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经济学》课后练习题参考答案8_第1页
《微观经济学》课后练习题参考答案8_第2页
《微观经济学》课后练习题参考答案8_第3页
《微观经济学》课后练习题参考答案8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八章要素市场一、选择题1.D2.C1.D2.C3.B4.A5.A6.B7.A8.B9.A11.B12.B13.C14.A15.D16.A17.B18.B10.B二、名词解释边际(物质)产品:就是用实物表示的生产要素边际生产力,即增加一单位某种生产要素所增加的产量。用英文缩写MPP表示。有时被简称为边际产品(MP)。边际产品价值(valueofthemarginalproduct):指边际物质产品同产品价格的乘积,用英文缩写VMP表示。VMP二MPP・P边际收益产品(marginalrevenueproduct):以货币表示的生产要素边际生产力,即增加一单位的某种生产要素所增加的产量带来的收益。用英文缩写MRP表示。那么,MRP二dTR/dA二dTR/dQ・dQ/dA二MR・MPP其中A表示生产要素及其数量。4•边际要素成本(marginalfactorcost,MFC):指可变要素(例如劳动L)每增加一个单位引起的总成本(TC)的变化,即MFC=dTC/dL向后弯曲劳动供给曲线:一般来说,工资率较底时,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工资率很高时,收入效应将会大于替代效应。因此,当工资率提高到一定程度,工资率增加,劳动的供给反而减少,从而使得劳动供给曲线从向右上倾斜转为向左上倾斜,形成向后弯曲劳动供给曲线。地租:垂直的土地供给曲线与土地需求曲线的交点所决定的土地服务价格常常被称为地租。地租完全由土地的需求曲线决定。租金:供给数量固定不变的一般资源的服务价格叫做租金。准租金:所谓准租金就是对供给量暂时固定的生产要素的支付即固定生产要素的收益。经济租金:要素收入中的一部分与要素供给无关被称为经济租金,它代表着要素收入中超过在其他场所可能得到的收入部分。经济租金的几何解释类似于生产者剩余。三、问答题什么是要素供给原则?如何从要素供给原则推导出要素供给曲线?解答:(1)对消费者的原始要素的供给原则是根据消费者的效用最大化行为推出的。消费者的资源是既定的,消费者只能将其拥有的全部既定资源的一部分作为生产要素来提供给市场,剩下部分可以视为“保留自用”的资源。消费者在一定的要素价格条件下,将其全部既定资源在“要素供给”和“保留自用”两种用途上进行分配以获得最大效用。(2)以基数效用论为基础可以推导出要素供给的原则。消费者要获得最大效用必须满足如下条件:作为“要素供给”的资源的边际效用要与作为“保留自用”的资源的边际效用相等。提供要素本身不能给供给者带来效用,带来效用的是提供要素所获得的收入。所以要素供给的边际效用(即提供最后一单位要素能给供给者带来的效用增加值)为dU/dL二W.dU/dY,表示要素供给的边际效用等于要素

供给的边际收入(要素市场完全竞争,要素的边际收入等于要素价格)与收入的边际效用的乘积;“保留自用”资源的边际效用是增加单位自用资源所带来的效用,可以用增量dU/dL来表示。因此,要素供给原则可以表示为dU/dL二dU/dY.W或(dU/dL)/(dU/dY)=W,用W表示收入的价格,则有(dU/Dl)/(dU/dY)=W/W,这与产品市场效用最大化公式完全一致。y(3)同样,也可以用序数效用论来分析要素供给原则,并可进一步得到要素供给曲线。消费者的无差异曲线代表提供要素所得收入与自用资源的组合,消费者在各种组合下能获得的总收入为预算线。因而最优的组合必须满足:无差异曲线的斜率dY/dL,等于预算线的斜率W,即-dY/dL=W,表示消费每增加一单位自用资源而愿意减少的收入量。在消费者初绐非要素收入、初绐资源数量以及偏好均为既定的条件下,预算线的斜率取决于要素价格W,因此给定一个要素价格就有一条预算线,随着要素价格上升预算线将绕着初始状态点顺时针方向旋转,它与既定的无差异曲线的切点亦不断变化,这些切点的集合称为价格扩展线,它反映了自用资源数量如何随着要素价格的变化而变化,从而反映了要素供给量(它等于固定资源总量减去自用资源数量)如何随着要素价格的变化而变化,即要素供给曲线关系。将这些要素供给量与要素价格的组合描绘在要素价格-供给量坐标系中,就得到了要素供给曲线。要素供给曲线可向右上方倾斜也可以垂直,甚至可以向右下方倾斜,其形状取决于无差异曲线的形状。用图式说明劳动供给曲线的推导,并说明劳动供给曲线为什么向后弯曲?解答:2121劳动供给曲线表明的是劳动供给量与劳动价格之间的关系,而劳动供给可看成是闲暇需求的反面。劳动供给增加就是闲暇需求减少,并且劳动价格(工资)就是闲暇的机会成本或价格。从替代效应看,工资上升总会导致闲暇需求量减少,即劳动供给增加。但从收入效应看,工资上升时,对闲暇需求也会增加。当工资较低时,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故闲暇的需求量会随工资上升而下降,即劳动供给量会增加,但工资较高时,则工资上涨引起整个劳动收入增量就很大,收入效应可能大于替代效应,因而劳动供给会减少,引起劳动供给曲线后弯。四、计算题1.已知劳动是惟一的可变要素,生产函数为Q=A+aL—bL2,产品市场是完全竞争市场,劳动的价格为W,试求:(a)厂商对劳动的需求函数。

(b)厂商对劳动的需求量与工资及产品价格的关系。解答:(&)因产品市场为完全竞争市场,根据W=VMP=P・MPP=LLP・dQ/dL,即W=P・(a-2bL)=aP-2bPL,得厂商对劳动的需求函数为L=a/2b-W/2bP(b)因QL/QW=—l/2bPV0,故厂商对劳动的需求量与工资反方向变化。因3L/3P=W/2bP2>0,故厂商对劳动的需求量与产品价格同方向变化。设某厂商只把劳动作为可变要素,其生产函数为Q=-0.01L3+L2+36L,Q为厂商每天产量,L为工人的日劳动小时数。所有市场均为完全竞争的,单位产品价格为0.10美元,小时工资率为4.80美元。试求当厂商利润最大时,厂商每天将投入多少劳动时间?如果厂商每天支付的固定成本为50美元,厂商每天生产的纯利润为多少?解答:由题设,Q=—0.01L3+L2+36L,P=0.1,W=4.80即400.(d)当厂商利润极大时,有W=VMP=P・即400.80=0.10X(-0.03L2+2L+36)03L2-2L-36+48=003L2—2L+12=0(0.03L—2)(0.1L—6)=0解得L=20/3,舍去,因dMPP/dL|=—0.06L+2=LL=20/3—0.06X20/3+2=1.6〉0,故L=60,即厂商每天将投入60劳动小时。(b)n=TR—TC=P・Q—(FC+VC)=P・Q—(50+W・L)=0.10X(—0.01X603+602+36X60)—(50+4.80X60)=360—338=22(美元)即每天获得的纯利润为22美元。已知生产函数为:Q=—O.IL3+6L2+I2L,求: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工资为360时,产品价格为30,求利润最大时的工人人数。解答:(1)由生产函数Q=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