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统编版+必修上册)_第1页
【高中语文】《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统编版+必修上册)_第2页
【高中语文】《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统编版+必修上册)_第3页
【高中语文】《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统编版+必修上册)_第4页
【高中语文】《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统编版+必修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吟咏青春之歌,激扬青春旋律——《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学习目标学习目标1.反复诵读,抓住关键词语,仔细揣摩,把握这首词炼字选词的精妙之处。2.品读课文,深入体会词中描绘的意象和意境,感悟作者博大的情怀和胸襟。3.开展古诗词朗诵比赛,激发学生阅读诗词的兴趣,提高古诗词的鉴赏水平。学习重学习重难点重点:1.把握关键词语,体会炼字的精妙之处。2.开展朗诵比赛,激发诗词阅读的兴趣。难点:从情景交融角度品味意象和意境,感悟作者博大的胸怀。教学过程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情境导入青春是花样年华。怀着美好的梦想、纯真的感情,带着对自我的认识,对社会的思考和对理想的追求,我们就此迈出人生的重要一步。新学期伊始,为激发同学们的学习热情,点燃同学们的澎湃青春,我班拟举办一场“吟咏青春之歌,激扬青春旋律”的诗词朗诵会。本节课我们就来结合毛泽东的词作《沁园春∙长沙》,进行一次“诗歌里的青春”专题研讨,助力同学们的诗词朗诵。二、学习任务预习任务:1.查找资料,回顾所学:梳理并分享词的文体知识,如词的定义、特点、题目、分类等内容。2.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结合工具书和课下注释,疏通词作大意,有疑问处,小组一起交流、探讨。3.熟读成诵,整体感知:这首词分上下两片(阕),请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描绘上下片的画面。学习任务一:初读,吟咏昂扬诗韵1.观看名家朗诵视频,听后分享需格外注意的字词读音。正音示例:沁园春(qìn)百舸(gě)峥嵘(zhēngróng)廖廓(liáokuò)挥斥方遒(qiú)浪遏飞舟(è)2.小组讨论、交流名家朗诵这首词的节奏、停顿和重读字词。(1)停顿示例:①四字句,二二式。如:独立/寒秋,湘江/北去②五字句,一二二式。注意领字要断开,如:“看/万山/红遍”③六字句,二二二式。如:“携来/百侣/曾游”④七字句,二二三式。如:粪土/当年/万户侯(“粪土”是“以……为粪土”,前后关系不可破坏)⑤八字句,三二三式。如: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明确:小组代表结合发言内容作朗读提示。(2)重读示例:①领起性重读:看、怅、问、恰。②强调性重读:遍、尽、透、争、击、翔、竞、主、峥嵘、挥斥、激扬、粪土、击、遏。3.自由朗读,揣摩这首词的风格和情感基调。明确:这首词的风格属豪放派,词的情感基调乐观豪迈、气势磅礴。4.熟读成诵后小组间开展背诵比拼,看谁背得又快又准确。教师小结:在聆听了名家朗诵后,同学们个个跃跃欲试,瞬间激起了自己的朗读热情,尤其在刚刚的背诵比拼中,很多同学精神饱满,声音响亮,还讲究抑扬顿挫。由此可见,同学们的学习能力非常强。不过我们在吟诵这首词时不是光做到声音洪亮就可以了,接下来让我们进一步理解这首词的内容和情感。学习任务二:赏读,领略壮丽秋色1.小组边读边交流,梳理出全词的写作思路,分别找出统领上下阕的关键字(即领字)。结合幻灯片图片,小组合作讨论,上阕和下阕描绘了怎样的四幅图景,用简短的小标题概括。明确:(1)《沁园春∙长沙》这首词分为上下两阕,上阕主要写景,写湘江边美丽壮观的秋天景色,也写诗人面对大好河山时的感受与思索。