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部编版【人教】七年级语文期末名著导读《朝花夕拾》《西游记》同步练习_第1页
新部编版【人教】七年级语文期末名著导读《朝花夕拾》《西游记》同步练习_第2页
新部编版【人教】七年级语文期末名著导读《朝花夕拾》《西游记》同步练习_第3页
新部编版【人教】七年级语文期末名著导读《朝花夕拾》《西游记》同步练习_第4页
新部编版【人教】七年级语文期末名著导读《朝花夕拾》《西游记》同步练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部编版【人教】七年级语文期末名著导读《朝花夕拾》《西游记》同步练习1.《朝花夕拾》原名《_______________》,是鲁迅回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时期不同的生活经历与体验的散文集。书中不少文章包含着__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___。2.选择题。(1)《藤野先生》中作者弃医从文的原因是()A.受到日本同学歧视B.藤野先生不重视自己C.要拯救国民的精神D.学医太难(2)《朝花夕拾》中,阿长的性格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列哪一个不是阿长的性格特点()A.迷信B.不拘小节C.马虎D.朴实(3)下列文章不属于《朝花夕拾》的是()A.《风筝》B.《无常》C.《父亲的病》D.《藤野先生》(4)《朝花夕拾》中,鲁迅借众鬼嘲弄人生,用阴间讽刺阳世,对“正人君子们”进行了淋漓尽致的嘲和鞭挞的文章是()A.《琐记》B.《无常》C.《二十四孝图》D.《狗·猫·鼠》3.鲁迅是直面人生的斗士,他的作品如匕首,如投枪,直刺社会的黑暗与人性的丑陋;但他的作品也有温暖人心的一面,比如抒写童年生活、讴歌人性的美好。请根据相关内容,完成下表。鲁迅作品人物人物描写人物评点《阿长与<山海经>》阿长她于是十分喜欢似的,笑将起来,同时将一点冰冷的东西,塞在我的嘴里。我大吃一惊之后,也就忽而记得,这就是所谓福橘……(1)《故乡》(2)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的刺去……勇敢无畏《社戏》阿发偷我们的罢,我们的大得多呢。(3)(4)“我”父亲喘气颇长久,连我也听得吃力,然而谁也不能帮助他。我有时竟至于电光一闪似的想道:“还是快点喘完了罢。……”立刻觉得这思想不该,就是犯了罪……很爱父亲4.[2018·张家界]名著阅读。“哥儿,你牢牢记住!”她极其郑重地说,“明天是正月初一,清早一睁开眼睛,第一句话就得对我说:“阿妈,恭喜恭喜!’记得么?你要记着,这是一年的运气的事情。不许说别的话!说过之后,还得吃一点福橘。”上面选段出自鲁迅的散文集《____________》,文中的“她”是指_____________。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事,她被儿时的鲁迅称赞“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甚至“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失了”。二、《西游记》5.在下面横线上填写略去的人物姓名或绰号。齐天孙大圣,混世____________只为芭蕉扇,相逢各骋强。粗心大圣将人骗,大胆牛王把扇诓。这一个,金箍棒起无情义;那一个,双刃青锋有智量。大圣施威哓彩雾,牛王放泼吐毫光。齐斗勇,两不良,咬牙锉齿气昂昂。播土扬尘天地暗,飞砂走石鬼神藏。(选自《西游记》第六十一回)6.《西游记》中下列故事情节发生在“黄风岭唐僧有难”之前的一项是()A.唐三藏路阻火焰山,孙行者一调芭蕉扇B.三清观大圣留名,车迟国猴王显法C.盘丝洞七情迷本,濯垢泉八戒忘形D.八卦炉中逃大圣,五行山下定心猿7.下面一段文字节选自《西游记》第四十二回,读后回答问题。话说那六健将出洞门,径往西南上,依路而走。行者心中暗想道:“他要请老大王吃我师父,老大王断是牛魔王。我老孙当年与他相会,真个意合情投……虽则久别,还记得他模样,且等老孙变作牛魔王,哄他一哄,看是何如。”孙悟空变作牛魔王后是如何引起红孩儿的怀疑并最终被识破的?后来孙悟空又是怎样救出师父的?8.[2017·衡阳]阅读下面一段话,回答问题。裙钗本是修成怪,为子怀仇恨泼猴。行者虽然生狠怒,因师路阻让娥流。……罗刹无知轮剑砍,猴王有意说亲由。女流怎与男儿斗,到底男刚压女流。这个金箍铁棒多凶猛,那个霜刃青锋甚紧稠。劈面打,照头丢,恨苦相持不罢休。(1)本段文字节选自______________(人名)创作的《________________》(作品)。(2)文中的“裙钗”指的是谁?她因何“为子怀仇恨泼猴”?9.[2018·镇江]阅读《西游记》选段,回答问题.这大圣放了手,那行者也放了手。沙僧搀住个,叫道:“二哥,你也搀住一个。”果然搀住,落下云头,径至草舍门外。三藏见了,就念《紧箍儿咒》。二人一齐叫苦道:“我们这等苦斗,你还咒我怎的?莫念!莫念!”那长老本心慈善,遂住了口不念,却也不认得真假。假行者最终被谁识破?10.阅读下面的名著片段,回答问题。①猴王只顾苦战七圣,却不知天上坠下这兵器,打中了天灵,立不稳脚,跌了一跤,爬将起来就跑;被二郎爷爷的细犬赶上,照腿肚子上一又扯了一跌。他睡倒在地,骂道:“这个亡人!