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广东省佛山市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仿真模拟卷(AB卷)含解析_第1页
2022-2023学年广东省佛山市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仿真模拟卷(AB卷)含解析_第2页
2022-2023学年广东省佛山市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仿真模拟卷(AB卷)含解析_第3页
2022-2023学年广东省佛山市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仿真模拟卷(AB卷)含解析_第4页
2022-2023学年广东省佛山市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仿真模拟卷(AB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2023学年广东省佛山市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仿真模拟卷

(A卷)

一、积累运用(24分)

1.(10分)班级举行以“青春•中国”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完成小题。

[阅读积累]颂美好情思,赏壮丽河山

古诗文里有美好的情趣与哲思,渗透在我们血脉里,成为我们的文化基因。请根据提示,

填写以下表格。

主题古诗文作者与出处

两情相悦,雅趣相投(1)______,琴瑟友之《诗经•关雎》

真挚友情,超越时空(2)______,_______o无为在歧路,儿女共王勃《送杜少府之任

沾巾。蜀州》

禅意悠悠,俗念皆空(3)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常建《题破山寺后禅

禅房花木深。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院》

O

傲骨铮铮,矢志不渝(4)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_______,_陆游《卜算子•咏梅》

O

悲悯苍生,甘愿奉献(5)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_______o杜甫《茅屋为秋风所

破歌》

大同社会,推己及人(6)______,_______o《礼记•大道之行也》

2.(4分)[演讲比赛]扬青春风采,抒强国之志

课本中有不少赞颂祖国壮丽河山、多彩民俗的散文。请根据拼音写出下列句子中的词语。

(1)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y6ngyu3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

T,但我却还以为船慢。

(2)融雪处裸露出大山焦黑的骨骼,有如刀削一般,Idngjido与层次毕现,富有

雕塑感。

第1页/总64页

(3)当它jidrdndrzhi的时候,世界出奇地寂静,以至使人感到对她十分陌生了。

(4)人常以柔情比水,但至柔至和的水一旦被压迫竟会这样nilbOkGG。

3.(6分)请你斟酌修改下面这篇演讲稿中的语段:

A.今天的我们生活在和平幸福的一个年代。因此我们拥有最美丽的青春。但纷至沓来的信

息让我们的心情变得浮躁,“佛系”文化又时时成为我们前行的羁绊。可是我们知道,即使

前路漫漫、荆棘丛生,我们也不能失去上下探求、披荆斩棘的信心与勇气,因为这风云变

幻的时代,赋予我们更大的责任。我们不仅要缅怀先辈为我们积攒的丰厚的历史经验,B.

我们更要站在文化的高峰上展望祖国未来的发展。修建一个像桃花源般美丽宁静、和谐富

足的生活环境。我们青年人是国家力量所在,希望所在。C.因此我们要把个人的梦想与国

家的前途紧紧地结合在一起,肩负起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社会和谐。挺起时

代脊梁。D.在新时代潮流的推动下,让我们有了不断完善白我、成就白我的力量,我们将

志存高远,脚踏实地,书写崭新的历史篇章!

(1)文段中加点词使用不恰当的选项是

A.纷至沓来

B.羁绊

C.风云变幻

D.缅怀

(2)下列对文段画线句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今天的我们生活在和平幸福的一个年代,因此我们拥有最美丽的青春。(将“一个”调整

到“和平幸福的”前面)

B.我们更要站在文化的高峰上展望祖国未来的发展,修建一个像桃花源般和平宁静、和谐

富足的生活环境。”(“修建”改成“营造”)

C.我们要把个人的梦想与国家的前途紧紧地结合在一起,肩负起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

民幸福、社会和谐,挺起时代脊梁。(将“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互换位置)

D.在新时代潮流的推动下,让我们有了不断完善自我、成就自我的力量,我们将志存高远,

脚踏实地,书写崭新的历史篇章!(删掉“让”)

第2页/总64页

4.(2分)[书法展示]展汉字之美,念忠勇英魂

你临摹了一幅抒发家国情怀的书法作品,但有的同学看不懂,请你用正楷字完整地抄写,

并加上标点符号。

*

¥

5.(2分)活动将要结束了,作为主持人的你需要用一种颜色表达对“青春•中国”这一主题

的理解。请按照示例,仿写句子。

示例:我们的青春是红色的,像那高踞枝头的木棉花,象征着我们为祖国奉献的热情。_

二、阅读(46分)

6.(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甲]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

人之手,骈死于槽杨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

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

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韩愈《马说》)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一食或尽粟一石

②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第3页/总64页

③策之不以其道

④执策而临之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②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乙]

秦穆公谓伯乐曰:“子之年长矣,子姓①有可使求马者乎?”伯乐对曰:“臣之子

皆下才也,可告以良马,不可告以天下之马也。臣有所与共担避薪菜②者,有九方皋,此

其于马,非臣之下也。请见之。”穆公见之,使行求马,三月而反报日:“已得之矣,在沙

丘。”穆公曰:“何马也?”对曰:“牝③而黄。”使人往取之,牡而骊④。报穆公,穆公

不说,召伯乐而谓之曰:“败矣子所使求马者色物北牡尚弗能知又何马之能知也?“伯乐

喟然太息日:“一至于此乎!是乃其所以千万臣而无数者也。若皋之所观,天机也,得其

精而忘其粗,在其内而忘其外。见其所见,不见其所不见;视其所视,而遗其所不视。若

皋之相者,乃有贵乎马者也。”马至,果天下之马也。

(选自《列子》,有删改)

