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4讲K二(15
16)2020.6第4讲K二(1516)第4讲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课件第4讲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课件第4讲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课件特定的体裁决定着诗歌的章法结构的模式。四、章法技巧(结构手法)特定的体裁决定着诗歌的章法结构的模式。四、章法技巧(结构手(一)、谋篇章法首起颔承颈转尾合(一)、谋篇章法首起1、律诗的章法律诗的章法就是律诗的结构方法或法则。律诗除排律外,已经形成了固定的格式。每首八句四联。五律四十字,七律五十六字。四联要讲究“起、承、转、合”。1、律诗的章法律诗的章法就是律诗的结构方法或法则。破题(起):或对景兴起,或比起,或引事起,或就题起。要突兀高远,如狂风卷浪,势欲滔天。首联起:单刀直入,先声夺人。可以突出主题,强化艺术感染力。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王维《送梓州李使君》)(写梓州之景。杜鹃之鸣若曰不如归去。)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破题(起):或对景兴起,或比起,或引事起,或就题起。要突兀高第4讲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课件颔联(承):或写意,或写景,或书事、用事引证。此联要接破题,要如骊龙之珠,抱而不脱。颔联承:与上联紧密相承。今夜鄜(fū)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杜甫《月夜》)颔联(承):或写意,或写景,或书事、用事引证。此联要接破题,颈联(转):或写意,或写景、书事引证,与前联之意相应、相避。要变化,如急雷破山,观者惊愕。颈联转:变换角度、内容或表达方式,以便使诗的内涵进一步丰富。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颔联)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颈联)(杜甫《登高》由景转情。)颈联(转):或写意,或写景、书事引证,与前联之意相应、相避。尾联(合):或就题结,或开一步,或缴前联之意,必放一步作散场,如剡溪之棹,自去自回,言有尽而意无穷。
尾联合:对全篇进行总结归纳。最好能够言有尽而意无穷。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李商隐《锦瑟》)(综义山一生所遭,如上所述,皆失意之事,故不待今日追忆惘然自失,即在当时已如此也。高步瀛《唐宋诗举要》)尾联(合):或就题结,或开一步,或缴前联之意,必放一步作散场房兵曹胡马杜甫胡马大宛名,锋棱瘦骨成。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落笔点题,西域大宛出汗血马,亦称天马。“锋棱”句写马骨相之异。起得奇峭得势。紧承上联,写马之矫健豪纵:马贵耳小而锐,状如削竹;奔腾则四蹄生风,如不践地。颈联转而写马之品质血性:能越涧过坡,无空阔之言;可临危脱险,足以生死相托。尾联总结前六句,谓兵曹得此马,可立功万里外。又紧扣题目,知此马非兵曹之马不可,咏马也赞人。房兵曹胡马杜甫胡马大宛名,落笔点题,西域大宛出汗血马,亦称词句注释⑴兵曹:即兵曹参军,唐代官名,辅佐府的长官管理军事。⑵胡:古代对北方边地与西域民族的泛称。大宛(yuān):西域国名,产良马著称。⑶锋棱(léng):骨头棱起,好似刀锋。形容骏马骨骼劲挺。⑷批:割,削。竹批:马的双耳像斜削的竹筒一样竖立着。古人认为这是千里马的标志。⑸无空阔:意指任何地方都能奔腾而过。⑹真堪:可以。托死生:把生命都交付给它。⑺骁(xiāo)腾:勇猛快捷。[2-3]白话译文房兵曹这匹马是著名的大宛马,精瘦的筋骨像刀锋一样突出分明。两耳尖峭,好像斜削的竹筒;跑起来四蹄轻快,犹如卷动的劲风。所向之地,不存在漫长的里程;可谓千里一步,真可托之以生命。拥有如此善于奔腾快捷的良马,足可以横行万里之外,为国立功。