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测试卷(人教版)02(全解全析)_第1页
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测试卷(人教版)02(全解全析)_第2页
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测试卷(人教版)02(全解全析)_第3页
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测试卷(人教版)02(全解全析)_第4页
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测试卷(人教版)02(全解全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0-2021学年下学期期末原创卷02卷

高二历史•全解全析

123456789101112

CBDBBCADDBBD

131415161718192021222324

CACCBDACBDDD

1.c

【详解】

据题意可知,中国古代皇帝的各种行为都有专用的称呼,由此可知体现了皇帝的独尊性,即突出了皇帝与

众不同的地位,故选C;使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是君霞拟旨,排除A;这些称谓主要是体现了皇帝的与

众不同,而非神秘性,排除B;这些称谓并没有改变社会发展趋势,排除D。

2.B

【详解】

材料反映了皇帝提高内阁和司礼监宦官的地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目的是让内阁和司礼监互相制约,以

保证皇权独尊,故B项正确:明代是皇权不断强化时期,故A项错误;内阁大学士的品级职权逐渐提升,

只是表面现象,目的是为了制衡司礼监宦官,以保证皇权独尊,故C项错误;宦官权力来源于皇权,并没

有失控,故D项错误。

3.D

【详解】

材料体现的是古希腊人对公共体育活动的热衷,这有利于强化公民对城邦的认同,说明古希腊的体育赛会

成为国家荣誉与和平的化身,D项正确;A项源于说法错误,古希腊的体育赛会商品经济、城邦政治、人

文精神等多种因素推动的,排除;古希腊的体育赛会,有利于平等精神、竞争精神的形成,不能化解古希

腊各国间的纷争,排除B;C项开启错误,排除。

4.B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光荣革命中,威廉与玛丽是由议会邀请来即位的,是根据议会的条件登上王位的,

这体现了其王权是由议会授予的,这就改变了英国国王的权力来源,故B正确;AD说的是《权利法案》,

而不是光荣革命,故排除;光荣革命是一场不流血的政变,故排除C。

5.B

【详解】

据材料可知,法国大革命期间颁布了共和历,而拿破仑称帝后建立了法兰西第一帝国,为此其废除了共和

历,再度恢复格列高利历,这一现象反映其改共和制为帝制的史实,也反映了共和之路的艰难曲折,故B

正确;材料并未涉及共和历是否成熟及格列高利历是否规范严谨,故A、C排除;材料并未涉及国民公会的

地位,D与材料不符。

6.C

【详解】

据表格信息“1864-1879年烟台进出口商品总额示意图”并结合所学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烟台进口洋货

的额度远远大于其出口土货的额度,说明烟台成为列强的商品市场,故C符合题意;据表格信息可知,烟

台进口洋货的额度远远大于其出口土货的额度,而且土货出口呈曲线状,故“对外贸易持续发展”的说法错

误,A排除;材料未涉及民族经济的发展状况,B错误;材料未涉及关税主权问题,D错误。

7.A

【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甲午战后,中国的士大夫、统治阶级对于西方的认识进一步深入,主张采取西法来实现去

旧更新,并付诸了实践,这说明甲午战后的民族危机推动了近代中国的社会转型,A正确;B表述绝对,排

除;C与题干内容无关,排除;题干中提到的是光绪帝,而清末新政的主持者是慈禧皇太后,排除D。

8.D

【详解】

由材料“1901年《辛丑条约》,列强将北平东交民巷改为‘使馆界'……1949年1月3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

全副武装昂首通过东交民巷“可知,国人孜孜以求民族解放的目标即将实现,近50年来的民族耻辱即将被

洗刷,故选D;1949年1月新中国尚未成立,A项中“彻底结束”的说法与史实不符,排除;当时新中国还

未成立,中共重建国家的构想还未得以实现,排除B;材料并未对新中国的国家性质进行阐述,无法得出C

项结论,排除。

9.D

【详解】

据材料可知,社会主义国家苏联拍摄于1925年经典之作《波将金号战舰》在许多欧美资本主义国家,都被当

局禁止上映,而在一些秘密放映会上的观众对它都表示热烈的赞许,这反映了电影受意识形态的影响,D正确;

