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PS蓄电池维护方案(全)_第1页
UPS蓄电池维护方案(全)_第2页
UPS蓄电池维护方案(全)_第3页
UPS蓄电池维护方案(全)_第4页
UPS蓄电池维护方案(全)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UPS蓄电池维护方案1蓄电池浮充电压监控(1)在中大型UPS中一般配备有监控仪,通过监控设定浮充电压的上下限,做到随时监控电池的健康状态,发现异常及时进行处理。(2)用万用表测量电池的浮充电压。通过以上方法,参照YD/T799-2002《通信用阀控式密封铅酸蓄电池》标准,电池在浮充状态下浮充电压偏差不大于480mV(12V电池),如测试电压偏差大,则需要考虑改成均充模式后再进行观察和测试,如转成浮充后仍没有改观,则需要考虑采用以下方法进行检测核实。2蓄电池的容量测试一般情况下在对蓄电池进行定期容量测试时,可选择以下几种容量测试方法。2.1离线式测量法(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1)将蓄电池组充满电后脱离UPS静置1h,在环境温度为25℃±5℃的条件下外接(智能)假负载的方式,采用10小时放电率进行放电测试。(2)放电开始前应测量蓄电池的端电压、环境温度、时间。(3)放电期间应测量记录蓄电池的端电压、放电电流、室内温度,测量时间间隔为1h,放电电流波动不得超过规定值的1%。(4)放电期间应测量记录蓄电池的端电压及室温,测量时间间隔为1h。在放电期末要随时测量,以便准确确定达到放电终止电压的时间。(5)放电电流乘以放电时间即为蓄电池组的容量。蓄电池按10小时率放电时,如果温度不是25℃时,则应将实际测量的容量按照下式换算成25℃时的容量Ce:Ce=Cr/[1+K(t-25℃)](1)式中:t—放电时的环境温度K—温度系数(10小时率放电时,K=0.006/℃;3小时率放电时,K=0.008/℃;1小时率放电时,K=0.01/℃)(6)放电结束后,要对蓄电池组进行充电,充入电量为放出电量的1.2倍以上。2.2在线式测量法(1)在直流供电系统中,调整UPS输出电压至保护电压,由蓄电池对实际负载供电,在放电中找出蓄电池组中电压最低、容量最差的一只蓄电池作为容量试验对象。(2)打开UPS对蓄电池组进行充电,等蓄电池组充满电后稳定1h以上。(3)对(1)中放电时找出最差的那只蓄电池进行10小时率放电试验。放电前后要测量、记录该蓄电池的端电压、温度、放电时间和室温。以后每隔1h测量记录一次,放电快到终止电压时,应随时测量记录,以便准确记录放电时间。(4)放电电流乘以放电时间即为蓄电池组的容量。如果室温不是25℃时,则应按照式(1)换算成25℃时的容量。(5)放电试验结束后,用充电机对该只蓄电池进行补充电,恢复其容量。(6)根据测量记录数据绘制放电曲线。2.3核对性放电试验法为了能随时掌握蓄电池组的大致容量,进行核对性放电试验是必要的,其方法是:(1)在直流供电系统中,调整UPS输出电压至保护电压,由蓄电池对实际负载供电。蓄电池组放电前后要测量记录每只电池的端电压、温度、室温和放电时间。放出额定容量的30%~40%为止。(2)放电结束后,要对蓄电池进行充电,充入电量为放出电量的1.2倍以上。(3)根据测量记录的数据绘制放电曲线,留作以后再次测量时比较。说明:(1)对于UPS供电系统的蓄电池组,不建议采用离线式测量法进行容量测试。(2)进行在线式测量法和核对性容量试验时,对于本身具备蓄电池放电测试功能的UPS设备,需要开启蓄电池放电检测功能对蓄电池进行放电试验。对于没有该功能的UPS,需要关断其交流输入电源,进行放电试验。2.4注意事项(1)在容量测试期间保证系统运行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在做容量试验时应提前了解市电有无计划性停电,备用发电机组应处于良好状态。(2)在进行蓄电池容量放电试验前,应用万用表、内阻仪、电导仪对蓄电池的性能进行一次预防性检测。(3)为保证容量测试的准确性,应采用专业蓄电池容量在线测试仪器和假负载进行测试。3蓄电池启动瞬间输出大电流测试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后备式UPS由市电供电向逆变供电的切换时间要求小于7ms,一般设计为4~5ms。当市电供电异常,蓄电池必须在小于4~5ms时间内输出负载所需的电流。如电池组中存在失效的电池,可能满足以上端电压和容量的要求,但在大电流放电时不合格,这种情况属于存在隐患,电池已处于不合格状态。由于蓄电池瞬间输出大电流的特性只有在关闭市电时才能测试,因而在不清楚电池性能的情况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