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术”并行提高试卷评讲课的实效性_第1页
“道”“术”并行提高试卷评讲课的实效性_第2页
“道”“术”并行提高试卷评讲课的实效性_第3页
“道”“术”并行提高试卷评讲课的实效性_第4页
“道”“术”并行提高试卷评讲课的实效性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道”“术”并行,提高试卷评讲课的实效性

吴煜,男,河南省潢川高级中学高三历史老师,中学一级教师,现任高三历史学科备课组组长,十年的高三教学经历,并善于钻研备考的教学和教法,研究方向为如何高效备考和针对学生的个性化教学。

“道”“术”并行,提高试卷评讲课的实效性

一、试卷评讲课在复习备考中的地位在学科的备考过程中,学习与测试本身就是相辅相成的和相互促进的两个环节。因此除重视和设计了大量的主干知识的串讲课,以帮助学生构建学科的知识体系外,还有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对于已复习过知识点的滚动式的测试与评讲。对师生而言,测试的目的在于找出“教”与“学”的不足,这种不足既包括知识点传授与掌握上的,还包括解题方法上的,即“道”与“术”两方面。所谓“道”,就是常考知识点,即我们通常说的历史学科的“主干知识”,其掌握程度直接影响到学生成绩的高低,在历史教学中处于中心地位。对主干知识,要讲到位,讲透彻。所谓“术”,指的是在备考中老师传授和学生掌握的解题方法和步骤,含解题的技巧和逻辑。缺乏解题的方法和步骤这种“术”的掌握,学生做题要么不得要领,不知所措,要么耗时费力,匆忙紧张。因此复习备考进程中的试卷评讲课,高明的老师就如同经验老道的“医生”诊断一样,手里拿着“试卷”这一份份学生的“体检报告单”,要根据“报告单”中各项检查所显示出来的特征、指标,进行及时精准的诊断,并开出对症的药方,这就是我们试卷评讲课的功能所在,即通过试卷评讲,引领学生跳出试卷固化的知识点之外,强化解题的方法步骤,弥补试卷所暴露出的知识点的不足,从而避免类似错误的重犯。