你不去妨家长,却来咬老孙!”急翻身爬不起来,被七圣一拥按住,即将绳索捆绑,使勾刀穿了琵琶骨,再不能变化。(选自《西游记》第六回)②行者仔细观看,乃二郎显圣,领梅山六兄弟,驾着鹰犬,挑着狐兔,抬着獐鹿,一个个腰挎弯弓,手持利刃,纵风雾踊跃而来。行者道:“八戒,那是我七圣兄弟,倒好留请他们,与我助战若得成功,倒是一场大机会也。”八戒道:“既是兄弟,极该留请。”行者道:“但内有显圣大哥,我曾受他降伏,不好见他。你去拦住云头,叫道:“真君,且略住住。齐天大圣在此进拜。’他若听见是我,断然住了。待他安下,我却好见。”(选自《西游记》第六十三回)(1)根据提示,选择填空。①“受他降伏”指的是________。A.二将军宫门镇鬼B.小圣施威降大圣C.真行者落伽山诉苦②“与我助战”说的是在祭赛国,七圣帮助悟空八戒打死了万圣龙王和____________,并帮助祭赛国王收回了佛宝。A.黑河妖B.黄狮精C.九头虫③在孙悟空等人帮助祭赛国王收回了佛宝之后,佛宝被放在了_________。A.伏龙寺B.大佛寺C.相国寺(2)根据两段文字,分析孙悟空这一形象前后各表现出怎样的特点。参考答案旧事重提童年少年青年温馨的回忆理性的批判(1)C(2)C(3)A(4)B3.(1)对“我”关爱,为“我”操心(2)少年闰土(或闰土)(3)热情好客,纯朴善良(4)《父亲的病》4.朝花夕拾长妈妈为“我”买回《山海经》5.泼牛王(牛魔王)6.D7.孙悟空变的牛魔王以吃斋为由不肯吃唐僧肉,引起红孩儿怀疑,又因答不出红孩儿的生辰,被红孩儿识破。孙悟空打不过红孩儿,便请来了观音菩萨,观音菩萨降服红孩儿,悟空救出师父。8.(1)吴承恩西游记(2)文中的“裙钗”指罗刹女(铁扇公主)。因为她的儿子红孩儿想吃唐僧肉,被孙悟空请来的观音菩萨收为善财童子所以她对孙悟空怀恨在心。9.如来。(答“佛祖”“如来佛”等《西游记》中其他称谓均可)10.(1)①B②C③A(2)前:不服输,性子急。后:机智灵活,细心周到。

部编版【人教】上学期七年级语文期末《文言文》复习(含答案)陈太丘与友期行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1.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待君久不至,已去意与日去(《诫子书》)B.陈太丘与友期行与儿女讲论文义(《咏雪》)C.元方入门不顾顾野有麦场(《狼》)D.友人惭,下车引之禽兽之变诈几何哉(《狼》)2.对于元方来说,“友人”缺少哪两种品格?他缺少的品格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二、阅读下面的文言短文,完成题目。守株待兔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来①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注】①未:古代的一种农具。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兔走触株,折颈而死。(2)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2.宋国人为什么嘲笑这位耕田者?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咏雪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日:“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1.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白雪纷纷何所似禽兽之变诈几何哉(《狼》)B.撒盐空中差可拟终日在天中行止(《杞人忧天》)C.未若柳絮因风起若屈伸呼吸(《杞人忧天》)D.未若柳絮因风起因往晓之(《杞人忧天》)2.在这篇小短文里,作者为我们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气氛?请谈谈你的观点,并用文中的关键词来支撑这一观点。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王华还金王华六岁,与群儿戏水滨,见一客来濯足,以①大醉,去,遗所提囊。取视之,数十金也。公⑦度其醒必复来,恐人持去:以投水中,坐守之。少顷,其人果号而至,公迎谓日:“求尔金耶?”为指其处。其人喜,以一锭为谢,却不受。【注】①以:因为。②公:指王华。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1)遗所提囊()(2)公迎谓曰()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公度其醒必复来,恐人持去,以投水中,坐守之。3.结合全文,请你说说王华具有怎样的品质。五、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论语》十二章(节选)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③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④子曰:“学而不恩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⑤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⑥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币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1.