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宋诗词分析课件_第1页
大学语文宋诗词分析课件_第2页
大学语文宋诗词分析课件_第3页
大学语文宋诗词分析课件_第4页
大学语文宋诗词分析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判断题10分二、文学常识填空15分三、选择题10分四、简答题30分五、写作题(5+15+15=35分)一、判断题10分宋代诗词宋代诗词

绪论

宋代文学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属于中古期第二段。与中晚唐文学属于同一发展阶段。公元960年,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建立了宋王朝。此后20年间,宋王朝先后平定了南方的后蜀、南唐和北方的北汉等割据政权,基本上实现了中国的统一。但宋王朝从北宋开国到南宋灭亡,始终处在强敌的威胁之下,一直积弱不振。公元1127年的“靖康之变”,宋室南迁,偏安于江南一隅。公元1279年南宋亡。绪论

宋代社会概况及其对文学产生的影响一、宋代的政治状况及文学影响宋代政治的几大特点:其一、中央高度集权,国家机器非常庞大,造成了始终无法克服的冗官、冗兵、冗费的弊端。其二,宋朝是外患最多、最长、也最为严重的朝代。其三,激烈尖锐的党争和派系倾轧始终不断。其四,高度重视文治,重用文人。宋代社会概况及其对文学产生的影响

宋代社会政治风气的变化必然影响到文人士大夫的政治态度,使之具有更强烈的参与意识和更深刻的忧患意识。文人和政治的关系更为密切,文人、官僚、政治家三位一体的现象较历代更为突出。文学影响:

在内容上,它直接导致宋代文学具有高度的现实精神;在风格及表现手法上,由此直接导致了“宋调”的形成:多深沉悲慨之气,多议论之风,文风多朴实平易。宋代社会政治风气的变化必然影响到文人士大夫的

二、宋代的思想状况及文学影响思想状况:

1、新儒学即宋学的兴起和繁荣,其中尤以理学最为发达。

2、佛、道思想的盛行儒、释、道在宋代都很流行,且较之前代更呈现合流的趋势。“三教一理”、“三教本一”的思潮在文人中广为流行,并构成其思想基础。二、宋代的思想状况及文学影响

宋代的这些思想状况必然对宋人的思想修养、精神风貌产生深远的影响一是在宋学建立过程中,宋人的思想更为活跃,见解更为深刻。

二是随着老庄淡泊无为思想的复归和禅宗任运随缘思想的流行,宋人的精神面貌和人生态度更为超脱、达观、冷静,(对世态炎凉人生荣辱都看得很透、很淡,特别是在官场失意时多能以乐观、爽朗、安适的心境对待之,视之为宦海沉浮中司空见惯之事。)宋代的这些思想状况必然对宋人的思想修养、精神

文学影响:

宋代三教合一的思想特点,对宋代文学的影响也很大。(1)佛、道思想对文学的渗透,加深了作品的思想深度。(2)使宋代文学作品普遍充满理趣,给人更多哲理启迪。文学影响:

三、宋代经济、文化的高度发达及对文学的影响

宋王朝采用重文抑武、崇儒尊道的政策,经济得到一定的恢复与发展,尤其是城市经济高度繁荣,直接促进了文化的繁荣。经济的发展首先促进了教育的发展。宋代官学、私学都很发达,几乎县县都有官学。经济的发展还促进了科技的发展;而科技的发展,特别是印刷术的提高和普及又直接促进了文化的发展。三、宋代经济、文化的高度发达及对文学的影响

宋代文化的发展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学术的全面繁荣。除理学等哲学外,史学、文艺学、考据学也都很发达。二、是艺术的全面繁荣。三、是文化交流的明显增加。文化的发达、文人素养的提高,势必使文人的接触更密切。从横向上说,文人在政治上的党派成见虽深,但私交都很亲密,在文学领域里都能采取相互宽容的态度。从纵向上说,文人之间前后传承的关系也很密切。宋代文化的发展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文学影响:学术空气的加强与学术水平的提高必然使文人更崇尚学问,推重学术,也必然使作家的知识结构向更高元、多元方面发展,形成文学家与学问家兼于一身。所以宋人的作品常给人一种知识性、学术性、文人气很强的感觉。其佳者,能增加文学作品的厚度,使其意蕴更加深厚丰满。而且宋代文人深厚的艺术功力还提高了他们文学作品中的艺术品位。文学影响:

宋代文学分体、分期概说宋代文学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处于转型时期(由雅变俗)。一方面,传统的诗、文和源于民间的词已经高度成熟、定型,另一方面,新兴的话本小说、戏剧等叙事文学开始登上文学殿堂,为后世元、明、清文学重心的转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宋代文学的主要文体是词、诗、文、小说、戏剧,其中词的创作成就最高。宋代文学分体、分期概说