注:①姓:指代家族,此处指子孙。②担耀薪菜:即担柴挑菜,指干粗活。③牝:雌性

鸟兽,下文的“牡”是指雄性鸟兽。④陶:纯黑色的马。

(3)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可告以良马/潭中鱼可百许头

B.臣有所与共担^薪菜者/选贤与能

C.召伯乐而谓之日/化而为鸟

D.见其所见/才美不外见

(4)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败矣子所使求马者色物牝牡尚弗能知又何马之能知也

(5)请根据[甲][乙]两篇选文回答问题。

①两文提到伯乐的用意有何不同?

②[乙]文中,伯乐评价九方皋比千里马还要宝贵,请分析其原因。

第4页/总64页

7.(10分)5月21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小满。学校开展“生活中的物候”主题小研讨,你

作为研讨的参与者,请完成小题中提出的任务。

材料一:

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

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不久,布谷鸟也来了。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

果实的时期。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北雁

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

雪载途的寒冬。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

排农事。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

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这样看来,

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这些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物候知识在我国起源很早。古代流

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到了近代,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

己经发展为一门科学,就是物候学。物候学记录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养育往来,如桃

花开、燕子来等自然现象,从而了解随着时节推移的气候变化和这种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

(选自竺可桢《大自然的语言》)

材料二:

小满是一个表征物候的节气,隶属夏季的第二个节气,也是夏季节气中升温速度最

快的一个。

所谓“小满”,在南方与北方的含义并不相同。在南方,小满是指雨水之盈。小满

节气期间,我国南方地区一般降雨多、雨量大。南上的暖湿气流与北下的冷空气在华南一

带交汇,在这里形成持续大范围的强降水,正如民谚所说:“小满,江河渐满。”此时节,

如果雨水偏少,即农谚中所谓“小满不满,干断田坎”“小满不满,芒种不管”,就是说小

满时田里如果蓄不满水,就可能造成田坎干裂,甚至芒种时也无法栽插水稻。

在北方,小满则是与小麦相关。此时,北方地区尚未进入雨季,降雨量很小或无雨,

第5页/总64页

而且往往是北方地区在二十四节气中日照时间最长的时期。北方的干空气比南方的湿空气

更容易被''加热",一些地方的气温上升得很快。我国北方地区农田以旱地为主,粮食作物

以小麦为主。时至小满节气,麦类等夏熟作物的籽粒已开始饱满,但还没有成熟,因而小

满之“满”,在北方,不是指降水,而是指小麦饱满程度。

材料三:

古人根据小满的气候特点,演绎出很多有趣的习俗。

比如,流传于浙江海宁一带的“抢水”。于黎明时分燃起火把,在水车基上吃麦糕、

麦饼、麦团,待执事者以鼓锣为号,众人同时踏动小河汉上事先装好的水车,数十辆一齐

转动,把河水引灌入田,以缓解旱情。这些习俗,都充分表达了古代人们对水利排灌的重

视。

“小满”不仅是节气,也是古人的人生态度。古人云:”四月中,小满者,物至于此,小

得盈满。”意味着自然万物还有向上生长的空间,生命也是如此,顺势而为,把握好尺度,

身体将获得新的能量。俗话说:“月满则亏,水满则溢。”一切达到极致后必然走下坡路。

大满并不是古人所追求的完美境界,而“小得盈满”,是将熟未熟还有发展的空间,还可以

“继长增高”,这恰好也是人生最好的状态。

(以上两则材料选自2022年5月21日《光明日报》,有删改)