下面哪一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不相同?()A.学而不思则罔相委而去(《陈太丘与友期行》)B.不亦君子乎夫君子之行(《诚子书》)C.学而不思则罔非学无以广才(《诫子书》)D.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缀行甚远(《狼》)2.选文的句子中有些谈学习方法,有些谈学习态度,有些谈品德修养,请各找出一例。学习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习态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品德修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论语》十二章(节选)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1.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又有忧彼之所忧者(《杞人忧天》)B.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非得一人于井中也(《穿井得一人》)C.乐亦在其中矣亦不能有所中伤(《杞人忧天》)D.匹夫不可夺志也非淡泊无以明志(《诫子书》)2.请你结合学习实际,写出对“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理解。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朝三暮四宋有狙公①者,爱狙②,养之成群,能解狙之意,狙亦得公之心。损其家口③,充狙之欲。俄而④匮⑤焉,将限其食,恐众狙之不驯⑥于己也。先诳⑦之日:“与若⑧芋⑨,朝三而暮四,足乎?”众狃皆起而怒。俄而日:“与若芋,朝四而暮三,足乎?”众狙皆伏而喜。(选自《列子·黄帝))【注】①狙(jū)公:养猴子的老人:②狙:猴子。③口:口粮。④俄而:一套儿,不欠。⑤匮:缺乏。⑥驯(xùn):驯服,随从,听从。引申为服服帖帖。⑦诳(kuáng):欺骗,瞒哄。⑧若:文言文中的人称代词,代?你”“你们”,文中指猴子们。⑨芊(xù):栎树的果实,俗称“橡实”,一种粮食。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损其家口,充狙之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与若芋,朝三而暮四,足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你从狙“朝三暮四”而怒,“朝四暮三”而喜中得到什么启示?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荆人欲袭宋①,使人先表②漳(yōng)水。滚水暴益③,荆人弗知。循表而夜涉④,溺死者千有余人。军惊而坏都舍⑤。向⑥其先表之时可导也,今水已变而益多矣,荆人尚犹⑦循表而导之,此其所以败也。(选自《吕氏春秋》)【注】①荆:楚国的别名。袭:偷袭。②表:这里作动词用,设立标记。③益:同“溢”,涨水。④涉:徒步渡水。⑤而:这里作“如”讲。坏都舍:房屋塌。⑥向:从前。⑦尚犹:还,仍然。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荆人欲袭宋()(2)使人先表流水()(3)循表而夜涉()(4)今水已变而益多矣()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向其先表之时可导也。(2)此其所以败也。3.请你说说荆人为什么会失败,并谈谈你从中得到了怎样的启示。九、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训子①富翁子不识字,人劝以延师训之。先学“一”字是一画,次“二”字二画,次“三”字三画。其子便欣然投笔,告父曰:“儿已都晓字义,何用师为?”父喜之,乃谢去。一日,父欲招万姓者饮,命子晨起治状,至午不见写成。父往询之,子恚②曰:“姓亦多矣,如何偏姓万。自早至今,才得五百画着哩!”【注】①训子:教导儿子。②恚:怨恨。此处指抱怨。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儿已都晓字义,何用师为?(2)父喜之,乃谢去。2.本文是一则笑话,请结合实际,谈谈此文给你的启示。十、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鹦鹉救火有鹦鹉飞集①他山,山中禽兽辄②相爱重。鹦鹉自念③虽乐,不可久也,遂去。后数月,山中大火。鹦鹉遥见,便入水沾羽,飞而洒之。天神曰:“汝虽有志意,何足云也?”对曰:“虽知不能救,然尝侨④居是山,禽兽行善,皆为兄弟,不忍见耳。”