宋词的兴盛及兴盛原因宋词繁荣的盛况:(1)作家、作品众多(作家1430余人,词作2万多首)(2)词的题材内容广泛“无事不可言,无意不可入”(刘熙载《艺概·词概》)(3)体裁齐备(4)风格流派众多诸如“柳永体”、“东坡体”、“易安体”、“稼轩体”、“白石体”等等名目风格有婉约、旷达、豪放、骚雅等等可谓异彩纷呈。宋词的兴盛及兴盛原因

宋词兴盛的原因:(1)经济发达、城市繁荣和市民队伍的壮大。(2)官僚养伎蓄妾的享乐之风的推波助澜。(3)君主的爱好与提倡。(4)唐五代词有益的借鉴(5)历史因革

诗在唐人笔下已臻于至善,难以为继了,富于创新精神的诗人们便抓住词这种要眇宜修、轻灵活泼、委婉言长的新诗体继续驰骋他们的天才。宋词兴盛的原因:

宋词发展的轨迹北宋前期:晏殊父子、欧阳修、柳永等北宋中期:最主要的词人是苏轼。(宋词至柳永而一变,至苏轼而再变。)北宋后期:秦观、黄庭坚、周邦彦等(北宋词的“集大成者”)。南宋前期:张元干、张孝祥、朱敦儒、李清照南宋中期:辛弃疾、陈亮、刘过、姜夔等。南宋后期:一派是稼轩之遗响,主要词人有刘克庄、刘辰翁、文天祥等;另一派是白石之羽翼,重要词家有吴文英、周密、王沂孙、张炎等宋词发展的轨迹

宋诗发展概况(一)宋诗的特点(与唐诗相比较)宋诗创作是在唐诗的巨大影响下进行的,唐诗的灿烂辉煌在一定程度上激活了宋人的创新意识。宋诗的发展历程,从根本上说就是对唐诗不断突破和超越,逐渐形成自己独特面目的历程,从而创造出足以与唐音相抗衡的宋调。宋诗发展概况

1、题材内容上的特点一、直接以诗歌议政,二、自始至终地表现爱国思想,三、广泛深入的描写民生,四、极为广泛地描绘经济生产、民风民俗等生活画面,五、品评艺术的作品大量产生。1、题材内容上的特点

2、艺术上的独特风格——议论化、才学化和散文化严羽《沧浪诗话·诗辨》:“以文字为诗,以才学为诗,以议论为诗”赵翼《瓯北诗话》(卷五):“以文为诗,自昌黎始。至东坡益大放厥词,别开生面,成一代之大观。2、艺术上的独特风格——议论化、才学化和散文

宋诗发展轨迹北宋初:

“宋初三体”,即:效法白居易诗风的白体,代表诗人:王禹偁师承贾岛、姚合的晚唐体,代表诗人:林逋推崇李商隐的西昆体:代表诗人有杨亿、刘筠、钱惟演等北宋中期:诗文革新运动,宋调已趋于成熟并基本定型。出现了欧阳修、王安石、苏轼等大家巨擘。宋诗发展轨迹

北宋后期:主要诗人有黄庭坚和陈师道(二人都对后来的江西诗派产生了重大影响。)南宋前期:江西诗派形成并壮大,主要诗人有陈与义、吕本中、曾几等。南宋中期:“中兴四大家”:杨万里、范成大、尤袤、陆游。南宋后期:永嘉四灵、江湖诗派

(反对江西诗派、取径晚唐)宋末:文天祥、汪元量等爱国诗人北宋后期:

宋代散文中国古代散文在宋代最后定型,唐宋散文八大家中,宋占其六。与唐代散文相比,宋代散文的特色在于:

内容上,和现实紧密结合,多论政与论道之文,其中又带有强烈的忧患感与危机感;

风格上,趋于平易自然、条达疏畅;

艺术表现上,喜好议论并善于议论,一些政论、史论还往往借题发挥。宋代散文

宋话本小说是在当时说话艺术的基础上产生的,内容的世俗化、语言的口语化、体制的程式化是其基本特点。它是中国白话小说的开端,标志着“小说史上的一大变迁”,开辟了中国小说的新纪元。宋话本小说

宋代戏剧中国真正的戏剧是始自宋代的。宋代戏剧的表演形式已相当成熟,表演要素日臻完善,其典型范式是宋杂剧,包括北宋杂剧和南渡以后在南方民间流行的“南戏”。宋代戏剧为元杂剧创作高潮的到来奠定了基础。王国维《宋元戏曲考》:

“真正之戏剧,起于宋代。”宋代戏剧

北宋词

由于北宋前期近百年间的经济繁荣,社会安定,城市的歌舞伎艺、乐曲新声因此十分兴盛,帝王及达官贵人都普遍爱好,一方面用以满足生活的娱乐享受,一方面用以点缀皇家的“太平盛世”,词就在这样的特定社会环境下,在晚唐五代文人词创作的基础上大量发展起来。北宋词前期:晏殊、欧阳修、柳永为代表。以小令为主,内容多写男女艳情,词境开拓不大。——“诗庄词媚”

