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课件_第1页
社区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课件_第2页
社区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课件_第3页
社区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课件_第4页
社区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社区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内容提要2023/4/282医院感染暴发事件社区医院感染存在的问题医院感染的定义及诊断医院感染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手卫生消毒、灭菌、隔离基础知识职业防护医疗废物医院感染暴发事件塞姆尔韦斯——产褥热

“提灯女神”—南丁格尔深圳妇儿医院SARS安徽宿州眼球事件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严重医院感染事件天津市蓟县妇幼保健院新生儿医院感染事件2023/4/28319世纪中期出现的产褥热导致大批产妇死亡,医院曾因此被称为“死亡场所”、“产妇死亡之门”;1847年塞姆尔韦斯通过对产褥热的研究,于1861年发表了“产褥热的病原学观点和预防”而成为医院感染研究的先驱。2023/4/284手消毒22%降到3%2023/4/285研究发现产褥热发病率高的原因与医

生的手的污染有关,采用漂白粉水洗后,由产褥热而死亡的死亡率由22%下降到3%。塞姆尔韦斯南丁格尔、1854年在有名的克里米亚战争中F.Nightingale(弗罗伦斯.南丁格尔)通过改善卫生条件,采取对感染患者进行隔离病房通风、带手套等措施,仅用了4个月的时间,使伤病员的死亡率从42%下降到2.2%,成为医院感染控制的开拓者及创始人。2023/4/2862023/4/28按卫生部正式公布医务人员感染率18.38%,其中天津39.38%北京25.43%山西17.64%起因是社区感染,但其疫情的发展、失控多数与医院感染密切相关。SARS的最后控制也是得力于良好的医院感染控制措施!SARS问题的本质是感染控制问题2023/4/282023/4/2892023/7/30宿州眼球事件2023/7/301112月21日,安徽省卫生厅做出决定,取消宿州市立医院二级甲等医院称号。12月23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眼科主任医师徐庆被吊销《医师执业证书》,从此,将不得继续行医。众所周知,我国是乙型肝炎大国,约有1亿2千万乙肝病毒携带者,艾滋病病毒感染形势也同样令人担忧,我国辽宁省发现的第一例艾滋病病人,就是因为在非洲工作期间接受口腔治疗时感染上了艾滋病病毒。据国家权威部门调查,乙肝患者口腔内血液与唾液里的HBsAg阳性率为58.4%。医院口腔科器械乙肝病毒污染率为5%-30%,其中城镇牙科诊所器械HBsAg阳性率37%,农村诊所牙科器械HBsAg阳性率62%。参考文献:济宁市卫生局副局长刘兆民在全市医院感染控制和口腔诊疗器械消毒技术师资培训班上的讲话(2007年11月20日)2023/7/3012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发生的严重医院感染事件2023/7/30132008年9月3日起,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新生儿科9名新生儿相继出现发热、心率加快、肝脾肿大等临床症状,其中8名新生儿于9月5日--15日间发生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相继死亡,1名新生儿经治疗好转。经专家组调查,认为该事件为医院感染所致,是一起严重的医院感染事件。调查中发现的问题2023/7/3014该院新生儿科建筑布局、工作流程不合理,人流与物流相互交叉;消毒隔离等方面存在明显缺陷,对部分新生儿使用的物品和器具采用了错误的消毒方法;医务人员没有规范地进行手卫生;用于新生儿的肝素封管液无使用时间标识等;对部分医务人员的手、病房物体表面、新生儿使用的奶瓶和奶嘴、新生儿暖箱注水口等进行检测,发现细菌超标严重,有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杆菌的明显污染。天津市蓟县妇幼保健院新生儿医院感染事件2023/7/30152009年3月,天津市蓟县妇幼保健院发生新生儿医院感染事件,6例重症感染患儿中有5例患儿死亡。其中3例患儿诊断为新生儿败血症,血培养结果均为阴沟肠杆菌阳性,怀疑为医院感染所致。经过调查,确定该事件是由于新生儿室管理混乱并存在严重医疗缺陷造成的一起严重的新生儿医院感染事件。调查中发现以下问题2023/7/3016漠视工作要求,存在安全隐患。医疗安全意识淡薄,管理松懈,该院规章制度不健全不落实,对临床诊疗、安全用药及医院感染防控等制度执行力不够,存在医疗安全隐患。建筑布局不合理,基本条件不完善。忽视医院感染防控工作,缺乏医院感染事件报告意识。相关医务人员反映迟钝,缺乏报告意识,没有采取有效应对措施。消毒及诊疗措施不当,存在严重医疗缺陷。医务人员医院感染事件2023/7/30171984~2004年:医务人员发生HIV(美国CDC)确认感染累计59例。可疑职业感染报道为139人次。59例职业分布构成比为:护士24人40.7%检验20人33.9%医生8人13.5%其他7人11.9%其中48人是由于针刺伤导致的HIV感染。4%医院感染和8%医院内血液感染是以暴发的形式出现的。每10000~12000出院病人会有1次暴发。近年来此发生率可能有增加监测系统运行良好的医院仍有1/3的暴发不能被检出医院感染暴发2023/7/3018医院感染与医疗安全医院感染与医疗安全——在美国,医源性感染已成为第四位死因(Wentzel,1993),导致每年88000病人死亡(MMWR,2000)。——根据全球55所医院现患率调查,平均8.7%的住院病人发生感染(WHO,2002)。——2005年全国医院感染调查显示,我国医院感染发生率大约为5%。2023/7/3019医院感染与医疗安全2023/7/3020根据前瞻性监测和各临床医师上报等情况统计,2007年我院医院感染发生率为6.25%,超过了国内05年的感染率。通过加强医院感染各项制度的落实,医务人员感染防控意识的提高,2008年我院医院感染发生率为2.96%,较去年下降了3.29%。医院感染与医院质量2023/7/3021延长病人住院时间WHO,2002外科伤口感染的病人住院日延长8.2天产科手术延长3天普通外科手术延长9.9天整形外科手术延长19.8天中国,2005肺部感染长住院日34.29天泌尿道感染延长住院日6.92天颅内感染19.11天医院感染与医疗质量2023/7/3022增加医疗费用美国每年造成超过45亿美元的医疗费用损失。英国每年造成10亿英镑损失。墨西哥每年造成损失达15亿美元。我国2005年全国医院感染调查显示肺部感染增加治疗费用3.2万元泌尿道感染增加7436元颅内感染多花费1.7万元事件的思考2023/7/3023医疗质量与安全是医院永恒的主题和工作目标;医院感染控制是医疗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如履薄冰,稍有不慎即招致严重后果;医院感染暴发事件的传播环节在发生改变,传统经消化道传播的疾病较前减少,而经血液、经呼吸道、或直接接触污染导致的感染增加;

