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历史第7课战国时期社会变化同步练习题(含答案)_第1页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7课战国时期社会变化同步练习题(含答案)_第2页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7课战国时期社会变化同步练习题(含答案)_第3页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7课战国时期社会变化同步练习题(含答案)_第4页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7课战国时期社会变化同步练习题(含答案)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七年级上册历史七年级上册历史第7课战国时期社会变化同步练习题(含答案)选择题1.许多成语典故来源于历史,如退避三舍、卧薪尝胆、围魏救赵、纸上谈兵等。这些成语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的哪一特点?()A.奴隶制开始瓦解 B.封建制度确立C.生产力飞速发展 D.诸侯兼并争霸2.《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后五月而秦孝公卒,太子立…遂灭商君之家.”这段材料说明()A.商鞅变法失败的原因是触犯了奴隶主贵族利益B.社会改革必须顺应历史潮流C.太子即位后顺应民心处死商鞅D.改革可能遇到重重阻力,会付出沉重代价3.下列内容中不属于商鞅变法内容的是()A.迁都洛阳B.重农抑商C.奖励军功D.严明法令4.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影响最大的一次改革。有人评价这次变法:“以前是贵族任战士,现在是战士为贵族”。与之相关的变法措施是()A.加强刑罚B.奖励生产C.推行县制D.奖励军功5.改革变法是我国由奴隶社会进人封建社会的重要途径。我国封建社会形成于()A.春秋时期B.战国时期C.秦朝时期D.西汉时期6.下图是上海博物馆的镇馆之宝,该文物是商鞅变法推行哪一措施的历史见证()A.鼓励生产B.加强刑罚C.统一度量衡D.推行县制7.举世闻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在“5·12”汶川大地震中,除鱼嘴部分有轻微损坏外,其余基本完好。该工程建造于()A.春秋时期B.战国时期C.秦朝时期D.西汉时期8.作家余秋雨曾经写道:“就在秦始皇下令修建长城的数十年前,四川成都平原上已经完成了一个了不起的工程……它至今还为无数民众输送涓涓清流。”下列历史人物中,主导修筑这个“了不起的工程”的是()A.大禹B.李冰C.商鞅D.李春9.某校七年级(2)班的同学在学习“商鞅变法”这课时,表演了一出历史短剧。下列各项,错误的是()A.甲同学扮演秦孝公任命商鞅主持变法B.乙同学扮演被国君派往地方任职的官吏C.丙同学扮演获得军功的大将接受爵位D.扮演秦孝公的甲同学向全国颁旨:禁止土地自由买卖10.有关商鞅变法的说法,正确的是()①变法代表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②“奖励军功,并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是改革的一项重要措施③废除了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④商鞅被杀说明改革违背了历史发展潮流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11.据巴蜀文化研究专家冯广宏考证,李冰在公元前273年前后担任蜀守,并主持修建了都江堰。据图1判断,公元前273年属于()A.公元前3世纪前期B.公元前3世纪后期C.公元前2世纪前期D.公元前2世纪后期12.改革是兴利除弊、振兴国家的重要手段。商鞅变法的措施中,对后世地方行政制度影响最深远的是 ()A.鼓励耕织 B.承认土地私有C.废除旧贵族特权 D.建立县制13.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影响最大的一次改革。有人评价这次变法:“以前是贵族任战士,现在是战士为贵族。”与之相关的变法措施是()A.加强刑罚 B.奖励生产C.推行县制 D.奖励军功14.史书记载,秦孝公死后,太子即位。商鞅遭诬陷,他起兵反抗,兵败被车裂。这突出地说明,商鞅变法 ()A.没有改变土地制度B.触犯了旧贵族的利益C.严重缺乏群众基础 D.违背了历史潮流15.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最彻底、影响最深远的一次变法。下列有关商鞅变法的说法,正确的是()①变法代表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②“奖励军功、按功授爵”是改革的一项重要措施③改革措施体现了法家思想④商鞅被杀说明改革违背了历史发展潮流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③④16.《史记·商君列传》载,“集小郡、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共)三十县。”材料反映了当时()A.实行分封制 B.建立县制C.确立行省制 D.推行郡国并行制17.“秦民之见战也,如饿狼之见肉也。”秦国这一社会现象的出现是由于商鞅变法()A.确立县制 B.