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0-2021学年下学期期末测试卷(统编版2019)01
语文•全解全析
12367101112151819
ADCDAAADBBC
1.A
2.D
3.C
4.文章开篇提出”经典作品长演不衰,圈粉几代人,奥妙何在'’的问题,接着从艺术的高度、作品的厚度、
生活的温度三个角度回答了此问题。
5.①守护与传承精湛的技艺,根据时代善变善新以提升艺术的高度;②扎根文化沃土以提升作品的厚度;
③贴近百姓口味以提升生活的温度;④利用科技手段讲好中国故事,让中国戏剧走向世界,加强与世界戏
剧的交流。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A.“总会形成‘一票难求’的文化热点”与
“不能获得人们的好评”曲解文意。原文:总会引来叫好和追捧,甚至形成“一票难求”的文化热点。同
时,一些新创作品却很难把人们引进剧场,有的即便一时获得好评,也很快被人淡忘,成为舞台“稀客”,
更有甚者沦为“一日游”“节展游”。由此可见,“一票难求”的文化热点并不是总是出现的,新创作品
也能获得人们的好评。
故选A«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D.“论证了中国戏剧要想走向世界,只有加强国
际合作才是出路的观点”错,材料二第二段的观点是:“当下中国戏剧人正有意识地利用科技手段创新讲
述中国文化与民族艺术的方式,并得到国际戏剧界的认可。”由此可见,文章以《酗酒者莫非》与《铸剑》
为论据是为了论证上述观点的。
故选D。
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综合材料二可知,材料二的主要观点是“通过科技手
段与中国文化、艺术传统相结合丰富表现形式”。A.没有涉及科技手段;B.是对观众的要求;C.既涉及科技
手段,又涉及中国故事《青蛇》;D.虽涉及了时尚元素与中国故事,但时尚元素不等于科技手段。故选C。
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和思路的能力。材料一有五段,第一段为提出问题,“经典作品长演不衰,
圈粉几代人,奥妙何在?”;第二段到第五段为分析问题回答问题,“经典作品的艺术高度,不仅源于思
想内涵、故事情节,更有赖于精湛的技艺”是从艺术的高度角度分析回答问题,“经典作品之所以耐看,
还因为其扎根文化沃土的深度决定了作品的厚度,反映出创作者对人性的体察与感悟”的从作品的厚度角
度分析回答问题,“更重要的是,经典作品还饱含生活的温度,以艺术手法说出了老百姓的心声”是从生
活的温度角度分析回答问题。
5.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结合“一代又一代“角儿”们对技艺的执着守护与
传承,才保持了“味儿”的纯正延续,使作品的艺术感染力持续散发”“旧剧之可贵在于“本质如常”,
又“能新而善变”。那些久演不衰的剧目,身段往往比较柔软,善于结合时代审美语境的变化而做出微调”
概括出守护与传承精湛的技艺,根据时代善变善新以提升艺术的高度;结合“经典作品之所以耐看,还因
为其扎根文化沃土的深度决定了作品的厚度,反映出创作者对人性的体察与感悟”概括出扎根文化沃土以
提升作品的厚度;
结合“经典作品还饱含生活的温度,以艺术手法说出了老百姓的心声。这也是其承载的文化精神、思想内
涵和艺术追求真正抵达受众最根本的保证”概括出贴近百姓口味以提升生活的温度;结合“通过科技手段
丰富表现样式,中国戏剧与世界戏剧交流日益密切,打破了国外,尤其是西方观众将戏曲、杂耍等同于中
国戏剧的刻板认知”“中国戏剧未来若想在世界戏剧版图上占据重要席位,理应深入民族艺术的核心地带,
创排出彰显中国气象和文化气息、有格局、有品质的优秀作品”概括出利用科技手段讲好中国故事,让中
国戏剧走向世界,加强与世界戏剧的交流。
6.D
7.A
8.①这两句话运用比喻、拟人的手法,先以“玻璃一样脆响”比喻童声,形象地写出了童声的清脆、响亮;
后将“瓦片”“树叶”拟人化,突出了童声高唱的感染力。②作者通过对童声、瓦片和树叶的描写,刻画
了学生齐声歌唱校歌的动人情景,间接表达了对高北溟先生精心培育人才的崇敬之情。
9.虚构细节作用:①丰富了小说情节,使内容更为具体、充实。②使高北溟这一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启发:汪曾祺从高北溟讲授《训俭示康》中得到小说创作的启发,即小说中的描述要使读者有具体的印象,
不能堆砌抽象概念。
【分析】