天神嘉⑤其义,即为之灭火。(选自《宣验记》)【注】①集:群鸟停在树上,这里指停留。②辄(zhé):总是。③念:想。④侨:侨居,一国公民在国外长期定居。这里指鹦鹉在这座山上居住了一段时间。⑤嘉:赞美,嘉奖。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汝虽有志意,何足云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天神嘉其义,即为之灭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爱的力量是巨大的,请你换个角度说说它的寓意。十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陈太丘与友期行陈大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1.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下车引之日月之行(《观沧海》)B.去后乃至胜败乃兵家常事C.相委而去学而不思则罔(《(论语>十二章》)D.待君久不至后狼止而前狼又至(《狼》)2.“元方入门不顾”的行为,有人认为他做得对,有人认为他没有礼貌,你怎么看待?十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徙木债表商鞅变秦法,恐民不信,乃募民徙三丈之木而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金,乃下令。吴起治西河,欲谕其信于民,夜置表于南门之外,令于邑中曰:“有人能偾表者,仕之长大夫。”民相谓曰:“此必不信。”有一人曰:“试往偾表,不得赏而已,何伤?”往偾表,来谒吴起,起仕之长大夫。自是之后,民信起之赏罚。予谓鞅本魏人,其徙木示信,盖以效起,而起之事不传。1.下面哪_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A.恐民不信与朋友交而不信乎(《(论语)十二章》)B.乃募民徙三丈之木而予五十金去后乃至(《陈太丘与友期行》)C.夜置表于南门之外其一犬坐于前(《狼》)D.不得赏而已待君久不至,已去(《陈太丘与友期行》)2.商鞅徙木和吴起偾表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十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叶公好龙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施尾于堂。叶公见之,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1.下面哪—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不相同?()A.叶公子高好龙知之者不如好之者(《《论语)十;章》)B.于是天龙闻而下之学而不思则罔(《<论语)十二章》)C.于是天龙闻而下之有闻而传之者(《穿井得一人》)D.施尾于堂其一犬坐于前(《狼》)2.叶公“弃而还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叶公好龙”这个成语通常用来讽刺什么?十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昔有长者子昔有长者子①,入海取沉水②。积有年栽,方得一车,持来归家。诣③市卖之,以其贵故,卒无买者。经历多日,不能得售④。心生疲厌,以为苦恼。见人卖炭,时得速售。便生念言:不如烧之作炭,可得速售。即烧为炭,诣市卖之,不得半车炭之价直⑤。世间愚人亦复如是。(选自伽斯那《百喻经》)【注】①长者子:年长有声望之人的儿子。②沉水:指沉香木,因木质坚硬,能沉于水,故名。③诣:前往,到……去。④售:卖出去。⑤直:同“值”,价值。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诣市卖之,以其贵故,卒无买者。(2)世间愚人亦复如是。2.你从文中得到了怎样的启示?十五、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鲁宗道为人刚直①,疾恶少容,遇事敢言,不为小谨。为谕德⑦时,居近酒肆,尝微行就饮肆中,偶宋真宗亟召,使者及门,久之,宗道方自酒肆③来。使者先入,约曰:“即上怪公来迟,何以为对?”宗道日:“第以实言对。”使者日:“然则公当得罪。”曰:“饮酒,人之常情;欺君,臣子之大罪也。”真宗果问,使者具以宗道所言对。帝诘之。谢曰:“有故人自乡里④来,臣家贫无杯盘.故就酒家饮。”帝以为忠实可大用。【注】①刚直:刚正、企直。②谕德:教育太子的官。③酒肆:小酒馆。④乡里:此处指故乡。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即上怪公来迟,何以为对?(2)帝以为忠实可大用。2.从鲁宗道与使者的对话中,你可以看出鲁宗道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十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师旷论学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选自西汉刘向编《说苑·建本》)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2)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2.