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宁国市高中语文高一期末高分通关预测题详细答案和解析_第1页
安徽省宁国市高中语文高一期末高分通关预测题详细答案和解析_第2页
安徽省宁国市高中语文高一期末高分通关预测题详细答案和解析_第3页
安徽省宁国市高中语文高一期末高分通关预测题详细答案和解析_第4页
安徽省宁国市高中语文高一期末高分通关预测题详细答案和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姓名:_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__学校: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姓名:_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__学校: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密封线 高一语文期末试卷题号一二三四五六阅卷人总分得分注意事项:1.全卷采用机器阅卷,请考生注意书写规范;考试时间为120分钟。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A卷(第I卷)(满分:100分时间:12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废墟之美“废墟”在很多中国人的心目中是一个跟文化和美学不相干的贬义词,甚至《现代汉语词典》对“废墟”一词的解释也仅仅是“城市、村庄遭受破坏或灾害后变成的荒凉地方”。《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并没有错;但若用世界知识来衡量,这样的理解就很不够了。在欧洲,“废墟”的含义自近代以来有了明显的丰富和扩充,这个语词被赋予了更为深厚的内涵。“废墟”的词义变化是从欧洲的文艺复兴开始的。早在15世纪,人们从偶然的废墟挖掘中发现了古代希腊、罗马时代那些生机勃勃的壁画、雕塑等绝妙艺术品,受到极大的震撼和鼓舞,于是决心以古代为榜样来复兴文学和艺术。古代那些巍峨的神庙和宫殿,尽管多半都在战火和天灾中沦为废墟了,但它们依然令人肃然起敬,不仅引起人们思古的幽情,更激发人们对艺术创造的热情。从那时起,欧洲人就渐渐养成了对所谓“残缺美”的欣赏习惯。于是各地残破的古建筑遗址越来越成为文学艺术家描写和表现的对象,“文物”的意识也在人们心中萌发了。废墟的美学价值及品位的提升,另一个重要进程是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浪漫主义运动。这一历史时期,欧洲工业化运动的弊端已开始显现出来,加上启蒙运动中提出的“返归自然”的主张,这些都在浪漫主义运动中引起强烈的反响。一些浪漫派作家厌恶工业化的喧嚣,缅怀中世纪的田园生活和情调,创作中喜好远古的题材,追求神奇和神秘,爱好废墟的景象。欧洲常见的古堡遗址很符合他们的审美理想。第三股推动力量是1820年爱琴海米罗岛上的女性雕塑阿弗洛狄忒,即“断臂维纳斯”的发现。这尊被认为世界上最美的女性雕塑,多少人想复原她的双臂姿势都以失败告终。“断臂维纳斯”也由此作为残缺美的经典永远定格,为废墟的残缺美进入美学殿堂提供了有力的依据,使保护废墟遗址成为一种文化行为。有位外国作家在观赏希腊卫城废墟的时候,发出这样的惊叹:“那种想象的喜悦,不是所谓的空想的诗,而是悟性的陶醉。”