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7年中国重油行业市场研究与发展前景预测报告_第1页
2013-2017年中国重油行业市场研究与发展前景预测报告_第2页
2013-2017年中国重油行业市场研究与发展前景预测报告_第3页
2013-2017年中国重油行业市场研究与发展前景预测报告_第4页
2013-2017年中国重油行业市场研究与发展前景预测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汇智联恒2013-20172013-2017年中国重油行业市场研究与发展前景预测报告汇智联恒2013汇智联恒20132013-2017年中国重油行业市场研究与发展前景预测报告报告目录报告目录 1图表目录 15第一章 重油产业相关概述 1第一节 重油阐述 1一、 重油资源及其分布 1二、 世界范围的重油开发活动 2第二节 重油基础概述 3一、 重油的成分 3二、 重油的质量指标 3三、 油的品种特性与分类 5第三节 重油的用途 5第四节 重油的储存与运输 6第二章 2011-2012年全球重油行业运行状况综述 9第一节 2011-2012年全球重油行业发展概述 9一、 国外重油开采技术 9二、 世界重油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和前景 9三、 重油国际贸易分析 10第二节 2011-2012年主要国家地区重油行业市场动态分析 11一、 美国 11二、 委内瑞拉 11三、 加拿大 12四、 日本 12五、 印度尼西亚 12第三节 2013-2017年全球重油行业市场前景预测分析 13第三章 2011-2012年中国重油产业运行环境分析 14第一节 2011-2012年中国经济环境分析 14一、 国民经济运行情况GDP 14二、 消费价格指数CPI、PPI 14三、 全国居民收入情况 17四、 恩格尔系数 18五、 工业发展形势 19六、 固定资产投资情况 21七、 中国汇率调整 24八、 对外贸易&进出口 29第二节 2011-2012年中国重油产业政策环境分析 32一、 重油产业政策分析 32二、 重油进出口政策分析 32三、 相关产业政策影响分析 33第三节 2011-2012年中国重油产业社会环境分析 33一、 人口环境分析 33二、 教育环境分析 36三、 文化环境分析 37四、 生态环境分析 37五、 中国城镇化率 39六、 居民的各种消费观念和习惯 40第四章 中国重油行业发展状况综述 43第一节 中国重油行业界定及主要产品 43第二节 中国重油行业的特征 43第三节 行业周期性分析 43一、 中国重油行业生命周期分析 43二、 中国重油行业在第二产业中的地位 44三、 中国重油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44第四节 中国重油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45第五节 中国重油行业产业链分析 45第六节 重油行业相关政策趋势 45第五章 中国重油行业生产规模 47第一节 中国重油行业工业总产值 47第二节 中国重油行业产成品 47一、 中国重油行业产成品分析 47二、 不同规模企业产成品分析 48三、 不同类型企业产成品分析 48第三节 中国重油行业产成品集中度分析 49一、 地区分析 49二、 区域分析 49第六章 中国重油市场竞争格局分析 50第一节 中国重油市场区域发展状况及竞争力研究 50第二节 主要省市集中度及竞争力分析 51第三节 中国重油行业竞争模式分析 52第七章 中国重油市场供需分析 54第一节 中国重油市场供需状况 54一、 中国重油行业供给能力分析 54二、 中国重油市场供给分析 54三、 中国重油市场需求分析 55四、 中国重油产品价格分析 55第二节 重油行业供给关系因素分析 55一、 需求变化因素 55二、 厂商产能因素 56三、 原料供给状况 56四、 技术水平提高 56五、 政策变动因素 56第三节 重油行业需求关系因素分析 56一、 下游行业的发展 56二、 产品价格因素 57三、 产品替代因素 57四、 关联行业发展因素 58五、 重油行业政策因素 58第四节 中国重油市场供需趋势 58一、 中国重油市场供给能力趋势 58二、 中国重油市场供给趋势 58三、 中国重油市场需求趋势 59四、 中国重油产品价格趋势 59第八章 2008-2012年中国燃料油产量数据统计分析 60第一节 2008-2012年中国燃料油产量数据分析 60一、 2008-2012年燃料油产量数据分析 60二、 2008-2012年燃料油重点省市数据分析 60第二节 2012年中国燃料油产量数据分析 61一、 2012年全国燃料油产量数据分析 61二、 2012年燃料油重点省市数据分析 62第三节 2012年中国燃料油产量增长性分析 63一、 产量增长 63二、 集中度变化 63第九章 2008-2012年中国原油加工及石油制品制造行业数据监测分析 64第一节 2008-2012年中国原油加工及石油制品制造行业规模分析 64一、 企业数量增长分析 64二、 从业人数增长分析 65三、 资产规模增长分析 65第二节 2012年中国原油加工及石油制品制造行业结构分析 66一、 企业数量结构分析 66二、 销售收入结构分析 67第三节 2008-2012年中国原油加工及石油制品制造行业产值分析 69一、 产成品增长分析 69二、 工业销售产值分析 70三、 出口交货值分析 70第四节 2008-2012年中国原油加工及石油制品制造行业成本费用分析 71一、 销售成本统计 71二、 费用统计 71第五节 2008-2012年中国原油加工及石油制品制造行业盈利能力分析 72一、 主要盈利指标分析 72二、 主要盈利能力指标分析 72第十章 2009-2012年中国重油及其制品进出口数据监测分析(27101999) 73第一节 2009-2012年中国重油及其制品进口数据分析 73一、 进口数量分析 73二、 进口金额分析 74第二节 2009-2012年中国重油及其制品出口数据分析 74一、 出口数量分析 74二、 出口金额分析 75第三节 2009-2012年中国重油及其制品进出口平均单价分析 75第四节 2009-2012年中国重油及其制品进出口国家及地区分析 76一、 进口国家及地区分析 76二、 出口国家及地区分析 79第十一章 业内部分重点企业分析 83第一节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83一、 企业概况 83二、 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分析 83三、 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84四、 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84五、 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84六、 企业成长能力分析 85第二节 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 85一、 企业概况 85二、 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分析 88三、 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89四、 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89五、 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89六、 企业成长能力分析 90第三节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90一、 企业概况 90二、 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分析 91三、 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91四、 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91五、 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92六、 企业成长能力分析 92第四节 山东华星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 92一、 企业概况 92二、 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分析 93三、 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94四、 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94五、 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94六、 