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 第14课 我要的是葫芦 说课稿_第1页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 第14课 我要的是葫芦 说课稿_第2页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 第14课 我要的是葫芦 说课稿_第3页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 第14课 我要的是葫芦 说课稿_第4页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 第14课 我要的是葫芦 说课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品文档精心整理精品文档可编辑的精品文档14.我要的是葫芦一、说教材《我要的是葫芦》写的是一个种葫芦的人因为没有治葫芦叶上的蚜虫,所以他的小葫芦一个一个都落了。从而告诉人们做事情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我把这一课分为两课时来完成。第一课时的教学任务是:1.会认11个生字;2.通过感情朗读,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3.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而第二课时的主要教学任务是1.会写8个生字;2.分角色朗读课文人物的对话,品味课文中的重点词句,加深理解课文。这篇课文的内容短小,蕴含的哲理浅显。可爱的小葫芦为什么会落呢?这是学生会质疑的问题,因此教学时我以此为突破口,先学习第一段和最后一段,再重点朗读中间两段,感悟问题的原因:因为他不知道事物之间的密切联系。抓住文中的人物语言朗读体会,理解课文内容。把以读促悟作为教学的重点,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是本课的教学难点。力求学生通过多次朗读,品悟课文语句里包裹着的丰富的思想感情。我上的是第一课时的教学,下面就我上的这节课来谈一谈二、说教法、学法:1.教学时,采用变序阅读法理解课文内容。2.通过朗读课文,体会人物语言。3.通过练习题,体会句子的不同语气。首先是激趣导入。我是这样设计导入语的:小朋友,今天呀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位朋友,快看!(然后点击葫芦动画课件)然后让学生跟动画葫芦打招呼。这一设计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跟葫芦打招呼的过程中指导他们读准葫芦的音,引导他们知道葫芦的“芦”是读轻声的,学生读准小葫芦的音后,点击课件小葫芦不高兴——高兴。这同时也让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接着老师告诉学生今天要学习一篇有关葫芦的的课文。这一教学环节学生们学得兴趣盎然,有实效。第二个教学环节是自学课文。让学生借助拼音把课文读流利,把生字读准。在学生自学课文后,老师检查生字字音,分为全班齐读,去掉拼音开火车读。第三个教学环节是学习课文第一段和最后一段。我是以课文第一幅插图来引入课文第一段的学习的,让学生观察图中的小葫芦是怎么样子的,让学生先观察图,并用自己的话说说这棵葫芦长得怎么样,引导学生说出葫芦可爱后,我是这样设计导入语的:这么可爱的小葫芦书中是怎么描写的呢?请你自由地读一读课文,找出相关的句子,并把它画下来。于是学生在课文中找找画画句子,在学生找完句子后,我让学生汇报学习结果,指名让学生读出关于小葫芦可爱的句子。学生找出句子后,我课件出示句子: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由于这些句子中的词语都是学生较好理解的词句,于是我没有抓住“细长”、“长满”、“雪白”等词语来一一讲解,我通过让学生反复地来体会出小葫芦的可爱,有指名读、再指名读、齐读。直到读出小葫芦的可爱为止。在引导朗读时,我设计了许多的激励语,如:谁愿意再来读一读这两句话,读出小葫芦的可爱,读出你喜爱;听出来了,你有点喜欢小葫芦,有更喜欢小葫芦的吗?听了你们的朗读,老师觉得小葫芦的确很可爱,咱们再来读读,把心中的喜爱读出来。通过激励性的话语,学生的朗读热情高涨,在反复的练读过程中读出了小葫芦的可爱。接着巧妙地抛出问题,并合课文第二幅插图,让学生质疑。我是这样设计过渡语的:是呀!这么可爱的小葫芦怎能不让人喜爱呢?可是就是这么可爱的小葫芦却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让学生观察图说说看到变黄、落地的小葫芦心里的感受,然后让学生带着难受、惋惜的感受朗读句子: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但在授课的过程中,由于过于紧张,此环节的教学遗漏了直接进入了第二第三段的教学。第四个教学环节学习二、三自然段。原先设计好的教学思路是先学习第一段知道小葫芦的可爱,再来学习最后一段为什么可爱的小葫芦会落了。然后让学生带着“为什么小葫芦会落”的问题来学习中间两个自然段,找出小葫芦落的原因,由于遗漏了最后一个自然段的教学,给我以下的教学带来了许多的不便。我是这样设计过渡语的:长得这么好的葫芦,为什么会慢慢变黄,一个一个都落了呢?请小朋友带着这个问题,来学习第二、第三自然段,边读边想小葫芦为什么会落呢?