的“大概是物以希为贵吧”,鲁迅用“大概”加以修饰,就体现了这一特点。又如“红牵牛花、红大理花、一品红等红花都不香。所以,一切红花都不香”。这一推理是不正确的,因为前提概括的事例过少,也没有注意搜集反例,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④大概是物以稀为贵罢。北京的白菜运往浙江,便用红头绳系住菜根99⑤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邹忌讽齐王纳谏》)明确这是一个不完全的类比推理:前提“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类比“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结论“皆以美于徐公”类比“王之蔽甚矣”。⑤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100第三部分采用合理的论证方法第三部分101论证,就是用某些论据去支持或反驳某个观点。规范的论证总是包含由多个判断构成的逻辑链条。恰当运用逻辑方法,可以更好地理解、评估论证的合理性,提高论证的水平。论证,就是用某些论据去支持或反驳某个观点。规范的论证总是包含102在直接论证中,往往不会巨细无遗地呈现逻辑推理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会出现部分前提的省略,这些省略的前提却往往又隐藏着理解论证的关键。柯南道尔的《银色马》中,主人公福尔摩斯有这样一段话:马厩中有一条狗,然而,尽管有人进来,并且把马牵走,它竟毫不吠叫,没有惊动睡在草料棚里两个看马房的人。显然,这位午夜来客是这条狗非常熟悉的人。(一)关注隐含前提这段话是一一个论证,思考其表述出来的论据在逻辑上是否足够证明论点,如不能,说明存在隐含前提,试在方框内补写隐含前提。在直接论证中,往往不会巨细无遗地呈现逻辑推理过程103隐含前提2:论据2:草料棚的人没有惊醒论据1:狗没有吠论点:牵走马的人是够熟悉的隐含前提1:狗叫了,就会惊醒草料棚的人看到熟悉的人,狗不会叫隐含前提2:论据2:草料棚的人没有惊醒论据1:狗没有吠论点:104值得注意的是,论证省略的隐含前提往往不止一个两个,如果深人追问福尔摩斯的论证,会发现还有其他隐含前提。这些前提只要有一-个不成立,论点就值得怀疑。发现论证的隐含前提,并对它的可靠性进行考察,是评估和改进论证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文本的字里行间捕捉隐含前提,能够推断出许多话语背后的基本假定,由此可以进人文本深层,探究其深层意蕴。这是深度阅读的一个重要方法。值得注意的是,论证省略的隐含前提往往不止一个两个,如果深人105当直接论证有困难或者效果不好的时候,我们就会采用间接论证,主要运用“排除法”“反证法”和“归谬法”。(二)学会间接论证当直接论证有困难或者效果不好的时候,我们就会采用106①排除法如果一个题有若干个选项,而要证明其中某项正确,只要找出证据否定其他所有的选项就行了,这种方法就是大家熟悉的“排除法”。排除法实际上就是运用不相容选言推理的规则。鲁迅在《拿来主义》中阐述为什么要提倡拿来主义的时候,就采用了排除法,将“闭关主义”“送去主义”“送来主义”进行一一排除,最后推出唯一的正确做法就是“拿来主义”,这样的论证让人无可辩驳。(二)学会间接论证①排除法(二)学会间接论证107②反证法反证法就是先假设与某个论点相矛盾的观点成立,然后排出明显的错误或矛盾,从而间接地证明最初的观点。其根据的是逻辑规律中的排中律。