6.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D.“说明他性情孤傲,很少与人来往”分析
有误。选文化用刘禹锡《陋室铭》中的“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是间接表现高先生的情趣高雅、襟
怀淡泊。
故选D。
7.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能力。B.“选自《汉书》”不对,应为“选自《史记》”。C.“宋代”
不对,应为“明代”。D.“古文运动”不对,应为“新乐府运动”。“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出自白居易的《与元九书》,包含两方面的意思,一是反映时事,二是为现实而作,是新乐府运动的创作纲
领,文中的“新乐府”已对选项的错误作了暗示。“古文运动”是唐中期以提倡古文、反对骈文为特点的
文体改革运动,韩愈、柳宗元为其代表。故选A。
8.本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玻璃一样脆亮的童声高唱
着”,运用了比喻的手法,把童声比喻为玻璃,形象地写出了童声的清脆、响亮的特点。“瓦片和树叶都
在唱”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将“瓦片”“树叶”拟人化,“瓦片”“树叶”也跟着唱起了校歌突出了童声
高唱的感染力。”教室里响起了高唱校歌的声音。校歌由高北溟先生作词”,作者通过对童声、瓦片和树
叶的描写,刻画了学生齐声歌唱校歌的动人情景,间接表达了对高北溟先生精心培育人才的崇敬之情。
9.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重要情节的作用、筛选信息的能力。“为了帮助学生将来升学,他还自编了三种
辅助教材。一年级是《字形音义辨》,二年级是《成语运用》,三年级是《国学常识》”,虚构的细节丰富
了小说情节,使内容更为具体、充实。“在县立初中读了三年的学生,大部分文字清通,知识丰富,他们
在考高中,甚至日后在考大学时,国文分数都比较高,是高先生给他们打下的底子”,虚构的细节使高北
溟这一人物形象更加丰满。由“他讲书,话不多,简明扼要。如讲《训俭示康》……'闭目一想,就知道
房屋有多狭小了'这使我受到很大启发,对写小说有好处。小说的描述要使读者有具体的印象”可知汪曾
祺从高北溟讲授《训俭示康》中得到小说创作的启发,即小说中的描述要使读者有具体的印象,不能堆砌
抽象概念。
10.A
11.A
12.D
13.(1)留守叶衡向来器重他。叶衡入朝任宰相后,极力推荐辛弃疾,认为他充满正气,有雄才大略。
(2)于是辛弃疾请求辞官回家。(后来)晋升枢密都承旨,未赴任就去世。
14.(1)他致力于安抚百姓,积累大量钱财。(2)到广南买粮,秋天价贱时,用备安库的钱买粮,以备有
患。(3)想造万套铠甲,招募军队并严格训练。
【分析】
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本题中划线句的意思是“辛弃疾曾和朱熹游历武夷山,做赋《九曲
棹歌》。朱熹死时,他的学说正遭禁止,门生朋友甚至没有为他送葬的”。
“弃疾尝同朱熹游武夷山”,“游武夷山”是“弃疾尝同朱熹”的行为,之间不断开,排除BC;“门生故
旧至无送葬者”,“门生故旧”只是名词,不能单独成句,排除D。故选A。
II.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化常识的能力。A.“女子不可拟字”“名、字和号一般在意义上存
在一定联系”错误。古代男子20岁女子15岁便可拟字。名和字一般在意义上存在一定联系。号和名不一定
有意义上的联系。故选A。
1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D.“辛弃疾在长沙为帅时……接着皇上下诏赐吴交如银绢”错误,
有两处错误:一是“在长沙为帅时”应改为“为大理卿时”,二是辛弃疾对宰执说了此事,皇上才下诏赐
吴交如银绢•故选D。
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雅,平素,向来;入相,入朝任宰相;荐,推荐;慷慨,正气凌然,有正气。
(2)丐祠,请求奉祠,意谓请求辞官;进,晋升;受命,接受任命去赴任。
14.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筛选概括信息的能力。从文中找出关键句子,“熙二年,起福建提点刑
