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诸葛亮(181-234),三国蜀汉政治家、军事家。字孔明,琅邪旧都人(今山东沂南)。年轻时隐居。后刘备三顾茅庐,才请他出山。他竭力辅佐刘备坚持联吴抗曹外交政策,奠定了三国鼎立局面。建兴元年(223)刘备死于白帝城,临终把幼主刘禅和兴复汉室大事托付给诸葛亮。诸葛亮为报先帝知遇之恩,耗尽了一生精力。建兴十二年(234),因积劳成疾,病故于北伐进军途中。著作有《诸葛亮集》。诸葛亮1/56诸葛亮招亲--才重于貌诸葛亮用兵--神出鬼没诸葛亮锦囊--神机妙算曹操诸葛亮--脾气不同样诸葛亮隆中对策--有先见之明诸葛亮借箭--有借无还诸葛亮挥泪斩马谡--顾全大局你懂得哪些有关诸葛亮歇后语?诸葛亮2/56诸葛亮故事汇萃三顾茅庐舌战群儒草船借箭借东风三气周瑜七擒孟获空城计
3/56解题
表,文章一种,臣下给皇帝奏章。一般内容是议论和叙事,往往有抒情色彩。“表以陈情”,是表文一大特点。
出师表,在出师前对国家大事意见提议。4/56
诸葛亮这篇表文历来受到人们高度赞扬,被视为表中代表作。
鞠躬尽瘁兮诸葛武侯诚哉武,公忠体国兮出师两表留楷模。
------诸葛亮殿对联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陆游《书愤》
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文天祥《正气歌》5/56
诸葛亮辅佐刘备,历尽艰难坎坷,通过数年奋战,终于建立了蜀国,身负丞相重任。蜀国建立后两年,即公元223年,刘备病逝,后主刘禅继位,时年16岁。诸葛亮受遗诏辅佐刘禅,主持蜀国军政大事。公元227年,诸葛亮统率蜀国军队北进,驻军汉中(今陕西南郑县),准备征伐曹魏,夺取中原,复兴汉室。他当初感到刘禅暗昧懦弱,颇有内顾之忧,因此临出发前上书刘禅,恳切劝谏,要刘禅继承刘备遗志,砥砺志行,振作精神,听信忠告,任用贤良,黜斥佞人,严明赏罚,尽心国事,以图完成复兴汉室,统一天下大业。这就是《出师表》。
你懂得写《出师表》背景吗?6/56本文是上表陈说意见,提出政治主张,因此全文以议论为主。又因诸葛亮对刘备有知遇之恩,要报恩于刘禅,他真诚地辅佐刘禅,希望刘禅能够支持自己,共同完成刘备生前没有完成事业。因此文中又兼叙了自己以身许国通过。在议论和论述中,流露着忠于蜀国、忠于刘备父子真情实感。7/56注意下列字读音:殂(cú)
陛(bì)
以塞(sè)忠谏
陟(zhì)
臧否(zāng
pǐ)攸(yōu)
以遗(wèi)陛下
咨(zī)稗(bì)阙(quē)漏
颓(tuí)
桓(huán)
猥(wěi)
危难(nàn)
二十有(yòu)一年
夙(sù)驽(nú)
攘(rǎng)彰(zhāng)
咎(jiù)
诹(zōu)
涕(tì)8/56
第一部分(1-5)指明危机,提出提议第二部分(6-7)追忆往事,陈说理由第三部分(8-9)分清责任,表白决心
课文脉络9/56品读第一小节:思考:(1)诸葛亮在奏表开头一段向刘禅指出当初形势如何?
(2)值此形势,内外大臣体现如何?作者希望国君又当如何?由此得出作者提出第一条提议是什么?