医院感染预防方法要针对传播途径的改变,推广科学的标准预防措施;

医院感染暴发事件要及时报告和处理的应急预案,追踪传染源和传播途径;事件的思考2023/7/3024

以合适途径报告医院感染暴发事件,以减少或避免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警钟长鸣,用医院感染事件教育各级各类医务人员;保持警惕性是医院感染暴发的早期发现前提;医院感染与医院的每个部门都是相关的;医疗器械的清洗、消毒等基础工作不容忽视;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看似不挣钱,但可以省大钱。2007年11月27日卫生部黄洁夫副部长在北京与WHO代表签约加入“全球患者安全联盟倡议”!2023/7/3025卫生部承诺五项行动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2023/7/3026重视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各项工作;在国家层面开展有利于感染控制的各项活动;不断完善并实施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技术性标准,促进医院感染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坚持预防为主。在世界卫生组织的战略框架下,广泛推行行之有效的医院感染预防措施,在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血液安全、注射和免疫安全、诊疗和护理安全、环境卫生与安全等方面注重医院感染的预防工作;进一步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与世界卫生组织和世界各国共同协作,分享医院感染防控的成功经验和技术。强化全员医院感染防控责任意识2023/7/3027一、增强责任意识,提高工作执行力;二、加强医院管理,确保医疗安全;三、强化院感防控意识,提高工作应对能力;四、加强监督,制定措施,保证落实到位。广义地说:在医院内发生的一切感染被称为医院感染。感染对象:住院病人、门诊及急诊病人、陪护和探视者、医务人员2023/7/3028—2001年中华医院感染管理学会《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医院感染的定义按病源体的来源分:外源性感染交叉感染内源性感染自身感染2023/7/3029下述不属于医院感染非生物因子所致感染慢性感染急性发作病原体自然扩散(如肝脓肿穿孔所致膈下脓肿)脓毒血症的迁延病灶新生儿在宫内发生的感染2023/7/3030下述属于医院感染2023/7/3031

传染病:>平均潜伏期;

普通感染:入院48小时后发生的感染;

发生新的部位或新的病原体感染;

由于侵入性操作导致病原体扩散;

本次感染与上次住院密切相关;

新生儿经分娩或出生后相关护理发生的感染。医院感染暴发

医院感染暴发是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发生3例以上同种同源感染病例的现象2023/7/3032社区医院感染存在的问题(一)

认识不足,思想上不重视

认为医院感染是医院的事情,个

体诊所不存在。追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只听说医院发生医院感染相关方面的投诉未见个体诊所消毒不严发生的纠纷是他们的共识。2023/7/3033(二)

