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使用警告:本内容由圣才电子书提供,付费购买阅读后,仅供个人或单位内部学习、参考,不能作为商业用途使用
文档简介
第一部分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615中国现当代文学历年考研真题及详解2011年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615中国现当代文学考研真题(回忆版)说明:因本套真题为回忆版,所以只有现代文学部分的考题,当代文学部分考题暂无,若有更新可通过免费升级获得。一、名词解释(5*6)1.学衡派2.《新月》杂志3.三一律4.“纯诗”5.6.太阳社二、论述题(六选四)(30*4)1.赵树理对中国新文学的贡献2.“京派”是否真的存在,说说你的理由3.对茅盾小说的“史诗性”,做出你的评判4.论艾青对七月派诗歌创作的影响5.论“语丝体”在中国散文史上的地位6.张爱玲论(仅供留学生选做)2011年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615中国现当代文学考研真题(回忆版)及答案说明:因本套真题为回忆版,所以只有现代文学部分的考题,当代文学部分考题暂无,若有更新可通过免费升级获得。一、名词解释(5′*6)1.学衡派答:学衡派是反对新文学运动的封建复古派,因1922年创办的《学衡》杂志而得名。主要撰稿者有梅光迪、胡先辅、吴宓等人。他们主张“论究学术,阐求真理,昌明国粹,融化新知”,鼓吹复古,鼓吹文言优于白话,诬蔑白话“以叙说高深之理想,最难剀切简明”,极力主张言文不能合一。以柳诒征为南雍双柱之一的南京大学,是现代儒学复兴的策源地;以其为国学支柱的学衡派,成为后世新儒家的学术滥觞。2.《新月》杂志答:《新月》杂志是新月社于1928年3月10日在上海创办的月刊。徐志摩、罗隆基、胡适、梁实秋等任编辑,它的创办标志着新月社开始重新活动。杂志主要发表新月派诗人的作品和理论。1931年11月,新月社代表人物徐志摩机坠身亡,新月社活动渐衰。1933年6月,《新月》杂志出至第4卷第7期停刊,新月社宣告解散。3.三一律答:三一律是西方戏剧结构理论之一,是一种关于戏剧结构的规则。它是古典主义戏剧的艺术法则,要求戏剧创作在时间、地点和情节三者之间保持一致性,即要求一出戏所叙述的故事发生在一天之内,地点在一个场景,情节服从于一个主题。“三一律”在政治上符合君主专制政体的要求,在艺术上既体现了时间和空间方面高度简练、紧凑、集中等优点,但又存在人物性格单一化、类型化,戏剧结构上绝对化、程式化等弱点,最终束缚了戏剧艺术的发展,为后人所摒弃。4.“纯诗”答:“纯诗”,即纯粹的诗歌,是早期象征派诗人穆木天于1926年在《谭诗——寄沫若的一封信》中提出的诗学观点。“纯诗”追求诗的纯粹性和暗示性,主张诗歌观念的转化,诗歌要从抒情表意的“表达”功能转向自我感觉的“表现”功能。在诗人李金发、穆木天等人提出的纯诗思想的影响下,《为幸福而歌》、《微雨》等诗集风靡一时,象征诗取代格律诗引领新诗发展。30年代梁宗岱提出的纯诗理论是对20年代诗学的全面超越,也是新诗走向成熟的标志。5.略。6.太阳社答:太阳社是由蒋光慈、钱杏邨等发起于1927年冬在上海成立的现代文学团体。主要成员有林伯修、洪灵菲、殷夫、任钧等,这些主要成员大都是共产党员,相似的斗争经历和共同的思想基础使得他们在文学主张和创作上也有某些相似之处。太阳社积极倡导革命文学,宣传无产阶级文学理论,创作中努力反映工农群众的生活与斗争,对左翼文学运动有很大影响。