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分区规划(信息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基地)_第1页
城市分区规划(信息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基地)_第2页
城市分区规划(信息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基地)_第3页
城市分区规划(信息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基地)_第4页
城市分区规划(信息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基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东莞市中心城区

分区规划

规划背景规划区位置及范围现状概况及分析规划目标、原则及依据发展策略城区性质人口规模用地布局公共设施规划道路交通规划绿地系统规划近期建设规划规划实施的措施和建议分图图则规划背景东莞市委、市政府适时提出的新时期的城市发展战略

确立中心城区地位及提升城市品质的需要

抢占先机,为城市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规划区位置及范围

东莞市区位于市域西北,下辖4个区,本次东莞市中心城区分区规划的范围包括城区、万江区、东城区及南城区的建成区及其周边发展区和寮步镇西北的一小部分,总面积约80.32平方公里。规划范围北至东江,东至规划的五环路,南至南城科技工业园,西至万江中心区。

现状概况及分析人口现状

现状概况及分析人口现状由于本次东莞市中心城区分区规划的范围仅包括四个行政区的建成区部分,并不包含建成区外围的农村地区,因而其现状人口规模,应根据四个区中的各个村及居委会的人口统计,与规划范围的相关地域相对应,而估算得出。最终确定2000年底中心城区分区规划范围内的现状人口规模为62.33万人(按统计口径估算)/68.45万人(按第五次人口普查口径估算)。

现状概况及分析人口现状现状概况及分析人口现状现状概况及分析人口现状

东莞市中心城区现状城市结构呈现出中心放射状的空间形态,经数据分析表明,其人口分布也相应地呈现出中心放射的分散型分布形态。其中城区人口密集、人口密度较高,而其外围的东城区、万江区、南城区人口分布稀疏,人口密度呈现出围绕中心,圈层式递减趋势,表明现状中心城区仍然是围绕老城区发展的单中心结构形态,其中人口密度最高的为岗贝,达到近500人/公顷;人口密度最低的为西平,才刚刚达到7.1人/公顷。

现状概况及分析社会经济现状

2000年底,市区国内生产总值已达到54.6亿元。一、二、三次产业结构比重为3.5:70.7:25.8,表明市区第二产业(尤其是工业)发展迅猛,已占到举足轻重的地位。但市区与东莞全市比较,经济比重不高,尤其是第三产业,只占全市的7.3%,与其中心城的地位和功能结构明显不匹配,亟待加强。

现状概况及分析土地利用现状与分析现状概况及分析土地利用现状与分析东莞市中心城区可供城市建设的用地比例极大,达到97%以上。同时根据现有掌握的基础资料,表明仍有较为充足的土地储备,这其中,未批未建空地可以按照规划要求直接利用,而在测绘地形图上未能体现的近期建设及在建违法建筑,则需更加详尽的调查研究,依据规划进行调整。这些数据显示中心城区未来城市拓展的用地条件基本具备。而已批未建用地达到711.94公顷,需要仔细核实,并制定相应措施予以清理整顿。现状概况及分析土地利用现状与分析现状概况及分析土地利用现状与分析

至2001年底,东莞市中心城区现状城市建设用地达4399.04公顷,按2000年底总人口62.33万人计,则人均城市建设用地为70.58平方米,仅处于国标规定的第Ⅰ级标准内,表明现阶段人均建设用地偏紧。现状概况及分析土地利用现状与分析

