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诃夫与易卜生的戏剧课件_第1页
契诃夫与易卜生的戏剧课件_第2页
契诃夫与易卜生的戏剧课件_第3页
契诃夫与易卜生的戏剧课件_第4页
契诃夫与易卜生的戏剧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契诃夫的自然主义戏剧易卜生的观念剧(TheaterofIdeas)

契诃夫的自然主义戏剧易卜生的观念剧(TheaterofI1契诃夫(1860-1904)契诃夫(1860-1904)2一、生平与创作安东·巴甫洛维奇·契诃夫(1860-1904),出生于俄国斯托夫省塔甘罗格市一个小商人家庭。一、生平与创作安东·巴甫洛维奇·契诃夫(1860-1904)3契诃夫:悲剧逆转为“欢乐的喜剧,甚至是滑稽的笑剧”

医师的职业

契诃夫跻身第一批自然主义者之列

戏剧中自然主义所使用的对话不会使用浮夸的言词、华丽的辞藻、韵文,以及大段台词。自然主义对白听起来就像是真的人在说话,而它的情节则常常就像是真实生活的流动,它放弃了过去戏剧作品的紧凑结构。此外,契诃夫还放弃了只关注一个中心人物的戏剧创作手法,他更愿意塑造一群人,表现他们的行动和相互影响。在他的作品中,几乎所有的人物在某个时刻都会得到人们的同情和理解。契诃夫的戏剧是一个致力于行医的人所获得的洞见的折射。他的洞见来自于他对各式各样的病人的倾听、观察,并且,他还不愿对他们做出轻易的道德判断。

契诃夫:悲剧逆转为“欢乐的喜剧,甚至是滑稽的笑剧”医师的职41891年后,契诃夫将重心转向戏剧创作。在戏剧创作方面,高尔基、莫斯科艺术剧院的创始人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等人已经看出他的重要性,但契诃夫作为戏剧家的世界性地位,直到20世纪60年代才得到公认。为了能够呈现契诃夫新的戏剧形式,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必须要重新创造出一种全新的表演艺术。

1、自然主义剧作家(晚期创作)1891年后,契诃夫将重心转向戏剧创作。1、自然主义剧作家(5戴夹鼻眼镜,留山羊胡的契诃夫在小说创作方面,他以中、短篇小说与写长篇巨著《战争与和平》的列夫·托尔斯泰齐名。在戏剧创作方面,除了莎士比亚,契诃夫是作品在全世界上演次数最多的戏剧家。2004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为“契诃夫年”。点评戴夹鼻眼镜,留山羊胡的契诃夫在小说创作方面,他以中、短篇小说6《草原》分水岭之作

