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河北省唐山市迁安市八年级(下)期末生物试卷(含解析)_第1页
2022-2023学年河北省唐山市迁安市八年级(下)期末生物试卷(含解析)_第2页
2022-2023学年河北省唐山市迁安市八年级(下)期末生物试卷(含解析)_第3页
2022-2023学年河北省唐山市迁安市八年级(下)期末生物试卷(含解析)_第4页
2022-2023学年河北省唐山市迁安市八年级(下)期末生物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11页2022-2023学年河北省唐山市迁安市八年级(下)期末生物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50.0分)1.2022年12月4日,神舟十四号返回舱成功着陆,“太空水稻”在中国空间站经历了120天的空间培育生长,在国际上首次完成了水稻从“种子到种子”的全生命周期培养实验。“太空水稻”的这种繁殖方式属于()A.有性生殖 B.无土栽培 C.无性生殖 D.嫁接2.马蹄莲花苞片洁白硕大,宛如马蹄,形状奇特,受到大多数人的喜爱。为了快速大量繁殖优良的无病毒马蹄莲幼苗,应采用的繁殖方式是()A.嫁接 B.组织培养 C.扦插 D.种子繁殖3.在果树开花的季节,如果遇到阴雨连绵的天气,常会造成果树减产,果农们通常会采取的办法是()A.修剪部分枝叶 B.增施农家肥 C.进行人工授粉 D.实施人工光照4.“孔雀开屏”和“仙鹤起舞”都是一道靓丽的风景,这种现象是()A.求偶 B.吓走敌害

C.育雏 D.向人们展示它的美丽5.小林对有关“人的生殖”知识进行了如图所示归纳。下列对图中①②③④的判断,正确的是()

A.①——输卵管 B.②——卵细胞 C.③——子宫 D.④——婴儿6.萌萌去农村看奶奶,观察到以下现象,下列属于相对性状的是()A.猫的长毛与白毛 B.兔的长毛和猴的短毛

C.豌豆的圆粒和黄粒 D.番茄的红果与黄果7.细胞中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称作染色体,组成染色体的物质主要是()A.蛋白质分子和糖类 B.蛋白质分子和无机盐

C.DNA分于和糖类 D.DNA分子和蛋白质分子8.果蝇是遗传学研究中常用的实验动物,其体细胞中有4对染色体,则其卵细胞中的染色体组成为()A.4对 B.4条 C.2对 D.8条9.生物的变异有些是可遗传的,有些是不可遗传的。下列现象中属于可遗传变异的是()A.干旱的环境中小麦结出的籽粒较小

B.饲料喂养加快了猪的生长速度

C.长期在工地劳动的建筑工人,皮肤变的黝黑

D.父母都有耳垂,生下的孩子无耳垂10.先天愚型是由第21号染色体比正常人多了一条导致的,通常为先天性中度智力障碍。由此可见,这种疾病属于()A.非遗传病 B.遗传病 C.传染病 D.激素缺乏病11.我国民法典明确规定禁止近亲结婚,理由是()A.近亲结婚后代男女比例失衡 B.近亲结婚后代患遗传病的可能性大得多

C.近亲结婚容易导致家庭不和睦 D.近亲结婚生育的孩子都不健康12.米勒的实验证明了()A.在生命的起源中,从无机物合成小分子有机物的化学过程是可能的

B.生命起源于有机物

C.生命起源的全部化学进化过程

D.生命起源于原始的大气13.鱼和鲸是不同的动物,但它们都有相似的外部形态,这是由于()A.进化方向相同 B.自然选择的结果 C.食物相同 D.自然界的偶然巧合14.我国科学家将人的乳铁蛋白基因转移到奶牛受精卵的DNA分子上,从而成功培育出能分必人乳铁蛋白的奶牛。上述过程主要利用了()A.克隆技术 B.组织培养 C.仿生技术 D.转基因技术15.“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人在日复一日的劳作中通过观察天时万物,对一年中的时令、气候、物候变化规律进行总结而成的,是农耕社会的时间指南。节气之一“谷雨”是祈盼雨生百谷的意思,谷雨前后,人们忙着种瓜点豆。这体现了哪些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A.阳光、温度 B.土壤、水分 C.水分、温度 D.空气、阳光16.下列有关生物与环境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A.“草盛豆苗稀”——草和豆苗是竞争关系

