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身份证的时代变迁_第1页
居民身份证的时代变迁_第2页
居民身份证的时代变迁_第3页
居民身份证的时代变迁_第4页
居民身份证的时代变迁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居民身份证的时代变迁

离开四件宝、身份、手机、钥匙和钱包。随着微信和支付宝的出现,你可以免费离开外面的钱。然而,身份和手机是不可或缺的,尤其是在长途酒店,乘坐高速列车,然后是租约。如果没有身份,则无法执行。35年前,我国正式实施居民身份证制度,开始颁发第一代居民身份证,揭开了居民户口证件化管理的序幕。从无到有,从第一代发展到第二代,这张薄薄的身份证卡片记录了人们生活的足迹,见证了时代变迁。近日,当年在武汉筹备并见证身份证诞生的武汉市公安局老民警韩昌来,讲述了武汉颁发身份证背后一些鲜为人知的往事。7武汉:学习和颁发身份证我是1980年参加工作的,一直战斗在武汉市公安战线上。当年,我国用作证明公民身份的证件已有工作证、介绍信和户口本等。但工作证、介绍信种类繁杂,既没有统一格式,容易为不法分子伪造和顶替,也不具有证明公民身份的一般法律效力。而且不同的事情需要开具不同的介绍信,十分麻烦。有时私人的事情都需要到村里或者单位里开介绍信,个人的隐私就无法得到保障。至于户口本,一户一本,只能在当地使用,携带很不方便。直至20世纪80年代初,“身份”的证明都是一件困难繁琐的事。1984年4月6日,国务院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试行条例》。自此,我国开始实施居民身份证制度。北京率先开始颁发第一代居民身份证。那年,我只有21岁,在武汉市公安局治安处户政一科上班。1984年12月,湖北省公安厅派了7个人去北京跟班学习身份证的制作发放,我就是其中一位。当时公安部第一研究所借鉴国外证件技术的制作工艺,制定了制证技术行业标准,举办了几十期发证组织工作和制证设备与制证技术培训班。我们在北京主要是学习身份证组织发证的事情。那时候我们才知道第一代居民身份证是啥样,为单页卡式、聚酯薄膜密封、15位编码。我印象最深的是,最初发放的有一大批身份证是用手工填写的。登记项目包括姓名、性别、民族、出生日期、住址和有效期。居民身份证的有效期分为10年、20年、长期三种。在取得经验的基础上,才在其他城市开展试点。1985年2月,我学成返汉,参加武汉市居民身份证颁发筹备组。5月,武汉市政府成立颁发居民身份证办公室,制定《武汉市颁发居民身份证方案》。7月,在江岸区一元街、武昌区中华路街进行试点。同年10月,在武汉中心城区全面铺开颁发身份证工作。当时武汉市还设立颁发居民身份证试点办公室。身份证编码是证件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公安部经过大量的研究论证,制定出一套科学的身份证编号方案。编号由15位数码四个部分组成,每个号码都具唯一性。但具体实施起来却是一项常人难以想象的巨大工程,在主要依靠手工操作的情况下,其复杂、困难和辛苦可想而知。我们开始广泛宣传发动居民办理身份证件。那时候制作颁发身份证,首先要逐人核对户口并登记,建立底卡档案。之后把生日相同的居民档案摆在一起,先编号,再照相。照相之后,把照片贴在底卡上,最后用脚踩一下制证设备的踏板,“咔嗒”一声,制成一联4张身份证,裁切之后就是成品了。那时候,制发身份证全凭手工加机械操作,工作量大,发证周期一般需要3个月。到1987年底,武汉市共发证385.4万份,发证率85.61%。1990年末,武汉市累计发证551.7万份,完成公安部要求5年集中发证任务。集中发证任务完成后,我们将身份证申领换证工作与户口管理制度衔接。要申请办理或者换领身份证的公民,向户口所在地派出所提出申请,派出所在15天内上报,3个月内将证件发到申领人手中。有了身份证,就可以证明自己的身份,住宿、取款、买火车票都方便很多。在那之后再也不需要村里出面写介绍信来证明自己的身份了,一张身份证从无到有,慢慢融入了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成了不可或缺的重要证件。以“身份证号码”为唯一不久后,我们发现,第一代身份证的编码规则存在问题。公民的生日编码中,年份仅2位数。从1999年跨入2000年后,电脑依然把2000年识别为1900年,出现识别错误或系统崩溃的情况。此外,在身份证编码中,个人顺序编码按派出所辖区划分号段,用于区分同一街道内同年同月同日出生的居民,因为仅有3位数,而且是手工操作,出现不少重号、错号。最初制作颁发身份证的时候没有电脑,不少重号很多年后才被我们民警发现。1997年8月至1998年3月,我在武汉市公安户政部门办公,主要参与开展居民身份证重、错号清理、纠错工作。通过核对常住人口信息、常住人口登记表、居民身份证编号顺序码登记表、居民身份证、户口簿,共清理重号45289个,错号19861个,一人多号4282个,纠正重、错号65832个,重新制发居民身份证15778份。相对于错号,重号更麻烦一些,我们必须做工作让其中一人变更号码。《居民身份证法》明确规定了公民的身份证号码的唯一性,公民身份证号码是每个公民唯一的、终身不变的身份代码。身份证出现重号,派出所民警会协调双方当事人更改,但由于更改身份证号会造成诸多不便,因此双方当事人往往都不愿意配合。这种情况下,公安部门便只能根据身份证编号顺序,让后来编号的当事人更改。之前看到媒体有报道,新洲一位李女士出生于1967年,20世纪90年代办理一代身份证时,身份证号码错写成出生于1963年。因为没有对实际生活造成影响,李女士想着出生日期写大一点还能早点退休,所以就一直没有向相关部门反映。