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烛之武退秦师读音:8.不知()1.氾南()fán2.佚之狐()yì3.夜缒而出()zhuì4.共其乏困()gōng5.阙秦以利晋()quē6.秦伯说()yuè7.逢孙()pángzhì陪邻:péi阙秦:quē注意:2.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通假字:已通矣,语气词共通供,供给说通悦,高兴知通智,明智4.失其所与,不知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3.秦伯说古今异义: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古:出使的人今:出门所带的包裹等古:那人今:尊称一般人的妻子古:把……作为今:认为3.微夫人之力不及此2.行李之往来以为行李夫人古义:从属二主今义:数词4.且贰于楚也古今异义:贰5.东道主古义: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今义:宴客的主人词类活用:1.既东封郑2.若亡郑而有益于君3.阙秦以利晋使动(动词使动,本义“削减”,使……减少)(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灭亡)(名词使动,本义疆界,使……成为边境)词类活用:意动越国以鄙远(名词意动,本义“边邑”,以……为边邑)词类活用:东:在东面朝:在早晨夕:在晚上1.朝济而夕设版焉2.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名作状3.夜缒而出(在晚上,当晚)词类活用:形作名越国以鄙远共其乏困(远方,边远的地方)(缺少的东西)文言句式:倒装句(于晋无礼──介宾短语后置)(于郑伯言──同上)(有何厌──宾语前置)以其无礼于晋佚之狐言于郑伯何厌之有⑴晋军()函陵,秦军(
)氾南。(介词)⑵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宾语)⑶夜缒()而出(宾语)⑷()许君焦瑕(主语)⑸敢以()烦执事(宾语)⑹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宾语)省略句文言句式:于于之之之晋君烛之武之①唯君图之代词,指阙秦以利晋代秦军宾语前置的标志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一词多义:③微夫人之力不及此④何厌之有?助词“的”②子犯请击之⑤臣之壮也⑥邻之厚,君之薄也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以①以其无礼于晋②敢以烦执事③越国以鄙远④焉用亡郑以陪邻?⑤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因为,连词拿,用,介词表顺承,连词表顺承,连词把,介词一词多义:焉一词多义:①焉用亡郑以陪邻②将焉取之③子亦有不利焉何,为什么哪里语气助词,表陈述翻译:1.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2.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3.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4.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5.邻之厚,君之薄也。6.且君尝为晋君赐矣。7.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8.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9.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10.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用最简短的话概括四段大意。秦晋围郑临危受命说退秦师晋师撤离用最简短的话概括四段大意。3、烛之武用哪几点理由说服秦穆公绝晋而交郑?①若强晋,则弱秦;②不取郑,则利秦;③晋食言,不可交;④晋无厌,欲阙秦。4、概括一下烛之武的说理艺术。①主动示弱,欲擒故纵———“郑既知亡矣。”②设身处地,点明利弊———“焉用亡郑以陪邻?”③委婉曲折,层层深入———“舍郑以为东道主……君亦无所害。”④利用矛盾,离间双方——“且君尝为晋君赐矣……”你认为烛之武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烛之武机智善辩,具有杰出的外交才能,以国家利益为重,不计个人恩怨。《左传》是我国第一部详细完整的
历史著作,相传作者是鲁国的史官
。《左传》以
的记事为纲,以时间先后为序,详细地记叙了春秋时期各国内政外交等大小事实,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面貌和政治状况。《左传》是我国第一部详细完整的
历史著作,相传作者是鲁国的史官
。《左传》以
的记事为纲,以时间先后为序,详细地记叙了春秋时期各国内政外交等大小事实,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面貌和政治状况。编年体左丘明《春秋》1、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B.以鲁肃为赞军校尉,助画方略。C.秦伯说,与郑人盟。D.闻其剖断合理,归则大悦。2、与“行李之往来”的“行李”语言现象不同的[]A.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B.权起更衣,肃追于宇下。C.阡陌交通,鸡犬相闻。D.行为怪僻性乖张,哪管世人诽谤。习题精选DD4.下列加粗的“之”字,意义、用法与其他三句不同[]A.臣之壮也,犹不如人。B.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C.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D.君将哀而生之乎。5.“何厌之有?”是宾语前置句,下列各句也是宾语前置句,在句法特点上与它相同的一项是[]①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②古之人莫余欺也③大王来何操?④而欲赴秦军,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⑤鸡鸣而驾,塞井夷灶,唯余马首是瞻A.②⑤B.①②④C.③④D.②③⑤习题精选AC一、阅读下面文段,回答1--5题。