医务人员接受医院感染相关知识培训少、知识严重缺乏

不懂法、不学法。消毒方面的知识也不更新。个体诊所多是由一个医生开办或年老、或未在正规医院接受培训,而在医院消毒方面的工作多由护士完成,医生做得较少,诊所医生身兼数职,看病取药治疗都由一个人完成, 新知识严重缺乏,不能按规范执行。对医院感染了解甚微,大多将医院感染与消毒隔离202混3/7/30为一谈,概念不清。34(三)治疗室布局不合理,物品摆放不规有部分诊所治疗室面积过小(<2

m2)、有个别的无独立的治疗室。2023/7/3035(五)一次性医疗用品和消毒品的管理2023/7/30361、一次性医疗用品重复使用现象较严重2、一次性医疗物品使用后处理不规范,甚至

部分医疗机构将使用后的一次性医疗用品作生活垃圾或作废品卖掉,给社会带来危害。(六)消毒灭菌工作不到位1、空气消毒的紫外线灯消毒不规范,监测不到位。

有些单位的紫外线灯安装不合理,有的重点科室缺少紫外线灯,大部分医疗机构未进

行消毒时间登记,不懂正确的使用方法、记录不全或无;有些诊所和村卫生室紫外线灯损坏,而不能及时更换,灯管未做到及时清洁,导致消毒效果降低 ,绝大部分医疗机构未做紫外线强度监测。有些紫外线灯为普通市售,质量难以保证。2023/7/30372、消毒液的使用不规范。(1)消毒剂种类选择不当,不能根据物品的危险程度和被消毒物品的性能来选择消

毒方法,

有的诊所、卫生服务站和村卫生室没有高效消毒剂,仅使用中、低效消毒液酒精和新洁尔灭,部分诊所等小型医疗机构消毒意识差,使用过期的消毒剂,有的检查时竟然找不到任何消毒剂。2023/7/3038(2)使用消毒剂浸泡物品不规范,有的只

更换消毒液,对镊子和持物缸(浸泡筒)不作清洁灭菌处理,调查中还发现少数持物缸存在积灰、污垢、生锈、缸内消毒液所剩无几、一个持物缸内放多个器具等。2023/7/3039(3)消毒概念不清

对于需要灭菌的医疗用品(外科等的小手术器械)绝大多数个体诊所和个别临床科室只是简单地使用化学消毒剂浸泡消毒一下就直接进入病人体内,而诸如缝合针、缝合线等常用的小件灭菌物品更是如此,把消毒等同灭菌。2023/7/3040(4)

消毒目的不清对于需要消毒的医疗护理用品(如体温表、止血带等)未严格按照规定进行消毒处理,有的甚至只浸泡在水里以应付检查。.(5)

消毒液使用不正确含氯消毒剂无准确的比例,靠估计;无浓度监测;不加盖、不定期更换;戊二醛反复使用不更换 、不监测,器械随用随泡,使用时不冲洗或用自来水冲洗。应该灭菌的达不到灭菌要求。2023/7/3041(6)2023/7/3042缺乏监测手段许多个体诊所边监测浓度的试纸也拿不出来,更别说对使用中的消毒液进行生物学的监测。而个别临床科室却未按规定进行每日的浓度监测。(7)容器未消毒大部分个体诊所对盛放消毒液及被消毒物品的容器未进行消毒或灭菌的处理,只是简单地随同更换消毒液时清洗一下。3、器械消毒、灭菌中存在的其它问题有:压力蒸汽灭菌器

除中医诊所外都应配备,

而部分诊所有但闲置不用,成为摆设或为应付检查。有的不能用,有的不会用。使用的无记录、无灭菌时间、灭菌效果的化学指示卡。清创包、缝合包、人流包包布不能做到一用一洗,反复灭菌造成黑、硬,达不到灭菌的效果。器械清洗流程不规范用后清水冲洗即行处理。部分诊所清洗、灭菌室未做到专室专用,与其他用房在一起。2023/7/3043(七)职业安全防护意识淡薄

大部分没有流动水洗手设施、针头回套等风险存在。2023/7/3044(八)医疗垃圾的处理不规范

2003年颁布的《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第三章明确规定医疗卫生机构对医疗废物的管理办法。但仍有个别诊所不能做到明确分类、无专门回收单位。医疗垃圾不能做到无害化处理,偶尔可见输液器、注射器用作他用,甚至流向社会。2023/7/3045国家出台的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2023/7/3046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医疗废物管理条例.消毒管理办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消毒技术规范.医疗废物专用包装物、容器标准和警示标识规定.医疗废物分类目录.医疗废物集中处置技术规范(试行).医疗废物管理行政处罚办法.国家出台的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2023/7/3047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导原则.医疗机构口腔诊疗器械消毒技术操作规范.血液透析器复用操作规范.消毒与灭菌效果的评价方法与标准(GB

15981-1995)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15982-1995)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466-2005关于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的通知.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2008年版)今年卫生部4月1日颁布的六项标准、规范2023/7/3048医院隔离技术规范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医院感染监测规范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标准以上六项规范、标准卫生部要求于2009年12月1日必须实施。2023/7/3049手卫生与医院感染控制2023/7/3050(一)、手卫生的重要性

