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五年级上册本社1289 4小学说明_第1页
音乐五年级上册本社1289 4小学说明_第2页
音乐五年级上册本社1289 4小学说明_第3页
音乐五年级上册本社1289 4小学说明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关于小学音乐的说人民音乐出版社2012版小学音乐教材,包括义务教育教科书(课本)、教师用书(教学参考书)、教学辅助材料(音响资料、影像资料等)。人民音乐出版社2012版小学音乐教材,是在严格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的《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版)的要求,并对人民音乐出版社2001版实验教材,在全国20个省、市、自治区的使用情况进行调研,广泛吸收国内外先进教育理念及教材编写成功经验的基础上进行修订的;是由人民音乐出版社主要领导、音乐教育专家、优秀音乐教师、教研员组成编写组,资深编辑、音乐制作人、设计公司参与,历时三年编辑而成。现就音乐教材编写特点及使用事项加以说明一、2012依据实验版教科书十年课改的实践调“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音版)于2001年9月首先在全国38个实验区试点。十年来,此套教科书推广到除上海和西藏以及港澳台之外的全国所有省、市、自治区,受到广大师生的广泛欢迎和一致好评,这是我们不断进取、不断创新的动力。在调研过程中,我们广泛听取了广大一线教师及学生的意见,同时也征求了各地音乐教研员及专家的建议。反映的意见有:教科书中的音乐知识和技能的“暗线”能否改为“明线”,这样更有利于教师教和学生学;歌唱技能及读谱能力在教科书中体现不够;在教科书中能否提供更多更有效的学习方法;教科书容量偏大等等。这些意见、建议是此次修订的依据。以教育部颁发的《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版)为准修订过程中,为全面落实《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版)的理念、目标及教学要求,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我们把课标中的各项内容与要求,在教科书中都尽量一一体现,以它为修订的准绳,全面地进行布局编写。总之,我们力图从上述依据和对当今国内外音乐教育发展的新趋势的追踪与把握,对实验版教科书作出了认真的、全面的修订。1二 修订版教科书的编写思本教科书的编写指导思想可归纳为如下几个方面: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人文主题为单元;以音乐要素为线索;突出音乐实践,强调能力培养;精心设计编创活动,凸显教学重点;关注评价机制;把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贯穿始终。以音乐审美为核音乐审美,是指对音乐艺术美感的体验与感悟,彰显音乐课程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学生美好情操,达到美育的功能。这一理念是贯穿于音乐教育的全过程的。在教学中,要强调音乐的情感体验,根据音乐艺术的审美特征,引导学生对音乐情感内涵和表现形式的整体把握,领会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音乐审美的价值取向在于:培养和提高学生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陶冶情操、发展个性、启迪智慧,丰富和发展形象思维,激发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素质。以人文主题为单元(横向),以音乐要素为线索(纵向以人文主题组织教科书的内容,从横向体现音乐文化的人文情怀。为体现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小学教科书的人文主题名称往往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如小学一年级上册,我们选题为“好朋友”“快乐的一天”“可爱的动物”“过新年”等。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他们的文化底蕴递增,教科书人文主题的名称也随之提升。如到了四年级下册,选题名称为“水乡”“童年的音乐”“摇篮曲”“回声”等。而在六年级上册是“芬芳茉莉”“悠扬民歌”“赞美的心”“七色光彩”等。我们力图使音乐教科书充满浓郁的文化韵味。音乐教科书必须立足于音乐的基点,因此,我们把音乐要素作为教科书纵向深入的线索。