例:《蝶恋花》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前期:晏殊、欧阳修、柳永为代表。以小令为主,内容多写男女艳情后期:苏轼,周邦彦为代表。突出特征:词的诗化,词也可以抒情言志。

自苏轼以后,词坛形成了豪放,婉约两大词派。秦观,贺铸,周邦彦为婉约派,但也有不同程度的诗化倾向。

后期:苏轼,周邦彦为代表。突出特征:词的诗化,秦观篇目:《鹊桥仙》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上片:相会之欢。下片:离别之苦。秦观篇目:《鹊桥仙》柳永(一)生平柳永,字耆卿,初名三变,因官终屯田员外郎,故又称之为“柳屯田”。也称“柳七郎”。崇安(今属福建)人。柳永(一)生平

大概与晏殊、欧阳修同时代,主活在仁宗、真宗两朝。他出身于书香仕宦之家,早年生活放浪。但仕途长期不得志,多次应进士试不第。由于他长期潦倒落魄,又具有卓越的音乐天才和文学天才,所以长期置身于歌楼妓馆,和歌妓们关系十分密切。是北宋第一个专业词人。大概与晏殊、欧阳修同时代,主活在仁宗、真宗两朝。(二)文学创作柳永的《乐章集》传词将近二百首,主要内容有三个方面。1.抒发他怀才不遇的情怀和宦途失意羁旅飘泊的感受。《雨霖铃》(“寒蝉凄切”)和《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是这类词的代表作。(二)文学创作《雨霖铃》:上片描写恋人在郊外伤别的过程,层层铺叙,具体入微。下片设想别后的情形,由近及远,描写心理流程相当具体可感。《雨霖铃》:《八声甘州》上片写景,铺叙具体入微,融情于景,在萧条冷落之中寄托着游子天涯沦落的失意和哀伤。下片抒情,怀乡和怀人融为一体。《八声甘州》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柳永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唯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栏杆处,正恁凝愁!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柳永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2.从一个失意文人的角度描写了城市妓女的生活,往往对她们表示一定的同情。因而受到她们的喜爱。这两类词是柳永词的大部分。2.从一个失意文人的角度描写了城市妓女的生活,往往对她们表示3.还有一部分词描写了北宋汴京、开封、苏州、杭州等城市的繁荣情况,其代表作是《望海潮》,写杭州“豪奢”景象和清丽风光。3.还有一部分词描写了北宋汴京、开封、苏州、杭州等城市的繁荣望海潮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山献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望海潮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三)艺术成就1.大量创制慢词,奠定了慢词在词坛的地位。在柳永之前也有人写过慢词,但只是个别现象,词坛上占绝对优势的还是小令。而柳永却改编或创制了大量的长调,使慢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因而打破了令词垄断词坛的局面。《乐章集》中的二百一十二首词,有一百零三首是慢词。其中大多数长调是首见于柳永集的。慢词的兴盛是宋词发展的一个大飞跃。词的体制扩大了,词的容量增大了,词有表现的思想内容更加丰富了,词的生命力就更强了。(三)艺术成就

2.拓展了词的表现内容。这主要表现在:(1)较多反映歌妓等下层市民的生活及其真实的思想感情;(2)工于羁旅行役的描写;(3)较多表现了当时城市的繁华风貌;(4)描绘自然景色。2.拓展了词的表现内容。这主要表现在:3.丰富了词的表现手法。这主要表现在他在词中多用铺叙手法。4.雅俗兼备,以俗为主,开文人俚词的一路。柳词的主体风格特征是通俗化,大众化。“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柳词的传播范围非常广。另一方面柳词并非一味求俗,而是雅俗并施,俗不作雅,雅不避俗。如名作《望海潮》,就是一首雅词。3.丰富了词的表现手法。这主要表现在他在词中多用铺叙手法。苏轼一、苏轼生平和思想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皆为“唐宋八大家”。苏轼一生的悲剧是从“乌台诗案”开始的。临死前曾《自题金山画像》“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苏轼一、苏轼生平和思想二、苏轼诗“身行万里半天下”,存诗2700首。

1.政治讽刺诗关心国计民生,同情人民疾苦。

例:《荔枝叹》“我愿天公怜赤子,莫生尤物为疮痿。雨顺风调百谷登,民不饥寒为上瑞。”二、苏轼诗2.写景诗例:《饮湖上初晴后雨》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2.写景诗例:《饮湖上初晴后雨》大学语文宋诗词分析ppt课件3.哲理诗