根据东莞市中心城区现状用地汇总与国标的相应指标进行比较,可以看出中心城区的居住用地比例较高,几乎接近50%,比国标高出许多。但同时绿地比例严重偏低,与国标标准相差甚远。工业用地比例适度且偏上。道路广场用地在现阶段较为充裕,表明目前中心城区道路网络较为发达,尚能在用地上满足现阶段的使用需求。现状概况及分析土地利用现状与分析根据东莞市中心城区现状测绘资料和批地调查,将现状用地划分为6大片区、112个街坊、2128个地块,共计2万余栋建筑,进行现状情况普查,汇总成现状情况一览表。现状概况及分析土地利用现状与分析现状概况及分析土地利用现状与分析现状中心城区的建筑总量为5519.77万平方米,毛容积率为0.68。平均容积率由高到低的片区分别为老城片区、新城片区、东城北片区、南城片区、东城南片区及万江片区。其中容积率最高的老城片区,有两个街坊更是高达1.65;而容积率较低的几个片区内,都有低于0.1的街坊存在。分析表明,现状中心城区是围绕老城区发展的单中心结构形态,老城片区开发强度较高,其外围片区的开发强度,呈现出围绕中心,圈层式递减趋势。同时,接近一半的街坊均是居住用地与工业用地相混合的地块,表明现状中心城区功能互相混杂,结构不够清晰,仍然有待逐步改造。

现状概况及分析公共设施现状与分析

现状概况及分析公共设施现状与分析现状概况及分析公共设施现状与分析现状概况及分析现状概况及分析道路交通现状与分析整体路网结构功能合理性和等级明确性不完善

城市东西向交通联系薄弱道路用地面积相对较少静态交通设施严重不足道路交叉口设施不完善

市内公共交通发展滞后

交通组织、交通管理手段落后

道路建设缺乏统一规划布局

道路绿化缺乏

现状概况及分析道路交通现状与分析现状概况及分析现状概况及分析现状分析主要结论:目前中心城区呈现出鲜明的单中心结构形态,无论是人口的空间分布(人口密度)、土地开发的强度(各街坊的容积率和建筑密度),还是各项公共设施、道路网分布的密集程度,均是呈现出围绕中心(老城区),从高到低圈层式递减趋势。说明中心城区是在原有镇级规模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从结构形态上尚不具备大城市的特征。同时各项全市级的设施和经济指标均偏低,表明其中心职能亟待加强。

规划目标、原则及依据规划目标

根据国内外和珠江三角洲各城市的现状、发展趋势和城市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因地制宜,通过布局调整、结构重组、功能强化、环境整治和景观再造,实现中心城区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将东莞市中心城区建设成以国际制造业名城为特色的现代化中心城市。

规划目标、原则及依据可持续发展原则以人为本原则经营城市原则统筹协调原则规划原则规划目标、原则及依据国家、广东省城市规划法规及标准东莞市各项宏观计划及规划市区各部门提供的相关基础资料规划依据发展策略以名城战略为主导,积极推动中心城区的各项建设由工业化发展模式转变为城市现代化发展模式推动新城建设,进行旧城改造继续进行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改造

城区性质主要职能定位:全国重要的对外贸易城市的中心城区和窗口,区域性的会展中心。珠江三角洲中南部、穗深港经济带中部重要的国际制造业生产基地的辐射中心,并且对外贸易、金融、旅游等第三产业功能突出的交通枢纽型城区。东莞市域政治、科技、文化中心,高新技术产业集中地和先行示范区,生态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典范,“创业者居住的榜样”,是全市发展的核心。工业方面,以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以形成新的支柱产业优势。金融业方面,积极参与穗深港金融走廊建设,是穗、深、港都市带的重要环节。城区性质

城区性质定义为:全市的政治、经济、科技和文化中心,全国重要的信息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基地,富有东莞特色的高度城市化的城区。人口规模人口规模预测原则

与“九五”计划和“十五”计划相协调原则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协调原则多方法预测原则规划根据东莞实际发展情况做适当调整,采用人口综合增长率法和人均GDP与人口相关法校核。人口规模确定本次中心城区人口规模:2020年总人口为87.54万人。但同时作为东莞市整体区域的中心,其劳动力就业和市政配套设施充足,基于“五普”数值预测和规划适度超前的要求,确定本次中心城区的人口容量:2020年人口容量为100万人,各项公共配套设施及市政配套设施均以100万人进行配置。