材料体现的是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对社会主义苏联电影的抵制,而不是西方国家极力维护本国电影市场,A

错误;B违背史实;材料未体现电影被当做当时政治斗争的主要工具,C错误。

10.B

【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20世纪80年代以来,通过香港转口的海峡两岸贸易快速发展,反映出两岸经济的互补性,

故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大陆和内地通过香港的转口贸易情况,不属于国际贸易的范畴,故排除A项;

材料反映的是两岸之间的经济互补性而不是依赖性,故排除C项;两岸贸易是通过香港的转口贸易,属于

间接贸易,故排除D项。

11.B

【详解】

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在材料中描述的这段特殊时期,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主张各国之间和平共处,

故选B;“结伴而不结盟”是中国在改革开放新时期提出的,排除A;这一时期中国与美国外交关系紧张,中

国并没有致力于改善与美国的外交关系,排除C;这一特殊的历史时期中国并不是着重发展与第三世界的友

好关系,排除D。

12.D

【详解】

根据“用武力去试试资本主义的稳固性都将是错误的”可知赫鲁晓夫认为与美国之间爆发武力冲突是不明智

的,应该尽量采用谈判解决争端,由此体现了苏联领导较为务实的外交态度,故选D;苏联与美国之间的

外交关系并不融洽,排除A;苏联始终没有放弃与美国的军备竞赛,排除B;成为共识的说法无从体现,

排除C。

13.C

【详解】

据材料“二战后,法国企图在最大程度的剥削和限制德国。但在1948年法国开始改变政策,对德国采取合

作的态度''可知法国对德国的态度由削弱变成了合作,故选C项;欧洲共同体的成立是在1967年,与材料

时间不符,排除A项;多极化趋势的出现的时间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欧洲

经济一体化的实现是在1999年欧元问世之后,排除D项。

14.A

【详解】

根据“政府对于民间白银的开采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白银的熔铸、发行及管理权力多属民间势力'’可以看出,

政府放宽了对货币的管制,弱化了政府对经济的控制,A正确;B项太绝对,汉有体现放弃,排除B;材料

中的政策,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排除C;材料不能体现有限性,排除D。

15.C

【详解】

结合所学内容可知,1845年英国已经完成了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此时为了对外进行商品输出,英国

要求实行自由贸易,因此工业资产阶级主张废除保护关税政策,所以C符合题意;此时其他国家没有实行

贸易自由政策,排除A;工业资产阶级是与土地贵族利益不一致,而非与政府的意见不一致,排除B:材料

内容没有涉及议会改革,排除D。

16.C

【详解】

根据“机器织布事属创举,织成则天下受其利,不成则商民受其累,且贻笑于外国矣!“可得出光绪皇帝对于

创办近代企业心存顾虑。而'‘蚕桑为天下本务,机器织布害女工者也“也反映出慈禧认为机器生产不利于小农

经济的稳固,因此材料主旨反映出小农意识阻碍中国近代化,C正确;洋务运动得到了政府的支持,只是统

治者在思想上还存有顾虑,排除A;材料没有体现帝后的争权,排除B;成为潮流的说法错误,排除D。

17.B

【详解】

根据“20世纪50年代创作的年画《劳动模范》”可得出该年画主要是反映50年代开展社会主义建设的场景,

倡导投身国家建设的新风尚,B正确;材料中所涉及的是年画,而不是文人画,文人画强调写意,排除A;

人民公社化运动是1958年,不符合材料的时间,也不符合《劳动模范》这一主旨,排除C;D项是1978

年,排除D。

18.D

【详解】

从1978年”改革传统计划经济体制权力过于集中的缺陷“到1992年"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经历可以