一个九岁孩子的视角自然美和人的生存渴望之间的对比、落差小说的主题:作为生命容器的大自然是如此令人迷恋、陶醉,但这美丽器皿中盛放的竟是无数的劳作的艰辛与人事的酸楚以及命运的粗粝与乖张。《草原》分水岭之作一个九岁孩子的视角7《草原》分水岭之作喝粥的时候,大家沉默着思索刚刚听到的故事。生活是可怕而美妙的,因此在俄国不管是讲多么可怕的故事,不管你怎么用土匪窝、大刀和奇迹装饰这个故事,这个故事在听众心目中总会觉得是真实的,只有饱学之士才会投以怀疑的目光,而且即使这种人也是保持沉默的。路边的十字架,黑糊糊的羊毛捆,辽阔的原野和篝火旁边这些人的遭遇——这一切本身即使那么美妙而可怕的,以致故事或童话的种种幻想相形之下黯然失色,而同生活融合到了一起。《草原》分水岭之作喝粥的时候,大家沉默8《草原》分水岭之作这部小说怎看起来“没有开头、没有情节、没有结尾、没有思想”,明显不符合俄罗斯古典叙事文学传统。另一些文学家却对《草原》赞赏备至,其中包括柯罗连科、萨尔蒂科夫—谢德林等,也包括比契诃夫年长五岁的迦尔洵。契诃夫笔下的草原,笼罩着一股巨大而不朽的宗教苦难气息和命运神秘氛围。当你久久凝视深邃的天空时,不知为什么思绪和心灵都会意识到孤独。你会感到自己是绝对的孤独的,以前被你看做亲人和朋友的人现在都离得无限遥远,毫无价值。从天上俯视了亿万年的星星,神秘莫测的天空以及暮霭,对人的短暂一生都是冷漠无情的;当你面对着他们,想参透它们的玄机时,它们的沉默压抑着你的心灵;这时你会想到在墓穴里等着我的每个人的孤独,你会觉得生命的实质是绝望的,可怕的。《草原》分水岭之作这部小说怎看起来“没有开头、没有情节、没有9《草原》分水岭之作但忧郁黑夜里也会有歌声,也会有橘红色的神明的篝火,像严肃中分泌出的微笑,荆丛中爆绽出的花……那个因爱情而激动得无法入睡,不得不深夜里起身,不得不游荡着寻找篝火,急于向陌生人诉说自己幸福的新郎康斯坦丁。不知道是火光闪烁造成的,还是因为大家都想首先看清来人的脸,反正结果很奇怪,人们第一眼看到的却不是脸,不是穿戴,而是笑容。这是一种非常和善、开朗、温情的微笑,像被唤醒的婴儿;这是一种具有感染力的微笑。对这种微笑,很难不报以同样的微笑。《草原》分水岭之作但忧郁黑夜里也会有歌声,也会有橘红色的神明10《草原》分水岭之作把自己从前苦追不到“喜鹊”的经历说出来九岁的叶戈鲁什卡也跟大家一样感到惆怅,并冥想那个漂亮的伯爵夫人来了……叶戈鲁什卡跟大家一样也感到惆怅。他回到自己的车上,爬到羊毛捆上躺下了。他凝视着天空,想着幸福的康斯坦丁和他的妻子。人们为什么结婚呢?这个世界上要女人干什么?他给自己提出一些模糊的问题,他想:假如身边总生活着一个温存、快活、漂亮的女人,男人大概会感到很好的。他的脑海里不知为什么浮现出了德拉尼次卡娅伯爵夫人的身影,心想:跟这样女人一起生活一定很愉快;他也许会高兴地娶她,假如不是那么令人难为情的话。他想起了她的眉毛、瞳仁、马车、带骑士的座钟……寂静温暖的夜俯到他身上,在他耳边悄悄地说些什么;他觉得正是那个漂亮女人俯身笑看着他,想吻……《草原》分水岭之作把自己从前苦追不到“喜鹊”的经历说出来11城市外面有草原:王晓明读契诃夫的《草原》

采用小孩和成人混杂叙事第一章写活动草原,第二章呈现正午的寂静,第三章写夜晚的暗和明,第四章写大道和赶车人,第五章写在河边,第六章写星空下的沉默,第七章写暴风雨。自然还是风景契诃夫笔下草原,就是俄国大地,就是俄罗斯人民,就是俄国人的生活世界。读《草原》,只要读进去了,我们就会变得非常敏感,一句对话,一片树荫,都会让人想到很多东西,想得很远很远。我们似乎和草原上上的这些人一起,体验到了人生世界的无垠广阔和深邃,即便苦恼和悲哀,也是茫茫无边……城市外面有草原:王晓明读契诃夫的《草原》采用小孩和成人混杂122、《三姊妹》初步分析

娥尔加、玛莎和衣丽娜。

她们必须要忍受日常生存的单调无聊。契诃夫在一封信中说,一个人能够寄希望于生活会得到改善是一件美丽的事,但是,他们知道生活并不会有任何改变。记录自己发现到的现实,让人物之间的相互影响占据着戏剧的中心。2、《三姊妹》初步分析娥尔加、玛莎和衣丽娜。她们必须要忍132、《三姊妹》初步分析