B.“南橘北枳”——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C.“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生物影响环境

D.“雨露滋润禾苗壮”——非生物因素水对生物的影响17.对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的叙述,错误的是()A.由胎生到卵生 B.由低等到高等 C.由水生到陆生 D.由简单到复杂18.如图为小哲同学制作的生态瓶,它是不是生态系统呢?下列从生态系统组成角度的分析判断,正确的是()A.生态瓶中生物种类少,不是生态系统

B.生态瓶中生物数量少,不是生态系统

C.生态瓶中包含植物、动物和微生物,是生态系统

D.生态瓶中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是生态系统

19.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____,有“地球之肾”之称的是____生态系统。以下选项中正确的是()A.海洋,森林 B.海洋,草原 C.生物圈,森林 D.生物圈,湿地20.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园,关于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城市鸟类增多与生态环境改善无关 B.提倡低碳出行,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C.营造森林绿地是为了引进外来物种 D.大量使用化肥农药能减轻土壤污染21.能够产生生殖细胞并分泌性激素的器官是()A.卵巢和子宫 B.输卵管和输精管 C.卵巢和睾丸 D.子宫和附睾22.种子是农业的“芯片”,2022年11月29日株洲白关丝瓜等一批种子搭乘神舟十五号飞船“上天”,太空遨游半年,从根本上是为了改变农作物的()A.性状 B.生活习性 C.遗传物质 D.生活环境23.运用生物技术,把黑兔乳腺细胞的细胞核移到白兔的去核卵细胞中,再将这个卵细胞培育成胚胎后移植到灰兔的子宫内,生出的小兔的毛色为()A.灰色 B.白色 C.黑色 D.灰白色24.从蛇吃蛙,蛙吃虫,虫吃草可以看出蛇生命活动所利用的能量最终来源于()A.蛙 B.虫 C.草 D.阳光25.下列关于人类起源与进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B.人类的起源与环境变化无关

C.研究人类起源的直接证据是古人类的化石 D.与人类亲缘关系最近的类人猿是黑猩猩二、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50.0分)26.模型制作是学习生物学的一种有效策略,用模型来解释现象,用模型方法解决生物学问题,是生物学的学科特色。结合同学们制作模型的过程和体验回答问题。在学习了“开花和结果”一课后,某班级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制作了花的结构模型。

(1)真真认为三个小组的模型都呈现出了花的主要结构,即______和______。

(2)美美认为,第二组的模型虽然不如第一、三组的漂亮,但其优点是能通过切面看到内部结构[③]______,该结构位于子房内部。她建议在③中放几个小圆球,其中底部中间一个稍大点的代表重要的生殖细胞,该生殖细胞是______。

(3)通过这次活动,同学们不仅加深了对花结构的了解,还进一步复习了花在受精后各部分的变化及其他相关知识,桃子里面的桃仁(如图2)是由第二组作品所示的结构______(选填序号)发育而来的。27.如图为我们常吃的结球甘蓝、芥蓝和花椰菜,虽然它们形态差异很大,但它们能相互杂交并产生可育后代,属于同一物种甘蓝。

组别亲代子代植株数白花黄花Ⅰ白花×黄花2960Ⅱ白花×白花22173Ⅲ白花×黄花153147(1)结球甘蓝、芥蓝和花椰菜虽然是同一物种,但它们在叶的形态上差异很大,这种现象在遗传学上称为______。

(2)研究者用花瓣为黄色和白色的芥蓝进行一系列杂交实验,实验组合及结果记录于表中。本实验研究的白花和黄花是一对______。据______组可知,______是隐性性状。若用B、b表示控制花色的基因,则第Ⅲ组亲代中白花和黄花的基因组成分别是______。28.生物界有许多奇妙的现象值得我们去探索,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选取了多种生物,对这些生物的生殖和发育有关知识进行了探索,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A所示昆虫的发育方式为______变态发育。(填“完全”或“不完全”),在三个发育阶段中,对农作物危害最大的是______时期。