例:《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3.哲理诗

例:《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三、苏轼词苏轼在继承前人成果的基础上,将诗文革新运动扩大到词的领域,对词的认识、词的内容、词的风格都实现了里程碑式的突破与创新。三、苏轼词(一)地位的提高苏轼提高了对词的认识与评价,他有意识地把词看成是同诗具有相等功能的文体,“以诗为词”。(一)地位的提高(二)内容的开拓1、抒情词①从政之情:抒发了积极入世和围绕着进退出处所产生的复杂矛盾的从政之情,多写退隐之情以及闲适悠游的生活态度。《定风波》(二)内容的开拓定风波·三月七日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定风波·三月七日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②爱国之情:抒发了自己的爱国之情。《江城子·密州出猎》》②爱国之情:抒发了自己的爱国之情。●《江城子·密州出猎》:通过冬猎场景的描绘和抒怀,反映了作者抗敌卫国的壮志豪情。●《江城子·密州出猎》:上片描写倾城出猎的壮观场面,词意纵横,有声有色,表现了作者牵犬擎鹰、飞骑驰骋、开弓射虎的意气风发的形象。下片以雄壮的气势,澎湃的激情,表现了抗敌卫国的理想。“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他不为朝廷重用,而外放为地方官,因而渴望朝廷起用,使他能一展抱负,这个愿望又含蕴着悲慨和苍凉。词的音韵高亢,节奏有力,一气贯通,具有阳刚之气,是苏词豪放风格的名篇。上片描写倾城出猎的壮观场面,词意纵横,有声有色,表现了作者牵〈江城子〉《密州出猎》,写他在射猎中所激发的要为国杀敌立功的壮志。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江城子〉《密州出猎》,写他在射猎中所激发的要为国杀敌立功的③怀古之情:抒发凭吊古人、凭吊江山的怀古之情。《念奴娇·赤壁怀古》大学语文宋诗词分析ppt课件④人伦之情:抒发了朋友、兄弟、师生、夫妻之间赠送酬答、离别思念、追忆悼亡等各种人伦之情。④人伦之情:抒发了朋友、兄弟、师生、夫妻之间赠送酬答、离别思篇目:《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时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篇目:《水调歌头》浮想联翩,笔势奇特,具有鲜明的理想色彩。被称为“中秋词”的千古绝唱。浮想联翩,笔势奇特,具有鲜明的理想色彩。上片赏月,因月而引发对于天上仙境的遐思奇想,有政治失意的寥落的情怀,抑郁的心境,也有出世的思想,但又有对生活的热爱和旷达的人生哲理,终究是热爱人生的美好。下片怀亲,却又更进一层,提出自然和人生变动不居的规律,表现了随缘而适的豁达胸襟,对世间所有离别的亲人寄予美好的祝愿。词中的抒情形象具有深广的内容,它不使人消沉悲观,而促使人奋发向上。全词以中秋月为线索,把关于月亮的神话传说与前人流传最广的诗句融会,经过适当的改造与巧妙的安排,创造出完美而又崭新的艺术境界,情思缠绵,意象含蕴深长。上片赏月,因月而引发对于天上仙境的遐思奇想,有政治失意的寥落大学语文宋诗词分析ppt课件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乙卯正月二十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乙卯正2、咏物词其咏物之作不但重形似而且重神似;不但能写出物象,而且能写出寄托。《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3、农村词有各种农民的形象,还描写了多种劳动生活及农村风俗。《浣溪沙》五首。4、传统词流连诗酒、吟咏性情之作,但增加了怜惜与同情的态度。《贺新郎》(乳燕子飞华屋)

2、咏物词(三)风格的创新唐五代以来,词以婉约为宗,风格单一。苏轼对弥漫词苑的浮艳柔媚之气极为不满,于柳永与婉约词派之外,另立一派,成为宋代豪放词派的卓越开创者,使宋词的艺术风格趋于多样化。(三)风格的创新(四)音律创新为了表意的需要,苏词有时在格律及句读上敢于作适当的调整,打破音律上过于严格的束缚,便于词从应歌转为抒情。(四)音律创新四、苏轼文有政论文,记事散文,小品,笔记等。文风:汪洋恣肆。篇目导读:《前赤壁赋》四、苏轼文

北宋诗文革新

宋仁宗时期,随着社会的发展,以欧阳修、梅尧臣、苏舜钦为代表的诗人,对诗歌进行了改革,将诗歌引入了新的方向。他们的改革主要表现在:

1、多写古体诗,拉近诗歌与政治与社会的距离。

2、在艺术上进行以文为诗,以议论为诗等新的尝试。北宋诗文革新(一).欧阳修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金石学家、目录学家、经学家.北宋文坛盟主文: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诗:北宋四大家之一。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祖籍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沙溪镇),因吉州永丰属庐陵郡所辖,故其文常落款“庐陵欧阳修”。生前被封为“开国公”,去世后被皇太子师谥“文忠”。赠太子太师,追封“兖国公”在这一时期的诗歌改革中虽不是先行者,却是影响最大的,被称为“一代文宗”。其诗学韩愈,“以文为诗”形式自由,开创宋诗风气,主盟文坛三十余年。——“欧阳修时期”。

