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树人工林造林试验_第1页
松树人工林造林试验_第2页
松树人工林造林试验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松树人工林造林试验

梅公滩县位于贵州省北部武江流域。碎石山区以石灰岩和白云岩为主,土层平坦,土被不连续,临时干旱频繁,新生长的苗木抗环境破坏能力很弱,对频繁的临时干旱非常敏感。1造林面积的基本前提1.1对比试验立地因子为了使本次造林试验具有代表性,技术人员在黄家坝街道漆树湾、湄江街道枇杷坳和高台镇尖坡三个地方,选择立地条件相似,均历经造林失败的砂石山无林地进行造林对比试验。三个造林试验地块立地因子调查见表1。造林立地条件均为典型的低山、丘陵白云质灰岩砂石山地,坡度15~25°,土壤为石灰土,土层厚15~25cm,石砾含量15%~30%。白云质砂石山其表面剥蚀严重,土被虽大部分连片,发育为砂质石灰土,但土壤瘠薄,土壤经常处于干旱状态。1.2小果菌株等造林试验点植被为典型的灌丛、草坡型,以扭黄茅形成的单优势群落。主要灌木树种有烟管荚蒾、火棘、马桑、悬钩子、小果蔷薇、黄荆、盐肤木、月月青、细叶铁仔等,高度0.6~1.5m,盖度15%~20%,呈丛状分布。主要草本植物有扭黄茅、白茅、五节芒、蕨类、地瓜藤等,高度0.2~1.2m,盖度85%~90%,呈片状均匀分布。灌丛中零星分布有少量的人工栽植后保留下来的滇柏和女贞幼苗幼树,高度0.6~0.8m,长势一般。2材料和方法2.1试验材料2.1.1造林工具造林工具包括铁锹、锄头、镰刀、皮尺、塑料绳、竹框、石灰等。2.1.2生理论苗和女贞裸根苗的生长针对造林地土壤瘠薄,石砾含量高,造林不易成活等特点,在树种选择上要同时考虑实地适树和绿化美化的需要,本次试验苗木选择3年生女贞移植苗和1年生滇柏容器苗,对照用1年生滇柏裸根苗和女贞裸根苗。本次造林试验用苗为一年生滇柏塑料袋容器苗,为县林业局专为本次造林试验,在当地指定专人订单生产的苗木,苗高45~50cm,地径0.35~0.45cm,苗木充分木质化,无枯梢。女贞选用3年生移植苗,苗高80~90cm,地径1~1.2cm,苗木根系带土,用塑料袋包扎运到造林地。为减少女贞苗水分散失,提高造林成活率,防止枯梢,栽植前由专人对女贞苗进行适度疏叶,保留1/3叶片。2.2造林试验结果评价2014年1月中下旬,利用大穴整地、容器苗造林、灌草覆盖植苗穴综合配套技术,分别在三个造林试验点进行造林对照试验,当年7月20—25日,对造林成活率、土壤干湿度进行调查,2016年10月20—25日作造林保存率调查,通过分析调查统计数据,判定造林试验结果。2.2.1扩大造林密度利用当地农户用短把镰刀进行带状割灌除草,尽量保留原生乔木幼苗幼树,并把割除的灌草捆成小捆堆放于林地中供苗木栽植后覆盖备用。带间距为造林行距3m,割灌带宽80~100cm。2.2.2整地规格和规格割灌除草结束后,按2m株距进行定点,采用大穴状整地,整地规格50cm×50cm×40cm,对照用常规30cm×30cm×20cm规格小穴状整地。整地结束及时回填土壤,以防止土壤失水干燥,回填过程中需捡出粗石块、草蔸和树根。2.2.3苗正根疏,白不白植苗穴土壤回填结束,待雨后土壤充分湿润,便组织苗木栽植,植苗时将苗放于穴正中,做到苗正根疏,踩紧踩实,最后壅成“泡巴形”。植苗时须严格按试验设计的树种及苗木类型配置模式进行配置,试验行用滇柏容器苗和女贞带土移植苗,对照用1年生滇柏裸根苗和女贞裸根苗。2.2.4植苗穴的覆盖植苗结束后,将造林地清理割除的灌草覆盖于植苗穴上,每株用灌草2kg左右,覆盖厚度4~6cm,最后在灌草上覆盖少量石块或土块压实。3结果与分析3.1常规造林对照试验按照造林试验方案,按时调查造林成活率、保存率和当年新梢高,每个试验区分树种调查100株,4次重复,并与常规造林对照。通过4个试验区2个树种造林对照试验结果,可以看出采取综合配套技术可提高造林成活率15~31个百分点,提高造林保存率12~26个百分点,当年新梢生长量增加19.7~23.6cm,与对照试验结果显著差异。3.2灌草覆盖层保水技术在抗旱性问题上的利用利用造林地的野生灌草作材料,在湄潭石质山地取材方便,通过覆盖灌草,解决了促进苗木生根,抗旱保成活率问题,同时增加了土壤肥力。一是利用灌草覆盖层切断了土壤毛细管水分流通渠道,阻止或减缓了植苗穴土壤的水分蒸发,起到了抗旱保墒的效果;二是覆盖层腐烂后可增加土壤肥力,为栽植的幼苗起到增加肥料的作用3.3造林成本组成造林经费投入是保障石质山地困难立地条件造林成功的前提,没有足够的经费投入,相关技术和措施无法在造林施工中应用实施,造林成效难以保障,甚至失败。石质山地困难立地条件造林必要投入主要包括造林地清理、整地、苗木、栽植、抚育和管护等费用,通过本次造林试验调查,相关参数见表3。从本次造林费用调查结果分析,以湄潭县为例,在黔北地区实施石质山地困难立地条件造林,塑料容器苗造林的最低费用每667m4植苗穴覆盖,降湿保水4.1大穴整地、容器苗、覆盖灌草综合配套技术的应用,可显著提高石质山地困难立地条件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增强抗旱保墒,促进苗木生长,确保造林成效,达到造一片成功一片,成林一片。即使遇到干旱严重时,可确保造林一次性达到或超过国家验收标准,无须补植,节省了造林成本,避免了同一地点“年年造林不见林”的局面。4.2植苗穴覆盖灌草,结合造林前林地清理就地取材,简单易行,抗旱保墒效果好。覆盖的灌草腐烂后可增加植苗穴局部土壤的肥力,减少造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