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大气污染与控制课件_第1页
矿山大气污染与控制课件_第2页
矿山大气污染与控制课件_第3页
矿山大气污染与控制课件_第4页
矿山大气污染与控制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环境工程

第三专题

矿山大气污染与控制

1环境工程

第三专题

矿山大气污染与控制

1主要内容1概述2大气污染物及来源3大气污染的危害4污染物的扩散5大气污染治理技术6大气污染综合防治7全球性大气污染及对策2主要内容1概述2大气污染物及来源3大气污染的危害4污1.1大气圈构成散逸层

电离层

平流层

对流层地球1概述31.1大气圈构成散逸层电离层平流层对流层地球1概述平均厚度约为12km,集中了占大气总质量75%的空气和几乎全部的水蒸气量,是天气变化最复杂的层次。特点:(1)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2)空气具有强烈的对流运动(3)含有大量灰尘、烟雾和细菌等杂质(4)全部天气现象出现在此层

1.1.1对流层4平均厚度约为12km,集中了占大气总质量75%的空气和几乎全1.1.2平流层(含中间层)范围:位于对流层之上,距地表80~90Km。特点:(1)随高度不同,温度的变化规律不同。(2)平流层内对流运动很少,多为平流运动,东风为主,天气晴好,无对流层中的云、雨等气象现象。(3)空气干燥,基本无尘埃和水汽。51.1.2平流层(含中间层)范围:位于对流层之上,距地表81.1.3电离层(又叫暖层)范围:从距地面85Km到1000Km的空间特点:(1)空气稀薄;(2)温度随高度增加而迅速升高;(3)大部分空气发生电离,具有较高密度的带电粒子,导电性高,能反射无线电波。61.1.3电离层(又叫暖层)范围:从距地面85Km到1001.1.4散逸层范围:距地800Km以上,上界到1000~2500Km特点:(1)空气更为稀薄,地心引力减弱,气体分子速度高,以致一气体分子被碰撞出这一层,就很少有机会返回。(2)温度随高度升高而增加。(3)主要是氩、氦、氖等轻质气体。71.1.4散逸层范围:距地800Km以上,上界到1000~881.2大气的组成一、大气与空气的概念:实际上是同义词,但为了研究污染规律和大气质量评价的需要,我们常如下定义:空气——室内或特定空间(车间、井巷等)中供人或动植物生存的气体叫空气。

大气——大区域或全球性的气流。91.2大气的组成9二、大气的组成(1)恒定组份:在地球上任何地方的体积分数几乎是恒定不变的;(2)可变组份:含量往往随各地季节、天气变化和人类活动的状况而变化的;(3)不定气体:包括自然灾害和人为原因造成的大气污染物及有毒气体,后者是人类保护大气和防治大气污染的主要对象。1010空气成分恒定组份可变组份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尘埃和其它气体水蒸气含量(%)78210.90.030.030~4大气组成11空气恒定组份可变组份氮气氧气稀有二氧尘埃和水1.3大气污染的含义

一、概念:按照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作出的定义:大气污染通常是指由于人类活动和自然过程引起某种物质进入大气中,呈现出足够的浓度,达到了足够的时间并因此而危害了人体的舒适、健康和福利或危害了环境的现象。121.3大气污染的含义12二、大气污染可分为四类:1、当地污染(个体行为)2、局地污染(区域行为)3、广域污染(大区域行为,如酸雨)4、全球污染(跨越国界,如温室效应)三、造成大气污染的三个环节(缺一不可):污染源、大气圈、受污染对象13二、大气污染可分为四类:132大气污染物及来源2.1大气污染物

1)、颗粒污染物颗粒污染物按颗粒粒径可分为:尘粒:粒径大于75μm粉尘:粒径大于10~57μm飘尘:粒径小于10μm,可吸入颗粒物烟尘:一般小于1μm,燃烧,熔融,化学反应雾尘:一般小于100μm,凝结,雾化TSP:粒径小于100μm的所有固体颗粒

142大气污染物及来源14

2)、气态污染物

(1)含硫化合物SO2、SO3和H2S等。(2)含氮化合物NO、NO2、NH3等。(3)碳氧化合物CO和CO2。(4)碳氢化合物有机废气。(5)卤素化合物含氯和含氟化合物。

