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农业创新产业园项目(道路部分)电力设计说明书_第1页
现代农业创新产业园项目(道路部分)电力设计说明书_第2页
现代农业创新产业园项目(道路部分)电力设计说明书_第3页
现代农业创新产业园项目(道路部分)电力设计说明书_第4页
现代农业创新产业园项目(道路部分)电力设计说明书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现代农业创新产业园项目(道路部分)电力设计说明书DG-01PAGE第PAGE\*Arabic1页共5页电力设计说明书1概述工程基本情况双城经济现代农业创新产业园项目(道路部分)位于潼南双城经济现代农业创新产业园;本项目道路担负着区域内主要交通运输和人们出行的任务,项目的新建将进一步完善本区域交通基础设施,加快人们对出行的需求。项目的建设,有利于附近地块开发,减少因交通不畅对附近居民的出行以及生产和生活物资运输影响,有利于提高该片区道路通行能力,发展当地经济,提高当地人民生活水平。1.2设计范围本次设计为拟建道路沿线新建电力管网通道土建工程的施工图设计。电力设计范围:沿拟建道路桩号范围K0+000~K1+051.460新建电力管线。1.3电力现状本项目周边正处于未完全开发阶段,目前未形成完善的电力管网。1.4电力规划本项目暂无规划,结合规范及业主需求电力规模进行设计。1.5主要规范、标准(1)《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2016);(2)《城市电力规划规范》(GB/T50293-2014);(3)《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2011);(4)《电力工程电缆设计标准》(GB50217-2018);(5)《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缆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8-2018);(6)《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20010-2010);(7)《电缆敷设》(D101-1~7(2013年版));(8)《电力电缆井设计与安装》(07SD101-8);(9)《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10)《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2015)。1.6设计基础资料、工程资料(1)与业主方签订的设计合同;(2)业主提供的相关规划资料;(3)业主提供的1:500地形图。1.7工程地质评价1.7.1场地稳定性评价根据地质勘察报告:拟建管线工程位于道路两侧,设计采用明挖施工。根据沿线不同工程地质条件及设计标高,工程地质条件建议:以可塑粉质粘土、强风化~中风化砂质泥岩、强风化~中风化砂岩作为基础持力层;对基底下分布的填土、软塑粉质粘土、及淤泥进行换填处理或地基加固处理,可采用碎石桩加固处理。1.7.2地震效应评价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工程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地震反应谱特征周期0.35s。1.8上阶段设计审查意见及执行情况施工图设计阶段,暂未收到方案设计阶段相关批复文件,严格按照施工图编制深度确定的技术标准执行。2电力(土建部分)设计2.1电力2.1.1电力管道容量设计依据:电力管道孔数的确定根据当地各管线单位意见和建设远期规划容量和当地各电力营运商的发展需要,本次设计电力管线规模均采用3x3排9孔电力排管主管和2x3排6孔电力排管预埋管,过街根据沿线实际情况考虑过街布置。电力管道宜建设在人行道或绿化带下,如在人行道下无法建设,可建设在慢车道下不宜建筑在快车道下2.1.2平面布置:本项目沿拟建道路桩号范围K0+000~K1+051.460左侧人行道下新建电力管线;26m宽路基段,管线中心距离路中心10.9m;16m宽路基段,管线中心距离路中心7m。具体布置详见《电力管网平面图》。2.1.3纵向布置:电力排管基本沿道路纵坡敷设,且人行道覆土深度按不小于0.5m控制,车行道覆土深度按不小于0.5m控制,如与其他管线高程有冲突应根据实际情况作调整。覆土深度不能满足要求时需采用采用钢筋进行加固保护,但车行道下管顶最小覆土不能低于0.5米。2.1.4管线与构筑物间距:根据《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2016相关间距规定:电力排管与建(构)筑物间的最小水平距离:建(构)筑物:0.6m;给水管:0.5m;再生水管:0.5m;排水管:0.5m;低中压燃气管:1.0m;电力排管:0.1m;通信排管(<35KV):0.5m;管沟:1.0m;电力排管交叉时的最小垂直距离:电力排管:0.25m;给水管:0.25m;排水管:0.25m;燃气管:0.15m;通信排管:0.25m。