这则短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十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水蛇装神泽涸,蛇将徙,有小蛇谓大蛇曰:“子行而我随之,人以为蛇之行者耳,必有杀子者;不如相衔负我以行,入以我为神君也。”乃相衔负以越公道。人皆避之,曰:“神君也。”(选自《韩非予·说林上》)1.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人以为蛇之行者耳。(2)不如相衔负我以行。2.从这则故事中,我们可以得到哪些启示?十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景清倜傥①尚大节,领乡荐②,游国学。时同舍生有秘书③,清求而不与。固请,约明日还书。生旦往索。清曰:“吾不知何书,亦未假书于汝。”生忿,讼于祭酒④。清即持所假书,往见,曰:“此清灯窗所业书。”即诵辄卷。祭酒问生,生不能诵一词。祭酒叱生退。清出,即以书还生,曰:“吾以子珍秘太甚,特以此相熙耳。”【注】①倜傥:洒脱,不拘束。②领乡荐:考中了举人。③秘书:少见的珍贵书。④祭酒:国子监的主管官贵。1.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1)吾不知何书,亦未假书于汝。(2)特以此相熙耳。2.景清的行为意在告诉同舍生一个怎样的道理?十九、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南文子为国忧智伯欲袭卫,故遗之乘马,先之一璧,卫君大悦,酌酒。诸大夫皆喜,南文子独不喜,有忧色。卫君曰:“大国礼寡人,寡人故酌诸大夫酒,诸大夫皆喜,而子独不喜,有忧色者,何也?”南文子曰:“无方之礼,无功之赏,祸之先也。我未有往,彼有以来,是以忧也。”于是卫君乃修梁津,而拟边城。智伯闻卫兵在境上,乃还。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南文子独不喜,有忧色。(2)无方之礼,无功之赏,祸之先也。2.从这则故事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二十、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掩耳盗铃范氏①之亡也,百姓有得钟⑦者。欲负而走,则③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况然④有音。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恶⑤人闻之,可也;恶己自闻之,悖⑥矣!【注】①范氏:指范昭子,春秋末期晋国的贵族,为赵简子所伐,逃往齐国。②钟:古代的打击乐器。③则:但是。④况(hu6ng)然:拟声词,形容击钟的声音。⑤恶:害怕。⑥悖:荒谬。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以椎毁之,钟况然有声。(2)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穿井得一人》)2.请说说这则寓言给了你怎样的启示。二十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赛跑定案有老姥①遇劫于路,唱贼②。路人为逐禽③之。贼反诬路人。时已昏黑,莫知其孰是,乃俱送之。融④见而笑曰:“此易知耳,可二人并走,先出凤阳门⑤者非贼。”既而还入,融正色⑥谓后出者曰:“汝真贼也,何诬人乎?”贼遂服。盖因贼若善走,必不被禽,故知不善走者贼也。【注】①老姥(mǔ):老妇人。②唱贼:呼喊提强盗。贼,强盗。③禽:同“擒”,捉捕。④融:苻融,晋朝人。⑤凤阳门:当地的一座域门。⑥正色:神情严肃。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1)汝真贼也,何诬人乎?(2)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杞人忧天》)2.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发现苻融是一个怎样的人?二十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张之万之马张尚书之万,畜一红马,甚神骏,尝日行千里,幂噶不吁。有军人见而爱之,遣人来买,公不许。固请,之石无奈,遂牵而去。未几,马送回,之万怪之,询其故,曰:“方乘,遂为掀下,连易数人,皆掀坠。此乃劣马也,故退之。”之万求之不得,遂退金收马。比公乘之,驯良如故。盖此马愿从主也。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有军人见而爱之,遣人来买,公不许。(2)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陈太丘与友期行》)2.