手是人体接触外界最多最频繁的部位,随时随地都会污染上各种微生物,被污染的微生物可能是致病的,也可能是非致病的,人体内外受伤,出现创面或刺伤,被污染的手触摸眼、鼻、口腔、性器官等腔道粘膜等,都有可能造成感染致病。即使是非致病微生物,在人体防御机能下降时,也可造成感染致病。

据有关化验显示:在不干净的手的每平方厘米皮肤上密布着上百万个病菌;从事有污染的劳动后,

1mg指甲垢内可藏有几十万个细菌、病毒及寄生虫卵。手是人体最脏的地方!2023/7/3051

手卫生对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极为重要!(二)、手卫生相关术语和定义2023/7/30521、常居菌:能从大部分人体皮肤上分离出来的微生物,是皮肤上持久的固有寄生菌,不易被机械的摩擦清除。一般情况下不致病。 浸入手部皮肤之下,长期寄生于毛囊、汗腺、皮脂腺等皮肤的深层。这些微生物的数量与种类较为稳定,一般有10%—20%的致病微生物存在,大部分无致病性,一般不引起医院感染。常见的菌属有: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不动杆菌等。二、手卫生相关术语和定义2023/7/30532、暂居菌:寄居在皮肤的表层,常规洗手容易被清除的微生物。直接接触患者或被污染的物体表面时可获得,可随时通过手传播,具有致病性,与医院感染密切相关。常见有: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球菌、铜绿假单孢菌等。二、手卫生相关术语和定义2023/7/30543、手卫生:为医务人员洗手、卫生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的总称。4、洗手:医务人员指用含或不含抗菌剂的肥皂/皂液和流动水洗手,去除手部皮肤污垢、碎屑和部分致病菌的过程。5、卫生手消毒:医务人员用速干手消毒剂揉搓双手,以减少手部暂居菌的过程。二、手卫生相关术语和定义2023/7/30556、外科手消毒:外科手术前医务人员用肥皂(

皂液)和流动水洗手,再用手消毒剂清除或杀

灭手部暂居菌和减少常居菌的过程。使用的手

消毒剂可具有持续抗菌活性(免冲洗消毒剂)。7、手消毒剂:用于手部皮肤消毒,以减少手部

皮肤细菌的消毒剂,如乙醇、异丙醇、氯已定、碘伏等。8、速干手消毒剂:含有醇类和护肤成分。包括手剂、凝胶和泡沫型。三、手在NI中是如何起作用的?污染的仪器设备、病历、门把手等,洗手是非常重要的。2023/7/3056洗手可以有效地减少手部的暂居菌2023/7/3057

肥皂洗手10秒,手部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对数的减少值为2.54;铜绿假单孢菌的对数的减少值为2.8。常居菌不可用肥皂彻底洗掉,需要消毒剂才能取得满意的效果。

文献统计:正确的洗手方法可使手表面的暂居菌减少1000倍,用普通肥皂和清水揉搓15秒以上,可清除暂居菌或降低其在皮肤上的密度,搓洗15秒,手表面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可下降77%,洗2分钟可降85%,对铜绿假单孢菌效果更好搓洗12秒便可去除92%,洗2分钟可去除97.8%。因此,洗手可防止手传播的院内交叉感染。2023/7/3058

手卫生是降低NI最简单、最方便、最有效、最经济的措施!手卫生有很多的成本效益与成本效果!2023/7/3059四、洗手与卫生手消毒应遵循以下原则:2023/7/30601、当手部有血液或其他体液等肉眼可见的污染时,应用肥皂(皂液)和流动水洗手。2、手部没有肉眼可见污染时,宜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双手代替洗手五、洗手与卫生手消毒指征:2023/7/30611、直接接触每个患者前后,从同一患者身体的污染部位移动到清洁部位时。2、接触患者粘膜、破损皮肤或伤口前后,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伤口敷料等之后。3、穿脱隔离衣前后,摘手套后。4、进行无菌操作、接触清洁、无菌物品之前。5、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及物品后。6、处理药物或配餐前。医务人员在下列情况时应先洗手,然后进行卫生手消毒:2023/7/30621、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和分泌物以及被传染性致病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后。2、直接为传染病患者进行检查、治疗、护理或处理传染患者污物之后。六、卫生手消毒应遵循以下方法:2023/7/30631、取适量的速干手消毒剂于掌心。2、严格按照医务人员洗手方法及揉搓的步骤进行揉搓。3、揉搓时保证手消毒剂完全覆盖手部皮肤,直至手部干燥。洗手方法2023/7/3064①湿手②取液③揉搓及其方法④冲洗⑤干燥⑥护肤揉搓及其方法1.掌心对掌心搓揉2.手指交叉,掌心对手背搓揉3.手指交叉,掌心对掌心搓揉5.拇指在掌中搓揉6.指尖在掌心20234/7./双30