(2)“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该诗描绘了梅雨季节蛙鸣声声的情景,这是雄蛙在用鸣叫声招引雌蛙前来抱对,以便完成受精。青蛙的受精方式为______受精。

(3)图C为鸟卵的结构示意图,为胚胎发育提供营养的结构是______(填序号)。

(4)人个体发育的起点是______,标号2是______,是胎儿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的器官,与A、B、C三种生物相比,D图生殖方式为______,大大提高了后代的成活率。

(5)E操作的关键是使两者的______紧密结合,这种生殖方式属于______生殖。毛桃个小、口感较差,水蜜桃个大、口感较好,若图E中的接穗是水蜜桃的枝条,桃树种植户将其接到毛桃(砧木)上,所结的果实是______桃。29.如图是某新型稻田生态系统示意图。与传统稻田管理相比,引鸭入田增加了农业生态经济效益。请据图分析并回答问题:

(1)图中有______条食物链,请写出该稻田生态系统中与鸭有关的最长的食物链:______。

(2)图中的水稻和杂草属于该生态系统中的______,土壤中的微生物是该生态系统中的______。

(3)这种“引鸭入田”式的新型稻田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比传统稻田生态系统______(填“强”或“弱”)。30.草地贪夜蛾原产于南美,2019年入侵我国云南省,仅9个月就已侵入25个省份,严重威胁着我国的粮食安全。

(1)研究草地贪夜蛾对植物的选择性,对制定综合治理措施具有重要意义。科研人员统计了草地贪夜蛾对不同植物叶片的取食率,结果如下表。

草地贪夜蛾幼虫对不同作物叶片的取食率(%)作物玉米高粱小麦谷子花生大豆棉花取食率39.3421.4913.5814.456.364.780由表格可知,应加强玉米和高粱生长过程中对草地贪夜蛾的监测,原因是______。

(2)科研人员统计了草地贪夜蛾成虫在玉米和高粱叶片上的产卵量,结果如图。

成虫产卵具有明显的选择性,在______植物的叶片______产卵量多,说明此种植物更适合草地贪夜蛾群体扩大,也更易遭受虫灾。

(3)棉铃虫齿唇姬蜂会将卵产于草地贪夜蛾幼虫体内,完成从卵到幼虫的发育,成熟后钻出化蛹结茧,仅留下草地贪夜蛾幼虫干瘪透明的体壁,两者之间的关系为______,铃虫齿唇姬蜂的发育方式为______发育。

答案和解析1.【答案】A

【解析】解:水稻繁殖属于有性繁殖,是通过自体或异体授粉形成受精卵从而繁育的,在完成传粉和受精两个重要的生理过程以后,花的大部分结构凋落,只有子房继续发育,最终子房发育成果实,胚珠发育成种子,受精卵发育为胚。因此,种子的胚由精子和卵细胞结合而成的受精卵发育而成。可见,“太空水稻”的这种繁殖方式属于有性生殖。

故选:A。

(1)有性生殖是指经过两性生殖细胞(例如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成为受精卵,再由受精卵发育成为新的个体的生殖方式。

(2)无性生殖的关键在于没有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方式,如嫁接、扦插、压条、克隆、组织培养等。无性生殖的优点是繁殖速度快,有利于亲本性状的保持,故后代可以保持与亲本一致的优良性状;无性生殖的缺点是因为子代和母代遗传特性毕竟无变化,变异性降低,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便降低。