企业成长能力分析 95第五节 国电燃料有限公司 95一、 企业概况 95二、 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分析 96三、 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96四、 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96五、 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96六、 企业成长能力分析 97第六节 广东天乙集团有限公司 97一、 企业概况 97二、 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分析 98三、 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98四、 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99五、 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99六、 企业成长能力分析 99第七节 山东恒源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 99一、 企业概况 99二、 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分析 101三、 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102四、 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102五、 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102六、 企业成长能力分析 102第八节 山东神驰化工有限公司 103一、 企业概况 103二、 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分析 103三、 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103四、 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104五、 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104六、 企业成长能力分析 104第九节 东莞市新能燃料油有限公司 104一、 企业概况 104二、 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分析 109三、 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109四、 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110五、 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110六、 企业成长能力分析 110第十节 南通焯晟石油化工有限公司 110一、 企业概况 110二、 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分析 111三、 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111四、 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112五、 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112六、 企业成长能力分析 112第十一节 东营中瑞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112一、 企业概况 112二、 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分析 113三、 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113四、 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114五、 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114六、 企业成长能力分析 114第十二章 重油市场营销策略分析 115第一节 重油市场环境分析 115一、 消费者分析 115二、 竞争者分析 116第二节 重油市场营销策略 116一、 品牌策略 116二、 形象策略 117三、 产品策略 117四、 定价策略 118五、 促销策略 118第十三章 重油行业企业经营战略建议 119第一节 重油企业经营战略建议 119第二节 重油企业贸易策略建议 120第三节 重油企业的资本运作模式 121一、 企业本土资本市场的运作建议 121二、 企业国际资本市场的运作建议 121第四节 重油企业营销模式建议 122一、 重油企业本土营销模式建议 122二、 重油企业海外营销模式建议 122第十四章 2011-2012年中国石油勘探产业发展态势分析 123第一节 2011-2012年中国石油资源发展概况分析 123一、 我国石油资源概况及发展潜力 123二、 我国石油勘探业发展状况分析 123三、 2011-2012年我国原油勘探业发展分析 124第二节 2011-2012年中国海上原油勘探业发展分析 125一、 中国海上原油资源开发状况 125二、 中国海洋石油进入大规模勘探开发阶段 125三、 中日东海石油勘探开发之争 128四、 南海石油勘探争取在海域油气勘探上有新突破 129第三节 2011-2012年中国石油勘探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131第十五章 2013-2017年中国重油行业发展前景预测分析 132第一节 2013-2017年中国重油行业发展前景预测 132一、 重油技术方向分析 132二、 原油加工及石油产品业预测分析 132三、 重油竞争格局预测分析 133第二节 2013-2017年中国重油行业市场预测分析 133一、 重油产量预测分析 133二、 重油市场需求预测分析 134三、 重油市场进出口状况预测分析 135第三节 2013-2017年中国重油行业市场盈利预测分析 135第十六章 2013-2017年中国重油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分析 137第一节 中国重油行业内部风险分析 137一、 市场竞争风险分析 137二、 技术水平风险分析 137三、 企业竞争风险分析 138四、 企业出口风险分析 139第二节 中国重油行业外部风险分析 139一、 宏观经济环境风险分析 139二、 行业政策环境风险分析 139三、 关联行业风险分析 140第三节 中国重油行业投资环境分析 141第四节 2013-2017年中国重油行业投资机会分析 141一、 重油投资潜力分析 141二、 与产业链相关的投资机会分析 141第五节 2013-2017年中国重油行业投资风险预警 142一、 政策风险 142二、 技术风险 142三、 市场风险 143四、 环保风险 143五、 进入退出风险 144第六节 2013-2017年中国重油行业投资收益预测 145第七节 投资观点 145

图表目录TOC\h\z\c"图表"图表1:2006-2012年中国GDP及增长情况 14图表2:2012年居民消费价格月度涨跌幅度 15图表3:2011-2012年城市及农村地区CPI月度变化情况 15图表4:2011-2012年工业品出产价格指数(PPI) 16图表5:2006-2012年居民收入水平情况 17图表6:2012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涨跌幅度 18图表7:2008-2012年全部工业增加值及增长速度 19图表8:2012年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及其增长速度 20图表9:2006-2012年固定资产投资情况 22图表10:2012年分行业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及其增长速度 23图表11: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基准利率单位:% 24图表12: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基准利率 25图表13:2008-2012年存款准备金率统计 26图表14:2011-2012年货币供应量情况 27图表15:2011-2012年我国外汇储备情况 