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ii编号:2015—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项目名称:国家基本药物所需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四川)基地雅安主基地建设单位:华润三九(雅安)药业有限公司编制日期:二〇一五年八月国家环境保护部制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说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由具有从事环境影响评价资质的单位编制。1.项目名称——指项目立项批复时的名称,应不超过30个字(两个英文字段作一个汉字)。2.建设地点——指项目所在地详细地址,公路、铁路应填写起止终点。3.行业类别——按国标填写。4.总投资——指项目投资总额。5.主要环境保护目标——指项目区周围一定范围内集中居民住宅区、学校、医院、保护文物、风景名胜区、水源地和生态敏感点等,应尽可能给出保护目标、性质、规模和距厂界距离等。6.结论与建议——给出本项目规划符合性、清洁生产、达标排放和总量控制的分析结论,确定污染防治措施的有效性,说明本项目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给出建设项目环境可行性的明确结论。同时提出减少环境影响的其他建议。7.预审意见——由行业主管部门填写答复意见,无主管部门项目,不填。8.审批意见——由负责审批该项目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复。建设项目基本情况项目名称建设单位华润三九(雅安)药业有限公司法人代表通讯地址雅安市雨城区联系电话1传真/邮政编码625000建设地点雅安市雨城区北郊镇联坪村第二组、第三组、第四组立项审批部门//建设性质新建行业类别及代码A0140中药材的种植222.08绿化面积(平方米)/绿化率/总投资(万元)1426.8627投资比例1.89%评价经费(万元)预期投产日期工程内容及规模一、项目由来为了进一步摸清我国中药资源家底,国家在2012年开展了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为保存第四次资源普查收集到的国家基本药物所需重要中药材(名贵、特色、道地、濒危、大宗药材)的种子种苗;进行品种选育和种子种苗繁育技术研究;研究制定种子种苗质量标准;种子种苗生产技术规程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导实施了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的后续项目——“国家基本药物所需重要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基地建设”。该项目在东北(吉林)、西北(甘肃)、华南(海南)、西南(四川)、华中(江苏)五个地区进行。经过系统调查、科学论证之后,西南地区国家基本药物所需重要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基地被定址于四川省雅安市雨城区北郊镇。因此,华润三九(雅安)药业有限公司决定在雅安市雨城区北郊镇联坪村第二组、第三组、第四组投资实施“国家基本药物所需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四川)基地雅安主基地”项目(以下简称“项目”或“本项目”)。该项目主要建设内容为:建设“1+4”模式的人工气候大棚区;建设现代重要中药材种子种苗无性繁育中心一座;建设种子种苗加工包装生产线一条;建设现代重要中药材种子种苗生产田;建设种质资源圃1座;建设中药材种子种苗中试生产区;配套建设基地的道路、农田水利工程、照明设施、标识系统、环卫设施、电力工程、通讯工程、围栏防护设施以及基地专用物联网智能管控体系等。项目建成后,实现对品种选育与种子种苗繁育技术研究,对国家基本药物所需重要中药原料(名贵、特色、道地、濒危、大宗药材)的种子种苗收集与保存,一定程度上将解决国家基本药物品种种子种苗供应问题,全面提高中药材质量。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以及国务院令第253号的要求,该项目应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并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华润三九(雅安)药业有限公司按照国家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程序,委托我单位进行本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接受委托后,立即进行了详细的现场踏勘、资料收集,并结合该项目的开发特点和区域自然、社会和环境因素,按照国家环保部《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的有关技术规范,编制完成了《国家基本药物所需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四川)基地雅安主基地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二、项目产业政策符合性分析根据2013年2月16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令第21号令《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2013年修正)》,本项目属于鼓励类第一款“农林业”第50条“50、道地中药材及优质、丰产、濒危或紧缺动植物药材的种植(养殖)”。因此本项目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三、项目建设合理性分析1、项目用地合法性分析根据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雅安三九药业有限公司和雅安市人民政府三方签订的《国家基本药物所需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四川)基地雅安主基地建设项目合作协议》文件,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和雅安三九药业有限公司两方签订的《国家基本药物所需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四川)基地雅安主基地建设项目合作协议》文件,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和四川雅安市雨城区北郊镇人民政府签订的《国家基本药物所需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四川)基地雅安主基地流转土地移交协议书》文件可知:本项目位于雅安市雨城区北郊镇联坪村第二组、第三组、第四组,总占地面积为222.08亩。因此,项目用地合法。2、项目规划符合性分析根据雅安市城乡规划建设和住房保障局出具的《雅安市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申请表》和《国家基本药物所需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四川)基地雅安主基地选址红线图》文件可知:同意本项目在雨城区北郊镇联坪村二组、三组、四组建设,且该项目的建设符合区域乡镇规划。3、项目外环境关系及选址合理性分析本项目选址于雅安市雨城区西北部的北郊镇联坪村二、三、四组,东经103°0′27.68″,北纬30°0′38.16″,距离四川省成都市122公里,雅安市城中心2.7公里。项目所在地区域位置良好,交通便利,地形平坦,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较好。根据现场调查,所在区域主要为农村区域环境,厂界四周主要散布着零星农户(厂界四周20米范围内约有15户当地农户)和耕地,厂界四周的耕地均种植基本农作物;项目区域内的地表水为陇西河,位于项目拟建地的东面,该段河流属于Ⅲ类水域,主要功能为行洪、灌溉及工业用水等。其次,项目1000米范围内无医院、无学校等社会敏感点,周边无名胜古迹,无珍稀野生动植物,且项目不涉及城镇饮用水水源取水口等敏感点,项目无特殊制约因素。通过采取一系列的污染防治措施,项目在施工期和运营期均不会改变周围环境功能,因此项目与外环境相容。