熟记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2.【答案】B

【解析】解:A.嫁接是把一株植物体的芽或带芽的枝接到另一株植物体上,使它们愈合成一株完整的植物体。接上的芽或枝叫接穗,被接的植物体叫砧木,A错误。

B.植物的组织培养指的是在无菌的条件下,将植物的茎尖、茎段或叶片等切成小块,培养在特制的培养基上,通过细胞的增殖和分化,使它逐渐发育成完整的植物体。利用组织培养技术,可以在短时间内大批量的培育出所需要的植物新个体;另外,该技术还可以防止植物病毒的危害,极大的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可见,为了快速大量繁殖优良的无病毒马蹄莲幼苗,应采用的繁殖方式是:组织培养,B正确。

C.扦插一般是指把植物的茎进行切断,经过处理之后,插在土壤中,然后每一段枝条都可以生根发芽,长出一个新的植株,C错误。

D.在完成传粉和受精两个重要的生理过程以后,花的大部分结构凋落,只有子房继续发育,最终子房发育成果实,胚珠发育成种子,受精卵发育为胚。因此,种子的胚由精子和卵细胞结合而成的受精卵发育而成,用种子繁殖的方式属有性生殖,D错误。

故选:B。

1、有性生殖是通过两性生殖细胞(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形成的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如利用种子繁殖后代。

2、无性生殖是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如植物的扦插、嫁接、组织培养等。

解答此题要掌握植物的生殖和发育的知识。

3.【答案】C

【解析】解:A、果树修剪部分枝叶目的:剪掉过密过细的枝条,使有机物不会被白白消耗掉,集中输给健壮的枝条上的花和果实。去除顶芽,使侧枝发育,结更多的果。故剪枝一般是果树开花前进行,A不符合题意。

B、肥料养分溶于水才能被作物吸收利用,但阴雨连绵的天气施肥,易造成养分流失,所以雨天不宜施肥,B不符合题意。

C、阴雨连绵的天气会使开花的果树传粉不足,如果进行人工授粉,可以提高传粉率,使更多花完成受精,从而提高产量,C符合题意。

D、阴雨连绵的天气主要影响果树的传粉,故实施人工光照只是加强光合作用,对提高传粉率没有影响,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在果树开花的季节,如果遇到阴雨连绵的天气,因风力不足或昆虫缺乏,果树就得不到充足数量的花粉,无法完成受精而影响结果导致减产。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阴雨天气对果树开花的主要影响。

4.【答案】A

【解析】解:生殖行为是与繁殖后代有关的所有行为.如求偶、交配、筑巢、孵卵和亲代抚育等.孔雀开屏和仙鹤起舞,都属于鸟类的繁殖行为中的求偶,目的是雄性吸引雌性,利于繁殖

故选:A

鸟的生殖和发育过程一般包括求偶,交配,筑巢,产卵,孵卵,育雏等阶段,分析解答.

在动物界一些动物展示艳丽羽毛、鲜艳的体色、鸣叫等多是为了吸引异性,利于繁殖.

5.【答案】B

【解析】解:①卵巢是女性生殖系统的主要器官,产生②卵细胞和分泌雌性激素,受精是精子和卵细胞在③输卵管结合形成受精卵,所以④受精卵是新个体发育的起点。

故选:B。

图可知,①卵巢,②卵细胞,③输卵管,④受精卵。

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记忆男、女性主要性器官功能以及受精和胚胎发育的过程。

6.【答案】D

【解析】解:A、猫的长毛与白毛是两种性状,不属于相对性状,A错误。

B、兔的长毛和猴的短毛是两种生物,不属于相对性状,B错误。

C、豌豆的圆粒和黄粒是两种性状,不属于相对性状,C错误。

D、番茄的红果与黄果属于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属于相对性状,D正确。

故选:D。

生物体的形态特征、生理特征和行为方式叫做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称为相对性状。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相对性状的概念。

7.【答案】D

【解析】解:染色体是细胞核中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染色体的化学成分包括DNA分子和蛋白质分子。

故选:D。

染色体是细胞核中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组成。DNA是生物的主要遗传物质,一条DNA上有许许多多的基因,一个基因只是DNA上的一个片段,生物的各种性状都是分别有这些不同的基因控制的。