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习题精选1、选出下列划线字注音有误的一项:A、夜缒而出zhuìB、共其乏困gòngC、秦伯说yuèD、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páng2、下列各句中划线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A、焉用亡郑以陪邻陪:增加B、朝济而夕设版焉济:救济C、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肆:延伸,扩张D、阙秦以利晋阙:侵损,削减BB3、与“夫晋,何厌之有”句式相同的一项是:A、马之千里者B、是寡人之过也C、邻之厚,君之薄也D、何陋之有4、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烛之武从秦国的立场上劝说秦伯退兵。B、烛之武在劝说秦伯的过程中指出亡郑只能对晋国有利。C、从烛之武对形势的分析中可知,晋国的实力比秦国强。D、晋侯为了报答秦伯,曾经答应过给秦国两座城池,但并没有履行诺言。5、翻译下面两句话。①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②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DC《战国策》荆轲刺秦王战国策其纵横捭阖的斗争
《战国策》
《战国策》,是
编著,分为东周、西周、秦、齐等十二策,反映了各国政治、军事、外交方面的一些活动和社会面貌,着重记载了。西汉末年刘向战国时期谋臣的策略和言论及★用语言、动作、神态和细节塑造了一系列“士”的形象;《战国策》的文学成就:☆通过许多有趣的寓言故事、轶闻掌故说明抽象的道理。(成语如鹬蚌相争、狐假虎威、惊弓之鸟、亡羊补牢、南辕北辙)☆用排比对偶增强气势,长于铺张渲染;淬()忤()徵()陛()卒()提()cuìwǔzhǐbìcùdǐ樊於期()揕()拊()夏无且()zhènfǔ被八创()chuāng箕踞()jījù正音正字:wūjū文言知识积累A.古今异义古:袒露一只臂膀。今:袒护双方中的某一方。古:处境困难。今:贫穷。古:眼泪。今:鼻涕。古:礼品。今:货币。①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④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③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②持千金之资币物文言知识积累A.古今异义⑤诸郎中执兵古:宫廷的侍卫。今:称中医医生。⑧可谓深矣古:刻毒。今:与“浅”相对。古:大腿。今:量词,用于成条的东西。⑦断其左股古:投击。今:拿着。⑥乃引其匕首提秦王1.秦王必说见臣()2.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3.而卒惶急无以击轲()4.往而不反()5.秦王还柱()文言知识积累B.通假字说通悦,高兴振通震,害怕卒通猝,仓促,突然反通返,返回还通环,绕文言知识积累C.词类活用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迟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听到名作状,用匣子名作状,向上方位名词用作动词,走上前名词用作动词,穿着素衣、戴着素帽1.皆白衣冠以送之()2.又前而为歌曰()3.发尽上指冠()4.函封之()5.以闻大王()6.太子迟之()文言知识积累D.文言句式状语后置句,即:燕王于庭拜送定语后置句,“宾客”为中心词,“知其事者”作“宾客”的后置定语。)省略句,在“购之”后省略介词“以”;倒装句,介宾短语后置。)1.燕王拜送于庭()2.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3.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被动句,由“见”表示被动判断句省略句判断句判断句“为”表被动4.然则将军之仇恨,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5.父母宗族,皆为戮没()9.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8.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7.今往而不反者,竖子也()6.此臣日夜切齿拊胸也()2.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翻译句子5.日以尽矣,荆卿岂无意哉?丹请先遣秦武阳!4.人不敢与忤视。3.使工以药淬之。以试人,血濡缕,人无不立死者。1.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7.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10.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9.谨斩樊於期头,及献燕之督亢之地图,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8.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6.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11.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12.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13.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14.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将军岂有意乎?15.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16.既祖,取道。17.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18.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19.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20.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21.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22.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拔剑,剑长,操其室。23.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24.