目前,项目周围主要为山坡地、耕地,属于农村环境,无其他工业企业,区域四周无大的污染源;从环境现状分析,项目所在区域地表水体、环境空气、环境噪声现状均符合区域环境功能区划要求。因此,该址区域环境质量状况良好,且远离垃圾场、工业企业等污染源,适宜于中药材的种植。综上所述,项目用地符合国家土地使用政策,用地合法;项目地外环境无明显的环境制约因子,且环境相容。因此,项目选址满足相关选址条件,选址合理可行。四、项目概况1、建设项目名称、性质、建设地点建设项目名称:国家基本药物所需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四川)基地雅安主基地建设性质:新建建设地点:雅安市雨城区北郊镇联坪村第二组、第三组、第四组用地面积:222.08亩建设单位:华润三九(雅安)药业有限公司项目投资:本建设项目总投入1426.86万元。第一年建设投入1385.85万元,其中基础建设投资合计1150.85万元,运营成本合计235万元;剩余部分资金为后续投入。建设周期:1年2、建设内容及规模建设“1+4”模式的人工气候大棚区:建设1座人工智能温室大棚(以下简称智能温室大棚),占地320m2;建设薄膜日光温室大棚(以下简称日光温室大棚)4座,每座占地672m2。基地以智能温室大棚作为主体,配套4座薄膜日光温室大棚,实现智能温室与基地物联网无缝对接。现代重要中药材种子种苗无性繁育中心:建设年产试管苗30万株以上的重要中药材种子种苗无性繁殖中心一座,并在大棚区配套相关炼苗场地,其主要建设内容为:建设10m×10m单层建筑1座,其中培养室面积45m2。种子种苗加工包装生产线:建设种子加工包装生产线一条,整条生产线占地40m2,每年包装加工能力超过20000kg,其主要建设内容为:建造于临时性建筑内,由种子烘干机、风选机、筛分机、包衣机、自动称量包装机及配套电气设备组成。现代重要中药材种子种苗生产田:建设现代重要中药材种子种苗生产试验田139.42亩,其主要建设内容为:土地的整理、土壤的改良等。种质资源圃:建设种质资源圃1座,占地11.55亩,入圃中药材有10种,其包括十大功劳、百合、栀子、麦冬、姜黄、鱼腥草、菊花、射干、姜黄、连翘。其主要建设内容为:土地的整理、土壤的改良、隔离带的建设、种质资源小区的建设等。中药材种子种苗中试生产区:建设中药材中试生产区5片,总面积18.1亩。其次,配套建设基地的道路、农田水利工程、照明设施、标识系统、环卫设施、电力工程、通讯工程、围栏防护设施以及基地专用物联网智能管控体系等。项目组成及产污情况见表1-1。表1-1项目组成及产污情况项目组成建设内容可能产生的环境问题施工期营运期主体工程建设1座人工智能温室大棚(以下简称智能温室大棚),占地320m2;建设薄膜日光温室大棚(以下简称日光温室大棚)4座,每座占地672m2植被影响;水土流失;施用化肥的影响;苗木及种子准备过程产生的塑料薄膜、化纤编织袋等废包装材料影响;施工扬尘、施工废水、施工噪声、施工弃土、建筑垃圾、施工人员生活垃圾、生活废水。种植过程喷洒农药的影响;无性繁殖中心实验废水;各类设备运行的噪声;包装生产线产生的固废;值班及工作人员生活垃圾、生活废水;汽车尾气、噪声等建设年产试管苗30万株以上的重要中药材种子种苗无性繁殖中心一座,并在大棚区配套相关炼苗场地,其主要建设内容为:建设10m×10m单层建筑1座,其中培养室面积45m2建设种子加工包装生产线一条,整条生产线占地40m2,每年包装加工能力超过20000kg,其主要建设内容为:建造于临时性建筑内,由种子烘干机、风选机、筛分机、包衣机、自动称量包装机及配套电气设备组成建设现代重要中药材种子种苗生产试验田139.42亩,其主要建设内容为:土地的整理、土壤的改良等建设种质资源圃1座,占地11.55亩,入圃中药材有10种,其包括十大功劳、百合、栀子、麦冬、姜黄、鱼腥草、菊花、射干、姜黄、连翘。其主要建设内容为:土地的整理、土壤的改良、隔离带的建设、种质资源小区的建设等建设中药材中试生产区5片,总面积18.1亩辅助工程配套建设基地的道路、农田水利工程(水渠、蓄水池等)、照明设施、标识系统、环卫设施、电力工程、通讯工程、围栏防护设施以及基地专用物联网智能管控体系等停车场一个,占地面积约420m2仓库一座,建筑面积约198.9m2办公生活工程修建门卫室一个,建筑面积约87m2;指导站一间,建筑面积约182m2;作为值班人员、工作人员休息办公使用其它修建基地大门、景观绿化等3、基地总体布局本工程按照科学性、实用性、美观性、和谐性并重的整体思路,注重体现“阴阳相依、五行相生、天人相应”的中医药文化理念,统筹规划,综合开发利用,基地布局形成“三经相连、五区相生”的总体格局。“三经相连”——由“路网、水网、物联网”模拟中医理论中的“经络”,以相互联系的三经组成保障整个基地正常运行的基础设施。路网——基地内道路穿插于不同的种植区域之间,带来步移景异的空间效果,同时以原有农田小道为基础进行改造与建设,宽度为1-3m,最大限度地达到规划与环境基底的相互渗透和融合。水网——基地水网以原有水渠为基础,进行改造,并根据气候条件增设排水渠若干,铺设供水管道及喷灌、滴灌设施。物联网——引入物联网技术打造覆盖整个基地的现代化智能农业管控体系。以智能处理中央控制室为中心,通过有线和无线网络,以保障种质资源圃和温室大棚等大田和设施的正常运行,实现基地温、光、水、气、肥的精确控制。“五区相生”——遵照五行方位,基地整体划分为五区——“火区、木区、水区、土区、金区”。不同品种在不同方位布局,辅以不同景观节点的打造,从视觉到内涵充分体现不同区域的中药属性差异,引发人们对中医药传统文化的思考。(1)火区火区位于基地南部,总面积为27.69亩。火主南方,代表向上的运动。火区包括基地建筑组团及其周边绿化景观与中药材种植区。选择栀子、牡丹、桔梗、白及进行标准化种植。(2)木区木区位于基地东部,总面积为33.55亩。木主东方,代表着向四周扩散的运动方式生命力。本区包括温室大棚及标准化种植区,标准化种植区内选用白芍进行标准化种植。(3)水区水区位于基地北部,总面积为42.86亩。水主北方,具有滋润和向下的特性,且北方为基地海拔最高的位置,并以一条蜿蜒向下的主干道引导进入园区,体现出“水往低处流”的意境。本区主要设置基地大门、行政管理中心、仓库、地面停车场、门卫室等服务办公建筑设施,是基地行政管理场所,也是基地生产过程中重要的科研辅助生产设施,是基地日常管理管理、基础设施维护及信息系统运营等功能实现的重要载体。在本区南部的种植区域选用玄参进行标准化种植。(4)金区金区位于基地西部,总面积为59.20亩。金主西方,代表向内收缩的运动方式,特点是稳固。选用鱼腥草和川佛手进行标准化种植。(5)土区土区位于基地中部,总面积为53.40亩。土主中央,代表平稳的运动,是金木水火四行的过渡。中央的土区包括种植资源圃及标准化种植区。标准化种植区选择麦冬、百部、川明参进行标准化栽培。种质资源圃为阴阳八卦形,其中种植十大功劳、百合、麦冬、姜黄、鱼腥草、牡丹、栀子、菊花、射干、连翘10种中药材,以供教学、科研、实习、观赏和中药文化交流、推广与合作开发等。项目总规划用地为220亩,各分区用地情况见表1-2。表1-2项目各分区用地平衡表五区具体面积(m2)面积(亩)所占比例水区大门及门卫室87.270.1310.06%障景90.890.1360.06%临时性建筑-指导站182.450.2740.12%临时性建筑-仓库198.90.2980.14%停车场-车位4200.6300.29%晒坝10001.5000.68%组团景观绿化1265.771.8990.86%林带绿化30254.5372.06%玄参标准化种植区16593.6920.9909.54%中试生产区①2599.43243.8991.77%硬质化道路及田埂2300.23.4501.57%道路绿化716.651.0750.49%水渠191.110.2870.13%水景174.740.2620.12%景观构筑物(景观小品)4800.7200.33%铺装及其他606.670.9100.41%木区智能大棚3200.4800.22%日光大棚26884.0321.83%组培室1000.1500.07%蓄水池39.450.0590.03%大棚周边硬化及其他2272.083.4081.55%道路及外围绿化1154.631.7320.79%硬质化道路及田埂8101.2150.55%水渠5050.7570.34%中试生产区④1934.35332.9021.32%白芍标准化种植区14476.124.81011.28%金区浮雕墙250.0370.02%浮雕墙周边景观绿化1000.1500.07%浮雕墙周边铺装1000.1500.07%观景台硬质铺装及道路412.420.6190.28%观景台周边景观绿化873.151.3100.60%川佛手标准化种植区11129.5511.5705.26%鱼腥草标准化种植区21637.2732.45614.75%中试生产区②3414.625.1222.33%硬质化道路及田埂1142.521.7140.78%水渠7901.1850.54%道路及外围绿化29684.4522