152)、气态污染物153)、二次污染物

污染源直接排入大气未发生性质改变的污染物称为一次污染物,一次污染物之间或一次污染物和大气原有组分发生化学反应后生成的新的污染物称为二次污染物。

以石油为能源,光化学烟雾,也称洛杉矶型烟雾。以煤为原料,称为硫酸烟雾,也称伦敦型烟雾。163)、二次污染物16气体状态大气污染物种类

污染物一次污染物二次污染物含硫化合物SO2、H2SSO3、H2SO4、MSO4碳的氧化物CO、CO2无含氮化合物NO、NH3NO2、HNO3、MNO3、O3碳氢化合物CmHn醛、酮、过氧乙酚基、硝酸酯卤素化合物HF、HCl无17气体状态大气污染物种类

污染物一次污染物二次污染物含硫化合2.2大气污染源一、概念污染源:凡产生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的有害物质或因素的装置、设备和场所。二、分类(1)按存在的形式分:

固定污染源;移动污染源(2)按污染物的排放方式:

点源、面源、线源182.2大气污染源一、概念18(3)按污染物排放时间划分:

连续源、间断源、瞬时源(4)按污染物产生的类型分

工业污染源:农业污染源:交通运输污染源:生活污染源:19(3)按污染物排放时间划分:19三、大气污染物的来源

1)燃料燃烧

火力发电厂20三、大气污染物的来源火力发电厂20水泥厂2)工业生产过程

21水泥厂2)工业生产过程21土法炼焦22土法炼焦22

3)农业生产过程主要来自农药和化肥的使用。

4)交通运输

车辆行驶产生的扬尘和排放的汽车尾气,轮船、机车燃料燃烧排放的烟尘。也是二次污染物的主要来源。

23233大气污染的危害

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环境组织发表的一份报告说:“空气污染已成为全世界城市居民生活中一个无法逃避的现实。”

大气污染的危害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1、对人的伤害2、危害生物生存和发育3、物体腐蚀4、粉尘危害5、对全球大气环境的影响

酸雨、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基本概念)243大气污染的危害242525各种大气污染物对人体的影响污染物对人体的危害煤烟引起支气管炎等硫酸烟雾对皮肤、眼结膜、鼻粘膜、咽喉等均有强烈刺激和损害,严重患者有生命危险铅引起红血球碍害等慢性中毒症状急性中毒二氧化硫引起心悸、呼吸困难、反射性声带痉挛,喉头水肿以至窒息氧化氮对深部呼吸道的作用对粘膜、神经系统以及造血系统均有损害一氧化碳引起严重缺氧症状(煤气中毒)硫化氢使人嗅觉疲劳,高浓度时可引起全身碍害而死亡氰化物重者可使意识逐渐昏,虽直性痉挛,血压下降,迅速发生呼吸障碍而死亡臭氧粘膜刺激氯通过呼吸道和皮肤粘膜对人体发生中毒作用26各种大气污染物对人体的影响污染物对人体的危害煤烟引起支气管炎大气污染物对仪器、设备和建筑物等,都有腐蚀作用。如金属建筑物出现的锈斑、古代文物的严重风化等。泰姬陵(印度)---酸雨腐蚀27大气污染物对仪器、设备和建筑物等,都有腐蚀作用。如金属建筑物

由于本地或附近尘沙被风吹起而造成的扬沙、沙尘暴与浮尘,其共同特点是能见度明显下降,出现时天空混浊,一片黄色。11:30的王府井麦当劳路口28由于本地或附近尘沙被风吹起而造成的扬沙、沙尘暴与浮尘酸雨:pH值低于5.6的降水。温室效应:臭氧空洞:

地球大气中存在一些微量气体,如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水蒸气、甲烷、氟利昂等,它们能让太阳短波辐射通过,同时吸收地面和空气放出的长波辐射(红外线),从而造成近地层增温。我们称这些微量气体为温室气体,它们的增温作用为温室效应。由于地面向大气排放氯氟烃化合物过多,导致平流层里局部臭氧层浓度降低,我们称此低浓度臭氧区为“臭氧空洞”。29地球大气中存在一些微量气体,如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水蒸气、甲4大气污染物的扩散一个地区的大气污染程度与下列因素有关。

1)源参数

2)气象条件气象条件将决定大气对污染物的稀释扩散速率和迁移转化的途径。

3)大气层的下垫面状况下垫面的状况不同会影响到气流的运动,同时也直接影响当地的气象条件。

源参数是指污染源排放污染物的数量、组成、排放方式、排放源的密集程度及位置等。决定了进人大气的污染物的量和所涉及的范围。304大气污染物的扩散源参数是指污染源排放污染物的数量、组成、4.1气象条件对大气污染的影响