(1)为了让更多的同学参与研讨,你准备将以上材料整合成一篇推文在学校公众号上发布,

总标题拟定为《小满说“满”》,请你再给这三则材料各拟一个小标题,引导同学们把握重

点。要求:每个标题不超过10个字。

-小标题①

小满说•'满”-小标题②

—小标题③---------

(2)以下是同学们所理解的物候知识,请选出与材料信息不相符的一项

A.草木荣枯、候鸟去来这些物候现象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周而复始。

B.古代劳动人民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并将其发展为物候学。

C.浙江海宁一带举行的“抢水”民俗活动,表达了劳动人民对小满时有丰沛雨量使农作物

顺利成长的希望。

第6页/总64页

D.古人追求“小满”的境界,认为“大满”则溢,而给自然万物留有生长的空间是最好的

人生状态。

(3)下面两幅宣传海报是“小满”当天的安全提示,请你向同学说明分别出自哪个地域,

并结合材料中的物候原理阐述其依据。

落实消防安全责任

做好麦收防火工作

甲图乙图

8.(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雪屋子

廉世广

①朋友邀我去他建在山里的雪屋子,我的心里竟有一份激动和向往。朋友在家乡搞冬季冰

雪旅游,雪屋子的创意是我提供的。

②这个创意来源于我小时候爷爷讲的一个故事。

③我爷爷年轻时喜欢打猎。爷爷说,那时候的冬天比现在冷,雪也比现在大,动物也比现

在多。打猎的最好时机是雪后初晴,一场大雪过后,大山就像被重新粉刷过了,洁白的雪

把原有的一切痕迹都清除了,这时,只要有动物出没,雪地上就会留下清晰的印迹。兔子

的脚印像梅花,梅花鹿的脚印像两片分开的树叶,狐狎的脚印像三叶草,泡子的脚印像蝴

蝶,黑熊的脚印很像人的脚印,野猪走过的地方像推土机,那种枫叶形状的脚印,就应该

是山鸡了。爷爷说,猎人们把动物的这些印迹叫“遛子”,他们打猎的时候,大多是码着这

些动物的遛子,一直跟踪到它们休息的地方。有时,因为码一个大动物的遛子,要翻过几

道山,越过几重岭。走到天黑了,怎么办?就在山谷里挖一个雪屋子,在里面住一宿。

④我对爷爷所讲的雪屋子非常感兴趣,问他,雪屋子大吗?不会塌吗?暖和吗?爷爷说,

第7页/总64页

他们上山打猎的时候,背匏里都装着小铁锹、绷带等物品。在山谷中,选一块积雪又厚又

实的地方,用小铁锹先挖出一个立面,然后清除立面前边的雪,再从立面往里挖,不一会

儿,一个洁白的雪屋子就挖成了。屋子不是很大,住一个人却是绰绰有余。因为地处山谷,

没有风,把背匏铺在地上,钻进睡袋,还是很暖和的。

⑤爷爷说,一个雪屋子,一个冬天往往会用上许多次,自己用,别的猎人也可以用。他说,

有一次,他在山上走累了,正好看到了山谷里的雪屋子,心想,这会儿我该好好歇一歇了。

他走近雪屋子,刚想钻进去,忽然发现里面有个动物,毛茸茸的,正躺在那里睡觉。他警

觉地把猎枪支上,如果是凶猛的动物,他会立即开枪。可是,他观察了一会儿,发现躺在

那里的是一只犯子。犯子性情温和,是食草动物,喜食灌木的嫩枝、芽、树叶和各种青草、

小浆果、蘑菇等,从不会伤害人,被老百姓称为傻狗子。

⑥真会享受啊!爷爷把枪收起来,自言自语。他掏出烟袋,抽了一袋烟,然后从背匏里掏

出帆布绷带,说,这回要逮个活的回去。

⑦狗子肉很香,泡子皮隔潮隔凉,很珍贵。

⑧爷爷正要动手的时候,发现狗子的肚皮下一拱一拱的,拱出个小脑袋,那是个小狗崽儿。

小犯崽儿见了爷爷,并不害怕,只是惊奇地用一双亮晶晶的眼睛看着他。

⑨爷爷说,他打了那么多年的猎,什么样的动物都打过,从没有心软过,可小狗崽儿那双

晶亮的眼睛却让他的心颤了一卜,他拿着绷带的手再也动不了了。很显然,这是一对母子,

小匏崽儿的母亲,那个傻泡子还不知道危险就在身边,仍在那里傻唾。爷爷想起不久前,

曾在这一带打过一只犯子,是雄性。那只泡子被打伤后,在雪地里爬行了二里多地才死去,

雪地上留下了斑斑血迹。也许,它就是这个小匏崽儿的父亲吧。

⑩爷爷背起枪,向山外走去。走了一会儿,他回过头,看见那对狗子母子俩正站在雪屋子

前向这边遥望。他转过身,雪屋子离他越来越远了。

⑪爷爷从此不再打猎了。爷爷说,他总觉得小犯崽儿那双眼睛在问他,我爸爸呢?

⑫那个雪屋子和雪屋子里发生的故事牢牢地扎根在我童年记忆里。

⑬就在几天前,我如愿到了朋友建在山里的雪屋子。也是山谷里,也是厚实的白雪。最先

映入我眼帘的,是雪屋子前那座雪雕;一个犯子母亲安详地卧在那里,小狗崽儿偎依在它

的怀中,脸上洋溢着幸福。我驻足在这座雪雕前,久久凝视。我说,这对泡子雕得真好!

第8页/总64页

⑭这不仅仅是一座雕塑,而是一个故事,一个美丽的故事。

(选自《北极光》2021年第6期,有删减)

(1)请梳理下列人物与“雪房子”有关的情节,把表格补充完整。

人物与“雪房子”有关的情节

爷爷爷爷会在打猎时挖雪房子休息。

①_______

“我”②_______

(2)第③段描写了各种动物的脚印,这样写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请结合选文作简要分析。

(3)批注是一种常用的读书方法,是阅读者自身感受的笔录。请思考小说几次提到小泡息

儿的“眼睛”的不同原因,为文中画线句分别作出批注。

①小独崽儿见了爷爷,并不害怕,只是用一双亮晶晶的眼睛惊奇地看着他。

②小狗崽儿那双晶亮的眼睛却让他的心颤了一下,他拿着绷带的手再也动不了了。

(4)如果你是一位“生态文明建设”的推动者,带领游客来到这个景点看见子雕塑,并讲

述这个故事,请你联系选文的情节与主题,向他们谈谈你对结尾句中“一个美丽的故事”