.02%火区景观节点硬质铺装135.680.2040.09%景观节点景观绿化244.130.3660.17%道路及外围绿化21393.2081.46%硬质化道路及田埂10231.5340.70%水渠894.671.3420.61%中试生产区③2716.00044.0741.85%白及标准化种植区7998.496.4302.92%桔梗标准化种植区2408.073.6121.64%栀子标准化种植区2203.83.3061.50%牡丹标准化种植区2786.925.5702.53%土区引导广场硬质铺装148.640.2230.10%引导广场景观绿化240.680.3610.16%种质资源圃种苗种植区域7697.687411.5475.25%硬质化道路及田埂13492.0230.92%水渠9801.4700.67%百部标准化种植区8003.949.9304.51%川明参标准化种植区6947.8910.4224.74%麦冬标准化种植区6881.110.3224.69%中试生产区⑤1383.74162.0760.94%道路及外围绿化18812.8211.28%基地总面积220100%五、重点建设项目设计1、现代化人工气候大棚建设“1+4”模式的人工气候大棚区,建设1座人工智能温室大棚(以下简称智能温室大棚),占地320m2;建设薄膜日光温室大棚(以下简称日光温室大棚)4座,每座占地672m2。基地以智能温室大棚作为主体,配套4座薄膜日光温室大棚,实现智能温室与基地物联网无缝对接。(1)人工智能温室大棚设计方案该温室工程选用Venlo式4屋脊室顶形式,美观大方,视觉流畅。Venlo式室顶结构卸风荷载能力强,排水量大,适宜于风力和雨量较大地区。温室东西向长16m,由东向西共4个小屋顶,每屋顶跨度为4m;南北向宽20m,由南向北共5个开间,每开间为4m,轴线面积为320m2。温室主体钢结构采用热镀锌管材及型材;顶部采用国产5mm厚钢化玻璃覆盖,四周墙体采用5mm厚浮法玻璃覆盖。温室配置内遮阳保温幕系统、外遮阳系统、天窗通风系统、风机湿帘降温系统、移动苗床、喷喷及施肥系统、内循环风机系统、温室设备配电及电动手控系统。温室四周为条形基础,内部为独立点式基础,地平以上设0.5m高墙裙。(2)薄膜日光温室大棚设计方案项目设计规模为3连栋薄膜日光温室大棚4座,每座大棚面积为672m2。单体跨度8米,计3跨;开间4米,计7开间。建设内容包括主体轻钢框架结构、覆盖材料、屋面排水、外遮阳系统、湿帘风机强制降温系统、喷灌系统、电器控制系统等。2、现代重要中药材种子种苗无性繁育中心(1)规划思路通过重点建设组织培养室,配套规划相应面积的炼苗场,完成退化品种提纯复壮,珍稀濒危药材组织快繁、扩繁,特殊品种稳定传代、种子种苗繁育SOP研究等工作。(2)建设目标至2015年底,建设年产试管苗30万株以上的重要中药材种子种苗无性繁殖中心,在大棚区配套相关炼苗场地。(3)建设内容建设10m×10m单层建筑1座,其中培养室面积45m2。(4)建设方案按照所需功能设计重要中药材种子种苗无性繁育中心布局。整体采用中空双层玻璃,地面铺设大块地砖;上水接基地内给水管网,室内给水埋地、埋墙暗装,每间房间均设有地漏,排水经过二级处理后埋管排至管道。电源由基地内部统一布置,室内采用日光灯,暗线埋设。1)准备室:包括大型实验台1个,冰箱1台,电炉2个,药品柜一部,水槽1个,大型搁架1个。有动力照明设施。2)缓冲室:主要用于工作人员进入无菌室前消毒,更换衣物,佩戴手套等。主要用于工作人员进入无菌室前第一次消毒,安装杀菌灯2盏。3)风淋室:主要用于保证工作人员及培养品进出无菌区域时避免污染设立。4)接种室:外植体消毒、接种。墙面全贴墙砖、地面贴地砖,安装动力、照明、杀菌装置,内置单人单面超净工作台2台。5)培养室:主要用于组培苗培养。配置环境监测及控制系统,摇床及培养架若干。3、种子种苗加工包装生产线(1)规划思路为提升基地产出的商品种子质量、规范基地种子包装销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农作物商品种子加工包装规定》、《农作物种子标签管理办法》等国家法律法规及《经济作物种子国家标准GB4407-2008》、《农作物种子贮藏国家标准GB7415-2008》等国家质量标准,规划种子加工包装生产线一条,主要完成种子生产加工SOP研究、种子加工包装等工作。(2)建设目标至2017年底,建成种子加工包装生产线一条,整条生产线占地40m2,每年包装加工能力超过20000kg。(3)建设内容种子加工包装生产线设计建造于临时性建筑内,由种子烘干机、风选机、筛分机、包衣机、自动称量包装机及配套电气设备组成。(4)建设方案1)预清选:为防止收获种子中的附着物和杂质过量,导致生产线效率下降、运行不稳定,组织人工进行预清选。2)烘干:为增加生产率、缩短干燥时间、提高种子生命力、减小种子休眠时间、减小种子破损率,设计采用自动种子烘干机进行种子干燥脱水。干燥温度、时间等条件根据实际试验决定。3)清选:根据目标中药材种子颗粒大小、比重的区别,选用风选、筛选或者比重选择进行清选,以求最大限度去除茎叶碎片、脱落颖片、瘪粒种子、灰尘泥土等附着物。4)包衣:根据不同中药材种子实际试验测试结果,对部分品种种子进行包衣处理,提升种子发芽率。5)包装材质选择:根据不同中药材种子通气性、含水量、类型、保存期限等选择合适种子包装材质,主要分为编织袋、纸袋、聚乙烯袋、铝箔复合袋四种。规格选择:根据不同中药材种子大小,结合播种需求,选择500g、200g、50g等不同包装规格。标签选择:根据相关规定,在包装袋外印刷不小于12mm×8mm的标签,标注清楚种子类别、品种名称、经营许可证编号、质量指标、检疫证明编号、净含量、生产日期、联系方式、是否包衣等。4、现代重要中药材种子种苗生产田(1)规划思路坚持“选品种、引技术、建设施、重信息、提质量、保供应”的基本思路,以优质中药材品种选择和先进适用技术引进为先导,通过建设先进喷灌设施和物联网监测工程,确保种子种苗优质高产。坚持以“高质量”“稳定可控”作为基地发展的前提;以“快速高效”重要中药材种子种苗繁殖为重点,展开良种选育,种子种苗规范化繁育SOP研究、商业生产等工作。以“创新、示范、带动和技术辐射”为纽带,开辟参观学习区,向农民提供信息,开展技术培训,供应优良品种等全方位的优质服务。(2)建设目标至2015年底,完成建设现代重要中药材种子种苗生产试验田139.42亩。(3)建设内容1)土地整理结合基地现有地形地貌,进行适度地块平整和归并。将目前基地范围内零散土地规整为地形整齐、布局合理的生产实验用小区。计划整理土地220亩,土方开挖4.21万立方米,土方回填4.21万立方米。2)土壤改良结合基地目前土地肥力不足,土壤粒度大的现状,规划设计改良土壤147亩。每亩压埋羊粪600kg、鸡粪300kg、油渣100kg,共计投入肥料190t;保证土壤有机质含量≥1.5%以上。通过拉沙改土、客土还田的方式,改善土壤团粒结构,增加透气、透水、保肥能力。3)重要中药材种子种苗品种选育生产田结合基地地形及方位,按照传统中医药文化中的五味对中药材进行五行的划分,并结合基地物联网,检测重要中药材种子种苗生产过程中的光、热、水、肥等条件进行监控,引入专家工作组,制定重要中药材种子种苗标准化操作规程,包括播种、移苗、管理、收获产出等全过程的详细操作手册。严格依据操作规程繁育重要中药材种子种苗,在保证质量稳定可控的前提下逐步提高产量,满足基地自身及辐射地区对重要中药材种子种苗的实际需求。5、种质资源圃(1)规划思路为保证维持中药材遗传多样性,服务良种选育和生物学研究,依据异境保存概念,依托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数据,着眼未来企业实际生产需求,选择合适入圃品种,并根据入圃中药材资源数量、种植株数、合理株行距等来确定实际栽培手段及管理方式,引入现代精准农业概念,借助基地物联网系统,完成种质资源圃的规划、建设和运营,濒危中药材种子保护、良种选择和展示。(2)建设目标至2016年底,完成种质资源圃1座,占地11.55亩。入圃中药材10种,包括十大功劳、百合、栀子、麦冬、姜黄、鱼腥草、菊花、射干、姜黄、连翘。(3)建设内容1)土地平整:通过系统的土地平整,消除土地坡度差异。2)土壤改良:根据实际入圃品种的差异性要求,改良土壤。拟通过专家组技术支持,合理规划每小区土壤改良目标,依据该目标压埋石灰或者硫粉改变Ph值,填沙或者埋粉调整土壤透气性、粒度,确保种质资源圃各小区土壤均符合品种要求。3)隔离带建设:在各小区之间建造1m宽道路,使用水泥硬化,同时各小区周边挖掘、硬化深1.5m,宽20cm沟,作为排灌隔离使用,防止不同小区土壤互相侵染。4)种质资源小区建设:统筹安排,科学规划,根据品种自身要求及入圃资源数量合理安排栽培密度,结合基地物联网系统,专人负责,专人管理。6、中药材种子种苗中试生产区(1)建设思路中药材中试生产是对组培苗生产的验证与完善,是保证组培苗进入大田达到生产稳定性、可操作性的必经环节。同时可根据中试生产结果制订或修订大田生产的种植标准,为大田生产提供依据。因此,根据中药材的不同类型,与五个区分别分布五片中试生产区,为大田生产提供保障。