下阕主要写了对过去的回忆,回忆从前与同学少年一起来橘子洲游玩的情景,回忆那些风华正茂,指点江山的峥嵘岁月。(2)上阕的领字是“看”,下阕的领字是“忆”。(3)上下阕描绘的四幅图景:寒秋独立图湘江秋景图峥嵘岁月图中流击水图2.齐读上阕“看”领起的七句,找出诗人看到了哪些秋景?明确:“看”字领起的七句,诗人看到的秋景有:红(遍)————(万)山(尽)染————(层)林碧(透)————(漫)江(争)流————(百)舸(击)长空————鹰(翔)浅底————鱼(竞)自由————(万类)霜天3.小组讨论:“看”字领起的句子在写景顺序和视角变换上有什么特点?请画出图展示。你觉得哪些字用得最好,又赋予了景物怎样的特征?圈画出来,完成下表,读一读、品一品它们的效果。词句精彩用字表达效果(1)写景顺序和视角变换特点:小组画图示例:山上:万山红遍,层林尽染(远眺)江中:漫江碧透,百舸争流(近观)点面万类霜天竞自由天空:鹰击长空(仰视)水底:鱼翔浅底(俯瞰)“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词的开篇三句点明了时令:寒秋;地点:湘江(橘子洲头);人物:我。词人一个人站在橘子洲头,纵目远眺,看到远远近近、高高低低、大大小小的山都变红了,那些随山势起伏的层层叠叠的树林,每一片叶子都被秋霜打过染成了红色,像一团团火焰在山头跳跃闪耀;词人收回目光,看眼前的湘江碧绿清澈,江面上那么多船只,在秋风的吹拂下,在江水的推送下,正你争我赶的奔忙着;仰望天空,鹰正拍打着翅膀奋力飞翔,俯视江中,数不清的鱼儿畅快地游着,自由自在;而且在霜重江寒的秋天里,作者采用了点面结合的手法,由具体的景物写到“万类”,突出了天地万物蓬勃旺盛的生命力,这是一幅多么美丽绚烂的湘江秋景图。(2)你觉得哪些字用得最好,又赋予了景物怎样的特征?圈画出来,完成下表。读一读、品一品它们的效果。各小组分工合作,认领句子讨论分析,发言汇报。小组汇报示例:词句精彩用字表达效果万山红遍万、遍万——山之多,写出了群山的重叠之态遍——红之广,写出了树林红得彻底层林尽染层、染层——写出了林之密染——运用拟人手法,写出了秋景红色之深漫江碧透漫、透漫——写出了江水的溢满之状透——写出了江水的碧绿清澈之状

百舸争流百、争百——形容船只之多争——写出了千帆竞发、争先恐后的热烈场面鹰击长空击准确地展现了雄鹰在空中展翅翱翔、强劲有力的飞翔身姿鱼翔浅底翔鲜活地刻画出鱼儿在水中自由自在、轻快活泼的游动神态万类霜天竞自由万、竞万——突出强调天地万物竞——有力突出了万物蓬勃旺盛的生命力①汇报“万山红遍”小组:词人独立橘子洲头,极目远眺,看到的是红遍的“万山”,用“万”来修饰山,很显然是一种夸张,突出了山的多,诗人纵目远望的视野之广,不言而喻。古人写诗,这个“万”字非常常见。如《木兰诗》里的“万里赴戎机”,形容路途之远。杜甫《春望》里的“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则突出了家书的珍贵;万山已“红遍”,红色在视觉上具有极强的冲击力,富有激情和生命力。而一个“遍”字又强调了这红的程度和范围,使得整幅画面呈现出一种鲜艳的蓬勃的广大的红色。我们可以调动一下自己的生活常识,发挥一下想象力。这种“红”显然不是单一的色调,它一定有深浅浓淡的变化,有的是刚刚红,有的已经红得像燃烧的火焰。古诗有,“霜叶红于二月花”,这经霜的红叶正如一团团火焰,从这座山烧到那座山,又从那座山蔓延到更远处,最终的结果是所有的山都红了,所以词人笔下的万山红遍不仅仅是一种静态的描摹,还具有动态之美。②汇报“层林尽染”小组:“层林尽染”,这句话中的“染”字很关键,因为“染”本身就是着色的过程,写出了树叶的颜色由淡变深的景象。再用一个“尽”字来修饰,就更加强调了“染”的程度。可以说没有哪一片树林不是红的,它和万山红遍的“遍”,既形成照应,又互为映衬。“层”字又写出了景物的层次感,赋予了画面以极大的纵深空间。表面上是写树林,其实还是写山,写出了山的层层叠叠,连绵起伏的特征。③汇报“漫江碧透,百舸争流”小组:“万山红遍,层林尽染”写的都是红色。如果只是如此,终究显得单调了一些,所以“漫江碧透”的描写就十分必要。同学们可以想象一下,整个湘江碧绿通透,没有一丁点的杂质和瑕疵,只有这样的湘江,它才能与“红遍”“尽染”的万山互相映衬,使得整首诗的画面红绿相映,非常美丽,色彩非常鲜明夺目。既然目光所及江中,那描写“百舸争流”就顺理成章,“百”“争”二字尽显江面上无数的船只在秋风的吹拂下,在江水的推送下,正你追我赶地奔忙着的热闹场面。