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不敢兴兵以拒大王,愿举国为内臣。25.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26.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乃今得闻教!”围绕题目“刺”字将课文概括为三-四部分:行刺结果行刺缘起行刺准备廷刺秦王秦廷行刺(13-18)求取信物(3)易水送别(9)精彩语段赏析:求取信物荆轲与樊於期的对话,推心置腹,动之以情(激起樊对秦不共戴天之仇),晓之以理(谓此举一可报仇二可解燕国之患),这一段对话描写,展示了荆轲果敢勇决,擅长辞令,老于心计的侠士形象。另一人物樊於期的神态、动作描写十分传神,性格也鲜明,刚烈义勇、慷慨直率。言之有序言之有“情”“境”烘托一种慷慨悲壮的气氛,其中音乐描写渲染了凄凉悲怆的氛围和同仇敌忾的气势。烘托场面描写:点面结合音乐描写易水送别“易水送别”拉开了慷慨悲歌的一幕,是“行刺准备”中的高潮。“皆白衣冠送之”,一笔道出一场生离死别,加以萧萧易水,变徵歌声,垂泪涕泣,形成一种凄凉悲怆的氛围,使人预感到事有不测。然而作者笔锋轻转,“变徵之声”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悲凉变为悲壮,低沉变为高昂,生离死别变为同仇敌忾。这慷慨悲歌的场面,千百年来激励了多少仁人志士去赴汤蹈火、义无反顾!易水送别描写这一场面,作者像一位高明的电影摄影师,运用点面结合和“蒙太奇”的手法,将全景镜头(“皆白衣冠送之”)、特定镜头(“既祖,取道”)、全景镜头(“士皆垂泪涕泣”)、特定镜头(“就车而去,终已不顾”)交错次第展开,将一瞬间同时发生的各种现象交织起来写,真是匠心独运。易水送别★顾笑武阳★图穷匕见★倚柱笑骂★秦王目眩秦廷行刺通过语言、神态描写,栩栩如生地刻画人物形象。献图时,年十二就杀人的秦武阳竟“色变振恐”,眼看事情就要败露。在这猝然生变的节骨眼儿上,荆轲面不改色心不跳,几句话,既遮掩了秦武阳失常的表情,又颂扬了秦王的威风,语意圆转,滴水不漏,使秦君臣上下疑窦冰释。再加上一“笑”一“顾”一“前”,沉着机智、镇定自若,表明他的确具有超人的胆略和非凡的气质。“秦廷行刺”(13-18段)的赏析文字“秦廷行刺”(13-18段)的赏析文字
运用侧面描写的方法渲染气氛,衬托荆轲的英雄形象。写“年十二”就杀人的秦武阳“色变振恐”,衬托荆轲镇定自若;写秦王“恐急”,“群臣惊愕”,“尽失其度”,“不知所为”,衬托荆轲英雄虎胆,威慑秦廷;最后荆轲事败身亡,秦王仍“目眩良久”,这寥寥数语,从反面衬托了荆轲的视死如归、威武壮烈。“秦廷行刺”(13-18段)的赏析文字通过斗争双方的动作描写,展示生死搏斗的曲折过程:荆轲“取-奉-发-把-持-逐-提”,主动进攻未遂,仍进行最后一次努力;秦王“惊-引-起-拔-走-击”,由惊慌失措转为有效反击,动作描写,层次分明。归纳本文写人记事的主要特点:以太子丹的当断不断,急躁粗疏,头脑简单跟荆轲遇事审慎,三思而行对比,以突出荆轲的深沉多谋。又如写武阳在紧急关头神态失常,同荆轲的镇定自若对比,突出了荆轲的机智勇敢。3.善于写场面。1.善于写人物的对话和神态、动作。2.善于通过对比衬托突出人物性格。习题精选1.选出下列词语中注音全对的一组()A.谒(yè)濡(rú)变徵(zhǐ)B.踞(jū)忤(wǔ)叱(chì)C.箕(jī)揕(chèn)袒(tǎn)D.拊(fǔ)瞋(chēn)樊於(yú)期2、下列各组中词语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见: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风吹草低见牛羊B、封:又欲肆其西封函封之C、遗:使人遗赵王书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D、比:比诸侯之列朋比为奸AC习题精选3、下列句子中特殊句式现象与其它三句不同的是A、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B、见燕使者咸阳宫C、嘉为先言于秦王D、使毕使于前4.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有(
)A.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B.秦王还柱而走。C.荆轲奉樊於期头函。D.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E.偏袒扼腕而进。F.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G.秦王必说见臣。ACE习题精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题。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尽收其地,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荆卿曰:“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太子曰:“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荆轲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於期,曰:“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轲曰:“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何如?”樊於期乃前曰:“为之奈何?”荆轲曰:“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秦王必喜而善见臣。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将军岂有意乎?”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乃今得闻教!”遂自刎。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今行而无信
信:相信。B.顾计不知所出耳
顾:不过,只是。表示轻微的转折。C.秦王必说见臣
说:通“悦”,喜欢,高兴。D.进兵北略地
略:掠夺、夺取。6.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丹不忍以已之私.②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③秦之遇将军④为之奈何.A.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B.①②相同,③④相同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AA习题精选7.从后两段文字内容看,对荆轲形象评价有误的一项是(