(一).欧阳修欧阳修《六一居士传》六一居士初谪滁山,自号醉翁。既老而衰且病,将退休于颍水之上,则又更号六一居士。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客曰:“是为五一尔,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欧阳修《六一居士传》六一居士初谪滁山,自号醉翁。诗:《戏答元珍》等800多首1、欧阳修的诗欧阳修在改革文风的同时,也对诗风进了革新。他与梅尧臣的创作正是以扭转西昆体文风为指导思想的。他的诗歌受韩愈影响较大,主要体现在散文手法和以议论入诗,而且将议论与叙事、抒情融为一体,风格平易流丽。诗:《戏答元珍》等800多首戏答元珍

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残雪压枝犹有橘,冻雷惊笋欲抽芽。夜闻归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戏答元珍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题目冠以“戏”字,是声明此篇不过是游戏之作,其实正是他受贬后政治上失意的掩饰之辞。全诗先是描写荒远山城的凄凉春景,接着抒发自己迁谪山乡的寂寞情怀及眷眷乡思,最后则自作宽慰之言,看似超脱,实是悲凉,表现出作者平静的表面下更深沉的痛苦。开头二句起得超妙,欧阳修自己也颇为自得,他曾说:“若无下句,则上句不见佳处。并读之,便觉精神顿出。”(《苕溪渔隐丛话》引蔡绦《西清诗话》)题目冠以“戏”字,是声明此篇不过是游戏之作,其实正是他受贬后2.王安石:王安石的诗以56岁退居江宁为界可分为前后两期。前期的诗多是注重反映社会现实的政治诗,如《兼并》、《省兵》、《河北民》等。除政治诗外,还有咏史诗、酬答赠别之类的作品,其《明妃曲二首》是咏史诗中的代表作。他的抒情诗语淡情深,咏史诗出奇出新。艺术上:不事修饰,多议论,少含蓄,锋芒毕露,以文为诗。

2.王安石:王安石的诗以56岁退居江宁为界可分为前后两期。前明妃曲

明妃初出汉宫时,泪湿春风鬓角垂。低徊顾影无颜色,尚得君王不自持。归来却怪丹青手,入眼平生未曾有。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一去更知心不改,可怜着尽汉宫衣。寄声欲问塞南事,只有年年鸿雁飞。家人万里传消息,好在毡城莫相忆。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明妃曲主旨《后汉书匈奴传》呼韩邪单于来朝,愿为汉婿,后宫王嫱以积怨自请行。《西京杂记》元帝使画工毛延寿图宫人形貌,按图召幸。王嫱以贿金少,画不及貌,宫人王嫱当行,帝见之悔,乃杀延寿。在历代文人笔下,王昭君大抵是一位深可哀矜的悲剧人物,汉元帝是一个事先受蒙蔽、事后又情意缠绵的多情皇帝,而毛延寿则是酿成昭君悲剧的祸首。本诗独出机杼,于传统见解中翻出新意:正是由于帝王对嫔妃只有玩弄之意而并无真实爱情,才导致昭君宁愿含恨离汉。因此酿成昭君悲剧元凶是汉元帝。这首诗命题新颖,曾轰动汴京文坛。遭致议论纷纷,在文学史上产生过广泛影响。赞成者如文坛盟主欧阳修及司马光等名士大夫纷纷唱和,年轻的评论者如黄庭坚以为此诗可与李白、王维的作品比美、抗争。反对者如高宗赵构、范冲等,“以失身为无穷之恨”

“今之背君父之恩投拜而为盗贼者皆合乎王安石之意”;“苟心不相知,臣可叛其君,妻可弃其夫乎?”

主旨《后汉书匈奴传》呼韩邪单于来朝,愿为汉婿,后宫王嫱以积怨

后期:退居江宁后,王安石的诗风发生了重大变化,远离了政治、社会,多写山水自然。形式上:以绝句为主,很少长篇古体;艺术上:讲究炼字、对仗,意境优美含蓄,具有很高的艺术性。后人将王安石这一时期的诗风称为“半山体”(或“王荆公体”)。如《书湖阴先生壁》、《泊船瓜洲》等。后期:

3、黄庭坚擅文章、诗词,尤工书法。诗风奇崛瘦硬,力摈轻俗之习,开一代风气。早年受知于苏轼,与张耒、晁补之、秦观并称“苏门四学士”。诗与苏轼并称“苏黄”;词与秦观齐名,然艺术成就不如秦观。晚年近苏轼,词风疏宕,深于感慨,豪放秀逸,时有高妙。书法精妙,与苏、米、蔡并称“宋四家”。3、黄庭坚

在宋代,黄庭坚被认为是与苏轼并驾齐驱的诗人,所以有“苏黄”之称。在他的影响下(北宋末至南宋初)产生了一个声势浩大的江西诗派在宋代,黄庭坚被认为是与苏轼并驾齐驱的诗人,