28图表16:2007-2012年货物进出口总额 30图表17:2012年货物进出口总额及其增长速度单位:亿美元 30图表18:2012年主要商品出口数量、金额及其增长速度 31图表19:2012年主要商品进口数量、金额及其增长速度 31图表20:2012年对主要国家和地区货物进出口额及其增长速度单位:亿美元 31图表21:2011年末中国各年龄段人口比重 34图表22:2011年中国人口数量及其构成情况 35图表23:2004-2012年中国人口数量变化趋势 36图表24:2006-2012年招生人数统计 36图表25:2005-2012年中国城镇化率变化情况 40图表26:2009-2012年中国重油行业工业总产值统计 47图表27:2009-2012年中国重油行业产成品总额统计 47图表28:2009-2012年中国重油行业不同规模企业产成品单位:亿元 48图表29:2009-2012年中国重油行业不同类型企业产成品单位:亿元 48图表30:2012年中国重油行业地区集中度 49图表31:2012年中国重油行业区域集中度 49图表32:我国重油资源分别情况 52图表33:2009-2012年中国重油行业产量统计 54图表34:2009-2012年中国重油行业需求量统计 55图表35:2008-2012年中国燃料油产量统计 60图表36:2008-2012年燃料油分省市产量统计单位:吨 60图表37:2012年我国燃料油产量变化情况 61图表38:2012年燃料油分省市产量情况 62图表39:2009-2012年中国燃料油产量增长变化情况 63图表40:2008-2012年中国燃料油产量区域集中度变化情况 63图表41:2008-2012年原油加工及石油制品制造行业企业数量统计 64图表42:2008-2012年原油加工及石油制品制造行业从业人数统计 65图表43:2008-2012年原油加工及石油制品制造行业资产总额统计 65图表44:2008-2012年原油加工及石油制品制造业不同规模企业数量单位:家 66图表45:2012年原油加工及石油制品制造业不同规模企业数量结构 66图表46:2008-2012年原油加工及石油制品行业不同所有制企业数量单位:家 66图表47:2012年原油加工及石油制品行业不同所有制企业数量结构 67图表48:20082012年原油加工及石油制品制造业不同规模企业收入结构单位:万元 67图表49:2012年原油加工及石油制品制造业不同规模企业收入结构 68图表50:2012年原油加工及石油制品行业不同所有制企业收入单位:万元 68图表51:2012年原油加工及石油制品行业不同所有制企业收入结构 69图表52:2008-2012年原油加工及石油制品制造行业产成品统计 69图表53:2008-2012年原油加工及石油制品制造行业工业销售产值 70图表54:2008-2012年原油加工及石油制品制造行业出口交货值 70图表55:2008-2012年原油加工及石油制品制造行业销售成本 71图表56:2008-2012年原油加工及石油制品制造行业费用统计单位:千元 71图表57:2008-2012年原油加工及石油制品制造行业主要盈利指标 72图表58:2008-2012年原油加工及石油制品制造行业主要盈利能力指标 72图表59:2009-2012年中国重油及其制品进口数量统计 73图表60:2009-2012年中国重油及其制品进口金额统计 74图表61:2009-2012年中国重油及其制品出口数量统计 74图表62:2009-2012年中国重油及其制品出口金额统计 75图表63:2009-2012年中国重油及其制品进出口均价变化情况 75图表64:2012年中国重油及其制品进口来源地 76图表65:2012年中国重油及其制品进口地区 78图表66:2012年中国重油及其制品出口目的地 79图表67:2009-2012年中国重油及其制品出口地区 81图表68:2009-2012年中国石化经济指标单位:亿元 83图表69:2009-2012年中国石化盈利能力 84图表70:2009-2012年中国石化偿债能力 84图表71:2009-2012年中国石化运营能力 84图表72:2009-2012年中国石化成长能力 85图表73:2009-2012年中海油服经济指标单位:亿元 88图表74:2009-2012年中海油服盈利能力 89图表75:2009-2012年中海油服偿债能力 89图表76:2009-2012年中海油服运营能力 89图表77:2009-2012年中海油服成长能力 90图表78:2009-2012年中国石油经济指标单位:亿元 91图表79:2009-2012年中国石油盈利能力 91图表80:2009-2012年中国石油偿债能力 91图表81:2009-2012年中国石油运营能力 92图表82:2009-2012年中国石油成长能力 92图表83:2009-2012年华星石油化工集团经济指标单位:亿元 93图表84:2009-2012年华星石油化工集团盈利能力 94图表85:2009-2012年华星石油化工集团偿债能力 94图表86:2009-2012年华星石油化工集团运营能力 94图表87:2009-2012年华星石油化工集团成长能力 95图表88:2009-2012年国电燃料有限公司经济指标单位:千元 96图表89:2009-2012年国电燃料有限公司盈利能力 96图表90:2009-2012年国电燃料有限公司偿债能力 96图表91:2009-2012年国电燃料有限公司运营能力 96图表92:2009-2012年国电燃料有限公司成长能力 97图表93:2009-2012年广东天乙集团经济指标单位:千元 98图表94:2009-2012年广东天乙集团盈利能力 98图表95:2009-2012年广东天乙集团偿债能力 99图表96:2009-2012年广东天乙集团运营能力 99图表97:2009-2012年广东天乙集团成长能力 99图表98:2009-2012年恒源石油化工集团经济指标单位:千元 101图表99:2009-2012年恒源石油化工集团盈利能力 102图表100:2009-2012年恒源石油化工集团偿债能力 102图表101:2009-2012年恒源石油化工集团运营能力 102图表102:2009-2012年恒源石油化工集团成长能力 102图表103:2009-2012年神驰化工有限公司经济指标单位:千元 103图表104:2009-2012年神驰化工有限公司盈利能力 103图表105:2009-2012年神驰化工有限公司偿债能力 104图表106:2009-2012年神驰化工有限公司运营能力 104图表107:2009-2012年神驰化工有限公司成长能力 104图表108:2009-2012年新能燃料油有限公司经济指标单位:千元 109图表109:2009-2012年新能燃料油有限公司盈利能力 109图表110:2009-2012年新能燃料油有限公司偿债能力 110图表111:2009-2012年新能燃料油有限公司运营能力 110图表112:2009-2012年新能燃料油有限公司成长能力 110图表113:南通焯晟石油化工有限公司简介 111图表114:2009-2012年南通焯晟石油化工经济指标单位:千元 111图表115:2009-2012年南通焯晟石油化工盈利能力 111图表116:2009-2012年南通焯晟石油化工偿债能力 112图表117:2009-2012年南通焯晟石油化工运营能力 112图表118:2009-2012年南通焯晟石油化工成长能力 112图表119:东营中瑞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简介 112图表120:2009-2012年东营中瑞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经济指标单位:千元 113图表121:2009-2012年东营中瑞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盈利能力 113图表122:2009-2012年东营中瑞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偿债能力 114图表123:2009-2012年东营中瑞化工有限责任公司运营能力 114图表124:2009-2012年东营中瑞化工有限责任公司成长能力 114图表125:2013-2017年中国重油行业产量预测 134图表126:2013-2017年中国重油行业需求量预测 135重油产业相关概述重油阐述重油资源及其分布国际上通常将稠油称为重油,将粘度极高的重质原油称为天然沥青或沥青砂油。但不同的国家仍沿用自己的习惯用法,如加拿大将重油和沥青砂统称为油砂;而我国石油工程行业习惯将重质原油称为稠油,石油地质界则称其为重质油,且将天然沥青称为焦油,沥青砂称为焦油砂。全球剩余重油和油砂资源巨大,但公布的数字不一。全球的常规油和重油分布是不均衡的,具有西稠东稀的特征。大约有69.3%的可采重油(南美61.2%,北美8.1%)和约82%的可采天然沥青(北美81.6%)分布在西半球;相比之下,约有85%的稀油储量分布在东半球。而在西半球,重油和沥青资源显示出集中分布的特征。全球约90%的超稠油分布在委内瑞拉的Orinoco重油带,约81%的可采天然沥青分布在加拿大的阿尔伯达省,这种集中分布为未来的商业化规模开采提供了有利的资源基础。