词句注释此诗分前后两部分。前面四句正面写马的外形动态,是实写,描画了一匹神清骨峻的“胡马”。接着,对马作了形象的刻画。首联开门见山地交代了良马的产地和独特的外形。马是大宛名马,外形瘦骨棱棱。杜甫写马的骨相,嶙峋耸峙,状如锋棱,勾勒出神峻的轮廓。颔联进一步描写此马的关键部位的特征。接着写马耳如刀削斧劈一般锐利劲挺。骏马的昂藏不凡已跃然纸上了,似见其咴咴喷气、跃跃欲试的情状,下面顺势写其四蹄腾空、凌厉奔驰的雄姿就十分自然。“批”和“入”两个动词极其传神。前者写双耳直竖,有一种挺拔的力度;后者不写四蹄生风,而写风入四蹄,别具神韵。从骑者的感受说,当其风驰电掣之时,好象马是不动的,两旁的景物飞速后闪,风也向蹄间呼啸而入。诗人刻画细致,维妙逼真。颔联两句以“二二一”的节奏,突出每句的最后一字:“峻”写马的气概,“轻”写它的疾驰,都显示出诗人的匠心。这一部分写马的风骨,用的是大笔勾勒的方法,不必要的细节一概略去,只写其骨相、双耳和奔驰之态,因为这三者最能体现马的特色。后四句转写马的品格,用虚写手法,由咏物转入了抒情。颈联句承上奔马而来,写它纵横驰骋,历块过都,有着无穷广阔的活动天地;它能逾越一切险阻的能力就足以使人信赖。这里看似写马,实是写人。尾联先用“骁腾有如此”总挽上文,对马作概括,最后宕开一句:“万里可横行”,包含着无尽的期望和抱负,将意境开拓得非常深远。它既是写马驰骋万里,也是期望房兵曹为国立功,更是诗人自己志向的写照。盛唐时代国力的强盛,疆土的开拓,激发了民众的豪情,书生寒士都渴望建功立业,封侯万里。这和后期杜甫通过对病马的悲悯来表现忧国之情,不可同日而语。杜甫此诗将状物和抒情结合得自然无间。在写马中也写人,写人又离不开写马,这样一方面赋予马以活的灵魂,用人的精神进一步将马写活;另一方面写人有马的品格,人的情志也有了形象的表现。这首咏物诗它做到了既在物之内,又出于物之外,全诗看似写马,但通过赞马却表达了作者的胸襟和抱负。此诗分前后两部分。前面四句正面写马的外形动态,是实写,描画了2、绝句的章法绝句在章法上也讲究起承转合。元人杨载在《诗法家数》中说:“大抵起承二句固难,然不过平直叙起为佳,从容承之为是;至如婉转变化,功夫全在三句,若于此转变好,则第四句如顺流之舟矣。”2、绝句的章法绝句在章法上也讲究起承转合。3、“转”的几种方法(1)、
由人的活动到景物状况:例:王维《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3、“转”的几种方法(1)、由人的活动到景物状况:(2)、
由景物状况到人物行动或思想活动例:元稹《行宫》: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2)、由景物状况(3)
、由别人的行动到自己的行动、见闻:例: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3)、由别人的行动(4)、
由过去的人事到如今的情景:例:崔护《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4)、由过去的人事(5)、
由现在的情景想象将来的情景:例:李商隐《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5)、由现在的情景(6)、由眼前的情景到产生的幻想:例:柳宗元《与浩初上人同看寄京华亲故》:海畔尖山似剑硭,秋来处处割愁肠。若为化作身千亿,散向峰头望故乡。(6)、由眼前的情景到产生的幻想:(7)、由叙述自己的爱憎到说明爱憎的原因例:金昌緒《闺怨》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起惊妾梦,不得到辽西。(7)、由叙述自己的爱憎第4讲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课件第4讲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课件第4讲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课件第4讲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课件第4讲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课件“转”通常是第三句(联),但也有例外,如李白《越中览古》: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春满殿,只今惟有鹧鸪飞。