的理解。

三、作文(50分,含3分书写分)

9.(5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一一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

”最好的“戏”与最好的“豆”,是“乐土”留给少年迅哥儿成长的印记。对于“最好”这

个词语,正当少年的你们,相信也有某段经历、某种感悟、某种看法,值得回味与深思。

请以“最好的”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把题目补充完整;

(2)文体自选;

(3)不少于500字;

(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姓名和校名。

四、附加题(10分)

第9页/总64页

10.(10分)阅读下面的名著选段,完成小题。

[A]

你走后第二天,就想写信,怕你嫌烦,也就罢了。可是没一天不想着你,每天清早

六七点就醒,翻来覆去的睡不着,也说不出为什么。好像克利斯朵夫的母亲独自守在家里,

想起孩子童年一幕幕的形象一样,我和你妈妈老是想着你二三岁到六七岁间的小故事。一

一这一类的话我们不知有多少可以和你说,可是不敢说,你这个年纪是一切向前的,不愿

意回顾的;我们啰里啰唆的抖出你尿布时代的往事,会引起你的憎厌。孩子,这些我都很

懂得,妈妈也懂得。只是你的一切终身会印在我们脑海中,随时随地会浮起来,像一幅幅

的小品图画,使我们又快乐又惆怅。

[B]

我承认在某些romantic[浪漫底克]性格,这是无可避免的;但“无可避免”并不一

定就是艺术方面的理想;相反,有时反而是一个大累!为了艺术的修养,在heart[感情]过

多的人还需要尽量自制。中国哲学的理想,佛教的理想,都是要能控制感情,而不是让感

情控制。假如你能掀动听众的感情,使他们如醉如狂,哭笑无常,而你自己屹如泰山,像

调度千军万马的大将军一样不动声色,那才是你最大的成功,才是到了艺术与人生的最高

境界。

(节选自《傅雷家书》)

(1)“冷读”要求阅读时冷静平和,抓住要点,深入理解;“热读”要求阅读时调动感情,

一气贯之,感同身受。上面两个文段中,适合“冷读”的是选段,适合“热读”

的是选段。

(2)美学家叶郎评价傅雷“视其色如春阳之温,听其言如时雨之润”。在书信中,傅雷兼

有父亲、朋友、导师等多重身份,请你结合A、B两个文段简要分析。

(3)为了让同学们多角度探究《傅雷家书》,语文老师向全班同学征集《傅雷家书》的探

究专题。请你设计两个专题名称,并简要说明设计理由。

第10页/总64页

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积累运用(24分)

1.(10分)班级举行以“青春•中国”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完成小题。

[阅读积累]颂美好情思,赏壮丽河山

古诗文里有美好的情趣与哲思,渗透在我们血脉里,成为我们的文化基因。请根据提示,

填写以下表格。

主题古诗文作者与出处

两情相悦,雅趣相投(1)窈窕淑女,琴瑟友《诗经•关雎》

真挚友情,超越时空(2)海内存知己,天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

女共沾巾。

禅意悠悠,俗念皆空(3)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

人心。万籁此都寂,_

但余钟磬音。

傲骨铮铮,矢志不渝(4)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陆游《卜算子•咏梅》

妒。零落成泥碾作尘,.

只有香如故。

悲悯苍生,甘愿奉献(5)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一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大同社会,推己及人(6)故人不独亲其亲,_《礼记•大道之行也》

不独子其子。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

中,做好积累,根据语境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

第11页/总64页

答案:

(1)窈窕淑女(注意“窈窕”的书写)

(2)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3)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注意“磬”的书写)

(4)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5)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6)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点评】为了保证在默写名句时不出错,关键还是平时要加强背诵和记忆,准确书写。下

面几种方法可供借鉴。

1.保持良好的心态,培养识记兴趣。

2.多种方式相结合,提高识记效果。

3.提倡使用名句,巩固识记成果。

4.留心特别词句,规避识记误区。

2.(4分)[演讲比赛]扬青春风采,抒强国之志

课本中有不少赞颂祖国壮丽河山、多彩民俗的散文。请根据拼音写出下列句子中的词语。

(1)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vbngvu。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

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

(2)融雪处裸露出大山焦黑的骨骼,有如刀削一般,Idngjido与棱角层次毕现,富有

雕塑感。

(3)当它iidrdnGrzhi戛然而止的时候,世界出奇地寂静,以至使人感到对她十分陌

生了。

(4)人常以柔情比水,但至柔至和的水一旦被压迫竟会这样nilbii履©怒不可遏。

【分析】本题考查根据拼音写汉字。需要学生在平时读课文时,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注

意读音、字形,并注意在具体语境中体会读音及书写。

答案:

(1)踊跃

(2)棱角

第12页/总64页

(3)戛然而止

(4)怒不可遏

【点评】汉字的音与形是密不可分的,大部分汉字字形不同,读音不同,意义不同,但汉

字中又存在着很多的多音字、形近字和形声字,不易区分。因此,平时学习中对字音与字

形辨析要到位,努力做到不误读,不误解,不误写。

3.(6分)请你斟酌修改下面这篇演讲稿中的语段:

A.今天的我们生活在和平幸福的一个年代。因此我们拥有最美丽的青春。但纷至沓来的信

息让我们的心情变得浮躁,“佛系”文化又时时成为我们前行的羁绊。可是我们知道,即使

前路漫漫、荆棘丛生,我们也不能失去上下探求、披荆斩棘的信心与勇气,因为这风云变

幻的时代,赋予我们更大的责任。我们不仅要缅怀先辈为我们积攒的丰厚的历史经验,B.