手互握搓揉手指中65注意事项2023/7/30661、应注意清洗双手所有皮肤,包括指背、指尖、指缝、指关节等部位;2、注意彻底清洗戴戒指等饰物的部位;3、注意随时清洁水龙头开关,或用纸巾关闭水龙头,以免重新污染双手;4、注意干手方法,防止再次污染;5、注意取液器的清洁,最好使用一次性包装,如果使用肥皂,皂盒应具有滤水的功能,以保持肥皂的干燥;6、认真揉搓双手15秒。2023/7/3067肥皂含菌浓度:3×103-4个/g在病区和诊室,请立即停用固体肥皂!肥20皂23/7含/30菌浓度:1×104-5个/g肥皂含菌浓度:1×106-7个/g68七、外科手消毒应遵循以下原则:2023/7/3069

1、先洗手,后消毒。2、不同患者手术之间、手套破损或手被污染时,应重新进行外科手消毒。八、外科手消毒方法:2023/7/30701、冲洗手消毒方法: 取适量的手消毒剂涂抹双手的每个部位、前臂和上臂下1/3,并认真揉搓2min-6min,用流动水冲净双手、前臂和上臂下1/3,无菌巾彻底擦干。2、免冲洗手消毒方法:取适量的免冲洗手消毒剂涂抹至双手的每个部位、前臂和上臂下1/3,并认真揉搓直至消毒剂干燥。手消毒剂的取液量、揉搓时间及使用方法遵循产品的使用说明。九、手卫生效果的监测:2023/7/3071每季度对医务人员手进行消毒效果的监测。1、卫生手消毒:监测的细菌菌落总数应≤10cfu/cm2.2、外科手消毒:监测的细菌菌落总数应≤5cfu/cm2。

手卫生是医务人员防护最简

单、最有效、最方便、最经济的方法!2023/7/3072.消毒在控制医院感染中的作用2023/7/3073消毒的任务:利用物理、化学的方法,杀灭传播媒介上的各种致病微生物,切断传播途径。在医院感染控制中,消毒与灭菌起到阻断感染途径的作用。在预防内源性感染方面,层流通风,用于恶病质病人、使用免疫抑制剂病人。在控制外源性感染方面,医疗器械的消毒灭菌,医院环境的消毒等。从传染病的观点看:医院也是疫源地,它具备存在或曾经存在过传染源场所的特点,因此,应做好随时消毒,和终末消毒。医院又具备没有明确存在传染源场所的特征,因此,医院应做好预防性消毒,做好医院清洁、消毒和隔离,可减少医院交叉感染。2023/7/3074医院消毒物品的危险等级2023/7/3075一、高度危险性物品:

是被微生物污染后会造成严重危害的诊疗器材和用品,这类物品是穿过皮肤或粘膜而进入无菌的组织或器官内部的器材,或与破损的组织,皮肤粘膜密切接触的器材和用品,例如:手术器

械和用品、穿刺针、输血器材、注射的药物和液

体,透析器和透析液。血液和血液制品,导尿管,膀胱镜,腹腔镜,脏器移植物和活体组织钳等。医院消毒物品的危险等级2023/7/3076二、中度危险性物品:

是受微生物污染后可造成中等程度危害的诊疗用品,这类物品仅和皮肤粘膜相接触,而不进入无菌的组织内。例如:体温表、呼吸机,胃肠道内窥镜、气管镜、麻醉机、压舌板、喉镜、便器、餐具、茶具等。医院消毒物品的危险等级2023/7/3077三、低度危险性物品:

虽有微生物污染,但一般情况下无害,只有当受到致病菌大量污染时才造成危害

的物品。这类物品和器材仅直接或间接地

和健康无损的皮肤粘膜相接触。例如:手

巾、牙刷、面盆、痰盂(杯)、地面、墙

面、桌面、床面、被褥、室内空气、一般

诊断用品(听诊器,听筒,血压计等)等。消毒水平等级灭菌高效消毒中效消毒低效消毒可杀灭一切微生可杀灭外环境中可杀灭各种致病杀灭和去除细菌物(包括细菌芽致病性结核杆菌性微生物。繁殖体及亲脂性孢和真菌孢子)和致病性芽孢菌,化学方法:醇类,病毒。使微生物的成活概率<10-6病毒,真菌及其孢子,酚类,碘类物理方法:通风,冲洗。物理方法:高压物理方法:紫外化学方法:单链蒸汽灭菌,辐射线消毒季胺盐类(新洁灭菌等离子体灭化学方法:含氯尔灭等),双胍菌消毒剂,臭氧,类(如氯已定)化学方法:甲醛,二氧化氯,双长中草药消毒剂,戊二醛,环氯乙链季胺盐类汞,银,等金属烷,过氧乙酸,离子消毒剂2023/7/3078合理使用消毒方法的8条原则2023/7/30791.凡是耐热耐湿医疗器械首选压力蒸汽灭菌;2.凡是有人活动的空间,空气消毒应采用通风或物理消毒法,不采用化学消毒法;3.不同用途的医疗器械或用品,应按其危险性程度采用不同作用水平的消毒剂或消毒器械进行消毒;4.凡是低水平消毒方法可有效达到消毒要求的,不采用高水平消毒方法合理使用消毒方法的8条原则2023/7/30805.凡是低浓度消毒液可达到消毒要求的,不采用高浓度消毒液;只有在有机物存在时,应加大浓度并延长作用时间;6.在没有严格消毒时间要求的情况下,应采用低浓度,延长作用时间,而不采用高浓度短时间;7.凡是低危险性物品,不必消毒,只需湿式擦拭,保持清洁,只有明确受传染源污染时才需要消毒;8.消毒剂应定期更换,防止抗性菌株形成。使用化学消毒剂应注意事项2023/7/30811、掌握有效浓度方法及时间2、物品先去污染再浸泡消毒3、容器要加盖,盖要严密,以免影响有效浓度4、物品应全部浸泡在消毒液内,轴节处要打开5、被浸泡之器械消毒或灭菌后,使用前要用无菌水冲洗,以免刺激组织或造成毒性反映常用消毒方法2023/7/3082空气消毒方法:(1)病房的空气消毒就是通风,病人离开时作终末消毒用紫外线照射并用含氯消毒剂作物体表面的擦拭。(2)各诊室的空气消毒:如果诊室没有传染病人来过,只作擦拭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每天要下班时作彻底的清洁,台面擦拭后紫外线照射1小时,第二天只作清洁不用消毒。诊疗用品消毒方法:2023/7/3083止血带消毒:最好高压灭菌或用浸泡在

500mg/l含氯消毒液中0.5小时,再冲洗晾干备用血压计、听诊器、听桶、打诊锤:每天用

75%酒精擦拭一次,血压计只擦拭外盒,袖带被病人的血液、体液污染立即清洗,用

500mg/l含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清水清洗晾干备用。感染性疾病科病人的血压计、听诊器等一人一用一消毒,用500—1000mg/l含氯消毒剂。氧气湿化瓶、螺纹管等消毒:冲洗——用刷子刷——多酶洗液泡——冲洗——500mg/l含氯消毒剂浸泡30min——无菌水蒸馏水漂洗(一定没有水珠,如果有水珠用75%酒精冲洗一下就好了)——无菌包装2023/7/3084体温计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浸泡30min清洗干燥备用。.吸痰器的消毒1、停机前,使用吸引管吸入少量的洁净水,以清洗管道的内壁。2、停机后,倒空贮液瓶,用柔软的刷子或抹

布清除瓶和瓶塞上的污垢,再用清水反复冲洗,其中包括防溢流装置和各种管道。必要时进行

彻底清洗。3、贮液瓶、瓶塞及各种管道每日用含氯消毒剂500mg/L浸泡30min后,清水冲净,晾干,清洁干燥封闭保存备用。如遇多重耐药菌、分枝杆菌、肝炎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等感染的病人污染的器具应先采用含氯1000mg/L~2000mg/L浸泡30min~60min后,清水冲净、晾干,干燥封闭保存备用。4、机箱外表面可用250mg/L含氯消毒剂的抹布擦拭消毒后以清水擦拭。2023/7/3085消毒灭菌方法选择:2023/7/3086能够高压蒸汽灭菌的首选高压蒸汽灭菌!不能高压的采取低温灭菌的方法:环氧乙

烷、低温等离子灭菌、低温蒸汽甲醛灭菌、灭菌剂灭菌合理使用消毒方法的要点(1)凡是耐热耐湿医疗器械首选压力蒸汽灭菌;(2)凡是有人活动的空间,空气消毒应采用通风或物理消毒法,不采用化学消毒法;(3)不同用途的医疗器械或用品,应按其危险程度采用不同作用水平的消毒剂或消毒器械进行消毒;(4)凡是低水平消毒方法可有效达到消毒要求的,不采用高水平消毒方法;(5)凡是低浓度消毒液可达到消毒要求的,不采用高浓度消毒液;只有在有机物存在时,应加大浓度并延长作用时间;(6)在没有严格消毒时间要求的情况下,应采用低浓度,延长作用时间,而不采用高浓度短时间;(7)凡是低危险性物品,不必消毒,只需湿式擦拭,保持清洁。只有明确受传染源污染时才需要消毒(8)2023/7/30消毒剂应定期更换,防止抗性菌株形成。87紫外线消毒知识:2023/7/3088使用紫外线灯直接照射消毒,人不得在室内。使用的紫外线灯,新灯的辐照强度不得低于90uw/cm2,使用中紫外线的辐照强度不得低于70uw/cm2,凡低于70uw/cm2者应及时更换灯管。采用紫外线灯照射消毒,照射时间一般均应大于30min。紫外线灯管每周用75%酒精棉球擦拭一次。要记录清楚以备检查。紫外线消毒注意事项2023/7/30891、在使用过程中,应保持紫外线灯表面的清洁,一般每周用酒精板球擦拭一次,发现灯管表面有灰尘、油污时,应随时擦拭。2、用紫外线灯消毒室内空气时,房间内应保持清洁干燥,减少尘埃和水雾,温度20℃--40℃,相对湿度低于80%为宜,否则应适当延长照射时间。3、用紫外线消毒物品表面时,应使照射表面受