先后出版《太阳月刊》、《时代文艺》、《海风周报》、《新流月报》、《拓荒者》等刊物,编有《太阳社丛书》。1929年底自动解散。二、论述题(六选四)(30′*4)1.赵树理对中国新文学的贡献答:赵树理对中国新文学的贡献如下:(1)复兴民间话语,弘扬民间文艺赵树理的创作主要从民间文学中汲取艺术营养,复兴民间话语,弘扬民间文艺,提升民间文艺的品位,使民间文艺登上文学的大雅之堂,具有明显的大众化、通俗化的艺术特色。这为中国新文学继承传统文学特别是继承和弘扬民间文艺方面作出重大贡献。一方面他创造性地利用民间文艺样式,创造了新文学的新品种“评书体小说”“新章回体小说”等,另一方面又扩大、改造民间曲艺和地方戏剧促使其登上大雅之堂;同时他还学习借鉴西洋的文学样式,同民间文艺相融合,创造了农民式的话剧、电影。(2)新型农民形象的塑造赵树理的文学创作是半个世纪以来中国农村社会变迁和中国农民生存状态的一面镜子,他为中国新文学提供并塑造了历史变革中的农民形象,这是其他新文学作家很少涉及的。赵树理在小说中主要展示劳动者在逐步打破枷锁的过程中所焕发的历史主动精神和新的道德风貌,在农村大变革的历史情景中深入地观察、把握农民的思想情感,真实地展现了新老两代农民的典型化的形象。(3)文学形式的创新结合中国古典小说,运用评书体书写现代小说,这是赵树理对新文学形式上创新。①在小说的结构上,赵树理扬弃了传统小说章回体的程式化的框架,而汲取了讲究情节连贯性与完整性的结构特点。②在描写与叙事的关系上:吸取传统评书式小说的手法,把描写情景融化在叙述故事中,把人物放在情节发展矛盾冲突中,通过自身的行动和言语来展现其性格。③在语言的艺术性和通俗性的结合上,赵树理的语言达到了很高的境界。(4)地域色彩的浓厚以晋东南农村为背景,有浓厚的地域民俗色彩,在他的影响下出现了“山药蛋派”作家。赵树理的小说中,写民俗主要是为了提供一种文化的政治的环境,表现人物在社会变革中的精神变迁,同时也为了加强小说的故事性。后来在赵树理影响下形成的“山药蛋派”作家群,是当代文学中最有地域文化特点的流派之一,他们的创作也大都以充分的民俗描写展示现实主义的魅力。(5)“为农民服务”的“人本主义”文学思想赵树理的文学创作始终关注着中国农民的生存状态,并坚持不懈地从中发掘素材进行创作,流露出浓厚的“为农民服务”的文学思想。在其影响下,“山药蛋派”作家群也成为一个从始到终的、全心全意为农民服务的文学流派,这在新文学史上是绝无仅有的。他们从文学描写的客体对象,到创作塑造的审美形象,直至阅读者都是以农民为对象。综上所述,赵树理以其大量的小说创作,丰富了“十七年”时期的文坛。他的小说在艺术的民族化、大众化方面,取得了卓越成就。无论是在人物描写、结构安排还是语言运用、地域色彩都探索出了一条崭新的道路,其农村小说创作对后世影响深远。2.“京派”是否真的存在,说说你的理由答:“京派”真的存在,理由如下:(1)“京派”的成员和活动阵地30年代远离当时的政治中心南京和文化中心上海,活跃于北平的一些作家,被称为京派作家。京派主要成员有三部分人:①二十年代末期语丝社分化后留下的偏重讲性灵、趣味的作家;②新月社留下的或与《新月》月刊关系较密切的一部分作家;③清华、北大等校的其他师生。代表有废名、沈从文、李健吾、朱光潜、梁实秋等,他们活跃在《现代评论》、《水星》、《骆驼草》、《大公报·文艺副刊》、《学文》、《文学杂志》一些重要的北方文学报刊上,文学成就显著。京派虽无明确发表宣言或结社,却实实在在地成为有别于左翼,又与海派对峙的一个鲜明的小说流派。(2)“京派”的文学追求一致这些成员的思想、艺术倾向并不完全一致,但在三十年代前半期,他们在文学事业上有共同的趋向和主张,在创作上也有共同的审美理想和追求。