市域城镇空间结构规划确定东莞城市空间发展形态由“人”字型通过增加莞城——同沙——松山湖轴线转变为“个”字型。也可形容为以中心城区为箭头、东西两城镇带为弓、中部莞深高速公路沿线同沙、松山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箭,虎(门)常(平)高速公路为弦的“弓箭”形结构。

用地布局用地布局城区空间结构

规划空间结构为:六大片区,双中心,十字发展轴,大片区之间以绿楔穿插分隔。六大片区为:①旧城片区;②新城中心片区;③东城北片区;④东城南片区;⑤南城片区;⑥万江片区。双中心为旧城中心区和新城中心区。十字发展轴为:以东莞大道及新城中心轴线所形成的南北向纵轴,以鸿福路及向东连接西南路所形成的东西向横轴。绿楔指旗峰山及其向城区内渗透绿带,及沿东莞运河、东江南支流、万江水道和东江的绿带。

用地布局城区空间结构用地布局用地布局原则

区域联系原则尊重上层次规划和已有规划前提下的合理调整原则产业结构升级及工业用地调整原则建设宜居型城区、维护和创造高质量生态环境原则用地布局总体布局用地布局工业用地布局

规划工业总用地约507公顷,比现状减少了490公顷。分为三大工业组团,其中南城工业组团227.9公顷;东城北片区工业组团180.5公顷;东城南片区工业组团91.1公顷。调查表明,中心城区外围的市区其他行政用地上,仍有17.5平方公里的工业园区用地,仍然可以较好地实现整个市区在用地比例和就近就业的自我平衡。用地布局居住用地布局公共设施规划规划原则

分级配置原则适度超量配置原则均衡配置原则

目标

根据总体规划进一步落实市级公共设施;调整增设区级公共设施;重点配置居住区级公共设施;对居住小区级公共设施提出规划控制要求和设置建议。

公共设施规划配套人口与居住用地分解方案

规划人口(万人)配套人口(万人)教育设施配套人口(万人)A片区14.91715.3B片区12.11311.7C片区8.8109D片区21.424.522.1E片区14.91715.3F片区16.218.516.6合计87.5410090公共设施规划公共设施规划对策

针对旧城区内公共设施配置项目比较齐全,但其中许多规模达不到标准要求的特点进行规划调整。对于主要公共设施数量缺乏的新城区(城市新发展地区)规划进行足量配置,同时应制定管理政策保证按规划实施。对于部分大型公共设施,考虑到提高中心区土地使用效率的要求,或旧城区内用地限制的情况,结合其服务特点,可以设置在规划区以外城市边缘地区规划区内的局部地区土地开发强度如发生变化,特别是居住用地开发强度发生变化时,公共设施的数量和规模应随之进行调整。结合土地利用的调整,原在规划内经调整迁出到城市边缘地区的公共设施腾出的用地可以重新进行安排。

公共设施规划公共设施规划教育设施规划

公共设施规划医疗卫生设施

公共设施规划文化设施

公共设施规划体育设施

道路交通规划规划要点

完善市区路网结构和功能,确定路网规划指标,均衡交通需求分布,构建各级路网体系。确定道路交通设施形式和规模,进行合理布局。为公共交通优先发展创造条件,提高公交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道路交通规划规划道路结构

环状与辐射状结合快速路与主干道结合自由式与网格状道路结合

道路交通规划道路系统图道路交通规划道路交通规划道路断面图绿地系统规划规划原则生态性原则

可持续发展原则

整体系统原则

历史文化原则

可操作性原则

绿地系统规划规划目标

充分利用东莞现有的丘陵和水网生态环境,开辟城市内部绿色廊道,形成城市绿色网络体系,将东莞市建设成为国家园林城市和山水生态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规划人均公共绿地10.41平方米/人(20.01平方米/人),绿地率35.2%(46.14%),绿化覆盖率40.1%(51.08%)。国家园林城市基本指标

绿地系统规划近期建设规划近期建设目标在“十五”计划和“名城”战略指导下,配合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一网两区”重点建设目标和2010年实现现代化的基本目标,加快城市环境的整治和城市各项设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