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_第1页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_第2页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_第3页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_第4页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标解读: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认同明清时期儒学思想中的“提倡个性”这一价值观念。第5课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

请阅读教材P19序言及课后知识链接

,从政治、经济、思想、阶级和对外关系几个方面概括历史背景。一.明清之际进步思潮出现的背景:1.政治:君主专制空前强化,阶级、民族矛盾尖锐,封建制度渐趋衰落2.经济: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并缓慢发展;(根本原因)3.阶级:新兴市民阶层日益强大;4.思想:程朱理学依然占统治地位;西学东渐,近代科学技术传入中国国内:国际:资本主义在世界范围内兴起二、明清之际进步思潮的表现1、明末:“异端”李贽李贽

李贽(1527–1602),号卓吾,福建泉州人。明末进步思想家。青年时代生活困乏,到处奔波。中年后做过二十多年小官,感受到明末社会的黑暗和官场的腐败。晚年毅然辞官,专事著述和讲学。78岁时被明政府以“敢倡乱道,惑世诬民”的罪名迫害致死(于监狱割喉自杀而死)。著作被列为禁书。正是这样的生活经历,形成了李贽“离经叛道”的不羁性格。著作有《焚书》《藏书》等多种。1、明末:“异端”李贽——离经叛道(1)性格处事:不羁,异端(2)思想主张:材料一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待取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焚书》

材料二

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焚书》

以上材料反映了李贽的什么主张?①鞭挞程朱理学,否认孔孟学说的权威和思考标准。李贽认为人皆有私,“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追求物质享受乃是“秉赋之自然”。李贽赞扬汉代卓文君私奔再嫁司马相如“正获身,非失身”,“当大喜,何耻为”,宣称“有好女子便立家,何必男儿”。请概括李贽的上述思想观点。②提倡个性自由发展和男女平等。李贽认为“万物皆生于两”——阴阳二气,而“不生于一”。这否定了程朱理学的什么思想观点?③否定“天理”存在,提出世界源于阴阳二气。李贽1、明末:“异端”李贽——离经叛道(1)性格处事:不羁,异端(2)思想主张:①鞭挞程朱理学,否认孔孟学说的权威和思考标准。②提倡个性自由发展和男女平等。③否定“天理”存在,提出世界源于阴阳二气。(3)代表作:《焚书》《藏书》李贽依据以下材料结合教材,归纳李贽的“异端”思想1、否认孔孟学说是万事至论,

认为不应以四书五经作为统一思考的标准,人人有权做出判断2、否定“天理”的存在,认为世界源于矛盾着的阴阳二气,摇撼了“存天理,灭人欲”的理论基础3、认为人皆有私,追求物质享受是人的自然权利,倡导个性自由发展4、主张男女平等结合李贽的主张分析其思想特点反传统反教条反权威追求个性发展具有鲜明的反封建、反权威的战斗精神,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促进反封建民主思想的产生。评价:探究学习“异端”指什么?

狂傲不羁、判经离道、不畏强权、视死如归。早期反封建民主启蒙思想。后人评价:贽书皆狂悖乖谬,非圣无法,惟此书排击孔子,另立褒贬,凡千古相传之善恶,无不颠倒易位,特以贽大言欺世,至今乡曲陋儒,震其虚名。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清官修)总结李贽思想的特点?批判对象:传统儒学(程朱理学)反传统、反权威、反教条。2、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王夫之1619--1692黄宗羲1610--1695顾炎武1613--1682《明夷待访录》《天下郡国利病书》、《日知录》《读通鉴论》、《船山遗书》都有参加过抗清斗争,后来隐居著书立说类似经历。(1)具有唯物思想的王夫之王夫之2、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