到紫外线的直接照射,且应达到足够的照射剂量。4、有得使紫外线光源照射到人,以免引起损伤。5、紫外线强度计至少1年标定1次。空气消毒效果的监测2023/7/3090

1、采样时间:在灭菌处理后,操作前进行采样。2、采样前,关好门、窗,在无人走动的情况下,静止10min进行采样。空气消毒效果的监测2023/7/3091平板暴露法:

(1)布点方法:室内面积≤30m2,设内、中、外对角线3点,内、外点布点部位距墙壁1m处;室内面积>30m2,设4角及中央5点,4角的布点部位距墙壁1m处。(2)采样方法:将普通营养琼脂平板(直径为9cm)放在室内各采样点处,采样高度为距地面1.5m采样时将平板盖打开,扣放于平板旁,暴露5min,盖好立即送检。各类环境空气、物体表面、医护人员手细菌菌落总数卫生标准2023/7/3092环境类别

准Ⅰ

层流洁净手术室 空气 物体表面 医务人员手cfu/m3

cfu/cm2cfu/cm2

≤5≤5≤200

≤5

≤5≤500≤10≤1

换普通手术室、产房、婴儿室、

早产儿室、普通保护性隔离室、供应室无菌室、烧伤病房、重症监护病房儿科病房、妇产科检查室、注射室药室、治疗室、供应室清洁室、急诊室、化验室、各类普通病房和房间传染病科及病房—≤15≤15治疗室、换药室、医院消毒隔离管理制度一、室内布局合理,清洁区、污染区分区明确,标志清楚。设有流动水洗手设施或速干手消毒

剂等。无菌物品按灭菌日期依次放入专柜,过

期重新灭菌。二、医护人员进入室内,应衣帽整齐,戴口罩。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操作前后严格清

洗双手。无菌物品做到一人一用一灭菌。一次

性无菌物品与非一次性无菌物品应分柜放置。

严禁一次性物品重复使用。三、抽出的药液,开启的静脉输入用无菌液体须注明时间,超过2小时后不得使用,启封抽吸2023/7的/30

各种溶媒超过24小时不得使用。93治疗室、换药室、医院消毒隔离管理制度2023/7/3094四、碘类、酒精、醛类等消毒剂应密闭保存,每周更换2次,同时更换灭菌容器,并做好记录。常用无菌敷料缸应每天更换并灭菌;持物钳、镊子采用灭菌干缸存放,每4小时更换一次;灭菌物品一经打开,使用时间最长不得超过24小时。五、治疗车上物品应排放有序,上层为清洁区,下层为污染区。进入病房的治疗车需备速干手消毒剂。治疗室、换药室、医院消毒隔离管理制度2023/7/3095六、各种治疗、护理及换药操作应按清洁伤口、感染伤口、隔离伤口依次进行,在接触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等时,应严格执行标准预防措施。特殊感染伤口如:炭疽、气性坏疽、破伤风等应就地(诊室或病室)严格隔离,处置后进行严格终末消毒,不得进入换药室;所有医疗废物按病区医院感染管理制度第13条执行。七、治疗室、治疗车等物体表面,坚持每日清洁、消毒,地面湿式清扫,室内每日紫外线消毒不少于1次,每次不少于60分钟,保持紫外线灯管清洁每周擦拭1次,认真做好消毒擦拭记录。每月空气培养一次并记录。标准预防定义2023/7/3096针对医院所有患者和医务人员采取的一组预防感染措施。1、包括手卫生,根据预期可能的暴露选用手套、隔离衣、口罩、护目镜或防护面屏,以及安全注射。2、也包括穿戴合适的防护用品处理患者环境中污染的物品与医疗器械。标准预防2023/7/3097标准预防基于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不包括汗液)、非完整皮肤和粘膜均可能含有感染性因子的原则认定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视为具有传染性,须进行隔离,不论是否有明显的血迹污染或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粘膜,接触上述物质者,必须采取防护措施。基本特点2023/7/3098