后来全国统一更换二代身份证,李女士原先错误的出生信息才被更改为1967年。二代身份证信息全国联网后,隐藏的问题随之浮出了水面。河南一名周姓女子在办理退休手续时发现,她与李女士的身份证号码相同,导致办理退休手续卡壳。周女士向当地派出所反映情况后,新洲区双柳派出所又联系上李女士,经过协调,河南周女士更改了身份证号码。李女士的一代身份证号码更改后,与其户口本上的信息一致。目前公安系统中,李女士的二代身份证号码是唯一的。1999年对于我们户警来说,是个特殊的年份。1999年10月1日起,经国务院批准,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和实行公民身份号码制度——国家为每个公民从出生之日起就编定唯一的、终身不变的身份代码。身份证号码由原来的15位升级为18位。1999至2000年,我们开始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居民身份证编制工作,市辖常住人口中16周岁以上(含16周岁)的居民身份证全部由15位数码升至18位数码;6周岁以下的公民,按18位数码的编制要求全部进行编号赋码,编号差错率不超过万分之二。同时,户籍管理系统已联网,我们以往制发第一代身份证时常见的重号、错号如今就只剩个位数了。第三,组织部署,加快推行第二代居民身份证制证系统居民身份证从手工操作到计算机系统联网,我既是见证人,也是执行者之一。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们还没有电脑。当时办户口和办身份证要先查档案,而人口数据分散在各个派出所,档案按姓氏、出生年月放在一起。查的时候得摊开一件件翻,效率很低。我记得当时有媒体报道市民张先生办身份证的过程,标题是《上户口办证排长队,睡了一觉前面还有2个人》。1996年,武汉公安户政部门陆续配备了电脑,查阅档案不便的问题暂时解决了,但又遇到了生僻字难题。那时中文输入法刚问世不久,受字库限制,不少字打不出来。当时我记得局里还出台规定,派出所遇到生僻字要上报,由市公安局统一造字,再用磁盘拷盘,下发到各派出所,定期拷盘升级。2000年6月,武汉参加公安部试点组建的“百城联网”。2001年6月14日,武汉在全国第一个建立了全市统一的人口信息数据库。再后来,信息网络技术迅猛发展,我们以前非常困扰的重号问题不存在了,但是还是会偶尔遇到生僻字。公安部字库多次升级,目前已收入1.3万个汉字。有些生僻字电脑打不出来,我们只能求助上级部门解决。即使是现在,我们在受理身份证登记时,仍会遇到一些生僻字。我建议家长们在给孩子取名时,如果户政字库打不出来,最好换个字,因为即使公安系统的字库为你升级,打出你这个字,但在其他政务系统,也可能因为字库限制而影响学习、生活和工作。2004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法》正式实施。3月,根据公安部统一部署,我所在的市局户政处,负责组织、指导、协调全市第二代居民身份证制发工作。前期,我们组织民警上门核对户口资料和居民身份证信息,全市共上门核对常住人口、暂住人口800万人,核对率95%。核对期间,我们纠正了身份证号重号3.8万个,新录入照片461万张。武汉市公安局在江汉区常发里188号建成制证大楼,并安装制证设备。我和同事们制作出了武汉市“二代证”样证,经公安部审核一次性通过。2005年10月,武汉市公安局开始部署换发第二代居民身份证。武汉为换发“二代证”投入了工作经费3223万元,在全市设置了197个人像采集点。武汉还建成了两条“二代证”生产线,当时设计每天24小时三班运转,预估可以日均制证5万份。2005年11月,换发“二代证”工作开始。换证高峰期在2005年的11月份和12月份。当时作为典型的是江岸区。江岸区是人口大区,2005年11月份和12月份,基本上每天都有300至400人到辖区派出所换“二代证”。2006年1月,我们共制作“二代证”280余万份,初步完成公安部和湖北省公安厅下达的制证任务。武汉成为全国第5个换发“二代证”的城市。相比一代身份证,二代身份证不仅卡片上打印的文字信息与彩色的人像更加美观,而且融入了IC卡技术,安全性和功能性都得到了提升。在功能上,身份证用处越来越多:将一张小小的身份证放在火车票自助取票机的识别区,点击“确认”之后,预先购买好的车票就直接从出票口打印出来;在外住宿,酒店工作人员由原来“手写登记”改为“机器扫描身份证”……二代身份证中芯片技术的应用,让个人信息更加完善,社会管理的精细化成为现实。至2008年10月,全市累计换发第二代居民身份证702万份,换证率98.1%,我和同事们提前完成湖北省公安厅下达的换证工作任务。2013年1月1日起,第一代身份证全面停止使用,正式退出历史舞台,成为人们美好的记忆。目前,武汉市累计制发第一代居民身份证1500万张、第二代居民身份证1312万张(其中第二代指纹居民身份证371万张),办证周期从3个月缩短到一周以内。不仅身份证越来越先进,对于市民来说,办理身份证也越来越方便,尤其是异地户籍的居民,可以在武汉办理身份证。对于一个在武汉市公安局户籍系统工作了这么多年的老民警来说,我很清楚异地办理身份证的麻烦和不便。现在,我们可以在武汉帮助户籍不在武汉的市民办理身份证,真是方便快捷了不少。2016年7月以来,武汉市先后已开通了全国24个省、市跨省居民身份证异地受理工作。根据相关政策,在武汉市工作、居住、就学的非本市居民,因居民身份证丢失、损坏或居民身份证有效期满,需要在武汉市补领、换领的,当事人可凭居民户口簿(居住证或居住证明)或旧居民身份证(因丢失补领的不需提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