本文中的“军人,’识马却驾驭不了马,这是为什么?说说你的理解。二十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晏子相齐,三年,政平民说。梁丘据见晏子中食①,而肉不足,以告景公。旦日⑦,割地将封晏子,晏子辞不受,曰:“富而不骄者,未尝闻之;贫而不恨③者,婴是也,所以贫而不恨者,以善为师也。今封,易婴之师,师以轻,封以重矣。请辞。”(选自《晏子春秋》)【注】①中食:吃的是中等食物。②旦日:明天,第二天。③恨:遗憾,后悔。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旦日,割地将封晏子。(2)贫而不恨者,婴是也。2.结合文章内容,简析晏子是位怎样的丞相。二十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崔衍,左丞相伦之子。继母李氏,不慈于衍。衍时为富平尉,伦使于吐蕃,久方归,李氏衣弊衣①以见伦。伦问其故,李氏称:“自伦使子蕃中,衍不给衣食。”伦大怒,召衍责诟②,命仆隶拉于地,袒其背,将鞭之。伦弟殷,闻之趋往,以身蔽衍,杖不得下。因大言曰:“衍每月俸钱,皆送嫂处,殷所具知,何忍乃言衍不给衣食!”伦怒乃解。及伦卒,堑主李氏益谨。后历苏、虢③二州刺史。虢居陕、华二州之间,而税重数倍。衍乃上陈人困,曰:“臣所治多是山田,且当邮传冲要,属岁不登④,颇甚流离。旧额赋租,特望蠲⑤减。”帝乃令减虢州青苗钱⑥。居宣州十年,颇勤俭,府库盈溢。(节选自《旧唐书·孝友传》)【注】①弊衣:破旧的衣服。②责诟:责骂。③虢(guó):地名,位于今河南省。④属岁不登:连续多年欠收。⑤蠲(juān):除掉。⑥青苗钱:唐代赋税名。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衍事李氏益谨。(2)久之,目似瞑,意暇甚。(《狼》)2.结合选文内容,说说崔衍是一个怎样的人。二十五、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郭子仪初与李光弼①俱为安思顺牙将②,不相能③,虽同席不交谈。后子仪代思顺为将,光弼恐见诛④,乃跪请日:“死所甘心,但乞贷⑤妻子。”子仪趋堂下,握其手曰:“今国乱主辱,非公不能定,仆岂敢怀私忿哉!”因涕泣勉以忠义,即荐之为节度使⑥,遂同破贼,无纤毫猜忌。(选自《资治通鉴》)【注】①郭子仪、李光弼:唐朝^,平定“安史之乱”的主要将领。②牙将:副将。③不相能:互相看不起。④见诛:被诛杀。⑤贷:宽恕。⑥节度使:古代官名。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仆岂敢怀私忿哉!(2)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狼》)2.读完此文,你觉得郭子仪是一个怎样的人?参考答案一、1.B(A项,“去”,前者是“离开”的意思,后者是“消逝”的意思。B项,“与”,都是“和”的意思。C项,“顾”,前者是“回头看”的意思,后者是“看,视”的意思。D项,“之”,前者是代词,代元方;后者是结构助词,“的”。)2.信、礼。失信:期日中,日中不至。失礼:对子骂父。二、1.(1)一只兔子跑过来撞到树桩上,撞断了脖子死去了。(2)兔子再也没有得到,他自己反倒被宋国人嘲笑了。2.兔子触株而死是偶然的,而这位耕田者却认为这是经常发生的事,是必然的。他不可能再得到兔子了,所以被宋国人嘲笑。【参考译文】宋国有个耕田的农民,他的田里有截树桩子。一只兔子跑过来撞到树桩上,撞断了脖子死去了。(耕田的人)于是就放下他的农具去守着树桩,希望再得到兔子。兔子再也没有得到,他自己反倒被宋国人嘲笑了。三、1.B(“中”都是“范围内,内部”的意思。A项,“何”,前者是“什么”的意思,后者与“几”连用,是“多少”的意思;C项,“若”,前者是“如”的意思,后者是“你”的意思;D项,“因”,前者是“趁着”的意思,后者是“于是”的意思。)2.从“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可以看出,作者为我们营造了一种融洽(或“和谐”“欢快”“轻松”等)的家庭气氛。四、1.(1)丢失(2)说,对……说2.王华估计他酒醒后必定再来,担心别人拿了金子离开,(就)把它投到水里,坐在那儿等他来。3.不贪财物、乐于助人、考虑周到。(任选两点)【参考译文】王华六岁的时候,和一群小孩在水边嬉戏,见到一介外来的人来洗脚,因为大醉的缘故,离开时留下了(他)携带的包裹。(王华)拿来看了看,有数十两黄金。王华估计他酒醒后必定再来,担心别人拿了金子离开,(就)把它投到水里,坐在那儿等他来。不一会儿,那个人果然哭着来了,王华迎上去对他说:“找你的金子吗?”为他指明了地点。那个人很高兴,用一锭金子作为酬劳,(王华)却不接受。五、1.A(A项,“而”前者表示转折,后者表示顺承;B项,“君子”都是指品德高尚的人;C项,“学”都是指“学习”;D项,“行”都是“行走”的意思。2.学习方法示例:学而时习之传不习乎温故而知新学习态度示例: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博学而笃志品德修养示例:人不知而不愠吾日三省吾身六、1.A(A项,“者”都是“……的人”的意思;B项,“于”前者是“对于”的意思,后者是“在”的意思;C项,“中”前者是“中间”的意思,后者是“伤害”的意思;D项,“志”前者是“志气”的意思,后者是“志向”的意思。)2.