)A.擅长辞令,一席话以诚感人,终使樊将军甘心自刎献首。B.果断坚决,见太子丹“不忍”,便“私见樊於期”以促成其事。C.工于心计,正确判断行刺秦王的关键在于取信秦王。D.心狠手辣,为取“信物”诱使樊将军自刎。8.翻译下面的句子。(1)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2)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将军岂有意乎?D语段精选荆轲有所待,欲与俱,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顷之未发,太子迟之,疑其有改悔,乃复请之,曰:“日以尽矣。荆卿岂无意哉?丹请先遣秦武阳。”荆轲怒,叱太子曰:“今日往不反者,竖子也。今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遂发。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⑤,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既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嘉为先言于秦王,曰:“燕王诚振畏,慕大王之威,不敢兴兵以拒大王,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恐惧不敢自陈,谨斩樊於期头,及献燕之督亢之地图,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唯大王命之。”习题精选1、下列词语解释不正确的是A、太子迟之迟:认为……晚了B、请辞决矣请:请求C、今日往不反者反:反复D、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遗:给2、下列划线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A、其人居远未来B、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C、入不测之强秦D、复为慷慨羽声3、下列句中的“之”与例句所以意义与用法都相同的是例:慕大王之威A、千金之资币物B、太子迟之C、皆白衣冠送之D、顷之未发CCA习题精选4、结合全文内容,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易水饯别,太子白衣冠而送,是既知此去难回,又含激励之意;荆歌“风萧萧兮”,慷慨悲凉,终于什么都不顾,到了秦国。B、荆轲送了很多的礼物给蒙嘉,于是他告诉秦王,燕国使者带来了樊於期的头和督亢地图,秦王听了很高兴,用隆重的礼节接见了使者。C、秦舞阳走到宫殿前的台阶下,恐慌起来,而荆轲镇定自若,掩饰过去,这是一处精彩的反衬。D、秦廷行刺,惊险万分。秦王惶急,群臣惊愕失措,侍医夏无且用药提囊掷荆轲,荆轲追刺秦王不成,被秦王击断左大腿,身上八处受伤,但他英勇无惧,“箕踞而骂”傲视秦王。A《史记》鸿门宴史记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宴前宴中宴后无伤告密亚父定计夜访张良刘邦定策项伯说情沛公谢罪范增示意项庄舞剑樊哙闯帐义责项羽沛公逃席张良留谢项王受壁范增愤骂诛杀无伤情节梳理重点词语1、旦日飨士卒犒劳2、素善留侯张良形作动,与...交好3、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抵敌,抵挡4、秦时与臣游交往5、所以遣将守关者……的原因6、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道歉,谢罪7、将军与臣戮力攻秦合力8、范增数目项王屡次9、若入前为寿你10、籍吏民,封府库登记13、秋毫不敢有所近比喻细小的东西11、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防备12、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全部词类活用1、沛公军霸上军,名词作动词,驻扎2、沛公欲王关中王,名词作动词,称王,统治3、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夜,名词作状语4、项伯杀人,臣活之活,使动5、吾得兄事之兄,名词作状语6、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从,使动9、刑人如恐不胜刑,名词作动词,用刀刺割10、道芷阳间行道,名词作动词,取道间,名词作状语,从小路11、日夜望将军至日夜,名词作状语上,名词作状语8、常以身翼蔽沛公翼,名词作状语7、范增数目项王目,名词作动词,使眼色12、目视项王,头发上指16、若入前为寿17、拔剑撞而破之破,使动18、君安与项伯有故故,形容词作名词,老交情14、此其志不在小小,形容词作名词,小的方面15、大行不顾细谨细谨,形容词作名词,细枝末节13、此亡秦之续耳续,动词作名词,后继者,继承者前,名词作动词,上前通假字1、距关,毋内诸侯距——拒,把守内——纳,接纳,使进入2、张良出,要项伯要——邀3、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背4、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早5、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隙,隔阂6、置之坐上坐——座,座位古今异义词1、沛公居山东时山东古:崤山以东今:山东省2、约为婚姻婚姻古:结成亲家。女方父称婚,男方父称姻今:指结婚的事,或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4、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河北古:黄河以北今:河北省河南古:黄河以南今:河南省5、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鱼肉古:鱼和肉,指被欺凌的对象今:鱼的肉3、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非常古:意外的变故今:副词,太,很一词多义1、为使子婴为相为击破沛公军Wèi,替,给臣为韩王送沛公Wèi,替为之奈何Wèi,对Wéi,做,担任皆为龙虎Wéi,是窃为大王不取也Wéi,认为何辞为Wéi,句末语气词,呢谁为大王为此计者Wéi,制定妇女无所幸宠幸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不如因善遇之趁机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于是,就2、幸幸亏3、因因宾客至相如门谢罪经由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依,随着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凭借,就着因利乘便趁着蒙故业,因遗策沿袭7、辞卮酒安足辞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大礼不辞小让推辞告辞讲究,计较8、谢张良入谢哙拜谢乃令张良留谢道歉感谢辞别(谢罪)特殊句式1、亚父者,范增也判断句2、此乃天子气也判断句3、吾属今为之虏矣被动句4、贪于财货介词结构后置5、得复见将军于此介词结构后置6、具告以事介词结构后置7、将军战河北省略句8、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判断句状语后置1.