具体来说,在文学观念上,京派既反对文学成为政治的附庸,也反对文学的商业化倾向,而是强调文学有着独立的人性的、美的价值。京派的文学创作植根于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更多地表现了对现代都市文明的质疑和批判,风格淡远隽永,在现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3)“京派”的艺术特色统一①相同的乡土观京派小说家热衷于发现各自的城镇世界,如沈从文的湘西世界、废名的黄梅故乡和京西城郊世界等。而城市的描写,则作为与乡村世界对立的人生,被纳入到京派宏大的叙述总体之中。②文体创新和思想启蒙京派统一的审美感情是诚实、从容、宽厚,并为现代小说提供了比较成熟的抒情体和讽刺体样式。其对“五四”国民性主题继承,不断对传统文化和民间文化发出呼唤,寻求回应。③“返回”式书写小说注重“回忆”,忆及逝去的美,和眼前的现实进行对照。对平凡的人生、命运投入极大的兴趣和审美的眼光,使得美由绚烂归于平静无奇,归于自然调和。总之,京派追求一种执著而独特的“理性主义”文化品格、平民化的文化品格以及一种和谐的“审美理想”。京派作家多数是现实主义派,对现实主义进行了一定的革新变化,发展了抒情小说和讽刺小说,使小说诗化、散文化,既有现实主义气息又有浪漫主义气息。3.对茅盾小说的“史诗性”,做出你的评判答:“史诗性”,既是小说的一种审美追求,也是一种思维模式,它是特定历史文化背景的产物。茅盾小说的“史诗性”源头来自于19世纪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潮流,以书写历史的视角和方法来进行文学创作是这种文学潮流的重要特征。茅盾小说“史诗性”主要体现在系列性和编年史特征、注重题材和主题的时代性、对“巨大的思想深度”和“广阔的历史内容”的追求三个方面。(1)系列性和编年史特征茅盾曾有大规模地描写中国社会现象的企图,并打算通过农村与城市革命发展的对比,反映出这个时期中国革命的整个面貌。这种意图在完成的《子夜》中虽没有得到完全的体现,但从他创作的整体进行考察,却是基本上实现了的。如果把茅盾的作品按其反映的历史时代先后排列起来看,“五四”运动前后到40年代末近半个世纪内现代中国社会风貌及其变化、各个阶层的生活动向及彼此间的冲突,都得到了充分的艺术反映。可以说,茅盾为我们提供了一部20世纪上半时段中国社会的编年史。(2)注重题材和主题的时代性从写成于l931年至l932年的《子夜》开始,茅盾更自觉地展开了对于自己所处的时代“全方位”的正面描绘。不久后写出的重要的短篇小说《春蚕》(与另两篇短篇小说《秋收》、《残冬》,被合称为“农村三部曲”)、《林家铺子》等,同样具有鲜明的30年代的时代特征,不仅显示了茅盾自身创作的趋于成熟,而且集中体现了30年代中国现代社会历史小说的主要特色与主要成就,由此形成了中国现代社会历史小说的基本格局,并起着长久的支配作用。(3)对“巨大的思想深度”和“广阔的历史内容”的追求①广阔的历史内容《蚀》以广阔的场面,宏大的气势,迅速、真实地反映了刚刚过去的大革命的历史和正在发生着的大革命失败后的社会心理。②巨大的思想深度《蚀》从在中国革命中具有特殊重要地位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心灵历程的独特角度来反映大革命,丝毫不回避其中包含的深刻的历史教训,显示了茅盾对中国社会与中国革命的深刻认识、把握,以及清醒的现实主义精神。