解答时可以从染色体的概念、组成方面来分析。

8.【答案】B

【解析】解: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基因也是成对存在的,分别位于成对的染色体上。在形成生殖细胞的过程中,成对的染色体分开,每对染色体中的一条进入精子或卵细胞中,因此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比体细胞中的少一半。所以果蝇体细胞中有4对染色体,则其卵细胞中的染色体组成为4条。

故选:B。

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分裂时先是细胞核一分为二,随后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含一个细胞核,最后在原来的细胞的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植物细胞还形成新的细胞壁,于是一个细胞就分裂成两个细胞。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如图: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变化。

9.【答案】D

【解析】解:ABC、此三项都是由环境改变引起的变异,是不遗传的变异,不能遗传给后代。

D、父母都有耳垂,生下的孩子无耳垂,这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可以遗传给后代,属于可遗传变异。

故选:D。

遗传是指亲子间的相似性,变异是指子代与亲代之间的差异,子代个体之间的差异的现象。

按照变异的原因可以分为可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可遗传的变异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可以遗传给后代;由环境改变引起的变异,是不遗传的变异,不能遗传给后代。

区分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主要看变异发生引起的原因是环境还是遗传物质。

10.【答案】B

【解析】先天性愚型患者染色体比正常人多了一条,符合遗传病的定义:由于基因或染色体发生改变引起的疾病叫遗传病,这种疾病能够遗传。

故选:B。

遗传病是指由遗传物质发生改变(包括染色体畸变以及在染色体水平上看不见的基因突变)而引起的或者是由致病基因所控制的疾病。

注意掌握遗传病的概念和常见的遗传病的例子。可以从遗传病的概念、实例等方面来分析。特别注意近亲结婚的人其所生子女患遗传病的几率将大大增加。

11.【答案】B

【解析】解:近亲带有相同隐性遗传致病基因的可能性较大,近亲结婚所生的孩子患有遗传病的可能性较大,如近亲结婚时所生的子女中,单基因隐性遗传病的发病率比非近亲结婚要高出7.8~62.5倍;先天畸形及死产的几率比一般群体要高3~4倍;孩子智力下降,并患有许多先天性疾病如先天愚型,其危害十分显著。因此,禁止近亲结婚可以减少有遗传病的孩子出生率,有利于提高人口素质。

故选:B。

近亲指的是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我国婚姻法已明确规定,禁止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结婚。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禁止近亲结婚的原因和意义。

12.【答案】A

【解析】解:米勒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米勒将水注入左下方的烧瓶内,先将玻璃仪器中的空气抽去;然后打开左方的活塞,泵入甲烷、氨和氢气的混合气体(模拟还原性大气);再将烧瓶内的水煮沸,使水蒸气和混合气体同在密闭的玻璃管道内不断循环,并在另一容量为5升的大烧瓶中,火花放电(模拟雷鸣闪电)一周,最后生成的有机物,经过冷却后,积聚在仪器底部的溶液内(图中以黑色表示)(模拟原始大气中生成的有机物被雨水冲淋到原始海洋中)。此实验结果共生成20种有机物,其中11种氨基酸中有4种(即甘氨酸、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是生物的蛋白质所含有的。米勒的实验试图向人们证实,生命起源的第一步,从无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有机小分子物质,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是完全可能实现的。

故选:A。

化学起源说将生命的起源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无机小分子生成有机小分子的阶段;第二个阶段,从有机小分子物质生成生物大分子物质;第三个阶段,从生物大分子物质组成多分子体系;第四个阶段,有机多分子体系演变为原始生命。米勒通过实验验证了化学起源学说的第一阶段。

解题的关键是识记并理解米勒模拟实验的原理、现象和结论。

13.【答案】B

【解析】解:鱼和鲸是不同的动物,鱼用鳃呼吸,鲸鱼用肺呼吸,都生活在水中,都是适应环境的,但是生活环境相同,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鱼和鲸都与水生环境相适应,因此都有相似的外部形态。所以,“鱼和鲸是两种不同类群的生物,但两者有着相似的外部形态”,这是由于“相同环境自然选择的结果”,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凡是生存下来的生物都是适应环境的。达尔文认为,自然选择过程是一个长期、缓慢、连续的过程,由于生存斗争不断地进行,因而自然选择也是不断地进行,通过一代代的生存环境的选择作用,物种变异被定向地向着一个方向积累,于是性状逐渐和原来的祖先不同了,这样,新的物种就形成了。