我们更要站在文化的高峰上展望祖国未来的发展。修建一个像桃花源般美丽宁静、和谐富

足的生活环境。我们青年人是国家力量所在,希望所在。C.因此我们要把个人的梦想与国

家的前途紧紧地结合在一起,肩负起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社会和谐。挺起时

代脊梁。D.在新时代潮流的推动下,让我们有了不断完善自我、成就自我的力量,我们将

志存高远,脚踏实地,书写崭新的历史篇章!

(1)文段中加点词使用不恰当的选项是D

A.纷至沓来

B.羁绊

C.风云变幻

D.缅怀

(2)下列对文段画线句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C

A.今天的我们生活在和平幸福的一个年代,因此我们拥有最美丽的青春。(将“一个”调整

到“和平幸福的”前面)

B.我们更要站在文化的高峰上展望祖国未来的发展,修建一个像桃花源般和平宁静、和谐

富足的生活环境。”(“修建”改成“营造”)

C.我们要把个人的梦想与国家的前途紧紧地结合在一起,肩负起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

民幸福、社会和谐,挺起时代脊梁。(将“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互换位置)

第13页/总64页

D.在新时代潮流的推动下,让我们有了不断完善自我、成就自我的力量,我们将志存高远,

脚踏实地,书写崭新的历史篇章!(删掉“让”)

【分析】(1)本题考查词语运用。

ABC.正确。

D.有误,“缅怀”追念;追想,和“经验”不能搭配,应改为“吸取”。

故选:D。

(2)本题考查修改病句。

ABD.正确。

C.有误,“肩负起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社会和谐”成分残缺,应在“和谐”后

面加“的重任

故选:Co

答案:

(1)D

(2)C

【点评】综合读写就是灵活地联系生活,联系社会实际,考查学生在一个具体情境中综合

运用语文的能力,看学生是否可以发现问题,是否可以简洁、流畅地表达自己的见解。

4.(2分)[书法展示]展汉字之美,念忠勇英魂

你临摹了一幅抒发家国情怀的书法作品,但有的同学看不懂,请你用正楷字完整地抄写,

并加上标点符号。

阳q

祝MI

挽T

*</;

?冬

第14页/总64页

【分析】本道题考查学生的汉字的赏析及书写能力。属于基础题。

答案: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点评】汉字书写是语文学习的基本功,要注意加强。

5.(2分)活动将要结束了,作为主持人的你需要用一种颜色表达对“青春•中国”这一主题

的理解。请按照示例,仿写句子。

示例:我们的青春是红色的,像那高踞枝头的木棉花,象征着我们为祖国奉献的热情。_

我们的青春是绿色的,像那漫山遍野的草木,象征着祖国明天美好的希望。

【分析】本道题考查学生的语句仿写能力。仿写句子就是根据所提供的语言材料,在语意、

句式、修辞、语气等方面进行模拟仿写。

本题考查仿写句子。解答此题,要注意例句的句式特点。例句是“我们的青春是……的,

像那……,象征着……”的形式,仿写的句子要和例句保持一致。前后分句间语意上要有

关联。

答案示例:

我们的青春是绿色的,像那漫山遍野的草木,象征着祖国明天美好的希望。

【点评】解答仿写类题目,要注意分析例句的结构特点,抓住语境中陈述对象的特点和作

者的情感倾向,组织答案即可。

二、阅读(46分)

6.(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甲]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

人之手,骈死于槽杨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

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

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韩愈《马说》)

第15页/总64页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一食或尽粟一石有时

②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喂养

③策之不以其道用马鞭赶

④执策而临之跟前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②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乙]

秦穆公谓伯乐曰:“子之年长矣,子姓①有可使求马者乎?”伯乐对曰:“臣之子

皆下才也,可告以良马,不可告以天下之马也。臣有所与共担^薪菜②者,有九方皋,此

其于马,非臣之下也。请见之。”穆公见之,使行求马,三月而反报日:“已得之矣,在沙

丘。”穆公日:“何马也?”对曰:“牝③而黄。”使人往取之,牡而骊④。报穆公,穆公

不说,召伯乐而谓之曰:“败矣子所使求马者色物北牡尚弗能知又何马之能知也?”伯乐

喟然太息曰:“一至于此乎!是乃其所以千万臣而无数者也。若皋之所观,天机也,得其

精而忘其粗,在其内而忘其外。见其所见,不见其所不见;视其所视,而遗其所不视。若

皋之相者,乃有贵乎马者也。”马至,果天下之马也。

(选自《列子》,有删改)

注:①姓:指代家族,此处指子孙。②担建薪菜:即担柴挑菜,指干粗活。③牝:雌性

鸟兽,下文的“牡”是指雄性鸟兽。④骊:纯黑色的马。

(3)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C

A.可告以良马/潭中鱼可百许头

B.臣有所与共担^薪菜者/选贤与能

C.召伯乐而谓之日/化而为鸟

D.见其所见/才美不外见

(4)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败矣子所使求马者色物牝牡尚弗能知又何马之能知也

第16页/总64页

(5)请根据[甲][乙]两篇选文回答问题。

①两文提到伯乐的用意有何不同?