从全球各地区拥有的剩余重油和油砂资源量看,南美地区居首位,其次是北美、中东。从各国拥有的重油剩余可采储量看,委内瑞拉为2700亿bbl,列第一;加拿大1740亿bbl,列第二;其次是俄罗斯、伊朗(重油可采储量约225亿bbl以上)。按重油和常规油合计的剩余可采储量看,委内瑞拉列全球第一,沙特阿拉伯列第二,加拿大第三,其中伊朗、伊拉克和科威特由于拥有巨大的常规油资源,对重油与沥青的研究和勘探程度很低;还有一些国家因各种原因没有系统地对其重油资源进行评估;相比而言,美国对其重油资源的研究和勘探程度较高;近年来,中国通过加强勘探和研究,重质油的探明和控制储量逐步增加,主要集中在渤海湾盆地。世界范围的重油开发活动在委内瑞拉,边际资源私有化后,国家宣布了许多重大的重油项目。委内瑞拉国家石油公司公布了200亿美元的Orinoco沥青砂开发项目,六个合成原油项目可使年产量达3500万t。Petrozuata公司投资24亿美元,主要依靠水平井技术开采15-20亿桶9度API原油。道达尔公司投资27亿美元依靠钻水平井使年产量增至1000万t。加拿大,阿尔伯达油砂的原始重油地质储量至少有2329亿t,基本上未开发,最终开采量估计为411亿t,Syncrude公司投资约42亿美元,2007年-2010年间产量达2400万t。此外,壳牌加拿大公司、BrokenHill控股公司和Suncor公司在进行大规模地面开采项目。美国,在加利福尼亚,一些大生产商进行联合,以提高重油的市场份额。加利福尼亚已开采多年的重油油田采用热采提高采收率,产量很高。SanJoaquin地区是加利福尼亚重油活动的焦点,它包括了KernRiver、MidwaySunset、Coalinga等大型油田。谢夫隆等许多作业公司,通过实施项目热力管理,成功地使成本大大降低,该项目需要的投资小,特别适于应用。谢夫隆公司通过热力管理,优化了蒸汽注入,使注入量减少了30%,成本从每桶7美元降到4美元。印度尼西亚的Duri油田是世界上的最大采用蒸汽驱动开发的油田。谢夫隆公司在Duri油田的作业中进行了热管理项目,在维持净产量的同时,降低了重油的消耗和蒸汽注入量,同时使用了地震数据确定蒸汽移动情况,进一步提高了储层管理和采收率。重油基础概述重油的成分重油碳氢含量很高,碳约占84-87%,氢约占10-14%,水分不超过20%,灰分约占0.1-0.3%,硫分不大于3%,氧氮的含量很少,机械杂质不超过2.5%。所以重油的发热量很高,一般为9200-10500大卡/千克。约为燃煤发热量的1.5-3倍。重油80℃时的恩氏粘度为5-27,凝固点为15-36℃,闪点为180-200℃,自燃点为350-380℃。重油的质量指标1、粘度粘度是表示流体质点之间的摩擦力大小的一个物理指标。粘度的大小,对重油的雾化有很大的影响,所以在使用中对重油的粘度应当有一定的要求并且保持稳定。重油的粘度与原油性质加工方法有关,我国石油含蜡较多,粘度大,所以我国的重油粘度也比较大,凝固点一般都在30℃以上。在常温下大多数重油都处于凝固状态。为了便于输送和燃烧,使用时必须把重油加热到一定温度以便降低其粘度,改善其流动性和雾化性质。2、闪点和着火点当重油被加热时,在油的表面会出现油蒸气,油温越高油蒸气就越多,因此油表面附近空气中的油蒸气的浓度就越大,当空气中的油蒸气浓度大到遇明火能发生闪火现象时,这时的油温叫做闪点。如果继续提高油温的一定数值,油表面的蒸气会自己燃烧起来,这一达到自燃的温度就叫做油的着火点。闪点和着火点是使用各种液体燃料时必须了解的性能指标。因为它关系到用油的安全技术和油的燃烧条件、贮油罐中的加热温度应严格控制在闪点以下。以防发生火灾、所用渣油的闪点一般都在250℃左右。着火点为500~600℃。3、重度重油的计量可分重量和容积两种表示方法。重量一般用t表示,容积则用m3、L或桶表示。在国际上表示原油容积单位的一桶,是指156℃以下的42加仑或190.9L。在常温(20℃)下各种重油的重度大致范围是:0.9~0.98t/m3。随着温度的升高。重油的重度略有减少。4、含水量重油中的水分是在输送和贮存过程中混进去的,有时达到4%~10%,甚至更高。这部分水分过去一般是靠在油罐中沉积排出,近年来各国都在推行将油与水乳化,燃烧乳化油,这样可以达到节约燃料改善燃烧污染的目的。这种方法是一项行之有效的措施,因此专门沉积水分使油水分离的必要性就不大了。5、掺混性重油的性质与原油及其加工方法有关,所以,不同来源的重油其化学稳定性也往往不同,当把不同来源的重油互相掺混使用时,有时会出现沥青、含蜡物质等固体沉淀物或胶状物,这样就会造成输油管路的堵塞事故,尤其在混用裂化重油时容易发生这种现象。混用前必须先做掺混性试验。看能否与原有的油混同用。原则必须在改变油种时将输油管路及贮油设备用蒸汽吹洗干净,再送入新油。油的品种特性与分类一般来说,在原油的加工过程中,较轻的组分总是最先被分离出来,油作为成品油的一种,是石油加工过程中在汽、煤、柴油之后从原油中分离出来的较重的剩余产物。油广泛用于船舶锅炉燃料、加热炉燃料、冶金炉和其它工业炉燃料。重油主要由石油的裂化残渣油和直馏残渣油制成的,其特点是粘度大,含非烃化合物、胶质、沥青质多。油作为炼油工艺过程中的最后一种产品,产品质量控制有着较强的特殊性。最终重油产品形成受到原油品种、加工工艺、加工深度等许多因素的制约。根据不同的标准,油可以进行以下分类:1、根据出厂时是否形成商品量,油可以分为商品重油和自用重油。商品重油指在出厂环节形成商品的重油;自用重油指用于炼厂生产的原料或燃料而未在出厂环节形成商品的重油。2、根据加工工艺流程,油可以分为常压重油、减压重油、催化重油和混合重油。常压重油指炼厂常压装置分馏出的重油;减压重油指炼厂减压装置分馏出的重油;催化重油指炼厂催化、裂化装置分馏出的重油(俗称油浆);混合重油一般指减压重油和催化重油的混合。3、根据用途,油可以分为船用重油和炉用重油及其他重油。重油的用途1、电力行业的重油消费主要用于两个方面:一是燃油发电、供热机组,二是燃煤机组的战火,助燃和隐燃用油,虽然整个电力行业中燃油机组装机容量只有1,700千瓦,权占整个装机容量的5.7%,但却消耗了32%的重油。2、石油化工行业的重油使用主要在自备电厂的发电、油田生活暖、炼油厂生产工艺用热燃料以及其他化工生产。3、建材行业消耗的重油主要用于平板玻璃和建筑卫生陶瓷的生产,随着产品质量要求的提升,陶瓷的生产将会逐步向天燃气和液化石油气为燃料。4、钢铁行业消费的重油主要用于加热炉、自备发电厂、电供热和耐火材料等方面。重油的储存与运输重油的储存的要求1、防变质在重油储存过程中,要保证重油的质量必须注意:减少温度的影响。温度的变化对重油质量影响较大,如影响其抗氧化安定性,故在油库中常采用绝热油罐、保温油罐,高温季节还应对油罐淋水;减少空气与水分的影响。空气与水分会影响重油的氧化速度,故在储存重油时常采用控制一定压力的密闭储存;降低阳光对重油的影响。阳光的热辐射使得油罐中的气体空间和油温明显升高,而且紫外线还能对重油氧化过程起催化作用,故轻油储罐外部大多涂成银灰色,以减少其热辐射作用。近年来,一种耐油防腐隔热的白色涂料也在油罐中得到应用;降低金属对重油的影响。各种金属会对重油的氧化速度起催化作用,其中铜的催化作用最强,其次是铅。就同种金属而言,油罐容量越小,与重油接触面积的比例就越大,影响也就越大。2、降损耗在重油储存过程中,降低重油蒸发损耗不仅能保证重油的数量,还能保证重油的质量。目前油库通常的做法是:选用浮顶油罐、内浮顶油罐;油罐呼吸阀下选用呼吸阀挡板;淋水降温。3、提高重油储存的安全性由于重油火灾危险性和爆炸危险性较大,故储存时应采取措施提高重油储存的安全性,具体要求是:使重油的爆炸敏感性降低。这一方面要求平时严格加强火种管理,另一方面要在生产中防止金属摩擦产生火星,且在收发油过程中减少静电产生,防止静电积聚。重油运输的基本要求1、必须通过专用设施设备来完成重油的运输专用设施主要有:铁路专用线和油罐车、油码头或靠泊点、油轮、栈桥或操作平台等;专用设备主要有:运输油鹤管、集油管、输油管和输油泵、发油灌装设备、粘油加热设备、流量计等。2、必须在专用作业区域内完成重油的运输都有专用作业区,这些专用作业区通常设有隔离设施与周围环境相隔离,且必须满足严格的防火、防爆、防雷、防静电要求,对人员的进出特别是非作业人员的进出有较严格的检查需要。在我国广东地区,由于种种原因,目前重油的交收有80%左右是采取过驳方式,即船对船交收的方式,过驳方式必须在指定的水域进行。3、必须由受过专门培训的专业技术人员来完成重油的运输作业有一定的专业技术要求,作业人员必须熟悉运输设施、设备的性能、结构和使用要求,有一定的消防知识和应变能力。4、运输的时间和速度有较严格的要求由于重油的运输需要占用专用设施设备,占用的时间成本较高,重油在运输过程中的危险性较大,对天气、气温、泊位水深等也有一定的要求,故一般对运输时间和速度要求比较严格。煅烧和炉烧不比船用发动机,对于重油的品质没有太多的要求。一般均可使用。