自然选择学说的核心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是生物进化的动力。

14.【答案】D

【解析】解:转基因技术是把一种生物的某个基因,用生物技术的方法转入到另一种生物的基因组中,培育出转基因生物,就可能表现出转基因所控制的性状。因此,将人的乳铁蛋白基因转移到奶牛受精卵的DNA分子上,从而成功培育出能分必人乳铁蛋白的奶牛,运用的是转基因技术。

故选:D。

转基因技术是指运用科学手段从某种生物中提取所需要的基因,将其转入另一种生物中,使与另一种生物的基因进行重组,从而产生特定的具有变异遗传性状的物质。利用转基因技术可以改变动植物性状,培育新品种,也可以利用其它生物体培育出期望的生物制品,用于医药、食品等方面。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掌握转基因技术原理和应用。

15.【答案】C

【解析】解:谷雨是二十四节气之一,谷雨是春季最后一个节气,中国明代介绍栽培植物的著作《群芳谱》中有记载:“谷雨,谷得雨而生也”,谷雨前后,适于播种与移栽植物,这体现了非生物因素水分和温度对生物的影响。

故选:C。

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生态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生物。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运用所学知识对某些自然现象做出科学的解释。

16.【答案】B

【解析】解:A、草与豆,相互争夺阳光、水分、无机盐和生存的空间等,所以“草盛豆苗稀”,体现了杂草与豆类之间在获取养分、阳光等方面存在竞争关系,A正确。

B、南橘北枳是环境中的非生物因素温度对生物的影响,B错误。

C、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反映了生物能够影响环境,C正确。

D、雨露滋润禾苗壮,是环境因素水分对生物的影响,说明生物生存离不开环境,D正确。

故选:B。

(1)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如沙漠上的植物必须耐旱才能生存。生物也能影响环境,如蚯蚓改良土壤,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增加空气湿度等。

(2)环境影响生物的生存,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环境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17.【答案】A

【解析】解:在研究生物的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重要的证据,越古老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简单、低等、水生生物较多。越晚近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复杂、高等、陆生生物较多,因此证明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可见A错误。

故选:A。

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

掌握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即可解答.

18.【答案】D

【解析】解:生态瓶中除了具有生产者(水草)和消费者(小鱼)外,在河沙里还含有细菌和真菌,它们是生态瓶中的分解者,该生态瓶中的非食物因素除了空气和土壤外,还具有温度、水、阳光等因素,可见生态瓶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是生态系统,D正确。

故选:D

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解答该题应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方面考虑。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生态系统的组成和各成分的作用。

19.【答案】D

【解析】解:生物圈是指地球上全部生物及其无机环境的总和,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上部,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所有生物的家;湿地生态系统是在多水和过湿条件下形成的生态系统.湿地具有净化水源、蓄洪抗旱的作用,因此有“地球之肾”之称。

故选:D。

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的地域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统一整体。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它包括地球上全部的生物及其环境。生态系统的类型有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不同的生态系统具有不同的特点。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生态系统的类型、结构和功能及生物圈的定义。

20.【答案】B

【解析】解:A、城市鸟类增多,是因为城市的树木增多,生态环境得到改善。A错误。

B、提倡低碳出行,能减少交通工具尾气等污染物的排放,还能节约能源。B正确。

C、营造森林绿地是为了改善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不是为了引进外来物种。C错误。

D、大量使用化肥农药会造成土壤污染。D错误。

故选:B。

人类对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和利用所导致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彼此重叠发生,形成所谓的“复合效应”,严重威胁着人类和其他生物的生存。因此,人类对资源的利用要科学合理、权衡利弊,既要考虑短期效益,更要考虑长远影响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21.【答案】C