我国有作家旅欧时也兴发类似的惊叹:“看到一座古堡废墟耸立在多瑙河畔,就像看到了600年前塞尔维亚人的智慧和力量。”美学家朱光潜说:“年代的久远常常使一种最寻常的物体也具有一种美。”那些遥远年代创造的宏伟的宫殿、陵寝、庙宇、城墙、古桥、古塔等,包含着前人非凡的智慧和巨大的辛劳,不管它毁于兵燹还是天灾,都会引起人们的痛惜,抚残体以思整体,产生心灵的震撼和共鸣,而这种震撼和共鸣就是一个审美的过程。一见残破的废墟就觉得碍眼,不惜工本修葺一新,这在某种意义上是缺乏文化素养的表现。重修伟大的长城废墟这一“石头的史诗”,修了一段又一段,然后把这些新长城当作旅游点,吸引游人来看这假古董,这是对国民文物意识的严重误导!殊不知这种以假乱真的做法,对那些稍有文物意识的游客来说是倒胃口的。笔者曾多次陪同来自各地的朋友游览长城,人家往往事先就提出要求:“可不要领我们去看新的长城哦!”一次我陪两对外国夫妇游览司马台长城,起初我也不知道它是“修旧如旧”过的,以为是被岁月特赦了的。直到走完最后一个完好的岗楼时,眼前突然出现乱石满地的残破的长城遗迹。大家不约而同喊了起来:“长城在这里呢!”不顾一切地攀爬了起来。不难理解,人家要瞻仰和领悟的是那尽管残破,却带着岁月沧桑,因而能唤起“悟性的陶醉”的伟大长城废墟,而不是任何用钱就能换来的崭新建筑。联系近年来重修圆明园的呼声,特别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无数大拆大建事件,不难看出,关于废墟美的意识在有些人那里还是“0”!(取材于叶廷芳《保护废墟,欣赏废墟之美》)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A.作者写作本文的目的之一是纠正《现代汉语词典》中对“废墟”这一词语的错误理解。B.中国的长城废墟中凝聚岁月沧桑,如同希腊卫城废墟一样,给人一种“悟性的陶醉”。C.废墟遗存往往透露着前人的非凡智慧和巨大辛劳,从而带给后人以心灵的震撼和共鸣。D.对废墟的认知事关国人审美意识的改进,也有利于“修旧如旧”文物保护观念的普及。E.文章既蕴含着历史感兴,也渗透了现实关怀,表达了作者对提升民族文化素质的热望。2.通读全文,用一句话简要表述作者所理解的“废墟”。

3.文章勾勒了欧洲自近代以来理解“废墟”过程中的三个重要历史节点,请分别概括三个节点中人们对“废墟”的不同审美感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文本一山上的小屋残雪在我家屋后的荒山上,有一座木板搭起来的小屋。我每天都在家中清理抽屉。当我不清理抽屉的时候,我坐在围椅里,把双手平放在膝头上,听见呼啸声。是北风在凶猛地抽打小屋杉木皮搭成的屋顶,狼的嗥叫在山谷里回荡。“抽屉永生永世也清理不好,哼。”妈妈说,朝我做出一个虚伪的笑容。“所有的人的耳朵都出了毛病。”我憋着一口气说下去,“月光下,有那么多的小偷在我们这栋房子周围徘徊。我打开灯,看见窗子上被人用手指捅出数不清的洞眼。隔壁房里,你和父亲的鼾声格外沉重,震得瓶瓶罐罐在碗柜里跳跃起来。我蹬了一脚床板,侧转肿大的头,听见那个被反锁在小屋里的人暴怒地撞着木板门,声音一直持续到天亮。”“每次你来我房里找东西,总把我吓得直哆嗦。”妈妈小心翼翼地盯着我,向门边退去,我看见她一边脸上的肉在可笑地惊跳。有一天,我决定到山上去看个究竟。风一停我就上山,我爬了好久,太阳刺得我头昏眼花,每一块石子都闪动着白色的小火苗。我咳着嗽,在山上辗转。我眉毛上冒出的盐汗滴到眼珠里,我什么也看不见,什么也听不见。我回家时在房门外站了一会,看见镜子里那个人鞋上沾满了湿泥巴,眼圈周围浮着两大团紫晕。“这是一种病。”听见家人们在黑咕隆咚的地方窃笑。