2011-2012年全球重油行业运行状况综述2011-2012年全球重油行业发展概述国外重油开采技术委内瑞拉超重油是世界上最难加工的劣质重油之一。委内瑞拉国家石油公司与CerroNegro、Sincor、Petrozuata、Ameriven四家公司分别组建合资公司,均采用延迟焦化-加氢技术路线,生产API°16至32不等的改质原油进行销售。加拿大油砂公司,Suncor能源公司,加工加拿大油砂沥青采用减压渣油焦化、瓦斯油加氢处理和加氢裂化的工艺路线。这座改质工厂1967年投产,所生产的低硫轻质合成原油的全馏分柴油的十六烷值接近40。SyncrudeCanada公司采用流化焦化/沸腾床加氢裂化工艺加工油砂沥青。这座改质工厂1978年投产,当初只有一套流化焦化装置,加工常压拔头沥青和减压拔头沥青的混合物,加工能力10.7万桶/日,生产合成原油10万桶/日。因为流化焦化的操作条件比延迟焦化更苛刻一些,所以低硫轻质合成原油的煤油烟点只有13mm,全馏分柴油的十六烷值只有33。后经改造,扩达了流化焦化处理能力,增加沸腾床加氢裂化装置和中馏分加氢改质装置,合成原油生产能力增加到36万桶/日,成为加拿大目前最大的油砂沥青改质工厂,同时合成原油的质量有了很大提高,合成原油的煤油烟点达到19mm,全馏分柴油的十六烷值≥40。世界重油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和前景重油成为新世纪能源行业的“新宠”,世界重油的资源量十分巨大原始重油地址储量约为8630亿吨,即使采收率为15%,其产生的能源总量也是十分可观。但近几年出现了能源危机,重油和沥青砂,这种储量高达4000亿吨的烃类资源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比较常规油、重油和天然气这三大类烃类资源的状况,可以看到重油的前景是最好的,因为它的储量是年产出量的几千倍,而常规油的这个指标只有50倍。天然气在全球的分布和利用程度很不平衡,在很多国家它占所利用能源的比重非常之小。世界常规油产量将在20年内达到高峰,然后出现递减。随之而来的资源短缺加上油价攀升,将标志着非常规资源投入工业化生产,这就是重油和沥青砂,它们可能构成21世纪中叶世界能源供给的一半以上。重油、沥青砂的年产量由2000万吨上升到近亿吨,其重要性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我国稠油热采技术虽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已形成较为成熟的稠油热采配套技术,发现70多个稠油油田,总地质储量约12亿立方米,年产量达1300万吨,已累计生产逾亿吨。我国陆上稠油及沥青砂资源分布很广,约占石油资源量的20%,其产量已占世界的1/10。重油国际贸易分析按重油生产国和重油消费国在贸易中的关系国际贸易可分为1、直接贸易(DirectTrade):指重油生产国与商品消费国不通过第三国进行买卖商品的行为。重油贸易的出口国方面称为直接出口,进口国方面称为直接进口。2、间接贸易(IndirectTrade)和转口贸易(TransitTrade):指重油生产国与商品消费国通过第三国进行买卖重油的行为,间接贸易中的生产国称为间接出口国,消费国称为间接进口国,而第三国则是转口贸易国,第三国所从事的就是转口贸易。按贸易参加国的数量分为:双边贸易和多边贸易1、双边贸易是指两国之间通过协议在双边结算的基础上进行的贸易。这种贸易,双方各以一方的出口支付从另一方的进口,这种方式多实行于外汇管制国家。另外,双边贸易也泛指两国间的贸易往来。2、多边贸易也成多角贸易,是指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国家通过协议在多边结算的基础上进行互有买卖的贸易。很显然,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重油多边贸易表现的更为普遍。2011-2012年主要国家地区重油行业市场动态分析美国加利福尼亚已开采多年的重油油田现在都采用热采提高采收率,产量很高。SanJoaquin地区是加利福尼亚重油活动的焦点地区,它包括了KernRiver、MadwaySunset和Coalinga等大型油田。雪佛龙等许多作业公司,通过实施项目热力管理,优化了蒸汽注入,使注入量减少了30%。成本从7美元/bbl降到4美元/bbl。由于该项目需要的投资小,应用性很强。在美国的加利福尼亚州,一些大生产商进行联合,以提高重油的市场份额。委内瑞拉委内瑞拉拥有世界上最丰富的重油资源,已发现的重油油田有109个,其中海上,6个,累计产量,09.6×10⁸bbl,剩余储量406.8×10⁸bbl,待发现可采储量3063×10⁸bbl。奥里诺科重油带位于东委内瑞拉盆地南部,分布广,产油区连片,是世界著名的重油生产区,可采重油、超重油和天然沥青的储量高达2350×10⁸bbl这些储量加上现有的已被证实的轻质油和中质油储量,共有3128×10⁸bbl。在委内瑞拉现有的石油储量中,重油和超重原油占到了80%,其余20%是轻质和中质原油。奥里诺科重油带的产层主要为古近系和新近系碎屑砂岩,尤其是中新统砂岩。油藏最大埋深1220m,一般不超过920m。奥里诺科重油带虽然重度低,但可流动性较好,开发和生产成本不是特别高,但是,为了便于输送而进行改质的费用极高。委内瑞拉应用先进的油泵,水平井技术和改良的稀释剂,大大提高了重油的生产率。加拿大加拿大阿尔伯达省北部拥有世界上最丰富的油砂资源,分布于Athabasca、ClodLake和PeaceRiver三个矿区。其总地质储量为2.52×10¹⁰bbl包括1510×10⁸bbl露天油砂储量和2.369×10¹⁰bbl地下油砂储量。按照12%的采收率来估算,沥青可采储量可达3930×10⁸bbl其中露天油砂可采储量为630×10⁸bbl占总可采储量的20%地下油砂可采储量2460×10⁸bbl占总储量的80%。按当前100×10⁴bbl/d来计算,可供开发500年。日本日本由于面对着高度发达的工业和资源匮乏的双重矛盾,重油产品基本依赖进口。其中,中国是其最大的重油进口国。而日本与中国在东海油田上的纷争也反映出日本面对工业发展需求的迫切压力。印度尼西亚印度尼西亚的Duri油田是世界上最大的采用蒸汽驱动开发的油田。雪佛龙公司在Duri油田的作业中进行了热管理项目,在维持净产量的同时,降低了燃料油的消耗和蒸汽注入量,同时使用了地震数据确定蒸汽移动情况,进一步提高了储层管理和采收率。2013-2017年全球重油行业市场前景预测分析当前,受国际原油市场波动和世界经济影响,对油价十分敏感的重油工业处境十分艰难,面临严峻的挑战。如何将重油和沥青砂充分应用于产业发展,同时又为子孙后代留下一个清洁的环境,也成为世界石油界面临的一项共同课题。联合国培训研究署重油及沥青砂开发中心己承担起促进重油技术国际交流与合作的职责,它利用其网络促进技术转让和全世界对技术专长的共享。本世纪石油技术已有的成果和从60年代以来对重油和沥青砂开采的实践,己为这一重要资源的扩大开发和利用准备了必要的技术手段,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因此,可以看到,2013年国际重油行业将会保持快速发展,行业环境也将朝着良好的额态势变化,市场前景巨大。

2011-2012年中国重油产业运行环境分析2011-2012年中国经济环境分析国民经济运行情况GDP2012年国内生产总值51932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8%。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长8.1%,二季度增长7.6%,三季度增长7.4%,四季度增长7.9%。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52377亿元,比上年增长4.5%;第二产业增加值235319亿元,增长8.1%;第三产业增加值231626亿元,增长8.1%。从环比看,四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2.0%。图表SEQ图表\*ARABIC1:2006-2012年中国GDP及增长情况国民生产总值(亿元)增长率2006年21631412.7%2007年26581014.2%2008年3140459.6%2009年3409039.2%2010年40151310.4%2011年4715649.2%2012年5193227.8%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消费价格指数CPI、PPI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2.6%,其中食品价格上涨4.8%。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1.1%。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下降1.7%。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下降1.8%。农产品生产者价格上涨2.7%。