狱……遂丐祠归”,这句话暗示了答案区间。“至是务为镇静,未期岁,积锅至五十万缗,榜日:'备安
库'”,所以他安抚百姓,积累钱财;“谓闽中土狭民稠,岁俭则汆于广,今幸连稔,宗室及军人入仓请
米,出即泉之,候秋贾贱,以备安钱汆二万石,则有备无患矣”,贱价买粮;“又欲造万铠,招强壮补军
额,严训练,则盗贼可以无虞",造铠甲,招募军队,严格训练,以备盗贼。
参考译文:
辛弃疾,字幼安,山东历城人。年轻时以蔡伯坚为师。金主完颜亮死后,耿京在山东聚集人马,他担
任掌书记,于是就劝耿京作南归决断。绍兴三十二年,带奏表归顺南宋,授予承务郎之职,改任江阴金判。
乾道六年,升为司农寺主簿,出京任滁州知州。滁州遭受战火毁坏,村落城池破败,辛弃疾减轻赋税,招
抚逃难流散的百姓,训练民兵,议定军队屯垦。受聘为江东安抚司参议官。留守叶衡非常器重他。叶衡入
朝任宰相后,极力推荐辛弃疾,认为他充满正气,有雄才大略。绍熙二年,起用为福建提点刑狱。曾经代
任主师,常常叹道”:福州前面临海,是盗贼藏身之所,上四郡的百姓顽劣粗野容易造反,而帅府空虚,
一旦情况紧急,怎么办?”在这种情况下他致力于安抚百姓,不到一年,积累钱财达到五十万缪,库房匾
额写“备安库”三个字。他认为闽中地少人多,年岁歉收,就到广南买粮,现在幸好连年丰收,宗室及军
人来粮仓买米,于是就拿出卖给他们,等秋天价贱时,用备安库的钱买入二万石,这样就有备无患。又想
造万套铠甲,招募强壮者补充军队,严格训练,那么盗贼就不再是忧患。此事未及施行,台臣王蔺弹劾他
用钱像泥沙,杀人像草芥,早晚会端坐在闽王殿上称王。于是辛弃疾请求辞官回家。(后来)晋升枢密都承
旨,未赴任就去世。辛弃疾为人豪爽,崇尚气节,能识别和提拔有才能的人,所交多是海内名士。在长沙
为师时,士人有投诉考试官胡乱录取了第十七名《春秋》答卷,辛弃疾查出事实确实这样,索取第二榜的
《春秋》答卷反复审阅,启封一看,名字是赵鼎。辛弃疾生气地说:“佐国元勋,只有忠简一个人,怎么
又出了一个赵鼎!”他把考卷扔在地上。又看《礼记》答卷,辛弃疾说:“看他的议论,定是豪杰壮士,
此人不可失去。”启封一看,是赵方。为大理卿时,同僚吴交如死,没有棺材入殓,辛弃疾感叹“:身为
列卿而如此贫困,真是廉洁耿介之士啊!”他赠送财物帮助办了丧事后,又对宰执说了此事,皇上下诏赐
吴交如银绢。辛弃疾曾和朱熹游历武夷山,做赋《九曲棹歌》。朱熹死时,他的学说正遭禁止,门生朋友甚
至没有为他送葬的。辛弃疾写祭文去哭他说:“不朽的是名声流传万世。谁说您已去世,您令人敬畏,如
同活在世间!”辛弃疾非常善长写词,他的词悲壮激烈,有《稼轩集》流传于世。
15.B
16.①山河被异族占领,诗人来到此地“读旧碑”,引发亡国之痛。②由三忠祠的荒芜而引发的对人们遗
忘先贤忠烈的担忧。③对三位英烈以身殉国的敬意及自己未能像三位英烈那样舍身明志,仍苟活于世深感
不安、愧疚。④时局险厄,清统治者对反清势力的扼杀。
【分析】
1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赏析诗歌的能力。B.“理解了愁苦的人流连此地的初衷”是对文本的误读。“愁人”
是指诗人自己,是为故国忧愁的人。故选B。
16.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诗歌内容、鉴赏诗句情感的能力。题干问“诗人为什么在结尾说‘畏向苍苔读旧
碑’”,这句诗的关键是“畏”,让学生分析不敢读旧碑的原因,需要结合前几句、注释等分析。开头两
句“山木萧萧风又吹,两崖波浪至今悲。”苍凉沉郁,感慨遥深,为全诗奠定了悲壮的基调。诗人登上崖
门山,听到萧萧的风声,似乎又见到了风雨飘摇,岌岌可危的国家局势;看见两崖的波浪,似乎又映现陆
秀夫从容抱帝赴海的悲壮景象。南宋的这一幕在几百年后,南明又再次重演,诗人悲恸万分。“一声望帝
啼荒殿”,诗人借望帝的传说抒写亡国之痛。“江山无地限华夷”写大好的锦绣河山被异族占领,以至于
无法分别华、夷的界限。“停舟我亦艰难日,畏向苍苔读旧碑”,诗人以三位忠烈的事迹激励自己,永葆
节志。永历帝失败之后,陈恭尹曾避于江汉一带,现返回广东,故日“停舟”。虽然结束了避难逃离的亡
命生涯,但生活依然充满了艰难险厄。即便如此,诗人也决不改变初衷。“畏向苍苔读旧碑”言自己惧怕
去诵读表彰三位英烈的碑文。言下之意,对自己未能像三位英烈那样舍身明志,却苟活于世深感不安。这
是诗人的自责之词,但苟活尚且不安,屈节当然更不可能,所以,这句也表明了诗人誓不与清统治者合作
的决心。再结合注释“其父陈邦彦为明末抗清志士,兵败被俘,被清军寸磔于市,全家除陈恭尹侥幸逃走
外均同时遇难”可知,时局险厄,清统治者对反清势力的扼杀。