等我的眼睛适应了屋内的黑暗时,他们已经躲起来了——他们一边笑一边躲。我发现他们趁我不在的时候把我的抽屉翻得乱七八糟,几只死蛾子、死蜻蜓全扔到了地上,他们很清楚那是我心爱的东西。“他们帮你重新清理了抽屉,你不在的时候。”小妹告诉我,目光直勾勾的,左边的那只眼变成了绿色。“我听见了狼嗥,”我故意吓唬她,“狼群在外面绕着房子奔来奔去,还把头从门缝里挤进来,天一黑就有这些事。你在睡梦中那么害怕,脚心直出冷汗。这屋里的人睡着了脚心都出冷汗。你看看被子有多么潮就知道了。”我心里很乱,因为抽屉里的一些东西遗失了。母亲假装什么也不知道,垂着眼。但是她正恶狠狠地盯着我的后脑勺,我感觉得出来。每次她盯着我的后脑勺,我头皮上被她盯的那块地方就发麻,而且肿起来。我知道他们把我的一盒围棋埋在后面的水井边上了,他们已经这样做过无数次,每次都被我在半夜里挖了出来。我挖的时候,他们打开灯,从窗口探出头来。他们对于我的反抗不动声色。吃饭的时候我对他们说:“在山上,有一座小屋。”他们全都埋着头稀里呼噜地喝汤,大概谁也没听到我的话。“许多大老鼠在风中狂奔。”我提高了嗓子,放下筷子,“山上的砂石轰隆隆地朝我们屋后的墙倒下来,你们全吓得脚心直出冷汗,你们记不记得?只要看一看被子就知道。天一晴,你们就晒被子,外面的绳子上总被你们晒满了被子。”父亲用一只眼迅速地盯了我一下,我感觉到那是一只熟悉的狼眼。我恍然大悟。原来父亲每天夜里变为狼群中的一只,绕着这栋房子奔跑,发出凄厉的嗥叫。“到处都是白色在晃动,”我用一只手抠住母亲的肩头摇晃着,“所有的东西都那么扎眼,搞得眼泪直流。你什么印象也得不到。但是我一回到屋里,坐在围椅里面,把双手平放在膝头上,就清清楚楚地看见了杉木皮搭成的屋顶。那形象隔得十分近,你一定也看到过,实际上,我们家里的人全看到过。的确有一个人蹲在那里面,他的眼眶下也有两大团紫晕,那是熬夜的结果。”“每次你在井边挖得那块麻石响,我和你妈就被悬到了半空,我们簌簌发抖,用赤脚蹬来蹬去,踩不到地面。”父亲避开我的目光,把脸向窗口转过去。窗玻璃上沾着密密麻麻的蝇屎。“那井底,有我掉下的一把剪刀。我在梦里暗暗下定决心,要把它打捞上来。一醒来,我总发现自己搞错了,原来并不曾掉下什么剪刀,你母亲断言我是搞错了。我不死心,下一次又记起它。我躺着,会忽然觉得很遗憾,因为剪刀沉在井底生锈,我为什么不去打捞。我为这件事苦恼了几十年,脸上的皱纹如刀刻的一般。终于有一回,我到了井边,试着放下吊桶去,绳子又重又滑,我的手一软,木桶发出轰隆一声巨响,散落在井中。我奔回屋里,朝镜子里一瞥,左边的鬓发全白了。”“北风真凶,”我缩头缩脑,脸上紫一块蓝一块,“我的胃里面结出了小小的冰块。我坐在围椅里的时候,听见它们丁丁当当响个不停。”我一直想把抽屉清理好,但妈妈老在暗中与我作对。她在隔壁房里走来走去,弄得“踏踏”作响,使我胡思乱想。我想忘记那脚步,于是打开一副扑克,口中念着:“一二三四五……”脚步却忽然停下了,母亲从门边伸进来墨绿色的小脸,嗡嗡地说话:“我做了一个很下流的梦,到现在背上还流冷汗。”“还有脚板心,”我补充说,“大家的脚板心都出冷汗。昨天你又晒了被子。这种事,很平常。”小妹偷偷跑来告诉我,母亲一直在打主意要弄断我的胳膊,因为我开关抽屉的声音使她发狂,她一听到那声音就痛苦得将脑袋浸在冷水里,直泡得患上重伤风。“这样的事,可不是偶然的。”小妹的目光永远是直勾勾的,刺得我脖子上长出红色的小疹子来。“比如说父亲吧,我听他说那把剪刀,怕说了有二十年了?不管什么事,都是由来已久的。”我在抽屉侧面打上油,轻轻地开关,做到毫无声响。我这样试验了好多天,隔壁的脚步没响,她被我蒙蔽了。可见许多事都是可以蒙混过去的,只要你稍微小心一点儿。