【解析】解:卵巢是女性的主要生殖器官,呈葡萄状,位于腹腔内,左右各一个,能产生卵细胞(属于生殖细胞)并分泌雌性激素。睾丸是男性的主要性器官,也是男性的性腺,能够产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1.男性的生殖系统包括:内生殖器:睾丸、附睾、输精管、精囊腺;外生殖器有:阴囊、阴茎。睾丸是男性的主要性器官,也是男性的性腺,能够产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附睾主要是贮存和运送精子。输精管主要是输送精子。阴囊具有保护睾丸和附睾的作用。

2,女性的生殖系统主要包括卵巢、输卵管、子宫、阴道等。卵巢是女性的主要性器官,也是女性的性腺,能够产生卵细胞和分泌雌性激素;子宫是胚胎和胎儿发育的场所;输卵管能输送卵细胞,是受精的场所;阴道是精子进入和胎儿产出的通道。

解答此题要掌握睾丸和卵巢的作用。

22.【答案】C

【解析】解:太空育种即航天育种,也称空间诱变育种,是将作物种子或诱变材料搭乘返回式卫星送到太空,利用太空特殊的环境诱变作用,使种子产生变异,再返回地面培育作物新品种的育种新技术。在宇宙辐射和微重力等因素的作用下,有些株洲白关丝瓜种子的遗传物质发生变化,产生变异,这是可遗传变异。

故选:C。

人类应用遗传变异原理培育新品种:①高产奶牛——人工选择培育;②抗倒状高产小麦——杂交(基因重组);③太空椒——诱导基因突变;④高糖甜菜——染色体变异。

掌握诱变育种是解题的关键。

23.【答案】C

【解析】解:控制兔毛颜色的遗传信息位于细胞核中,由于生出的小兔的细胞核来自黑兔乳腺细胞,因此生出的小兔的毛色为黑色,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细胞核是细胞的控制中心,控制生物的发育和遗传,内有染色体,染色体中有遗传物质DNA,DNA携带着控制细胞生命活动、生物发育和遗传的遗传信息。

解答此题要掌握克隆技术的特点。

24.【答案】D

【解析】解:食物链草→虫→蛙→蛇,中蛇吃蛙,蛇获得的能量来自蛙;蛙吃虫,蛙获得的能量来自虫;虫吃草,虫获得的能量来自草;草体内的能量,是草进行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因此蛇生命活动所利用的能量最终来源于阳光。

故选:D。

此题考查的是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流动。能量:是生态系统的动力,是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在生态系统中能量开始于太阳辐射能的固定,结束于生物体的完全分解,能量流动的过程称为能流,在生态系统中只有绿色植物才能进行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

在生态系统中生物体内的能量都最终来源于阳光,审题时要注意有无“最终”二字。

25.【答案】B

【解析】解:A、现代类人猿与人类有极为相似的特征,是近亲,是由共同的祖先森林古猿进化而来的,A正确。

B、由于气候变化,使森林地区逐渐稀疏和缩减,树丛间出现了空地,这就为森林古猿提供了到地面上活动的条件,逐渐由树栖生活向着地面陆栖生活过渡。所以人类的起源和发展与环境变化有关,B错误。

C、化石是生物进化最直接和最有力的证据,因此,古人类的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的直接证据,C正确。

D、人和现代类人猿DNA的差别由大到小依次为长臂猿、猩猩、大猩猩、黑猩猩。黑猩猩与人类在基因上的相似程度达到99%以上,而分子生物学研究发现黑猩猩与人类的细胞色素c的差异为零,以上事实说明:黑猩猩与人类亲缘关系最近,D正确。

故选:B。

在距今1200多万年前,森林古猿广泛分布于非、亚、欧地区,尤其是非洲的热带丛林,森林古猿的一支是现代类人猿,以树栖生活为主,另一支却由于环境的改变慢慢的进化成了人类,可见人类和类人猿的关系最近,是近亲,它们有共同的原始祖先是森林古猿。

该题直接考查了对人类的起源和进化的理解认识。

26.【答案】雌蕊(或雄蕊)