具告以事:以事具告。2.得复见将军于此:得于此复见将军。3.因击沛公于坐:因于坐击沛公。4.长于臣:于臣长。5.郡之贤大夫请于当道:郡之贤大夫于当道请。6.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既而以吴民之乱于朝请。7.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于大堤之上列其姓名。8.忠义暴于朝廷:忠义于朝廷暴。9.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且于其墓之门立石。今日之事何如?为之奈何?客何为者?大王来何操?沛公安在?不然,籍何以至此?今日之事如何?奈何为之?客为何者?大王来操何?沛公在安?不然,籍以何至此?宾语前置吾属今为之虏矣。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激于义而死焉者也。被动句固定用法1、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无所,没有……的人(东西、事情),所+动词2、为之奈何奈何,如何,怎样,表询问3、孰与君少长孰与,跟……比较,哪一个……4、秋毫不敢有所近有所,有……的人(东西、事情)7、今日之事何如何如,表询问,怎么样8、项王未有以应有以,有用来……的办法9、何辞为表反问,还要……干什么偏义副词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出入,进入,其义偏在“入”6、军中无以为乐无以,没有用来……的办法5、籍何以至此何以,怎样习题精选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飨士卒(xiǎng)美姬(jī)锐不可当(dǎng)范增说项羽(shuì)B.要项伯(yāo)卮酒(zhī)瞋目(chēn)欲王关中(wáng)C.参乘(chéng)戮力(lù)度我至军中(duó)杯杓(sháo)D.骊山(lí)刀俎(zǔ)切而啖之(dàn)何辞为(wéi)2.下面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B.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C.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D.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卻……DA习题精选3.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跟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B.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C.今者有小人之言。D.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4.下列句中加点字的用法,与例句不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A.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B.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C.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D.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CC习题精选5.与例句中的“为”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例句: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A.会其怒,不敢献。公为我献之。B.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C.沛公曰:“君为我呼入……”D.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6.下列句子的省略成分补出有误的一项()。A.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于)(其)上。B.急击勿失(之)!C.(项伯)欲呼张良与(之)俱去。D.项王曰:“(君)(乃)壮士!——赐之卮酒。”BB7.下列句子不属于倒装语序的一项是()。A.客何为者?B.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復见将军于此。C.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D.张良是时从沛公。8.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全正确的一项是()。A.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拒绝)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音shù,屡次,多次)B.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应该是“坐下”)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取道)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舍弃,丢下)C.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军队)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驻军,驻扎)当是时,项王军在鸿门下,沛公军在霸上,相去四十里。(军队)D.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告辞)君安与项伯有故?(旧交,老交情)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讲究)DC9.