提示:围绕“只读书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空想却不读书,就会有疑惑”回答即可。七、1.(1)(他)减少全家的口粮,满足猴子们(对食物)的需求。(2)给你们的橡实(即橡子),早上三个,晚上四个,够吗?2.示例:我们在看问题时不能只看其表面现象,一定要看到问题的实质。【参考译文】宋国有一个饲养猴子的老人,他很喜欢猴子,养了一大群猴子,(他)可以理解猴子们的意思,猴子们也懂得他的心意。(他)减少全家的口粮,满足猴子们(对食物)的需求。然而过了不久,(家里)缺乏食物了,(狙公)打算限制猴子们食物(的数量),但又担心猴子们不顺从自己。(狙公)就先欺骗猴子们说:“给你们的橡实,早上三个,晚上四个,够吗?”猴子们一听都站了起来,十分恼怒。过了一会儿,他又说:“给你们的橡实,早上四个,晚上三个,这该够了吧?”猴子们一昕一个个都趴在地上,非常高兴。八、1.(1)想,想要(2)派(3)按照,依照(4)吏2.(1)从前他们(在滩水里)设立标记的时候,(标记)是可以引导渡河的。(2)这就是他们失败的原因。3.示例:从前他们在滩水里设立标记的时候,标记可以引导他们渡河,但是当水已经发生变化,涨了很多时,他们还是沿着标记涉水,以致于一千多人被淹,这就是他们失败的原因。启示:事情发生了变化,解决问题的手段、方法也要随之改变,否则就会失败。(或:不懂得随着情势的变化而变更自己的观念,是不会取得成功的。)【参考译文】楚国想偷袭宋国,派人事先测量漳水的深浅并设土标志。漳水突然上涨,楚人不知道。(依然)按照先前设立的标记在黑夜里渡河,(结果>淹死的人有一千多。楚军惊恐万状,就像房屋倒塌一样。从前他们(在漳水里)设立标记的时候,(标记)是可以引导渡河的,现在河水暴涨,水位已越涨越高了,楚人还是按照原来的标记过河,这就是他们失败的原因。九、1.(1)儿子(我)已经完全明白那些字是怎么回事了,还要老师做什么呢?(2)(他的)父亲(为此)感到高兴,于是辞退了老师。2.学无止境,求学应当谦虚,精益求精,不能囫囵吞枣,浅尝辄止。【参考译文】有个富翁的儿子不识字,有人劝富翁聘请一位老师来教导他的儿子学字。(老师)先教“一”字是画一横,再教“二”字是画二横,再教“三”字是画三横。于是,富翁的儿子十分高兴地丢下笔,告诉(他的)父亲说:“儿子(我)已经完全明白那些字是怎么回事了,还要老师做什么呢?”(他的)父亲(为此)感到高兴,于是辞退了老师。有一天,富翁想请一个姓万的朋友来喝酒,让儿子早晨起来写张请帖,(可是)直到中午还不风写成。富翁去儿子那里询问这件事,儿子抱怨说:“天下姓氏这么多,为什么这人偏偏姓万。从早晨到现在,(我)才写了五百画呀!”十、1.(1)你虽然很有意志,但(你的行为)又怎么值得一提呢?(2)天神为了嘉奖鹦鹉的义举,便帮它把山火扑灭了。2.示例:做任何事只有持之以恒,才可能成功。【参考译文】有(一只)鹦鹉飞到剐的山上栖息,山中的禽鸟走兽总是互敬互爱。鹦鹉自己想到,(这里)虽然快乐,但不能长久(待在这里),于是便离开了。几个月以后,山中发生大火灾。鹦鹉远远看到后,就把自己的羽毛浸入水中沾湿,飞到山上洒水救火。天神(看见了,)说:“你虽然很有意志,但(你的行为)又怎么值得一提呢?”(鹦鹉)回答说:“(我)虽然知道(一点点水滴)不能够把火扑灭,但是我曾经在这座山上居住过,山中的禽鸟走兽对我友善相待,都如兄弟一般,(我)不忍心看到(它们被火烧死)啊。”天神为了嘉奖鹦鹉的义举,便帮它把山火扑灭了。十一、1.D(A项,前句中的“之”是代词,代“他”(陈元方);后句中的“之”是助词,当“的”讲。B项,前句中的“乃”是副词,意思是“才”;后句中的“乃”表判断,意思是“是”。C项,前句中的“而”是连词,表顺承,可不译;后句·中的“而”是连词,表转折,“但是”。D项,前后句中的“至”都表示“来到”的意思。)2.示例一:我认为元方做得对.友人不能信守约定,反而辱骂元方的父亲,是没有礼貌的表现,元方不理他是合情合理的。示例二:我认为元方做得不对,友人听了元方的话之后,已经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并试图向元方道歉,但是元方却没有理会他。每个人都会犯错,只要能够认识错误并改正,我们都应该给他一次机会。十二、1.C(C项,“于”都是“在”的意思。A项,“信”前者是“相信”的意思,后者是“诚信”的意思;B项,“乃”前者是“于是,就”的意思,后者是“才”的意思;D项,“已”前者是“罢了”的意思,后者是“已经”的意思。)2.示例:告诉我们说到做到,才能真正取信于民。【参考译文】商鞅在秦国推行变法,他担心百姓不相信(国家的改革法令),于是召集民众(并公开宣布)谁能搬走三丈长的木杆,就赏给他五十两银子。当有人搬走木杆后,商鞅马上赏给他银子,并且<在同时)颁布了变法政令。魏国的昊起在担任西河长官时,为了取信于民,在一天夜里派人在都城南门外竖立一根表杆,并在城中公开宣布:“谁能将这根表杆推倒,就让他当长大夫。”百姓相互说:“这必定不可信。”有一人说:“试着推倒表杆,(不过)得不到奖赏罢了,有什么损失呢?”于是就去推倒了表杆,去拜见吴起,吴起则当即任命他为长大夫。自此以后,魏国军民对吴起实行的赏罚措施不再有所怀疑了。我认为商鞅本来是魏国人,他徙木示信的做法大概仿效了吴起的计谋,而吴起立木示信的首创之功,却未流传下来。十三、1.B(B项,“而”前者表示“顺承”,后者表示“转折”。)2.叶公“弃而还走”的根本原因:他只是表面喜欢龙,而并非真正喜欢龙。这个成语通常用来讽刺那些热衷于幻想而并非脚踏实地(或表里不一、言行不一、口是心非)的人。