刘禅,字公嗣,小名阿斗,刘备大儿子,建安二十四年(公元二一九年)立为太子。刘备死后继位于成都,称帝时十七岁。在位期间,由丞相诸葛亮辅佐执政。诸葛亮死后,因信任宦官黄皓,致使姜维从北伐中原前线撤回汉中沓中屯田垦荒。炎兴元年(公元二六三年)邓艾领军从阴平险道奇袭成都,刘禅出位投降,被封为安乐公。后人作诗叹息道:
追欢作乐笑颜开,不念危亡半点哀。
快乐他乡忘故国,方知后主是庸才。广开言路10/561、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2、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3、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实在时然而宫廷内边疆尤其厚遇扩大使……发扬光大使……发扬光大轻视11/56译第一段
先帝创建统一全国大业还没有完成二分之一,就半途去世了。目前天下分裂成三国,我们蜀国贫困衰弱,这真正是形势危急、决定存亡关头啊。可是,侍卫大臣们在宫廷里毫不懈怠,忠诚将士们在边境上奋不顾身,这是由于他们追念先帝特殊恩典,想要在陛下身上来报答。(陛下)实在应当广泛听取意见,发扬光大先帝遗留下来美德,振奋有抱负人们志气,而不应当随便看轻自己,说某些不恰当话,以致堵塞人们向您竭诚进谏道路。
12/56第1段通过对当初形势分析,提出详细提议。(1)指出当初形势危急。文章起始并不先说出师事,也不急于提出提议,而是先从分析天下大势人笔,指出:“天下三分”,而蜀汉最为弱小,处于“危急存亡”严重关头。对形势这一清醒估计,是暗示刘禅,如不发愤图强,国家必然败亡。(2)指出其有利条件。内外之臣都有“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而“不懈于内”“忘身于外”耿耿忠心。这告诉刘禅,只有依靠、重用这些贤德忠贞之士,才可救亡图存,以竟先帝之业。(3)提出详细提议。①“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②“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4)这一段中先后两次提出刘备,其用意何在?明确:意在激发刘禅竟父之志和启示他效先帝用人之明。13/561、陟罚臧否,不宜异同2、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假如作……人例如:否极泰来14/56宫廷和相府人,都是国家官员,提升、处罚、表扬、批评,(标准)不应当有差异。假如有做坏事、触犯法令以及尽忠办好事人,应当交给各主管部门决定对他们处罚和奖赏,来显示陛下公平严明治理,而不应当有偏袒和私心,造成宫廷和相府有不一样法制。译第二段15/56品读第2小节思考:诸葛亮向刘禅提出第二条提议是什么?
赏罚分明16/56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都善良老实,志向和心思都忠贞纯正,因此先帝把他们选拔出来留给陛下(使用)。我以为宫中事情,无论大小,都拿来跟他们商议,然后实行,就一定能够补救缺陷,避免疏漏,得到更多成效。将军向宠,性情善良,做事公正,对军事精通纯熟,从前试用他时候,先帝曾夸奖他有才能,因此大家商议,推举他做中部督。我以为军队中事情,都能够拿来跟他商讨,就一定能使部队团结一心,把才能高和才能低都安排得当。译第三、四段17/56第2段从法度方面提议,执法必须严明公允,“宫中”“府中”不应异法。(1)指出要赏罚公正,内外一体。(2)指出要法纪严明。3.第3、4段从任人方面提议,主要为推荐贤人。(1)第3段,宫中(内):人物:郭攸之、费讳、董允等。特点:此皆良实,志虑忠纯。作用: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估计效果:必然裨补阙漏,有所广益。18/56第4段,府中(外):人物:将军向宠。特点:性行淑均,晓畅军事。作用:营中之事,悉以咨之。估计效果: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19/56品读第3、4小节思考:这两段内容是什么?
出师前在内政、军政上所作安排。为下文“亲贤”张本。20/56注意下列字词1、亲贤臣,远小人亲近,形作动;远离,形作动2、此先汉因此兴隆也……原因语调词,揭示原因,不译。3、此悉贞良死节之臣为节而死,死,为动使用方法;节,义节21/56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先汉兴旺发达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后汉倾覆衰败原因。先帝在世时候,每逢跟我谈论这些事情,没有一次不对桓、灵二帝做法感到痛心遗憾。侍中、尚书、长史、从军这些人都是正直、有才能并且能以死报国臣子,希望陛下亲近他们,信任他们,这样汉朝兴隆就为期不远了。译第五段22/56第5段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劝谏刘禅要亲贤臣,远小人,这是国家兴亡关键所在。(1)先汉兴隆原因(正面):亲贤臣,远小人。(2)后汉倾颓原因(背面):亲小人,远贤臣。(3)刘备对此有所警觉:叹息痛恨于桓、灵也。(4)推荐贤臣,并希望信任他们,以兴复汉室。(5)小结:这一段把“亲贤臣,远小人”提升到汉室兴衰历史经验上来总结,也是对前面两段“宫中”“府中”分说后归纳。并再荐贤臣,希望刘禅能亲贤臣,远小人,以求汉室兴隆。以上第1—5段从形势分析到详细提议,是出师前周密安排,目标在于出师后无后顾之忧。23/56品读第5小节1、齐读2、思考:
作者提出第三条提议是什么?亲贤远佞24/56归纳:
诸葛亮首先分析当初政治形势,说明先帝创业艰苦,然后根据刘禅弱点提出哪些提议?