②[乙]文中,伯乐评价九方皋比千里马还要宝贵,请分析其原因。

【分析】参考译文:

[甲]

世上有了伯乐,然后才会有千里马。千里马经常有,可是伯乐却不会经常有。因此

即使有千里马,也只能在仆役的手里受屈辱,和普通的马并列死在马厩里,不能以千里马

著称。

一匹日行千里的马,一顿有时能吃一石粮食。养马的人不知道它有日行千里的能力而

去喂养它。这样的马即使有日行千里的能力,却吃不饱,力气不足,它的才能和好的素质

也就不能表现出来,想要和一般的马一样尚且办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用马鞭赶它,却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的方法;喂它却不能让它竭尽才能;

听它嘶叫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反而拿着鞭子走到它跟前时,说:“天下没有千里马!”

唉!难道果真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吧!

[乙]

秦穆公问伯乐:“您的年岁已高,子孙中有可以派出去寻求天下好马的人吗?”伯乐

回答说:“一般的好马可以根据形貌筋骨来识别,千里马的体态特征恍惚迷离,很不容易

识别,象这样的马,奔跑得非常快,奔跑时不会扬起尘土,也不会留下蹄印。我的子孙都

是一般的人才,能够教会他们识别一般的好马,无法教会他们识别天下特出的千里马。我

有一个曾在一起扛过东西打过柴草的朋友,叫九方皋。这个人对于马的识别能力不在我之

下,请您使他来谒见您吧。”穆公召见了九方皋,派遣他外出去寻求千里马,三个月后返回

禀报说:“已经在沙丘寻得千里马”。穆公问:”是什么样的马?"九方皋回答:“是一匹

黄色的母马穆公派人去沙丘取马,却是一匹黑色的公马。穆公很不高兴,召见伯乐并告

诉他:“你所推荐的相马的人真糟糕,连毛色雌雄尚且不能辨别,又如何能够识别千里马

呢?”伯乐长长地叹息,道:”竟然到了这种地步了吗?这正是他超过我千万倍还远远不

止的地方啊。九方皋所观察到的,是天下的机妙啊。他看到千里马的机妙而忘记其粗略的

外表,观察到了千里马的机妙所在而忽略其毛色雌雄,看见了他所应当看见的地方,而没

第17页/总64页

有看见他不必看见的地方。象九方皋这种善干辨别千里马的人,实在有比千里马更宝贵的

地方啊!”马取来后,果然是一匹千里马。

(1)本题考查对词语含义的理解。

①句意:一顿有时能吃一石粮食。或,有时。

②句意:不知道它有日行千里的能力而去喂养它。食,喂养。

③句意:用马鞭赶它,却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的方法。策,用马鞭赶。

④句意:拿着鞭子走到它跟前。临,跟前。

(2)本题考查句子翻译的能力。

①重点词:且,尚且;常马,一般的马;安,怎么;千里,行千里。译文:想要和一般的

马一样尚且办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②重点词:食,喂养;尽,竭尽;材,同“才”,才能;通,通晓。译文:喂它却不能让它

竭尽才能;听它嘶叫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

(3)本题考查对一词多义的辨析能力。

A.能够/大约

B.和/同“举”,举荐

C.连词,表承接/连词,表承接

D.看见/同“现”,表现

故选:Co

(4)本题考查断句。句意:你所派遣的找马人,毛色雌雄尚且不能知道,又能知道什么马?

据此可以断为:败矣/子所使求马者/色物牝牡尚弗能知/又何马之能知也?

(5)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能力。

①由“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

人之手,骈死于槽析之间,不以千里称也”可知,甲文提到伯乐是为了说明千里马和伯乐

的关系,是对伯乐的依赖关系。由“臣有所与共担耀薪菜者,有九方皋,此其于马,非臣

之下也。请见之”可知,乙文提到伯乐是为了引出九方皋。

②由“一至于此乎!是乃其所以千万臣而无数者也。若皋之所观,天机也,得其精而忘其

粗,在其内而忘其外。见其所见,不见其所不见;视其所视,而遗其所不视”可知,九方

第18页/总64页

皋独具慧眼,能看出事物的实质。

答案:

(1)①有时②喂养③用马鞭赶④跟前

(2)①想要和一般的马一样尚且办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②喂它却不能让它竭尽才能;听它嘶叫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

(3)C

(4)败矣/子所使求马者/色物牝牡尚弗能知/又何马之能知也?