我很兴奋,起劲地干起通宵来,抽屉眼看就要清理干净一点儿,但是灯泡忽然坏了,母亲在隔壁房里冷笑。“被你房里的光亮刺激着,我的血管里发出怦怦的响声,像是在打鼓。你看看这里,”她指着自己的太阳穴,那里爬着一条圆鼓鼓的蚯蚓。“我倒宁愿是坏血症。整天有东西在体内捣鼓,这里那里弄得响,这滋味,你没尝过。为了这样的毛病,你父亲动过自杀的念头。”她伸出一只胖手搭在我的肩上,那只手像被冰镇过一样冷,不停地滴下水来。有一个人在井边捣鬼。我听见他反复不停地将吊桶放下去,在井壁上碰出轰隆隆的响声。天明的时候,他咚地一声扔下木桶,跑掉了。我打开隔壁的房门,看见父亲正在昏睡,一只暴出青筋的手难受地抠紧了床沿,在梦中发出惨烈的呻吟。母亲披头散发,手持一把笤帚在地上扑来扑去。她告诉我,在天明的那一瞬间,一大群天牛从窗口飞进来,撞在墙上,落得满地皆是。她起床来收拾,把脚伸进拖鞋,脚趾被藏在拖鞋里的天牛咬了一口,整条腿肿得像根铅柱。“他,”母亲指了指昏睡的父亲,“梦见被咬的是他自己呢。”“在山上的小屋里,也有一个人正在呻吟。黑风里夹带着一些山葡萄的叶子。”“你听到了没有?”母亲在半明半暗里将耳朵聚精会神地贴在地板上,“这些个东西,在地板上摔得痛昏了过去。它们是在天明那一瞬间闯进来的。”那一天,我的确又上了山,我记得十分清楚。起先我坐在藤椅里,把双手平放在膝头上,然后我打开门,走进白光里面去。我爬上山,满眼都是白石子的火焰,没有山葡萄,也没有小屋。(原载《人民文学》1985年第8期)文本二残雪,本名邓小华,中国女作家,先锋派文学的代表人物,被誉为“中国的卡夫卡”。残雪的小说用变异的感觉展示了一个荒诞、变形、梦魇般的世界,揭露了阴郁、晦涩、恐惧、焦虑、窥探和变态的人物心理及丑恶人性的相互仇视与倾轧。她的作品不仅写出了人类生存的悲剧,而且写出了人的某种本质性的特点。她的笔触直指人存在荒谬,关注内心冲突与灵魂冲突,努力营造一个常规意义缺失、世俗价值消解的文本世界,进而寻找人类有意义存在的根据,更值得一提的是,她在荒芜的世界里寄托少许希望的微光,尽管只是梦幻的碎影。上个世纪80年代,许多先锋派小说家纷纷结束实验性写作,投身现实主义怀抱,但残雪认为文学实验是她已经踏上的道路,她要捍卫自己的价值体系,为理想而写作。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笔下的母亲举止夸张,丑态百出,暗示了在梦魇之下传统伦理关系的消解和人性的压抑。B.文中的父亲经受着现实的煎熬,而“化身为狼”则展现了他在短暂超脱中向世俗发起的呐喊。C.“我”最终难逃困于精神桎梏的宿命,而“我”晒被子的情节实际上反映出社会的病态扭曲。D.小说结尾“小屋”消失象征着“我”的心灵荒芜,可以理解为“我”所坚守的价值体系崩溃。5.下列对小说相关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以荒诞、梦魇般的形式,纷繁复杂的象征、隐喻为我们呈现出一种自我批判的内心真实。B.小妹这一角色,充当“我”与父母间的传声筒,她杂乱的意识流动使不同事件发展齐头并进。C.小说记录了一种超现实的特殊把握,以梦魇般景象刻画出人们找不到救赎与解脱的焦虑体验。D.小说掠过那些浮于表面的症结,用一个“放大镜”将日常生活中的矛盾冲突凸显,真实深刻。6.小说中的“我”与家人格格不入,“我”的一些奇异举动折射了我的真实心理状态。请以“清理抽屉”这一情节为例,分析“我”在面对外部冲突时的内心世界。

7.有人认为“残雪以其作品的独创性与反叛性坚定个人的定位,尤其是试图通过屋中人,或者说她本人的突围历程去规避小说结尾的悖论,而这正从反面彰显了她不曾动摇过的写作初衷”,请你结合两则文本,谈谈对这一观点的理解。