17.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朽木不折金石可镂为国以礼其言不让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背诵和默写名句名篇的能力。易错字有:“复”“折”“镂”“度”。
18.B
19.C
20.一场基于学术研究的考古发掘,正在带领我们重新认识以三星堆为代表的古蜀文明。
【分析】
18.本题考查学生掌握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例句中“沉睡着”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将青铜器拟人化;
“防护服”运用了比喻手法。A.“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运用了比喻,将花比作帆。B.“没精打
采”是拟人,将路灯光拟人化;“是渴睡人的眼”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路灯光比作渴睡人的眼。与
例句相同。C.“文明”是反语,含有否定、讽刺以及嘲弄的意思。D.“那种高兴、亲热的样子”是拟人,赚
予小狗人的情感。故选B。
19.本题考查学生把握复句中句子结构的能力。
A.“不仅……还”是递进关系。
B.“不但……而且”是递进关系。
C.“虽然……但”是转折关系。
D.“甚至”是递进关系。
故选Co
20.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基于学术研究的一场”语序不当,表数量(多少)的定语应
该放在表示性质特点的定语前面,所以应把“一场”放在“基于学术研究”前面;“三星堆为代表的古蜀
文明”缺少了介词,应该是“以……为代表”,所以在“为代表”前面加上“以”。最终修改为:一场基
于学术研究的考古发掘,正在带领我们重新认识以三星堆为代表的古蜀文明。
21.①水质决定血质;②但是长期饮用此类饮料
22.①不是所有饮料对身体都有益。②长期饮用含糖、添加剂饮料的影响。③长期饮用碳酸饮料的影响。
【分析】
21.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①根据后句“血质决定体质”可知,前句要写“水”与“血”的关系,并用对称的句式写出,故可概括为
“水质决定血质”。
②根据后文“容易导致糖分摄入过多,加重身体消化负担”可见,这是大量或长期饮用前文“饮料”的后
果,故该句要写原因,即“长期饮用此类饮料”,同时,“丰富水的口感和味道,起到解渴作用”“更能
吸引顾客的注意”与后文的后果之间有转折关系,故要在该句前加上“但是”引起转折。
22.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压缩语段的能力。第一段可以采用抓关键句的方法概括,即文段最后一句“并
不是所有饮料,对身体都是有益的"。第二段主要介绍长期饮用饮料的坏处,根据“大部分饮料是将饮用
水、糖分、果汁或添加剂混合成一定比例进行勾兑的”“长期饮用此类饮料,容易导致糖分摄入过多,加
重身体消化负担”可知,长期饮用含有“糖分、果汁或添加剂”的饮料会对身体造成不好影响。第三段则
集中到“碳酸饮料”上,“长期饮用会影响人体钙元素的吸收……会导致人体免疫力下降”,即长期饮用
碳酸饮料给人体造成不好的影响。
23.例文
青年追梦须借“势”
青年追梦奋斗的路上,往往不能只依靠单纯的苦干,正是“大鹏南徙依扶摇,青年追梦须借势”。平
台是撬动人生价值的最佳杠杆,平台不同,人生不同。认识到平台、起点的重要,学会顺势而为,甚至自
我造势,无疑是青年的一门必修课。
珠穆朗玛峰的高度,依赖于它所在的平台一一青藏高原,而世界著名的小提琴家失去自己的舞台后,
只落得“门前冷落鞍马稀”的境地。两厢的巨大差别就在平台带给人的资源不同,结局自然是鸿泥之别。
平台是智者眼中的“势”。放眼古今善于借势的人,往往能勇立时代的潮头。
秦王扫六合,是承接六国纷争之势;诸葛定隆中,是借助民心归汉之势;马云创淘宝,是紧扣网络大
兴之势……凡借势之人,莫不是善于运用平台之人。小米总裁曾说:“站在风口上猪都能飞起来!”风口
是什么?是平台,是“势”。
话说回来,平台能助人成长,也易让人渐生膨胀之心,迷失自我。每一个人都应时刻保持谦卑情怀。
法国作家雨果说:“骄傲是所有英雄人物都能受到伤害的处所。”骄傲之人往往夸大自己的功劳,忽
视平台的作用。他们甚至认为地球离了自己就不会转了,正如《乔家大院》中孙茂才信心满满地离开乔家,
投奔乔家的竞争对手钱家时所听到的那句话:“不是你成就了乔家的生意,而是乔家的生意成就了你!”