4.1.1

气象动力因子---风与湍流

大气运动包括了有规则的平直的水平运动和不规则的、紊乱的湍流运动,实际的大气运动就是这两种运动的叠加。(1)风

即空气的水平运动。描述风的两个要素为风向和风速。风对污染物的扩散有两个作用:一是整体的输送作用,风向决定了污染物迁移运动的方向;二是对污染物的扩散稀释作用,对污染物的稀释程度主要取决于风速。污染物在大气中的浓度与平均风速成反比,若风速增大一倍,污染物的浓度将减少一半。314.1气象条件对大气污染的影响即空气的水平运动。描述风的两(2)大气湍流概念:风的方向和速度常常变化,在主导方向的上下左右无规则摆动。这种无规则的阵发性摆动叫大气的湍流湍流对大气污染物扩散、稀释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湍流尺度的大小与污染物的扩散、稀释有很大的关系。32(2)大气湍流概念:风的方向和速度常常变化,在主导方向的上下(a)小尺度湍流:(b)大尺度湍流:(c)复合尺度湍流:33(a)小尺度湍流:33

气象的动力因子:风和湍流是决定污染物在大气中扩散状况的最直接的因子,也是最本质的因子,是决定污染物扩散快慢的决定性因素。风速愈大,湍流愈强,污染物扩散稀释的速率就愈快。3434

概念:温度层结指大气的气温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布。常用作大气湍流状况的指标,从而判断污染的情况。

表示方法:常用气温垂直递减率γ表示。

4.1.2气象的热力因子(1)温度层结和逆温

温度层结对大气污染的影响:温度层结35概念:温度层结指大气的气温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布。常用作近地层实际大气情况复杂,温度层结有下述三种情况:(1)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即γ>0(2)高度增加,气温保持不变,γ=0(叫等温层)(3)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增加,即γ<0。其温度垂直分布与标准大气的相反,这种现象称为温度逆增,简称逆温。出现逆温的气层叫逆温层。36近地层实际大气情况复杂,温度层结有下述三种情况:363737逆温①辐射逆温:由于地面强烈辐射冷却而形成的逆温,称为辐射逆温。38逆温①辐射逆温:38由于低层空气的湍流混合而形成的逆温,称为湍流逆温。

②湍流逆温

39由于低层空气的湍流混合而形成的逆温,称为湍流逆温。②湍流逆③平流逆温

暖空气平流到冷的地面或冷的水面上,会发生接触冷却作用,愈近地表面的空气降温愈多,而上层空气受冷地表面的影响小,降温较少,于是产生逆温现象

40③平流逆温暖空气平流到冷的地面或冷的水面上,会发生接触冷却④下沉逆温

当某一层空气发生下沉运动时,因气压逐渐增大,以及因气层向水平方向的扩散,使其厚度减小(h'<h)。41④下沉逆温当某一层空气发生下沉运动时,因气压逐渐增大,以及逆温层的出现将阻止气团的上升运动,使逆温层以下的污染物不能穿过逆温层,只能在其下方扩散,因此可能造成高浓度污染。如伦敦烟雾事件、洛山矶烟雾事件等。42逆温层的出现将阻止气团的上升运动,使逆温层以下的污染物不能穿(2)绝热状态下气温的变化

取大气中一气块做垂直运动,假设气块不与外界发生热交换,气块因上升或下降而引起膨胀、压缩,由此而引起温度变化,这种温度变化比和外界热交换所引起的温度变化大,对一个干燥或未饱和的湿空气块,在大气中绝热上升100m要降温0.98℃,如下降100m则要升温0.98℃,通常可近似取1℃,而这个数与周围温度无关。气块绝热上升100m降温1℃称为气温干绝热递减率,用γd表示,γd≈1℃/100m43(2)绝热状态下气温的变化取大气中一气块做垂直运动,假设气(3)大气稳定度概念:大气抵抗其自身作垂直运动,或抑制大气紊流性的趋势叫做大气稳定度。与污染物扩散的关系密切。影响稳定度的因素:(1)取决于γ与γd的对比,即取决于气象热力因子。(2)取决于风速与大气湍流即气象动力因子。44(3)大气稳定度概念:大气抵抗其自身作垂直运动,或抑制大气紊三种稳定度:

