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代代牛业的法律思考_第1页
关于代代牛业的法律思考_第2页
关于代代牛业的法律思考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关于代代牛业的法律思考

第270条。中国现行刑法第1条规定:“非法占用他人财产,并在其自身利益的基础上非法占有他人财产,并拒绝返还的,将被判处两年以下有期徒刑、奴役和监禁。如果数额巨大或严重的事件发生,则必须在2年以上5年以下有期徒刑,并惩罚。”。”就此条所称的“代为保管”,刑法学界存在着较大的争议。为了确保法院正确地适用法律,本文拟就“代为保管”的含义谈谈自己的看法。一、“替代”:所有和存储(一)第4条第1款第2项对于《刑法》第270条第1款所称的“财物”含义如何,目前尚未出台专门的司法解释。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盗窃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2013]8号),对《刑法》第264条盗窃罪所称的“财物”,做出了比较明确的规定。据此,“财物”在外延上包括以下几类:(1)《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以下简称《物权法》)第2条第2款所规定的通常有形物(包括人民币)(第4条第1款第1项);(2)外币(第4条第1款第2项);(3)电力、燃气、自来水(第4条第1款第3项)(它们可被称为“特殊有形物”);(4)“明知是盗接他人通信线路、复制他人电信码号的电信设备、设施而使用的”;(5)“他人通信线路”“他人电信码号”;(6)不记名、不挂失的有价支付凭证、有价证券、有价票证;(7)记名的有价支付凭证、有价证券、有价票证。此外,在日本刑法学界对侵占罪中的“财物”存在两种解释:(1)有体物说。该说认为,财物必须是有体物,即限于占有部分空间并有形存在之物(日本民法第85条)。日本刑法第245条规定,将电气“视作财物”,该规定适用于盗窃罪、抢劫罪等转移罪,而不适用于侵占罪(该罪是非转移罪)。(2)管理可能性说。该说认为,财物不仅包括有体物,而且包括其他能够管理的财产,例如电气、能量、服务、债权、信息等。其实,《刑法》第270条第1款所称的“财物”应限于“法释[2013]8号”所称的“通常有形物”(包括人民币、外币)和“有价支付凭证、有价证券、有价票证”(记名与否在所不问)。其理由是:(1)尚处于管线之中的“特殊有形物”在客观上仍然处于供应商控制之下,行为人并未取得占有。(2)对于通信信号或者电信码号,在客观上也仍然处于供应商控制之下,行为人也未取得占有。(二)“为辅保管”的内涵从《物权法》的角度而言,主体与“通常有形物”在民法上有以下两种关系:(1)占有。要求占有人须有主观上的占有意思(即察觉自己占有某物)和客观上对物有事实上的管领力。(2)所有。要求所有人须有主观上的所有意思和客观上对物有事实上的管领力。从刑法的角度而言,主体与“通常有形物”尚有“持有”的关系。所谓“持有”,即对物有事实上的管领力。德国学者指出,“(刑法上的)持有可与(民法上的)直接占有(但绝不能与间接占有)同一,但不是必然的:占有辅助人也可以持有,但他依民法典第855条不是占有人……在刑法上,持有仅以且永远以直接的对物关系为判断依据。”其实,《刑法》第270条第1款所称的“代为保管”仅指占有、准占有。其理由是:1.关于所有权的权《刑法》第270条第1款所称的“代为保管”“他人财物”“据为己有”均清楚地表明,行为人起初在主观上并无所有的意思,而且所有权是指所有权人对自己的不动产或者动产依法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物权法》第39条)。而代为保管人也没有这些权能,故不成立所有。并且,所有权的取得包括法律行为、事实行为、其他合法原因,因而“代为保管”也绝非取得所有权的法律依据。此外,作为代为保管人,其必须直接占有其所保管的物,而在“所有”之关系中,所有权人是可以与物分离的,并不以直接占有为前提。2.它不能指的是“保存”“持有说”是刑法上的通说。3.成立侵占罪的前提要素—这是世界各国(地区)的普遍现象。“在英美法系(国家)中”“侵占罪是指行为人合法占有他人财物后实行欺诈性移转的行为……成立侵占罪的前提要素是被告人事先合法占有他人财物。”“在美国的大多数司法区……如果行为人早已获取了对某物的合法占有,那么,他随后就不可能犯有偷盗罪,因为该罪侵犯的是他人对财物的占有权。”二、“替代”:只为“他的主人拥有”(一)自主占有的定义基于比较法解释的解释方法,《物权法》上的占有,依当事人的占有意思可分为自主占有和他主占有。自主占有是指“以物属于自己所有而占有”(占有人是否有权利以及拥有何种权利均在所不问)。例如,自主占有人可以是盗窃、将所委托之物予以侵占的原占有辅助人。他主占有是指“对物不以所有权人之意思,而是以限制物权人、债权人或者其他权利人的意思为占有。”(二)“人”不具有所有人的意思其实,《刑法》第270条第1款所称的“代为保管”仅限于“他主占有”或准“他主占有”。其理由是:《刑法》第270条第1款所称的“代为保管”“他人财物”“据为己有”,均清楚地表明占有人在主观上并不具有所有人的意思。侵占罪是不以转移为要件的非转移罪,判断是否构成侵占罪关键在于行为人的主观态度及客观表现。侵占罪是一种直接故意的犯罪,主观上要求行为人已经认识到其所占有的财物系他人享有(主要是所有),自己拒不退还、拒不交出的行为会侵犯他人的权利,但仍然追求该结果的发生。行为人这种主观态度系“自主占有”的体现。因此,侵占罪的成立是基于行为人易“他主占有”为“自主占有”的心理转变。三、“门徒”:仅为“使用权”(一)“有权占有”与“无权占有”依据《物权法》第242条、243条,占有分为善意占有和恶意占有。基于比较法解释的方法,占有还应分为“有权占有”与“无权占有”。前者是指拥有本权的占有。例如,基于物权、债权或其他法律关系而取得对物的占有,即为有权占有。后者是指没有本权的占有。例如,基于盗窃、抢夺、抢劫、贪污、受贿等原因取得对物的占有、拾得人对遗失物的占有、承租人于租赁关系消灭后继续占有租赁物均为无权占有。(二)“代理”指的是“所有权”其实,《刑法》第270条第1款所称“代为保管”,限于“有权占有”或准“有权占有”。其理由是:1.行为人取得财物的行为认定对于一般犯罪主体而言,无权取得占有可以构成其他种类的“侵犯财产罪”。第一,基于刑法第263条的规定,行为人通过当场使用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取得对公私财物的占有,则会构成抢劫罪。第二,基于刑法第264条的规定,行为人通过秘密手段取得对公私财物的占有,则会构成盗窃罪。第三,基于刑法第266条的规定,行为人通过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使得受害人陷入错误认识并自愿交付财物,则会构成诈骗罪;第四,基于刑法第267条第1款的规定,行为人通过乘人不备公然夺取他人财物,则会构成抢夺罪。第五,基于刑法第268条的规定,行为人通过聚集多人、哄闹滋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