本项目电力排管设计均按照间距规范的要求设计,施工时必须按照间距的规范要求进行施工,如在施工过程中出现不满足间距要求的管段,需由施工单位及时与设计单位进行沟通。2.2电力管道材料选择(1)本设计采用采用非磁性、环保、内壁光滑的Φ150×8mm无碱玻璃钢电力电缆保护管。电力排管全线采用素混凝土包封。排管采用专用管架固定,水平间距为2.0米,排管底部做80mm厚的C25混凝土底板。电缆管在施工时沟底平整,电缆管的中心间距大于0.20米。(2)管道工程设计中必须选用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定型产品,未经国家有关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机构检测合格的塑料管材不得在工程中使用。(3)排管管材:2x3排6孔排管:【6孔Φ150x8玻璃钢管】。3x3排9孔排管:【9孔Φ150x8玻璃钢管】。2.3电力管道敷设安装要求设计考虑各交叉口预埋支管和过街预埋支管均设计为电力排管,采用高压电力电缆管,并使用配套管枕。电力电缆保护管内壁应光滑无毛刺,其选择应满足使用条件所需的机械强度和耐久性,且应符合《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规定。电力排管应设置纵向排水坡度,不宜小于0.2%。排管再通过不均匀沉降的回填土地段或地震活动频发地区时,管路纵向连接应采用可挠式管接头。2.4工作井(1)每座封闭式电力工作井的顶板应设置直径不小于700mm人孔1个。(2)为了防止电缆井长期积水,每座电力工作井的底板应设有500×500×500集水坑,向集水坑的泄水坡度不小于0.5%,并将积水引入附近市政雨水井中。电缆井设置有集水坑,利用排水管将积水排到雨水井中。集水坑内设置一根Φ150UPVC排水管(管口加罩)与就近的雨水井相连;考虑到雨水及污水检查井井底标高的控制,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电力检查井的井底标高可相应的提高,有利于井内积水排到雨水检查井。如果就近的雨水井底高于电缆井底,在电缆管下用Φ150的U-PVC排水管与低处电缆井连通便于排出电缆井内积水,排水管道坡度按1.5%安装。(3)每座电力工作井的两侧除需预埋供安装立柱支架等铁件外,在顶板和底板以及于排管接口部位,还需预埋供吊装电缆用的吊环以及供电缆敷设施工所需的拉环。(4)电缆井内的电缆安装在井壁支架上,由于电缆外径较大等因素影响而不能满足电缆弯曲半径的要求时,可采用电缆吊架安装。电缆支架和吊架在开孔或焊接后应进行防腐处理。(5)电力工作井侧壁未被使用的排管孔口应封堵。(6)电力工作井应在保护板上层设置醒目的“电力”标识贴,规格为120mm×80mm,位置在盖板表面中央,颜色采用青色且具备防腐功能。(7)电缆盖板应路径走廊清晰、表面光洁,同时不能处于绿化和彩砖等掩饰物之下。(8)工作井的设置原则:①直线段工作井的距离不宜大于100m,在转弯和分支处应设置人孔井,以便电缆的穿入和抽出。当有电缆中间接头时,人孔井的尺寸还需考虑中间接头的安装和检修方便。②根据本项目设计情况,均考虑采用小型工作井;具体详见工程量表图集号。(9)人工接地装置采用的的钢材,统一采用热镀锌防腐措施。注:井类选用采用标准图集应根据现行混凝土规范对钢筋种类进行相应的更改且满足现行相关规范,并将标准图集《07SD101-8》内Ⅱ级钢筋修改为HPB235级改为HPB300;HRB335改为HRB400,施工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要求施工。2.5工作井、电力排管接地:(1)电力井接地:每座电力井外侧设两根(两侧各一根对称布置)长2.5米的L50x5x2500热镀锌角钢做接地体,并用-50x5热镀锌扁钢与电力排管接地体可靠焊接,电缆井内金属构件均采用热镀锌扁钢-50x5与接地装置连接,同时用-50×5热镀锌镀锌扁钢沿电力井内敷设一圈,电缆井内圈扁钢要求与电缆井外接地极通过井内钢筋可靠连接,形成网络,要求电力排管及电力井接地电阻不超过1欧姆,不能满足要求时应增设角钢接地体直至满足要求。凡焊接处应除掉焊渣,并刷沥青防腐。电力井、排管接地完成后,且接地电阻测试合格并经监理验收后方能回填。(2)排管接地:沿电力排管每10米设置一组(两根)L50x5x2500热镀锌角钢垂直接地体;同时,沿电力排管全线双侧采用-50×5的热镀锌扁钢与排管预埋件、水平接地体和垂直接地体可靠焊接。另外,沿电力排管每30米采用-50x5热镀锌扁钢接地体跨接一次。安装施工的具体做法详《电力排管接地剖面图》。2.6抗震设计根据《室外给水排水和燃气热力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50032-2003)1.0.3条相关要求:本次设计该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值为0.35s。本次设计电力必须进行抗震设计。抗震设计内容:接地线应防止地震时被切断的措施。检查井支架的安装应牢固可靠且强度应满足当地抗震要求。线缆在检查井进出应留有余量,若管线穿越伸缩缝、抗震缝,应在伸缩缝、抗震缝的两端设置支撑节点并与结构可靠连接。