大气是稳定的:外力去掉后能自动回位。

大气不稳定:外力去掉后继续运动。

中性稳定状态:外力去掉后停留在该位置。

4545γ<γd时:大气总是力争保持原来的状态,垂直方向上的运动很弱,所以则认为此时的大气处于稳定状态。污染物很难扩散γ>γd时:气块总有远离原来位置的趋势,所以此时的大气处于不稳定状态。污染物容易扩散

γ=γd时:不管气块受外力作用上升或下降,它内部的温度与外部温度始终一样,所以此时气块推到哪里就停在哪里,此时的大气处于中性状态。不易扩散大气稳定的判别46γ<γd时:大气总是力争保持原来的状态,垂直方向上的运动不同大气稳定度的烟囱排出烟流扩散形式

47不同大气稳定度的烟囱排出烟流扩散形式474848494950504.2下垫面(地理因素)的影响地形或地面状况影响该地区的气象条件,进而影响着污染物的扩散;另外,本身的机械作用也影响着污染物的扩散。

1)城市下垫面的影响

(1)城市的热力效应。由于城市人的活动和工业生产,使其温度比周围郊区温度高的现象成为城市热岛效应。城市温度高,城市地区热空气上升,并在高空向四周辐散,而四周郊区较冷的空气流来补充,形成了城市特有的热力环流——热岛环流。514.2下垫面(地理因素)的影响515252(2)动力效应。

通过对气流的阻挡,使得气流的速度与方向复杂化,且造成小尺度的涡流,阻碍烟气的扩散。与建筑物的形状、大小、高矮及烟囱高度有关,烟囱越矮,影响越大。53(2)动力效应。

通过对气流的阻挡,使得气流的速度与方向5454

2)山区下垫面的影响

(1)过山气流气流过山时,在山坡、山脚形成的上升、回旋或下沉气流,称之为过山气流。552)山区下垫面的影响55夜间冷空气滑向谷底或白天从谷底吹向山坡。

(2)山谷风:56夜间冷空气滑向谷底或白天从谷底吹向山坡。(2)山谷风3)水陆交界区对大气污染的影响

在水陆交界处(沿海、沿湖地带),海陆风的环状气流不能把污染物完全输送、扩散出去,当海陆风转换时,原来被陆风带走的污染物会被海风带回原地,形成重复污染。573)水陆交界区对大气污染的影响575大气污染治理技术简介

5.1颗粒污染物5858

(一)烟气治理的基本流程59

(一)烟气治理的基本流程59(二)烟气中颗粒物的消除1、除尘器分类机械力除尘器:重力沉降室;惯性沉降室和旋风除尘器;过滤式除尘器:包括袋式除尘器和颗粒层除尘器;静电除尘器:包括干式静电除尘器和湿式静电除尘器;湿式除尘器:包括喷雾塔、填料塔、文丘里洗涤器等。60(二)烟气中颗粒物的消除1、除尘器分类602、重力沉降室612、重力沉降室61(1)除尘原理:利用含尘气体中的颗粒受重力作用而自然沉降的原理,将颗粒污染物与气体分离的过程。(2)重力沉降室的分类