④汇报“鹰击长空,鱼翔浅底”小组:“鹰击长空,鱼翔浅底”,“鹰击”和“鱼翔”这两句富有动态的画面,一个“击”字短促有力,写出了鹰在辽阔的天空振翅高飞的无畏和自如,是多么的强健有力。而鱼翔浅底的“翔”,意思是回旋而飞,本来是用来形容鸟的,词人却偏偏拿来写鱼,这个“翔”字写出了鱼儿在水里顺势而游,从容自如的样子。鹰击之强,鱼翔之柔,一仰一俯,刚柔并济。写到此,我们已感受到词人那种意气风发,壮志凌云的心境。⑤汇报“万类霜天竞自由”小组:“万类霜天竞自由”,这句话有一个字极具表现力,那就是“竞”字,“竞”意为“角逐、比赛”,有争先恐后的画面感。“万类”“竞自由”都有力突出了天地万物蓬勃旺盛的生命力,然而这蓬勃生机并不是万物复苏的春天里的,而是在霜重江寒的秋天里,这就更显示出生命力的顽强,显示出“万类”那种无畏不屈的精神。教师小结:各个小组的发言都非常独到深入,老师看出同学们的团队合作表现也可以用这个“竞”字来概括。在东汉文字学家许慎的《说文解字》中,“竞,强语也,一曰逐也。”意思是说“竞”的意思就是强烈的争辩,或者是“角逐”的意思。“竞”字的甲骨文形象(屏幕展示),正像两个人齐头并进,正在拼命角逐。大家通过赏析关键词来理解诗歌就是诗歌鉴赏方法中常用的“炼字”法。掌握了这种方法,我们已经为鉴赏诗词打开了一扇门。如大家如说,这些字将景物的特征刻画得生动鲜明,赋予了词人笔下的景物以独特的个性。而这些景物在诗词中有个美丽的名字,叫“意象”。《文艺创作知识辞典》这样给“意象”下定义:作家、艺术家头脑中孕育成形的、灌注了一定思想情感的形象。也即意中之象,有意之象,意造之象。它能够显示本质,但不是概念;它保留了具体可感的特点,但又不是表象,而是感性与理性、现象与本质、情感与认识相统一的形象。简言之就是,这种融入了作者一定的思想情感的形象,我们就叫意象。词人笔下的寒秋之景并不全是纯粹的自然景象,而是熔铸了作者强烈的感情色彩和思想意识,甚至可以说,他们是被作者的情感改造过了。也许现实中的山红得并不那么普遍,现实中的林的颜色并不那么彻底,现实中的江,它的碧绿并不那么通透,鹰飞的也并不那么有利。鱼游的也并不那么畅快,但诗人根据自己的主观情志去选择去驾驭去改造景物,使它们达到自己期望达到的那种理想的完美的状态。4.这样一幅色彩绚烂、生机盎然、美丽壮观的湘江秋景图,我们又该如何朗诵呢?请同学们插上想象的翅膀,通过角色代入,让自己化身那个寒秋独立、纵目观景的“我”,选取自己喜欢的一句或几句,进行诵读。可单人诵读、几人共读,也可小组间分工读,全班齐读,读后请同学点评。示例:(1)教师范读,学生多方式朗读。(2)朗读指导:注意第一课时中的朗读方法强化:语音语调、节奏变化、重音强调、情绪情感。全班同学想象自己置身于作者描绘的大好秋色中,以昂扬的精神面貌朗诵全诗。(3)学生点评朗诵:①几人共读的方式,让我印象深刻,他们在读“看”字领起的前六句时,一人一句,节奏由缓到逐渐加快,朗诵的气势贴合作者描绘的壮丽秋景意境。最后一句“万类霜天竞自由”,几人一起朗读,将豪迈气势演绎到极致,让人十分震撼。②他的单人诵读,我很喜欢。一方面我觉得他的重读字读得非常自然,没有刻意、做作;一方面比较欣赏他的肢体语言,一手放在背后,一手在前“指点江山”,简直就是一个热爱大好江山、心怀家国天下的爱国者形象,非常适合朗诵这首词。三、课堂总结今天这节课我们研讨的主要问题是词人笔下的寒秋之景具有怎样的特征?通过对诗歌描摹画面的想象,对选取景物的分析,对相关字词的品读,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词人笔下的寒秋之景,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特征:①色彩绚烂,生机盎然(山红、江碧、百舸争流、鹰击、鱼翔)②美丽壮观,想象瑰奇(红遍、尽染、碧透)③寥廓恢弘,意蕴丰富(万山、层林、漫江、长空、浅底、竞自由)四、拓展延伸:教考衔接——诗歌鉴赏诗歌,是通过形象思维,用凝练、形象和有韵律节奏的语言,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抒发作者思想感情的文学形式。诗歌赏析是一种艺术认识活动,学习《沁园春·长沙》这首词,我们了解到鉴赏诗歌可以从把握艺术形象,锤炼诗歌语言入手,进一步领悟诗人情感。(一)巧抓“意象”意象是诗歌艺术的精灵,是诗歌中熔铸了作者主观情感的客观物象,即诗歌中具体的人、物、景等。