(5)①甲文提到伯乐是为了说明千里马和伯乐的关系,是对伯乐的依赖关系。乙文提到伯

乐是为了引出九方皋。

②九方皋独具慧眼,能看出事物的实质。

【点评】文言文内容理解题,解题方法:

①引用原文句子回答。

②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

③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

7.(10分)5月21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小满。学校开展“生活中的物候”主题小研讨,你

作为研讨的参与者,请完成小题中提出的任务。

材料一:

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

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不久,布谷鸟也来了。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

果实的时期。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北雁

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

雪载途的寒冬。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

排农事。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

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这样看来,

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这些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物候知识在我国起源很早。古代流

第19页/总64页

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到了近代,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

已经发展为一门科学,就是物候学。物候学记录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养育往来,如桃

花开、燕子来等自然现象,从而了解随着时节推移的气候变化和这种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

(选自竺可桢《大自然的语言》)

材料二:

小满是一个表征物候的节气,隶属夏季的第二个节气,也是夏季节气中升温速度最

快的一个。

所谓''小满",在南方与北方的含义并不相同。在南方,小满是指雨水之盈。小满

节气期间,我国南方地区一般降雨多、雨量大。南上的暖湿气流与北下的冷空气在华南一

带交汇,在这里形成持续大范围的强降水,正如民谚所说:“小满,江河渐满。”此时节,

如果雨水偏少,即农谚中所谓“小满不满,干断田坎”“小满不满,芒种不管”,就是说小

满时田里如果蓄不满水,就可能造成田坎干裂,甚至芒种时也无法栽插水稻。

在北方,小满则是与小麦相关。此时,北方地区尚未进入雨季,降雨量很小或无雨,

而且往往是北方地区在二十四节气中日照时间最长的时期。北方的干空气比南方的湿空气

更容易被''加热",一些地方的气温上升得很快。我国北方地区农田以旱地为主,粮食作物

以小麦为主。时至小满节气,麦类等夏熟作物的籽粒已开始饱满,但还没有成熟,因而小

满之“满”,在北方,不是指降水,而是指小麦饱满程度。

材料三:

古人根据小满的气候特点,演绎出很多有趣的习俗。

比如,流传于浙江海宁一带的‘'抢水"。于黎明时分燃起火把,在水车基上吃麦糕、

麦饼、麦团,待执事者以鼓锣为号,众人同时踏动小河汉上事先装好的水车,数十辆一齐

转动,把河水引灌入田,以缓解旱情。这些习俗,都充分表达了古代人们对水利排灌的重

视。

“小满”不仅是节气,也是古人的人生态度。古人云:“四月中,小满者,物至于此,小

得盈满意味着自然万物还有向上生长的空间,生命也是如此,顺势而为,把握好尺度,

身体将获得新的能量。俗话说:“月满则亏,水满则溢。”一切达到极致后必然走下坡路。

第20页/总64页

大满并不是古人所追求的完美境界,而“小得盈满”,是将熟未熟还有发展的空间,还可以

“继长增高”,这恰好也是人生最好的状态。

(以上两则材料选自2022年5月21日《光明日报》,有删改)

(1)为了让更多的同学参与研讨,你准备将以上材料整合成一篇推文在学校公众号上发布,

总标题拟定为《小满说“满”》,请你再给这三则材料各拟一个小标题,引导同学们把握重

点。要求:每个标题不超过10个字。

-小标题①

小满说“满”-小标题②

_小标题③---------

(2)以下是同学们所理解的物候知识,请选出与材料信息不相符的一项B

A.草木荣枯、候鸟去来这些物候现象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周而复始。

B.古代劳动人民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并将其发展为物候学。

C.浙江海宁一带举行的“抢水”民俗活动,表达了劳动人民对小满时有丰沛雨量使农作物

顺利成长的希望。

D.古人追求“小满”的境界,认为“大满”则溢,而给自然万物留有生长的空间是最好的

人生状态。

(3)下面两幅宣传海报是“小满”当天的安全提示,请你向同学说明分别出自哪个地域,

并结合材料中的物候原理阐述其依据。

第21页/总64页

落实消防安全责任

做好麦收防火工作

甲图乙图

【分析】本题是关于“二十四节气”的材料阅读题。第一题考查小标题的拟写能力,第二

题考查材料内容的理解与辨析能力,第三题考查信息的提取能力。

(1)①结合”这些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可得:“小满”所指物候;

②结合“所谓‘小满',在南方与北方的含义并不相同”可得:“小满”南北含义;③结

合”古人根据小满的气候特点,演绎出很多有趣的习俗”可得:“小满”相关习俗。

(2)ACD.正确。

B.有误,“物候学”是近代所创,并非古代劳动人民所创立。

故选:Bo

(3)结合“在南方,小满是指雨水之盈。小满节气期间,我国南方地区一般降雨多、雨量

大。南上的暧湿气流与北下的冷空气在华南一带交汇,在这里形成持续大范围的强降水”

以及甲图中“雨大尽量不外出”“路面行走需留神”可知出自南方。结合”在北方,小满则

是与小麦相关。此时,北方地区尚未进入雨季,降雨量很小或无雨”“我国北方地区农田以

旱地为主,粮食作物以小麦为主。时至小满节气,麦类等夏熟作物的籽粒已开始饱满”以

及乙图中的“小麦”“消防”等提示可知出自北方。

答案:

(1)“小满”所指物候;“小满”南北含义;“小满”相关习俗。

(2)B»