水平气流沉降室和竖直气流沉降室两种。62(1)除尘原理:利用含尘气体中的颗粒受重力作用而自然沉降的原(3)重力沉降室的性能与特点(a)结构简单、造价低、耗能小、便于维护管理;(b)可以处理高温气体,处理最高温度一般为350-550℃;(c)阻力一般为50-130Pa;(d)体积大,除尘效率较低,一般为80-90%,只能去除粒径大于40-50μm的颗粒。63633、旋风除尘器643、旋风除尘器64(1)除尘机理:使含尘气体作旋转运动,利用离心力作用将尘粒从气流中分离并被捕集。(2)性能与特点(a)结构简单、造价低、便于维护管理;(b)除尘效率一般为85%左右,高效旋风除尘器效率可达90%。(c)只能去除粒径大于10微米的颗粒,对于粒径小于5微米的颗粒没有去除能力。65(1)除尘机理:使含尘气体作旋转运动,利用离心力作用将尘粒从4、袋式除尘器664、袋式除尘器665、电除尘器675、电除尘器67(1)除尘机理:利用静电力将固体或液体颗粒从气流中分离并被捕集。(2)电除尘器的性能与特点优点:(a)除尘效率高(可达99%);(b)能耗低(0.2-0.8kWh/1000m3烟气);(c)阻力小(100-300Pa);(d)耐高温(350℃);(e)处理烟气量大(105-106m3/h);(f)可以处理0.1μm的颗粒。缺点:(a)一次性投资大、占地面积大;(b)除尘效率受颗粒比电阻等物理性质限制;(c)不适用直接处理高浓度含尘气流。68(1)除尘机理:利用静电力将固体或液体颗粒从气流中分离并被捕6、湿式除尘器696、湿式除尘器69(1)除尘机理:用水或其它液体与含尘废气相互接触,从而实现分离和捕集尘粒和吸收有害气体。(2)湿式除尘器的分类(a)重力喷雾除尘器;(b)旋风水膜除尘器;(c)贮水式冲击水浴除尘器;(d)板式塔除尘器;(e)填料塔除尘器;(f)文丘里除尘器;(g)机械动力洗涤除尘器。70(1)除尘机理:用水或其它液体与含尘废气相互接触,从而实现分(3)湿式除尘器的性能与特点优点:(a)耗能相同的情况下,除尘效率比干式除尘器的效率高;(b)可以处理高温、高湿、高比电阻、易燃易爆的含尘气体;(c)除尘的同时,可以去除有害气体污染物。缺点:(a)沉渣需处理,否则易造成二次污染;(b)用水量大;(c)净化含腐蚀性气态污染物时,洗涤水具有腐蚀性;(d)能耗较大。71(3)湿式除尘器的性能与特点717、除尘器的比较

(1)分级效率的比较727、除尘器的比较

(1)分级效率的比较72(2)捕集颗粒的粒径比较73(2)捕集颗粒的粒径比较73(3)性能比较74(3)性能比较745.2气态污染物

依据物质的化学和物理性质,采用不同的治理。

1)吸收法:以液体作吸收剂,废气与之接触后被吸收,使气体得到净化。具有设备简单、捕集效率高、应用范围广、一次性投资低等特点,易引起二次污染。

2)吸附法大表面多孔性固体物质(吸附剂)与废气接触,吸附其中有害组分,达到净化目的。适宜于低浓度场合,吸附剂需再生。

755.2气态污染物75

3)催化法利用催化剂的催化作用,转化有害组分为无害物或易于去除物质的一种方法。效率较高,无二次污染。

4)燃烧法对混合气体进行氧化燃烧或高温分解,使有害组分转化为无害物质的方法。

5)冷凝法采用降低废气温度或提高废气压力的方法,使一些易于凝结的有害气体或蒸气态的污染物冷凝成液体并从废气中分离出来的方法。7676吸附法废气净化流程图77吸附法废气净化流程图77吸附处理系统1.余热锅炉

2.热交换机

3.干式反应器

4.ConditioningRotor

5.滤尘器

6.ID扇

7.烟囱

8.熟石灰定量投入装置

9.活性炭定量投入装置

10.反应剂再循环系统

11.ASH输送/贮藏78吸附处理系统1.余热锅炉

2.热交换机

3.干式反应器

吸收系统工艺流程图79吸收系统工艺流程图79有机废气燃烧系统80有机废气燃烧系统805.3低浓度SO2废气治理

常用的脱除SO2的方法有抛弃法和回收法。抛弃法是将脱硫的生成物作为固体废物抛掉,美国、德国等一些国家多采用此法。回收法是将SO2转变成有用的物质加以回收,成本高,所得副产品存在着应用及销路问题。我国应以回收法为主。低浓度SO2治理,目前还缺少完善的方法。

815.3低浓度SO2废气治理81已应用的脱除SO2的方法有湿法(即用液体吸收剂洗涤烟气,吸收所含的SO2)、干法(即用吸附剂或催化剂脱除废气中的SO2)。

1、湿法

氨法钠碱法钙碱法

2、干法

活性炭吸附法催化氧化法82825.4NOx废气治理

对含NOx的废气也可采用多种方法进行净化治理(主要是治理生产工艺尾气)。

1、吸收法目前常用的吸收剂有碱液、稀硝酸和浓硫酸等。

2、吸附法

用吸附法吸附NOX已有工业规模的生产装置,可以采用的吸附剂为活性炭与沸石分子筛等。

3、催化还原法在催化剂的作用下,用还原剂将废气中的NOX还原为无害的N2和H2O的方法称为催化还原法。835.4NOx废气治理835.5汽车尾气治理汽车尾气含有CO、碳氢化合物、NO、醛、有机铅化合物、无机铅、苯并[a]芘等多种有害物。控制方法有两种:机内净化(改进发动机的燃烧方式)和机外净化(利用装置在发动机外部的净化设备,对排出的废气进行净化治理),主要方法是催化净化法。