(1)诚宜开张圣听,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2)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3)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因此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因此倾颓也。
(广开言路)(赏罚分明)(亲贤远佞)25/56思考诸葛亮在表文中向后主刘禅提三条提议中,你以为哪一条最主要?为何?亲贤远佞最主要。由于能不能做到广开言路和赏罚分明,关键就在刘禅是否能亲贤远佞,而亲贤远佞又是关系到国家存亡大事,因此这一条最主要。26/56作业1、完成课后练习。2、完成《学习与评价》一、二、三、3、熟读并背诵课文。27/56品读第6、7小节思考:这两段主要写了什么?论述经历:三顾草庐效忠心愿:托孤之事28/56注意下列字词1、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2、先帝不以臣卑劣4、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姑且闻名显达由于低微鄙陋3、猥自枉屈辱,减少身份屈尊就卑以,来。驱驰,奔波效劳。值,碰上,遇上。29/56我本来是平民,亲自在南阳耕田,只想在乱世中保全自己,不谋求在诸侯那里扬名做官。先帝不嫌我地位低微,见识浅陋,减少自己身份,三次到茅庐来探望我,向我问询当代大事,我因此十分感动而奋发,就答应为先帝奔波效劳。后来遇到严重挫折,在兵败时候接收重任,在危难关头奉命出使,从那时到目前,已有23年了。译第六段30/56第6段,自叙生平,体现感恩图报之情。思考:文章由劝谏转入自叙生平,初看似与出师无关,但深入推敲,却可看出作者良苦用心,这样写,好处何在?你看出来了吗?首先是表白自己对蜀汉一片忠忱。这样表白入情入理,容易打动刘禅,取得信任,以防远离之际,小人妄进谗言,离间君臣而坏大事。其次,也是启发刘禅能像其父同样任人惟贤,知人善任。由谏君突然转入述己,使文章另辟蹊径,起伏有致。31/56注意下列字词1、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2、深入不毛3、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4、此臣因此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以致使……受到损伤名作动,长草鼓励、率领名作状,往北用尽自己平庸才智……原因表并列32/56第7段表白“受命”以来耿耿忠心,提出要北定中原,兴复汉室。这一段是向刘禅表白报国决心。诸葛亮对刘备想报知遇之恩。刘备既死,他又受刘备之托辅佐刘禅。诸葛亮一生奋斗目标是兴复汉室,因此他在平定了南方(也就是后方)后来,要求领兵北征。这就是他报答刘备详细行动。他又担心出师后来刘禅无人辅佐,因此一方面推荐贤臣;一方面始终在鼓励刘禅,要他依靠贤臣。33/56译第七段先帝懂得我做事小心谨慎,因此临终时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接收遗命以来,我日夜忧虑叹息,唯恐先帝托付不能实现,以致损伤先帝知人之明,因此我五月渡过泸水,深入到寸草不生地方。目前南方已经平定,兵员装备已经充足,应当鼓励、率领全军将士向北方进军,平定中原,让我能用尽自己平庸才智,铲除奸邪凶顽敌人,恢复汉家基业,回到旧日都城。这就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尽忠陛下职责。至于权衡事情得失得弊,毫无保存向您提出忠诚提议,那就是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责任了。
34/56品读第8、9小节思考:写了什么内容?“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对这句话你是如何看?归结责任,结束全篇集中体现了诸葛亮感恩图报心情。情辞恳切,足以催人泪下。35/56第8段体现伐魏兴汉坚定决心。(1)为坚定刘禅支持北伐,完成父业志向,诸葛亮率先立下军令状:“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体现了以身许国意志和决心。(2)一生谨慎诸葛亮,在即将“远离”之际,仍不放心,于是从对自己、对群臣、对后主三方面提出要求,由己及人,情词恳切,真是语重心长。(3)这一段起到总览全篇作用,把进谏与出师两部分内容合拢在一起。至此全文主旨已清楚:修明内政,北定中原。36/56第9段:结束语。短短三句乃全从肺腑流出,充满了不胜依依之情。以上6~9段诸葛亮着重叙自己以身许国通过和准备出征计划、安排,从论述中充足表露自己勤快国事,鞠躬尽瘁一片忠忱,以创业之艰感动后主,并鼓励其发愤图强。《后出师表》:鞠躬尽瘁,死而后已37/56希望陛下责成我实现讨伐曹魏、复兴汉朝大业,假如不能实现就治我罪,来禀告先帝在天之灵。假如没有发扬美德提议,就应当责怪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怠慢,指明他们过失。陛下也应当亲自多加考虑,(向他们)问询治国正确道理,结识、采纳正确意见,深切追念先帝遗命。(这样)我就受恩感激不尽了。目前我就要远离陛下,面向着这篇表章,我泪流满面,不知说了些什么。
译第八九段38/56归纳:形势分析帝死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提出提议广开言路赏罚分明亲贤远佞论述透辟句句在理以身许国创业艰难夙夜忧叹请命北伐分述职责诹善纳雅言词恳切字字有情追述身世表白忠贞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出师表议论叙事抒情39/56小结文章以恳切言辞劝说后主要继承先帝遗志,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以修明政治,完成先帝未竟大业;也表白了诸葛亮报答先主知遇之恩真挚感情和“北定中原”、“兴复汉室”决心。40/56总结一、实词总结:1)道:①“中道崩殂”:道路②“咨诹善道”:措施
2)遗:①“以光先帝遗德”:遗留②“先帝简拔以遗陛下”:给予