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第二、三段,找小葫芦落的原因。接着老师指名学生汇报,并结合回答板书。结合板书提问:叶子上长了蚜虫,他去不治,那么他到底是怎么想的呢?学生找出句子后,老师出示句子:有几个虫子怕什么!有几个虫子不可怕。让学生观察这两句话,说说发现了什么。告诉学生这两个句子意思一样,但是表达的语气不同,感叹句表达的较为强烈。并通过范读让学生体会这两句话语气的不同,然后让学生试读,直到读出两句话的不同语气为止。然后通过学习第三段中种葫芦的人和邻居的对话体会句子:叶子上的虫还用治?叶子上的虫不用治。知道这两个句子一个是反问句,一个是肯定句,他们的句式不同,意思相同,表达的语气也不同,接着让学生通过读来读出它们不同的语气。有分组读、男生女生读、齐读。通过一读再读,使学生在品读中感悟,引导孩子们体会种葫芦的人的心态,以读悟文,品析词句。让孩子们在读的过程中思考领悟,最终达到“豁然开朗”“柳暗花明”的境界。在日积月累的训练中,让孩子们养成结合语境理解字词以及主动阅读的习惯,从而提高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这节课的重难点的解决水到渠成。最后一个环节学写生字。在指导写字环节,我先让学生读一读生字,再让学生找出关键笔画,一边范写一边讲解,接着学生描红练写,最后师生共同订正。附板书设计:叶子上长蚜虫他不治邻居劝他他也不治精品文档精心整理精品文档可编辑的精品文档15八角楼上(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楼、争”等10个生字,会写“楼、年”等6个字,会写“八角楼、深夜”等6个词语。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结合课文插图,说说毛主席是怎样工作的,体会毛主席在艰苦的环境中忘我工作的精神。(教学重点)教学准备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补充资料、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楼、争”等10个生字,会写“楼、年、夜”3个字,会写“八角楼、深夜”等6个词语。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毛主席忘我工作的故事,体会他忘我工作的精神。教具准备字词卡片、小学课件资源教学过程Ⅰ介绍背景,导入新课1.课件出示时代背景。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的部队挺进井冈山,创立了我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1928年4月底,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保存下来的队伍和湘南起义农军来井冈山与毛泽东领导的部队会师,建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在毛泽东、朱德等同志的领导下,我国开辟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2.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伟大领袖毛主席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八角楼上忘我工作的故事。(板书:八角楼上)(1)指名认读“八角楼”,读准生字“楼”的读音。(2)指导书写“楼”字:左窄右宽。“木”横笔在横中线上方,“米”的横笔与“木”的横笔大致持平,“女”的撇点的折点在竖中线上,撇短点长。学生边听老师讲解,边练写。【设计意图】先出示时代背景,再引导到课文的学习中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Ⅱ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初读。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2.检查初读情况。(1)认读生字。学生自由读生字,识记。注意读准翘舌音“争、章、视、察”,前鼻音“临”。(2)课件出示新词,让学生认读。(3)指名读课文,检查朗读情况,看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设计意图】初读感知,先扫清字词障碍,为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打下基础。3.再读课文,整体感知。再次朗读课文,找出本课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时间:在井冈山艰苦斗争的年代寒冬腊月的深夜地点:井冈山茅坪村的八角楼人物:毛主席事件:写下许多光辉著作你能根据上面的信息,说出本课讲了什么内容吗?在寒冬腊月的深夜,毛主席在井冈山茅坪村的八角楼上,写下许多光辉著作。Ⅲ学习第1自然段,品读释疑1.课件出示课本插图,让学生讲述图中的情景。2.学生默读第1自然段,说说这一段共有几句话(两句话),每句话讲的是什么。3.在井冈山艰苦斗争的年代,毛主席住在茅坪村的八角楼。(1)指名读“斗争”,读准翘舌音“争”。你能用另一个词语替换“斗争”吗?(奋斗)(2)齐读“年代”。