(2)建设目标至2016年底,完成中药材中试生产区5片,总面积18.1亩。通过中试生产制订中药材标准化种植的规程和标准;并在模拟大田的环境中种植生产区符合标准的中药材,且具有良好的重现性和可靠性。同时确保其技术经济指标能为市场所接受。(3)建设内容结合分区和品种要求,科学划分5大中试生产区。结合基地物联网建设,做到对每个小区水、肥等条件的精确控制,为开展科学试验奠定坚实基础。引进生殖隔离技术,通过套袋、去蕊等手段对有需要的中试生产区不同品种生殖隔离提供保障。建立中试生产小区档案资料,专人管理,专人控制,保证数据资料符合事实、严谨详细,为研发升级SOP,选育升级新品种打下坚实数据基础。六、项目公辅工程设计1、土地平整工程设计由于基地地形起伏大,地块面积小等问题不利于与机械化耕作;同时基地因坡度较大,出现植被长势差,水土流失严重,土层浅薄,养分含量低,土地质量差,以及地块不规则等问题。为满足基地对现代化农业生产,提高耕地质量以及便于园区建设的要求,将基地内部的地块进行土地平整建设。其建设内容如下:(1)土地整平。基地内部地形起伏大,为了减少土地平整工程量和便于施工,将基地划分为5个土地平整区域,共计土地平整面积220亩,其中土方开挖工程量为4.21万m3,土方回填工程量为4.21万m3,基地土地平整工程实现内部挖填平衡。同时,在土地平整之前,应将厚约40cm的表土剥离,堆放一边,待土地平整之后,再将剥离的表土覆盖回去,保证有效土层厚度不低于40cm,从而以保证基地耕地的质量。(2)修筑田坎。基地梯田田坎采用采用石质田埂,设计田坎高为1.5-2.0m,田埂外侧坡度70-75°,内侧坡度60°,田埂顶宽0.3m,埂顶比田面高0.3m。基地共修筑田埂37条,共计2805.34m。(3)表土培肥。基地耕地表层土壤经过挖方和回填等工程处理以及在移动过程中,造成土壤肥力下降,需要对基地种植区增施有机肥和速效氮、磷肥等,提高土壤肥力,使其恢复到土地平整之前水平,基地表土培肥面积163.00亩。2、农田水利工程基地内部现有的沟渠多数为土沟,土地平整后大部分沟渠已经失去其灌排的功能;同时基地离水源较远,提水站设备维护与管理成本大;基地边上的养殖场家禽粪便的随处排放也严重影响了作物的生长环境。需要对基地内部的农田水利进行重新布局和设计,通过新建灌水管道、排水沟渠、排污渠、蓄水工程以及水工建筑物以满足基地灌溉和排水的要求。由于在基地东北部的大棚区以及中部的种植资源苗圃区的排水条件更加严格,为保证大棚区和种植资源苗圃区排水通畅,沿大棚周边以及种植资源苗圃区内部八卦线新建0.3*0.3矩形排水沟;同时为了保证种植资源苗圃区作物的观赏性,苗圃内部的灌水管道采用埋管形式安置。具体建设内容如下:(1)新建Φ15cm灌水主管道5条,共计949.54m,灌水主管道材质为PE管;新建Φ10cm灌水支管道21条,共计2528.51m,灌水支管道材质为PE管,其中位于种植资源苗圃区的管道采用埋管。(2)新建矩形排水干渠3条,共计1670.60m,排水干渠设计宽度为0.8m,深度为1.0m,渠壁采用浆砌卵石修筑,以提高其美观性,渠底采用20cm厚现浇C20砼护底。其中位于基地中部的排水干渠主要解决园区排水问题,而园区东部边缘的排水主渠主要排除周边居民点生活等废水,以防止其污染基地作物。(3)新建矩形排水支渠16条,共计1816.15m,支渠设计宽度为0.6m,深度为0.8m,渠壁采用浆砌块石修筑,渠底采用20cm厚现浇C20砼护底。(4)新建矩形排水沟共计680m,主要位于基地大棚区周围以及各大棚之间,同时在种植资源苗匍区也布置相应的排水沟,以满足其排水需求。边沟设计宽度为0.3m,深度为0.3m,渠壁采用12cm宽的块砖修筑,渠底采用10cm厚现浇C20砼护底。(5)新建100m3蓄水池1口,位于基地大棚种植渠,方便大棚种植药材紧急用水灌溉。(6)新建口径为30cm的机井2口,位于园区北部和中部,减少灌水管道灌溉距离,节约成本。(7)新建Φ80cm的过路涵管6个,布置在排水主渠与基地道路相交处。(8)新建排污渠1条,共计121m,设计宽度为0.8m,深度为1.0m,渠壁采用浆砌块石修筑,渠底采用20cm厚现浇C20砼护底,并用混凝土板封住渠道上方,形成暗渠,防止家禽粪便污染基地药材。3、道路工程基地原有的硬化道路由预制板修筑,老化严重,路面较窄,不能承载农业机械的通过;基地内部交通体系严重落后,不能满足基地生产、生活的需求。根据基地生产、生活的现实条件,对基地内部道路进行设计,形成了由机耕路组成的环形道路体系。机耕路对外与基地外部的道路相连接,方便各生产资料以及产品的运输;对内与各耕作田块相连接,起着基地内部农业生产的作用。在机耕路和生产路与田块边上设计下田坡道,方便机械下田。在机耕路不能与其他道路直接连接的末端设置T型倒车台,方便倒车。具体建设内容如下:(1)新建3.0m宽机耕路4条,共计1817.90m,铺设20cm厚彩色透水混凝土5453.50m2;(2)新建下田坡道30座;(3)新建T型倒车转台1处。4、照明设施规划基地环境夜景观是亮化设计,在发挥基本照明作用的同时,更要实现充分调动各类环境景观要素在夜间的个体美、群体美和整体美感的映现,充分挖掘环境景观要素的特征,并分别采用适宜的光景手段予以表达。基地道路照明。按城市功能性照明要求、采用装饰性LED灯、以路杆从高处照亮基地主干道,使之具有良好的亮度和均匀度,照明等布置与道路方向、线性相一致。为减小能耗,绿色环保,设计沿主干道一侧及纹饰大棚区至临时性建筑处的二级道路上布置路灯,灯高80cm,每间隔20m一个。景观照明。为营造重要景观节点夜间光线氛围,同时为基地工作人员及参观人员提供必备光照,特设计在各个景观节点,入口广场处铺设地灯、草坪灯。5、标识系统规划(1)介绍性标牌:在入口广场右侧设置标识牌,宽2.2m,高1.5m,对基地进行宏观概括介绍,包括位置、面积、地形、地貌、气候、自然与人文景观特点,既帮助游人了解基地,也丰富游人的视野。(2)指示性标牌:指示性标识牌用于提供路线指南,让游人对基地路线一目了然,帮助游人寻找目标,主要设置在路口及主要参观区域。(3)科普性标牌:对基地内种植的中药材进行科学解释、介绍,以提高游客认识大自然的水平。此类标识牌立在被解释的药材种植区旁边较合适的位置,便于对号入座。5、环卫设施规划环卫设施的建设不仅影响参观者的健康与环境的优劣,更事关区内工作人员的日常起居生活。因此基地内配备相应的旅游环卫设施,基地设置环境卫生管理的机构和人员,专职负责环境卫生工作。6、电力及通讯工程基地主要基地周边电力通讯设施主要为民用,对于基地用电需求不能完全满足,也极易发生安全用电事故,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基地发展。因此基地电力及通讯具体建设内容如下:(1)加强基地电力系统的建设,构建能够支撑整个基地的电力工程。满足电力设施全覆盖的要求,使基地科研、教学、生产有利的开展。出于基地长远的发展考虑,将基地内现有27个歪斜、年久失修的电杆全部迁移,整个基地的电力线路均采用地下电缆敷设,尽量位于无人工铺装的地下,便于管理。(2)电信及通讯工程主要满足基地办公、科研及公共服务设施及需求,由雅安市雨城区北郊镇专业部门通过附近村镇接入,通信及网络线路均采用管道埋地敷设。7、围栏及防护设施基地中药材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及经济价值,为了更好地对基地中药材种质资源进行维护,需要采用物理手段对基地内部进行防护,因此在基地外围架设围栏并且采取一定的防护措施。具体建设内容如下:(1)围栏建设。在基地外围架设铁丝围栏,主要用于防止动物及无关人员进入,以免对基地内中药材造成一定的破坏。(2)树木防护。在基地西北部和东北部边缘种植高大乔木并辅以一定的灌木,形成障景。七、项目原辅材料及能源消耗情况1、原辅料表1-3项目原辅材料用量表名称用量来源备注原辅材料各类药材种子视情况而定外购或由企业自身种植的药材中提取其种子主要有芽、根、茎、种子等农药视情况而定外购根据药材的品种和病虫害情况选择国家规定可以使用的农药化肥视情况而定外购速效氮、磷肥等有机肥190t外购每亩压埋羊粪600kg、鸡粪300kg、油渣100kg包装袋视情况而定外购2、能源、动力消耗表1-4主要能源、动力消耗及来源类型名称数量备注能源电7000千瓦时/年当地城市供电网水视情况而定区域内机井供水八、项目劳动定员及工作制度本项目建成后年工作日为365天,项目建成后共设职工6人,其中管理人员4人,保安2人。管理员生产制度为:白天工作8小时,食宿均不在厂区内;保安生产制度为:轮班制,每天保证一名保安人员在岗,食宿均在厂区内。与本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情况及主要环境问题:本项目区域以农村生态系统为主,所在区域环境质量现状良好,声环境和大气环境质量能够满足相关功能区标准要求,区域多为居民住户和耕地,评价区域内无明显的污染情况,无主要环境问题。