前三句是描述从前越破吴后的得意、繁盛和逸乐,第四句才转而写今日的凄凉。“转”通常是第三句(联),但也有例外,如李白《越中览古》:从句子的意思和作用上看,绝句(律诗)总体上通常可分为前后两半。往往前半起引带、铺垫的作用,后半是主题意旨所在。第三句的“转”,为了拉出、铺垫、反衬、强调等作用,前人常用“不”、“莫”、“独”、“更”、“如”、“若”、“何”、“谁”、“纵”、“欲”、“愿”、“今”、“只今”、“昔”等字以转出新意。从句子的意思和作用上看,绝句(律诗)总体上通常可分为前后两半4、“结”的几种方法(1)
、以理作结。纯粹以理结束不易动人,多半是伴随抒情、议论,寓理于事。如:王之涣《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4、“结”的几种方法(1)、以理作结。纯粹以理结束不易动人(2)
、以情作结。由景及情,或是情的深化。如:武元衡《寒食下第》:柳挂九衢丝,花飘万家雪。如何憔悴人,对此芳菲节。(2)、以情作结。由景及情,或是情的深化。(3)、
以景作结。结得好,能有神韵。如: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3)、以景作结。结得好,能有神韵。从军行七首(其二)
王昌龄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
高高秋月照长城。
这首诗通过边塞军旅生活中的一个片断,表现了征戍者深沉复杂的情感。前三句就乐声抒情——“换新声”——“旧别情”——“听不尽”——感情溪流一波三折,第四句是以景结情。
题组练2.(2017·天津高考)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题目。太湖恬亭[宋]王安石槛临溪上绿阴围,溪岸高低入翠微。日落断桥人独立,水涵幽树鸟相依。清游始觉心无累,静处谁知世有机。更待夜深同徙倚[注],秋风斜月钓舟归。[注]徙倚:徘徊,流连不去。从军行七首(其二)
这首诗通过边塞军旅生活中的一个片断,表现作业作业①诗歌的首联就题而起,交代了人、时、地、事及环境。起句点“雨”,次句点“暮”,直切诗题中的“暮雨”二字,并点明时间地点环境,以“楚江”点雨,表明诗人正伫立江边,暗切诗题“送李胄”。②统领全篇,为后文奠定了基调。首联两句所写黄昏时分的“雨景”,统领了“帆重”“鸟迟”“天灰”“树远”等特写镜头,并一起烘托了送别的伤感之情。③与尾联相照应。全诗以“微雨”起,用“散丝”结,前后照应,浑然一体。①诗歌的首联就题而起,交代了人、时、地、事及环境。起句点“雨5、词,又叫长短句、诗余等。词按字数多少可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其篇章结构由词牌、标题、正文组成。词牌是规定了一首词的字数、句数、分段、平仄、押韵等格式要求。标题是对词的内容的概括。词的结构多数是分段的,上下阕之间有过片,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是全词关键所在。
5、词,又叫长短句、诗余等。词按字数多少可分为小令(58字以词的开头词的起调、发端要“工”。要象园林的门扉,使人一推开便能窥见佳景的一角,但又不能一览无余,这样才能引起一定要走进去、看下去的浓厚兴趣。宋词中有一些比较常见而又有特色的开头:词的开头词的起调、发端要“工”。要象园林的门扉,使人一推开便(1)造势:开门见山,直陈胸臆,一起句就道出词的主旨或概括词的内容。单从词句上看似乎平淡无奇,实似引弓待发,往往笔锋一转,便如悬崖飞瀑,一泻而下。称之为“造势”。柳永是很擅长铺叙的,他写钱塘一带壮丽景色和杭州繁华生活的名作《望海潮》,便有一个似乎颇为平直的开头:“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象散文一样直陈而出,粗笔勾勒了全词所写对象的轮廓。(1)造势:开门见山,直陈胸臆,一起句就道出词的主旨或概括词(2)造境:由写景入手,先造出一个切合主题的环境,然后因景生情,依景叙事,带出词的主体部分来。称之为“造境”。