黄庭坚的诗歌理论

1、主张创新

“文章最忌随人后”(《赠谢敞王博喻》)、“随人作计终后人,自成一家始逼真”(《题乐毅论后》)2、强调广泛学习,转益多师。通过“以故为新”来实现。“以故为新”的具体办法就是“夺胎换骨”,即“不易其意而造其语,谓之换骨法;窥入其意而形容之,谓之夺胎法”(《冷斋夜话》卷一引)。黄庭坚的诗歌理论

诗歌特色1、用典多

“老杜作诗,退之作文,无一字无来处。古之能为文章者,真能陶冶万物,虽取古人之陈言入于翰墨,如灵丹一粒,点铁成金也。”(《答洪驹父书》)2、务新求奇,为人所不为黄庭坚在诗歌上不肯蹈袭前人,力求在格律、节奏、意境、结构以及修辞手法等各方面都自创一格。3、具有一种独特的幽默诙谐感

黄庭坚公开主张诗歌可以“打诨”,因此,他将诗的娱乐特性发挥到很高的水平。在这一点上,与苏轼很接近。诗歌特色

江西诗派的形成南宋初,吕本中作《江西诗社宗派图》,将黄庭坚、陈师道等二十余人列为江西诗派。江西诗派是在黄庭坚的直接影响下形成的,他们的创作具有与黄庭坚类似的众多特点,是宋代影响最大的诗派。江西诗派的“一祖三宗”:一祖:杜甫;三宗: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江西诗派的形成

南宋初中期诗一、宋初南渡诗人所谓“南渡诗人”,即从北宋到南宋初的诗人,他们以陈与义、曾几为代表,其特点是由于“靖康之难”的影响,突然改变了诗风,诗中的爱国情绪表现得十分强烈。这对以四大家为代表的南宋中后期诗风有直接影响。

南宋初中期诗

二、南宋中后期中兴四大家

“中兴四大家”,指的是尤袤、杨万里、范成大、陆游。这四大家虽然早期曾受江西诗派影响,但除尤袤外,其他三人均能跳出江西诗派的樊篱,自创面目。二、南宋中后期中兴四大家陆游一、陆游生平早期:受江西诗派的影响,“少工藻绘”。中期:入蜀,“中务宏肆”。晚期:被迫退居乡里,“晚造平淡”。二、陆游诗的思想内容

1、抒发扫胡尘,靖国难之志,为收复中原,统一祖国而呐喊。例:《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一、陆游生平《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2、指责南宋统治集团屈辱求和,投降卖国的行径。例:《关山月》3、抒发壮志未酬的悲愤。

篇目导读:《书愤》4、写景咏物。

例:“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前一放翁”、“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2、指责南宋统治集团屈辱求和,投降卖国的行径。5、婚姻爱情。

《沈园》其一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其二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5、婚姻爱情。

缅怀与表妹唐琬爱情的一首词:《钗头凤》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缅怀与表妹世情薄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栏。难,难,难!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瞒,瞒,瞒!

世情薄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三、南宋后期诗人

文天祥(1236——1283)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原名云孙,字天祥。选中贡士后,他以天祥为名,改字履善。宝佑四年(1256)中状元后,他又改字宋瑞,后号文山。历任签书宁海军节度判官厅公事、刑部郎官、江西提刑、尚书左司郎官、湖南提刑、知赣州等职。文天祥把国家、人民和自己的遭遇,用诗词逐事记录,并且把从镇江逃出元营后的记事诗,编成《指南录》;又将被俘以后所作,编为《指南后录》;在狱中又集杜甫诗句,成《集杜诗》200首,历述“颠沛以来”的“世变人事”,抒发自己的亡国之痛。他的《正气歌》,历数史书所传各代不畏强暴、不惜牺牲的人物,表示自己准备随时献出生命的决心,尤为数百年来传诵不绝之作。三、南宋后期诗人文天祥(1236——1283)吉州庐陵(《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正气歌》

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皇路当清夷,含和吐明庭。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笔。在秦张良椎,在汉苏武节;为严将军头,为嵇侍中血,为张睢阳齿,为颜常山舌;或为辽东帽,清操厉冰雪;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或为渡江楫,慷慨吞胡羯,或为击贼笏,逆竖头破裂。是气所磅礴,凛然万古存。当其贯日月,生死安足论!地维赖以立,天柱赖以尊。三纲实系命,道义为之根。磋余遘阳九,隶也实不力。楚囚缨其冠,传车送穷北。鼎镬甘如馅,求之不可得。阴房冥鬼火,春院閟天黑。牛骥同一皂,鸡栖凤凰食。一朝蒙雾露,分作沟中瘠。如此再寒暑,百沴自辟易。哀哉沮洳场,为我安乐国。岂有他谬巧,阴阳不能贼!顾此耿耿在,仰视浮云白。悠悠我心忧,苍天曷有极!哲人日已远,典刑在夙昔。风檐展书读,古道照颜色。