【参考译文】叶公喜欢龙,衣带钩、酒器上都刻着龙,居室里雕镂装饰的也是龙。因此天上的真龙听到这件事便从天上下降到叶公家里,龙头搭在窗台上探望,龙尾伸到了厅堂里。叶公一看是真龙,转身就跑,吓得他像失了魂似的,脸色一会儿白,一会儿黄,不能控制自己。由此看来,叶公并不是真的喜欢龙,他喜欢的只不过是那些像龙而不是龙的东西罢了。十四、1.(1)他把沉香木拿到市场上去卖,由于价格昂贵,最终没有人买。(2)世上的愚蠢之人也是这样。2.做事不能急于求成,不能见异思迁,要有恒心和耐心,要一步一步走才能成功。【参考译文】以前有一位年长有声望之人的儿子,到海中打捞沉香这种木料。累积了很多年,才得到了一车,并把它运回家。他把沉香木拿到市场上去卖,由于价格昂贵,最终没有人买。过了许多天,他都没能卖出去。心生疲劳厌烦,把这看成是一种苦恼。他看到有卖木炭的,时常能很快地将木炭卖了出去。便产生一种想法:不如把沉香木烧成木炭,这样就可以很快卖出去了。于是就把沉香木烧成木炭,运到市场卖掉,还不能卖到半车木炭的价钱。世上的愚蠢之人也是这样。十五、1.(1)如果皇上怪罪你来晚了,用什么来回答?(2)皇帝认为鲁宗道忠厚诚实,可以重用。2.鲁宗道是一个实事求是、敢作敢当、忠厚诚实的人。【参考译文】鲁宗道做人刚正、正直,嫉恶如仇、不肯容忍,遇到事情敢于直言,不拘谨。他担任谕德时,家住得离酒馆很近,有一次穿着便衣到酒馆中喝酒,恰巧宋真宗急召他入官,使者到了鲁宗道的家门口,过了很久,鲁宗道才从酒馆回来。使者先回宫了,约定说:“如果皇上怪罪你来晚了,用什么来回签?”鲁宗道说:“(你)只管说实话。”使者说:“要是这样回答的话你会获罪的。”(鲁宗道)说:“喝酒,是人之常情;(可是)欺骗君王,却是做臣子的大罪啊!”真宗果真问了(鲁宗道为什么来晚了),使者就详细地把鲁宗道所说的告诉了皇上。皇帝责问鲁宗道。鲁宗道向皇上谢罪说:“有老朋友从家乡来,我家贫穷得没有杯盘,所以就到酒馆去喝酒。”皇帝认为鲁宗道忠厚诚实,可以重用。十六、1.(1)我今年七十岁了,想要学习,恐怕已经晚了。(2)晚年时喜好学习,如同拿着火把照明。点上火把走路和摸黑走路相比,哪个更好呢?2.学无止境,任何时候都不应该停止学习。【参考译文】晋平公对师旷说:“我今年七十岁了,想要学习,恐怕已经晚了。”师旷回答说:“既然晚了,为什么不把烛灯点燃呢?”普平公说:“哪有做臣子的人戏弄国君的呢?”师旷说:“双目失明的我怎么敢戏弄君主啊!我听说,少年时喜好学习,如同初升太阳的阳光一样灿烂;中年时喜好学习,如同正午太阳的阳光一样强烈;晚年时喜好学习,如同拿着火把照明点上火把走路和摸黑走路相比,哪个更好呢?”晋平公说:“说得好啊!”十七、1.(1)人们以为是普通的水蛇爬行罢了。(2)倒不如咱们互相衔着,你背着我走。2.不要被装模作样、故弄玄虚的做法欺骗,应擦亮眼睛,明察秋毫,痛击虚假行为。【参考译文】池塘干涸了,水蛇将要迁徙,有条小蛇对大蛇说:“如果你在前头走,而我在后头跟着,人们以为是普通的水蛇爬行罢了,必定会有杀你的人;倒不如咱们互相衔着,你背着我走,(这样)人们看见就会把我当作神灵。”于是它们互相衔着,大蛇背着小蛇,大摇大摆地爬过大路。人们看见都躲开它们,说道:“真是神灵啊。”十八、1.(1)我不知道什么书,也没有从你那里借书。(2)(所以)特意用这个方法跟你开个玩笑罢了。2.书的价值在于阅读与使用,而不在于把它当作宝贝一样的珍藏与炫耀。【参考译文】景清洒脱,不拘束,注重气节,考中了举人,到国子监求学。当时跟他同住的一个书生收藏有一本书,景清向他借,他不肯。再一次向他请求借书,并相约第二天早上就还书。第二天早上,那个书生向他要书。景清说:“我不知道什么书,也没有从你那里借书。”书生很生气,向国子监的官员诉讼。景清就拿着从那个书生那里借过来的书,去公堂,说:“这是我灯下辛苦所作之书。”说完将书整篇背了出来。官员问那个书生,他却一个字都背不出来。于是官员将那个书生赶了出来。景清跟着出;把书还给了那个书生,说道:“我因为你太过珍藏这本了,(所以)特意用这个方法跟你开个玩笑罢了。”十九、1.(1)唯独南文子不高兴,面带愁容。(2)没有理由的礼物,没有功劳的赏赐,是祸患的先兆啊。2.这则故事告诫人们不可贪求无名之财,要时刻保持清醒,善于分析,冷静处理,以防不虞之灾。(意对即可)【参考译文】智伯想要攻打卫国,就赠送给卫君坐骑和一块玉壁,卫君特别高兴,摆酒宴请(各位大夫)畅饮。各位大夫都很高兴,唯独南文子不高兴,面带愁容。卫君说:“大国送礼给我,我因此请大夫们喝酒,各位大夫都很高兴,然而唯独你不高兴,面带愁容,这是为什么呢?”南文子说:“没有理由的礼物,没有功劳的赏赐,是祸患的先兆啊。咱们没有送往之意,它却有回返之物,因此忧虑。”于是卫君下令整修桥梁渡口,同时整备边城。智伯听说卫国军队驻扎在边境上,于是就退兵了。二十、1.(1)他拿木槌一敲,钟轰然作响。(2)像这样听说传闻,还不如没听到。2.凡是客观存在的东西,不会依人的主观意志而改变。(或:如果对客观存在的现实不正视、不研究,采取闭目塞听的态度,最终会自食苦果)【参考译文】范氏逃亡的时候,有个百姓得到了他的一口钟。(这个人)想背着钟快点跑开,但是钟太大,没法背;他拿木槌一敲,钟轰然作响。(他)担心别人听见钟声来同自己争夺,就急忙把耳朵捂起来。不愿别人听到钟声,是可以的;不愿自己听到钟声,就是荒谬了!二十一、1.(1)你是真正的强盗,为什么要诬陷别人呢?(2)如果天真的是聚积的气体,那么太阳、月亮和星星不都会掉下来吗?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