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肥对毛竹生长量和秆形的影响_第1页
施肥对毛竹生长量和秆形的影响_第2页
施肥对毛竹生长量和秆形的影响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施肥对毛竹生长量和秆形的影响

1总结毛竹作为森林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南方得到了普及。目前,福建省森林总面积占2.75%,逐年增加。2试验地的选择选择福建省永安市上坪乡龙共村为试验用地,地处北纬24°47′02″~25°35′22″,东经116°40′29″~117°20′00″之间,本研究将试验地选择在永安市东部,距永安市区18km毛竹科技园区,试验地面积10hm3样地的施肥情况采用农村参与式的评估方法,开展对试验地内经营状况的调查,选取38个20m×30m的两用林标准用地,选择的过程中保证坡度在30°以下,对不同样地内毛竹的竹龄和胸径进行记录,样地的施肥情况如表1所示。其中螯合型笋竹专用肥的氮磷钾比例为17∶8∶5,福建省中化肥料有限公司提供,施肥1125kg/hm4对茎秆结构的研究4.1测定毛竹平均胸径选择立地条件相似、立竹密度相近(差异5%以内)、施肥方式不同的毛竹样地各7个,在调查不同样竹的生长状况后,计算出不同样地内毛竹的平均胸径,作为样竹选择的参考。在不同的样地内选择3年生的标准毛竹5株,不同标准竹之间的距离15m以上,开展样本调查,伐倒后测量。4.2秆环处梢部直径的距离秆高的测定过程中,以标准竹出土第一节秆环处梢部直径2.5m之间的距离为标准;枝下高的测定过程中,以标准竹出土第一节下端秆环处到毛竹第一盘枝的距离为标准。4.3测量间隙长度应用“五节法”测定节间长,毛竹出土的位置做好标记,向上每5节作为一个标准段,编号,测定不同标准段的长度和中央直径。4.4甘蔗的质量和壁厚的测量应用“十段法”将毛竹长度分为10等份,从基部开始编号,对不同段的长度、质量和基部壁厚进行测量。5结果和分析5.1施肥对毛竹胸径的影响图1给出了不同施肥模式下的毛竹胸径变化。从图1可知,与不施肥模式相比,推荐施肥模式下的毛竹胸径均较大。本研究的林分管理中,保证Ⅰ度、Ⅱ度、Ⅲ度、Ⅳ度的比例为4∶3∶3∶1。从推荐施肥模式来看,Ⅰ度新竹的平均胸径最大,推荐施肥样地中的毛竹平均胸径高达11.15cm,与不施肥样地相比,平均胸径高出4.59%。因此说明5月初施肥对毛竹的胸径确实产生了影响,有利于毛竹胸径的扩大。通过Dun-can多重比较分析后发现,人为因素相同的条件下,推荐施肥样地和不施肥样地中的毛竹密度存在较大的差异,推荐施肥样地中的毛竹林平均密度为2970株/hm5.2施肥和不施肥模式下的秆高变化表2为推荐施肥和不施肥模式下的胸径、秆高、枝下高、总节数和枝下节数的对比。推荐施肥和不施肥模式下的秆高并无显著性差异。与不施肥模式相比,推荐施肥模式的枝下高、总节数和枝下节数均有所减小。结果表明秆高是较为稳定的指标,立地条件不会对其造成影响,立地条件对枝下高、总节数和枝下节数造成影响5.3施肥对毛竹秆质量的影响秆质量直接反应出毛竹的生物产量,也反映出林场内毛竹种植的主要经济效益。毛竹的秆质量会与胸径有直接的关系,本研究中对秆质量和胸径进行方差分析后发现,与不施肥模式下的毛竹相比,推荐施肥模式下的毛竹平均秆质量减轻了6.8%,说明在毛竹胸径相同的条件下,竹林的立地条件越好,毛竹单株生物量较少。5.4壁厚降低的作用以毛竹的高度和高度对应的壁厚为横纵坐标建立坐标系,绘制散点图,见图2。在毛竹高度增加的过程中,壁厚逐渐减小,高度为0~1cm的范围内,壁厚减小严重,之后下降的幅度逐渐减小。不论采用推荐施肥模式还是不施肥模式,壁厚随高度的变化规律都是一样的。通过协方差分析后发现,施肥和不施肥模式下的壁厚并没有显著的差异,表明立地条件不会对壁厚造成影响。5.5直角坐标系的建立将毛竹的秆径与胸径之比称为毛竹的相对直径,利用相对直径与毛竹高度的变化关系来反映削尖度的大小。以毛竹平均相对直径和毛竹高度为横纵坐标构建平面直角坐标系,绘制出散点图,对多曲线进行拟合。图3为毛竹相对直径与高度的变化关系。在推荐施肥模式下,y=-0.0674x+1.1057,在不施肥模式下,y=-0.0687x+1.1038。结合曲线模型,在测量胸径之后可以计算出任意高度的相对直径,结果发现,施肥方式并不会对毛竹削尖度造成影响。6施肥对竹林密度和毛竹林生产力的影响针对林木养分循环而言,养分的积累和分配非常重要,养分元素在利用的过程中将直接对林地生产力构成影响,因此也会影响到林地生态系统的稳定和持续。研究结果表明,在林分密度和毛竹胸径相同的条件下,推荐施肥样地和不施肥样地中的毛竹密度存在较大的差异,推荐施肥样地中的毛竹林平均密度为2970株/hm毛竹栽培的过程中,施肥促进竹林密度和毛竹胸径的增大,提高了竹林的生产力,从立地质量上分析,推荐施肥模式明显优于不施肥模式。秆高指标较为稳定,立地条件的变化影响较小,立地条件对枝下高、总节数和枝下节数造成影响,由于立地条件不会对生物量造成影响,只需要在毛竹生长过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