在我国古典诗歌漫长的历程中,形成了很多传统的意象,它们蕴含的意义基本是固定的。如果我们熟悉这些意象,会给鉴赏诗歌带来很大帮助。1.诗歌中常见的六种意象:小组讨论,在学过的古诗词作品中,常见的意象有哪些?类别常见意象举例送别类杨柳、长亭、兰舟、南浦、酒寒蝉凄切,对长亭晚……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思乡类明月、鸿雁、鲈鱼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李清照《一剪梅》)愁苦类丁香、芭蕉、梧桐、、细雨、斜阳、落花、流水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闲适类三径、松菊、鸥鸟、东篱、五柳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爱情类鸳鸯、红豆、莲、连理枝、比翼鸟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白居易《长恨歌》)战争类长城、楼兰、柳营、请缨、羌笛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2.方法总结:结合本课所学,小组交流探讨如何鉴赏诗词中的意象,并发言分享。明确:分析意象的思路:①筛选描绘意象的有关词句②分析意象的基本含义③结合诗歌主旨分析作者描写该意象的寓意④指出描绘意象的作用或效果(二)妙析“炼字”诗歌作为一种文学样式,往往以精练的语言创造出鲜明、独特、内涵深远的意境,去反映生活,感染读者。1.“炼字”方法指引:(1)炼“动词”动词往往具有凝练、形象、生动传神的特点,鉴赏诗歌时要反复咀嚼品味,体悟含蓄蕴藉、深刻隽永的动词。动词具有极强的概括性,能够给鉴赏者以广阔的想象空间,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此句写出了长江的雄奇壮丽景观。“穿”——写出石壁的陡峭,“拍”——写出江水与岸拍击的力度,“卷”——写出波涛的巨大力量。(2)炼“形容词”形容词不仅可以从形、声、光、色等方面点出形象的特点,还能传达出作者的感情。如:王维《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由一个“直”字见“孤烟”之劲拔,一个“圆”字把落日的浑圆柔和描写得惟妙惟肖,直线之美与浑圆之美融合在一起,形象地描绘了塞外辽阔苍凉的景象。(3)炼“副词”副词是对动词、形容词进行修饰限制的词语。副词运用得恰到好处,可以起到使诗句情韵丰富,化呆板为活泼的表达效果。如“层林尽染”的“尽”。(4)炼“数量词”数量词在渲染气氛、描景状物、表情达意、说事明理等方面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如:齐已《早梅》“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梅先于百花而开,此梅又先于众梅而绽放,生机乍泄,是早中之早。“一”字表现了“早梅”二字的题意,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2.小组合作,根据《沁园春·长沙》在“炼字”方面的匠心,整理出“炼字”答题步骤。明确:“炼字”步骤九字口诀:①释“字”意②作析用③悟情感3.实战演练: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问题。水调歌头·游泳毛泽东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①。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余。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②,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注:①极目楚天舒:极目,放眼远望。武昌一带在春秋战国时属于楚国的范围,所以作者把这一带的天空叫“楚天”。②巫山云雨:传楚宋玉《高唐赋·序》说,楚怀王在游云梦泽的高唐时曾梦遇巫山神女,神女自称“旦为朝云,暮为行雨”,这里只是借用这个故事中的字面和人物。