虽然受到了来自“左”的方面的责难与批评,但却由此而证明了茅盾正是由鲁迅所开创的“五四”现实主义传统发展而来的,一开始就有别于其他脱离中国现实生活的“革命文学”。总之,茅盾对现代文学最重要的贡献是开创了具有社会编年史特征的史诗式长篇小说文体。茅盾注重以社会斗争为故事的轴心,并常以历史代言者的姿态进入创作,表现出强烈的政治性。他把艺术的笔触伸展得相当广阔,描写对象涉及各个阶层,展示了丰富巨大的社会历史内容。4.论艾青对七月派诗歌创作的影响答:艾青对七月派诗歌创作的影响有:(1)诗歌形式上,提倡诗的“散文美”艾青是自由诗体的自觉提倡者,专门提倡诗的“散文美”。其诗体的特点是,奔放与约束之间的协调,即是在变化里取得统一,在参错里取得和谐,在运动里取得均衡,在繁杂里取得单纯。七月派诗的形式也是自由奔放的,他们追随艾青,提倡散文美,自觉地把自由诗推向一个坚实的新高峰。(2)诗歌情感上,主张融入客观对象艾青强调主观情感对感觉的渗入,追求“对于外界的感受与自己的感情思想”的“融合”,并在二者的融合中产生出多层次的联想,创造出既是明晰的,又具有广阔象征意义的视觉形象,这就是艾青最常用的艺术方法。七月诗派也反对冷淡地摹写生活,而主张将诗人的人格、情感、血肉、审美趣味强烈地渗透到客观对象中,达到主客观的互相拥抱、融合。并进一步强调“突入”生活的底蕴,强调诗歌中主观与客观、历史的东西与个人的东西的统一融合。(3)诗歌色彩上,凝聚象征意味艾青诗里的色与光,是一种暗示、象征,既具有自然形态的形式美,又积淀着社会、历史、心理、哲学的深刻内容,在形式与内容、色彩与主题之间存在着一种对应的关系,同时又为诗人个性所渗透。七月派诗人们也擅长从细碎的意象中发掘深刻的思想和象征。他们甚至从天上的雨,地上的小牛犊,一个跃动的夜,一座动乱的城,一条喑哑的江,一株“根深深地盘结在泥土的下面”的树中,都能发现坚韧强劲的民族生命力与历史乐观主义的民族自信力。(4)诗歌技巧上,象征主义与浪漫主义的结合革命现实主义融进了象征主义、浪漫主义艺术技巧。艾青的诗一方面坚持了革命现实主义“忠于现实的、战斗的”传统,另一方面又克服与扬弃了其“幼稚的叫喊”的弱点,吸收了象征主义、浪漫主义等诗歌的艺术技巧,从而使自由体诗在艺术上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推动了中国新诗的健康发展。他对象征与暗示、通感、意象奇接等方法运用相当娴熟,比如《吹号者》《冬天的池沼》《火把》等作品将整首诗作为一个象征整体来把握。总之,艾青作为七月派诗歌的代表诗人,他的诗歌聚合了感知、寓理、抒情、象征等多元的诗美个性,成功构建起一种真正代表现代诗美审美发展趋向的品格,对七月派诗歌的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5.论“语丝体”在中国散文史上的地位答:(1)“语丝体”的由来《语丝》是周作人和鲁迅等发起组织的语丝社创办的以发表散文为主的刊物,共出版了260期,其散文渐渐地形成了独特的风格,时人称为“语丝体”。他们的主要成就是在于短小犀利的杂感,其批评的文字中“富于俏皮的语言和讽刺的意味”,“语丝体”的特色是“任意而谈,无所顾忌”。(2)“语丝体”在中国散文史上的地位从周作人和林语堂的散文创作可以窥见“语丝体”在中国散文史上的地位。①周作人的闲谈体周作人的散文在写法和趣味上,都不同传统的中国散文格局。他以自己的个性为根本,融合中西散文的美质来创作。比明人小品,加入现代人的自我意识;比西方随笔,调和了东方式的抒情气氛;它在日本散文的“苦味”里,又注入了中国味道。这种“抒情的论文”,是“富有艺术意味的闲谈”。a.