二、一堂好的试卷评讲课的特征一节好的试卷评讲课,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特征?我想,应该有两项评价的指标,一是老师的评讲有针对性,有深度;二是学生听了之后有思路、有启发。老师的试题评讲必须具有针对性,。所谓针对性,是指根据学生的卷面作答所反映的情况,有的放矢的评讲。不能道道讲而不加以选择,漫天撒大网式的,耗时之长,效率之低,直接影响备考的效果。关于试卷那些需要评讲那些不需要,有人总结为“三讲三不讲”。“三讲”指的是试卷所考查知识点中的易错点、易混点、易漏点必讲。“三不讲”指的是学生卷面正答率高的不讲,因为学生已经会了;讲了还是不会的不讲,因为是试题难度系数超高,学生听完之后还是一头雾水;通过自己反思能够解决的不讲,因为不能代替学生的思维和成长过程。这样既高效地利用我们课堂的时间,又能长时段的保持学生的关注度。所谓评讲有深度,含义在于老师不是单纯的就题论题,而是透过学生的失误,发现其所构建的科学知识体系的缺失,从而在课堂上对所考查的主干知识点的进行必要的拓展、延伸。如在评讲“一五计划”的试题时候,除了考查一五计划内容、意义之外,还应该注意国家对全国工业布局的有意调整。通过这样的试题评讲,学生才有所启发,发现自己所掌握的知识点的缺失,从而查缺补漏。这是“道”方面的完善。学生有思路,指的是学生听了试题评讲之后,对做题的方式、方法、步骤等有了更深的了解,以便指导今后的复习训练。这就是“术”的层面的锻炼。正如重庆市的庞友海老师指出的,高考真正要考查学生思维的层次,而不是要考查学生记住了多少知识点。因此在试卷的评析课围绕着学生学科思维这一中心,“让学生走出知识、思维的误区,引导学生掌握答题的技巧,分析高考的动向和要求,从中……获得解决问题的钥匙。”因此一堂高质量的试题评讲,不仅帮助学生解决了试卷上的疑难,走出知识误区的同时,更为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学习并掌握解题的方法和技巧,授人以鱼的同时,授人以渔。三、如何上好一堂好的试卷评讲课至于如何上好高三复习每周一堂的试卷评讲课,结合自身的工作经验和思考,我觉得应当注意以下四个方面:(1)掐准火候,评讲时机很讲究即练即讲,久拖再讲,都不足取。即练即讲,学生还沉浸在订正试题答案的兴奋之中,缺乏自查与探究的心境与空间,此刻老师评讲,就如同掠过湖面的微风,激不起学生思维的共鸣。评讲中师生思想没有共鸣共振,就没有深刻的体会和提高。久拖再讲,新的试卷已经跟上来了,学生的关注点早已转移,哪里还有心思顾及久已忘怀的东西。老师的评价对于学生而言就味同嚼蜡,没有了思想上的触动,就失去了评讲的意义。所以试卷评讲要掐准时机,把握住火候,既要留给学生充足的自查自纠的时间,又要趁热打铁,及时跟进,这样学生的自纠与老师的评讲才能相得益彰,发挥最大的效力。所以一般选择该套试卷做完之后的第二、三天为宜。(2)定位精准找错因,有针对性的评讲试题评讲,不能被学生引领着走,一套试卷讲了百分之八九十,甚至于面面俱到。要根据学生卷面反映的情况,对其错误进行统计和归类,并找出其错误的原因。是常考知识点掌握的不够扎实,还是解题的方法技巧上的失误,“道”和“术”到底是哪方面的缺失弄明白了,才能够在评讲时,进行有的放矢的解析。如2020年全国I卷25题问唐太宗接见吐蕃使者的《步辇图》反映了什么?实测之后发现52%的学生错选了“A.西域风情与中土文化的交汇”。其原因在于学生将两个历史上的地理名词“吐蕃”与“西域”弄混淆了。类似的错误还有2017年全国I卷25题为例,材料以表格的形式反映了从汉高祖12年到汉武帝元丰五年,地方郡和封国行政区的日益增多,材料谈及的是地方行政体制的变化,而B选项“中央行政体制进行了调整”18.21%的同学错选。其原因就在于概念不明,没有弄明白地方行政体制和中央行政体制的概念与区别。(3)有延伸的讲,查缺补漏专题总结以2017年全国Ⅰ卷的30题为典型,相当部分学生但相当部分的学生,对不同时期党领导创立的根据地的名称及其相关政策的调整容易混淆,从而在选择时犯时空错位型的失误。试题材料提到了陕甘宁边区的一份文件,指出制定政策“应当根据各阶级的共同利害出发”,“现在则工人、农民、地主、资本家,都是平等的有权利”可知,这一文件颁布于抗战时期,是有利于团结全民族一切力量抗战。A选项提到的土地革命发生在1927—1937年国共十年对峙时期,C选项提到的国民革命发生在1924—1927年国共第一次合作时期,明显的和抗日时期时空上都不吻合。有鉴于此,老师可引领学生做一个小的专题知识点的深化,梳理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时期所建立的革命政权、革命军队、相关政策等。(4)注重错题的反思和积累试卷评讲之后,还应该注重错题的反思和积累,这种反思积累,有两方面的工作,其一是学生层面的,留出时间,学生在对错题进行回看、整理和反思的过程中,明晰学科知识点的薄弱环节,知晓解题方式方法上的不足之处,进而完善补充,即“从错中学习,从错中提高”。我们经常会发现不少学生同类型错误一犯再犯,还有一部分同学大量做题,重量不重质。积累反思浅显、不到位,那么学生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