二、古代诗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仁宗洪熙元年春正月壬申朔,上御奉天殿,朝群臣,命礼部、鸿胪寺不作乐。先是,礼部尚书吕震请于上,宜受贺作乐如朝仪,上不从。震固请之,大学士杨士奇、杨荣、黄淮、金幼孜皆言陛下言是。震曰:“四方万国之人,远朝新主,皆欲一观天颜,圣上固孝诚至,亦宜勉徇下情。”上顾士奇等曰:“礼过矣。”对曰:“诚如圣谕,必欲俯徇舆情,亦不宜备礼。”上从之,明日,召士奇等谕曰:“为君以受直言为明,为臣以能直言为忠。自今朕行有未当,但直言之,毋以不从为虑。”各赐钞文币,颁诏天下,罢山场、园林、湖池、坑冶、听民采取,悉照洪武年间例办纳。大理寺少卿戈谦言事过激吕震等交奏其沽名上颇厌之杨士奇以主圣臣直从容为上言之且曰谦虽昧于大体盖亦感恩图报耳上遂待谦如初,命百官毋以谦为戒,已而召谦为副都御史。时有中官采木四川扰民者,召谦谕曰:“尔素清直,其为朕穷治之,勿怀疑畏”夏四月,有至自南京者,言徐淮、山东民多乏食,而有司催科方急,上命杨士奇草诏蠲恤,士奇言:“不可不令户部、工部与闻。”上曰:“姑徐之,救民如拯溺,不可须臾缓。有司虑国用不足,必持不决。”因命中官给笔札,士奇就西角门草诏。上览毕,即遣使赍行。顾士奇曰:“卿今可语部臣,朕悉免之矣。”左右或言宜有分别,庶不滥恩。上曰:“恤民宁过厚,为天下主,可与民较锱铢耶!”时近臣有进言太平之政者,杨士奇进曰:“流徙未归,疮痍未复,远近犹有艰食之民,须休养数年,庶几人得其所。”上嘉纳之,复谕蹇义等曰:“曩与卿‘绳愆纠谬’银章,惟士奇封入五疏,余皆无有,岂朝政果无阙,生民果皆安乎?”诸臣顿首谢。每边将陛辞,辄戒曰:“民力罢矣,毋贪功。脱扰塞下、驱之而已。”用法尚宽厚,然深恶赃吏,每戒法司曰:“国家恤民,必自去赃吏始。”在位仅十月,而百政具举云。(节选自《明史纪事本末·仁宣致治》)8.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大理寺少卿戈谦言事过激/吕震等交奏/其沽名上/颇厌之/杨士奇以主圣/臣直从容为上言之/且曰/谦虽昧/于大体盖亦感恩图报耳/B.大理寺少卿戈谦言/事过激/吕震等交奏其沽名/上颇厌之/杨士奇以主圣/臣直从容为上言之/且曰/谦虽昧于大体/盖亦感恩图报耳/C.大理寺少卿戈谦言事过激/吕震等交奏其沽名/上颇厌之/杨士奇以主圣臣直/从容为上言之/且曰/谦虽昧于大体/盖亦感恩图报耳/D.大理寺少卿戈谦言/事过激/吕震等交奏其沽名/上颇厌之/杨士奇以主圣臣直/从容为上言之/且曰/谦虽昧/于大体盖亦感恩图报耳/9.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御奉天殿,指皇帝驾临奉天殿。上,用于尊称皇帝;御,用于与皇帝有关的行为或物品,如称皇帝亲笔书写的字为“御笔”。B.俯徇舆情,意为顺从众人的心愿。俯,谦词,用于上对下的行为;徇,顺应,曲从;舆情,大众、社会的言论、看法、意向等。C.有司催科,指官府催交赋税。有司,指主管某部门的官吏,也泛指一般官吏;科,因租税有科条法规,所以称征税为“科”。D.诸臣顿首谢,意为众臣磕头谢罪。顿首,下跪并以头触地,是古代常用的致敬礼;也用于书信中作致敬语。谢,谢罪,道歉。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年初一接受群臣朝拜时,明仁宗采纳杨士奇等人建议,要求相关部门取消奏乐;此前吕震坚持认为皇帝受贺时应该奏乐,仁宗拒绝了他。B.大理寺少卿戈谦说话过激,一度让明仁宗非常厌恶;后来仁宗接受杨士奇劝谏,待戈谦像原来一样,还任命他担任副都御史,并委以重任。