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自然环境简况(地形、地貌、地质、气候、气象、水文、植被、生物多样性等):本项目位于雅安市雨城区北郊镇联坪村第二组、第三组、第四组。查阅有关资料,雅安市雨城区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地质、气候、气象、水文、植被等情况如下:1.地理位置雅安市雨城区位于四川盆地西缘,雅安市东部,青衣江上游。东南接眉山市的洪雅县,西邻雅安市荥经、天全、芦山县,北抵成都市的邛崃市,东北与雅安市名山县毗连。地理位置介于东经102°51'27″~103°14'06″,北纬29°40'10″~30°14'27″之间,东西宽34公里,南北长63公里,幅员面积1067平方公里。2.地形、地貌雅安市雨城区处于邛崃山脉二郎山支脉大相岭北坡,地势西南高东北低,为中低山地带。山岭走向以南北和北东向为主,北部山脉呈北东-南西走向。境内海拔516~2629米,最高为南部望鱼乡与荥经县交界的马耳山,最低为青衣江与高腔河交汇处,相对高差2113米,多数地区海拔800~1800米。境内地貌以山地为主,占全区总面积的91%,其中海拔1000米以下的低山占45%,主要分布在中部和南北河谷两侧;1000米以上的中山占46%,主要分布在西北、西南和东南。阶地、坝地占9%,主要分布在青衣江及其支流两岸。3.气候、气象条件雅安市雨城区位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属中纬度内陆亚热带湿润气候。全区多年年均气温16.1℃,气温特点为冬暖夏凉。区内雨量充沛,暴雨、绵雨、夜雨多,多年年均雨日218天、降水量1744毫米,多年平均日照时数1019小时,年日照率23%,多年平均蒸发量838.8毫米,小于降水量,年均湿度79%。风力小,雾日少,年均雾日1.7天,最多8天,散见于河谷、平坝和山区地带。无霜期长、降雪稀少:多年平均有霜日9.2天、最多20天,河谷、平坝罕见降雪。4.水文雅安市雨城区河网密度大(185米/平方公里,是全国河网密度的3.1倍),流域面积广,境内河流属长江流域岷江水系。主要干流青衣江为岷江水系二级支流、大渡河一级支流,境内流长34.3公里,流域面积1060平方公里。主要支流包括周公河(境内流长42公里、流域面积296平方公里),陇西河(境内流长34.3公里、流域面积205平方公里),濆江河(境内流长28.5公里、流域面积124平方公里),高腔河(境内流长7公里、流域面积34平方公里),晏场河(境内流长25公里、流域面积108.5平方公里)和严桥河(境内流长20公里、流域面积76平方公里)。5.生态雅安市雨城区水热条件好,森林土壤深厚肥沃,其原生植被属亚热带偏湿型常绿阔叶林带。但受人为活动影响,原始常绿阔叶林仅在西南、西北山地陡削处及山脊顶部有少许保存,其余地区多被原始次生林和人工林所更替。森林植被主要包括针叶次生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常绿樟栎林、杜鹃-竹类-针阔混交林、草丛桤木林和芒箕杂灌丛六种,垂直分布明显。6.矿产资源雅安地区已探明的矿产有40余种,矿种门类基本齐全,能满足地方工业发展的需要,系本区自然资源的一大优势。全区开采的18种矿产中,产值上千万元的有石棉,产值上百万元的有原煤、铅锌矿、硫铁矿、锰矿、芒硝、花岗石、大理石、石灰石等8种。对主要开采的12种矿产统计,其产值达9100万元,另外,加上以区内矿产为主要生产原料的产品产值3000万元,两项合计达12100万元,占当年工业总产值的20%,充分显示出采矿业在全区经济中的重要地位。目前,区内以矿产资源为主要原料而发展起来的建材、化工、冶金、煤炭等工业行业已独成体系,成为本区工业经济的支柱。农村乡镇工业以矿产资源开发为先导,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为优化农村生产力布局,提高农民经济收入提供了有利条件。.社会环境简况(社会经济结构、教育、文化、文物保护等):雨城区简介1.行政区域与人口雨城区是四川省雅安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下辖6乡12镇1个管委会(姚桥管委会)。全区2012年常住人口35.6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5.76万人。2.交通条件雨城区距省会成都仅120公里,距双流国际机场100公里,历为四川西部交通枢纽,素有“西藏门户”之称,国道318线(川藏路)、108线(川滇公路西线)、成雅高速公路和省道雅(安)乐(山)公路4条干线在城区交汇,四通八达。全区公路通车里程705公里,实现了100%的乡镇通公路。4.20地震发生后,全区各级公路都不同程度受到损毁,目前仅完成基本修复,能满足本项目建设物资运输的需要。3.社区经济与发展状况近年来,雨城区“国际化的开放雨城、区域性的实力雨城、生态型的绿色雨城、数字化的智慧雨城、示范性的和谐雨城”的发展定位,综合实力明显增强。2012年,全县实现地方生产总值113.1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2.9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57.4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42.8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达到31680元。全县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1.1亿元,工业实现增加值50.82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7.8亿元。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6.0亿元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85亿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实现21967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113元。年末金融各项存款余额237.9亿元,各项贷款余额134.4亿元。文物保护雅安是熊猫的故乡,现有2个省级历史文化名城,2个省级历史文化名镇,2个自然保护区,6个省级风景名胜区,2个省级森林公园,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1处、市(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95处;省级烈士建筑物保护单位2处。本项目区域内无国家保护的珍稀动、植物和各级文物保护单位。
环境质量状况建设项目所在区域环境状况及主要环境问题(环境空气、地表水、地下水、声环境、生态环境等)为了解区域环境质量现状,本次环评现状监测委托雅安市环境监测中心站进行,监测数据详见监测报告,具体情况如下。一.大气环境现状项目所在区域为空气质量二类功能区,大气环境质量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标准。其监测状况如下:监测时间:2015年7月27日~7月31日监测项目:SO2、NO2、PM10监测频次:连续监测5天1、评价方法及模式本项目大气环境质量评价主要采用列表法评价。环境空气现状评价计算公式如下:式中:Ii——i种污染物单项指数;Ci——i种污染物的实测浓度(mg/Nm3);Si——i种污染物的评价标准(mg/Nm3)。当Ii大于1.0时,表明评价区环境空气已受到该项评价因子所表征的污染物的污染,Ii值越大,受到污染的程度越重,否则反之。2、评价标准本次评价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二级标准。3、现状监测表3-1大气环境现状监测及评价结果采样点监测项目采样天数日均值浓度范围(mg/m3)标准值(mg/m3)超标率%最高超标倍数1#项目拟建地PM1050.055-0.0660.1500SO20.014-0.0250.1500NO20.019-0.0300.12004、评价结果根据表3-1中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统计结果,采用列表法评价方法,计算出监测点各项大气评价因子的质量指数值。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评价结果列于表3-2。