雄蕊(或雌蕊)

胚珠

卵细胞

【解析】解:(1)花的结构由花冠,花萼,雄蕊,雌蕊等组成,雄蕊包括花药和花丝组成,花药中含有花粉,雌蕊由柱头,花柱和子房组成,子房内有胚珠,胚珠内有卵细胞和极核。因此,真真认为三个小组的模型都呈现出了花的主要结构,即雄蕊和雌蕊。

(2)雌蕊包括柱头、花柱、子房,在子房中具有胚珠,胚珠内含有卵细胞。通过(1)分析可知,美美认为,第二组的模型虽然不如第一、三组的漂亮,但其优点是能通过切面看到内部结构③胚珠,该结构位于子房内部。她建议在③胚珠中放几个小圆球,其中底部中间一个稍大点的代表重要的生殖细胞,该生殖细胞是卵细胞。

(3)花经过传粉和受精后的发育情况为:

因此,桃子里面的桃仁(如图2)是由第二组作品所示的结构③胚珠发育而来的。

故答案为:(1)雌蕊(或雄蕊);雄蕊(或雌蕊)。

(2)胚珠;卵细胞。

(3)③。

(1)图1中,①雄蕊,②柱头,③胚珠,④花瓣,⑤花柄。

(2)一朵完整的花包括花柄、花托、花萼、花冠、雌蕊和雄蕊等部分,雌蕊和雄蕊是花的主要结构。

解题关键是掌握花的结构与功能及花与果实的对应关系。

27.【答案】变异

相对性状

I、Ⅱ

黄花

Bb、bb

【解析】解:(1)结球甘蓝、芥蓝和花椰菜虽然是同一物种,但它们在叶的形态上差异很大,这种现象在遗传学上称为变异。

(2)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称为相对性状。如白花和黄花就是一对相对性状。据表可知,第Ⅱ组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因此新出现的黄花是隐性性状。第Ⅰ组双亲不一致,其中黄花在子代消失,因此消失的黄花是隐性性状。若用B、b表示控制花色的基因,组合Ⅲ中子代黄花的基因组成是bb,则第Ⅲ组亲代白花遗传个子代黄花的基因一定是b,所以,亲代白花基因型为Bb,黄花的基因组成bb,遗传图解如下:

故答案为:(1)变异

(2)相对性状;I、Ⅱ;黄花;Bb、bb

(1)生物体的性状是由成对基因控制的,当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

(2)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亲代的基因组成是杂合体。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基因的显隐性及其与性状表现之间的关系。

28.【答案】不完全

成虫

体外

3、4

受精卵

胎盘

胎生

形成层

无性

水蜜

【解析】解:(1)图A经过卵→幼虫→成虫,属于不完全变态发育。蝗虫是一种农业害虫,在整个发育过程中蝗虫的幼虫期发育时间较短,食量较小;而成虫主要以禾本科农作物为食。食量大,消化能力强。因此对农作物危害最严重的时期是成虫期。

(2)青蛙属于两栖动物,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都离不开水,生殖和发育特点是体外受精,变态发育。

(3)图C的动物是用卵来繁殖后代,属于卵生,其中3卵黄是卵细胞的主要营养部分,为胚胎发育提供营养物质。4卵白为胚胎发育提供水分和养料。

(4)有性生殖指的是两性生殖细胞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人个体发育的起点是受精卵。在D图中,胎儿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的部位是1胎盘。D图生殖方式为胎生,大大提高了后代的成活率。

(5)图E所示的过程是嫁接,嫁接时应当使接穗和砧木的形成层紧密结合,没有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因此都属于无性生殖,这种生殖方式的特点是能保持母体的优良性状。嫁接属于无性繁殖,没有精子和卵细胞结合成受精卵的过程,因而后代一般不会出现变异,能保持嫁接上去的接穗优良性状的稳定,而砧木一般不会对接穗的遗传性产生影响。即图E中的接穗是水蜜桃的枝条,桃树种植户将其接到毛桃(砧木)上,所结的果实是水蜜桃。

故答案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