C.有近臣进言称当今是太平之政,杨士奇反对这一说法,认为国家灾难未消,还有百姓生活艰难,需要数年的休养生息,才能人人安居乐业。D.明仁宗曾发给蹇义等人“绳愆纠谬”银章,意在让他们发现并指出朝政之失,但他们无所作为,仁宗对比多次上疏的杨士奇,批评了他们。11.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2)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12.文中明朝皇帝的庙号为“仁宗”,请根据文意,简要概括他“仁”的具体表现。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更漏子·本意王夫之(明末清初)斜月横,疏星炯,不道秋宵真永。声缓缓,滴泠泠,双眸未易扃①。霜叶坠,幽虫絮,薄酒何曾得醉!天下事,少年心,分明点点深。【注】①扃:喻闭门,引申为闭眼成眠。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不道秋宵真永”一句是作者内心深层孤独的宣泄:没料到秋夜竟是这样的漫长难耐!B.夜阑人静之际,漏滴之声,清越缓慢,声声叩击着未眠人的愁绪而愈发显得夜之漫长无极。C.上片六句分别从视觉、听觉和心理感受等不同的角度,渲染了一个情景交融的抒情氛围。D.本词对仗工整,语言秀丽而清新,感情细腻缠绵、含蓄婉约,深得“花间”词派之神韵。(2)“斜月横,疏星炯”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有何作用?

三、名篇名句默写

1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谏逐客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水为喻说明君王应重视接纳人才。

(2)《谏逐客书》中,“____________”句直接表明李斯对逐客一事的态度。他认为秦国“弃黔首”“却宾客”就好比“____________”,是资助敌人削弱自己。

(3)《谏太宗十思疏》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对比的手法说明竭诚待人和轻视他人带来了不同的结果。

(4)《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认为,如果担心言路不通,就应该“____________”;如果担心朝中可能出现谗佞奸邪,就应该“____________”。

四、语言文字运用

1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由于国内学术管理体制的改变,基本资料整理工作不被人重视,而大型资料汇编一人难以独力完成,这造成很多学者对此项工作望洋兴叹。B.外国朋友对戏剧舞台三两个演员将手中的木头刀枪互碰一下,口中吆喝几句就表示一场战争的表演感到不可理喻。C.每一个学生都是一块璞玉,只要锲而不舍地对其精心打磨,那一块块璞玉终将成为美玉。D.上级领导做出指示,区城管局要以该事件为鉴,举一反三,加强队伍建设,在严格执法的同时,做到文明执法、柔性执法,杜绝此类事件再次发生。1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新冠疫苗含有吸附制剂,部分受种者在接种疫苗后,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