表3-2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评价结果测点监测项目质量指数(Pi)日平均标准值Pi范围值1#项目拟建地PM100.150.367-0.440SO20.150.093-0.167NO20.120.158-0.250在评价区域内PM10、SO2、NO2的质量指数均小于1,各项指标的日均值均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二级标准,表明项目区域环境空气质量良好。评价结果表明:拟建区域环境空气质量良好,具有一定的环境容量。二、地表水环境质量项目区域河流为陇西河,属Ⅲ类水域,执行《地表水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标准。本次地表水现状监测拟在项目所在地陇西河上游500m处和陇西河下游1000m河段处各设置1个水质监测断面。1、评价方法与模式根据当地水功能区划分,项目所在地的地表水水域(陇西河)为Ⅲ类水体,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Ⅲ类标准,采用单因子指数法进行评价。单因子指数评价模式为:Pi=Ci/Si式中:Pi—第i项污染物的污染指数;Ci—第i项污染物的实测值,mg/L;Si—第i项污染物的评价标准值,mg/L。其中pH评价模式:PpH=(pHj-7.0)/(pHsu-7.0)pHj>7.0PpH=(7.0-pHj)/(7.0-pHsu)pHj≤7.0式中:pHj—第j取样点的pH值;pHsu—评价标准的上限值。水质参数的标准指数>1,表明该项水质参数超过了规定的水质指标,已经不能满足使用要求;水质参数的标准指数≤1,表明该项水质参数到达或优于规定的水质,完全符合国家标准。2、监测及评价结果现状监测与评价结果见表3-3。表3-3地表水质量现状监测及评价结果表监测结果及污染指数玻璃电极法0.3470.3650.3770.382稀释与接种法2.72.62.72.92.82.9重铬酸钾法17.416.317.719.218.519.70.0400.0440.0480.047悬浮物注:1、pH值无量纲,其余单位为mg/L。2、注明:“*”为1/2最低检出限值。3、采样地点:1#(拟建地陇西河)上游500m,2#(拟建地陇西河)下游1000m;4、评价标准值为《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Ⅲ类水域标准。表3-3监测及评价结果表明:项目区域河段各项水质的标准指数均小于1,陇西河水质满足《地表水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标准。三、声环境质量项目所在区域为声环境质量2类功能区,声环境质量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2类标准。项目噪声监测结果见表3-4。表3-4声环境现状监测结果统计表单位:dB(A)测定地点主要声源等效声级dB(A)7月27日7月28日昼间夜间昼间夜间1#拟建区域东面环境噪声50.843.550.443.22#拟建区域南面环境噪声49.742.649.442.33#拟建区域西面环境噪声50.243.050.543.44#拟建区域北面环境噪声49.542.449.242.15#东北面农户环境噪声49.342.249.642.4评价标准2类:昼间60dB(A);夜间50dB(A)。由表3-4可知,项目区域声环境质量能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标准,区域声环境质量良好。主要环境保护目标(列出名单及保护级别)一、项目外环境关系项目位于雅安市雨城区北郊镇联坪村第二组、第三组、第四组,其建设区域主要为农村地区,周边敏感点主要为当地农户,不涉及风景名胜区和自然保护区。二、本项目主要保护的目标该项目主要环境保护目标如下:(1)大气环境保护目标:保护目标、项目区域环境空气质量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的二级标准。(2)地表水环境保护目标:保护目标、项目所在区域河流水环境(水质及水体功能)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Ⅲ类水域标准。(3)声环境保护目标:保护目标、项目所在地区域声环境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标准。(4)生态环境:保护拟建项目区域生态环境,防止水土流失。项目主要环境保护目标见表3-5:表3-5环境保护目标环境要素保护对象方位距离(m)功能要求环境空气当地住户厂界四周20~200m《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二级标准声环境《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2类标准水环境陇西河东面约1.5km《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Ⅲ类水域标准
评价适用标准环境质量标准1.大气项目所在地周围大气环境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的二级标准,具体指标见表4-1。表4-1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污染物名称浓度限值(mg/m3)日平均小时浓度SO20.150.5TSP0.30/PM100.15/NO20.120.242.地表水项目所在区域的河流(陇西河)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Ⅲ类,具体指标见表4-2。表4-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单位:mg/L)参数pH(无量纲)DOBOD5CODcrTPⅢ类6~9≥5≤4≤20≤1≤0.23.声环境《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2类标准,噪声限值见表4-3。表4-3声环境质量标准(单位:dB(A))标准适用区类标准值昼间夜间2类6050污染物排放标准表4-4废水排放标准单位:mg/L(pH除外)项目pHBOD5CODSSNH3-N石油类GB8978-1996一级标准6-92010070155表4-5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限值昼间夜间7055表4-6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标准类别等效声级Leq[dB(A)]昼间夜间2类6050总量控制指标本项目不设总量控制指标
建设项目工程分析一、工艺流程简述(图示):(一)施工期本项目预计建设周期12个月,工程施工期间的基础工程、主体工程、装饰工程、设备安装、工程验收等建设工序将产生噪声、扬尘、固体废弃物、少量污水和废气等污染物。其工艺流程及产污工序如图5-1所示。噪声、扬尘、废气、固废噪声、扬尘、废气、固废装饰工程、设备安装主体工程及附属工程基础工程土地平整装饰工程、设备安装主体工程及附属工程基础工程土地平整施肥影响、固废施肥影响、固废工程验收土壤改良工程验收土壤改良投入使用投入使用图5-1施工期工艺流程及产污示意图(二)营运期农药影响1、项目营运期工艺流程图农药影响用于研究、收藏用于研究、收藏种植种质资源圃农药影响噪声、农药影响实验废水农药影响噪声、农药影响实验废水试管苗种植(温室大棚内)试管培养种子(芽、根、茎、种子等)试管苗种植(温室大棚内)试管培养种子(芽、根、茎、种子等)外售种植中药材外售种植中药材噪声、固废农药影响噪声、固废农药影响种子包装种子包装种植中药材种子种苗外售和自用外售和自用图5-2项目营运期工艺流程及产污示意图2、工艺流程简述(1)项目试管苗培养及中药材的种植项目首先选用优质种苗的种子(芽、根、茎、种子等)进行试管培养,待试管培养成功后,将幼小的试管苗放入温室大棚中进行种植,待幼苗成型后进行筛选,一部分移栽于种质资源圃内进行种植,待种植成熟后用于研究、收藏等;一部分移栽于中药材种子种苗种植园内,待种植成熟后经包装后作为中药材的种子和种苗等;剩余部分移栽于中药材种植园内,待种植成熟后外售用于医学药品的生产等。在种植过程中根据中药材的品种、不同的生长期、区域气候等因素合理灌溉和施肥;若在种植过程中出现病虫害情况,根据中药材的品种、不同生长期、病虫害类型等因素选用国家规定可以使用的农药进行针对性喷洒。(2)项目种子种苗的包装1)预清选:为防止收获种子中的附着物和杂质过量,导致生产线效率下降、运行不稳定,组织人工进行预清选。2)烘干:为增加生产率、缩短干燥时间、提高种子生命力、减小种子休眠时间、减小种子破损率,设计采用自动种子烘干机进行种子干燥脱水。干燥温度、时间等条件根据实际试验决定。