学习鲁迅的《祝福》时,提出:故事一定发生在辛亥革命之后,如果不是发生在辛亥革命之后,就不可能有“旧历”的说法,可是课文头一句就说“旧历的年底毕竞最像年底”。这就运用了反证法。②反证法学习鲁迅的《祝福》时,提出:故事一定发生在辛亥革命之108③归谬法归谬法是从某一观点推出明显的错误或矛盾,目的是证明这一观点本身的错误,常用于驳论。有人认为“君子慎其独”是封建时代的士大夫语言,我们今天还使用它,会使思想倒退到封建社会去。果真如此,那我们今天所说的话,大多来自古代社会,山水草木、日月风雨且不必说,就连“兼听则明,偏信则暗”“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以史为鉴”等也来自古代社会,甚至出自封建士大夫之口。照这些人的逻辑,这类语言也不能说了,那我们今天只好做半个哑巴了。③归谬法有人认为“君子慎其独”是封建时代的士大夫语言,我们今109在证明某个观点时,可以想象存在-一个驳论者,不妨称其为“虚拟论敌”。这“论敌”可能会对我们的论点举出反例或从论点推出错误,也可能会质疑论据及隐含前提的可靠性,抑或指出论证中存在的逻辑问题。面对这些可能受到的攻击,我们再进一步考虑采取怎样的措施能使自己的论证免于或抵御这些攻击。(三)在论证中引入“虚拟论敌”在证明某个观点时,可以想象存在-一个驳论者,不妨称其为“虚拟110例如,苏洵《六国论》开头,就通过“或曰”,引入了虚拟论敌,提出“六国互丧.率赂秦耶”这一质疑,再通过反驳这--质疑,有力地支撑了自己的论证。我们在构思、写作议论性文章时,也可以通过引入虚拟论敌,与自己展开质疑问难,来完善自己的构思.增强文章的说服力。例如,苏洵《六国论》开头,就通过“或曰”,引入了虚拟论敌,提111为了应对质疑、驳斥攻击、解释反例,写作者就得对“兼听”的内涵作出阐述,对现有的例子进行分析,甚至还要主动对论点的适川范围进行限定。由此,改进论证提纲如下:①提出论点:兼听则明。②阐述论点:“兼”的目的:拓宽视野,打开思路。“兼”的核心:在“多”,更在“异”。为了应对质疑、驳斥攻击、解释反例,写作者就得对“兼听”的内涵112例如:要求以“兼听则明”为论题写一篇议论文。常规模式:①论点:兼听则明②正面的例子:“齐王纳谏”③反面的例子:“晁盖丧命”分析:按照这样的提纲写下去,很容易写成“观点加例子”的模式,即使材料再丰富,逻辑上还是不够周密。例如:要求以“兼听则明”为论题写一篇议论文。113引入“假想敌”:①“兼听”就一定“明”吗?“三人成虎”“父子骑驴”的故事里的主人公恰恰是听得越多越糊涂啊……②“偏信则暗”能够证明“兼听则明”吗?③齐王“宫妇左右”“朝廷之臣”“四境之内”的声音还不算“兼听”吗?而李世民有时听魏征一个人的就够了。究竟达到什么程度才算兼听?有了质疑,就要应对、驳斥、解释,也就需要对“兼听”的内涵做进一步的解释,对例子做进一步的分析。引入“假想敌”:114改进后:①提出论点:兼听则明②阐述论点:“兼”的目的:拓宽视野,打开思路。“兼”的核心:在“多”,更在“异”。③举例分析:正:“齐王纳谏”等,分析齐王“兼听“的表现,重点突出”刺”“谏”“谤议”。反:“晁盖丧命”等,分析不“明”的根本原因是不能“兼听”,尽量排除他因。④进行限定主动引入反例“父子骑驴”等,指出“听”不能代替“断”。进一步分析:“兼听则明”的前提是听者包容与善断。“兼听”的原则是独立思考、为我所用。改进后:115①因果分析法例:磨难,能历练人生。贝多芬双耳失聪,却能在这样的磨难下创造出不朽的交响曲,撼人心灵;司马迁遭受腐刑,却能在这样的耻辱中写成《史记》,汗青溢光;一代体操王子李宁泪洒汉城后黯然退出体坛,却又另辟天地,让“李宁牌”系列运动用品风靡中国的体育用品市场。磨难,能带领人冲破黑暗,绽放光彩。分析:这一叙例语段,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中间列举贝多芬、司马迁和李宁三个例子来证明论点。