在审美主体上,周作人所倡导的“言志小品”,乃是西方随笔的“自我表现”同我国明人小品的“独抒性灵”的融合。b.在审美意味上,周作人的闲谈体还具有“和平冲淡”的审美特色。c.在文字处理上,周作人又善于将口语、文言、欧化语、方言等诸多成分杂糅,酿成一种“简单味”与“涩味”相结合的语言风格。②林语堂的幽默小品在“语丝”期间,林语堂介绍过很多西方幽默理论,主张以幽默的艺术去揭示生活矛盾,针砭社会文明病。他的散文集《剪拂集》就以嘲讽之笔,进行社会批评和文明批评,讽刺的盔甲中每每饱含着幽默。他的散文创作更大的影响是在30年代创办《论语》之时。a.林语堂散文的结构,并不讲究整体构思,也不受制于章法或写作规则的权威,因此,散文整体上呈现出自然的韵律,散发出朴质的气息。b.林语堂语言的运用,十分看重俗语、方言中那些有生命力的因素,使得其散文或庄谐并出,或假痴假呆,嘻笑调侃,幽默百端,这也是非“正格”的证据和闲谈式的标志。c.林语堂的散文呼唤常识、简朴和真正的中道精神的回归,推崇原儒独特的人文主义,揭示中国文化的阴柔品格,指出中国道家的节制、无为等观念是现代西方文明疯狂的对症药。总之,“语丝体”散文开创了闲适风格的现代散文,周作人、林语堂等人的闲适散文创作实践标志着现代散文的文体自觉。他们的闲适散文具备大家气象,二人称得上是现代散文闲话风的“一代宗师”。6.张爱玲论(仅供留学生选做)答:张爱玲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才女,她的很多作品不但在当时受到读者的热烈追捧,时至今日仍然是文学作品中的佼佼者。她的小说无论从内涵上还是从艺术上都匠心独运、独树一帜,而其小说的风格也受到古典小说《红楼梦》的影响,并渐渐成为一种文化传统,具体表现为:(1)内容上多为男女之间的情爱纠葛,但又不仅仅止于浮泛的爱情表面她喜爱描写男女之间种种“不明不白萎琐、难堪和失面子”的小事情,高等精制的调情,如《倾城之恋》;低等的姘居,如《连环套》;死寂的婚姻,如《等》,以及现代时空下,市井小民的恋爱、婚姻和家庭。这些婚姻的最终指向不是王子公主的幸福幻想而是人性的自私和卑劣。像《红玫瑰与白玫瑰》中写到,爱着的永远是没有得到的那一个,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粘土砖瓦生产过程中的环境保护与污染治理考核试卷
- 疫苗接种在促进全球儿童健康发展中的作用考核试卷
- 安全员培训课件
- 养老中心老年心理护理指南
- 幼儿园情绪管理课程故事:我的情绪我做主
- 九年级心理健康课件
- 2025年小学学生食堂工人聘用合同
- 高中校园安全教育主题班会
- 数据中台设计建设方案
- 2025家庭装修合同样本xy
- 川剧 身段知到智慧树章节测试课后答案2024年秋四川艺术职业学院
- 【公开课】跨学科实践:制作简易杆秤(课件)-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 2025年保密知识试题库附参考答案(精练)
- 2024年12月7日浙江省机关单位遴选笔试真题及解析(A卷)
- 2024年公司政工专业技术工作总结范例(3篇)
- 石油石化硫化氢培训
- 新生儿贫血的护理查房
- CQI-9 第四版 热处理系统审核表中文完整版-
- 小红书食用农产品承诺书示例
- 水果店投资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
- CQI-23模塑系统评估审核表-中英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