王夫之(1619–1692),字而农,号姜斋,湖南衡阳人。1644年,清兵入关,不断往南推进,王夫之在衡山起兵抗清。兵败,逃到广东肇庆,效力于南明桂王政权,对桂王政权里许多人结党争权深表不满。不久他见大势已去,辞职还乡,长期住在湖南湘西苗瑶山区。因他晚年隐居在衡山石船山麓,努力著述,人称船山先生。代表作有《张子正蒙注》、《周易外传》、《读四书大全说》、《思问录》、《黄书》和《读通鉴论》等。材料一:尽天地之间,无不是气,既无不是理也。天下惟器而已矣,无其器则无其道。材料二:宇宙之间一理而已。……盖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①世界本原:“理在气中”。理:客观规律;气,物质实体。材料三:由目变色,色以五显;由耳审声,声以五殊;由口知味,味以五别。②认识论:“形、神、物三相遇而知觉乃发”即实践出真知!(通过考察客观事物可以得到正确认识)③修养观:(1)王夫之——具有唯物思想肯定人的情感欲望和私利的合理性结合课本内容,分析王夫之是怎样批判程朱理学的,完成下列表格。程朱理学王夫之世界本原方法论天理与人欲的关系道在气先理在气中格物致知唯心主义先验论考察客观事物得到正确认识存天理,灭人欲私欲之中,天理所寓2、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

(1)具有唯物思想的王夫之(2)猛烈抨击君主专制的黄宗羲黄宗羲

黄宗羲(1610–1695),浙江余姚人。曾参加抗清斗争。后长期隐居。他的著作有《明夷待访录》、《明儒学案》等。《明夷待访录》鲜明地表达了他的民主思想,长期列为禁书。他的思想对垂死的封建制度是个有力的冲击,对我国后来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产生过一定的积极的影响。17世纪中后期,有人称它为“另一部《人权宣言》”。

(2)黄宗羲——猛烈抨击君主专制思想主张:材料一:人君者……以为天下利害之权皆出于我,我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屠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材料二:吾无天下之责,则吾在君为路人。出而仕於君也,不以天下为事,则君之仆妾也;以天下为事,则君之师友也。材料三: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以上材料体现了什么思想?①抨击君主专制、鼓吹君臣平等②限制君权。”法治“替代”人治;倡导言论自由,建立自下而上的监督机构(学校),带有民主主义色彩。③经济上:提出“工商皆本”2、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

(1)具有唯物思想的王夫之(2)猛烈抨击君主专制的黄宗羲(3)大力倡导经世致用的顾炎武顾炎武顾炎武(1613–1682),号亭林,江苏昆山人,参加过抗清斗争。晚年专志经学的研究。著有《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肇域志》等数十种著作。顾炎武的思想,在当时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对后世的影响很大。(1)强调社会责任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2)区别“亡国”与“亡天下”、“保国”与“保天下”。

“亡国”:改朝换代,政权变更。“亡天下”:民族、文化的沦亡,关系到整个民族的命运。(3)提出“经世致用”的治学主张:主张为学应求务实,致力于社会变革。(3)顾炎武——大力倡导经世致用

材料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亡天下奚辨?曰: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顾炎武《日知录》经世致用含义:“经世”的内涵是“经国济世”,强调要有远大理想抱负,志存高远,胸怀天下;“致用”的内涵是“学用结合”,强调要理论联系实际,脚踏实地,注重实效。思考:“经世致用”思想继承了儒家思想的什么特点?(敬鬼神而远之)积极入世,关注现实经世致用

△经世致用的思想有何影响?(课本)实事求是、博学考据的治学方法开清代考证学术之风。立足现实、学以致用的观念为后世提供了思想源泉。

清初他们以前所未有的犀利笔锋对以往正统宋明理学做出总结性批判,开创了具有深刻而新颖哲学观点、政治见解和批判、务实精神的一代进步思潮,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生机。——中国文化史

几位大师-—梨洲、顾亭林、王船山……,他们许多话,在过去二百多年间,大家熟视无睹,到这时忽然象电气一般把许多青年的心弦震得在跳。——梁启超

蔡元培曾言:“黄梨洲氏且得东方卢梭之目焉,是为学问界之势力”;陈天华将黄的地位抬得更高:“明末清初,中国有一个大圣人,实孟子以后的第一个人……他著的书有一种叫《明夷待访录》……比《民约论》的出书,还要早几十年哩”;孙中山亦曾将此书作为鼓励民众反清情绪、传播革命思想的载体并将之赠送给日本友人。—李泽岩明清之际思想家们挑战儒学正统的权威性,这还是不是儒学的新发展?试举例说明之。“仁政”、“民贵君轻”----批判君主专制,主张人民民主。“敬鬼神而远之”----经世致用根据上述材料,你如何看待明末清初活跃的思想局面现象?