在由浅入深的安排上,我们还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用生活经验逐步帮助学生转化为音乐概念的形成,这样有利于学生对音乐要素的理解。在诸要素中,我们首先切入的是力度(这也是新课标上的表述顺序)。声音的强与弱是学生在生活中已有的经验,我们在一年级上册第3课开始,用图像对比的方法,形象地告诉学生“音的强弱”,并通过反复的音乐实践活动后,在二年级下册第7课才出现规范的音乐知识力度记号“f”“p”。到四年级再出现中强、中弱、渐强、渐弱。就这样在反复实践、螺旋式上升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力度”这一音乐要素的概念。在一年级上、下两册先后呈现的还有:音的长短、音的快慢、音的高低,然后逐步深入进行节奏、节拍、旋律、调式、曲式等要素的学习。当然,整个小学阶段都是以感性为主(理性的定义到中学才学习),呈现方式同样是:预设、认识、复习、巩固,螺旋式的推进。突出音乐实践,强调能力培小学生的音乐审美体验与文化领悟能力,必须通过他们自身的音乐实践才能实现。本次修订重新梳理了各条音乐知识与技能,并提供形成技能的方法。如:节奏训练从“走、跑跑”开始,到2单纯四分、八分节奏乃至附点、切分节奏。识读乐谱的能力,低年级从感性模唱逐步过渡到中高年级的理性认识,并提供技能的形成过程感性模唱从模仿教师唱,再逐步过渡到听琴模唱;理性视唱先从一小节开始逐步递增到视唱两小节乃至四小节。发声训练由浅入深,小学的12册教科书中,新增了声音的系统训练和歌唱技能培养的内容。以短小的曲调配上形象生动的歌词,使歌唱技能的练习生动、形象。在低年级,从认识自己的声音开始气息练习母音u-o-ü-a-i的发声练习,培养自然放松的正确歌唱习惯。到中高年级以后,随着学生歌唱能力的提高,与教科书歌曲同步进行发声的技能要求也跟随提高。歌唱技能方面,按齐唱轮唱合唱的认知过程逐步提高。器乐演奏技能从一年级上册第4课开始,学习木鱼、碰钟、响板、沙槌、鼓、锣、镲等各类打击乐器,到四年级开始系统地学习吹奏八孔高音竖笛。器乐演奏先由单声部开始,然后进入多声部演奏。在学生建立了必要的声乐、器乐音色听觉技能后,教学的终极目标审美能力也将会随之提升。精心设计编创活动,凸显教学重教科书所设计的“编创与活动”是精心构建的,旨在指出本课每首作品中需重点学习的部分,或为“知识与技能”做复习巩固的练习,从而凸显教学的重点。如一年级上册第1课聆听《口哨与小狗》所设计的编创活动为“模仿小狗的叫声”和“跟着老师做动作”,它的教学重点是模仿叫声,引导学生关注自己声音的音色美,培养学生聆听音乐的良好习惯,同时也让学生感受作品主人与小狗是一对好朋友,从而引导学生体验本课人文主题“好朋友”的含义。再如一年级上册第2课歌曲《其多列》,它的提示是“和着音乐走一走,跑一跑”,要求教学的重点是既复习“走、跑跑”的节奏,又体现歌曲欢快的情绪,增强学生的审美体验。整套小学教科书的“编创与活动”是一个系列活动,从即兴编创到有意识的创作实践活动;从探索音响到命题音响创作,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造能力。如从即兴编创的节奏传递,到即兴编创旋律乃至给予一定条件的即兴旋律创作(如在三年级上册认识了简谱音名“356”后,要求用这三个音即兴编曲);旋律编创活动从选择合适音填空开始,到选择合适的音组填空乃至按节奏编创旋律等。关注评价机科学的评价,有激励与改善的功能。它有利于学生自我了解,增强自信心和动力;有利于促进教学的发展。本套教科书既重视形成性评价,又关注终结性评价;既采用自评、互评,又与他评相结合。教科书中的“编创与活动”既是指出教学的重点,又是进行形成性评价的依据与载体。“活页练习”的编写是本套教科书的特色之一,它既为适应教科书的循环使用而设计,同时也为有利于学生的自评创设平台。每本教科书的最后还编制了“我的音乐表现”、“游戏宫”等进行教学评价的方式。3把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贯穿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们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的动力,对小学生来说,这一点尤为突出。新课标把“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列入基本理念的首位。就我们教科书的层面而论,作品的选择是核心。在考虑曲目的思想性、艺术性、民族性和时代性的基础上,尤其要注重歌曲的可唱性与欣赏曲的可听性,让小学生爱唱爱听,朗朗上口,易唱易记,这样才能使他们学习音乐的兴趣油然而生并长久持续。同时,“知识与技能”的由浅而深,“编创与活动”的层层推进,使学生有所得,有所为,更进一步激发他们学习音乐的积极性。而儿歌、游戏、小歌舞、舞蹈,要求学生自制乐器、编创小品、创作小曲、自娱自乐等教学内容的安排,则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