3)清选:根据目标中药材种子颗粒大小、比重的区别,选用风选、筛选或者比重选择进行清选,以求最大限度去除茎叶碎片、脱落颖片、瘪粒种子、灰尘泥土等附着物。4)包衣:根据不同中药材种子实际试验测试结果,对部分品种种子进行包衣处理,提升种子发芽率。5)包装材质选择:根据不同中药材种子通气性、含水量、类型、保存期限等选择合适种子包装材质,主要分为编织袋、纸袋、聚乙烯袋、铝箔复合袋四种。规格选择:根据不同中药材种子大小,结合播种需求,选择500g、200g、50g等不同包装规格。标签选择:根据相关规定,在包装袋外印刷不小于12mm×8mm的标签,标注清楚种子类别、品种名称、经营许可证编号、质量指标、检疫证明编号、净含量、生产日期、联系方式、是否包衣等。二、主要污染工序表5-1施工期主要污染工序名称污染主要污染物产污环节施工期废气CO、NOx、SO2运输车辆、施工机械尾气扬尘土地平整、基础工程、主体工程、装修工程等废水生活废水施工人员生活废水施工废水SS施工作业废水化肥残留土壤改良施肥过程噪声施工机械、运输车辆固废建筑垃圾基础及主体工程施工和装修时产生的建筑垃圾化肥包装袋土壤改良施肥过程施工人员生活垃圾生态水土流失土地整地、基地建设表5-2营运期主要工序名称污染源主要污染物产污环节营运期废水BOD5、CODcr、SS、NH3-N值班人员及管理人员生活污水PH试管苗培养过程产生的实验废水废气//固废生活垃圾巡护管理人员生活垃圾不合格种子、杂质、泥沙等种子包装工序农药、化肥包装容器施肥、施农药废弃包装袋种子包装工序噪声设备噪声水泵、温室风机、种子包装设备等残留农药污染土壤、地表水病虫害防治三、施工期污染源分析及污染物排放项目“三通一平”阶段,除产生少量的废物需外运至指定地点外,施工期环境影响主要来自于基础工程、主体工程及辅助设施建设过程中。施工中将产生噪声、扬尘、建筑垃圾、废水等环境污染物,对环境带来一定的影响;其次,土壤改良过程中的施肥和施农药过程将会对区域土壤及地表水产生一定的影响。(一)噪声噪声主要来源于挖掘机、装载机、推土机、运输车、吊车等施工机械作业时产生的噪声;装饰过程刨平机、灰浆泵、电锤、喷射机等装饰工程机械也会产生噪声。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噪声具有阶段性、临时性和不固定性。根据本工程的特点,施工期间的主要建筑机械施工噪声源强见表5-3。表5-3建筑施工机械噪声声级单位:dB(A)名称距离声源10m距离声源30m噪声声级范围平均噪声级噪声声级范围平均噪声级推土机76~888167~7972挖掘机80~968471~8775装载机68~747159~6562搅拌机74~877965~8870吊车76~847867~7569在项目实际施工过程中,经常是多工种协同作业,此外,受交通噪声影响,声源叠加后的声级值比预测的更高。施工噪声一般昼间影响距离在50米以内。项目周边有少量农户居住,因此施工单位应按有关规定合理安排工序,高噪声设备严禁夜间使用。如果因工序要求等特殊原因必须夜间施工时,应按有关规定向当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夜间施工申请,在取得许可后方可夜间作业,并事先公告附近农户。(二)大气污染物1、粉尘对整个施工期而言,施工产生的扬尘主要集中在土建施工阶段,按起尘的原因可分为风力起尘和动力起尘。其中风力起尘主要是由于露天堆放的建材(如沙、水泥等)及裸露的施工区表层浮尘由于天气干燥及大风,产生风力扬尘;动力起尘主要是建材的装卸、搅拌的过程中,由于外力而产生的尘粒再悬浮而造成,其中施工及装卸车辆造成的扬尘最为严重。露天堆场和裸露场地的风力扬尘量可按堆放场起尘的经验公式计算:Q=2.1(V50-V0)3e-1.023W式中:Q—起尘量,kg/t.a;V50—距地面50m处风速,m/s;V0—起尘风速,m/s;W—尘粒的含水率,%V0与粒径和含水率有关,因此,减少露天堆放和保证一定的含水率及减少裸露地面是减少风力起尘的有效手段。尘粒在空气中的传播扩散情况与风速等气象条件有关,也与尘粒本身的沉降速度有关。不同的尘粒的沉降速度见表5-4。根据有关文献,车辆行驶产生的扬尘占总扬尘的60%以上,车辆行驶产生的扬尘,在完全干燥情况下,可按下列经验公式计算:Q=0.123(V/5)(W/6.8)0.85(P/0.5)0.75式中:Q―汽车行驶时的扬尘,kg/Km.辆;V―汽车速度,km/h;W―汽车载重量,t;P―道路表面粉尘量,kg/m2。表5-5中为一辆5吨卡车,通过一段长度为500m的路面时,不同路面清洁程度,不同行驶速度情况下的扬尘量。由此可见,在同样路面清洁程度条件下,车速越快,扬尘量越大;而在同样车速情况下,路面越脏,扬尘量越大。表5-4不同粒径的尘粒沉降速度粒径(um)10203040506070沉降速度(m/s)0.030.0120.0270.0480.0750.1080.147粒径(um)8090100150200250300沉降速度(m/s)0.1580.1700.1820.2390.8041.0051.829粒径(um)4505506507508509501050沉降速度(m/s)2.2112.6143.0163.4183.8204.2224.624表5-5在不同车速和地面清洁程度的汽车扬尘P(kg/m2)车速(km/h)0.10.20.30.40.51.050.02830.04760.06460.08010.09470.1593100.05660.09530.12910.16020.18940.3186150.08500.14290.19370.24030.28410.4778200.11330.19050.25830.32040.37880.63712、机械燃油废气的防治措施施工阶段频繁使用机械运输建筑材料、施工设备及器材工作时将会产生燃油废气,只要加强运输车辆和机械的保养,使用优质、清洁燃料,其废气产生量较小,其排放属于间断性无组织排放,对外环境影响不明显。3、在装修过程中喷涂油漆、涂料等装饰材料时产生含苯系物的废气室内装修阶段对环境产生污染的材料主要是人造板、饰面人造板以及油漆等有机溶剂(主要有溶剂型涂料、溶剂型胶粘剂,水性阻燃剂、防水剂、防腐剂及防虫剂等)等。其主要污染因子为二甲苯和甲苯,此外还有极少量的油漆、丁醇和丙醇等。4、施工期大气污染防治措施①施工场地在非雨天时适时洒水。洒水频次由现场监理人员据实际情况而定。②粉状材料如水泥、石灰、细沙等应灌装或袋装,禁止散装运输,严禁运输途中扬尘散落,储存时应堆入库房或用篷布覆盖。③水泥、沙石运输车应盖篷布,采用湿装、湿运,防止产生扬尘;当运至施工现场后,应尽快与土混合,减少堆放时间;堆放时应盖篷布,必要时设围栏,并定时洒水防止飞扬。④土、砂、石料运输禁止超载,装高不得超过车厢板,并盖篷布,严禁沿途撒落。⑤施工现场使用材料堆放场应距人户敏感点≥100m,并尽可能远离人户居住区,设在当地主导风向下风向处,并定期洒水降低扬尘污染。⑥及时清运施工废弃物,暂时不能清运的应采取覆盖等措施,运输沙、石、水泥、土方等易产尘的车辆必须封盖严密,严禁洒漏。⑦工程完毕后及时清理施工场地。对施工场地、堆料场等,除及时进行清理外,应进行绿化。⑧在装修油漆期间,应加强室内的通风换气,油漆结束完成以后,也应每天进行通风换气一至二个月后才能营业或居住。为有效减少建设工地扬尘污染,本环评建议项目施工方参照成都市建委发布的《关于加强我市建设工程文明施工(扬尘整治)工作的通知》(成建委发[2008]93号)的实施意见要求,在施工建设中做到规范管理,文明施工,确保建设工地不制尘。具体要求如下:全面督查建设工地现场管理“六必须”、“六不准”执行情况,即:必须打围作业、必须硬化道路、必须设置冲洗设施、必须湿法作业、必须配齐保洁人员、必须定时清扫施工现场;不准车辆带泥出门,不准运渣车辆冒顶装载、不准高空抛撒建渣、不准现场搅拌混凝土、不准场地积水、不准现场焚烧废弃物。(三)固体废弃物施工期会产生一定量的固体废弃物如弃土、建筑垃圾、装修过程中的边脚余料等以及土壤改良施肥过程产生的化肥包装材料。基础工程开挖土方量与回填土方量在场内周转,用于就地平衡、绿地和道路等生态景观建设。建筑垃圾主要为砂石、碎砖瓦、废木料、废金属、废钢筋等杂物,收集后堆放于指定地点,由施工方统一清运至政府指定的建筑垃圾堆放场进行处置。施工高峰期施工人员及工地管理人员约20人,工地生活垃圾按0.5kg/人•d计,产生量约为10kg/d;对施工人员的生活垃圾应严格按有关的管理规范统一收集,交当地环卫部门处置。项目土壤改良使用化肥的包装袋属于危险废物,禁止随意丢弃与自行处置,收集指定地点暂存后定期送资质单位处理,暂存点必须做好防渗处理。(四)废水施工过程中会产生一定量的工地废水和生活废水。施工人员生活污水主要污染因子为COD、BOD5、SS、NH3-N等,其污染物浓度分别为CODcr约400mg/L、BOD5约300mg/L、SS约300mg/L,NH3-N约70mg/L,排放量约为1.7m3/d(施工人员按20人计,每人用水量按0.1m3/d计,废水排放系数按0.85计)。施工人员生活废水利用附近已建的旱厕收集后用作于周边耕地的肥用,不外排,则对地表水环境无影响。