毛病是在例子和论点之间缺少分析语言。那么,怎样展开议论呢?阅读语段,我们发现,“三位人物在磨难下的结果”已告知我们了,而对于原因则只字未提,所以,我们就可以添加“原因探究”的分析文字,以较好地架起事例与结论之间的桥梁,达到“叙”为“议”服务的目的。(四)写作中的论证方法①因果分析法(四)写作中的论证方法116修改:有时候磨难,恰恰能够历练人生,绽放光彩。贝多芬双耳失聪,却能在这样的磨难下创造出不朽的交响曲,撼人心灵,那是因为他不屈服命运的压打,顽强抗拒厄运,才谱出了人类的心灵之歌;司马迁遭受腐刑,却能在这样的耻辱中写成《史记》,汗青溢光,那是因为他有坚定如山的信念,刚毅如铁的意志,于诽谤讥嘲中坚持自己的志向,才突围成为“史圣”;一代体操王子李宁泪洒汉城黯然退出体坛后,却又另辟天地开创了自己的事业,让李宁牌系列运动用品风靡中国的体育用品市场,那是因为他懂得承受失败,不为失败所吓倒,才能在失败中开拓出一条新路。磨难,是祸,又是福。它对于意志坚强者,只不过是人生路上的一帘风雨,只要勇敢地走过去,前方是另一片蓝天。修改:有时候磨难,恰恰能够历练人生,绽放光彩。贝多芬双耳失聪117【练一练】1.唐太宗视民如子,垂拱而治,那是因为①2.岳武穆统帅“岳家军”,屡战金兵,频频告捷,那是因为②明确①他对百司之职了如指掌,胸中有安民治国平天下的策略,于是百姓安居乐业。②他有严明的军纪,旅进旅退,赏罚分明,于是金人喟然而叹:“撼山易,撼岳家军难。”(四)写作中的论证方法【练一练】(四)写作中的论证方法118②假设分析法假设分析法:运用假设推理对所列举的论据进行分析,来证明自己的观点,使事例和析例正反映衬,很有说服力。例:“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蛋,当你画了一个,再去画另一个时,形态又不同了。即使同一个蛋,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其形态也有很大的区别。只有把画蛋的基本功练好了,才能画出更好的画。”达·芬奇老师的谆谆教导,说出了一个真理:基本功训练很重要。由于达·芬奇从师阶段培养了扎实的画画基础,他后来成为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卓越的画家。分析:这一语段陈述了达·芬奇的奋斗结果并且作了简单的原因分析,应该说有“叙”也有“议”。但说理应该再深入一点,再透彻一些。②假设分析法119③正反对比法正反对比有两种情况:一是摆出一正一反两个例子,同时还要对它们作进一步分析。一是只举一个例子,这个例子里面含有正反两种因素,作者从正反两个方面进行对比性分析,重在分析,不是例子。③正反对比法120例如:孙膑与庞涓同出于鬼谷子门下。他们二人可说是精于谋略,都是不可多得的人才。但是当孙膑来到庞涓任职的魏国时,庞涓嫉妒他的才能,表面恭敬,内心狠毒,多次向魏王进谗言,以致孙膑被挖去膝盖骨,不得展其才志。而当时齐王听说孙膑之才,不惜费尽心力,将孙膑请到齐国,委以重任。齐军终于有了马陵道之胜。同是孙膑,为何落得两种境遇呢?就是因为他效劳于优劣不同的两个统治集团。在魏国,庞涓只为私利,妒贤嫉能,魏王昏庸,偏听偏信,而且缺乏识别千里马的伯乐眼光。试想孙膑在这么一个集体中,如何施展大志呢?然而,又出现“而”了,又转向另一面了。而齐王任贤用能,身边的臣子也不像庞涓那样谋私,因而上下齐心,孙膑在此,可说计出即行,正得以充分发挥作用。可见,好集体不会埋没人才。例如:孙膑与庞涓同出于鬼谷子门下。他们二人可说是精于谋略,都121④比较分析法将所举两个事例进行比较,找出其中的相同点和不同点。通过比较分析,能够透过表象,指出实质。示例:论点:看待问题要全面客观,更不可以己之长攻人之短。