不是珠峰巍峨衬托了高原,而是青藏高原成就了珠峰。
所有的成功都是日积月累,真正厉害的人从来都不是单单依靠平台。
“青少年需借助平台成就自我,但更重要的是应伴随平台一起成长。”作家王蒙如是说。李子柒在微
博上有2700多万粉丝,在Youtube有1000多万粉丝,表面看是平台成就了她。李子柒的火,源于她视频的
取材,没有了城市快节奏生活,充满了日出而起,花香绕梁的乡村野趣,让人倍感惊喜。同时,李子柒的
火,更是源于她的不慌不急,每一个作品都精耕细作,每一个作品都能让人静下心来。反观咪蒙原本在微
信公号上有1000万粉丝,却因贩卖焦虑被各大平台永久封号。真正厉害的人都不是借助平台狐假虎威而是
沉下心来苦练内功。
愿大家都能在追梦之途中,像鹏鸟一样借助扶摇直上云天,更愿大家能苦练内功,成就自我,提升平
台。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
本题是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
材料(1)突出了平台的重要性,可立意为人才的成长需要平台。
材料•(2)以陈子昂的例子反面证明了平台的重要性,即没有平台英雄无用武之地,由此可知才华的施展需
要平台。
材料(3)引用尚书的语句,意思是:比如铁器,要用你做磨刀石;比如渡大河,要用你做船和桨;比如天
干大旱,要用你做霖雨。武丁这句话,连用三个假设句,向傅说提出辅佐自己,治理国家的要求。一是要
傅说像砺,帮助自己敬身修德;二是要傅说像渡船的舟楫一样,扶助自己管理国家;三是要傅说像大旱中
的霖雨一样,解除全天下老百姓的痛苦。有了傅说这位贤相后,殷国大治,从此走向繁荣昌盛。这里强调
了个人才能的重要性。
材料(4)张桂梅校长自主创办了华坪女子高级中学,建校12年来,已有1804名大山里的女孩从这里走进
大学完成学业,在各行各业施展才华。张桂梅校长为大山里的女孩创建了读书的平台,借助平台很多大山
里的女孩完成学业,在各行各业施展才华。可以立意为好平台成就真人才、平台需要人才搭建才可成好平
台等。
材料(5)是从时代的角度讲的,“党引领人民绘就了一幅幅波澜壮阔、气势恢宏的历史画卷,也给青年一
代提供了机遇与挑战”,青年要把握国家与时代的机遇,可以立意为新时代处处皆平台。这属于常见的“A
与B”关系型材料作文,考生必须写出“平台”与“人才”二者之间的关系,至于二者中谁更重要,考生可
以畅谈自己的看法,不过,结合当今的社会实际,最佳立意还是:平台成就人才。另外,既然是要求在某
报社开设的“青年论坛”栏目发表看法,那么,也必须要考虑“青年”这一对象,自己(说话者)的身份
也必须是青年。
【立意】
1.人才的成长需要平台。
2.是人才,可自搭平台,展现自己。
3.平台需要人才搭建才可成好平台。
4.好平台成就真人才。
5.是人才则处处皆平台。
6.平台再好,不善于定位也难以成才。
【素材】
1、一根稻草丢在大街上是垃圾,绑在大白菜上可以卖白菜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水的电离 溶液的酸碱性与pH【学生版】-新高二化学暑假专项提升(人教版)
- 老年人外出保健知识培训课件
- 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新高考地区专用)
-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2026高考政治一轮复习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 人教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义-医疗与公共卫生(含解析)
- CN120201698A 一种简化变频器控制的变频器机柜
- 老师课件自我介绍
- 《喷油涡旋空气压缩机》编制说明
- 翻页时钟课件
- 2025年度商业地产商铺转租服务协议范本
- 2025年度机动车检验检测机构授权签字人考试题卷(含答案)
- 2025-2026学年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 2024-2025学年度辽宁现代服务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语文》检测卷有完整答案详解
- 语文开学第一课课件2025-2026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 2025年宁夏中考数学试卷试题真题(含答案详解)
- 2025年浙江省中考语文试题卷(含答案解析)
- 2025年副科级警察面试题及答案
- 单位保安执勤方案(3篇)
- 二三轮车安全知识培训课件
- 2025云南咖啡购销合同范本
- 中职导游业务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