运输车辆冲洗水及其他生产废水,主要污染物为SS,施工单位应严格按照相关环保要求沉淀后循环使用,有效利用工地废水。(五)生态环境项目建设施工对其周边交通和基础设施将造成影响,其影响主要是建筑材料、砂料等的运输车辆增加,造成车流量增多,如果调度不当,可能影响交通运输的畅通,对当地交通带来压力;运输车辆如果超载或覆盖不当,途中常会撒落土、石、砂料,若不及时清除,将造成路面损坏,影响交通,造成路面扬尘,影响城镇区域大气环境质量,遇雨造成水土流失。(六)水土流失施工期场地开挖等活动将会使地表土松散,在大雨或者暴雨天气下受地表径流的冲刷作用而产生水土流失,施工产生的弃土处理不当也可能发生水土流失。(七)施用化肥的影响基地耕地表层土壤经过挖方和回填等工程处理以及在移动过程中,造成土壤肥力下降,需要对基地种植区增施有机肥和速效氮、磷肥等,提高土壤肥力,使其恢复到土地平整之前水平,基地表土培肥面积163.00亩。结合基地目前土地肥力不足,土壤粒度大的现状,规划设计每亩压埋羊粪600kg、鸡粪300kg、油渣100kg,共计投入肥料190t,改良后保证土壤有机质含量≥1.5%以上。施肥对环境的主要影响有:(1)化肥过多使用,会造成附近水体富营养化。长期施用化肥,还会影响土壤理化性质,造成土壤肥力下降、板结等;(2)不科学的施肥方法,如直接在地表撒施,会导致肥料流失,污染水源。四、营运期污染源分析及污染物排放(一)废水排放和治理本项目主要用水环节包括:种植区浇灌用水、温室降温用水、无性繁殖中心实验用水、值班人员及管理人员生活用水。1、种植区浇溉用水种植区浇灌用水量根据中药材品种、不同生长期、区域气候情况等因数而定,查阅相关资料可知,用水量按2400m3/hm2计,本项目种植区约11.37hm2,则种植区浇灌用水量为27288m3/a。该类用水部分由中药材植物吸收,部分渗入土壤,剩余部分以水蒸气蒸发至大气,不会产生外排废水,则不会对外环境地表水造成影响。2、温室降温用水项目温室降温采用风机湿帘降温系统,降温用水循环使用不外排,只需定期对循环水进行补充,保证其降温用水量。该废水为清净水,切循环回用不外排,则不会对区域地表水造成影响。3、无性繁殖中心实验用水项目设无性繁殖中心实验室一座,主要进行试管苗的培育,其用水环节主要为试管苗营养液的配置和仪器的清洗,用水量约0.5m3/d,主要污染物为pH、COD、氨氮、BOD等,属于低浓度有机废水。该废水排放系数按90%计,则废水排放量为0.4m3/d,其污染物浓度为CODcr200mg/l;BOD5120mg/l;NH3-N20mg/l,该废水经收集后汇同生活污水一并经化粪池处理后用于区域绿化及种植区的灌溉,不外排。4、生活用水项目建成后共设职工6人,人均用水量按0.15m3/人·d计,则职工人员用水量为0.9m3/d,废水排放量按用水量的85%计,则项目生活污水排放量约为0.77m3/d,其主要污染物为BOD5、CODcr、SS、NH3-N、动植物油。该废水经化粪池(预处理池)处理后用于区域绿地或周边耕地肥用,不外排。5、废水处理系统规模公司需修建化粪池收集生活废水,本次设计的化粪池有效容积为5m3,项目废水排放量约为1.17m3/d,则化粪池可容纳项目排放的废水,化粪池容积其停留时间至少在24h以上。综上,项目产生的废水经化粪池收集处理后用于区域绿地或周边耕地肥用,不外排,则不会对区域地表水造成影响。(二)废气的排放和治理本项目为中药材试管苗的培育、中药材的种植以及中药材种子种苗的包装,项目营运后无生产废气产生,仅有少量的运输车辆尾气。项目运输车辆较少,则产生的汽车尾气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较小。(三)噪声的排放和治理项目营运后主要噪声源为水泵、温室风机、种子包装车间等设备运行产生的噪声以及汽车运输产生的噪声。表5-6项目设备噪声源情况表设备名称治理前(dB)治理措施治理后(dB)备注种子包装车间(烘干机、包装机)75安设隔声、减振设施、厂房隔声60连续水泵85封闭式水泵房隔声、基座设减振装置70间断温室风机85安装减震器、消声器,安装时采取软接,并将其设置封闭式房隔声房内,采用隔声门窗70连续运输汽车70严禁夜晚运输70间断各噪声源在安装配套的降噪减震措施和车间墙体的隔离作用后,噪声衰减量在15dB(A)以上。为有效降低设备噪声以及不合理作业操作产生的瞬时强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本次环评提出如下要求:●选用国内先进的低噪声、低振动的生产设备,安装时采取台基减震、橡胶减震接头以及减震垫等措施,风机进出口采用软连接,以减少风管振动,降低噪声;●合理布置产噪设备。环评要求建设单位在布设生产设备时,注意尽量将高噪声设备(如烘干机、包装机、水泵、风机等),置于单独的密闭房间内,以有效利用房间的阻隔效果降低噪声;●环评要求建设单位在运输、装卸时严格做到文明操作,严禁随意抛放;●严禁运输车辆在项目区域内鸣笛。在严格采取上述消声降噪措施后,可有效的降低生产噪声对外环境的影响。(四)固体废物排放及治理项目固废主要有生活垃圾、不合格种子种苗、废弃包装袋以及农药、化肥包装容器等。生活垃圾主要由职工生活产生,垃圾产生量按每人每天0.5kg/d计,生活垃圾产生量约为3kg/d,1.1t/a。本项目对生活垃圾实行袋装化,然后收集后交当地环卫部门统一清运,纳入城镇垃圾清运系统。种子种苗包装过程产生的不合格的种子种苗集中收集后交由当地环卫部门处置;种子种苗包装过程产生的废弃包装袋集中收集后外售于其它企业综合利用。农药瓶、化肥袋等包装材料:项目病虫害防治农药使用后的空农药瓶、农药袋,以及使用化肥的包装袋等属于危险废物,禁止随意丢弃与自行处置,收集指定地点暂存后定期送资质单位处理,暂存点必须做好防渗处理。(五)施用农药的影响农药施用对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在育苗和有害生物防治时,施用农药不仅杀死了害虫,也可能杀死有益的害虫天敌,造成区域生物多样性的减少及物种的失衡。因此,应选用低毒、低残留或无公害农药,以减轻对环境的影响。2、农药施用不当,会影响到附近水质及土壤的污染。避免施用农药,若实需施用应选用低毒、低残留或无公害农药,以减轻对环境的影响;农药在施用时也应该注意喷洒量、喷洒时间、喷洒方式等,避免一次喷洒过量,造成农药浪费和多余农药流失进入环境,避免在雨季,特别是大暴雨前施用,并且应特别注意农药配兑、农药容器清洗农药容器清洗地点选择,应避开野生动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教育机器人技术对未来办公模式的影响研究
- 2025至2030国内特种车行业市场深度研究与战略咨询分析报告
- 2025至2030国内辣椒酱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前景投资可行性分析报告
- 2025至2030国内集成电路行业市场深度研究与战略咨询分析报告
- 深海资源勘探2025技术挑战与突破研究报告
- 北师大版必修第二册 Unit 5 Humans and Nature Lesson 2 Professional rescue team课件(内嵌音频)
- 2010-2024历年浙江省大衢中学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 2010-2024历年浙江省东阳市南马高中度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
- 2025云南红河投资有限公司招聘12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版
- 备战高一高二高三高考历史临考题号押题-押江苏卷第6题1840-1912: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解析版)
- 实验室生物安全整改措施
- 2025年湖南金叶烟草薄片有限责任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以内加减法口算题卡(3000道打印版)每日100道幼小衔接
- 2023《广东省建设工程消防设计审查疑难问题解析》
- 教学课件-《征信理论与实务》
- 2025-2030年中国电力检测行业市场发展态势及未来趋势研判报告
- 轻医美抗衰知识培训课件
- 铁路运输市场营销作业指导书
- 北师大版(2024新版)七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
- 2024年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英语期末综合检测试卷及答案(一)
- “国培计划”“省培计划”学员替换情况说明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