鼓励耕织 C.奖励军功 D.编制户口18.“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侍”。如果你生活在战国后期,要到当时最强大的封建国家去谋求职位,你应该去的国家是()A.齐国 B.秦国 C.燕国 D.赵国19.使得成都平原变得“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的工程是()A.长城 B.都江堰 C.灵渠 D.大运河20.记载:“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后五月而秦孝公卒,太子立…遂灭商君之家.”这段材料说明()A.商鞅变法失败的原因是触犯了奴隶主贵族利益B.社会改革必须顺应历史潮流C.太子即位后顺应民心处死商鞅D.改革可能遇到重重阻力,会付出沉重代价21.下图是我国某游览胜地的实景照片。战国时,它使成都平原“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谓之天府”,被誉为“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它是()A.灵渠B.都江堰C.大运河D.永济渠22.战国时期,秦国的军队特别富有战斗力,有“虎狼之师”之称。其主要原因是()A.将领冲锋在前的表率作用B.作战武器锋利先进C.战场立功国家赐给田宅和爵位D.战略战术运用得当二、非选择题23.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大变革的时代,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的农业生产技术有哪些改进?(2)战国时期修建的最著名的水利工程是什么?该工程的主要作用是什么?(3)商鞅变法的哪些措施调动了农民的劳动积极性?(4)结合以上问题的回答,为我国当前农业生产的发展提出自己的建议。2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魏国首开变法之风。魏文侯任用李悝为相,实行变法。李悝注重改革内政,选贤任能,鼓励农业生产,发展小农经济。魏国很快成为战国初期最强盛的国家。在楚国,楚悼王任用吴起实行变法。吴起重点打击旧贵族的势力,因此遭到他们的强烈反抗。楚悼王去世后不久,贵族们就发动政变,吴起死难。商鞅变法触犯了旧贵族的利益。秦孝公去世以后,旧贵族挑拨秦惠文王以谋反罪逮捕商鞅。商鞅被捕,惨遭车裂。材料二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史记·商君列传》材料三(秦孝公)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当是时,商君(鞅)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备;外连衡而斗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贾谊《过秦论》(1)战国时期各国实行变法的目的是什么?(2)从材料二商鞅的话语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3)由材料一得知,变法不是一帆风顺的,是要付出沉重的代价的。吴起和商鞅为此都付出了生命。因此有人说,商鞅变法失败了。对此,你如何看待?并说出理由。25.历史上的变法与改革不同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的进步。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观察下列春秋战国时期的两幅图。图一铁制农具图二穿有鼻环的牛尊材料二:因卫鞅本为卫国公族之后,故又称公孙鞅。后被秦孝公封于商(今陕西商洛),后人称之为商鞅。应秦孝公求贤令入秦,说服秦孝公变法图强。孝公死后,受到贵族诬害以及秦惠文王的猜忌,车裂而死(即五马分尸)。——《史记·商君列传》(1)从材料一的两幅图中,你能获取哪些历史信息?这些信息说明的问题是什么?(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请指出其主要措施。(3)分析导致商鞅“车裂而死”的原因是什么?26.阅读下列材料:战国时期,某国有两个村子的百姓为争夺水源,私斗打死了几十人。按照法律,相关人员700多人要被处死,孝公于心不忍,找商君求情。于是有了下面对话:“不能变?”“法立如山。”“不能缓?”“法贵时效。”“不能减刑?”“减刑溃法。”“不能特赦?”“法外无恩。”请回答:(1)文中的“商君”是谁?“孝公”是哪国的国君?(2)“商君”变法使国家强大了,为什么会遭到旧贵族的反对?(3)孝公死后,“商君”最终被车裂,但他制定的新法却继续推行。请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商君”变法成功的原因有哪些?答案1-5DDADB6-10CBBDA11-15ADDBA16-20BCBBD21-22BC(1)使用铁制工具和牛耕技术。(2)都江堰;防洪、灌溉、水运。(3)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4)改进生产技术;兴修水利工程;减轻农民负担等。24、(1)富国强兵(2变法是增强国力的最佳途径,否则导致落后。认为商鞅变法失败的说法是不正确的。理由:一场变革的成功与否,不在于变法者的生与死,而在于是否推动了社会的进步;虽然商鞅死了,但是通过商鞅变法,秦国富强起来,国力大增,为以后兼并六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