1、既要防止血源性疾病的传播,也要防止非血源性疾病的传播。2、强调双项防护,既防止疾病从病人传至医务人员,又防止疾病从医务人员传至病人。3、根据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包括空气隔离、飞沫隔离(微粒隔离)、接触隔离。标准预防的主要内容2023/7/3099手卫生手套、口罩、面罩、护目镜、隔离衣、防水围裙、防水鞋、帽子等污染物品的及时、正确地处理小心处置锐器环境控制正确地处理医疗废物标准预防措施2023/7/30100医务人员防护用品的使用2023/7/301011、口罩的使用a)应根据不同的操作要求选用不同种类的口罩。

b)一般诊疗活动,可佩戴纱布口罩或外科口罩;手术室工作或护理免疫功能低下患者、进行体腔穿刺等操作时应戴外科口罩,接触经空气传播或近距离接触经飞沫传播的呼吸道传染病患者时,应戴医用防护口罩。纱布口罩应保持清洁,每天更换、清洁与消毒, 遇污染时及时更换。应正确佩戴口罩。口罩2023/7/30102N95口罩防护效果最好,用来避免佩戴者被感染,但无法避免病人将病毒传染给他人。外科医用口罩虽然其避免感染的功效不及N95口罩,但可以避免病人将病毒传染给他人。标准的外科口罩分3层:外层有阻水层,可防止飞沫进入口罩里面;中层则有过滤层,可阻隔90%的5μm的颗粒;近口鼻的内层用于吸湿。无纺布口罩经过静电处理的无纺布不仅可以阻挡较大的粉尘颗粒,而且附着其表面的静电荷引力将细小的粉尘也吸附住,具有较高的阻尘效率,而滤料的厚度很薄,大大降低了使用者的呼吸阻力,舒适感很好。棉纱口罩口罩防病毒效率低,并且厚重、闷热、与面部密合性差。滤过率可达90%滤过率仅达20%2023/7/30103更换口罩的指征2023/7/30104呼吸阻抗力明显增加,出现呼吸困难时。口罩有破损或毁坏时。口罩与面部无法密合或无法通过密合检验

时。口罩受污染(如有血液或其他污物时)。曾使用于隔离病房或与病患有接触。若为活性炭口罩,口罩内有异味时。2023/7/301052023/7/30106医务人员防护用品的使用2023/7/301072、护目镜、防护面罩的使用下列情况应使用护目镜或防护面罩在进行诊疗、护理操作,可能发生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等喷溅时。近距离接触经飞沫传播的传染病患者时。为呼吸道传染病患者进行气管切开、气管插管等近距离操作,可能发生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等喷溅时,应使用全面型防护面罩。医务人员防护用品的使用2023/7/30108佩戴前应检查有无破损,佩戴装置有无松懈。每次使用后应清洁与消毒。正确使用护目镜、防护面罩的戴摘方法。——防护面罩一次性面罩2023/7/30109PPE眼罩、面罩护目镜,安全的玻璃来防护眼睛面罩需要保护整个面部皮肤2023/7/301102023/7/30111医务人员防护用品的使用2023/7/301123、手套的使用应根据不同操作的需要,选择合适种类的规格的手套。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呕吐物及污染物品时,应戴清洁手套。进行手术等无菌操作、接触患者破损皮肤、粘膜时,应戴无菌手套。采用正确的方法戴脱无菌手套。一次性手套应一次性使用。手套2023/7/30113戴手套不能替代洗手。当可能接触血液或其他有潜在传染性物质、粘膜和非完整皮肤时,应戴手套。护理病人后要摘手套,护理不同病人时要更换手套。戴着手套从同一个病人身上的污染部位移到清洁部位时要更换手套。接触污染部位后、接触清洁部位或周围环境前要更换手套。避免重复使用手套。如果重复使用,应执行合适的再生方法确保手套的完整性和清除微生物。2023/7/30114医务人员防护用品的使用2023/7/301154、下列情况应穿隔离衣接触经接触传播的感染性疾病患者如传染病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等时。对患者实行保护性隔离时,如大面积烧伤患者、骨髓移植患者等患者的诊疗、护理时。可能受到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喷溅时。医务人员防护用品的使用2023/7/301165、下列情况应穿防护服临床医务人员在接触甲类或按甲类传染病管理的传染病患者时。接触经空气传播或飞沫传播的传染病患者,可能受到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喷溅时。应正确穿脱隔离衣和防护服。医务人员防护用品的使用2023/7/301176、帽子的使用分为布制帽子和一次性帽子。进入污染区和洁净环境前、进行无菌操作等时应戴帽子。被患者血液、体液污染时,应立即更换。

布制帽子应保持清洁,每次或每天更换与清洁。一次性帽子应一次性使用。将输液导管与无针系统连接医务人员避免意外事故方法整个过程中应从容不迫使用真空采血系统如患者抵抗或慌张,可寻求帮助洗手、带手套在手术室中,使用消毒盘传递器械-不要直接传递2023/7/30118禁止将针头放置在床边、小车顶部医务人员避免意外事故方法使用后,应立即丢入尖锐物收集箱应用重新盖帽装置尖锐物收集箱应放在使用处禁止双手重新盖帽禁止用手移

去注射器针头2023/7/30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