题目:《水调歌头·游泳》在“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这两句里,哪个字最富有表现力?为什么?(小组讨论交流,并将答案写在草稿纸上,进一步展示交流。)示例:“舒”字最富有表现力。①“舒”,意为舒展,开阔。②生动地写出那里的天地空阔,一望无际,令人感到舒畅;③表达了作者对中国人民建设祖国和改变山河的豪迈气概的赞美,体现了作者对未来景象的展望。五、作业布置1.背诵课文。2.阅读埃德加·斯诺笔录的《毛泽东自传》,或借助网络等查阅资料,了解毛泽东青年时期的革命经历,了解他创作这首词的背景。附:板书设计:①色彩绚烂,生机盎然湘江湘江秋景图《沁园春·长沙《沁园春·长沙》(红遍、尽染、碧透)③寥廓恢弘,意蕴丰富(万山、层林、漫江、长空、浅底、竞自由)第二课时一、情境导入观看视频《诗人毛泽东》。“青春不是年华,而是心境;青春不是桃面、丹唇、柔膝,而是深沉的意志,恢宏的想象,炙热的情感;青春是生命的深泉在涌流。”这是美国作家塞缪尔·厄尔曼在他的散文中对“青春”的诠释。那么一代伟人毛泽东又给我们吟唱了怎样的青春宣言呢?本节课我们继续探讨。二、学习任务预习任务:1.请大家为参加“吟咏青春之歌,激扬青春旋律”诗词朗诵会做好准备(如采用的形式(个人或团体)、配乐曲目、背景课件制作、朗诵服装、现场表演等)。2.刘禹锡诗言“自古逢秋悲寂寥”,诗圣杜甫亦有“万里悲秋常作客”之叹,天涯游子马致远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更是让人愁肠寸断。历代文人都以接续“悲秋”情怀为主,而毛泽东却一反传统,改为热烈地“颂秋”。请小组合作探究作者为什么将寒秋严霜下的万物写得如此富有生机呢?学习任务一:再读,走近风华少年1.小组合作讨论、发言汇报:诗人刻画了一群什么样的同学少年形象?他们有着什么样的理想?又是怎样为理想而努力的?明确:写作背景引路:材料一:1910年毛泽东离开韶山投考湘乡县东山小学。在回答《言志》作文题时,他写下了《咏蛙》:“独坐池塘如虎踞,绿杨树下养精神。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充分表达了17岁少年的宏大抱负。材料二:在湖南省第一师范就读时,毛泽东与蔡和森、何叔衡等人常常在一路纵论世界大事、社会和人生题目,常引“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来激励自己,立志要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与同窗约定三不谈:不谈金钱、不谈男女之事、不谈家务琐事,否则不能做挚友。材料三:这首诗写于1925年,当时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农民运动。当年10月毛泽东离开韶山前往广州,途径长沙,重游橘子洲,面对绚丽的秋景和大好的革命形势,回忆往昔的战斗岁月,不禁心潮起伏,浮想联翩,写下了这首气势磅礴的词。通过阅读《毛泽东自传》和写作背景,我们了解到从1911年到长沙求学,毛泽东前前后后在这里学习工作达10年之久。正是在这里,毛深东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同学少年”,在词作里作者动情地回忆他们,赞美他们。我们来看一看诗人刻画了一群什么样的同学少年形象?他们有着什么样的理想?又是怎样为理想而努力的?(1)诗人刻画了一群什么样的同学少年形象?小组代表发言示例:①我们小组从“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几句看到一群青春年少、文韬武略的“学士”形象!他们英俊潇洒,才华横溢,意气风发,热情乐观。②从“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中,我们看到一群奋发有为,敢于向旧世界宣战的“斗士”形象!他们慷慨激昂、关心国事、臧否天下、针砭时弊、蔑视军阀、敢于斗争。③从“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中,我们又看到一群急流勇进,以天下为己任的“勇士”!他们积极投身革命、敢于挑战、勇于弄潮。