图表SEQ图表\*ARABIC2:2012年居民消费价格月度涨跌幅度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图表SEQ图表\*ARABIC3:2011-2012年城市及农村地区CPI月度变化情况月份全国城市农村当月同比环比累计当月同比环比累计当月同比环比累计增长增长增长增长增长增长2013年01月份1022.00%1.00%1021022.00%1.00%102102.22.20%1.20%102.22012年12月份102.52.50%0.80%102.6102.52.50%0.80%102.7102.52.50%0.90%102.52012年11月份1022.00%0.10%102.7102.12.10%0.10%102.7101.91.90%0.20%102.52012年10月份101.71.70%-0.10%102.7101.81.80%-0.10%102.8101.51.50%-0.10%102.62012年09月份101.91.90%0.30%102.81022.00%0.30%102.9101.71.70%0.40%102.72012年08月份1022.00%0.60%102.9102.12.10%0.60%103101.81.80%0.60%102.82012年07月份101.81.80%0.10%103.1101.91.90%0.10%103.1101.51.50%0.00%1032012年06月份102.22.20%-0.60%103.3102.22.20%-0.60%103.31022.00%-0.50%103.32012年05月份1033.00%-0.30%103.51033.00%-0.30%103.5102.92.90%-0.30%103.52012年04月份103.43.40%-0.10%103.7103.43.40%0.00%103.7103.33.30%-0.20%103.72012年03月份103.63.60%0.20%103.8103.63.60%0.20%103.8103.63.60%0.10%103.82012年02月份103.23.20%-0.10%103.9103.23.20%-0.10%103.8103.23.20%-0.10%103.92012年01月份104.54.50%1.50%104.5104.54.50%1.50%104.5104.64.60%1.50%104.62011年12月份104.14.10%0.30%105.4104.14.10%0.30%105.3104.14.10%0.30%105.82011年11月份104.24.20%-0.20%105.5104.24.20%-0.20%105.4104.34.30%-0.20%1062011年10月份105.55.50%0.10%105.6105.45.40%0.10%105.5105.95.90%0.00%106.22011年09月份106.16.10%0.50%105.7105.95.90%0.40%105.5106.66.60%0.60%106.22011年08月份106.26.20%0.30%105.6105.95.90%0.30%105.4106.76.70%0.30%106.12011年07月份106.56.50%0.50%105.5106.26.20%0.50%105.4107.17.10%0.50%106.12011年06月份106.46.40%0.30%105.4106.26.20%0.20%105.21077.00%0.40%105.92011年05月份105.55.50%0.10%105.2105.35.30%0.10%1051066.00%0.10%105.72011年04月份105.35.30%0.10%105.1105.25.20%0.20%105105.85.80%0.10%105.62011年03月份105.45.40%-0.20%105105.25.20%-0.20%104.9105.95.90%-0.30%105.52011年02月份104.94.90%1.20%104.9104.84.80%1.20%104.7105.55.50%1.30%105.32011年01月份104.94.90%1.00%104.9104.84.80%1.00%104.8105.25.20%1.10%105.2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图表SEQ图表\*ARABIC4:2011-2012年工业品出产价格指数(PPI)月份当月当月同比增长累计2013年01月份98.4-1.60%98.42012年12月份98.1-1.90%98.282012年11月份97.8-2.20%98.32012年10月份97.2-2.80%98.352012年09月份96.4-3.60%98.472012年08月份96.5-3.50%98.732012年07月份97.1-2.90%99.052012年06月份97.9-2.10%99.382012年05月份98.6-1.40%99.672012年04月份99.3-0.70%99.942012年03月份99.7-0.30%100.152012年02月份100.030.03%100.382012年01月份100.730.73%100.732011年12月份101.691.69%106.052011年11月份102.722.72%106.452011年10月份1055.00%106.822011年09月份106.526.52%107.022011年08月份107.257.25%107.082011年07月份107.547.54%107.062011年06月份107.127.12%106.982011年05月份106.796.79%106.952011年04月份106.826.82%106.992011年03月份107.317.31%107.052011年02月份107.237.23%106.922011年01月份106.66.60%106.6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全国居民收入情况2012年城镇居民人均总收入26959元。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565元,比上年名义增长12.6%;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6%,增速比上年加快1.2个百分点。在城镇居民人均总收入中,工资性收入比上年名义增长12.5%,经营净收入增长15.3%,财产性收入增长8.9%,转移性收入增长11.6%。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21986元,同比名义增长15.0%。按城镇居民五等份收入分组,低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10354元,中等偏下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16761元,中等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22419元,中等偏上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29814元,高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51456元。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7917元,比上年名义增长13.5%;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0.7%,比上年回落0.7个百分点。其中,工资性收入比上年名义增长16.3%,家庭经营纯收入增长9.7%,财产性收入增长9.0%,转移性收入增长21.9%。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中位数7019元,名义增长13.3%。按农村居民五等份收入分组,低收入组人均纯收入2316元,中等偏下收入组人均纯收入4807元,中等收入组人均纯收入7041元,中等偏上收入组人均纯收入10142元,高收入组人均纯收入19009元。全年农民工总量26261万人,比上年增加983万人,增长3.9%;其中本地农民工9925万人,增长5.4%;外出农民工16336万人,增长3.0%。年末外出农民工人均月收入水平2290元,比上年增长11.8%。图表SEQ图表\*ARABIC5:2006-2012年居民收入水平情况农村居民收入(元)增长率城镇居民收入(元)增长率2006年35877.4%1175910.4%2007年41409.5%1378612.2%2008年47618.0%157818.4%2009年51538.5%171759.8%2010年591910.9%191097.8%2011年697711.4%218108.4%2012年791713.5%2456512.6%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图表SEQ图表\*ARABIC6:2012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涨跌幅度指标全国城市农村居民消费价格其中:食品烟酒及用品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2.02.02.1交通和通信-0.1-0.30.6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居住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恩格尔系数2011年我国城乡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分别为36.3%和40.4%。