范仲淹的《苏幕遮》写的是羁旅思亲,以“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开头,非常洗炼地描绘出一个寂寞、雕零的深秋景象,使人一看便产生羁旅难熬、心情调怅的感觉。(2)造境:由写景入手,先造出一个切合主题的环境,然后因景生(3)造思:先设一问,或点出题意,或造一悬念,引人深思,使人急于要看下去。然后以答语形式引出词的主体。这是词人常用的一种开头方式,是谓“造思”。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重无数。(欧阳修《蝶恋花》)(3)造思:先设一问,或点出题意,或造一悬念,引人深思,使人词的过片过片是词特有的章法。什么叫过片?除小令外,词都是分片的,而多数分为上下两片。它们是表现同一主题的两个层次,其间必定要密切关联。关键就在上下片衔接之处,即下片的开头部分,称之为过片。词的过片过片是词特有的章法。什么叫过片?除小令外,词都是分片1、笔断意不断,上下紧相连。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辛弃疾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1、笔断意不断,上下紧相连。(2)上下连贯,文意并列。上下片文意并列,或一正一反,或一今一昔,而以过片为桥,下片首紧承上片尾,使上下片贯通一气。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鬂销磨。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李煜《破阵子》)(2)上下连贯,文意并列。词的结构了解词的结构,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词的内容与其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进而也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词的表现方法。一般词的写作结构呈直线型。词的结构了解词的结构,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词的内容与其所表词的直线型结构这种简单明了、最易入手的直线型结构不留下很多的空白与跳跃,有意地把有关的情节、场景、心态都铺叙出来。这种思维模式和结构方法是按人们最习惯、最熟悉、最易被接受的正向直线方向流动发展。如上阕写景,下阕抒情;前半泛写,后半专叙;前边写因,后边写果。如《雨霖铃》上实下虚;《念奴娇赤壁怀古》上景下情。词的直线型结构这种简单明了、最易入手的直线型结构不留下很多的从时间意义上说,它是按照自然时间的顺序——过去、现在、将来发展;从空间意义上说,它是按照明晰的自然空间位置来转换,如从远至近,从内至外,从高至低,从东到西,或者反过来。
如:《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从时间意义上说,它是按照自然时间的顺序——过去、现在、将来发(新课标卷Ⅰ)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阮
郎
归
无名氏①
春风吹雨绕残枝,落花无可飞。小池寒渌欲生漪,雨晴还日西。
帘半卷,燕双归。讳愁无奈眉②。翻身整顿着残棋,沉吟应劫迟③。
[注]①作者一作秦观。②讳愁:隐瞒内心的痛苦。③劫:围棋术语。8.词上半阕的景物描写对全词的感情抒发起了什么作用?请结合内容分析。(5分)
9.末尾两句表现了词中人物什么样的情绪?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阐述。(6分)
(新课标卷Ⅰ)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新课标卷Ⅰ)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阮
郎
归
无名氏①
春风吹雨绕残枝,落花无可飞。小池寒渌欲生漪,雨晴还日西。
帘半卷,燕双归。讳愁无奈眉②。翻身整顿着残棋,沉吟应劫迟③。
[注]①作者一作秦观。②讳愁:隐瞒内心的痛苦。③劫:围棋术语。8.词上半阕的景物描写对全词的感情抒发起了什么作用?请结合内容分析。(5分)