英俊潇洒,青春飞扬英俊潇洒,青春飞扬才华横溢,风采飞扬意气风发,文采飞扬热情乐观,力量飞扬同学少年,风华正茂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青春年少,文韬武略的“学士”!奋发有为,敢于向旧世界宣战的“斗士”!奋发有为,敢于向旧世界宣战的“斗士”!慷慨激昂、关心国事臧否天下、针砭时弊蔑视军阀、敢于斗争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投身革命,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投身革命,敢于挑战,勇于弄潮急流勇进,以天下为己任的“勇士”!(2)他们有着什么样的理想?又是怎样为理想而努力的?明确:①“粪土当年万户侯”,“万户侯”指的是皇帝赏赐给大臣食邑万户的爵位,它既是一种荣誉,也是财富的象征,是古人努力追求的一种理想。这里表达同学少年对于世俗崇尚追求的功名利禄的蔑视,他们无意于封侯之赏,而是志在推翻旧世界,建立新世界,一主天下沉浮。②“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引用典故,《晋书∙祖逖传》中记载了祖逖“中流击水”的故事,祖逖率领军队渡江北伐,在江的中心敲打着船桨,发誓要平定中原。所以“中流击水”表现出同学少年强烈的自信。以至于他们激起的波浪竟然连别人飞驰的船只都要阻止住了。为实现理想,他们敢于“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不惧怕即将来临的困难,敢于抛头颅、洒热血,以天下为己任,救苍生于水火。2.朗诵下片,致意同学少年。小组讨论如何朗诵,可自主采用朗诵形式,诵后阐述理由。示例:①下片的前三句,是由看到上片的壮丽秋景引入对往事的回忆,读时要语气柔和、舒缓;②一个“恰”字领起的七句要读得连贯、有力,我们采用合诵的形式,个个昂首挺胸,声音洪亮,是想以饱满的精气神表达对“同学少年”的赞美之情;③“粪土当年万户侯”“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要读得语气坚决,尤其“粪土”“遏”二字要重读,还加了一些不屑一顾的手势,目的就是读出同学少年对当时的军阀和官僚们的极度蔑视,对救国救民、改造世界的坚定信念。④再次推选出上节课展露出的两位朗诵能手示范领读“恰”字领起的七句,全班合诵下片。学习任务二:联读,体悟情感志向1.《沁园春·长沙》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小组讨论,交流分享。示例:①词的上片描绘了一幅美丽绚烂的秋景图,作者融情于景,绘壮景抒豪情,表达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和赞美之情;②下片忆往事思同学,表达对风华正茂,刚健有为的广大同学少年主宰茫茫宇宙天地的肯定与赞美;③这首词寓情于景,景中又彰显出作者的志向,他站在湘江水边,注视着滔滔的江水,思索的并不是个人的安危,而是整个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和前途,一个“独”字传递的并不是孤独,而是诗人一种舍我其谁的气魄和以天下为己任的胸襟。教师小结:同学们对这首词的情感内涵理解得非常全面。的确,《沁园春·长沙》抒发的情感是丰富而深邃的。第一,它抒发了词人故地重游,欣赏壮丽景色的喜悦之情。第二,抒发了对同学少年的追忆之情,表现了他们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派,改造旧世界的战斗精神。第三,抒发了词人对祖国命运和前途的关切之情,流露出自己改造世界的雄心壮志。可谓“景中寓情、情中显志”。万类霜天竞自由万类霜天竞自由鱼万山百舸鹰漫江层林鱼万山百舸鹰漫江层林景中寓情奋发向上、乐观热烈情中显志景中寓情奋发向上、乐观热烈情中显志2.资料链接——阅读欣赏毛泽东的诗词,小组合作探究下面的两首词与《沁园春·长沙》在作者的情感志向上有什么共同点?①忆秦娥·娄山关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蹄声碎,喇叭声咽。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译文:西风猛烈,长空中一群群大雁南飞,一阵阵鸣叫,霜花满地,残月在天。