1、一段净化法去除碳氢化合物845.5汽车尾气治理842、二段净化法利用二个催化反应器或在一个反应器中装入两段性能不同的催化剂,完成净化反应。先利用废气中的CO将NOx还原为N2,再在引入空气的作用下,将CO和碳氢化合物氧化为CO2和H2O。3、三元催化法利用能同时完成CO、碳氢化合物的氧化和NOX还原反应的催化剂,将三种有害物一起净化的方法。需对空燃比进行严格控制以及对催化剂性能的高要求,不十分成熟。852、二段净化法856.1大气污染现状及根源

1)大气污染现状

以煤烟型为主,主要污染物是SO2和烟尘。2000年,我国二氧化硫排放1995万吨,其中工业1612万吨,生活383万吨;烟尘排放1165万吨,其中工业953万吨,生活212万吨;工业粉尘1092万吨。6大气污染综合防治866.1大气污染现状及根源6大气污染综合防治862000年与1995年废气中主要污染物排放状况对比

单位(万吨)项目年度二氧化硫烟尘工业粉尘2000年1995.11165.41092.01995年2369.61743.61731.2增减率(%)-15.8-33.2-36.9872000年与1995年废气中主要污染物排放状况对比

单位(万

城市空气

统计的338个城市中,36.5%的城市达到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63.5%的城市超过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其中超过三级标准的有112个城市,占监测城市的33.1%。总悬浮颗粒物(TSP)或可吸入颗粒物(PM10)年均值超过国家二级标准限值的城市占统计城市的61.6%。20.7%的城市二氧化硫浓度年均值超过国家二级标准限值。88城市空气88沙尘暴中的城市89沙尘暴中的城市89

2)根源

(1)环境意识薄弱,对可持续发展战略认识不足。(2)能源、利用不合理,能源浪费严重。(3)大气污染防治的资金投入不足。(4)执法不严,监督管理力度不够。(5)缺乏实用的治理技术。902)根源906.2污染综合防治原则

1、以源头控制为主,实施全过程控制2、合理利用大气自净能力与人为措施相结合3、分散治理与综合防治相结合4、按功能区实行总量控制与浓度控制相结合5、技术措施与管理措施相结合916.2污染综合防治原则916.3城市大气污染综合防治

1、制定综合防治规划,实现“一控双达标”2、调整工业结构,推行清洁生产3、改善能源结构,大力节约能源4、综合防治及扬尘污染5、完善城市绿化系统

6、实施城市空气质量的周报或日报

7、大气污染气象预报及大气污染预报926.3城市大气污染综合防治926.4区域大气污染综合防治

区域大气污染,目前最突出的问题是SO2的大量排放所造成的污染以及由此而导致的大面积酸雨的发展

936.4区域大气污染综合防治93

一、我国酸雨和SO2的污染现状

94一、我国酸雨和SO2的污染现状949595二、划分“两控区”,控制酸雨和SO2污染

治理酸雨污染,即控制住SO2排放总量。根据1995年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决定在全国划定酸雨控制区和SO2污染控制区(“两控区”),强化对酸雨和SO2的污染控制。依此划定,“两控区”总面积约占国土面积11.4%,“两控区”内SO2排放量约占全国的60%。

96二、划分“两控区”,控制酸雨和SO2污染96控制目标:到2000年,遏制酸雨和SO2污染恶化的趋势,区内排放SO2的工业污染源要达标排放;SO2排放量控制在1995年水平;重点城市环境空气S02浓度达到国家环境质量标准;酸雨恶化的趋势得到缓解。

2010年,酸雨和SO2污染状况明显好转;SO2排放量控制在2000年排放水平之内;控制区内所有城市环境空气SO2浓度都达到国家环境质量标准;酸雨控制区降水pH≤4.5地区面积明显减少。