3管线施工3.1管道放线本工程排管放线均按检修井坐标表严格放线,检查井坐标点为主线管道轴线投影与检查井横轴线交点。3.2沟槽开挖管线沟槽开挖边坡应有一定的坡度以保证施工安全。沟槽开挖边坡最陡值根据不同土质按1:0~1.5控制(详见管道断面图),如果现场条件不允许,必须采取加支撑等措施。本项目为电力管道新建设计,管道为挖方和填方路基段沟槽开挖,针对该部分管道沟槽开挖,本项目以处置好的路基顶面为开挖线,开挖管道沟槽,挖方应按《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缆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8-2018)规范及图集要求进行。危大工程处置情况:根据《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规定》,当沟槽开挖深度超过3m时,施工单位应编制专项施工方案,确保施工安全;当沟槽开挖深度大于5m时,施工单位应编制支护专项方案,并会同业主单位、专家、监理单位、设计单位进行共同评审,经各方确认通过后方可实施。本项目电力管道沟槽开挖深度均不大于3米,但在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应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合理确定管网沟槽开挖施工方案,保证施工安全。3.3地基处理管线地基承载力不小于0.12Mpa。沟槽在填方地段或沟槽超挖的,管道基础以下必须分层夯实回填,密实度不小于90%。对于地质条件较差地段,如淤泥、杂填土等,必须进行换填。换填材料根据具体情况分别采用原土、砂石、浆砌片石、素混凝土等,具体采用材料及换填深由不同的地质情况确定:根据地质勘察报告:拟建管线以可塑粉质粘土、强风化~中风化砂质泥岩、强风化~中风化砂岩作为基础持力层;对基底下分布的填土、软塑粉质粘土、及淤泥进行换填处理或地基加固处理,可采用碎石桩加固处理。该部分处置工程量已计入道路工程,本专业设计不再重复计算。如遇场地有地下水;如新建管道布置于地下水位以下。为保证基础施工顺利进行,需采取明沟与集水井排水措施。3.4沟槽回填管线沟槽回填必须在混凝土及砂浆达到80%以上设计强度后方可进行。回填要求分层压实、对称均匀回填,密实度不小于90%,当检查井位于车行道下时,应在检查井四周采用砂石回填,回填宽度不宜小于40cm。本项目部分电力管道均为挖方路基段,管网沟槽回填应满足以下要求:以处置好的路基顶面为开挖线,开挖线至三角区:采用合格原状土回填;三角区及基础采用中砂回填。但回填料的粒径不得大于0.1m;在道路范围内,压实度应达到道路路基密实度要求,同时必须符合《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缆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8-2018)相关规定。本项目其余电力管道均为填方路基段,管网沟槽回填应满足以下要求:以处置好的路基顶面为开挖线,开挖线至三角区:采用路基填料回填;三角区及基础采用中砂回填。但回填料的粒径不得大于0.1m;在道路范围内,压实度应达到道路路基密实度要求,同时必须符合《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缆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8-2018)相关规定。管区(沟槽底至管顶以上1.0m范围内)禁止采用推土机等大型机械进行回填。管顶严禁使用重锤夯实。3.5质量要求(1)工作井及电力排管接地完成后,且接地电阻测试(包括压路试验和通流试验等)合格并经监理验收后方能回填。(2)图中未尽事宜,应参照国家有关施工验收规范执行。3.6施工注意事项(1)本次设计电力管线按2x3排6孔电力排管,3x3排9孔电力排管预留。管线铺设形式采用电力排管。施工前请业主确认管线铺设形式,请电力公司确认管线规模及断面分配,施工中请各电力管线单位参与中间验收和竣工验收。(2)施工过程中如果发现电力管与其他管线发生冲突,请及时通知设计单位。(3)检查井须符合《检查井盖》(GB23858-2009)的要求:检查井盖统一采用新型防沉降、防噪音、防偷盗球墨铸铁井盖,人行道、绿化带下的检查井井盖、井圈及井座,等级不低于A15级;车行道下的检查井井盖、井圈及井座,等级不低于D400级。井座井盖均采用圆形。车行道采用重型井盖(座),型号为φ700,并设防盗及防跳装置。井盖盖座内空应与检查井收口尺寸一致。井盖面应分别有"电力"标志,施工时不得错盖。球墨铸铁井盖及井圈并应满足《球墨铸铁件》(GB/T1348-2009)和四川省(区域性)地方标准《球墨铸铁可调试防沉降检查井盖》(DB510100/T203-2016)等相关要求。(4)井盖应有防盗、防滑、防跌落、防移位及减震降噪五防措施:①防响:井盖与井圈接触面进行机加工,使之更吻合无异。②防滑:井盖表面铸出菱形块花纹,检查井圈费用了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