第22页/总64页

(3)甲图出自南方,乙图出自北方。在小满时节,南方雨水充裕,路湿地滑,所以应减少

出行:北方正值小麦丰收,天气干燥炎热,容易引起火灾,所以要做好防火工作。

【点评】信息的提取与概括是中考中常见的语言运用题,它要求考生在读懂材料之后,把

最核心的信息提取出来进行有机组合,并要求简明扼要。

8.(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雪屋子

廉世广

①朋友邀我去他建在山里的雪屋子,我的心里竟有一份激动和向往。朋友在家乡搞冬季冰

雪旅游,雪屋子的创意是我提供的。

②这个创意来源于我小时候爷爷讲的一个故事。

③我爷爷年轻时喜欢打猎。爷爷说,那时候的冬天比现在冷,雪也比现在大,动物也比现

在多。打猎的最好时机是雪后初晴,一场大雪过后,大山就像被重新粉刷过了,洁白的雪

把原有的一切痕迹都清除了,这时,只要有动物出没,雪地上就会留下清晰的印迹。兔子

的脚印像梅花,梅花鹿的脚印像两片分开的树叶,狐狸的脚印像三叶草,泡子的脚印像蝴

蝶,黑熊的脚印很像人的脚印,野猪走过的地方像推土机,那种枫叶形状的脚印,就应该

是山鸡了。爷爷说,猎人们把动物的这些印迹叫“遛子”,他们打猎的时候,大多是码着这

些动物的遛子,一直跟踪到它们休息的地方。有时,因为码一个大动物的遛子,要翻过几

道山,越过几重岭。走到天黑了,怎么办?就在山谷里挖一个雪屋子,在里面住一宿。

④我对爷爷所讲的雪屋子非常感兴趣,问他,雪屋子大吗?不会塌吗?暖和吗?爷爷说,

他们上山打猎的时候,背匏里都装着小铁锹、绷带等物品。在山谷中,选一块积雪又厚又

实的地方,用小铁锹先挖出一个立面,然后清除立面前边的雪,再从立面往里挖,不一会

儿,一个洁白的雪屋子就挖成了。屋子不是很大,住一个人却是绰绰有余。因为地处山谷,

没有风,把背匏铺在地上,钻进睡袋,还是很暧和的。

⑤爷爷说,一个雪屋子,一个冬天往往会用上许多次,自己用,别的猎人也可以用。他说,

有一次,他在山上走累了,正好看到了山谷里的雪屋子,心想,这会儿我该好好歇一歇了。

他走近雪屋子,刚想钻进去,忽然发现里面有个动物,毛茸茸的,正躺在那里睡觉。他警

觉地把猎枪支上,如果是凶猛的动物,他会立即开枪。可是,他观察了一会儿,发现躺在

第23页/总64页

那里的是一只狗子。匏子性情温和,是食草动物,喜食灌木的嫩枝、芽、树叶和各种青草、

小浆果、蘑菇等,从不会伤害人,被老百姓称为傻狗子。

⑥真会享受啊!爷爷把枪收起来,自言自语。他掏出烟袋,抽了一袋烟,然后从背匏里掏

出帆布绷带,说,这回要逮个活的回去。

⑦狗子肉很香,泡子皮隔潮隔凉,很珍贵。

⑧爷爷正要动手的时候,发现犯子的肚皮下一拱一拱的,拱出个小脑袋,那是个小狗崽儿。

小犯崽儿见了爷爷,并不害怕,只是惊奇地用一双亮晶晶的眼睛看着他。

⑨爷爷说,他打了那么多年的猎,什么样的动物都打过,从没有心软过,可小狗崽儿那双

晶亮的眼睛却让他的心颤了一下,他拿着绷带的手再也动不了了。很显然,这是一对母子,

小独崽儿的母亲,那个傻泡子还不知道危险就在身边,仍在那里傻睡。爷爷想起不久前,

曾在这一带打过一只犯子,是雄性。那只独子被打伤后,在雪地里爬行了二里多地才死去,

雪地上留下了斑斑血迹。也许,它就是这个小犯崽儿的父亲吧。

⑩爷爷背起枪,向山外走去。走了一会儿,他回过头,看见那对狗子母子俩正站在雪屋子

前向这边遥望。他转过身,雪屋子离他越来越远了。

⑪爷爷从此不再打猎了。爷爷说,他总觉得小独崽儿那双眼睛在问他,我爸爸呢?

⑫那个雪屋子和雪屋子里发生的故事牢牢地扎根在我童年记忆里。

⑬就在几天前,我如愿到了朋友建在山里的雪屋子。也是山谷里,也是厚实的白雪。最先

映入我眼帘的,是雪屋子前那座雪雕;一个狗子母亲安详地卧在那里,小狗崽儿偎依在它

的怀中,脸上洋溢着幸福。我驻足在这座雪雕前,久久凝视。我说,这对泡子雕得真好!

⑭这不仅仅是一座雕塑,而是一个故事,一个美丽的故事。

(选自《北极光》2021年第6期,有删减)

(1)请梳理下列人物与“雪房子”有关的情节,把表格补充完整。

人物与“雪房子”有关的情节

爷爷爷爷会在打猎时挖雪房子休息。

①在雪房子里遇到的“狗子”母子,让爷爷决心不再打猎。

“我”②雪屋子里扎根在“我”的记忆里,并使我萌发了建“雪房子”的创意。

(2)第③段描写了各种动物的脚印,这样写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请结合选文作简要分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