相较于2010年,城镇家庭恩格尔系数35.7%上升0.6个百分点,出现反弹。恩格尔系数是反映食品支出占家庭支出的比重,越富裕的家庭,食品支出占比越低。2011年,城乡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分别为36.3%和40.4%。此前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恩格尔总体下降的格局没有改变,但降幅在逐步缩小。同时,部分年份出现反弹,如2008年明显高于2007年。相较于2010年,2011年城镇家庭恩格尔系数35.7%上升0.6个百分点,出现反弹。恩格尔系数反映的是食品支出占个人消费支出的比重。随着家庭和个人收入的提高,收入中用于食品方面的支出比例将逐步缩小。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标准划分,恩格尔系数在60%以上为贫困,50%~59%为温饱,40%~49%为小康,30%~39%为富裕,30%以下为最富裕。从国外来看,美国自1980年以来,恩格尔系数平均为16.45%,日本1990年以来平均为24.12%。工业发展形势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199860亿元,比上年增长7.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0%。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长6.4%;集体企业增长7.1%,股份制企业增长11.8%,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6.3%;私营企业增长14.6%。轻工业增长10.1%,重工业增长9.9%。图表SEQ图表\*ARABIC7:2008-2012年全部工业增加值及增长速度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中,农副食品加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3.6%,纺织业增长12.2%,通用设备制造业增长8.4%,专用设备制造业增长8.9%,汽车制造业增长8.4%,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12.1%,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长9.7%。六大高耗能行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9.5%,其中,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11.2%,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11.7%,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13.2%,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9.5%,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长5.0%,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增长6.3%。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2.2%。图表SEQ图表\*ARABIC8:2012年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及其增长速度产品名称单位产量比上年增长%纱万吨2984.09.8布亿米840.83.3化学纤维万吨3800.012.1成品糖万吨1406.818.5卷烟亿支25160.92.8彩色电视机万台12823.34.8其中:液晶电视机万台11418.310.9家用电冰箱万台8427.0-3.1房间空气调节器万台13281.1-4.5一次能源生产总量亿吨标准煤33.34.8原煤亿吨36.53.8原油亿吨2.072.3天然气亿立方米1072.24.4发电量亿千瓦小时49377.74.8其中:火电亿千瓦小时38554.50.6水电亿千瓦小时8608.523.2核电亿千瓦小时973.912.8粗钢万吨71716.04.7钢材万吨95317.67.6十种有色金属万吨3672.26.9其中:精炼铜(电解铜)万吨574.09.5原铝(电解铝)万吨1985.812.3氧化铝万吨3769.610.3水泥亿吨22.15.3硫酸万吨7686.32.7纯碱万吨2408.85.0烧碱万吨2696.19.0乙烯万吨1486.8-2.7化肥(折100%)万吨7296.010.1发电机组(发电设备)万千瓦13005.6-9.7汽车万辆1927.74.7其中:基本型乘用车(轿车)万辆1077.16.4大中型拖拉机万台46.315.3集成电路亿块823.114.4程控交换机万线2826.3-6.8移动通信手持机万台118154.34.3微型计算机设备万台35411.010.5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55578亿元,比上年增长5.3%,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14163亿元,下降5.1%;集体企业819亿元,增长7.5%,股份制企业32867亿元,增长7.2%,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12688亿元,下降4.1%;私营企业18172亿元,增长20.0%。固定资产投资情况2012年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364835亿元,比上年名义增长20.6%(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9.3%),增速比上年回落3.4个百分点。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投资123694亿元,增长14.7%;民间投资223982亿元,增长24.8%,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为61.4%。分地区看,东部地区投资比上年增长17.8%,中部地区增长25.8%,西部地区增长24.2%。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9004亿元,比上年增长32.2%;第二产业投资158672亿元,增长20.2%;第三产业投资197159亿元,增长20.6%。图表SEQ图表\*ARABIC9:2006-2012年固定资产投资情况固定资产投资(亿元)增长率2006年10999823.9%2007年13732424.8%2008年17282825.5%2009年22459930.0%2010年27812223.8%2011年31102223.6%2012年36483520.6%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在第二产业投资中,工业投资154636亿元,比上年增长20.0%;其中,采矿业投资13129亿元,增长11.8%;制造业投资124971亿元,增长22.0%;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投资16536亿元,增长12.8%。全年基础设施(不包括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与供应)投资58391亿元,比上年增长13.3%。从到位资金情况看,全年到位资金399440亿元,比上年增长18.6%。其中,国家预算内资金增长29.7%,国内贷款增长8.4%,自筹资金增长21.7%,利用外资下降10.9%,其他资金增长13.7%。全年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309083亿元,比上年增长28.6%;新开工项目356296个,比上年增加28948个。从环比看,12月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增长1.53%。全年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71804亿元,比上年名义增长16.