天将破晓,马蹄声零碎而又纷杂,军号声声沉郁低回。不要说娄山关坚硬如铁难以逾越,而今让我们重振旗鼓向前。青山起伏,像海的波涛,夕阳鲜红,像血的颜色。创作背景:1934年红军开始长征,1935年2月25日凌晨,红军向娄山关挺进,在红花园与黔军遭遇,傍晚时分终于把这座雄关控制在手中,使大部队顺利通过。由于这一仗意义重大,所以诗人心情无比激动,在战斗结束不久即挥笔写下此词。②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译文:革命的狂风暴雨震荡着蒋家王朝,百万将士渡过长江天险,直捣黄龙。虎踞龙盘的帝王之城南京啊,今天的面貌胜过往昔,这天翻地覆的变化,是足以令人慷慨高歌和欢欣鼓舞的。应该趁现在这敌衰我盛的大好时机,痛追残敌,解放全中国。不可学那割据长江南岸,建立割据势力的霸王项羽。自然界的运行都是有规律的,新事物终究会取代旧事物。事物不断地向前发展更新和变化,这是社会发展的正常规律。创作背景: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发出《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号令全军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歼灭中国境内一切敢于抵抗的国民党反动派,解放全中国。中国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于4月23日占领国民党反动政府的“首都”南京。毛泽东同志在北平香山双清别墅得到占领南京的捷报,心情振奋,写下了这首诗。示例:①综观《忆秦娥·娄山关》全词,上阕写景,下阕抒情,景中含情,情中又有景,情景一体,水乳交融。而且其结构的独特之处还在于上阕沉郁,下阕激昂,上阕取冷色调,下阕取暖色调,色彩对比强烈,感情对比亦同样强烈,上下阕的强烈对比,恰恰反映了作者的乐观主义精神和作为一代伟人指挥若定的气魄。②《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这首诗风格豪放,笔意雄奇,在艺术上值得称道的有两点:一是叙事与议论、诗情与哲理的完美结合,是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与诗人的多方智慧相结合的艺术结晶;二是典故运用生动贴切、深刻到位,历史典故和现实斗争结合得恰到好处。近代文学家郭沫若《“百万雄师过大江”——读毛主席新发表的诗词之一》:这一首诗是纪念南京解放、庆祝革命胜利的万古不磨的丰碑。现代小说家刘白羽《创造新世界的颂歌——读〈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这首七律,是毛主席一组战争题材诗词中最后一篇,也是寓意十分深远、气象十分宏伟、格调十分崇高的珍贵的诗篇。教师小结:毛泽东的诗词,多以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为题材,以如椽之大笔,向读者展现了革命年代和建设年代的一幅幅波澜壮阔的生动画卷,激情飞扬,气势如虹,意境浑雄,有一股荡气回肠、摄人心魄的艺术感染力。这里的两首词与《沁园春·长沙》在作者的情感志向上都有异曲同工之美。《忆秦娥·娄山关》通过对娄山关军事行动的描写,歌颂红军排除万难、不怕牺牲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预示着道路的曲折和前途的光明。《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生动地刻画出强大的解放军威武雄壮锐不可当的勃发英姿。《沁园春·长沙》中诗人的形象是意气风发、激情洋溢的未来领袖形象。《忆秦娥·娄山关》这首诗中诗人的形象是身负重任、历经战火洗礼的革命领袖形象。《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中作者兼具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智慧的诗人形象。这三首词都回荡着一股革命乐观主义的英雄气概,挥之不去!3.让我们齐声朗诵这两首词,用饱满的情绪,朗朗的书声,再次感受一代领袖毛泽东奋发向上、乐观热烈的情感态度。