《正气歌》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

南宋词公元1127年,金兵南下,占领了北宋都城汴京,并俘虏了宋徽宗、宋钦宗,史称“靖康之难”。以此为界,前为北宋,后为南宋。空前的社会动荡和民族的奇耻大辱,极大地震动了当时的政坛、文坛。文学上,就内容而言,北宋末年那些宣扬享乐、粉饰太平的作品在亡国的情况下完全失去了存在的条件,代之而起的是对亡国的激愤、痛心、反思和对复仇的决心、对恢复的渴望。南宋初期文学以词的变化最大。靖康后的词作不再像北宋末年那样一味讲究含蓄浑厚、圆柔婉约,而是成为抒情言志以至干预国事的有力武器。南宋词岳飞《满江红》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岳飞《满江红》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绍兴四年(1134)秋,岳飞第一次北伐大获全胜。八月下旬,宋廷擢升岳飞为清远军节度使。当旌节发到鄂州(今武昌)时,全军将士欢欣鼓舞。一天,雨歇云散,江山明丽,岳飞凭栏远眺,感慨万千,吟咏了这首词。这首词,代表了岳飞“精忠报国”的英雄之志,表现出一种浩然正气、英雄气质,表现了报国立功的信心和乐观主义精神。绍兴四年(1134)秋,岳飞第一次北伐大获全胜。八月下旬,宋李清照李清照一、生平思想李清照(1084—1155),自号易安居士,济南人。她生长在一个文艺气氛很浓厚的家庭中,父亲李格非曾经得到苏轼的赏识,母亲是名臣王准的孙女,能文章,这使得李清照从小就培养出不平凡的创作才能,十来岁时写出借古讽今的诗歌。

一、生平思想十八岁时,李清照嫁给二十一岁的赵明诚,婚后夫妻俩曾经有十年左右的时间隐居乡间,沉湎于金石古籍的收集整理工作中,生活十分美满。1127年,北宋灭亡,两人流离江南,收藏品风流云散,赵明诚也于1129年不幸病逝,年仅四十九岁。李清照一个人孤苦伶仃,在贫困孤苦中度过了自己的晚年。十八岁时,李清照嫁给二十一岁的赵明诚,婚后夫妻俩曾经有十年左二、创作成就李清照是一位才华横溢、抱负非凡的作家,诗风豪气纵横,笔触犀利,在词的创作方面十分出色。成就最高的是词,有《漱玉词》她的《漱玉词》以靖康之乱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词体现了她作为少女和少妇的生活与情怀(闺中之闲吟)。如《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这首小令着重描写了在藕花深处争渡时导致鸥鹭齐飞的生动画面,通过对人争渡、鸟齐飞的动态描写,让人体会到作者心中洋溢的青春活力。二、创作成就例:《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醉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例:《如梦令》例:《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例:《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醉花阴》抒发重阳思夫之情。上片:重阳生活之景,突出一个“愁”字。下片:重阳时节的思乡之情,突出一个“瘦”。《醉花阴》

《一剪梅》“红藕香残”、《醉花阴》“薄雾浓云”这一类词则反映了她生活中的另一个侧面,以女性特有的缠绵宛转、一往情深的语言,成功地揭示女主人公内心深处的秘密,文字极其朴素,感情却无比深沉和热烈。《一剪梅》“红藕香残”、《醉花阴》“薄雾浓云”这一类词则后期:后期的作品则主要表现国破家亡后的身世之苦、故国之思以及孤寂无聊的心情,情调低沉,凄苦悲凉(破国亡家之低泣)篇目导读:《声声慢》上片:秋风,飞雁衬托孤凄。下片:秋雨,黄花渲染愁苦。情真意切,如泣如诉。后期:后期的作品则主要表现国破家亡后的身世之苦、故国之思以及《声声慢》“寻寻觅觅”一首,头三句以十四个叠字组成,特别引人注目。它的艺术魅力不只在于形式的创造,更在于这些奇特的句式中包涵着作者丰富而微妙的心灵跃动,有心情,有环境,逐步深化地展开了作者的内心的精神世界。整首词通过最平凡的生活写出了最难受的伤感。《声声慢》“寻寻觅觅”一首,头三句以十四个叠字组成,特别引人永遇乐·落日熔金这首词是李清照晚年伤今追昔之作。词人以对比手法,写了北宋京城汴京和南宋京城临安元宵节的情景,借以抒发自己的故国之思,并含蓄地表现了对南宋统治者苟且偷安的不满。全词是未言哀但哀情溢于言表,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全词用语极为平易,词人化俗为雅,委婉含蓄地表达了自己心中的大悲大痛,堪称词坛大手笔。永遇乐·落日熔金这首词是李清照晚年伤今追昔之作。欣赏:《乌江》这是李清照作品中难得的一首豪放之作。