看出,其间我国的改革经历了不断探索与完善的过程,故D项正确;材料不能反映初衷是什么,排除A;”

已形成清晰认识“不符合史实,排除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只是其中一个部分,并不能代表全部,排除C。

19.A

【详解】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买办在发式和服饰上的改变引起了清政府的不满,用传统观文化来批判其言行,认为

此言行举止“不合礼仪、满身恶习”,斥其为“不忠不孝败类”,说明西化与传统之间矛盾重重,A正确;B不

符合史实,排除;买办在发式和服饰上的变化并不是为了反抗清政府,排除C;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儒家思想

的正统地位,排除D。

20.C

【详解】

根据材料“1933年美国国会通过了《节约法》……,总统有权决定今后的预算调整……”,并结合所学可知,

经济大危机时期,美国总统的权力向立法领域扩展,国会听从总统的“指导”,总统的权力范围进一步扩大,

故C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以总统为首的联邦政府的权力增强,故A项错误;材料只强调缩减了退伍军人

的津贴,无法体现“美国对军队建设的力度减小”,故B项错误;1933年正值经济危机的高峰期,二战爆发

后,美国经济危机恶化趋势才得以缓解,故D项错误。

21.B

【详解】

从材料可以看出,赫鲁晓夫改革扩大了基础消费品和生产,试图突破高度集中的计划体制之下优先发展重

工业的弊端,力图消除斯大林模式的负面影响,B项正确;“准确定位”的说法不符合苏联的国情,排除A;

材料没有体现苏联工作重心的转移,排除C;当时正值冷战时期,放弃的说法错误,排除D。

22.D

【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到美元结算石油出现,可以看出美国并未放弃美元对世界经济的

主导地位,反而是利用石油这种世界大宗商品贸易来加强美元在金融市场的优势地位进而维护其世界霸主

地位,故而选D;材料体现美国对世界金融的控制加强,而不是美国霸主地位走向衰落,排除A;布雷顿

森林体系瓦解,但是美元依然是国际货币最重要的支付货币,排除B;材料反映美国对世界金融的控制加强,

没有涉及世界经济的多极化趋势,排除C。

23.D

【详解】

20世纪末欧元的问世,欧盟使用统一货币欧元,进一步促进了欧洲经济一体化,故选D;欧元是欧盟国家

的货币,欧盟是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组织,排除A;欧共体发展到欧盟是向经济政治实体过渡的标志,排

除B;欧元的问世与国际金融格局的调整无关,排除C。

24.D

【详解】

从材料中的数据可以看出,二战后世界出口(货物和服务业)在全球GDP(生产总值)中的百分比在不断增加,

这与世界贸易的发展有关,也是全球化发展的表现,故D正确;材料不能体现是关贸总协定的影响,排除

A;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解体是70年代,不能说明70年代之前的内容,排除B;材料与旧秩序无关,排除C。

故选:Do

25.(1)措施:设置专门管理机构;官府统一管理,禁止个人承佃经营;栽培与保护江河水道护堤林相结合;

奖励耕植,重视栽培经济林木;重视交通驿路的行道树栽培和边境地区的军事防御林的营造与保护;探索

以生物防治办法来保护林木资源。

意义:有助于保护环境和维护生态平衡;客观上推动了宋代经济的良性发展;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维护

道路交通,密切了各地之间的联系;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北方少数民族的侵扰。

(2)特点:通过立法来保护森林资源;加强政府干预;把森林资源保护与解决城市青年失业联系在一起;

将植树造林和防治水土流失相结合。

原因:经济危机引发美国社会动荡和生态环境恶化;自然资源的破坏不利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生态学理

的兴起与发展,人们对人与自然的关系认识更为深刻;罗斯福新政,国家加强对社会经济的干预,促进就业。

26.(1)①简化税收程序,提高税收效率,增加政府财政收入。②缓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