俄国著名戏剧家丹钦科把此剧的“种子”(即主题)归结为:“对于美好生活的渴望”——“回到莫斯科去”的希望。“戏剧情调”比“戏剧情节”还要引人注目。第一幕开头是阳光灿烂的春天,第四幕结尾则是秋风扫落叶的日子。爱情在滋长;爱情随之落空。契诃夫通过舞台指示对三姐妹各自的服装设计作了象征性的区分:奥尔加身穿着蓝色的女子中学教员的制服裙……玛莎穿着黑裙子,膝上放着帽子,正在读书;伊琳娜穿着白裙子在沉思。娜塔莎穿着水红色的衣服,系着绿色腰带进来。2、《三姊妹》初步分析俄国著名戏剧家丹钦科把此剧的“种子”142、《三姊妹》初步分析

“回到莫斯科去”的愿望作为一个诗意的象征。

在第四幕中化悲情为抒情,是契诃夫散文式风格的范例。

即将死去的图森巴赫说了一段最为抒情的台词:“我好像第一次在生活中看到这些云杉、槭树和白桦树,它们的好奇地看着我,好像在等待着会有什么事情发生似的。多么美丽的树啊,实际上,在它们身旁的生活也应该是何等美丽啊!……”

剧本结尾时,三姐妹依偎在一起,大姐奥尔加的那段更是把契诃夫式的抒情表现得淋漓尽致:(拥抱两个妹妹)军乐奏得多么欢快,多有朝气啊,让人真想活下去!啊,我的天!时间流逝,我们会永远消失,会被忘记,忘记我们的脸,声音,和我们曾经是姐妹几个。可是我们的痛苦,都会化成我们后代人的愉悦,幸福与和平会降临到未来的人间,那时候他们都会怀着感激,追忆我们现在的人们!唉,我亲爱的妹妹,我们的生命还没完结,我们还要活下去啊!军乐奏得这么欢快,仿佛再过去一会儿我们就会知道我们为什么活着,为什么痛苦……如果我们能知道,如果能知道该多好啊!……2、《三姊妹》初步分析“回到莫斯科去”的愿望作为一个诗意的153、莱昂内尔·特里林(LionelTrilling)的问题

契诃夫充分考虑了人类生活中不曾为悲剧作家关注的一个要素——环境他们的绝望不幸并非某个事件或某次灾难性打击的结果,而是生活本身的情形,曾经应许的所有愉悦和满足都在缓慢无情地消退。“欢乐的喜剧,甚至是滑稽的笑剧”契诃夫本人从来都弄不清楚这个怪异见地的确切含义。他的言说对象并非批评家或文学理论家,而是演员。3、莱昂内尔·特里林(LionelTrilling)的问题163、莱昂内尔·特里林(LionelTrilling)的问题

言说对象并非批评家或文学理论家,而是演员,我们对其意义的理解大多取决于表演风格——取决于演员们使情感交流复杂化的能力。

如果以喜剧风格的轻盈和快板,或是滑稽笑剧的些微活泼来表演《三姊妹》,那么观众的反应必定是不同的。悲伤性的文本仅唤起悲伤的情感,这不符合自然主义描绘生活本来的面目的原则,因为生活永远不会只有悲伤的生活。3、莱昂内尔·特里林(LionelTrilling)的问题173、莱昂内尔·特里林(LionelTrilling)的问题

反讽的超越喜剧因素:男性角色

这是契诃夫之天赋的一个方面,他能令我们嘲笑这些人,却不会让我们蔑视他们。我们的笑声是在怀疑一种肤浅的信念——只有环境的状况为人的命运负责,我们的笑的自欺,或是自命不凡,或是一个不堪一击的目的——在很多时候就用它解释他们的痛苦和失败,以及我们自己的痛苦和失败。我们的笑声是在怀疑一种肤浅的信念——只有环境的状况为人的命运负责。