学习任务三:演读,点燃澎湃青春有人说“诗经、乐府、词都是与音乐共生的,从来不可分离,现代诗歌更是把‘诗’‘歌’合二为一来称呼”,遗憾的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原有的音律有不少遗失,但不管如何,声音也是诗词表现力的重要部分,因此,虽然不能合律吟唱,但可以有感情地朗诵。通过两节课的学习,大家的课后策划,班级的这次“吟咏青春之歌,激扬青春旋律”朗诵会大家已做好准备,接下来就让我们共同欣赏大家的倾情表演。1.班委邀请担任评委的老师、同学入场就座,各组负责人将朗诵的诗词背景音乐、课件、道具准备就绪;2.语文课代表组织6组(班级成员分成的6小组各派送一个节目)参赛选手抽签定下先后表演顺序;3.后勤保障组就位,主持人报幕,宣读比赛评分标准及注意事项(如朗诵篇目以本节课所学的三首诗词为主,以毛泽东其他诗词作品为辅,时间不超过3分钟等)。4.开始班级朗诵展演。学习任务四:评读,赋能青春成长1.经过近20分钟的激烈角逐,同学们给我们呈现了一场精彩纷呈的朗诵展演,请担任评委的老师、同学对照各小组商讨制订好的“古诗词朗诵比赛评分标准量表(100分)”,对参加朗诵比拼的同学、队伍进行逐个评分。在紧张的统分时间里,请几位同学再来谈谈对这次朗诵会的感受和评价。提示:可谈朗诵表演本身,也可谈领略了一代领袖毛泽东的宏大志向后对自己人生的启迪。“吟咏青春之歌,激扬青春旋律”古诗词朗诵比赛评分标准表评分细则总分100分得分衣着整洁,仪态大方,举止得体,体现朝气蓬勃的精神风貌10分普通话标准,吐字清晰,节奏协调,体现音韵美10分脱稿朗诵,朗诵准确熟练,声音清晰洪亮10分时间不超过3分钟10分感情真挚饱满;声情并茂,表达自然;富有感染力20分朗诵富有创意,并配以适当的音乐或其他有创意的形式20分(1)朗诵表演点评示例:①志远组代表在朗诵《沁园春·长沙》时,配上了旋律激昂的音乐,并能够根据这首词情感的起伏,用准确的语音语调、重读节奏,可见他们对这首豪放词的风格了若指掌。②弘毅组在朗诵《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时,边朗诵,边以情景剧的形式来演绎作者的心境、词作内容,可谓惟妙惟肖、创意十足,完美地诠释了这首词中作者喜悦、激动,满怀必胜信念的情感内涵。③添翼组代表在朗诵《忆秦娥·娄山关》时,语调太平缓,情感不浓郁,没有将作者在这首诗中表达的对红军排除万难、不怕牺牲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体现出来,还得多加品味领悟。(2)学生感悟启迪示例:①领略了毛泽东博大的情怀和胸襟,及其以天下为己任的历史责任感之后,我明白,一个人首先要心存远大志向,然后付诸行动。通过努力,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最终才能找到实现自己理想的道路。青年人应该担负起振兴中华的使命,为建设更富强的现代化中国而努力,要贡献自己的这份力量,我们现阶段的使命就是努力学习,用科学文化知识武装自己,让自己有能力去担负起这个使命。②伟人名士勇立时代潮头,用行动书写人生风华。我们看到的并非古代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独善其身,看到的是毛泽东“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的坚定信念,是鲁迅“我以我血荐轩辕”的无悔誓言,是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崇高理想。疫情期间的医护人员,冲向火场不顾生死的消防员,边境隐姓埋名的缉毒警察,守卫边疆的边防战士等等,他们都是为了更多家庭的幸福舍弃了小家甚至是生命,我觉得我们在践行理想的道路上,也要不忘前辈,继承前辈遗志,像他们一样承担起自己的责任与使命。③新时代中国青年要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奉献者。只有当青春同党和人民事业高度契合时,青春的光谱才会更加广阔,青春的能量才能充分迸发。我们要自觉听从党和人民召唤,胸怀“国之大者”,担当使命任务,到新时代新天地中去施展抱负、建功立业,争当伟大理想的追梦人,争做伟大事业的生力军,把自己的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