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4.9%),增速比上年回落11.9个百分点;其中住宅投资增长11.4%,回落18.9个百分点。房屋新开工面积177334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7.3%;其中住宅新开工面积下降11.2%。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111304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8%,增速比上年回落2.6个百分点;其中住宅销售面积增长2.0%,回落1.4个百分点。全国商品房销售额64456亿元,增长10.0%,增速比上年回落1.1个百分点;其中住宅销售额增长10.9%,加快1.7个百分点。全年房地产开发企业土地购置面积35667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19.5%。全国商品房待售面积36460万平方米,增长27.0%,增速比上年回落6.1个百分点。全年房地产开发企业本年到位资金96538亿元,增长12.7%,增速比上年回落4.8个百分点。其中,国内贷款增长13.2%,自筹资金增长11.7%,利用外资下降48.8%,其他资金增长14.7%。图表SEQ图表\*ARABIC10:2012年分行业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及其增长速度行业投资额比上年增长%总计36483520.6农、林、牧、渔业900432.2采矿业1312911.8制造业12497122.0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1653612.8建筑业403624.6批发和零售业981633.0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302969.1住宿和餐饮业510230.2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283430.6金融业93246.2房地产业9235722.1租赁和商务服务业464537.4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217627.8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2929619.5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171826.0教育467920.3卫生和社会工作264523.0文化、体育和娱乐业429936.2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63639.2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国汇率调整图表SEQ图表\*ARABIC11: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基准利率单位:%调整时间活期定期3个月6个月1年2年3年5年1990.04.152.886.307.7410.0810.9811.8813.681990.026.488.649.3610.0811.521991.04.211.803.245.407.567.928.289.001993.0010.8012.061993.069.0010.9811.7012.2413.861996.05.012.974.8010.8012.061996.08.231.983.335.407.477.928.289.001912.884.145.675.946.216.661998.03.251.712.886.216.661998.07.011.442.793.964.774.864.955.221998.12.071.442.793.333.783.964.144.501999.06.100.991.932.702.882002.02.210.721.711.891.982.252.522.792004.10.290.721.712.072.252.703.243.602006.08.190.721.802.252.523.063.694.142007.03.180.721.982.432.793.333.964.412007.05.190.722.072.613.063.694.414.952007.07.210.812.342.883.333.964.685.222007.08.220.812.613.153.604.234.955.492007.09.150.812.883.423.874.505.225.7620023.333.784.144.685.405.852008.10.090.723.153.513.874.415.135.582008.10.300.722.883.243.604.144.775.132008.11.270.361.982.252.523.063.603.8720061.711.982.252.793.333.602061.912.202.503.253.854.202010.12.260.362.252.502.753.554.154.552011.02.090.402.602.803.003.904.505.002011.04.060.502.853.055.252011.07.070.503.103.303.504.405.005.502012.06.080.402.853.055.102012.07.060.352.602.803.003.754.254.75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图表SEQ图表\*ARABIC12: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基准利率调整时间6个月1年1—3年(含)3—5年(含)5年以上1991.049.009.549.721993.05.158.829.3610.8012.0612.241993.07.119.0010.9812.2413.8614.041995.01.019.0010.9812.9614.5814.761995.07.0110.0812.0613.5015.1215.301996.05.019.7210.9813.1414.9415.121996.08.239.1810.0810.9811.7012.421958.649.369.9010.531998.03.257.027.929.009.7210.351998.07.016.576.937.117.658.011998.12.076.126.396.667.207.561999.06.105.585.855.946.036.212002.02.215.045.315.495.585.762004.10.295.225.585.765.856.122006.04.285.405.856.036.126.392006.08.195.586.126.306.486.842007.03.185.676.396.576.757.112007.05.195.856.576.756.937.202007.07.216.036.847.027.207.382007.027.207.387.562007.09.156.487.297.477.657.8320077.477.567.747.832008.007.297.567.742008.10.096.126.937.027.297.472008.10.306.036.666.757.027.202008.11.275.045.585.675.946.1220065.315.405.765.942005.565.605.966.142010.12.265.355.815.856.226.402011.02.095.606.066.106.456.602011.04.065.856.316.406.556.802011.07.076.106.566.656.907.052012.06.085.856.316.406.656.802012.07.065.606.006.156.406.55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图表SEQ图表\*ARABIC13:2008-2012年存款准备金率统计时间调整前调整后调整幅度

(单位:百分点)2012年5月18日(大型金融机构)20.50%20.00%-0.5(中小金融机构)17.00%16.50%-0.52012年2月24日(大型金融机构)21.00%20.50%-0.5(中小金融机构)17.50%17.00%-0.52011年12月5日(大型金融机构)21.50%21.00%-0.5(中小金融机构)18.00%17.50%-0.52011年6月20日(大型金融机构)21.00%21.50%0.5(中小金融机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