注意读准前鼻音“年”。学习生字“代”,这个字和你认识的哪个字很像?(代——伐),请给“代”组词。(代替、代价、代表……)“年代”是什么意思?[时代;时期;时间(多指过去较远的)](3)第一句话讲了什么?预设:第一句介绍了故事发生的地点:井冈山茅坪村的八角楼;时间:在井冈山艰苦斗争的年代;人物:毛主席(板书:艰苦斗争的年代茅坪村的八角楼)4.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八角楼上的灯就亮了。(1)齐读“夜幕降临”。注意读准前鼻音“临”,你打算怎么记住它呢?(形近字比较:临——监),你知道“夜幕降临”的意思吗?(太阳下山,夜晚来临)“临”的意思是什么?(来到)(2)分层次理解句意。①指名读句子,教师标红“每当……时候……”这一组词语,让学生说说这句话说了什么。预设:每到天色暗下来的时候,八角楼上的灯就会亮起来。②这是句子的表层意思,谁能说得更深入一些吗?句子中的“每当”是什么意思?请联系本段内容讲句意。预设:“每当”是“一到了这个时候”的意思。这句话告诉我们,毛主席每天都是这样工作的。③联系上下文,让学生引申思考,作者介绍这个情节要表达什么意思呢?小组讨论交流,推选代表回答。④指名用“每当……时候……”说句子。预设:每当天还没亮的时候,妈妈就起来为我们做饭了。【设计意图】学习第1自然段,了解毛主席工作的时间、地点及基本的工作情况,为下文的学习设计好了悬念,激起学生往下读的兴趣。Ⅳ观察交流,学写生字课件出示生字:楼、年、夜。1.观察生字的书写特点,交流。“楼”左右结构。“夜”上下结构,上窄下宽。“年”是独体字。2.教师范写,重点指导书写“夜”。“夜”:第一笔点在竖中线上,右下部是“”。3.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4.投影展示书写正确、美观的字,相互借鉴。5.和课本对照,及时改正。【设计意图】对“会写字”的教学从音、形、书写抓起,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教给学生正确的书写方法,让他们养成正确的书写习惯。6.课堂小结:学习《八角楼上》,我们认识了许多生字新词,读通了课文,从读中感受到了毛主席忘我工作的精神和朴素的生活作风。7.课后作业:(1)抄写本课所学的生字。(2)建议完成第1课时的练习题。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会写“披、轻、利”3个字。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毛主席忘我工作的精神。教具准备字词卡片、小学课件资源教学过程Ⅰ复习巩固,引入新课1.复习生字新词:课件出示上节课所学习的生字、新词,开火车认读。2.导入新课: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很多生字、新词,也知道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这节课,我们要深入了解课文,看看毛主席在八角楼上是怎样工作的。Ⅱ学习第2自然段,品读释疑这是个寒冬腊月的深夜,毛主席穿着单军衣,披着薄毯子,坐在竹椅上写文章。1.课件出示课文插图及词语“寒冬腊月”,指名认读。小组讨论:结合课文插图,说一说“寒冬腊月”是什么意思。“寒冬腊月”指农历十二月天气最冷的时候。泛指寒冷的冬季。但是,在寒冬腊月的夜晚,毛主席却穿着单军衣,披着薄毯子,这说明了什么?预设:在非常寒冷的深夜,毛主席穿着单薄,坚持工作,这样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和无私忘我的奉献精神让人敬佩。2.指导朗读:让我们带着对毛主席的敬佩之情再读读这句话。凝视着这星星之火,毛主席在沉思,连毯子滑落下来也没有察觉到。3.让学生反复读句子,深入体会“凝视”“沉思”“察觉”这些词在句中的意思。(1)指名读“凝视”,读准翘舌音“视”。这个字是什么偏旁?(礻)带有这样偏旁的字你还能说出几个吗?(祝、福、社……)说说你对“凝视”这个词语的理解。(聚精会神地看)(2)齐读“察觉”,注意读准翘舌音“察”。你打算怎么记住这个生字?(组词法:观察、视察……)什么是“察觉”?(发觉,看出来)(3)什么是“沉思”?(深思)毛主席凝视着星星之火,他在沉思什么?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展开想象:从拨灯芯后灯光更加明亮可以体会到,经过宣传,革命群众掌握了革命道理,就如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样,革命的力量也会不断发展壮大,形成燎原之势。(4)为什么毯子滑落下来毛主席都“没有察觉到”?(因为毛主席思考问题太投入了)(5)“星星之火”是什么意思?这个问题较难理解,教师可出示两种答案让学生选择:①灯光小,但可以拨亮。②党的力量弱,但可以发展强大起来。预设:选②,党的力量弱,但可以发展强大起来。(板书:星星之火,可以燎原)(6)指导朗读:让我们怀着对伟大领袖毛主席忘我精神的钦佩之情再读读这句话。4.就在这盏清油灯下,毛主席写下了许多光辉著作,照亮了中国革命胜利的道路。师介绍:当年在八角楼,毛主席借着清油灯的微弱灯光,写下了许多指导中国革命的光辉著作,为革命的万里征程指明了方向。(板书:写光辉著作指明方向)【设计意图】抓住关键词语,理解课文内容。5.指名朗读全文。想一想,学了本文,你有哪些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