3)为:①“仅为一体”:是②“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做,行
③“众议举宠为督”:做,担任
4)论:①“宜付有司论其刑赏”:评判②“每与臣论此事”:议论
41/565)无:①“若无兴德之言”:没有②“事无大小,悉以咨之”:无论6)行:①“然后施行”:实行②“性行淑均”:行为③“必能使行阵和睦”:行列
7)益:①“有所广益”:益处②“至于斟酌损益”:增加二、古今异义词:1、诚宜开张圣听:开张2、不宜妄自菲薄:菲薄古:扩大;今:铺面开业古:轻视,看不起自己;今:微薄.42/563、晓畅军事:晓畅古:精通;今:流畅4、此先汉因此兴隆也:因此古:……原因今:表达成果5、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痛恨古:痛心遗憾今:很不满意或非常恨6、先帝不以臣卑劣:卑劣古:出身低微、目光短小今:行为卑鄙43/567、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感激古:感动奋发今:感动感激8、先帝知臣谨慎:谨慎古:认真谨慎今:做事小心9、今当远离,临表涕零:涕古:眼泪今:鼻涕10、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诚古:实在今:老实44/561)而:①“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却②“可计日而待也”:连接状语与中心语
2)于:①“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在
②“欲报之于陛下也”:及于,给③“未尝不叹”:对
④“还于旧都”:到
3)以:①“咨臣以当世之事”:用,拿②“诚直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而③因而。“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④表时间、地域等界限。“受命以来,夙夜忧叹”。⑤以为。“愚以为宫中之事”。
45/56三国故事歇后语补写:东吴招亲——周瑜打黄盖——刘备借荆州——弄假成真两相情愿有借无还46/56三国故事歇后语补写:刘备摔阿斗——收买人心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草船借箭——满载而归47/56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48/56《出师表》一课一测(2023年3月)49/561.给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①涉罚臧否()②中道崩殂()③以遗陛下()④行阵和睦()2.解释下列加点实词。①以光先帝遗德(
)
②引喻失义(
)③察纳雅言(
)
④性行淑均(
)
pǐcúwèiháng发扬光大比方正确善良50/563.为下列句子中“以”选择恰当义项。
A.用B.以致C.用来D.由于
①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②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
③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光帝之灵(
)
4·下列句子读法停顿有误一项是()
A.咨臣/以当世之事B.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
C.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D.亲/贤臣,远小人D
是以:因此。是:这样。以:由于。CBC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51/56
5.按要求用原句回答:
①《出师表》中揭示汉代兴衰句子是
②《出师表》中写出诸葛亮无意于功名两句话是③《出师表》中陈说作者临危受命千古名句是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因此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因此倾颓也。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受任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中国葛洲坝集团勘测设计有限公司招聘12人笔试题库历年考点版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医疗健康行业智能医疗设备与健康服务研究报告
- 2025年文化创意行业数字化文化产品推广策略研究报告
- 2025年智能家居安全系统市场趋势与竞争分析研究报告
- 校园环境应急安全培训课件
- 税务 合作协议书
- 2026年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高校毕业生统招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6年度内蒙古自治区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10710人笔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肝胆胰外科胆囊切除手术操作规范模拟考试答案及解析
- 2025年传染病科结核病患者隔离与防护知识考核模拟试卷答案及解析
- 窗帘采购项目方案投标文件(技术方案)
- 2025年高考真题-化学(湖南卷) 含答案
- 学堂在线 唐宋词鉴赏 期末考试答案
- 果树认领活动方案
- 第9课《天上有颗“南仁东星”》教学设计 2025-2026学年统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 2025年全球肿瘤发病率排名分析
- 心脑血管健康知识讲座
- 麻醉复苏室病人的护理查房
- 小学python竞赛试题及答案
- 下浮率合同协议
- 2025年自考《艺术概论》考试复习题库(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