97控制目标:到2000年,遏制酸雨和SO2污染恶化的趋

三、控制措施

禁止、限产和关停煤层含硫份大于3%的矿井;含硫份大于1.5%的煤矿,应设煤炭洗选设施;禁止在大中城市城区及近效区新建燃煤火电厂;燃煤含硫量大于1%的电厂要在2010年前完成二氧化硫减排的措施;从环境管理角度,提出具体计划实现控制目标。98三、控制措施98四、综合防治

九五”期间,防治重点:“两控区”二氧化硫;城市烟尘、粉尘;机动车排气污染。

控制目标:工业污染源和机动车限期达标排放,实现烟尘、粉尘和二氧化硫总量控制指标,全面推动机动车车用汽油无铅化;重点城市大气环境质量按功能区达到国家标准,控制酸雨污染。

99四、综合防治99

主要采取对策:

地方政府对环境质量负责,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发展清洁能源,改善能源消费结构推行煤炭洗选加工,控制高硫份、高灰份煤炭污染淘汰落后生产工艺加强大气污染防治实用技术的推广。完善环境监督管理制度

认真履行保护全球大气环境的国际公约

100100101101

大气污染综合防治规划

是指从区域(或城市)大气环境整体出发,针对该地域内的大气污染问题(如污染类型、程度、范围等)广根据对大气环境质量的要求,以改善大气环境质量为目标,抓住主要问题,综合运用各种措施,组合、—优化确定大气污染防治方案。

102大气污染综合防治规划102

“一控双达标”

“一控”即实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双达标”是指所有工业污染源都要达标排放;直辖市、省会城市、经济特区城市、沿海开放城市和重点旅游城市的环境空气和地面水环境质量,按功能分区分别达到国家标准。清洁生产可以概括为采用清洁的能源和原材料,通过清洁的生产过程,制造出清洁的产品。

103“一控双达标”103API空气质量公报根据国家确定的空气质量控制网络在城市的固定站位监测,得出各种污染物质日平均浓度,经计算后公布的空气污染指数。

104API空气质量公报104API指数空气质量级别空气质量描述对人体影响0~50Ⅰ优人群正常活动51~100Ⅱ良人群可正常活动101~200Ⅲ轻度污染长期接触,易感人群出现刺激症状201~300Ⅳ中度污染一定时间接触后,心、肺病患者症状显著加剧,运动耐受力降低,健康人群普遍出现症状300以上Ⅴ重度污染健康人群出现明显强烈症状,降低运动耐受力,提前出现某些疾病105API指数空气质量空气质量对人体影响0~50Ⅰ优人群正常活动

1997年国家环保局根据国务院环委会三届十次会议的要求,开始组织全国环境保护重点城市开展空气质量周报。根据国家环保局环监[1997]176号通知,在城市进行空气污染周报完成以后,部分有条件的城市进行空气污染预报试点并逐渐正式实行空气污染预报制度。空气污染周报(日报)是对城市空气质量的现状进行的报告,而大气污染预报则是对可能出现的污染状况进行的报告。

1061997年国家环保局根据国务院环委会三届十次会议7全球性大气污染及对策震惊世界的几起大气污染事件马斯河谷事件

多诺拉事件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伦敦烟雾事件四日市哮喘事件博帕尔毒气泄漏事件1077全球性大气污染及对策107

7.1全球性大气污染的现状与趋势

困扰世界的全球性大气污染的问题主要是酸雨、臭氧层的破坏和全球气候变暖(即温室效应)。

1、酸雨2、臭氧空洞3、温室效应1081087.2对策一、全球变暖控制对策(1)基本控制对策

能源:发展核能与氢能、开发新能源和替代能源

绿色:保护热带森林,扩大世界森林面积。(2)发达国家负有减少温室气体的主要责任占世界人口不到24%的发达国家,消费了世界能源的75%。1997年12月在日本京都召开《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三次缔约方会议,通过一项议定--京都议定书,要求38个国家以1990年排放的温室气体为基数,2008至2012年间,实现平均减排5.2%。1097.2对策109二、臭氧层保护对策

1987年签定的《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规定发达国家到2000年完全停止使用消耗臭氧层,发展中国家在2010年完全停止使用。110110矿山井下气体污染物的性质、来源及危害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氮二氧化硫硫化氢甲烷氡气。111矿山井下气体污染物的性质、来源及危害二氧化碳111矿井柴油设备尾气的污染及其防治柴油视所排出的废气组成1.氮氧化合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