【试题答案】奠定了词的情感基调。1分春风吹雨,残红满地,词一开始就给人以掩抑低回之感;1分接下来写满地落花、水面微波,景物凄清;1分最后写风雨虽停,红日却已西沉,凄凉的氛围非但没有解除,反而又被抹上了一层暗淡的暮色。1分上半阕的景物描写渲染烘托了情感,并奠定了全词的情感基调。1分
【试题考点】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结构作用
【试题解析】词的上阕主要在写景,描写的是凄凉的景象场面:丝丝细雨被和暖的春风吹送着,飘洒在繁花落尽的树枝上。满地落花被雨水浇湿,再也飞舞不起来了。池塘里碧绿的水面上随风荡起微微的波纹。雨晴了,一轮斜阳依旧出现在西方的天空上。在“哀”的暮春景色中,抒发的是一种“哀”情,奠定了全词的感情基调。(新课标卷Ⅰ)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9.末尾两句表现了词中人物什么样的情绪?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阐述。(6分)
【试题答案】末尾两句表现了词中人物思绪纷乱、无法排遣的愁情。(2分)是借助人物自身的动作描写来表现的。(2分)词中人物回身整理残棋并想续下,借以转移愁情,可又因心事重重,以致犹豫不决,落子迟缓。(2分)
【试题考点】分析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
【试题解析】下阕写当主人公在百无聊赖中卷起珠帘,恰恰看到燕子成双成对地飞来飞去。这更加勾起了女主人公的一怀愁绪。这种愁绪实在难以排遣,满心想加以掩饰,无奈却在紧蹙的双眉中显露出来。于是只好强打精神,翻身起来,继续下那盘没有下完的棋。岂料应劫之际,她竟然举棋不定,沉吟半晌,难以落子。最后两句借续下残棋的动作来表达自己难以排遣的愁情。9.末尾两句表现了词中人物什么样的情绪?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诗歌赏析】
“春风”二句起调低沉,一开始就给人以掩抑低回之感。春风吹雨已自凄凉,而花枝已凋残矣,风雨仍依旧吹打不舍,景象更为惨淡。“落花无可飞”,写残红满地,沾泥不起,比雨绕残枝,又进一层,表面上写景,实际上渗透着悲伤情绪。两句为全篇奠定了哀婉的基调。
三、四句写雨霁天晴,按理色调应该转为明朗,情绪应该转为欢快。可是不然,词的感情旋律仍旧脱离不了低调。盖风雨虽停,而红日却已西沉。因此凄凉的氛围非但没有解除,反而又被抹上了一层暮色。
词的下阕,由写景转入抒情,仍从景物引起。“帘半卷,燕双归”,开帘待燕,亦闺中常事,而引起下句如许之愁,无他,“双燕”的“双”字作怪耳。其中燕归又与前面的花落相互映衬。花落已引起红颜易老的悲哀;燕归来,则又勾起不见所欢的惆怅。燕双人独。怎能不令人触景生愁,于是迸出“讳愁无奈眉”。【诗歌赏析】
“春风”二句起调低沉,一开始就给人以掩抑低回之【诗歌赏析】一个警句。所谓“讳愁”,并不是说明她想控制自己的感情,掩抑内心的愁绪,而是言“愁”的一种巧妙的写法。“讳愁无奈眉”,就是对双眉奈何不得,双眉紧锁,竟也不能自主地露出愁容,语似无理,却比直接说“愁上眉尖”艺术性高多了。
结尾二句,紧承“讳愁”句来。因为愁词无法排遣,所以她转过身来,整顿局上残棋,又从而着之,借以移情,可是着棋以后,又因心事重重,落子迟缓,难以应敌。这个结尾通过词中人物自身的动作,生动而又准确地反映了纷乱的愁绪。
【诗歌赏析】一个警句。所谓“讳愁”,并不是说明她想控制自己的6、诗歌的题目
6、诗歌的题目
1、题目与诗歌内容必须完全一致。2、全诗必须始终环绕着题目来写。3、题目的每层意思都必须写到。4、题目或主要题意一般须“开门见山”,即在首联中写出。1、题目与诗歌内容必须完全一致。1、
题目与诗歌内容必须完全一致。《红楼梦》写香菱学诗,以《月》为题。非银非水映窗寒,试看晴空护玉盘。淡淡梅花香欲染,丝丝柳带露初干。只疑残粉涂金砌,恍若轻霜抹玉栏。梦醒西楼人迹绝,馀容犹可隔帘看。宝钗笑道:“不像吟月了,月字底下添一色字倒还使得。你看,句句倒是月色。”1、题目与诗歌内容必须完全一致。宝钗笑道:“不像吟月了,月《红楼梦》香菱学诗第三首《月》精华欲掩料应难,影自娟娟魄自寒。一片砧敲千里白,半轮鸡唱五更残。绿蓑江上秋闻笛,红袖楼头夜倚栏。博得嫦娥应借问,何缘不使永团圆?