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为”字,按意义归类正确的一项是()。①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②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③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④会其怒,不敢献。公为我献之。⑤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⑥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⑦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⑧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⑨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⑩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B.①⑨/②/③⑩/④⑧/⑤⑦/⑥C.①③/②/④⑧/⑤⑦/⑨/⑥/⑩D.①③⑨/②/④⑧/⑤⑦/⑥/⑩B10.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含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復见将军于此夫虽无四方之忧,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B.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君安与项伯有故?C.亚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哙拜谢,起,立而饮之。D.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11.下列句中各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B.沛公已去,间至军中。当是时,项王军在鸿门下,沛公军在霸上,相去四十里。C.于是项伯复夜去夜缒而出,见秦伯D.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AC12.下列各句加点词与“常以身翼蔽沛公”中的“翼”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B.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C.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D.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13.对下列加点的人称代词按所指代对象分类正确的一项是()。①会其怒,不敢献②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③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④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⑤公为我献之⑥吾属今为之虏矣!A.①⑤/②④/③⑥B.①②③/④⑤/⑥C.①/②④⑥/③⑤D.①/②④⑤/③⑥BD14.对下列文言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是()。①沛公安在②因击沛公于坐③吾属今为之虏矣④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⑤大王来何操⑥此天子气也⑦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⑧得復见将军于此A.①⑧/②⑤⑦/③④/⑥B.①⑤/③/④⑥/②⑦⑧C.①⑤/②③/④⑥/⑦⑧D.①⑤⑥/②③④/⑦⑧15.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樊哙闯帐一节中,他“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着墨不多,却使读者如耳闻目睹,心情顿感紧张。B.项羽听说“沛公欲王关中”的密报,不禁勃然大怒,说:“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C.《鸿门宴》中,刘邦与项羽、张良与范增、樊哙与项庄,都形成鲜明的对比,人物形象,跃然纸上。D.刘邦在千钧一发之际,采纳张良的建议,热情款待项伯,约为儿女亲家,并竭力为自己的行为辩解。BA16.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鸿门宴》人物的性格是紧扣住情节的发展,通过人物间的矛盾和斗争以及人物个性化的语言、行动、情态等来体现的。B.《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作者司马迁。《鸿门宴》选自该书的《项羽本纪》。C.古代宴会上的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无人机城市安全巡检缺陷识别技术创新与应用
- 2025年江苏省泰州市特种设备作业永久气体气瓶充装P1模拟题(附答案)
- 2025年初中信息科技测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医学综合专升本模考试题及答案(附解析)
- 2025年全国“安全生产月活动”《安全知识》竞赛试题库(附含答案)
- 2025年客房服务员职业技能培训考试题(附答案)
- 夜间照明工程施工方案(3篇)
- 工程设计方案欠合理(3篇)
- 基于用户体验的在线教育平台课程结构优化策略分析
- 供水工程工艺试验方案(3篇)
-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分数除法教学设计
- 2023年赛季中国男子篮球职业联赛竞赛规程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试卷及答案
- 外发清单模板
- 档案分类和保管期限表
- ISO 15609-1 金属材料焊接工艺规程及评定-焊接工艺规范中文版
- 人居环境科学市公开课一等奖省赛课微课金奖课件
- 高级电工证考试题库电工考试题库
- 2023译林版新教材高中英语选择性必修第一册同步练习-Unit 1 Food matters
- 糖尿病足中医辩证治疗
- 脑膜瘤的护理诊断与护理措施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