(1)对君主专制的猛烈批判,使儒学的正统思想受到冲击;具有解放思想的历史进步性,有利于近代民主思想产生。

(2)没有从根本上动摇程朱理学作为文化主导的地位。

明清之际,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剧烈动荡的时期。当时,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尖锐,封建社会的危机日益加深,资本主义萌芽在某些地区出现并得到缓慢发展,自然科学也有了一定发展,在此形势下,涌现了一批进步思想家,对儒学文化进行深刻反省和理性的批判。,总结(2)经济上:反对重农抑商,主张工商皆本。(3)思想上:批判继承传统儒学,构筑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4)学术上:为学求务实,倡导经世致用。(1)政治上:反对君主专制,主张限制君权。思考:为何中国明末清初的批判思想没有形成像西欧启蒙运动波澜壮阔的景象?

1、明清之际的资本主义萌芽较为脆弱,使早期民主思想的产生、发展缺乏强有力的物质基础。

2、中国传统文化的束缚和影响。

3、高度强化的专制统治使早期民主思想未能形成完整的体系。历程历史背景代表人物思想主张历史影响创立和发展成为正统理学新阶段明清新发展社会大变革适应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需要三教合一,儒学面临危机。商品经济繁荣、资本主义萌芽;专制统治腐败、阶级矛盾尖锐;思想文化专制中国古代主流思想(儒家)的演变历程孔子孟子荀子董仲舒朱熹程颐、程颢陆九渊王阳明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仁、礼、为政以德仁政、民贵君轻礼法并施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大一统;君权神授,天人感应;三纲五常。理是万物本原,格物致知。心是万物本原,发明本心和内心反省。批判君主专制、提倡经世致用、工商皆本。孕育传统文化的政治思想和道德准则逐渐成为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的正统。利于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消极:三纲五常,扼杀人性。积极:注重气节、品德、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冲击君主专制,早期启蒙作用,启迪后世。你来填一填儒家思想的演变历程及其原因时代思想内容地位原因春秋仁、礼、为政以德不被重视要求恢复周礼有保守的一面。战国仁政、君轻民贵不被重视强调秩序和仁义,在战国大动乱的时代不可能获得重视。秦受压制秦崇尚法家,实行暴政西汉天人感应、君权神授独尊大一统得到巩固;专制主义政治体制大体定型;文化共同体基本形成,董仲舒对儒学的改造魏晋南北危机社会动荡;受佛教和道教的冲击宋明“理”“天理”复兴、重新确立正统中央集权进一步强化;儒学的新发展,更好地适应统治需要。明清受批判儒学呈现守旧、陈腐的习气;商品经济发展,人们追求个性企图冲破传统儒学的束缚。课堂练习1、关于李贽思想的评论,不正确的是

A、倡导个性自由发展B、否定宋明理学

C、批判三纲五常D、否定君主专制2、李贽提出人人都可以顺其“自然之性”,追求个性自由发展的思想冲击了理学的什么观念?

A、发明本心B、存天理、灭人欲

C、格物致知D、心即理也3、唐甄认为“自秦以来,凡为帝王者皆为贼也”。与这种思想相似的思想家是

A、顾炎武B、黄宗羲C、王夫之D、李贽DBB4、明清的思想批判的内容,主要包括①批判宋明理学②批判君主专制③批判重农抑商④批判八股取士

A①②③B②③④C②④D①②③④5、《明夷待访录》中载:“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这从根本上体现出

A、农民阶级反封建的强烈愿望。

B、封建社会末期商品经济发展的要求。

C、知识分子参与政权的愿望。

D、资本阶级对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