这首诗句句扣“月”。《红楼梦》香菱学诗第三首《月》这首诗句句扣“月”。2、
全诗必须始终环绕着题目来写。《马嵬wéi》李商隐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马嵬”是地名,也是悲剧的发生地,其含义就等于说“杨贵妃之死”。本诗紧扣题目来写,句句切题,与古风歌行可只取诗中某一点一面拟题,自不相同。
2、全诗必须始终环绕着题目来写。《马嵬wéi》李商隐海外3、题目的每层意思都必须写到。如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诗题有三层意思:一、“左迁”,即遭贬谪。二、“至蓝关”,在今陕西蓝田东南,秦岭的北麓。三、“示侄孙湘”3、题目的每层意思都必须写到。如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首联和颔联写左迁到原因、地点、心迹。颈联写“至蓝关”尾联写侄孙来送,韩愈的叮嘱。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4、题目或主要题意一般须“开门见山”,即在首联中写出。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杜甫《登岳阳楼》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春夜喜雨》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杜甫《天末怀李白》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杜甫《客至》4、题目或主要题意一般须“开门见山”,即在首联中写出。昔闻作业杨柳青送卢梅坡(刘过)作业杨柳青送卢梅坡第4讲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课件分析古诗的结构章法,通常可从情景关系、标题与正文、起首与收尾、诗眼与全篇、层次架构、过渡衔接、铺垫、伏笔、照应、线索、转折、繁简、疏密、正侧、正反、抑扬、宾主、开合、张弛、虚实等角度入手。(二)、结构技巧分析古诗的结构章法,通常可从情景关系、标题与正文、起首与收尾结构上的常用术语开门见山、直承文题、层层深入、先总后分、先分后总、卒章显志、先景后情、以景结情、铺设悬念、伏笔照应、过渡衔接、承上启下、叙议结合、前后照应、首尾圆合、点明文题、抑扬等等。结构上的常用术语第4讲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课件第4讲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课件题组练2.(2017·天津高考)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题目。太湖恬亭[宋]王安石槛临溪上绿阴围,溪岸高低入翠微。日落断桥人独立,水涵幽树鸟相依。清游始觉心无累,静处谁知世有机。更待夜深同徙倚[注],秋风斜月钓舟归。[注]徙倚:徘徊,流连不去。题组练2.(2017·天津高考)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题目。参考答案:①虚写。“夜深同徙倚,秋风斜月钓舟归”是诗人想象的情景,这样写呈现了清幽闲逸的意境。②情景交融(借景抒情)。闲适之情与“夜深同徙倚,秋风斜月钓舟归”之景交融,使情感表达含蓄深长。③以景结情。描绘“夜深同徙倚,秋风斜月钓舟归”的画面,寄托了诗人的闲适之情,使全诗韵味悠长。
(任选一种即可)参考答案:第4讲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课件第4讲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课件
在褒贬人、事、物的时候,为了使人信服,或预先防止别人的反驳,常对要褒的先写其不足,对要贬的先写其长处,这种手法就是抑扬。
王昌龄《闺怨》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高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这首诗采用先扬后抑的手法,先写少妇“不知愁”,后面才说她“悔”,通过对少妇情绪微妙变化的刻画,深刻表现了少妇因触景而产生的感伤和哀怨的情绪,突出了“闺怨”的主题。抑扬(先抑后扬、先扬后抑)抑扬(先抑后扬、先扬后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系统化运营:夫妻二人共同投资茶馆的合伙协议
- 《涉及房产、股权、债务的夫妻离婚财产分割协议》
- 数字化云平台租赁电信机房服务器及维护服务合同
- 离异家庭子女抚养权、探望权及财产分割执行合同
- 智能家居平台合作合同续签及用户体验优化协议
- 2025年医疗器械国产化趋势下国际市场拓展与品牌建设研究报告
- 2025年制造业数据治理与工业互联网安全防护体系建设策略分析报告
- 汽车行业智能网联汽车2025年信息安全与隐私保护研究报告
- 中职专业笔试题库及答案
- 动物脱逃应急预案(3篇)
- 初中体育与健康八年级 第十一章 民族民间体育-三人板鞋 教案
- 大疆80分钟在线测评题
- 财政投资项目评审服务投标方案(技术方案)
- 《新媒体营销》课件-2 直播商品卖点提炼
- 中国冠心病康复循证实践指南(2024版)第一部分
- AQ 1083-2011 煤矿建设安全规范 (正式版)
- FZ∕T 54007-2019 锦纶6弹力丝行业标准
- YB/T 6328-2024 冶金工业建构筑物安全运维技术规范(正式版)
- 2024年江苏省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数学试卷试题(答案详解1)
- DZ∕T 0148-2014 水文水井地质钻探规程(正式版)
- 膝痹病的中医治疗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