论据:有一个故事:一位哲学家乘渔夫的船过河,他嘲笑渔夫不懂数学失去三分之一的生命,不懂哲学又失去一半的生命。风浪来,船即将沉没,渔夫说,你不会游泳,全部的生命将没有了。在这故事中,哲学家确实知识渊博,他懂数学又精通哲学,这是他的长处。而渔夫呢,这类知识贫乏,对数学、哲学一窍不通,这是他的短处。但是,哲学家虽有长处,也有短处,而且他的短处恰恰是渔夫的长处。哲学家没有全面地看问题,片面地用自已的长处来攻击他人的短处,其结果自然被渔夫反唇相讥。④比较分析法示例:122逻辑是议论性文章的重要元素之一。行文的思路,或者说论点被逐步证明的过程,其实也就是文章内在逻辑链条的推展过程。读者只有梳理出这一过程,才能够真正理解作者的论证。小组合作,先分头搜集典型的议论性文章,再共同剖析文章的论证过程,理清其中包含的逻辑链条,推敲其论证的逻辑性,思考如何在自己的议论文写作中学习借鉴。逻辑是议论性文章的重要元素之一。行文的思路,或者说论点被逐步123任务二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班级辩论赛,在辩论中体会逻辑的力量。任务二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班级辩论赛,在辩论中体会逻辑的力量124(1)观点分析以下哪些是正方观点?哪些是反方观点?哪些都不是?没有温饱免谈道德谈道德的都是温饱之人不温不饱依然谈道德有人处于温饱之中,却不谈道德温饱之人都谈道德(1)观点分析125(2)概念界定以下对“温饱”概念的界定,哪些对正方有利?哪些对反方有利?温饱是人最基本的衣食需求温饱就是社会.上总体无衣食之困温饱就是或温或饱温饱就是既温且饱(2)概念界定126(3)论证思路以下的论证思路是正方的还是反方的?分析这样设计论证思路的理由。人存在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人有理性,理性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够谈道德走向温饱的过程中尤其应该谈道德(3)论证思路127(4)攻防策略以下哪些属于正方的策略?哪些属于反方的策略?论证不能温饱就难以生存论证从生存到温饱存在过渡地带对方举例时,指出例中的人物并未讲道德,或者指出其已处于温饱状态对道德行为的界定尽量宽泛(4)攻防策略128第四部分链接高考第四部分129(一)(新课标Ⅰ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在中国各种艺术形式中,篆刻是一个_______的门类。篆刻是从实用印章的应用中发展而来的,中国的印章最初用在制陶工艺方面,上面镌刻的是图案、花纹或族徽,到春秋战国时期,刻有官职名或人名的文字印章得到普遍使用,唐宋以后,由于文人士大夫参与到印章的创作中,这门从前主要由工匠承揽的技艺,增加了人文意味,印章不再局限于用来昭示身份与权力,而是通过镌刻人名字号,斋馆名称、成语警句等来表达情趣志向,印章也就超越实用功能,成为文人表达自己审美追求的独特方式。中国印章艺术由此实现了一次完美的升华——演变为中国文化特有的篆刻艺术。明清时期,众多_______的艺木家在篆刻上融入了对汉字形体的研究和理解,再加上他们对印面布局的精心设计,对各种刀法的熟练掌握,篆刻艺术迅速走向成熟并孕育出_______的流派风格。篆刻艺术的发展及成就,使印章成为与中国画、中国书法紧密结合的艺术形式,同时也是中国画和书法作品中_______的组成部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由于文人士大夫参与到印章的创作中,使这门从前主要由工匠传承的技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