3、莱昂内尔·特里林(LionelTrilling)的问题183、莱昂内尔·特里林(LionelTrilling)的问题三姊妹自身出现于一片光明之中,与男性角色的处境大为不同。

该剧的最后一场却大悲无声

当他写下剧中人物的那些绝望之语,他不能不想到自己,比如衣丽娜说:“都跑到哪里去了?在哪里?……生命在溜走,而它将再也不再也不回来……”

契诃夫的生活恰如《三姊妹》末尾的那些话所表现的是人们无法向上帝交回人生的退场券:虽没有耐久的愉悦的期望,但依然葆有全部生活的依恋,这是我们必过的生活。珍惜值得珍惜的一切,除了生活本身的信念我们别无他物。

3、莱昂内尔·特里林(LionelTrilling)的问题194、中国作家余华的理解

以等待为主题的故事萨缪尔·贝克特的《等待戈多》林兆华的戏剧工作室将《三姊妹》和《等待戈多》变成了《三妹妹·等待戈多》。将契诃夫忧郁的优美与贝克特悲哀的粗俗安置在同一个舞台和同一个时间里。爱斯特拉冈和弗拉季米尔在时间的长河里游手好闲,一会儿去和玛莎和衣丽娜谈情说爱,一会儿又跑回来等待戈多。4、中国作家余华的理解以等待为主题的故事20契诃夫的等待犹如不断延伸的道路,可是它的方向并不是远方,而是越来越深的内心。

萨缪尔·贝克特似乎更愿意发出一个时代的声音,当永远不会来到的戈多总是不来时,爱斯特拉冈说:“我都呼吸得腻烦啦!”

4、中国作家余华的理解

契诃夫的等待犹如不断延伸的道路,可是它的方向并不是远方,而是21易卜生:娜拉走后怎样?

最初,在易卜生对于他那个时代所有主要的制度——婚姻、商业、政府管理、宗教以及教育——中的虚伪予以坦率的揭露时,那些维多利亚观众都大为反感。虽然现在人们认为《玩偶之家》(1879)改变了整个戏剧的发展方向,但是,在它问世的那个时代里,这部作品却被看作是不道德的、淫秽的。

易卜生:娜拉走后怎样?最初,在易卜22易卜生:娜拉走后怎样?那个玩偶名叫娜拉丈夫陀瓦剧中放债人

娜拉看到了事实真相

娜拉发现自己是谁这砰的的关门声改变了戏剧历史的走向。通过塑造一个引人同情的离家出走的女主角,易卜生抨击了维多利亚社会虚伪的道德标准:未被书写出来的社会法则——丈夫被给予了几乎没有任何限制的自由,而妻子被迫沦为奴隶。藉由这个角色,易卜生宣称了自己的信念:戏剧不应该是对陈规陋习的赞美,戏剧不应该成为一成不变的价值观念的帮凶。

易卜生:娜拉走后怎样?那个玩偶名叫娜拉23易卜生:娜拉走后怎样?将19世纪已建立的道德体系视为一个巨大的阴谋,这个阴谋的最大受害者就是女性。欣喜于自己的觉悟和解放。如果哈姆雷特是批评家们所谓的“第一个现代人(男性)”,那么,娜拉就算得上是“第一个现代女性”。妇女解放运动乎?

有两种道德原则,一种是男人的;另一种全然不同的,是女人的。我只关心人类本身的事情……我更多的是一个诗人……妇女会解决人类的问题,但她们只能以母亲的身份介入。

易卜生:娜拉走后怎样?将19世纪已建立的道德体系视为一个巨大24二、被娜拉改变的中国知识分子们

主人公娜拉,在经历一场家庭变故之后,终于看清了丈夫的真实面目和自己在家中所扮演的“玩偶”角色,在庄严地声称“我是一个人,跟你一样的一个人至少我要学做一个人。”之后,娜拉毅然走出了家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