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欣赏:《乌江》这是李清照作品中难得的一首豪放之作。

生当做人

无论哪一时期的作品,李清照都能写得独具韵味、真切动人,因此,人们将李清照这种独具韵味的风格称之为易安体。易安体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善于选取自己日常生活中的起居环境,行动细节来展现自我的内心世界。如:“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声声慢》);“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永遇乐》)等动作细节,典型地表现年老寡居所独有的生活情态和寂寞心境。

无论哪一时期的作品,李清照都能写得独具韵味、

其二,融入家国兴亡的深悲巨痛,倜傥有丈夫气,但又不失婉约词的本色,具有凄婉悲怆的格调。作为一个女词人,她的易安体自然未能摆脱闺阁之气,但李易安的倜傥有丈夫气,从她许多作品中可以看出。如《乌江》等显示其性格刚烈的一面。李作词能把委婉的情思与超脱的襟怀融合在一起,婉约而不绮靡,而是柔中有刚,蕴含着激昂豪迈之气。其二,融入家国兴亡的深悲巨痛,倜傥有丈夫气,

第三,语言浅显自然,却又韵味无穷(以浅俗之语,发清新之思)易安词善于将朴素清新与精美雅洁的风格结合在一起。她善于用通俗易懂的文学语言和明白流畅的音律声调作词。李清照妙解音律,所作词无一字不协律,而且能“化俗为雅”,善用从口语中提炼出来的寻常语创造不寻常意境,清新工巧,明白省净,富于表现力。第三,语言浅显自然,却又韵味无穷(以浅俗之辛弃疾一、生平和思想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北方久已沦陷于女真人之手。自小目睹汉人在女真人统治下所受的屈辱与痛苦,在青少年时代就立下了恢复中原、报国雪耻的志向。另一方面,由于辛弃疾是在金人统治下的北方长大的,他也较少受到使人一味循规蹈矩的传统文化教育,在他身上,有一种燕赵奇士的侠义之气。辛弃疾一、生平和思想第一期:二十三岁以前,在中原金国统治区生活,起义。第二期:24-42岁,南归以后的仕宦生涯。第三期:43-68,闲居生活。第一期:二十三岁以前,在中原金国统治区生活,起义。二、词的思想内容——“英雄之词”

①抒发要求恢复中原,坚持抗金报国的勃勃雄心。例:《破阵子》二、词的思想内容——“英雄之词”②对主和派偏安误国的讥讽。《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③抒发报国无门,壮志深沉忧愤。

篇目导读:辛词代表作《水龙吟》

上片:以辽阔的秋景衬托自己不被知遇的孤独感。下片:借典作答。

——“裂竹之声”

②对主和派偏安误国的讥讽。《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③抒

本词前两句写临水登山远眺之景。接下三句虽仍是写景,但已移入作者的感情,无情之景已变成有情之景,这才是一个爱国志士在“国破山河在”时所见之景,词也由写景逐渐转入抒情。本词前两句写临水登山远眺之景。接下三句虽仍是写景,但已移入

再接下来三句,又点出了产生这种情的背后之人,使抒情主人公的形象直接登场。最后四句通过具体的动作、神态来描写这位节士之心。“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是此情此景之下一个爱国志士两个最典型的动作。正是由于他没有机会仗剑杀敌,所以才充满无限感慨的看着它,深觉辜负了它。再接下来三句,又点出了产生这种情的背后之人,使抒情主人公的

把“栏干拍遍”,更是凭栏远眺时种种激愤心情的曲折写照。这里面包含着他对沦亡江山的痛惜,包含着他对祖国命运的担忧,包含着他对急于报国但难以如愿的焦急与不平,更包含着他对妥协苟安的主和投降派的抗议与谴责。但这两个无言动作背后包含的深意——高度的爱国精神,却得不到别人的理解,他不能不感慨道:“无人会,登临意。”

把“栏干拍遍”,更是凭栏远眺时种种激愤心情的曲折写照。这里

下阕先连用了三个典故,说明自己在国难当头时不愿归隐而愿为国家作出一番贡献,但时光都虚掷了,这叫人怎能忍受!上阙为什么要“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为什么要感慨“无人会,登临意”,都在这几句中作出了明确回答。下阕先连用了三个典故,说明自己在国难当头时不愿归隐而愿为国在这最失意的时刻,他不禁涕泪横流,但这“爱国忧君”的孤臣之泪,除了让那些佐酒的“红巾翠袖”去揩净,再也无人理睬。满腔的爱国热情无处施展,由此而产生的悲愤又无人理解,这正是作者最大的悲哀。这首词还是作于南渡初,事业上较为顺利的时期,越到后来,悲慨越重,在作品中表现得也越多越广。在这最失意的时刻,他不禁涕泪横流,但这“爱国忧君”的孤臣之泪④反映农村生活。

例:《西江月》(夜行)表现农村夏夜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